2014大学语文第三讲——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辗转漂泊、流落西南、感怀身世、吟咏自然
1、读书和壮游时期 (35岁以前)
杜甫7岁就会写诗,他曾在诗中自述:“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开始与文士及官 员交往,出入翰墨场所,得到前辈褒扬。不过,那时 的杜甫,可不是一个只会摇头晃脑背诗的“书呆子”。 他自己写诗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可见,那时的 他是多么顽皮好动!
二、漂泊一生,忧民一世———杜甫
史家只载一时事迹,诗家直显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 不到处。
———浦起龙《读杜心解》 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 ———元稹
(一)杜甫的家世
“那政事、武功、学术震耀一时的儒将杜预便是他的十三世 祖;那宣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 面’的著名诗人杜审言,便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 个为报父仇而杀身的十三岁的孝子;他的外祖母便是张说 所称的那个为监牢中的父亲‘菲屡布衣,往来供馈,徒行 悴色,伤动人伦’的孝女;他外祖母的兄弟,李行芳,曾 经要求给二哥代死,没有诏准,就同哥哥一起就刑了,当 时称为‘死悌’。你看他自己家里,事业、文章、孝行、 友爱,——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物这样多,他翻开近代 的史乘,等于翻开自己的家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 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诗是吾家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 共被,携手日同行。”
744年3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经过洛阳, 与杜甫相识。闻一多先生有一段非常诗意的论 赞:“我们该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 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4000年的历史 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 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 纪念的。”

wenku.baidu.com
杜甫的文化意义 说起杜甫,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诗,想到他忧国忧民的
形象,可是仅凭这些,杜甫诗圣的称号才说对了一半。杜甫
在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们不太知道的行为和品格,才足以
使宋人把杜甫推崇为诗圣,而非李白;也正是这些行为和品
格,就连苛刻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大加赞扬,把杜甫评价
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 尧成为舜。明代的王阳明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但是如果我 们取一个严格的标准,谁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呢?而 我们可以请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 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 民到圣人的超越。这也是后人除诗歌之外极力推崇杜甫的原 因之一。
三十五以前,是快意的游览,(仍旧用他自己的 比喻)便像羽翮初满的雏凤,乘着灵风,踏着彩云, 往濛濛的长空飞去,他胁下只觉得一股轻松,到处 有竹实,有醴泉,他的世界是新鲜,是自由,是无 限的希望。
这是诗人创作的准备时期,尚为形成自己的 风格,现存诗20多首,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望岳》、《画鹰》、《房兵曹胡 马》等诗,表现他的壮阔胸怀,远大志向。
•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安史叛军占领了长安, 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 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 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 是一个芝麻绿豆官的杜甫,他坚守了民族气节。冒着生 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战场,逃到唐 朝临时政府所在地。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 没有过,只有杜甫这样。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 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 种道德风范。他用他的行为来说明儒家心目中间的道德 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些也许是杜甫在诗歌之外 的另一种人格魅力。
------------(闻一多《杜甫》)
杜甫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僚家庭,后来成 为热爱人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说明他的经 历不平凡。 诗人晚年一个偶然机会在酒席上与同是流 浪江南的大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写下诗作 《江南逢李龟年》赠之,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恰如《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当 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 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 江山。”今昔对比非常明显。
3、陷贼与为官 (45—49岁)
2014级大学语文
主讲:黄晓峰
“醉里眉 攒万国愁”
——“状 尽子美平 生矣”
一、杜甫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牧:“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王安石对他也十分崇拜,在杜甫的画像中题诗《杜甫画像》: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
子寒飕飕。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 公死从之游。”
(二)杜甫的生平和思想(712----770)
1、读书和壮游时期(20—35岁))
刻苦读书、名声早著、南北漫游、欲展宏图
2、困守长安,长漂十年(35---45岁)
投诗干谒、奔走不息、残杯冷炙、备受冷遇
3、战乱时期,辗转流徙(45----49岁)
出生入死、奔赴行走、谴责叛乱、抒写民哀
4、漂泊西南(49---59岁)
苏东坡《王定国诗集叙》称: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称,
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 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上下数千年没有第二个杜甫,李白有他的天才, 没有他的人格。”
到了现代,梁启超冠之以“情圣”说:
“杜甫诗三分之一是让人感动得流泪 的作品。”
2、困守长安时期(35---45岁)
——“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 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描绘了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 况,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的深情,又用“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概括了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 这首诗,是杜甫十载长漂生活的总结, 也标志着唐朝鼎盛时代的完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