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 登泰山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登泰山记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解析:选C 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有”同“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放荡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解析:选C漫:弥漫。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A.余始循以.入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日观以.西峰

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

解析:选D A项,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用;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解析:选A A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谓

..环水也

B.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

C.亭东自足下

..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解析:选A A项,“所谓”,古今都有“所说”之意。B项,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现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足下”古义是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古义是平整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解析:选D这句中的“是”不表判断,而是指示代词“这”。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析:选B上文谈的是“门”,下文也要以“门”起首,句子才能与之衔接。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8.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2)《登泰山记》中,“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少半,,,”,是总写作者与友人的登山路线。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4)《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

峰,,,”,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

(5)《登泰山记》中,“日上,,”,共14字,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

答案:(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3)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4)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9.文学文化常识

(1)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登泰山记》一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是清代著名散文家,他和方苞、刘大櫆皆为桐城派代表人物。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农历每年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墙。

D.干支纪年法是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解析:选C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注]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

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族:品类

解析:选C逼:接近,走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