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误区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中的误区

素质教育中的误区

素质教育中的误区摘要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但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兴趣活动,把“应试教育”替换成素质教育,把“短视行为”当作教育科学,把获取知识等同于智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误区素质教育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地发展,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兴趣活动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未来性。

由于某些学校领导理解上存在偏差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以至于片面地把素质教育等同干兴趣活动,狠抓在成果上具有显性效应的奥数、科技、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通过辅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学校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中取得了好名次。

但这部分学生毕竟凤毛瞵角,与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等要求不符。

与此同时受好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推波助澜,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应运而生,经常有报道说某某孩子一周要上十几个兴趣班,家长累,孩子更累,他们被“兴趣”着,童真、童趣被老师和家长无情剥夺了。

当然,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教育者要从实际出发,以受教育者的个体潜能为前提进行开发,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但由于理解上的狭隘,抑或是视野不够开阔,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抓不住“牛鼻子”,以至于违背了素质教育系统性整体性原理,导致了实施的片面性。

误区之二:把“应试教育”替换成素质教育图形式、装门面,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仍然把考试成绩当作是评估教师和学校质量的硬指标。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以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导致校长在制定学校计划、目标、措施时重智育轻德育,重考试成绩轻习惯培养。

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标签:素质教育课外活动创新体能智力“素质教育”这个词如今提起来一点不陌生,也不时髦。

应该说,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件幸事,更是一种进步。

然而,时至今日,有关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一些认识仍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原本精神。

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偏见,走出一些误区,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

如果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进而加大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那么,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甚至是本末倒置的。

课外活动只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它远远不能代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的作用,更不能作为评价实施素质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

相反,我们应该大胆展开有益的尝试与实验,在课堂教学上下大气力。

上课是什么,上课其实就是聊天。

聊什么?就阶段而言,幼儿园应多搞游戏教育,小学应开展愉快教育,中学应进行成功教育,大学应加强诗化教育,实质上,它们都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

就方法而言,朦胧式学习、渗透式学习、侵润式学习可以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知识飞跃;环境暗示、角色转换、权威暗示、音乐暗示可以挖掘学生潜能;悬念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的很好尝试。

因此,现在一提起素质教育,有人就总结说:我们进行了多少多少活动,成立了多少多少小组,等等。

这些说法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因为我们的“主战场”就在课堂,我们应该向课堂要“质量”。

误区之二:抓素质教育就是抓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那么,教育者的素质应如何呢?“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更应该改为“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日本在1971 年就提出: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职业。

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更新教育观点,掌握先进教育理论与方法技能,特别是现代技术;提高知识能力,有智慧,有创新能力,能致力于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将学科知识与现代知识整合在一起;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勇于追逐学术前沿,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禀赋,增强与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提高,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最后成为“名师”。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摘要】素质教育是今天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常见的误区以及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中,我们将探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

常见的误区将分析一些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为正确理解指明方向。

我们将介绍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引入素质教育。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素质教育,并认识到其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结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特征、误区、实施途径、重要性、关键。

1. 引言1.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素质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出色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只有重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有所成的也做有品质的人。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1. 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2.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体魄等多个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动手实践: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素质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素质教育中的一些误区[摘要]:由于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偏颇,使一些学校和教师走入了如下误区:1、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完全对立的。

2、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3、弄虚作假,步入功利性误区。

4、素质教育就是多搞点课外活动,多搞点体音美。

5、素质教育要取消竞争。

6、素质教育就是德育。

7、素质教育就要给学生自由。

8、素质教育有统一的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误区应试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素质教育以“多重智力理论”等现代心理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合格+特长”为育人模式,承认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和会健体。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许多问题的存在有着客观的必然性。

然而,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其中一些问题并不是客观原因所致,而是我们自身认识的误区所造成的。

误区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完全对立的素质教育自诞生起,就以其鲜明的特征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两种教育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严重的分歧与差别。

但只看到对立的一面,忽视两者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而不可及。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应试教育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

应试教育也在培养人的素质,只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低水平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所以也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成分。

否定考试就意味着否定教育公平。

有考试就有分数,不过分数对学生来说,属于隐私范畴,不宜公开。

对评价来说,离开分数不行,唯分数论也是十分有害的。

高中和大学属于非义务教育,所以属于选拔性考试的中考高考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也是必要的,升学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升学率”也将客观存在。

教师在某一段时间内把考试作为教学措施,也是必须的。

浅谈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战线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改革的主课题,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言,对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广大职教工作者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职教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职业教育在完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一些职教工作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确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并找出对策,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特点1、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教育是八十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理论,摆脱应试教育羁绊而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的重要结晶。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素质教育的六大特点:第一、全体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宗旨。

即使是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也能时常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但应当是智力的,而且应当是品德的,体质的,心理的协调发展。

第三、主体性。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教育过程中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第四、多样性。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

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发展的个性特色。

它注重形成学生独立的人格,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学生将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误区之解读

素质教育误区之解读

素质教育误区之解读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备受关注。

然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误区和困惑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针对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行解读,希望能够为读者消除困惑,更准确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少学习内容和考试压力。

然而,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减轻学习负担来实现的。

相反,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观念等方面。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达到简单的减负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实现自我提升。

误区二:素质教育和学业成绩无关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素质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素质提升,与学业成绩无关。

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学业成绩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表现。

通过素质教育的实践,学生在认知、情感、实践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误区三:素质教育只能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只能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而忽视了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事实上,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素质教育责任。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实际能力。

解决误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总的来说,要弥补素质教育的误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共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只有正确认识和实践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通过对素质教育误区的解读,能够引起越来越多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在各地的开展,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撑。

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各种误区。

误区一: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部分学校和家长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教育,认为只要增强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等的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了,把素质教育理会为艺术教育或娱乐教育。

其实,艺术素质只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而且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艺术教育也就只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让学生身心愉快,学得轻轻松松,只是教学要领改革的目的,更首要的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使学生完全成长。

有人理会素质教育就是蹦蹦跳跳、拉拉唱唱、写写画画;有的干脆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放手让学生玩,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

误区二:素质教育就只要学生学会做人一说起素质教育,有人就说是强调德育,教学生学会做人。

其实,人的素质是一种综合体,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并无高低之分,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完全成长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完全科学地理会素质教育,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切实按照国家教育教学计划来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完全成长的人才,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误区三: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中小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和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让学生轻轻松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这里的负担是指过多的烦琐重复的作业、频繁而乏味的考试、教学计划以外的加班加码的内容,以及补课拔高等。

但是,“减负”不等于不要一点负担。

学生负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在他们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

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劳动,只有刻苦勤奋地学习,才会学到丰厚的知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砺,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些警句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误区四: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流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是探讨或争论,不须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理会并得出结论就行了。

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误区及原因浅析

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误区及原因浅析

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误区及原因浅析戴洁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品德、体质发展、知识经验、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

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误区1、时机论——认为现在推行小学素质教育的时机不太成熟。

认为现行的应试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社会选材制度造成的,目前,社会选材的途径仍然是考试。

小学教育是间接为学生参加中考、高考服务的,只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推行小学素质教育只能是劳而无功,半途而废。

只有彻底废除中、高考制度,中学实现素质教育后,才能实施小学素质教育。

否则,学生学习成绩难以保证,吃亏的只能是学生自己。

2、必要论——认为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推进素质教育。

认为现行的应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还可以培养其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应考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每年照样为国家培养大批栋梁之才,有的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可见应试教育仍然是成熟有效的教育方式。

放弃应试教育,可能会造成小学生的文化知识薄弱,刻苦钻研、拼搏进取精神不够,从而影响后继人才的培养,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说,对人才的培养、成熟发挥作用最大的阶段是中学、高等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只是为中学教育奠基础,作准备的,过于大张旗鼓地在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意义不大。

3、形式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增加文体课、手工作业课。

认为推行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多形式、多类型的“副课”来活跃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于是时下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多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应运而生。

有的学校这个班统一学唱歌,那个班统一学弹琴,你今天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我明天去教学生做手工,甚至有的竟把学生拉进保龄球馆上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文化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素质教育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素质教育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素质教育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说真的,现在这素质教育吧,大家都在喊,可真做起来就有点迷糊了。

就好像前几天,我带我儿子去参加一个所谓的“素质教育”夏令营,结果差点让我笑喷了。

这夏令营主题叫“体验自然,放飞自我”,听着挺高大上的,结果呢?第一天就带着一群孩子去爬山,说是锻炼意志力,结果就碰上个特别调皮的小孩,非要爬到最险峻的地方去,还说要跟山顶上的“神仙”对话。

这家长当时就急眼了,拉着孩子就往回走,还抱怨说教孩子不能太野,要听话懂事。

我当时就在想,这到底是培养孩子探索精神还是只是要孩子听话?你说,这素质教育就应该像这山一样,有高有低,有险有平,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放飞自我。

可实际呢?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觉得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点兴趣爱好,多参加点活动,就好像给孩子开了一张自助餐的菜单,想吃什么就拿什么。

就像我儿子,参加夏令营时,老师安排了一节“植物观察”课,本以为孩子们会拿着放大镜认真地观察植物,没想到,有个孩子直接拿起树枝就玩起了“打怪兽”,还一边大喊“我要打败你!”,其他孩子也跟着一起模仿。

我当时就想,这真的是“观察”吗?更像是把一个原本安静自然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打怪兽”的游戏。

再比如,有些家长觉得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学点“无用”的东西,比如画画、弹琴、舞蹈等等,认为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升学没有帮助。

其实,这些“无用”的东西才是孩子真正的软实力,是他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就像我儿子学画画,一开始我就觉得没什么用,可是后来发现,通过画画他能观察更细致,也能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能通过绘画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说白了,素质教育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分数,而是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好像登山一样,如果只想着爬到山顶,而不享受攀登的过程,那最终你也只能是一名“合格”的登山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征服者”。

所以,素质教育的误区,其实就是我们这些家长对教育的误解。

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误区

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误区

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误区河北鹿泉刘江九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误区一、认识不到位,理论上模糊。

分不清素质教育忽然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三多三少,上面强调多,下面行动少;理论上讲得多,实践中干得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干得少。

什么是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面向针对性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素质教育以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核心,注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应试教育以对人的选拔和淘汰为核心,经常把学生当做引诱恐吓的对象。

应试教育是围绕升学选拔人才采取的比较简单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研究他们的共性,还要研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

二、素质教育和考试误区二、应试教育突出表现就是频繁考试,高难度考试,把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摆脱应试教育的束膊就必须取消各种考试。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对立统一,不能把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考试和应试教育画上等号,考试不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界线。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方法,历史悠久,它虽不是唯一的,但是有一定功绩的,不是一无是处,自隋唐科举制度以来通过考试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历史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仍实行考试方法。

高分考生一般素质不低,高分低能只是个例。

评定教育质量优劣应该有定量的客观标准,考试在一定历史时期长期存在,不会消亡。

考试时激励、引导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完整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德育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手段。

考试是评价教育质量、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工具,作用除了选拔人才外,还有对教育质量检验和反馈作用。

据有关资料,美国中小学也经常考试。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这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要⾯向全体学⽣,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个学⽣都得到⼀样的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的误解。

⼀⽅⾯,每个学⽣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社会需要各级各类⼈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也得到不同层次的⼈才。

因此,素质教育坚持⾯向全体学⽣,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都得到与其潜能相⼀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全⾯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发展学⽣的个性,因⽽素质教育对学⽣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这决定了⼀⽅⾯学⽣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学⽣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动、主动和愉快发展”误解。

学⽣真正的愉快来⾃于通过刻苦的努⼒⽽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信⼼、和毅⼒。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关系”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学⽣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是主体与客体统⼀的⼈,因⽽是具有⾃主发展意识的⼈,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关系“是因为学⽣是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的⼈格。

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忽略了学⽣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再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学⽣是发展中的⼈,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这决定了教师⾸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的引路⼈、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蒲黎明误区之一: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在学习结束时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区分或筛选。

这种考试称为终结性评价;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情况,了解各人的学习优点和不足,以便反馈,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这称之为形成性评价。

无论是考试的筛选功能还是诊断功能,在现阶段都是必要的。

通过考试进行筛选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的和公平的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强调“人本”,如果不通过考试,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当然也就无法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就很盲目,“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人本”亦无法体现。

面对素质教育,我们不能放弃考试,就必须改革考试。

在考试内容上,要从注重知识考查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查转变;在考试目的上,要从注重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而不是消磨创造性的活动;在考试分数使用上,要从用分数评判学生优劣向评价教育过程好坏转变。

误区之二: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

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一点也不矛盾。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是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提升素质做准备;二是为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就读学生打好进入社会参与自下而上竞争做准备。

这两者不可偏废。

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本身就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而且,通过升学培养和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很有效的动力,随着考试制度、评价方式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与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逐步吻合,素质教育实施得好的学校应该是升学考试成绩好的学校。

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的现象,这是不懂什么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误区之三:把素质教育误认为是课外活动。

有些人提到素质教育就想到课外活动,以为懂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于是就出现“课内搞应试教育,课外搞素质教育”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现象。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常言道: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世事的确如此。

近年来,“素质教育”似乎成了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而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标榜的是素质,实质是应试;标榜的是能力,实质是分数;标榜的是创新,实质是填鸭……其结果表明,它比流行感冒的危害要严重得多,它害的是一代代的孩子、一代代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害的是祖国繁荣、民族强盛的前途和进程,后果确实发人警醒。

许多教师站在教育转折的十字路口,心中一片迷惘。

究其原因,大多是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解和实践上的肤浅而造成的。

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方面的误区:一、素质教育既然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就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包括弱智生)的文化成绩达到非常理想的目标,否则就判你的“死刑”。

这种教育观往往使用“一棒子打死”的教育评估方式来强训出“棒头”下的“孝师”,其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今年有个初一学生蔡某,智力较弱,当然小学时基础极差,升入初中时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只有三分和五分,经几位任课老师千辛万苦的辅导,到了期中和期末,总算提高到了二、三十分,老师们早已精疲力竭,可就因为这位同学分数未“达标”且只有二、三十分,各位任课都老师年终只好喝西北风。

这种教育到头来是:老师辛苦无收获,学生累死又厌学。

恶性循环下去怎么了得。

二、素质教育既然是全面的教育,就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包括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的每门功课的成绩都达到非常理想的目标,否则就说你的教育失败。

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源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只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说明这个道理:爱因思坦是举世公认的著名科学家,是高智慧的代表,假如他活着的时候,不要说像我们班级那样五、六十人,就是随便拉个一、二十人交给他老人家去教诲的话,恐怕也未必会把他们个个都培养成天才,个个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尽管他本人学识极其渊博,别人无法企及,但也不可能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等样样精通。

三、素质教育就是文化成绩的单一教育。

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被广泛讨论和关注。

然而,由于理解和实践的不同,素质教育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列举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并进行逐一剖析。

一、片面追求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素质教育应当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能力、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

而只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将导致学生学识贫乏,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刀切素质教育标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自身的天赋和特长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时,不能一刀切地设定标准,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将素质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范畴素质教育应当贯穿教育全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环节。

将素质教育局限于学校教育范畴,无法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四、只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素质教育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过分追求竞争胜过合作素质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过分追求竞争,而忽视合作,将导致学生个人主义盛行,影响社会和谐。

六、过分强调素质教育的评估和考核素质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而非简单的评估和考核。

过分强调素质教育的评估和考核,将削弱其育人效果,使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变种。

七、忽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素质培养素质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忽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培养,将影响教育质量,使素质教育无法持续发展。

八、忽视家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忽视家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将造成学生教育的失衡,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九、过于追求短期效果,忽视长期发展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就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片面追求成绩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社会对学生成绩的高度关注,学校、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一种片面追求成绩的倾向。

这种追求一味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压力,可能会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对策:学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重视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改进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外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课外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学生的时间主要被课业和各种培训班占据,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和充分发展的机会。

长期以来,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了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让学生沉溺于繁重的课业。

学校可以增加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全面发展。

家长也应当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要过分干涉和要求,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教师素质不高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一些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不够先进,难以满足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

一些教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

学校也应当积极引入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激发其进取心和工作动力。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因为地域、经济等各种原因,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低下,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中国教师报 2003-04-18 肖桂生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

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

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了“罪魁祸首”。

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

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

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了而已。

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会给教育带来灾难。

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评价,就难以提高。

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负担的教育。

“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只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必要的负担。

一味减负,只能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从中小学阶段移至成年阶段,这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砺,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些警句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误区之三: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

只要我们去关注各种媒体关于素质教育的报道,就会发现,不少文章在介绍如何加强音乐、美术教育等。

其实,艺术素质只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而且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多元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有的人对艺术一窍不通,但并不能否定他们仍可能是高素质人才。

误区之四:重一种素质而轻另一种素质。

一说起素质教育,一般人都会说,人的思想素质(或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旦人的思想不端正,就会变成“知识越多越反动”。

其实,人的素质是一种综合体,人的思想品质好,但身体素质不佳,成天卧病在床,也不会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也无高低之分,只是各人根据自己的特点而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而已。

(摘自《湖南教育》2002年第12期)为什么我们不会游戏□余杰英国议会专门通过了一道法令,为儿童们设立“游戏节”。

该法令说,游戏是人类的本能与特权,给孩子们设立“游戏节”,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对人生产生健康乐观的态度--而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将决定孩子们未来事业的成败和生活的苦乐。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教师、家长、学生必读)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教师、家长、学生必读)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

自然,素质教育也就成了教育界提得最多,议论也最多的话题。

由于目前尚处研究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操作,也没有多少成功的方法可借鉴。

因此,其具体实施者——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难免走入误区,笔者认为大至有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特长以前“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率,将谋生作为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扼杀了学生其它方面的潜力和发展,忽略了学生个体人性的丰富性和自主性。

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实现个性的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①公民意识;②价值观;③社会责任感;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⑤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⑥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⑦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⑧健康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素质和个体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还包括人的心理、思想道德和文化等各方面素质,它的内容囊括了人立身社会所必备的各种内在因素,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前的“应试教育”并非没有实施素质教育,只是它仅仅是在片面强调人的文化素质。

时下许多学校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兴办了许多“兴趣小组”、“特长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以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却降低了,认为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想干什么,愿干什么,就让他去干,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行,就是不要去强求,就是让他在他的强项上好好发挥。

这种观点是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全面,是将素质教育简单化,片面化。

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培养合格”和“发展特长”即“合格+特长”。

培养合格是基本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求达到的目标,即全体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应得到良好发展,达到合格标准;发展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开发受教育者的个性特殊潜能。

素质教育的两个误区

素质教育的两个误区

素质教育的两个误区素质教育的两个误区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场革命,素质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排山倒海之势涤荡教育界的各个角落,并成为教育的潮流和趋势(至少理论上如此),因而也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各基层学校、各教育个体也正为它的贯彻实施不遗余力。

然而,在热火朝天的背后似乎却存在着误区。

现今一提起素质,人们就会跟能唱几支歌、会画几幅画、擅写几个字联系起来,似乎能唱会画就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涵或是本质表达。

这可以从许多的理论文章中得到验证,也可以从素质教育的宣传材料中找到注脚。

应当说,这种认识是带有片面性的。

诚然,唱、画、写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人素质的组成局部。

过去无视了它,现今重新加以重视定位,给予它应有的地位,亦无不可。

但是,两者毕竟是两个概念,不可等同视之。

艺术教育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板块,是非本质性的,远远不能涵盖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技能,把知识和方法、实践有机统一起来,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

循着非本质性的艺术教育去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把它作为重点和突破口,这难免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了。

故而,斗胆以为,实缺乏取。

时下有这样一种论调,要搞素质教育了,百分制应该走下舞台了。

或者干脆这样说,某地某校取消了百分制,就说明它们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或肉麻地吹捧说是动了真格。

果真如此乎?未必,百分制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体制,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恐怕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不太可能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开展的标志。

实际上,目前最重要的是各基层教育机关要从整个观念上完成转变,并建立起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与观念转变相协调的目标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开展。

总之,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展转变,而非一味纠缠百分制之类外在形式,急功近利地单凭政治热情来推动素质教育并希冀立竿见影。

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了,同样是缺乏取的。

于是,结论便是:只有走出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的误区,它才能更好地得到开展空间,也才有可能迎来一个美好的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素质教育的误区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

其任务就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音体美劳”就是素质教育,教师仍然在应试教育的怪圈的挣扎、徘徊等误区,解决不正确的观念,使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德智体美劳
近年来,“素质教育“视乎成了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口头语。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指的是人潜在的、可以表现的、可以在先天基础上铸造的相对恒久稳定的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素质是可以挖掘的,可以表现的,在先天基础上铸造的一种能力。

现在随着教改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使人们只要一提素质教育,就自然而然想到在初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即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其他阶段的教育便可忽视素质教育,甚至不要素质教育。

这是一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看法。

现阶段,许多教师站在教育转折的十字路口,心中一片迷惘,其原因,大多是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肤浅而造成的。

笔者认为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期中,人们在素质教育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音体美劳”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陷入盲区。

笔者曾经在某
学校见到这样一项素质教育措施:在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中,加考“音体美”,考生任选一门,作为素质学分加到考试的总成绩中。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一种措施不对,但像这样简单化、标签式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不乏其人。

现在学校,只要一提素质教育,总是“音体美劳”,除了正式上课外,课外活动除了“唱唱跳跳画画”,就是增设第二课堂,学生们仍然处于不堪重负的学习负担中,使学生觉得提倡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翻版,仍然在高考这条独木船上拼搏。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一个具有时代要求的概念。

它是贯穿于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基础阶段的教育,它是以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大进步。

他与“应试教育”相比有两大明显区别:一是功能不同,应试教育是选择教育。

为了选拔人才,必须进行淘汰制,因此不能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达到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二是目的差异,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升学,以分数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造成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急功近利,是教育上的短期行为。

这种短期行为的教育,到头来只能是“老师辛苦无收获,学生累死又厌学”。

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发展个体特长,目的在于育人,所以并不强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他立足于教育的长期效应。

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观念,一种教育观:知识能力并重,给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与帮助,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因此这种教育应该是可以,而且必须贯彻在每一个教育内容和每
一个教育环节中。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课余,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都力求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并且通过这种教育贯穿到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中。

实际上,“音体美劳”等课在学校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它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仅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并非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

造成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劳”教育这种误解的根源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事实上,所有的文化课及其它所有教学内容,包括应试教育,包括父母、老师、社会等倡导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言传身教都应划在素质教育的范围之内,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仍然在应试教育的怪圈的挣扎、徘徊。

现在的学校教育,虽然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学中,教师仍然为考而教,学生仍然为考而学,这主要体现在:现在教师职称评审上,注重的仍然是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升学率,会考考试的合格率、优良率等;再就是高考升学奖励,会考奖励,中考升学奖励等。

这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

因而教师只有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才能教的好、考得好,双方皆大欢喜,这实际上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挣扎、徘徊,一方面想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一方面又得考虑日后的评职称、评优评模等。

于是,这种以文化成绩作为衡量教与学是否优良的的“潜规则”,导致人们在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时候,往往就以文化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各方面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学习方法是否有所改进,思想是
否得到陶冶等一律不予理会;人们评价一位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强弱、一位任课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是赤裸裸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依据。

这样就无形中给老师,特别是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错误的发展导向,会严重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会遏杀某些学生特长的发挥。

因此,要想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坚决摒弃这些陈规陋习,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素质教育仅仅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

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人们的一种观念,认为素质教育仅仅是中小学的事,和其它(如大学、中专等)教学时段无关。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为未来之准备”。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把竞争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者生存,强者发展”将是未来社会的生存法则。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高素质就是明天的高发展,因此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一切潜能包括身体的、精神的、体力的和脑力的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新型的完整的人。

我们的学生才可能“人得其所”即维持生存、谋求发展,贡献社会的愿望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因此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它应该是贯穿所有教育过程的,包括贯穿一个人所接受的终身教育,而不是把素质教育划在哪个时段进行,哪个时段不需要再进行。

在人的每一个受教育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素质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期中,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中可以看出,只有彻底地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摆正教育的指挥
棒,彻底改变人们头脑中的固有落后意识,才能真正地使素质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所以,现阶段,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昭通经济与社会,2010,9.
[2] 昭通日报,201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