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如何复习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这一部分取得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题型以及对应的答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常见且容易掌握的一类题型。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确定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1(也可以设为甲、乙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30),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1/10,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为 1÷(1/6) = 6 天。
答题技巧:对于工程问题,当题目中给出的工作时间的数值是具体的量时,我们往往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方便计算工作效率。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中,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远?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5 + 3)×2 = 16 千米,即 A、B 两地相距 16 千米。
再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为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时间= 10÷(6 4)= 5 小时。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口诀在说到行测的数量关系时,大家总是觉得复杂得像是过山车,心里七上八下。
不过啊,其实这些东西也没那么难,只要找到点窍门,就能轻松应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蒙题的小口诀,保准让你轻松上阵,迎战各种难题。
大家应该知道,数量关系最怕的就是生疏,特别是那些数学概念,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绕晕。
就像我小时候做作业,总是把题目看错,哎呀,那感觉真是无奈啊。
所以,先来一个简单的口诀:“相同量同加,异量同减。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们要加的是同一种东西,比如苹果和苹果,那就没问题了,直接加就行;可是要是碰到不同的,比如苹果和橘子,那就得小心翼翼了,可能要进行一些减法运算。
明白这个道理,做题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再说说比率关系,大家知道的,比例问题经常出现在题目中。
有些朋友看到这个就觉得头痛,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
咱们可以用“比就比,按比例”这个口诀来帮自己理清思路。
比率是个很简单的概念,只要搞清楚A和B的关系,知道了其中一个的量,另一个的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分享一块蛋糕,切的时候只要你们两个一口一个,最终的份额就会很自然地出来了,简单吧!然后,大家都知道“和”字在数量关系中很重要。
特别是求和的时候,容易搞混。
这时咱们就来一个“求和同看,求差分开”的小窍门。
求和的时候,最好把所有相关的量都放在一起,像个大家庭一样,相亲相爱,和气生财;可如果求差,特别是有异量的时候,就要分开来看,像在进行一场辩论,谁的理由更充分,谁就赢了。
记住这些,小心谨慎,自然能够从容应对。
我们再来聊聊速度的问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像赛跑一样,谁快谁慢,一目了然。
这里可以用“快慢结合,时间分清”来帮助大家。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两辆车,一辆飞快,一辆慢悠悠,别忘了时间的因素哦。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场比赛,谁的时间短,谁就能到达终点,明白了吗?对了,大家常常遇到的就是容积问题。
说到这个,许多人就像碰到“无底洞”一样,怎么也搞不清楚。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法宝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高峰又一次拉开了序幕,相信学员们已进入到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之中。
那么,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依然是决定是否得到高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众多模块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学员提炼了数量关系模块的快速解题法宝,以帮助大家高效地突破,冲出重围。
一、掐准时间,选择性做题在考场上,很多考生根本没时间做数量关系部分,而是采取直接蒙题的策略。
其实,随着近两年数量关系部分整体难度的下降,60%-70%的考题都是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型。
掌握好解题技巧,快速挑选出这些题目,可以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所以,对于这部分不能轻言放弃,最后做数量关系部分,只做会的,不会再选择放弃。
二、基础题型,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延续往年趋势,数量关系部分着重考察数学运算。
对于过半的中等难度应用题,我们需要懂得识别题型、找对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1.代入排除法:适用多位数、年龄等问题。
【例1】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A.169B.358C.469D.736【答案】B【解析】多位数问题,考虑代入排除法。
只有B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例2】有四个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等于93024,问其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多少岁?()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A.16岁B.18岁C.19岁D.20岁【答案】C【解析】年龄问题,首选代入排除,注意代入的逻辑顺序,从年龄最大的选项D开始代入。
结合尾数法,可得只有C选项满足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点拨】当遇到特别棘手、无任何思路的复杂题型时,也可考虑代入排除法进行尝试。
2.方程法:核心解题思想,重点把握不定方程。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题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1.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
当题目给出多个条件或者多个选项时,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列出来,然后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最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20个;条件二是A比C多10个。
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列出可能的情况:A: 20 30 40 50 60B: 0 10 20 30 40C: -10 0 10 20 30通过逐一排查,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20、30,满足条件。
2. 图表法图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绘制图表进行比较的数量关系题。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出相应的图表。
然后,通过观察图表中的规律,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给出了两个条件:条件一是A比B多40个;条件二是B比C多20个。
我们可以绘制如下图表:A B C40 0 -20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A、B、C的取值分别为40、0、-20,满足条件。
3. 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灵活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逐个尝试的数量关系题。
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假设一些数值代入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答案的准确性。
例如,某题给出了一个条件:A比B多30个,并且A、B都是正整数。
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个尝试不同的数值来计算。
假设A=40,B=1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但是A不是一个正整数,所以不符合题意。
假设A=50,B=20,那么A比B多30个,符合条件,且A、B都是正整数,所以符合题意。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得出A、B的取值分别为50、20,满足条件。
4. 推理法推理法是一种更加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解题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数量关系题。
行测数量关系怎么复习

行测数量关系怎么复习行测数量关系怎么复习复习行测数量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首先,为数量关系部分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包括理解概念、做题技巧、练习应用等步骤。
2.系统学习知识点:通过看教材、视频或参加课程,系统学习数量关系方面的基本概念、公式、解题技巧和方法。
3.勤做笔记: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笔记,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4.大量练习:行测数量关系题目难度相对较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及时总结解题技巧和经验。
5.培养解题思维:数量关系题目的解题思路需要一定的培养和锻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维方式。
6.不要放弃:即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有效的解题方法,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7.合理安排时间:行测考试的时间比较紧张,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特别是有选择性地放弃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确保能够拿到更多的分数。
总之,复习行测数量关系需要系统学习知识点、勤加练习、培养解题思维并合理安排时间。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非常重要。
行测数量如何复习复习行测数量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夯实基础: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公式、定理、方法,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建构。
需要做到看到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2.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集有利于查缺补漏,对易错知识点加强练习。
将做过的试卷、练习题、经典例题中的错题摘录下来,并且将错题集中分类整理,对每道题的分析、自己的思考方式、正确答案和与自己的解题思路的差异等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勤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对易错题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练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作用。
4.总结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突破口,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做题套路和注意事项。
5.重视真题:对历年真题进行研究和归纳,熟悉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数量关系如何复习

数量关系如何复习数量关系是行测的五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多数考生对数量关系复习的不得要领,在此,笔者总结一些学习数量关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参考真题,熟悉常考题型毫无疑问,真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进行公务员考试训练的最佳复习资料。
综合历年国考真题,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点会在不同的年份中屡次出现,甚至一些考题不止一次的以原题或者高度相似的变通题的形式出现。
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其他类型的考试,其出题点和考查点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国考和地方考试在一些经典题型上会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和创新,了解了这一特点,在备考中,就要高度重视真题的参考价值,将遇到的每一道真题尽可能地全面掌握,以期以不变应万变。
建议考生将历年国考真题中的常考类型进行归类,会发现某些类型的试题是命题的重点,比如:在连续多年的国考真题中,排列组合、容斥原理、鸡兔同笼等经典题型常出常新,考生应对这些题型重点关注、多加练习,做到题型会认、公式会背、试题会做,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地步。
二、适度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但做题要适度,有时候“题海战术”对于“菜鸟”级考生不一定有用,反而会让其丧失信心。
所以,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真题试卷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额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一般只涉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在平常的做题中,一定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算错。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总复习

国考行测重点之数量关系复习指导第一节、数字推理1、解答数字推理四大思维数理能力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
数字推理题所涉及的数字规律千变万化,对于数字推理题没有万能的解法,专家建议考生应重点分析题干数字的运算关系和位置关系。
这就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数学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一、四大解题思维方法(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直观认识的特殊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或简缩。
它包括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两个方面。
1.数字直觉数字直觉是人们对数字基本属性深入了解之后形成的。
通过数字直觉解决数字推理问题的实质是灵活运用数字的基本属性。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质数数列: 2,3,5,7,11,13,17,……合数数列: 4,6,8,9,10,12,14,……2.运算直觉运算直觉是对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熟练掌握之后形成的。
通过运算直觉解决数字推理问题的实质是灵活运用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
数字直觉侧重于一个数本身的特性,运算直觉则侧重于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是数字推理直觉思维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解题时需综合运用这两种直觉思维。
(二)构造思维构造思维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建立新的分析模式,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在解决数字推理问题时,构造的方法通常有基本数列构造、作差构造、作商构造、作和构造和作积构造,通过构造新的数列,将复杂的数列转化为容易发现规律的简单数列。
(三)转化思维从各类公务员考试的真题来看,数列前面的项按规律转化得到后面的项是十分常见的梳理推理规律。
转化思想就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寻找这种转化方式。
例题:4 ,4 ,9 ,29 ,119 ,( )A.596B.597C.598D.599解析:前面几项的比值近似整数,提示我们数字推理规律可能与倍数有关,由4到9的转化方式应是4×2+1=9,由9至29的转化转化方式应是9×3+2=29;可以看出倍数分别是2、3。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多多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八句口诀一、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一个目标:保3争4两种思维:单数字发散,多数字联系三步流程:看特征,做差,递推四种方式:分数线,约分与通分,反约分,根号五大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六种趋势:差,商,和,方,积,倍七种数列:常数,等差,等比,质数,周期,对称,简单递推八大特征:倍数关系,长数列,两个括号,少数分数,幂次数,带分数与小数,多位数,-n、0型二、详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题的八句口诀1、一个目标数字推理的目标:保3争4。
也就是说,针对5道数字推理题,保证做对3个,争取做对4道,放弃1道。
如果某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题是10道,则可相应把目标调整为保8争6。
有目的的放弃,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模块相对容易的题目中,可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两种思维众所周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核心问题就是速度。
在保证四则运算速度(尤其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如果具备快速的两种思维能力(单数字发散和多数字联系),那么面对那些幂次数列和递推数列时,就很容易迅速的找到突破口,轻松解题。
例1:126因子发散:其因子有2、3、6、7、9,相邻数发散:126周围的特殊数(平方数、立方数)有125=53、128=27、121=112例2:1,4,9共性联系:都是正整数、一位数、平方数递推联系:1×5+4=9、45×+1=9、(1-4)×(-3)=9、…3、三步流程解数字推理题时,面对一陌生的数列,一般是先确定数列类型,也就是找出这个数列中数字的规律,再根据规律计算出未知项。
而最难的也就是第一步:确定数列类型。
一旦数列类型确定,后续的计算过程基本没有难度。
数字推理解题流程图如下: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个流程图以后,可以解决90%的数字推理题,完成我们的目标“保3争4”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解题的流程图,将以上三步详细分解如下:4、四种方式分数数列的特征基本上非常明显:数列中大部分都是分数。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众多考生需要攻克的难关,而其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头疼。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和题型。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测出下一个数字。
1、等差数列这是最基础的规律之一。
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差值均为 2。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
比如:2,4,8,16,32,比值均为 2。
3、多次方数列数字是某个数的平方、立方或多次方。
例如:1,4,9,16,25 分别是 1、2、3、4、5 的平方。
4、组合数列数列由两个或多个简单数列组合而成,需要分别分析不同部分的规律。
5、递推数列通过前面若干项的运算得到下一项,如前两项相加等于第三项等。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
1、行程问题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考的有合作完工问题,根据各自工作效率和合作方式来计算完成工作的时间。
3、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是有顺序的,组合是无顺序的。
例如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排成一排,这是排列;从 5 个人中选 3 个人组成一组,这是组合。
5、概率问题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古典概率:概率=有利事件数÷总事件数。
6、容斥原理用于解决集合之间的重叠问题。
两集合容斥:总数= A + B 既 A 又 B +既非 A 又非 B 。
三、解题方法1、方程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如何有效地复习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如何有效地复习知识点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追求稳定职业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要在行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效地复习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复习行测知识点的方法和建议。
一、全面了解考试大纲和题型在开始复习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大纲,明确考试的范围和重点。
了解各个模块的题型分布、题目特点以及分值比例,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例如,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数量关系则侧重于数学运算和数学思维,常见的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资料分析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常识判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
将复习时间合理划分为基础学习、强化巩固和模拟冲刺等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在基础学习阶段,要系统地学习各个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选择权威的教材、网课或者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
强化巩固阶段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模拟冲刺阶段要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全真模拟考试,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氛围,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
三、采用多种复习方法1、笔记整理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将重点知识点、易错点和解题技巧等记录下来,便于复习和回顾。
同时,可以通过整理笔记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
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数字、图形、比例、概率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熟悉题型,数量关系题型包括等式推导、逻辑推理、数字组
合等,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
2. 建立数学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利用代数式或者方程式来表示未知数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清晰地
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思路。
3. 注意条件限制,题目中通常会有一些条件限制,考生需要仔
细分析这些条件,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受到
干扰。
4. 多角度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
多种方法和思路,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反复推理,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题目,可以反复推理,逐步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解决问题。
6. 练习积累,数量关系题型需要大量的练习积累,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熟悉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行测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包括熟悉题型、建立数学模型、注意条件限制、多角度思考、反复推理和练习积累。
希望以上解题技巧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数量关系》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

《行测——数量关系》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部分往往是考生们倍感压力的一环。
它不仅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还检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本复习指南将详细解读数量关系部分的考查内容、复习策略及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
二、数量关系考查内容概述数量关系部分主要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大模块。
数字推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列规律、数字特征等的识别和推理能力;数学运算则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本数学运算、应用题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具体来说,数字推理可能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合数等概念,而数学运算则可能包括代数运算、几何计算、概率统计等内容。
三、复习策略系统梳理基础知识数量关系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需要首先系统梳理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数列、概率统计等。
对于每个知识点,考生都要确保理解其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并能够熟练运用。
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通过大量练习,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数量关系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特别是对于常见的题型,如数字推理中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以及数学运算中的方程求解、比例计算等,考生要能够迅速识别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注重练习和反思练习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练习过程中,考生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分析错题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四、解题技巧与实例讲解数字推理解题技巧(1)观察法观察法是解答数字推理题的基本方法。
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列或数字的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考生可以通过观察相邻两项的差是否相等来判断其是否为等差数列;对于等比数列,则可以通过观察相邻两项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
【例1】1.3.7.13.( )A. 21B. 22C. 23D. 24解析:观察数列,发现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为2、4、6.即一个等差数列。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题目难度较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常常让考生在这部分丢分较多。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增加得分的机会。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数量关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选项信息充分、多位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等。
例如,有一个题目说:“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入手,依次代入,看哪个选项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因为选项就是具体的三位数,代入验证相对计算来说会更快捷。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奇偶特性: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奇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当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偶数时,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如果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一奇一偶;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数要么都是奇数,要么都是偶数。
整除特性:如果题目中涉及到倍数、分数、百分数等,我们可以考虑整除特性。
比如,“某班学生人数是 3 的倍数”,那么总人数除以 3应该是整数。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三、赋值法在一些题目中,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只是给出了一些比例关系或者倍数关系,这时候可以采用赋值法。
比如,有一道题说:“甲、乙两人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是3∶2,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6 天,问甲单独完成需要几天?”我们可以设甲的效率为 3,乙的效率为 2,然后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总量,进而求出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
四、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出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量关系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之一。
当遇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尝试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
如果某个选项能够满足题干中的所有条件,那么它就是正确答案。
例如: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为15,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求这个三位数是多少?A 627B 726C 933D 825我们首先来看 A 选项,6 + 2 + 7 = 15,百位数字 6 比十位数字 2 大 4,不符合“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所以 A 选项错误。
再看 B 选项,7 + 2 + 6 = 15,百位数字 7 比十位数字 2 大 5,个位数字 6 是十位数字 2 的 3 倍,符合所有条件,所以 B 选项正确。
C 选项 9 + 3 + 3 = 15,但百位数字 9 比十位数字 3 大 6,不符合条件。
D 选项 8 + 2 + 5 = 15,百位数字 8 比十位数字 2 大 6,不符合条件。
通过代入排除法,我们很快就能得出答案是 B 选项。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根据题目中数字所具有的特性,如奇偶性、整除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直接确定答案。
比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A 240B 250C 260D 270我们可以设车的数量为 x 辆,根据员工总数不变可列方程:45x +10 = 60(x 1)化简得到:45x + 10 = 60x 6015x = 70x = 14 / 3车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这个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复习数量关系技巧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复习数量关系技巧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过程中觉察,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数量关系技巧,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关怀。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题型特征:1.有一个初始的量,该量受两个初始量的影响;2.存在排比句式“牛吃草”题型解题方法M=(N-x)t(M为原有草场量,N为牛的头数,x为草长的速度,t为时间) 常见考法:1、标准型:同一草场供不同牛数吃不同的天数,利用(N1-x)t1=(N2-x)t2=(N3-x)t3;2、极值型:要草永久吃不完,最多能放多少头牛吃,N≤x;例题:例1.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其增长的速度也是确定的,某个海岛,其岛上的资源可供3千人生活45年,或者供2千人生活90年,为了使岛上的人能够持续地生存下去,则该岛最多能够养活( )人。
A.1000B.950C.900D.850【答案】A。
【解析】设每人每年消耗的资源量为1,则岛上每年再生的资源量是(2000×90-3000×45)÷(90-45)=1000。
要使岛上的人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岛上的人每年消耗的资源不能超过岛上每年再生的资源,所以该岛最多能养活1000人。
例2.在春运高峰时,某客运中心售票大厅站满等待买票的旅客,为保证售票大厅的旅客安全,大厅入口处旅客排队以等速度进入大厅按次序等待买票,买好票的旅客准时离开大厅。
依据这种支配,假如开出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全部旅客买到票;假如开12个售票窗口,3小时可使大厅内全部旅客买到票,假设每个窗口售票速度相同。
由于售票大厅入口处旅客速度增加到原速度的1.5倍,在2小时内使大厅中全部旅客买到票,按这样的支配至少应开售票窗口数为( )A.15B.16C.18D.19【答案】C.【解析】设原有排队旅客人数为M,每小时新增加旅客人数为x,则有M=(10-x)×5=(12-x)×3=(N-1.5x)×2解得,x=7,N=18行测复习方法听课是让你快速了解考点、方法、技巧刷题是让你把握方法、孰能生巧。
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指导 数量关系备考复习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指导数量关系备考复习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有较大难度,其实数量关系部分若想提高只能多做题,巧做题。
那么数量关系模块要怎么复习呢?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带来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指导,盼望对你有所关心。
行测数量关系复习指导近年国考数量关系部分只考查过数学运算一种题型,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题都是选择题。
对于选择题,解法就相当敏捷了,代入排除法、倍数特性法、赋值法等都是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调整心态,沉着备考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由于行测内容多,题量大,难度高,许多考生在复习时存在畏惧之心。
行测考试考的不单单是学问,更检测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否克制自己、镇静应对压力的能力。
做国考行测题,心态平和很重要,切忌纠结于一题之得失,要懂舍得之道。
二、了解题型,熟知难易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在数量关系中得到高分。
首先,就要熟识题型,这一点可以找一些参考书,看看近几年来主要考什么题型,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
其次,就是做题,检验自己的目前处在何种水平,这一点可以随机抽取一套真题,看看做完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用的多长时间,再者就是总结在这次做题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何种方法。
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改良学习方向。
三、总结方法,专项突破在开始复习时,最好先去买一些正规的资料,分模块复习的资料是最正确选择,进行基础学问的学习,夯实基础,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考生需要了解行测考试学问系统,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
通过真题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发觉自身缺乏。
对于近几年的真题至少做4遍以上,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每次做完之后要仔细反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没有可能利用数字特性到达秒杀的方法呢?这样的复习,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同时也要仔细总结近几年的真题题型,因为出题专家组是3-5年才更换一次,所以近几年的题型难度有可能相像。
在做完真题之后,看自己那些题型是薄弱项专项,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稳固和提高,变弱项为强项,强项则更强。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题目,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行测数量关系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特性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倍数”“平均分”等字眼时,往往可以考虑运用整除特性来解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班级学生人数能被 5 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尾数可能是 0 或 5。
再比如,“甲的钱数是乙的 3 倍”,那么甲的钱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通过对题中数据整除特性的分析,可以快速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将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设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比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工作时间,而没有给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就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又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题目中只给出了利润率,而没有给出成本和售价,我们可以假设成本为 100,这样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特值法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提高解题速度。
三、比例法比例法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或直接计算来求解的方法。
例如,“甲、乙的速度比为 3∶4,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走的路程比也为 3∶4”。
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时,就可以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另一个人的路程或速度。
在浓度问题、行程问题等中,比例法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尾数法当计算量较大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只计算个位数字就能排除一些选项。
在乘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字相乘的结果,从而判断答案的尾数。
五、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当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数量关系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基础且常见的知识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在解题时,关键是要找出首项、公差和项数。
例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2\),第\(10\)项是多少?我们就可以用通项公式求出\(a_{10} = 3 +(10 1)×2 = 21\)。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 1}\),其中\(q\)为公比。
求和公式:当\(q ≠ 1\)时,\(S_n =\frac{a_1(1 q^n)}{1 q}\);当\(q = 1\)时,\(S_n = na_1\)。
比如: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5\)项。
则\(a_{5} = 2×3^{5 1} = 162\)。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在数量关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2\)小时后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2 = 16\)千米。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备考:掌握“日期问题”解题规律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备考:掌握“日期问题”解题规律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备考:掌握“日期问题”解题规律在行测考试中,有一类和生活实际相关,考试出题量不大但却可以作为得分点的题型——日期问题。
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来揭开日期问题的“面纱”,掌握规律进展解题。
首先需要掌握日期问题的常见规律:年:平年365天(2月28天),闰年366天(2月29天)。
星期:平年365÷7=52个……1天,闰年366÷7=52个……2天。
月份: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月;2月特殊。
解决日期问题可以按照周期问题的思想来进展解题。
【例1】某月有31天,有4个星期三和4个星期六,那么这个月的15号星期几?A.星期日B.星期六C.星期五D.星期四【解析】该月31天,那么31÷7=4……3天,该月有4个完好周期余下三天。
可将31天看为1号、2号、3号、4~31号(28天),根据题干4~31号这四个星期有4个星期三和4个星期六,那么剩余的1~3号不可能存在星期三和星期六。
那么证明3号一定是星期二,向前推导1号为星期日,本月15号向前数完好的星期数14恰好为1号,那么15号星期数与1号一样,为星期日。
答案为A选项。
【例2】某一年有53个星期二,并且当年的元旦不是星期二,那么下一年的最后一天是( )?A.星期一B. 星期二C.星期三D. 星期四【解析】题中并未明确说明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需要分情况考虑。
假设此年为平年有52个完好星期余1天,正好有53个星期二,且当年的元旦不是星期二,那么最后一天为星期二,那么下一年最后一天为星期三。
假设此年为闰年,有52个完好星期余下2天,最后一天为星期二,当年元旦为星期一,那么下一年的第一天为星期三,最后一年为星期五。
综上答案为C选项。
【例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局部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日可能是?A.周一或周三B.周三或周四C.周一或周四D.周四或周日【解析】8月有31天,31-22=9天,有9个休息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指导:行测备考-数量关系如何复习数量关系是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大部分考生都不知道如何去复习备课。
考生的感觉都是数量关系太难,不是短时间能复习提高的,所以有部分考生就直接放弃了,其实从今年来的考试来看,行测中数量关系的好坏对于整个的考分有非常大的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中公教育黄思林老师有一些建议给广大考生:
一、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但做题要适度,有时候“题海战术”对于“菜鸟”级考生不一定有用,反而会让其丧失信心。
很多考生只是在初期做题时有所提升,但是在做了大量的题之后却无法突破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到考试的重点与其出题的特点,这个时候报一个培训班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培训班里面有专门的名师跟你分析常考的题型,针对不同的题型应该用什么方法。
例如:
例题1.一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来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例题1.【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意味着该数除以10余4,所以选C。
这个题咋看之下,非常难,一般人都会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但是通过我们中公名师一讲解,这个题就直接用整除思想完成了,半分钟就做完了。
例题2. 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
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2009-事业单位】
A.3
B.4
C.5
D.6
例题2.【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答对题的得分是偶数,而答错一题扣1分,
总分为奇数,未答题不得分,则答错的题目应为奇数个,排除B、D。
分情况讨论。
假如答错3道题,则答对(23+3)÷2=13道题,未答的题是4道,符合条件,选择A。
假如答错5道题,则答对(23+5)÷2=14道题,未答的题是1道,与题干未答的题的数目是偶数矛盾,排除C。
这个题直接就用奇偶性秒杀了,但是没有老师的讲解,也许看了中公教育解析看懂了,但是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还会吗?
行测里面的数量关系几乎都是能够通过观察它的特征用特定的方法快速解题的,所以在备课前报一个好的培训班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专项练题,学会把题型分类及多种思路解题
在培训班结束后,很多考生都迫不及待的去做题。
做题时却并不像老师做的那么的顺利,为什么自己就做起来没有那么快速了呢?所以这个时候,练题也得讲方法,大家得分专项去练习,把培训班的资料拿出来再仔仔细细的做两遍,回忆老师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种题型有什么特。
这样练习完之后,在进行多种思路解题的练习。
其实行测里面的数量关系题大部分是一题多解的。
关键看考生对于哪种方法掌握更熟练,所用的时间更短。
例如:
例题3.某单位食堂为大家准备水果,有若干箱苹果和梨,苹果的箱数是梨的箱数的3倍。
如果每天吃2箱梨和5箱苹果,那么梨吃完时还剩20箱苹果,该食堂共买了多少箱梨?
A.40
B.50
C.60
D.80
例题3.【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方法一,根据题意可得,梨和苹果的总箱数减去20能够被7整除,梨和苹果的总箱数等于梨的箱数的4倍,根据四个选项,总箱数依次为160,200,240,320,这四个数中只有160减去20后能被7整除,故选择A。
方法二,由于苹果的箱数是梨的3倍,那么每天吃2箱梨和6箱苹果,则苹果和梨同时吃完,而现在还剩下20箱苹果,正是由于每天少吃了6-5=1箱苹果的缘故,因此一共吃了20÷1=20天,食堂买了2×20=40箱梨。
三、重视参考真题,熟悉常考题型
毫无疑问,真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模块练习之后,便可以找各种真题来练习了。
真题是进行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训练的最佳复习资料。
虽然事业单位的考试跟公务员考试有所不同,但是行测里面的数量关系差别也不大,如果有时间考生除了近两年的事业单位的真题外,也可以参考近年来的国考与省考的真题。
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的考试,其出题点和考查点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国考和地方考试在一些经典题型上会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和创新,了解了这一特点,在备考中,就要高度重视真题的参考价值,将遇到的每一道真题尽可能地全面掌握,以期以不变应万变。
四、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最重要的,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果还有时间与精力再去了解也不迟,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为了不动脑筋就能拿高分的心理,就在网上大量去搜索什么高分策略呀,蒙题技巧之类的。
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学好数量关系不再是梦。
我们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实施,编制离你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