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
【详解】三年级(上)第04讲 寻找隐藏周期

第四讲 寻找隐藏周期1. 例题1答案:12详解:不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是7步一个周期.1007142÷=,相当于顺时针跳2步,落在3号圈中;2007284÷=,相当于逆时针跳4步,落在4号圈中,乘积为12.2. 例题2答案:食指详解:第1次数大拇指是1,下次是9,也就是8个数一周期,200825÷=,正好数到食指.3. 例题3答案:3详解:报数依次为1,7,9,3,1,7……,4个数一周期.100425÷=,最后一名报3.4. 例题4答案:3;42详解:报数依次为1,3,3,9,7,3,1,3,3……,6个数一周期.84614÷=,最后一名报3.每个周期有3个人报3,14个周期共14342⨯=个. 5. 例题5答案:各有5、6、8、7颗详解:第2天早上分配完之后是(7、8、6、5),第3天(8、5、7、6),第4天(5、6、8、7),第5天(6、7、5、8),第6天(7、8、6、5)与第2天相同,所以4天一周期,除去第1天还有99天,994243÷=,所以应该与周期中的第3个即第4天相同,(5、6、8、7).6. 例题6答案:C 站详解:停车地点依次为B ,C ,D ,E ,F ,E ,D ,C ,B ,A ,B ,C ……,10次一周期.2013102013÷=,这时在D 站.201382515÷=,上次加油后又走了5站,上次加油在C 站.7. 练习1答案:3简答:12个小时一个周期.12112101÷=,对着数字3.8. 练习2答案:3号站简答:下次回A 站的时候是第25天,24天一个周期,1002444÷=,应该在3号站.9. 练习3答案:2简答:报数依次为6,2,4,8,6,2……,4个数一周期.504122÷=,第50名报2.10. 练习4答案:4 简答:报数依次为4,9,6,4,4,6,4,4……,3个数一周期.()502316-÷=,最后一名报4.11. 作业1答案:人简答:周期是“大好人”,()442314-÷=,是“人”字.12. 作业2答案:9简答:每个周期12个小时,301226÷=⋅⋅⋅⋅⋅⋅,369+=.13. 作业3答案:3简答:前几个报的数为1,3,9,7,1,3,9,7……周期为4.1104272÷=⋅⋅⋅⋅⋅⋅,所以第110个人报3.14. 作业4答案:6简答:9,8,6,2,4,8,6,2,4……周期为4,有头周期,头是9,()9914242-÷=⋅⋅⋅⋅⋅⋅,那么第99个数是6.15. 作业5答案:F简答:从A 到G 再到B 是一个周期,周期为12.15012126÷=⋅⋅⋅⋅⋅⋅,所以在F 房.。
50-习题作业-第四讲离心技术与离心机作业习题及答案

第四讲 离心技术与离心机习题作业一、名词解释1.离心现象2.重力沉降3.沉降速度4.扩散现象5.沉降系数6.K系数二、简答题1. 什么是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哪些方面?2. 简述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3. 什么是离心现象?4. 什么是差速离心法?其优、缺点是什么?5. 简述速率区带离心法和等密度区带离心法6.分析型超速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7. 离心机的转头一般分为几类,各叫什么名称?8. 对不同离心方法选择的要求是什么?9. 在使用离心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怎样对离心机进行维护保养?习题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离心现象:物体远离圆心运动的现象称为离心现象,也叫离心运动。
2.重力沉降:液体中的微粒受重力的作用,较重的微粒下沉与液体分开,这个现象称为重力沉降。
3.沉降速度:在强大离心力的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物质的运动的距离。
4.扩散现象:在介质中,扩散是由于微粒的热运动而产生的质量迁移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5. R·C·F:即相对离心力,是指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6.沉降系数:是指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其单位为“s”。
7.K系数:是用来描述在一个转子中,将粒子沉降下来的效率。
也就是溶液恢复成澄清程度的一个指标。
二、简答题1.什么是离心技术,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答: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称为离心技术,实现离心技术的仪器是离心机。
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纯化和制备,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每一进程中,总可见到离心技术的运用。
2.简述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答:(1)离心是利用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以及物质的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生物样品的一种方法。
(2)悬浮液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使溶液得以分离。
第14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4讲 作业

第十章作业单选题:1.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年里跃升为世界(b)经济体。
A第一大B第二大C第三大D第四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b)。
A人民当家作主B党的领导C统一战线D依法治国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b)。
A人民当家作主B党的领导C统一战线D依法治国4. 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伟大斗争B伟大工程C伟大梦想D伟大事业5. 我们党要增强学习本领,建设马克思主义(a)。
A学习型政党B实践型政党C思辨型政党D群众型政党多选题:6. 中国共产党是(ab)。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7.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abcd)。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文化自信8.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B对历史恩保证经验的深刻总结C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D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9. 我们党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abcd)。
A政治性B先进性C群众性D先进性10. 如何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答: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实践成果就是辩证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一重要命题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长期性使命和阶段性使命的统一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历史使命”这一命题既是一个长期性命题,也是一个阶段性命题,长期性使命就是我们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阶段性使命就是指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第四讲--和差问题(例题+练习+课后作业)培训讲学

第四讲--和差问题(例题+练习+课后作业)第四讲和差问题知识要点:已知几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求这几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通过把小数变成大数或把大数变成小数后来求其中的一个大数或小数。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大小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和差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例1】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6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课堂练习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需256元,上衣比裤子贵32元,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分别需要多少钱?【例2】某汽车公司两个车队共有汽车80辆,如果从第一车队调10辆到第二车队,两个车队的汽车辆数就相等了。
两个车队原来各有汽车多少辆?课堂练习2:小红和小丽共有40支水彩笔,小红给小丽6支后,两人同样多,小红和小丽原来各有多少支水彩笔?【例3】甲、乙两箱共有水果50千克,若从甲箱中取6千克放到乙箱中,这时甲箱还比乙箱多2千克,求两箱原有水果各多少千克课堂练习3: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60吨,如果从甲仓库运6吨大米到乙仓库,两个仓库的大米吨数正好相等,求原来两个仓库各有大米多少吨?【例4】小玉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7分,语文比数学少6分,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课堂练习4:果园里有两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60千克,已知甲树比乙树少40千克,求甲、乙两棵树各收梨多少千克?【例5】有99块糖,分给甲乙丙三位小朋友,甲比乙多分了2块,乙比丙多分了5块,三位小朋友各分得多少块糖?课堂练习5:一部书有上、中、下三册,上册比中册贵1元,中册比下册贵2元,这部书售价32元,上、中、下三册各多少元?【例6】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三个数的和是568,减数比差大36,减数和差各是多少?课堂练习6: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的和是480,其中减数比差小32,求差是多少?家庭作业:1、爸爸买回算术本语文本共30本,已知算术本比语文本多4本,问爸爸买回的算术本和语文本各有多少本?2、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60吨,如果从甲仓库运6吨大米到乙仓库,两个仓库的大米吨数正好相等,求原来两个仓库各有大米多少吨?3、哥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后还比弟弟多2张。
2022春季四年级数学教学讲义-第四讲 认识图形(含答案)

2022春季四年级数学教学讲义-第四讲认识图形(含答案)一、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①两条边相等②相等的两条边叫“腰”③另一条边叫“底”④两腰夹角叫“顶角”⑤腰和底的夹角叫“底角”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二)四边形的分类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等腰梯形:不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相等直角梯形:其中一条腰与底边垂直3、两组对边都不平行(一般四边形)二、学习目标1、我能够了解三角形的组成及其特性。
2、我能够熟悉三角形不同的分类。
3、我能够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组成及特性,并能说明四边形的包含关系。
三、课前练习1、在格子图上分别画出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2、按要求作图。
在图①画一条线把原图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在图②画一条线把原图分成两个三角形;在图③画一条线把原图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在图④画一条线把原图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典型例题例题1几何图形是一个大家族,要想把这个大家族认识清楚,必须学会把他们分门别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好几种,如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按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按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看,数学王国的图形树上,结满了各种图形。
(1)请你把塔它们摘下来,分类放在对应的篮子里,思琪已经放好了第一个,请你继续完成吧(填序号即可)。
(2)号是正方形,号是正方体;号是长方形,号是长方体;号是三角形,号是梯形。
(3)⑧号是,⑤号是,⑨号和号都是,⑥号是。
练习1写出下列各个图形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其中立体图形有: ,其它都是。
例题2填一填。
(1)三角形是由条边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它有个角。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最大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
第四讲-韵母(一)

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 iɑo iou uɑi uei
后响复韵母 iɑ ie uɑ uo üe
• ★注意:
• ①复元音韵母iou(iu) 、 uei(ui)的实际读音与写法 不一样,是用两个字母来表示三个元音(音素)。 • 刘liú 救jiù 对duì 贵guì • ② ei、 uei(ui)里的元音e[e]与ie、 üe里的元音 e[ε ]不一样,注意音标的写法。
舌面(尖) 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圆不圆唇 e[] 舌面 后 半高 不圆唇元音 ü[y] 舌面 前 高 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
-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zi ci si] 资 雌 四 -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zhi chi shi ri] 支 迟 史 日 er 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儿 尔 二
课堂作业答案
• 1.A 2.B 3.D 4.AE 5.ABD
课堂练习
• • • • 判断: 1.在汉语普通话里,韵母一定要包含元音。√ × 2.介音指的是韵尾前面的部分即韵腹。 3.单元音是指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 不变的元音。 √ • 4.元音i、u的区别主要在于舌位的高低不同。 × • 5.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与韵尾,但一定有韵 √ 腹。 • 6.韵母可以按照韵尾的情况进行分类,按照这 个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 母和鼻音韵尾韵母。 √
ün
• 后鼻韵母(带舌根鼻音): ang eng ong ing iang iong uang ueng
• ★注意: • ①前鼻韵母的韵尾n[n]与声母舌尖中音n[n] 为同一音素(辅音); • ②后鼻韵母的韵尾ng[ŋ]是舌根鼻音,发音 部分与声母舌根音g/k/h相同;是用两个字 母表示一个音素(辅音)。
小学四年级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四讲

第四讲 周长与面积基础班1、一张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从四个角上各裁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解:(4+5)×2=18 cm2、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摆成右图的形状,求该图形的周长。
解:长2×10=20 cm 宽1×13=13 cm 周长(20+13)×2=66 cm3、图中是一个方形螺线。
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l 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解:将原图形转化为3个边长分别为3、5、7厘米的正方形和中间一个三边图形。
(3+5+7)×4+1×3=63 cm4、街心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花坛,四周有一条宽1米的通道(如图),如果通道 的面积是12平方米,那么中间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花坛面积是4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长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求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12×20÷8=30平方厘米。
6、从一块正方形木板上锯下宽5厘米的一个长方形木条,剩下的面积是750平方厘米。
问:锯下的木条面积是多少?解:750=边长×(边长-5),750=30×25,所以边长=30 ,锯下的木条面积是5×30=150平方厘米。
8 12 201、一张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从四个角上各裁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解:(4+5)×2=18 cm2、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摆成右图的形状,求该图形的周长。
解:长2×10=20 cm 宽1×13=13 cm 周长(20+13)×2=66 cm3、图中是一个方形螺线。
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l 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解:将原图形转化为3个边长分别为3、5、7厘米的正方形和中间一个三边图形。
学大精品讲义五上数学(含答案)4第四讲 小数的除法及位置

一打就是 12 个哟!第四讲 小数除法适用学科 小学数学 适用年级 五年级 适用区域 广州课时时长(分钟)120 分钟知识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 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 掌握除数是整数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初步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2.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理解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3. 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 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 0 占位。
4. 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 复习预习1.0.9398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爸爸给王鹏买了 1 筒羽毛球,内装 1 打,这筒羽毛球 19.4 元,1 个大约多少钱? 我可以这样列式:我列式的根据是:( )个性化教案二、知识讲解考点 1:1.小数除以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2.在小数除法中,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 0 继续除。
考点 2:1.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2.计算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小数除法时,将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少几位就在被除数末尾补几个“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外购存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通常不应计入采购成本的是( D )A. 运输途中的保险费B.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D. 市内零星货物运杂费2、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购货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当( C )A. 冲减购货成本B. 冲减管理费用C. 冲减财务费用D. 冲减资产减值损失3、企业购进存货发生短缺,经查,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扣除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应计入( C )A. 制造费用B. 管理费用C. 营业外支出D. 存货成本4、企业委托加工存货所支付的下列款项中,不可能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的是( C )A. 支付的加工费B. 支付的往返运杂费C. 支付的增值税D. 支付的消费税5、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当( C )A. 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B. 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C. 借记“应交税费”科目D.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6、企业接受捐赠一批存货,该项接受捐赠的利得应当计入( B )A. 其他业务收入B. 营业外收入C. 资本公积D. 盈余公积7、接受投资者投资取得的存货,其入账价值应当是( C )A. 投出存货的原账面余额B. 投出存货的原账面价值C. 投资各方协商确认的价值D. 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8、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将会使企业( B )A. 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减少B. 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增加C. 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减少D. 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增加9、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 D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10、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 C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11、企业摊销的出租包装物成本,其成本计入( D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企业支付的下列款项中,应计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BCE )A. 采购人员的差旅费B. 运杂费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 增值税E. 入库前挑选整理费2、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存货的计价应当采用( ABCD )A. 个别计价法B. 先进先出法C. 加权平均法D. 移动平均法E. 后进先出法3、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BCD )A. 入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B. 入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C. 出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D. 出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E. 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4、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加工完成后直接用于销售,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ABCD )A. 发出原材料的成本B. 支付的运杂费C. 支付的加工费D. 支付的消费税E. 支付的增值税三、账务处理题1、2009年4月份,甲公司的甲材料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见下表: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名称及规格:甲材料单位:元/千克月发出和期末结存的实际成本。
答案:(1)先进先出法。
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000×50+500×55=77 500(元) 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700×55+300×54=54 700(元) 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200×54=64 800(元)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合计=77 500+54 700+64 800=197 000(元)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197 000=100×54+800×56=50 200(元)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50 000197 2001 000 3 600++=53.74(元)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3.74=48 366(元)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48 366=198 834(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4月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50 00066 0001 000 1 200++=52.73(元)4月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700×52.73=36 911(元)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66 000)-36 911=79 089(元) 4月1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36 91186 4007 000 1 600++=53.61(元)4月1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1 300×53.61=69 693(元)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36 911+86 400)-69 693=53 618(元) 4月2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69 69344 8001 300800++=54.52(元)4月2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69 693+44 800)-49 068=65 425(元) 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2、甲公司4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的3000元。
4月份,购进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7000元,计划成本为230000元;本月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000元,其中,生产领用材料235000元,车间一般消耗12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00元。
要求:作出甲公司发出原材料的下列会计处理: (1) 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2)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 分摊材料成本差异(4) 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答案:(1)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235 000 制造费用 12 000 管理费用 3 000 贷:原材料 250 000 (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3 00017 00050 000230 000-++×100%=5%(3)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235 000×5%=11 750(元) 制造费用=12 000×5%=600(元) 管理费用=3 000×5%=150(元)借:生产成本 11 75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150贷:材料成本差异 12 500 (4)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50 000+230 000)-250 000=30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余额=(-3 000+17 000)-12 500=1 500(元) 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30 000+1 500=31 500(元)3、甲公司的主要产品是A 产品和B 产品。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 产品和B 产品的账面价值,见下表: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明细表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单位:元(1) A 产品每台的市场售价为7600元,每台平均销售费用及税金为600元。
(2) 2008年12月15日,甲公司与M 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按每台7500元的价格向M 公司提供A 产品8台。
(3) B 产品每台的市场售价为2800元,每台平均销售费用及税金为400元。
(4) 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M 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009年1月5日,甲公司按每台2850元的价格向M 公司提供B 产品5台。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进行下列会计处理:(1) 分别计算A 产品和B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2) 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3) 分别说明A 产品和B 产品在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答案:(1)分别计算A 产品和B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A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7 500-600)=41 400(元)判断:由于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39 000元,因此,A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2 850-400)+4×(2 800-400)=21 850(元)判断:由于B产品的账面成本为22 500元,此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元,其账面价值为22 000元,因此,B产品进一步发生了减值。
(2)B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B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2 500-21 850-500=15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 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150 (3)分别说明A产品和B产品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A产品应按其账面成本39 000元列示,B产品应按其可变现净值21 850元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