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c84c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2.png)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为了提供残疾人群体全面的康复服务和关爱而设立的重要机构,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标准应当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善性和服务质量的高效性。
以下是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场地选择应当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因素,以确保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环境。
同时,康复中心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无障碍标准,方便残疾人出入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扶手等设施的设置。
其次,康复中心的设施设备应当齐全,包括医疗设备、康复器械、辅助设备等。
这些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另外,康复中心还应当配置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师,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
此外,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管理制度也是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康复效果评估制度、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等,以确保康复中心的管理运作规范、有序。
最后,康复中心的服务质量也是建设标准的关键。
康复中心应当以残疾人的需求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这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职业培训、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服务内容,以帮助残疾人尽快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场地选择、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以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全面、专业、高效的康复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能力。
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残疾人本身的共同努力,共同为残疾人的康复事业贡献力量。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d5b6a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4.png)
第一条残联系统康复机构是指隶属于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以下简称残障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康复机构)。
为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建设,提高专业化康复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要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是编制、评估、审批、规划、管理康复机构的重本规范合用于残联系统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建设可参照本规范。
第四条康复机构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第五条康复机构建设要优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以方便残疾人、有利于康复服务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赋予重点扶持。
第六条康复机构建设要形成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县级康复机构为基础,与社区康复密切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
第七条康复机构具有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职能,分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等。
第八条省级残联要分别独立设臵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臵或者整合资源综合设臵。
第九条各地残联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省康复机构发展规划,包括业务类别、规模、数量及布局。
第十条康复机构建设要根据康复业务需要,按照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有关要求,合理设臵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康复机构建设规模要以所在省、地(市)、县人口数,或者残疾人人口数及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分布状况为依据确定。
第十二条康复机构建设按照规模、功能和任务分为三级,由低到高挨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康复机构建造总面积不低于 3000 平方米,二级康复机构建造总面积不低于 8000 平方米,三级康复机构建筑总面积不低于 20000 平方米。
其中,康复中心面积占 50%,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面积占 30%,辅助器具服务中心面积占 20%。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b45e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9.png)
康复医院设置标准康复医院是指专门为患有各种疾病、残疾或受伤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医疗质量,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康复医院设置标准对于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
康复医院通常服务于需要长期护理和康复治疗的患者,因此,其位置应当便于家属探视和患者交通,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性。
此外,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
其次,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应当包括必备的医疗设备和设施。
康复治疗通常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康复训练设备、理疗仪器等,这些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必备的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并且要求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康复治疗。
此外,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还应当包括必备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
康复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康复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医生等,他们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同时,康复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医疗背景,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医疗资源,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最后,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还应当包括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康复医院的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医疗安全,因此,其设置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程序,包括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解决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康复医院的设置标准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包括位置选择、医疗资源配置和医护人员水平;应当包括必备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应当包括必备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应当包括必备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
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
![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1a2c0dbb9f3f90f76c61bb5.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
承担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教育、康复工程、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指导、康复信息咨询、康复宣传、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职能。
第二条、为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康复中心建设,制定本标准。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省、市、县残联所属各级康复中心建设。
本标准为最低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第二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四条、康复中心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覆盖城乡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条、康复中心选址根据康复服务的特殊性,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残疾人康复、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对环境的要求,兼顾未来发展。
第三章规模与功能第六条、各级康复中心建设规模与服务功能。
一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15张。
一级康复中心直接面向县、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配合同级残联培训社区康复人员和残疾人及亲友,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40张,门诊部应设置医疗观察床位。
二级康复中心面向多个县、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承担一定的康复技术培训任务,协助有关部门,指导辖区基层康复机构业务建设。
三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100张。
三级康复中心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康复服务,并在综合性康复服务基础上,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康复教学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机构进行指导。
第四章业务部门设置第七条各级康复中心业务部门设置一级康复中心1康复门诊部:设有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2肢体残疾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有室外儿童游戏娱乐场所。
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2636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9.png)
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为了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设立的专
业机构。
为了确保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工作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下是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符合的标准。
首先,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
这包括康复医生、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残疾人士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其次,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拥有完善的康复设施和设备。
这包括康复治疗室、
康复训练室、康复设备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残疾人士的康复需求。
此外,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
针对不同的残疾类型和康复
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保每位残疾人士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
另外,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注重康复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包括舒适的住宿条件、便利的交通设施、友好的服务态度等,为残疾人士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
最后,残疾人康复中心应该进行康复效果的跟踪评估。
定期对残疾人士的康复
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残疾人康复中心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士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各残疾人康复中心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残疾人士的康复之路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康复科室建设标准[五篇]
![康复科室建设标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a9e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e.png)
康复科室建设标准[五篇]第一篇:康复科室建设标准社区康复室建设标准为规范社区康复室建设,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能力,制定本规范。
一、机构职能在卫生部门的领导和残联部门的协助下,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康复室。
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面向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二、基本条件1.人员配备康复室具有经过专业培训、负责医疗康复的专(兼)康复医生或精防医生1-2名。
2.场地设施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场地,以15-40平方米为宜,并有无障碍通道。
统一挂牌:“康复室(科)”。
备有宣传材料和普及读物。
3.康复设备和精防药物——有各类残疾筛查、诊断设备及工具;——躯体运动功能评估设备:刻度皮尺、关节活动测量器、肌力计等;——运动治疗设备:拐杖、助行器、轮椅,平衡板、弹力床,训练用垫和床,沙袋、哑铃、墙拉力器、手指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姿势矫正镜,股四头肌训练器、平衡杠、功率自行车、坐式踏步器、踝关节屈伸练习器、站立架,步行、转移、生活等各类辅助装置;——理疗设备: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机、颈椎腰椎牵引设备;——作业治疗设备:沙磨板、插板、螺栓、训练用球类、日常生活训练用具;——传统康复治疗用品:推拿用品、针灸用品、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精防药物。
4.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康复室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职责、年度计划和总结、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和康复服务统计汇总表、残疾筛查和功能评估制度、个别康复训练计划和实施制度、家庭康复病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康复训练技术规范、康复服务档案制度、质量管理与考核制度、残疾预防宣传制度等。
——所开展各项活动均有文字资料和影像记录。
三、服务内容1.筛查、了解、掌握辖区内各类残疾人的医疗和康复需求情况。
2.以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为重点,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3ad63d87c24028915fc3c2.png)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建设标准一、基本设施1、有固定的康复训练场地,应相对独立,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2、康复区及训练场地应设在残疾人便于出入的地方,通行区域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
3、设备必要的中小型康复器材:训练床(PT)、训练用阶梯、姿势镜、平衡杠、肋木及挂件、肩梯、站立架、踝关节矫正板、轮式关节旋转运动器、电动起立床、滚筒、可调式训练桌、沙模板及模具、模板钉、手指板、哑铃等。
二、人员配置1、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至少配置1名康复医师及1-2名专职或兼职经过培训的康复治疗人员负责康复工作。
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将社区康复技术人员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按计划开展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工作任务1、做好社区康复管理(建档、调查、分析、评估)。
通过调查了解掌握社区人群发生精神残疾、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建档率不低于90%。
2、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契约式康复管理服务。
根据需求提供契约式健康管理服务。
对签约的服务对象的康复问题实行首诊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不能解决的,需向设有康复科的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保证康复服务对象的基本康复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康复服务覆盖率不低于50%。
3、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技术指导。
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记录,进行效果评估;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康复知识和健康教育;开张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报告制度等。
康复训练有效率达到70%。
4、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工作,对于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指导不低于两次。
最新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
![最新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fcda3c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3.png)
最新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康复中心建设基本标准一、总则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
其职能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教育、康复工程、康复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指导、康复信息咨询、康复宣传、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
为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康复中心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省、市、县XXX所属各级康复中心建设。
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二、选址与规划布局康复中心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覆盖城乡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康复中心选址应考虑康复服务的特殊性,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残疾人康复,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对环境的要求,兼顾未来发展。
三、规模与功能各级康复中心建设规模与服务功能。
一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15张。
一级康复中心直接面向县、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配合同级XXX培训社区康复人员和残疾人及亲友,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康复中心面向多个县、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承担一定的康复技术培训任务,协助有关部门,指导辖区基层康复机构业务建设。
三级康复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康复床位不少于40张,门诊部应设置医疗观察床位。
三级康复中心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康复服务,并在综合性康复服务基础上,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康复教学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机构进行指导。
四、业务部门设置各级康复中心业务部门设置如下:一级康复中心1.康复门诊部:设有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2.肢体残疾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有室外儿童游戏娱乐场所。
3.智力游戏儿童康复科:设有集体课教室、感统训练室、语言、认知训练室、音乐治疗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测评室、家长咨询室等,有户外活动场地。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14d857ad02de80d4d84060.png)
省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4fc2f7f27d3240c8447efa1.png)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康复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康复医院设置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ecad3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8.png)
康复医院设置基本标准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康复医院的设置至关重要。
康复医院是为患有各种残疾、损伤或疾病的患者提供复健治疗、康复护理和康复咨询服务的医疗机构。
为了确保康复医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和服务,以下是康复医院设置的基本标准。
2. 物理设施康复医院应具备以下物理设施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宽敞的病房和康复区域,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 具备无障碍设施和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进出医院和使用设施。
- 配备现代化的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理疗设备、康复器械等,以确保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3. 医疗团队康复医院的医疗团队应具备以下专业人员:- 康复医生:拥有相关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制定治疗方案和监督康复进程。
- 护理人员:具备康复护理和康复协助技能,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
- 职能治疗师: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能够通过特定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康复和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4. 康复计划康复医院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康复评估: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病情和康复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
-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包括理疗、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 康复评估和调整: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要,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5. 康复支持服务康复医院应提供完善的康复支持服务,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康复咨询:提供患者和其家属相关的康复咨询,包括病情解释、康复需求等,以帮助他们理解康复过程和应对康复难题。
- 康复教育:通过康复讲座、教育课程等形式,提供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过程。
- 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资源,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康复期间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交等。
6. 质量管理康复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和服务:-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策略、标准和流程,并监测和评估康复医院的质量表现。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ad90e9284ac850ad0242b7.png)
附件: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717970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7.png)
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一、引言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是为了满足残疾人群体的康复需求,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康复服务。
本文档旨在指导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工作,确保残疾人群体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二、机构建设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确保残疾人群体能够获得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推动康复服务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协同合作;促进康复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2、原则: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注重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加强康复服务机构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
三、机构建设的主要内容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1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康复服务的义务;1.2 《残疾人康复条例》: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设立和管理进行了规范;1.3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行业规划、政策指导等。
2、机构类型与功能划分2.1 康复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康复、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2.2 康复训练机构:开展康复技能训练、康复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等服务;2.3 残疾人社会康复机构:提供居家、就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康复服务;2.4 康复评估与指导机构:开展康复需求评估、制定康复方案等服务。
3、机构建设的步骤与要求3.1 确定机构类型与服务对象:根据需求和区域特点确定机构类型,并明确服务对象。
3.2 确定机构建设的基本条件:包括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3.3 制定机构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服务流程等。
3.4 设立机构并进行试运行:按照方案设立机构,并进行试运行,检验机构的可行性。
3.5 健全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
四、机构建设的支持与保障1、支持: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人员培训:加强对康复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3d3f9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1.png)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是为了满足残疾人生活、教育、康复、就业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高托养服务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场地和环境。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场地和环境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消防、安全等标准,保证残疾人在机构内的生活和活动安全。
场地应当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
二、人员配置。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人员,以确保残疾人在机构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合服务。
三、服务内容。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服务内容应当因人而异,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四、管理制度。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制度。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安全保障。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各项安全措施。
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机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社会融合。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社会融合服务,组织残疾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总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高服务质量,需要从场地和环境、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和社会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和规范。
只有建立健全的标准和制度,才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托养服务,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服务。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3e6f774783e0912a2162ada.png)
附件: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社区康复服务站建设标准
![社区康复服务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f297d7680203d8ce2f2476.png)
社区康复服务站建设标准
(一)场所要求康复训练用场所不少于20平方米。
有2张以上床位;服务设施建设达到无障碍要求。
(二)康复器材
有5件以上康复训练器材,如: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可调式砂磨板、系列哑铃、手指功能训练器、跑步机、健骑椅等;并根据社区残疾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备。
(三)工作制度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应建立残疾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社区康复的例会制度等工作制度,以保障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人员配置
有1名以上从事医疗专业并接受过培训,熟悉康复业务的康复指导员。
(五)服务内容
(1)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社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底数清,康复需求筛出率达80%以上;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订康复计划;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及相关表卡。
(2)为社区残疾人提供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指导、康复训练、康复教育、医疗咨询、转介等服务。
(3)在社区内开展残疾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宣传活动,推进社区康
复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和传播。
(4)康复服务建档率达90%以上,记录真实完整。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22288c8227916888586d7c8.png)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01103d3a8114431b90dd8e2.png)
附件: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残疾人康复机构设置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
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姿式矫正、日常生活活动、语言交往训练和引导式教育。
开展智残儿童六个能力领域康复训练。
3.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有关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康复训练服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二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50张(包括养护和治疗床位,其中治疗床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60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5%,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
每10~15张训练床位配1名康复医师,每10张训练床位配备1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人员)、3名康复护理人员。
配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各1名,特教教师不少于2名。
(四)业务部门设置在一级基础上设:1.康复门诊部:设有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理疗室、药房等。
2.肢体康复科:设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室。
3.低视力康复科。
4.康复工程部:可利用各级辅助器具中心资源,协作开展辅助器具服务。
(五)技术水平在一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1.康复训练: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步行等训练和牵引疗法。
2、电疗、透热治疗、光疗技术。
3.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
4.低视力康复:提供低视力检查、助视器验配、视功能训练及助视器供应等服务。
5.社区指导: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对基层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6.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和训练指导。
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二)康复床位100张以上。
(三)人员配置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1.5。
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120人,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0%。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护理人员、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特教教师配置原则上同二级;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配备职业和社会康复工作人员。
(四)业务部门设置在二级基础上设:1.增设职业、社会康复室、心理科。
2.功能评定科。
3.分设偏瘫、截瘫、骨科等科室。
4.分设康复训练科(运动疗法科、作业疗法科、语言治疗科)。
5.增设手术科室(如矫形外科、眼科等)。
(五)技术水平在二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1.功能测评:电生理诊断,感觉功能测评,作业及语言能力测评,临床心理测评,心肺功能测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
2.矫正体操,促通治疗手法等运动治疗技术。
3.工艺疗法,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畸形矫正等作业治疗技术。
4.常见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
5.心理治疗。
6.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处方及训练,临床常用矫形器的制作。
7.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的技术和方法。
8.白内障复明、骨科矫治手术等。
三、机构管理(一)行政管理1.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要领导熟悉业务,具有一定管理水平,胜任工作。
领导班子内部合理分工,各项管理工作有人负责。
2.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有中心长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季度安排和具体落实措施,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
(二)业务管理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程、规章,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训练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落实,防止事故发生。
2.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和各项业务质量评价,制定改进方案。
3.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计划,加强岗位培训及考核工作。
4.掌握本地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制定指导基层康复业务指导工作计划,配合残联康复部门抓好社区康复工作典型,接收基层转介服务。
5.制定康复科研计划,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年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篇,二级中心3~5篇,三级中心5篇以上。
(三)信息管理1.有专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制度。
2.建立各项业务档案,保持档案完整,数据准确。
3.做好信息的汇总分析、反馈利用,有可供查阅的评估报告和统计资料。
(四)人事管理1.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法规、规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依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绩效考核。
3.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均有国家认可的任职资格证书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结业证书。
4.创新用人机制,改革用人制度,不断探索、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
(五)财务管理1.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加强财经纪律。
2.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和决算,专项经费明细,各项报表规范,填报及时。
3.各类会计档案、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保存完好。
(五)设备管理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发、保养、维修、报废、更新等。
2.各种设备、器材要建立规范的帐目,主要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3.实行计划管理,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有适应性、可行性论证。
(六)后勤管理1.保证业务工作的需要,主动、及时服务,随时维护各种设施、设备,保证水、电、气、暖正常供给。
2.健全物品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加强车辆管理,定期维修、维护,保证工作用车。
4.保证中心内外环境优美,清洁卫生。
(七)安全管理1.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对易发危险的设备和要害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仓、氧气供应系统、危险品库、配电室等。
3.有完备的防火、防盗设施和报警装置,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
(八)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1.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2.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热爱残疾人事业,抵制不正之风,对中心工作满意度定期考核。
四、康复业务场所要求1.康复业务场所应设在易于残疾人方便抵离的地方。
2.康复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3.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走廊墙壁应有扶手装置。
4.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正常使用良好和经常检修。
5.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康复场所,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
五、设备和器械(一)一级康复中心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1.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桌、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出诊箱、注射器、纱布罐、药品柜、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2.康复训练器具训练用垫和床训练用扶梯儿童肋木姿势矫正镜儿童平行杠训练用棍和球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收录放机儿童用桌椅钻滚桶图形认知组件拼图、插板、玩具木条床(台)梯形椅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踝关节矫正板大、小巴氏球3.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和教学、生活服务等器械和设备(二)二、三级中心根据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1.基本设备显微镜、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器、X光机、灌肠器、供氧装置、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2、运动治疗训练用垫和床训练用扶梯肋木姿势矫正镜训练用棍和球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肌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常用规格的拐杖平行杠脑瘫康复用球浴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常用规格的轮椅、助行器及儿童用训练器械3.作业治疗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滚筒、训练用球类日常生活训练用具及儿童用训练器械4.理疗中频治疗机低频脉冲电疗机音频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磁疗机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5.传统康复治疗针灸用具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按摩用品6.语言治疗录音机或语言治疗机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语言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7、功能测评关节角度测量仪肌力计肌电图仪平衡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血压计8、智力残疾康复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洗漱、饮食、清洁、简单劳动等日常生活训练设施、器具、工具、家具、电器9、低视力康复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近用)、低视力专用视力表、助视器配镜箱、各种类型助视器10、辅助器具服务所需要设备、器具种类参照相关标准执行六、质量控制各部门按工作规定和操作规程开展各项工作,建立量化考核指标:1、康复病案和康复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2、康复训练总有效率≥80%3、康复床位使用率≥60%4、康复器材、设备完好率≥80%5、残疾人康复服务满意率≥80%6、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