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2.1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合集下载

媒介形态变化

媒介形态变化

媒介形态变化
• 可感知的需要 • 可感知的需要,表明了他对于"媒介技术"的社会 采纳与推广保持了一种"社会需要论"的态度。换 句话说,任何新技术如果要被人们所采纳应当同 人们的社会需要相适应。如果人们不需要,那么, 新技术可能就难以或者暂时难以被采用推广。比 如印刷术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印刷报纸却直到17 世纪才出现,这个"延时采用"的时间段就长达几 个世纪!
媒介形态变化
• 作者简介
• 罗杰· 菲德勒是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 院的驻校专家和信息设计实验室协调人,是一位国际公认 的电子出版预言家和先行者。 • 1961年开始报业生涯,并以新闻工作者、设计师和技术专 家的身份在发。 • 1983创建赖特-里德图形网络。 • 1981—1991产生开发开发电子平板报纸想法并开发出早 期模型。
媒介形态变化
• 价值 • 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形式,而是鼓励我们考察 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各个成员的所有形式,去注 意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的各种形式之间的 相似之处和相互关系。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 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 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 生的。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 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媒介形态变化
• 媒介竞争 • 杰克· 富勒对此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传播媒 介进入市场进行争夺受众的战争,在竞争 中优胜劣汰。这是媒介竞争的市场法则。
媒介形态变化
• 政治压力 • 媒介形态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在不同的媒介之间自 然发生的过程。如果是媒介生态的自然演进,那 媒介系统就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但事实上,一个 社会一个时代的社会控制力量往往要从外部注入 一股规约力量。这种规约力量在形式上、强度上 各有差异。比如轰动一时的美国在线(AOL)对 时代华纳(Time-Warner)的并购案,就典型地 受到了政治压力的规约。

传播学之媒介形态的变化

传播学之媒介形态的变化

传播学之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所谓媒介即是信息,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愈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语言和文字中介,人类传播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信息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联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又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

根据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将近三十年代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广播、电视、网络时代。

它们可以统称为电子传播时代。

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电子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后来发展到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通信和有线互联网。

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

在模拟方式下,电子信号是以与时间相对应的、连续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表示的;而在数字的方式下,信号是以电压的有或无来表示的。

前者在传输途中较易受到噪音的干扰,信息容易产生衰变;后者不但信息保真度高,而且能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使相同的同轴电缆、光缆或无线电波频道传输更多的信息。

数字技术首先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得到应用,并快速地推动了互联网传播的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广播电视开始向数字化进军。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Communication fundamentals (definition)1, Communication theor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rocess, with communication being an antecedent, a covariate, or an outcome; it drives from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search.描述了沟通和社会过程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行沟通,协变量,或一个结果,它来自科学传播研究的驱动器。

2, Falsifiability: the ability to be falsified (disproved).证伪:能够被伪造(反驳)。

3, Survey: involves interviewing a sample of people through face-to –face, telephone, mail, or the internet about their use of media,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or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ject the results to the study population.调查:包括访问了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或对他们的媒体使用互联网的人的样本,知识,态度,行为或其他方面,为了项目的结果,研究人口。

4,Experiment: involves randomly assigning subjects 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onditions, with those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 given exposure to certain stimulus (message) while those under control condition given no exposur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message.实验:随机指定科目涉及实验和控制条件,实验条件下暴露者给予一定的刺激(消息),而没有曝光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以评估该消息的影响。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四班**:***学号:电话: 完毕日期:4月24日摘要:媒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人,社会和媒介之间的生态平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经历了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和电子传播三种形态,相相应的传播媒介分别以语言、文字和电信号为代表。

媒介的产生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影响,使我们的生活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福利,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媒介形态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ﻫ核心词:人际传播媒介,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形态变化,新媒介,影响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被多种各样的媒介所包围。

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等。

我们上大学了,可以享有无线,网速快、省流量,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益处,让我们享有大学的美好时光。

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媒介呢?所谓媒体就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说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就可以称为是媒体了。

至于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的,只要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市场广告需求的不断更新,保证其可行性、合适性和有效性即可。

此前,人们交流重要就是面对面的交流。

传播信息时,人们会想尽多种措施,例如:飞鸽传书等等。

而目前科技发达了,媒体也就进步了,浮现了好多好多。

重要的媒体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手机、直邮。

从浮现的顺序来划分,报纸应为第一媒体,广播应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路被称为第五媒体。

媒体形态趋向融合与互助进入决定新闻媒体形态的经济基本和技术条件在发生变化。

媒体基本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产生了网络媒体这样的新媒体,也产生了诸多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媒体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其她行业与新闻信息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发明、发现的不断应用,使得在每一种重要历史时期都浮现了新的媒介基本技术。

重要指现代印刷术、无线电传播技术,图像传播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

传播学考试题整理

传播学考试题整理

名词解释:一、枪弹论:(1)这种理论大约出现流行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2)希特勒的战争宣传;(3)罗斯福的新政推行;(4)火星人进攻地球;(5)史密斯的马拉松鼓动理论支撑:大众社会论,刺激,反映论。

观点:(1)媒介传播内容就像射出的威力强大的魔弹,受众好比射击场上的靶子,任由媒介扫射,毫无抵御能力,只要被击中,变会应声倒地。

(2)媒介的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它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因此,这种理论又称为“靶子论”、“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模式(大众是均质、孤立、分散、“原子”的):二、符号:1.定义:是根据既定的社会惯习,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或者说是意义的载体。

2.符号的组成:索绪尔: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所购成的关系体,是一个具有意义的实体。

(1)能指:符号的形象,即符号的形式,可由感官感知。

(2)所指:符号的所指对象,所表示的意义,即符号的内容。

3.特性:A、指代性:a、符号与事物的关系(“名”即是事物)b、理据性(能指与所指是有据可循的)c、任意性(能指和所指不具有任何关系)B、约定俗成性,具有强制性C、社会公共性(社会共有范围大小不一)D、发展性(如小姐,同志)三、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大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四、虚拟环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揭示的环境李普曼指出,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映。

说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

五、预防接种效应:从效果的稳定性、持久性看,一旦接触相反的信息,“一面性”致效的受者很容易“反水”,“两面性”致效者则坚定的多。

也就是说,“两面性”劝服有一种“种痘效果”,即增强受者抵御相反意见的“免疫力”。

这种现象在传播中就叫预防接种理论。

六、恐惧诉求:先陈述引起恐惧或焦虑的原因与现象,令观众不安,最后说明如何解除焦虑,以诱导观众接受传播者的说服。

媒介形态变化

媒介形态变化
电视图文广播teletext的开发有线图文系统videotex的开发技术寻找市场wwwthemegallerycom视特灵的经历视特灵试验视特灵试验失败失败第一批用户终端的危机技术改进阶段15个月的市场试验考察英国有线图文系统wwwthemegallerycom对失败教训的透视电脑媒介的真实特性wwwthemegallerycom双向无线传播至少可以传送声音和简单数据将是无缝联接和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将使所有电子形式的传播媒介更具个性化和交互性合一功能的电子信箱服务将融入几乎所有的新型数字媒介中平面屏幕显示技术既适合在便携式装置上阅读电子文献又适合在商业和家庭影院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将变得司空见惯全球宽带网络将提供相对低廉的费用接入混合媒介的信息内容一系列标准化的电视电影将电话电视和电脑技术结合为一体的装置将被开发出来以实现数字媒介之间的现实与互动下一阶段媒介形态变化的设想wwwthemegallerycom第七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八章第九章人际领域的媒介形态变化广播领域的媒介形态变化文献领域里的媒介形态变化wwwthemegallerycom媒介发展时间表18002010年wwwthemegallerycom2010年情景下一代技术未来控制和社会问题电脑居民个人代理器和数据库下一代电脑技术融入式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环境和化身光波通讯电脑空间的信任和隐私检查制度与信息自由流动的对峙高清晰度电视500个频道的电视下一代电视技术网上广播私人家庭影剧院商业影视和全息摄影影院操纵视觉和听觉内容父母控制和检查制度轻易绕过广告孤立的倾向移动数字家庭中的印刷机印刷定制的出版物新一代网上出版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印刷媒介与便携式输入平板平面技术存储卡与离线出版我的日报还是我们的日报保存报纸的社会功能为读者的问题提供答案保护个人隐私延伸品牌名称的个性wwwthemegallerycom第十章夸张和现实印刷媒介和出版业

施拉姆媒介进化八原则 -回复

施拉姆媒介进化八原则 -回复

施拉姆媒介进化八原则-回复施拉姆媒介进化八原则,是指美国新闻学教授Herbert Gans 提出的关于媒介进化的八个原则。

这些原则涵盖了媒体与社会相互作用,并解释了媒体如何随着社会变化和技术进步而发展。

本文将逐一回答有关施拉姆媒介进化八原则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以及它们对媒介的影响。

第一原则是规模与速度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和速度都在增长。

例如,从印刷术的发明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体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信息传递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究竟是什么促使了媒体的规模和速度的增长?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媒体的发展?第二原则是并选与剥夺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媒体的发展既可以加强社会的个人自主权和集体参与权,又可能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力和自主权。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获取信息的门槛降低,个人有了自由获取多样化信息的机会,同时也为个人表达提供了平台。

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剥夺了某些人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好处的机会。

我们该如何平衡这种并选与剥夺的矛盾?第三原则是古老与新兴媒体的相互关系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新兴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将古老媒体完全替代,而是与之相辅相成。

古老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依然存在且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迅速发展。

为什么新兴媒体与古老媒体需要相互关联和相互合作?他们如何共同推动媒体的进化?第四原则是体制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媒介发展离不开体制和市场的相互影响。

体制规定了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和控制,市场则决定了媒体的商业运作和盈利模式。

政府和市场对媒体的影响如何体现在媒体内容的选择、报道方式和新闻价值观上?我们如何在维持媒体自由的同时保证市场的公正竞争和多样性?第五原则是规制与监管的控制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社会需要对媒体进行规制和监管,以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道德伦理。

同时,媒体也需要自律和自我监管,以提供质量高、可靠的信息。

如何实现对媒体的有效规制和监管?媒体自律机制如何确保其自身的道德伦理准则?第六原则是不确定性与预测原则。

第一章 跨媒体传播产生的背景

第一章 跨媒体传播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跨媒体传播的概念
一、“跨媒体”概念的缘起 二、跨媒体传播的定义
一、“跨媒体”概念的缘起
媒体(媒介)两种定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 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 组织,即传媒机构。
——郭庆光
“跨媒体”概念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
“媒介融合”概念的诞生。
(1)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跨媒体内容开发将促进媒体 重组及跨媒体合作机制形成;
(2)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体“自产自销”的模式将演 变成“初级生产商+加工商+营销商”的模式;
(3)媒介融合趋势将促进多种信息接收终端的开发, 以支持多元化的市场;
(4)媒介融合趋势下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将全 面向传媒业渗透
在跨媒体媒介组织形成之后,受众的体验和选择 将得到极大的更新和丰富,跨媒体媒介组织的受众群 和影响力也会相应扩大。
(5)获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
在跨媒体媒介组织形成之前,跨媒体传播将丰富 受众的信息选择。
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 人类传播方式的转变,通常是由社会的需要、竞
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 用促成的
媒介形态变化六个原则:
(1)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 (2)形态变化原则 (3)增值原则 (4)生存法则 (5)机遇和需要法则 (6)延时使用原则
英国传播学者麦奎尔: 四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 1.技术 2.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 3.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 4.人,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
报纸与网络互动 电子报纸
报纸与手机互动 手机报
电视与网络互动 网络视频
三、跨媒体传播是“媒介融合”观念深入的产物

传播学理论——精选推荐

传播学理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一、传播模式之一---讯息寻求模式背景:技术发展,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介入信息传播,海量的信息既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同时也给有效寻求信息带来困难。

因此,以讯息接收者为主体,研究者开始探讨人们的讯息需求活动。

英国学者多诺林和蒂普顿在1973年提出。

人们在寻求讯息时,始于对某种讯息的“关注”,然后便是根据个人经验、自我评价和目标找寻对应讯息。

在找寻中与自身经验、评价不一致的讯息会被拒绝;发现相近信息,会对其进行反复评价和修正,以便决定取舍;在找寻过程中,有“宽聚焦”和“窄聚焦”两种选择策略。

“宽聚焦”,个人对可能的讯息来源作一目录,加以研究,然后选出可用信源;“窄聚焦”,指个人把一个单个信源作为寻求讯息的出发点,并以此为基础去进一步寻求讯息。

在讯息寻求过程中,存在对讯息的反复修正和评价,可能导致接收者自身经验和讯息寻求模式的补充和修正。

意义:突出了寻求讯息时的社会心理,对了解人们寻求讯息时的内心状态很有用。

二、能指和所指1、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义。

2、索绪尔说,“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能指是由物质、行为或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向或指称。

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是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显示和表达的。

比如,桌子,能指是其通过文字或口语的表现形式;所指是由能指所唤起的对“桌子”概念或意义的心理形象。

3、能指和所指发生关系的机制,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标示或征候,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时间、空间或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二是图像,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类似或相同的关系。

三是象征,指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无必然联系,二者关系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

4、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一个能指对应多个所指是符号的常态。

5、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的特征。

任意性:即二者关系是任意约定的,毫无“根据”。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7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传播模式中,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A.电话B.报纸C.班会D.QQ2.研究媒介环境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

A.《媒介环境学初探:研究人类传播系统的一体化概念范式》B.《机器的神话之一:技术与人类发展》C.《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D.《帝国与传播》3.约书亚·梅罗维茨借用的拟剧理论来自于哪位学者?()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欧文·戈夫曼D.雷蒙·威廉斯4.“媒介环境学”第一次在出版物里出现是哪一本书?()A.《美国的语言:关于语义环境退化的报告》B.《电视和英语教学》C.《改革后的英语课程设置》D.《语言学:教学革命》5.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最完善的口语文化里的信息传播理论?()A.马歇尔·麦克卢汉B.保罗·莱文森C.沃尔特·翁D.詹姆斯·凯瑞6.麦克卢汉认为,西方拼音文字导致的线性思维方式的最高结晶是()。

A.地图B.钟表C.报纸D.蒸汽机7.下列哪种媒介的出现,使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重新回到了黄金时代?()A.口语媒介B.拼音文字C.印刷媒介D.电子媒介8.下列哪项不属于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提出的三个技术时代?()A.工具使用时代B.技术发明时代C.技术统治时代D.技术垄断时代9.当美国传播研究后继乏力时,詹姆斯凯瑞将传播重新定位成()。

A.技术B.文化C.政治D.社会10.“网络社会”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丹尼尔·贝尔D.曼纽尔·卡斯特11.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媒介可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雅克·埃吕尔D.雷蒙·威廉斯12.下列哪位不是威廉·昆斯所说的“后工业时代的先知”?()A.诺伯特·维纳B.丹尼尔·贝尔C.西格弗里德·吉迪恩D.马歇尔·麦克卢汉13.下列哪项是詹姆斯·凯瑞的观点?()A.传播的权力观B.传播的控制观C.传播的撒播观D.传播的仪式观14.下列哪项不是麦克卢汉的著作?()A.《理解媒介》B.《媒介定律》C.《机器新娘》D.《传播的偏向》15.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核心概念是()。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笔记doc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笔记doc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菲德勒(Fidler,R,)著;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第一章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定义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未革新的复架相互作用引起的。

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一一他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

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一一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形态变化原则同媒介形态变化的其它几个关键个性原则一样,来源于三个概念一一共同演进、汇聚和复杂性。

共同演进自从书写语言起源以来,媒介的形式一直沿着三条明显的路径共同演迸着。

我把它们称为领域——人际传播领域、广播领域、文献领域。

汇聚多媒体,或者也称作复合媒体,通常被定义为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为一个整体的任何媒体。

汇聚是更像是交叉路口或婚姻,其结果是引起每一个汇聚实体的变革,并创造新的实体。

复杂性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

当外部的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都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自组织过程的影响。

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透视1、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迸。

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它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2、形态变化:新媒介决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一一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

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3、增殖: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通过我们称之为语言的传播代码传承下去和普及开来。

4、生存: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以及媒介企业,为了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生存,都被迫去适应和进化。

新媒体调研报告

新媒体调研报告

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状态业态——新媒体变局与政府管理[内容提要]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媒介形态、传播状态和媒体的经营业态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媒体形态的物理边界日益模糊,传播趋于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混乱场状态,随着媒体形态和传播状态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经营业态也相应地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新媒体变局,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思想、制度和分工,亟需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创造环境优势,同时也要采取有效对策,维护主流舆论在“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中的职责和作用,以应对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形态状态业态对策“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MESSAGE”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这句话,如今已和他所发明的“地球村”、“部落化”、“酷”等词一样,成为大众的时髦语言。

这句话意在指出: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

(1)从现实来看,主要因为新兴媒介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媒体,的确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认识这种趋势,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无论对媒体组织、社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是崭新而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一、没有报纸、电台和电视的一天作为一位上海市民,如今完全有可能这样度过的一天:早上出门,你的手机发出滴滴的声音,一个根据你个人爱好定制的可爱的动画形象,根据你定制的消息分类,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气象情况如何,应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然后,在黄浦江的轮渡上,还有公共汽车上,你通过移动电视看完了早间的电视新闻,如果乘坐的是外滩沿线的部分公交车,你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站点信息、广告和MTV的图文视频;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时间、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了沿途站点信息、广告和MTV等内容的视频节目;走出地铁,可能在地铁出口外,你发现了一口“井”,你伸过头去一看,里面竟然是奥斯陆的夜色,你摇摇井绳,竟然水波荡漾,一个同样好奇而友好的北欧面孔出现在水波中,你跟他说晚上好,他跟你说早上好——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互动传感装置。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九讲媒介演化与社会测试题与答案总计: 3 大题,76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传播模式中,属于大众传播的是()。

A.电话B.报纸C.班会D.QQ2.研究媒介环境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是()。

A.《媒介环境学初探:研究人类传播系统的一体化概念范式》B.《机器的神话之一:技术与人类发展》C.《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D.《帝国与传播》3.约书亚·梅罗维茨借用的拟剧理论来自于哪位学者?()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欧文·戈夫曼D.雷蒙·威廉斯4.“媒介环境学”第一次在出版物里出现是哪一本书?()A.《美国的语言:关于语义环境退化的报告》B.《电视和英语教学》C.《改革后的英语课程设置》D.《语言学:教学革命》5.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最完善的口语文化里的信息传播理论?()A.马歇尔·麦克卢汉B.保罗·莱文森C.沃尔特·翁D.詹姆斯·凯瑞6.麦克卢汉认为,西方拼音文字导致的线性思维方式的最高结晶是()。

A.地图B.钟表C.报纸D.蒸汽机7.下列哪种媒介的出现,使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重新回到了黄金时代?()A.口语媒介B.拼音文字C.印刷媒介D.电子媒介8.下列哪项不属于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提出的三个技术时代?()A.工具使用时代B.技术发明时代C.技术统治时代D.技术垄断时代9.当美国传播研究后继乏力时,詹姆斯凯瑞将传播重新定位成()。

A.技术B.文化C.政治D.社会10.“网络社会”是由哪位学者提出来的?()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丹尼尔·贝尔D.曼纽尔·卡斯特11.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媒介可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A.哈罗德·英尼斯B.马歇尔·麦克卢汉C.雅克·埃吕尔D.雷蒙·威廉斯12.下列哪位不是威廉·昆斯所说的“后工业时代的先知”?()A.诺伯特·维纳B.丹尼尔·贝尔C.西格弗里德·吉迪恩D.马歇尔·麦克卢汉13.下列哪项是詹姆斯·凯瑞的观点?()A.传播的权力观B.传播的控制观C.传播的撒播观D.传播的仪式观14.下列哪项不是麦克卢汉的著作?()A.《理解媒介》B.《媒介定律》C.《机器新娘》D.《传播的偏向》15.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核心概念是()。

2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媒介形态的改变

2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媒介形态的改变

如何正确理性地看待媒介形态的变化?1. 什么是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广义的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所有物质。

传播学中的媒介是传播媒介的简称,也称传播技术,指介于传者和受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而对于“形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主要有三种释义;一是事物的形象或表现;二是生物体外部的形状;三是词的内部变化形式,包括构词形式和词形变化形式。

在这里,我们取第一种意思,形态是指事物的形象或表现。

因此,我们认为,媒介形态就是传播媒介的这种物质实体的外在形象及其在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的具体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介不断变化,不断增多。

在报纸出现之前,人类只能进行简单的口头传播。

然而,印刷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相继出现,媒介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媒介形态变化的实质便是传播媒介不断增多,不断更替交互使用;传播媒介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

根据前面的定义,媒介形态的变化不仅指传播媒介自身形象的变化,还表现其在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具体变化。

2. 媒介形态变化的特点及制约因素前面提到,媒介形态不仅包括传播媒介的外在形象,还包括其在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的具体表现。

这种外在形象主要针对传播媒介本身而言;但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以人为主体,以整个社会为背景,以经济条件为前提,以政治支持为基础。

因此,媒介形态并不仅仅是各种传播媒介的简单集合,而是一种由各种媒介、各媒介内部的相互关系及各种媒介与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它的变化与多种因素相结合,其变化的过程与结果无疑是多种多样的。

加之,不同媒介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报纸主要是视觉媒介,电视是视听觉媒介等。

就各种媒介自身特点及媒介内部的相互关系而言,媒介形态变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论1.新闻编辑工作是怎样随着媒介形态变化而发展的?答:从报纸诞生到网络媒介问世,伴随着新闻载体的形态变化,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和发展从未停止过。

西方学者在研究媒介形态变化时发现并总结出若干原则,其中“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的原则和“增值”的原则为人们了解新闻业务活动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个传播学的视角。

(1)“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是指“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2)“形态变化”原则是指“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

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3)“增值”原则是指“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事实上,媒介形态变化与传播手段和方式演进分不开,正因为有广播、电视和网络这些后起之秀的一轮轮冲击,报纸的新闻编辑业务才得以不断改进。

最终使这一历史最悠久的媒介的特点更鲜明,使其潜在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同时,报纸编辑本身又为新媒介的编辑业务奠定了基础,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改革。

也正因为各类型新闻媒介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新闻编辑才从最初的单一文字编辑发展到多媒体形式并存的编辑,其工作内容和操作手段都在日益丰富和变革之中。

①广播诞生之初,新闻主要靠报纸提供。

广播在新闻采编方面独立运行后,使这一新兴媒介突破了报纸的压制,广播定位的个性化、内容的结构性调整、节目设计的“板块式”、重视现场直播、运用互动性传播方式等,充分显示出固有的优势,使新闻编辑这一特殊的职业在广播电台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

②电视新闻编辑伴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一步步成熟起来,从口播新闻到电子摄录新闻,从国内新闻报道到国际新闻报道,从新闻录播到现场实况转播,从新闻栏目到新闻频道,无一不是现代科技与新闻采编业务相结合的结果。

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940年代后期电视的迅速发展。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
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 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 的。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特点: 1、共同演进: 2、汇聚 3、复杂性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的必要的初始刺激。
采用率
后采用者
起飞
扩散
时间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M
我买第一部手机是在1994年的时候…… 记得当时我花了13800元……
那时候手机月租费是50元,接打电话都
是6毛钱。其实那会真没什么正经事儿需
要手机联系,但一个月下来手机费总有
500到600元。其实哪有什么正经电话啊,
AM PK FM
A、公司的需要:与电视的竞争,AM投入多,利润少; B、其他技术的需要 :录音和高保真技术的实现,
电子元件小型化 C、管理和法律行为:公共广播法(1967)、NPR预留FM空
间; D、一般社会力量:摇滚青年和地下音乐;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技术上的优势; 3、新技术的开发总是需要机遇和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
上的刺激因素。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按照温斯顿的说法,推动新媒介技术发展的 加速器是相互交织的各种社会需要,包括:
A、公司的需要 B、其他技术的需要 C、管理和法律行为 D、一般社会力量
案例:
AM PK FM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1、共同演进: “传播是越来越多的历史。” 传播密码:语言

媒介形态变化:笔记谢静..

媒介形态变化:笔记谢静..

媒介形态学谢静【大纲】1.媒介与媒介形态2.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与规律3.媒介形态变化的影响和意义4.媒介的符号与文化5.媒介的政治功能与社会控制6.媒介的受众定位与群体建构7.主要媒介形态分析第一讲媒介与媒介形态(基本概念)✧媒介与传播,如何界定?✧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形态与特征✧传播领域与信息方式一.媒介与传播1.何为媒介✧媒体与媒介是否有区别?✧常见的区别方式:a.大众传媒vs其他传媒b.组织机构vs技术手段✧重新思考媒介概念✧媒介不可剥离,如“媒介圈”1何谓媒介a.是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现代汉语词典)b.一切中介性的人和物,通过传播而产生社会作用大众传播媒介c.大众传播的组织机构和科技手段(古登堡印刷术)d.出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媒介体在新的媒介形态出现之后,大众传播本身具有可移性。

斯塔尔的调查,内容是通过新闻发布会,把相关资料通知给相关的新闻媒体,由他们发布,但这些媒体有把关人的作用,直接在互联网上公开,把这个时间当做是标志性事件。

互联网不只是大众传播。

2.何谓传播a.传统定义:✧广泛散布(现代汉语词典)✧通过讯息而进行的社会交往✧关系建构的活动过程(不限于语言)b.修正定义:(传播的三个维度)✧人/物✧空间/时间✧互动/文本c. 大众传播✧由复杂的组织机构开展的,面向大量杂质、匿名的受众进行的,公开而快速的传播;(这种仪式实际上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形成一种认可,是一种文化的作用,是凯瑞讲的传播的两个层面。

传统定义的第二个定义是相对比较学术的,有一定限制,把讯息限定在语言符号上,人类的传播是从骨头开始的,体现了一种传承、记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Web2.0大众传播时代的无往符界,互动的。

)二.媒介与人1媒介对人的影响a.技术决定论✧认为科技根据自身的逻辑发展,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服务于人类b.媒介中心论✧强调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作用Eg:麦克卢汉:《理解媒介》✧通过媒介演进历史来描述社会发展史✧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口语——文字——电子✧“自拼音出现以后,个人与群体的分离导致个人喜欢独处,产生隐私;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个人观点,在工作上导致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2、形态变化: 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
——它们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 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 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继续进化而 不是死亡。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3、增殖: 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
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的。这些 特点通过我们称之为语言的传播代 码传承下去和普及开来。
1940年代后期电视的迅速发展。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
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 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 的。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特点: 1、共同演进: 2、汇聚 3、复杂性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都是打电话给朋友,向人家显摆我买手
机了。
早期采用者:焦亮 年龄:38岁(1970年出生)
职业:个体经营者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温斯顿将强烈的文化视角与媒介技术的历史结合起 来,他的思想基于以下信念: 1、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
演着强有力的角色; 2、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决于
AM PK FM
A、公司的需要:与电视的竞争,AM投入多,利润少; B、其他技术的需要 :录音和高保真技术的实现,
电子元件小型化 C、管理和法律行为:公共广播法(1967)、NPR预留FM空
间; D、一般社会力量:摇滚青年和地下音乐;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4、生存: 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以及媒介企
业,为了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生存, 都被迫去适应和进化。它们仅有的另 一个选择,就是死亡。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5、机遇和需要: 新媒介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上的优
势而被广泛地采用。开发新媒介技术, 总是需要机会,还需要有刺激社会的、 政治的、以及经济上的理由。
的必要的初始刺激。
采用率
后采用者
起飞
扩散
时间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M
我买第一部手机是在1994年的时候…… 记得当时我花了13800元……
那时候手机月租费是50元,接打电话都
是6毛钱。其实那会真没什么正经事儿需
要手机联系,但一个月下来手机费总有
500到600元。其实哪有什么正经电话啊,
第二个10年:许许多多的潮涨潮落。 产品向社会的渗透开始。
第三个10年:“哦,又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 一项标准技术,人人都拥有了它。”。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罗杰斯认为一项发明的突出特点受到社会成员理解的程度, 决定了它的采用率。 罗杰斯所界定的作为一项发明的五个要素是:
A、相对的便利性;B、兼容性;C、复杂性; D、可靠性;E、可感知性。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A、相对的便利性 B、兼容性; C、复杂性; D、可靠性; E、可感知性。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罗杰斯认为,所有
新思想的扩散曲线都
成S型,当一种服务
或者产品在其潜在市
采 用
场中扩散到10%-- 百
25%的时候,扩散急
分 率
剧加速。而早期采用
者提供了到达起飞点
1、共同演进: “传播是越来越多的历史。” 传播密码:语言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2、汇聚:convergence
广播和
动画业
广播和 动画业
印刷和 出版业
印刷和 出版业
电脑业 1978年
电脑业 2001年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3、复杂性: “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M
6、延时采用: 新媒介技术要想获得商业上
的成功,总要花比预期时间更 长的时间。从概念的证明发展 到普遍采用,往往至少需要一 代人的时间(20-30年)。
作业:
1、请对3G手机的前景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2、分析Beeper(寻呼机)由盛及衰的原因;
Any Question ?
统。”
(混沌是变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 2、形态变化; 3、增殖; 4、生存; 5、机遇和需要; 6、延时采用: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1、共同演进化与共同生存; 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
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 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 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 式的发展。
传播学
第二章 对传播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变革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也不是特别 便于预测的事情。
把未来具象化是一件棘手的问题。
不过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会变革的历史沿革和 机制来开始观察未来的可能形态。
——罗杰·费德勒
今天,生活节奏之所以感到要快很多,原因并不是 某些具体技术在以更快的频率加速发展,也不是事情 的发展比起过去快得多,真正发生的是“有更多的新 技术在同一时间出现。正是这些成熟的技术的出乎意 料地交叉冲击,创造出我们都感觉到的强力加速”
第一节 媒介形态变化原则 M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M 二、埃弗里特·罗杰斯:“扩散理论” M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四、罗杰·费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 M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一、保罗·萨弗:30年法则 M
第一个10年:许许多多的兴奋,许许多多的 迷惑,但是渗透得并不广泛;
技术上的优势; 3、新技术的开发总是需要机遇和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
上的刺激因素。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按照温斯顿的说法,推动新媒介技术发展的 加速器是相互交织的各种社会需要,包括:
A、公司的需要 B
案例:
AM PK FM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FM:
1933年爱德华·阿姆斯特朗开始提 出FM商用计划,为什到1960年代 FM才风生水起?
三、布利安·温斯顿:交织的社会需求 M
A、公司的需要:AM在大萧条时期获利很高; B、其他技术的需要 :电视设备的研发成为热点 C、管理和法律行为:联邦通讯委员会看中电视的前景; D、一般社会力量:1929年之后的大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