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两性与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谈两性与爱情
——《两性与爱情》演讲稿《圣经》中讲上帝耶和华在造出世间万物的第六日造人。他依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一个人,起名亚当。后来又觉得亚当一个人太孤单了,于是一夜趁亚当睡觉时,取了他的一根肋骨,早出了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于是便有了两性(woman,是一个合成词,“男人的肋骨”)。
先从女性开始吧。
什么是女人?对此有两种偏见: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独立的人格;女权主义者则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而抹杀了女性的性别存在与其存在的价值。
其实真实的女人应该是其作为女性的存在与人的存在的统一。而实际上,在一个健全的女人看来,倘若男人只把她看作无性别的抽象的人,所受侮辱的程度决不亚于只把她看作泄欲和生育的工具般侮辱。
我曾背诵过老子《道德经》中这样一句话: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什么意思呢?永恒的自然,便是女性,女性的生殖器,是世间万物的根源。她是那样的绵绵不断,无穷无尽啊!
从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这一名句看来,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他一贯鲜明地歌颂女性。
女性真的值得去崇拜、去歌颂吗?
接下来通过两性的对比证明这一命题。
众所周知,男性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面临人生灾难和重大抉择时,感性往往胜于理性。换言之,女人比男人在这个时候更加理智。
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或许是因为男人的理智是逻辑,与感情异质,而在人生灾难和重大抉择时,冲击的是感情,心理堡垒容易被摧毁;而女人的理智是直觉,与感情同质,在大事件来临时,直觉很好地保卫了心灵,故女人才可能在感情的汹涌中毫发不损。
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说:
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
在我看来,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其实,一个人离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间扎下根来。
这样说吧,男人寻找上帝,到头来未免落空;而女人寻找一个带着上帝影子的男人,多少还有几分把握。
当男人为死后的永生或虚无这类问题而苦恼时,女人把温暖的乳汁送进孩子的身体,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着实在的贡献。
讲到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女性美的问题。
我一直对那些学习哲学、思想深刻的女人感到心酸。为什么?男人学哲学会让他更智慧,而女人学哲学会扼杀女性之美。喜欢哲学的女人,或许真的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中寻求更高的成就或造诣;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通过哲学找解脱的出路。但实际上,结果或许是相反的。在多数情形下,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再聪明;灵魂变得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
有人说,一开始学哲学或许会让你感觉到思想受到了洗礼,转变了原本不那么优秀的价值观,抑或是让你觉得自己很厉害,但一旦你深入研究哲学,对人性进行剖析,因而感到人生无望。我想这不无道理。不让女人学哲学,市委保护她们免受痛苦,或者说是出于一颗怜香惜玉的心。
而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或是最能体现出女性美?我答是聪明的女性。何谓“聪明”的女性?
法国象征派诗人保尔·瓦雷里曾定了这样一个标准:
聪明的女人是这样的,和她在一起时,你想要多蠢就可以多蠢。
男人去女人那里,是为了给自己的理性休息。可以随心所欲地蠢一下,放心地从她的感性中获得享受和启发。一个不能使男人感到轻松的女人,即便她是聪明的,至少她做得很蠢。
把男人和女人共同提起,也就脱离不了一个话题——爱情。这个主题应该是充满了玫瑰色的浪漫色彩。
《圣经》中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他们就不再顺从上帝,他俩就脱离了动物界与大自然的原始和谐,从而成为了人。
当他俩作为人诞生之后:
这才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感到很是羞愧。
请问他们羞愧什么?
亚当和夏娃之所以羞愧,是由于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的性部位?抱歉你还在用十九世纪拘泥的道德观去解释这一最古老的、最基本的神话。
若这样理解这一故事,我们便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男女在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后,也就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距离,知道他们属于不同性别。
由于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区别,所以他们也就相互陌生起来,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爱对方。
我想说的是,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便是他们羞愧的根源。
苏联作家艾萨克·巴比尔摘引俄国国内战争时一个军官的话,这个军官刚刚把他过去的主人踩死。军官说:“用一颗子弹—我想说—用一颗子弹只能把这个家伙干掉……开枪是永远不能深入他的灵魂,到达他作为一个人和有灵魂的地方。但我毫无顾忌,我已经不止一次踩死敌人,每次都超过一个小时。你知道吗—我想知道,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天天遇到的生命到底是什么?”
人人都是孤独的,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没有人能够真正地明白生命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感受生命,如何感受?我们可以通过爱情。
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办法用理性的语言,或者说是逻辑的语言来谈论爱情。而且当理性碰到奇迹的时候,往往显得特别的束手无策。但众所周知,爱情的发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一个男人走向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走向一个男人,即将发生的不仅是这两个人的相遇,而且是两个人各自与神秘的相遇。这两个人毫无血缘关系,竟能在这一相遇后的碰撞下,燃烧出最耀眼的火焰,甚至于能够长相厮守,而且父母也靠边站了,《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连生命都可以舍弃,只为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因为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与你最亲密的就是你的爱人。所以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爱情更让人费解,但却又是很奇妙的事情。
追根溯源,为何自人类诞生以来,男女两性都要始终互相吸引与寻找,不可遏制地要结为一体?
人有生殖器,使得人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命的延续,不得不受欲望的支配与折磨。有的人始终不愿相信人属于动物,但人在发情、求偶交配时的状态与动物本质上何尝不是相同的呢?一样缺乏理智、一样的盲目冲动,甚至一样不堪入目。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性的确最充分地暴露了人动物性的一面,是人类永远属于动物界的铁证!
换言之,如果人没有由性驱使的欲望,何来爱情?
再谈谈什么是真爱。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成功的爱情对方首先要具有的是爱的能力,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生命力,也就是能给予,其次是具备关心、责任心、尊重与认识。
有人想,“给”不是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者作出牺牲的意思吗?
这样的人必定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人。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因为他们认为: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快乐。“给”比“得”带来更多愉快。
——巴鲁赫·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
爱情往往伴随着激情。而真爱的特点中便有一种激情,叫做给予的激情,而非一种占有的激情。如果光想着占有,没有给予的激情,我觉得那恐怕主要是情欲,而非爱情。所以说爱情本质上是给予,真的是一种奉献的激情,这种风奉献的、给予的激情,不是处于观念、不是处于道德伦理、不是处于责任,而是处于感情,一种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无需经过大脑:我就是想我爱上她的话,我真是想为她做点什么,她取得成功时给她发自内心的鼓励,她生病时给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她伤心时给她讲笑话逗她开心。真是有这样一种强烈的要求,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也真是不求回报的。如果我爱一个人,我感到与她一致,而且会接受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她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便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