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课件
合集下载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分析ppt

-
1
芝加哥滨河步道
Chicago Riverwalk
-
”旧版本“的芝加哥河
曾经的芝加哥河
芝加哥河全长200多公里,干流 从市区流过,向东汇入密歇根湖。
这条蜿蜒的沼泽性河流因城市向 工业型转换被改造成工程河道, 实现其运输功能。然而长期下来, 河水污染严重,威胁到水源地-密 歇根湖。于是在20世纪初,芝加 哥市修筑运河,建立水闸,改变 干流与南边分流的方向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
-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Royal Botanic Garden of Melbourne
地理位置
RBG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南 亚拉(South Yarra)的鸟林大道(Birdwood Avenue),在市中心以南约五公里的地方。花园 以19世纪园林艺术布置,内有大量罕有的植物 和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植物,植物园占地40公 顷,是全世界设计最好的植物园之一。
芝 加 哥 河 上 的 吊
规划的主要目标:
Main objectives of planning
1
•创造一个继承了城市文化 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复兴的芝 加哥河。
•为公众提供广泛的休闲娱 乐性出入口。。
2
3
30000
•提高河岸稳定性,美化河 岸景观,改善生物栖息地质
量和水体质量。
•支持对河流友好和相容性 的商业及工业开发。通过改 善芝加哥河滨水地区的环境 提高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质 量。
南汇入密西西比河水系。
19
芝加哥河容貌的再次世改变开始于1909年,建筑师与城
市设计师丹尼尔•伯纪纳姆 (Daniel Burnham)提出芝加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课件

总结词
舒适、温馨、浪漫
详细描述
咖啡厅是一个提供休闲和社交场所的公共空间,其室内设计应注重营造舒适、温馨和浪漫的氛围。可以采用柔和 的色彩搭配,如米色、灰色和棕色,以及舒适的家具和照明设备。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品和绿植的装饰来增加 空间的艺术感和自然感。
酒店大堂室内设计
总结词
豪华、大气、功能齐全
详细描述
商场室内设计
总结词
现代、时尚、活力四溢
详细描述
商场是一个提供购物和娱乐的公共空间,其室内设计应注重展现现代、时尚和活力四溢 的氛围。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如红色、橙色和黄色,以及创新的展示橱窗和照明 设备。此外,商场的室内设计还需要考虑顾客的流动性和购物便利性,如合理的布局和
指示标识的设置。
05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通过材质的 运用突出空间的风格和特色。
家具与装饰品
家具的功能性
根据空间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家具,满足使用 要求。
家具的艺术性
注重家具的造型、线条和细节处理,提升空间的 审美价值。
装饰品的点缀作用
合理运用装饰品,突出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同时 起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
03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风格
特点
采用深色调,大量运用木质材料和传统工艺品,营造出古朴、典雅的空间氛围。
田园风格
总结词
自然、清新、舒适
详细描述
田园风格以自然清新和舒适为主要特点,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风格借鉴乡村和自然景观的元素,如木制 家具、布艺装饰、绿植等。
特点
采用浅色调,大量运用棉麻布艺和木质家具,营造出温馨、自然的乡村气息。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01
舒适、温馨、浪漫
详细描述
咖啡厅是一个提供休闲和社交场所的公共空间,其室内设计应注重营造舒适、温馨和浪漫的氛围。可以采用柔和 的色彩搭配,如米色、灰色和棕色,以及舒适的家具和照明设备。此外,还可以通过艺术品和绿植的装饰来增加 空间的艺术感和自然感。
酒店大堂室内设计
总结词
豪华、大气、功能齐全
详细描述
商场室内设计
总结词
现代、时尚、活力四溢
详细描述
商场是一个提供购物和娱乐的公共空间,其室内设计应注重展现现代、时尚和活力四溢 的氛围。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如红色、橙色和黄色,以及创新的展示橱窗和照明 设备。此外,商场的室内设计还需要考虑顾客的流动性和购物便利性,如合理的布局和
指示标识的设置。
05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通过材质的 运用突出空间的风格和特色。
家具与装饰品
家具的功能性
根据空间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家具,满足使用 要求。
家具的艺术性
注重家具的造型、线条和细节处理,提升空间的 审美价值。
装饰品的点缀作用
合理运用装饰品,突出空间的个性和风格,同时 起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
03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风格
特点
采用深色调,大量运用木质材料和传统工艺品,营造出古朴、典雅的空间氛围。
田园风格
总结词
自然、清新、舒适
详细描述
田园风格以自然清新和舒适为主要特点,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设计风格借鉴乡村和自然景观的元素,如木制 家具、布艺装饰、绿植等。
特点
采用浅色调,大量运用棉麻布艺和木质家具,营造出温馨、自然的乡村气息。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01
第19章 城市公共空间

LOGO
第十九章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 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构成要素: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 境设施等。
重点: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商业区
商业活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 现代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
以商品零售为主体以及与它相配套的餐 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 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区位:一般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 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曼哈顿
名品店的橱窗
台北西门町 台北士林夜市
香港铜锣湾
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 的简约风格于一身。
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是香港十大景点 之一的铜锣湾,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之 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 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 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 目的玻璃墙、钢铁和快速的脚步进入渣甸街,一 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 万种让人眼花缭乱。
Eg:上海 20世纪40年代,黄浦江西侧外滩形 成上海市中心商务区。
1988,开发浦东新区,在陆家嘴发展金融中 心。
这些地区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 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 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因此,国际上 大量著名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 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便开展各种商 务活动。
区等.
4、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1)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各种使用功能的满足 中心建筑空间和城市面貌的塑造 (2)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原则 运用轴线法则 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
第十九章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 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构成要素: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 境设施等。
重点: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商业区
商业活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 现代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
以商品零售为主体以及与它相配套的餐 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 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区位:一般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 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曼哈顿
名品店的橱窗
台北西门町 台北士林夜市
香港铜锣湾
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 的简约风格于一身。
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是香港十大景点 之一的铜锣湾,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之 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 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 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 目的玻璃墙、钢铁和快速的脚步进入渣甸街,一 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 万种让人眼花缭乱。
Eg:上海 20世纪40年代,黄浦江西侧外滩形 成上海市中心商务区。
1988,开发浦东新区,在陆家嘴发展金融中 心。
这些地区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 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 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因此,国际上 大量著名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 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便开展各种商 务活动。
区等.
4、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1)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各种使用功能的满足 中心建筑空间和城市面貌的塑造 (2)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原则 运用轴线法则 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
城市公共空间

(二)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 观赏的要求。 观赏又有动静之分,人们的视点固定在一处 的观赏是静态观赏;人们由这一空间转移到另一 空间的观赏,便产生了步移景异的动态观赏。
在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 织要求。近景作框景、导景,增强广场景深的层 次。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动观时,空间层次 交替变化。有时要使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使 静观视线转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 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商业建筑分布的形式有两种: 1、沿街发展 2、占用整个街坊发展 现代城市商业区的规划设计多采用两种形式的组合-----成街成坊
三、中心商务区
概念:中心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 中地区。(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 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金融流通中有重要地位的大城市才有以金融, 贸易及管理为主的中心商务区。) 分布:一般位于城市在历史上成形的城市 中心地段,并经过商业贸易与经济高度发展阶 段才能够形成。
三、不同性质的广场
1)市民广场----多设置在市中心区,通常它就是市中心广 场。 2)建筑广场和纪念广场-----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 物组成部分布置广场是建筑广场。为纪念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和人物而布置的广场是纪念性广场。 3)商业广场和市场广场-----城市商店、餐饮、旅馆及文 化娱乐设施集中的商业街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为了 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上的要求,布置了商业广场。 4)生活广场-----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一般 设置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街坊内。 5)交通广场-----交通广场分两类:一类是道路交叉的扩 大,疏导多条道路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人流交通。 另一类是交通集散广场,主要解决车流、人流的交通集散。 城市广场性质多样化,在规划时,应根据广场的有关功能, 分别主次,进行综合考虑。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ppt课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16
ppt课件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洁律”原理。好 的图形应当是组织结构简洁明了的,解除人 们因混乱引起的定向丧失,使内在的紧张感 得到消除。简洁并不是简单或缺少信息。而 是通过简洁的结构特征,以明确的方式,把 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整体。
17
ppt课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3.2 城市设计常用数据要点 3.2.1 城市五线
城市红线----城市主次干道路幅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蓝线----城市水域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黄线——对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 城市空间总体层面 1、可以有助于了解城市的空间总体结构和空间等级。 2、感知城市肌理特色 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
城市肌理在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经济增长方式及交通 方式的影响下形成,它们反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 为模式及社会状态。
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 浸润和积淀形成的,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 海桑田,是把握城市文脉的最直观的方式之一。
14
ppt课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
2.1 城市设计三大基本理论
2.1.2 联系理论
■ 定义:联系理论又称“关联耦合理论”,是研究城市 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这些线有交通线、线性公共空间、运动的方向流、有 组织的轴线、视线,甚至是一幢建筑物的边缘等。
■ 作用:通过对“联系线”的分析来挖掘形态元素的 形式组合规律及动因,目的在于组织一种关联系统或 一种网络,从而建立空间秩序的综合结构。可以明确 城市的空间秩序,建立不同层次的标志性建筑,确定 城市中主要的建筑及公共空间的联系走廊,提高城市 效率。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2. 综合交通系统 ●中心地区交通系统设计:不能从交通量和道路宽 度来考虑,必须建立综合交通系统。 ●汽车输送体系: 私人(较大自由) 公共(减少的趋势) ●道路应分级,在设计中应考虑具有各自的功能 3.中心区的分散道路 一般用一条环形道路与几条放射路外接,以限定它们 进入中心。城市中心区环路起到分散道路的作用。 当然和地面现状应结合,不应以环路来确定中心区 的形状。
一、设计原则
1 、特色性原则 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天主教堂建筑的存在和价值,并组织 特定地点性的空间环境,因而实现该处景观的可识别性。 2 、整体性原则 处理好两种关系:第一,处理好和城市的整体关系;第 二,处理好设计各要素间、要素内部之间的整体关系。 3 、功能性原则 创造一处以天主教堂为重点的休闲空间环境。 4 、生态性原则 营造绿色环境,为拥塞的城市提供一处绿肺。
●广场的多样性
市民集会的主要广场: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 娱乐的建筑空间:剧院、电影院、餐厅、咖啡厅 购物的空间:商业街、商业区、市场 办公建筑围合的空间:服务
●冠与空间的极点 城市中心是以它本身的地位而产生的一个构图,为 达到构图的统一,需要有一个支配因素 (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度)
●市民广场内的不同建筑物
部。 文化娱乐中心:影视、音乐会、绘画、团体活动…… 相应的建筑物:剧院、电影院、音乐厅、博物馆、画廊、 图书馆、公众集会场所。 城市中心:全体人民集会的地方:选举、比赛、庆典或 纪念日等市民广场、市民大厅或市政厅、教堂 等。
配套相当数量的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交通系统的集点,公共交通换文· 林奇的城市形象理论,对设计范围进行解读和 综合,提出该工程范围内城市形象性的五个元素 。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课件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效果,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的分析,总结城市公共 空间的发展趋势、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效果,为我国城 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
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01 02 03 04
不足之处
缺乏统筹规划: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导致空 间布局不合理,功能重复或冲突。
缺乏地域特色: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缺乏对地域文化的考虑,没有 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管理维护不足: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设 施老化、卫生环境差等,影响了空间的正常使用和吸引力。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 案例分析课件
目录
• 引言 •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案例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 • 案例对比分析 •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的改善以 及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活动、交流、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 展示和城市文化的体现。
空间特点
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 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之一。
设计理念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 合,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等建 筑风格各异,但又和谐统一。
功能定位
天安门广场是政治、文化、旅游等多功能 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上海外滩
历史背景
上海外滩自19世纪中期开始便是外国 租界和商业中心,见证了上海的殖民 地历史和现代化发展。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的分析,总结城市公共 空间的发展趋势、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效果,为我国城 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
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01 02 03 04
不足之处
缺乏统筹规划: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导致空 间布局不合理,功能重复或冲突。
缺乏地域特色: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缺乏对地域文化的考虑,没有 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管理维护不足: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设 施老化、卫生环境差等,影响了空间的正常使用和吸引力。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 案例分析课件
目录
• 引言 •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案例 •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案例 • 案例对比分析 •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的改善以 及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活动、交流、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 展示和城市文化的体现。
空间特点
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 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之一。
设计理念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 合,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等建 筑风格各异,但又和谐统一。
功能定位
天安门广场是政治、文化、旅游等多功能 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上海外滩
历史背景
上海外滩自19世纪中期开始便是外国 租界和商业中心,见证了上海的殖民 地历史和现代化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

20
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D)与建筑物的高度(H)之间的比例 关系: D/H=1 可以看清建筑物的细部; D/H=2 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整体; D/H=3 可以看到建筑物的群体 。 也有人认为: 视角为45度时,倾向于了解建筑的细部; – 视角为30度时,倾向于关注建筑物的整个立面构 图以及细部; – 视角为18度时,倾向于观察建筑与周围物体的关 系; – 视角为14度时,则倾向于把建筑看成是远景的边 缘,可以欣赏它的远景轮廓
29
3、1960年以后,基于: ① 设计学科强调科学性、学术性; ② 二十世纪以来心理学及生理学对“心灵”的探究; ③ 在行政学科方面发展出程序性规划理论。 • 所以在英国以工业设计为首的一些设计教师,努力 的推动符合现代设计教育情境的“设计方法”研讨会,进 而各种“设计方法”的课程,书籍的开设与出版就蔚为风 潮。 • 其议题、内容包括:思维的方法、思维的模式与意 像(image)、经验式的归纳创造力、依心理学新发现解说 创造力、创造力在设计上的角色、各种设计的设计程序与 步骤、分析各种好的设计产生的方法、各种设计的程序举 例推演、设计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等等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2014-4-8
1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 用的室外空间; •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 园体育场地等; • 进行的活动:交通、商业设施、表演、 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 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
2
• 概念的扩大: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城 市中心区、商业区; • 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 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32
14
上海市陆家嘴 开发区平面图
15
上海市人民广场 轴线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3 广场空间的景色,有三个层次: 近景、中景、远景。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4 亚空间 除了那些特意为大型公共聚会、市场 和集会而设计的广场以外,大型广场应该 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 整个广场或其内部亚空间的尺度不能 小到使人们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私人房间, 并且侵犯了已在那里的人的私密。也不应 该大到独自坐着或仅有几个人存在时让人 感到恐惧或疏远。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1.广场的规模 广场面积的大小、形状的确定取决 于功能要求、观赏要求及客观条件等方面 的因素。 功能要求——维特鲁威在写到古罗马 城镇的广场设计时,说它“应该与居民数 量成比例,以便它不至于空间太小而无法 使用,也不要像一个没有人烟的荒芜之 地。”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5 娱乐休闲广场 此类广场是城市居民日常行为中重要的 行为场所,也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泛、形式 最多样的广场。主要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 户外活动空间,满足节假日休闲、交往、 娱乐的功能要求,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 化传统,风貌特色的作用。其特点: • 参与性 • 生态型 • 丰富性 • 灵活性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地位
1.城市广场的定义
▪ 凯文· 林奇的定义—— ▪《人性场所》一书的定义—— ▪ 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硬 质户外空间,它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 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 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地位
2.城市广场的地位
▪ 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交往和户 外休闲的需求; ▪ 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和重塑城市景 观形象和空间品质,提高城市环境的可识 别性; ▪ 带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1)自然视觉特性 能看清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视距为20-25m,看清人体活动的距离为70--100m。凯 文.林奇在《场地规划》一书中把25m作为 社会环境中最适当的尺寸,并指出超过 110m的空间尺度在城市中是罕见的,这与 欧洲中世纪城市广场的尺度很接近。 100米,可辨认人体的距离,是“社交区 域” 70―100米,可辨认认得性别、年龄和动 作 20―25米,可认出出熟人,面部表情、头 形、年龄
四 广场的立体形态
2.下沉的基面 (1)下沉的范围在视线以下,这时下 沉空间与地面分开,但与周围空间保持着 整体性,空间仍旧是近人的。 (2)下沉的深度接近人的视线,下沉 空间削弱了视觉与周围空间的联系,它比 较明确地同周围空间区别开来,私密性大 大增强。 (3)下沉的深度超越了视线高度,这 时限定的空间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没有天 棚的房间,空间的连续性完全中断。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四)广场上建筑物的布置 一个广场既是一个由建筑物所构成的 场所,也是一个设计用来展示建筑物的极 好的有利条件。 1.建筑群体关系 传统型广场中,主体建筑决定广场的 性质并占据主导位置,其他建筑处于从属 地位,同时在方位、尺度、造型、人流导 向上也有明显差别,以体现这种主次关系。 而现代型广场已演变为多功能综合体,周 围建筑无明显的主次关系,也少有直接功 能需要,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大的城 市空间中彼此有机关联。 构图上建筑群体应体现出内在的逻辑 性与秩序感,以广场空间为组织核心,群 体间呈现出共生和相互对话的组合关系。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广场面积的大小,还取决于用地条件、 环境条件、历史条件、生活习惯条件等客 观情况。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 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 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 制约,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2.广场的比例尺度 广场尺度应根据广场功能要求、广场 规模与人的活动要求而定。 广场由建筑围合而成,群体的组合作用 必须借助相互间恰当的尺度关系,若尺度 不当,过小则显得封闭、失去“广场”的 感觉,过大则空间离散,缺乏“场所”应 有的氛围显得大而无当。这是因为人的自 然特性,如视觉听觉等,使之能感受有限 范围内空间信息刺激。所以有三种因素要 考虑: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4 交通广场 • 道路交通广场:它是道路交叉的扩大,疏导 多条道路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 人流交通。是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 交叉口广场。例如大型的环形交叉,立体 交叉和桥头广场等。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 导交通。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 • 交通集散广场:主要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 集散,如影、剧院前的广场,体育场、展 览馆前的广场,工矿企业的厂前广场,交 通枢纽站站前广场等,均起交通集散作用。 交通集散广场车流和人流应很好地组织, 以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 通无阻。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3)容积效应 周边建筑的围合有一定的容积感,除面 积因素外兼顾竖向因素,尤其是建筑高度。 围合广场的建筑高度H与广场宽度W的关系 为:“H≯1/2W”,则不至有压抑感和紧迫感, 同时,建筑底层设计宜通透明亮,利于空 间的过渡与融合。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广场的视觉与功能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从西 方看,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 腊。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比利时布 鲁塞尔市政广场等。空间具有显著的识别 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集的城市形态中 真正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梯形广场 有明显的方向,容易突出主体建筑。 广场只有一条纵向主轴线时,主要建筑布 置在主轴线上,如布置在梯形的短底边上, 容易获得主要建筑的宏伟效果;如布置在 梯形的长底边上,容易获得主要建筑与人 较近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梯形的透视感, 使人在视觉上对梯形广场有矩形广场感。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6 建筑广场(附属广场) 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 布置的广场称为建筑广场。如巴黎卢浮宫 广场,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等。 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平面型广场的交通路径、建筑出入口、 广场铺地等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略有上 升或下沉。建筑、道路、铺地是构成这类 广场的基本要素。同时,广场与道路应协 同处理,尤其是靠近道路的广场如何既有 效地利用交通联系,又避免交通的干扰, 形成完整的“场所”,是平面型广场设计 中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规整形广场 ▪ 正方形广场 ▪ 梯形广场 ▪ 长方形广场 ▪ 圆形和椭圆形广场
▪ 圆形和椭圆形广场 圆形、椭圆形广场基本上和正方形、 长方形广场有些近似,广场四周的建筑, 面向广场的立面往往应按圆弧形设计,方 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广场空间。如罗马 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二)不规则形广场 由于用地条件、城市在历史上的发展 和建筑的体形要求,会产生不规则形广场。 不规则形广场不同于规则形广场,平面形 式较自由。如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西耶纳的坎波广场,都是很有特色的不规 整形广场。 不规整形广场的平面布置、空间组织、 比例尺度及处理手法须因地制宜。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2 广场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 需要和观赏的要求。观赏有动静之分。在 广场空间组织中,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织 要求。 广场空间的安排还要与广场性质、规 模及广场上的建筑和设施相适应。广场空 间的划分,应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开 有合、有节奏的组合,以衬托不同景观的 需要。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2)景观效应 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等将景观分为近、 中、远三部分。近景约6m,可看清细部; 中景约70~100m,可看清形体活动;远景 为 150~200m , 看 群 体 与 大 轮 廓 。 所 以 , 200m应作为景区或大型广场范围的界限。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1 人对空间的感知 人对空间的感知都是以他自己为中心 的,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与人体的尺度有 关。 人体的感官在感知空间方面各有所长, 其中视觉在人体对空间的感知中占有主导 性地位。有效运用视距和视野的基本原理, 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空间和进行空间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正方形广场 在广场本身的平面布局上,无明显的 方向,可根据城市道路的走向、主要建筑 物的位置和朝向来表现广场的朝向,如巴 黎旺多姆广场。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长方形广场 在广场的平面上,有纵横的方向之别, 能强调出广场的主次方向,有利于分别布 置主次建筑。广场的长宽比无统一规定。 但长宽过于悬殊,则使广场有狭长感,成 为广阔的干道,而减少了广场的气氛。广 场究竟采用纵向还是横向布置,应根据广 场的主要朝向、与城市主要干道的关系及 广场上主要建筑的体形要求而定。如北京 天安门广场。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观赏要求——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 对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纪念性、装饰性建 筑物等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 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 较大的广场。如建筑物的四周都有较好的 造型,则在其四周须适当地配置场地,或 利用朝向该建筑物的城市街道来显示该建 筑物的面貌。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2 纪念广场
纪念性广场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在城市中修建的一种主要用于纪 念性活动的广场。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3 商业广场 城市商店、餐饮、旅馆及文化娱乐设 施集中的商业街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 方。为了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上的要求, 需要布置商业广场。 现代商业广场往往集购物、休息、娱 乐、观赏、饮食、社会交往为一体,成为 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广场的立体形态
通过垂直交通使不同标高 层面的场所联结为整体活动空间, 就形成立体型广场。随着活动面 域的上升、下沉及相互穿插组合, 视点向度的变换更加自由,立体 景观的视觉形态更加丰富。与平 面型广场相比较,更具有层次性 和趣味性,使人以二维方式置身 于并感受广场空间,但有时水平 向度的视野开阔程度和活动范围 相对受限。
3 广场空间的景色,有三个层次: 近景、中景、远景。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4 亚空间 除了那些特意为大型公共聚会、市场 和集会而设计的广场以外,大型广场应该 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 整个广场或其内部亚空间的尺度不能 小到使人们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私人房间, 并且侵犯了已在那里的人的私密。也不应 该大到独自坐着或仅有几个人存在时让人 感到恐惧或疏远。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1.广场的规模 广场面积的大小、形状的确定取决 于功能要求、观赏要求及客观条件等方面 的因素。 功能要求——维特鲁威在写到古罗马 城镇的广场设计时,说它“应该与居民数 量成比例,以便它不至于空间太小而无法 使用,也不要像一个没有人烟的荒芜之 地。”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5 娱乐休闲广场 此类广场是城市居民日常行为中重要的 行为场所,也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泛、形式 最多样的广场。主要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 户外活动空间,满足节假日休闲、交往、 娱乐的功能要求,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 化传统,风貌特色的作用。其特点: • 参与性 • 生态型 • 丰富性 • 灵活性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地位
1.城市广场的定义
▪ 凯文· 林奇的定义—— ▪《人性场所》一书的定义—— ▪ 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硬 质户外空间,它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 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 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地位
2.城市广场的地位
▪ 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交往和户 外休闲的需求; ▪ 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和重塑城市景 观形象和空间品质,提高城市环境的可识 别性; ▪ 带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1)自然视觉特性 能看清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视距为20-25m,看清人体活动的距离为70--100m。凯 文.林奇在《场地规划》一书中把25m作为 社会环境中最适当的尺寸,并指出超过 110m的空间尺度在城市中是罕见的,这与 欧洲中世纪城市广场的尺度很接近。 100米,可辨认人体的距离,是“社交区 域” 70―100米,可辨认认得性别、年龄和动 作 20―25米,可认出出熟人,面部表情、头 形、年龄
四 广场的立体形态
2.下沉的基面 (1)下沉的范围在视线以下,这时下 沉空间与地面分开,但与周围空间保持着 整体性,空间仍旧是近人的。 (2)下沉的深度接近人的视线,下沉 空间削弱了视觉与周围空间的联系,它比 较明确地同周围空间区别开来,私密性大 大增强。 (3)下沉的深度超越了视线高度,这 时限定的空间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没有天 棚的房间,空间的连续性完全中断。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四)广场上建筑物的布置 一个广场既是一个由建筑物所构成的 场所,也是一个设计用来展示建筑物的极 好的有利条件。 1.建筑群体关系 传统型广场中,主体建筑决定广场的 性质并占据主导位置,其他建筑处于从属 地位,同时在方位、尺度、造型、人流导 向上也有明显差别,以体现这种主次关系。 而现代型广场已演变为多功能综合体,周 围建筑无明显的主次关系,也少有直接功 能需要,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大的城 市空间中彼此有机关联。 构图上建筑群体应体现出内在的逻辑 性与秩序感,以广场空间为组织核心,群 体间呈现出共生和相互对话的组合关系。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广场面积的大小,还取决于用地条件、 环境条件、历史条件、生活习惯条件等客 观情况。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受 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 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 制约,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2.广场的比例尺度 广场尺度应根据广场功能要求、广场 规模与人的活动要求而定。 广场由建筑围合而成,群体的组合作用 必须借助相互间恰当的尺度关系,若尺度 不当,过小则显得封闭、失去“广场”的 感觉,过大则空间离散,缺乏“场所”应 有的氛围显得大而无当。这是因为人的自 然特性,如视觉听觉等,使之能感受有限 范围内空间信息刺激。所以有三种因素要 考虑: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4 交通广场 • 道路交通广场:它是道路交叉的扩大,疏导 多条道路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 人流交通。是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 交叉口广场。例如大型的环形交叉,立体 交叉和桥头广场等。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 导交通。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 • 交通集散广场:主要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 集散,如影、剧院前的广场,体育场、展 览馆前的广场,工矿企业的厂前广场,交 通枢纽站站前广场等,均起交通集散作用。 交通集散广场车流和人流应很好地组织, 以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 通无阻。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3)容积效应 周边建筑的围合有一定的容积感,除面 积因素外兼顾竖向因素,尤其是建筑高度。 围合广场的建筑高度H与广场宽度W的关系 为:“H≯1/2W”,则不至有压抑感和紧迫感, 同时,建筑底层设计宜通透明亮,利于空 间的过渡与融合。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广场的视觉与功能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从西 方看,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 腊。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比利时布 鲁塞尔市政广场等。空间具有显著的识别 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集的城市形态中 真正起到了“城市客厅”的作用。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梯形广场 有明显的方向,容易突出主体建筑。 广场只有一条纵向主轴线时,主要建筑布 置在主轴线上,如布置在梯形的短底边上, 容易获得主要建筑的宏伟效果;如布置在 梯形的长底边上,容易获得主要建筑与人 较近的效果。还可以利用梯形的透视感, 使人在视觉上对梯形广场有矩形广场感。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6 建筑广场(附属广场) 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 布置的广场称为建筑广场。如巴黎卢浮宫 广场,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等。 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平面型广场的交通路径、建筑出入口、 广场铺地等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略有上 升或下沉。建筑、道路、铺地是构成这类 广场的基本要素。同时,广场与道路应协 同处理,尤其是靠近道路的广场如何既有 效地利用交通联系,又避免交通的干扰, 形成完整的“场所”,是平面型广场设计 中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规整形广场 ▪ 正方形广场 ▪ 梯形广场 ▪ 长方形广场 ▪ 圆形和椭圆形广场
▪ 圆形和椭圆形广场 圆形、椭圆形广场基本上和正方形、 长方形广场有些近似,广场四周的建筑, 面向广场的立面往往应按圆弧形设计,方 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广场空间。如罗马 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二)不规则形广场 由于用地条件、城市在历史上的发展 和建筑的体形要求,会产生不规则形广场。 不规则形广场不同于规则形广场,平面形 式较自由。如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西耶纳的坎波广场,都是很有特色的不规 整形广场。 不规整形广场的平面布置、空间组织、 比例尺度及处理手法须因地制宜。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2 广场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 需要和观赏的要求。观赏有动静之分。在 广场空间组织中,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织 要求。 广场空间的安排还要与广场性质、规 模及广场上的建筑和设施相适应。广场空 间的划分,应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开 有合、有节奏的组合,以衬托不同景观的 需要。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2)景观效应 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等将景观分为近、 中、远三部分。近景约6m,可看清细部; 中景约70~100m,可看清形体活动;远景 为 150~200m , 看 群 体 与 大 轮 廓 。 所 以 , 200m应作为景区或大型广场范围的界限。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广场的空间组织
1 人对空间的感知 人对空间的感知都是以他自己为中心 的,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与人体的尺度有 关。 人体的感官在感知空间方面各有所长, 其中视觉在人体对空间的感知中占有主导 性地位。有效运用视距和视野的基本原理, 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空间和进行空间设计。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正方形广场 在广场本身的平面布局上,无明显的 方向,可根据城市道路的走向、主要建筑 物的位置和朝向来表现广场的朝向,如巴 黎旺多姆广场。
三 广场的平面形态
▪ 长方形广场 在广场的平面上,有纵横的方向之别, 能强调出广场的主次方向,有利于分别布 置主次建筑。广场的长宽比无统一规定。 但长宽过于悬殊,则使广场有狭长感,成 为广阔的干道,而减少了广场的气氛。广 场究竟采用纵向还是横向布置,应根据广 场的主要朝向、与城市主要干道的关系及 广场上主要建筑的体形要求而定。如北京 天安门广场。
(一)广场的尺度与规模
观赏要求——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 对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纪念性、装饰性建 筑物等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 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 较大的广场。如建筑物的四周都有较好的 造型,则在其四周须适当地配置场地,或 利用朝向该建筑物的城市街道来显示该建 筑物的面貌。
五 广场的规划设计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2 纪念广场
纪念性广场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在城市中修建的一种主要用于纪 念性活动的广场。
二 城市广场的类型与特征
3 商业广场 城市商店、餐饮、旅馆及文化娱乐设 施集中的商业街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 方。为了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上的要求, 需要布置商业广场。 现代商业广场往往集购物、休息、娱 乐、观赏、饮食、社会交往为一体,成为 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广场的立体形态
通过垂直交通使不同标高 层面的场所联结为整体活动空间, 就形成立体型广场。随着活动面 域的上升、下沉及相互穿插组合, 视点向度的变换更加自由,立体 景观的视觉形态更加丰富。与平 面型广场相比较,更具有层次性 和趣味性,使人以二维方式置身 于并感受广场空间,但有时水平 向度的视野开阔程度和活动范围 相对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