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异化失去灵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异化失去灵魂

作者:宋威镇山东理工大学摘要:戏曲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的眼步手脚法。戏曲之所以是戏曲,必然是独具特色,戏曲异化就是在动摇戏曲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戏曲艺术将频临险境。当前戏曲异化表现在剧本、唱腔、扮相、伴奏、场景等各个方面。面对戏曲异化现象,一些人洋洋自得,自鸣得意,依然我行我素,毫无对戏曲艺术的敬畏之心。在这些人眼里好作品就是新创作剧目、改动幅度大的剧目,把戏曲剧目改得面目全非。面对各种批评和戏迷的声讨,这些人为了掩盖戏曲的异化还美其名曰这是“创新”。

关键词:戏曲,特色,异化,文化自信

一、剧本越来越肤浅化、歌功颂德

戏曲的剧本可以说是戏曲艺术形式表现的根基,剧本的水平决定了戏曲的立意高低,整出戏曲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法理观全部体现在剧本里。好的剧本能够对观众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引导观众走向真善美、向往真善美的境界,深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有助于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而当前的戏曲剧本存在向假大空方向发展,脱离观众,全面服务官方需求,躬背哈腰,奴颜十足,赤裸裸的肤浅化、大肆歌功颂德,功利主义化严重。剧本创作缺乏深入群众,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思想,有些剧本所表现的东西连演员自己都感觉假的不能再假啦,如何能够让观众认同,如何能激起观众的热情。对现实主义批判性的剧本更是凤毛麟角,对官方各种歌功颂德的剧本大行其道,这样的剧本根本起不到教化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不舒服。剧本还存在地域化、狭隘思想,没有原来的大开大合、不论地域而论人情法理的境界。剧本创作者唯有从观众审美、从道德价值观高度创作剧本,而不能只顾获得奖励、获得荣誉、获得政绩;不考虑观众感受,不考虑能否长期演出,不考虑所生产的社会效果。

二、唱腔越来越歌剧化、千篇一律

唱腔对于戏曲来说是其精华所在,看戏主要是听戏,唱腔对于一个剧种来说具有独特性,也是各剧种各流派互相区别的根本所在。不看其戏只闻其声,就能根据唱腔来判断是何剧种,知道是何人所唱。然而当前唱腔却在失去特色,比较典型的是陈百玲(小香玉)的戏歌,看似是创新,实则对戏曲艺术伤害很大,因为其脱离了戏曲的板式风格,把戏曲变得不伦不类。就是有喜欢戏歌的观众也是从喜欢戏曲观众中瓜分而来,并没有扩宽观众群体。唱腔特色的缺失,也导致分不清何人所唱,争奇斗艳的各类腔调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大吼大叫还有所谓的科学发音。一说科学发音,瞬间感觉高大上,这是对科学的滥用,我到目前为止也不知所谓的科学发音,怎么才算科学,谁来定的科学,难道说先前老艺术家的发音不科学,所以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唱腔和发音不是追求什么科学,唱腔是剧种的特有标志,应该追求怎么唱符合观众的审美,符合角色的定位,符合戏曲的基本套路,这才是科学的。千篇一律的发音恰恰是自取灭亡,失去了戏曲活跃的动力,也让人欣赏不到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我们有忠实的观众群体,要对自己的唱腔有自信,目前可以看到大部分观众对老唱腔挚爱有加,而对所谓的瞎创新的奇葩腔调嗤之以鼻。为什么《刘墉下南京》这部戏越来越火,因为其接地气,更胜在的唱腔传统独特,高低音切换自如,时而婉约悦耳,时而澎湃激扬,

如一杯香醇的美酒,听得人如痴如醉,豁达开朗。

三、扮相越来越写实化、弄巧成拙

戏曲的扮相和穿戴是以明朝着装为基础,大明王朝让我们汉族摆脱了被外族奴隶的命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穿戴。目前戏曲存在穿戴混乱,各种朝代的服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看似演出更加符合历史年代,实则忽略了戏曲的演绎成分,戏曲演绎的是真善美,美在心灵,美在教化,而不是美在奇装怪服。并且服装混乱也是自寻麻烦,导致演出成本增加,因为在演出中不可能只演出一个朝代的戏曲吧,那必然要买好几套朝代的服装,然而自夏朝以来有多少朝代,想必光戏曲服装就很庞大了,除了增加直接购买服装的成本,而且也无形中增加了服装管理和维护成本,得不尝失。扮相的过度写实,有时候也让人看着不舒服,再怎么写实也不会有年代感,还有的戏曲扮相唐朝服饰坦胸露乳,清朝的辫子戏,实则向低端趣味化发展。戏曲的扮相穿戴都有基本的套路,青衣、花旦、老旦等都有固定的服饰和装扮,如未出阁的大闺女可以打空气刘海,出嫁的就不能用空气刘海啦,通过扮相我们可以看出角色年纪的大小和基本信息。传统的戏曲扮相和穿戴可以充分展示帽翅功、水袖功、胡须功、靴子功等,传统的扮相还具有美化的效果,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四、场景越来越复杂化、脱离精髓

戏曲场景布置讲究虚实结合,主要还是以虚为主,重点在于演员的演绎情形。戏曲场景应当点到为止,比如做一些简单的道具还是可以的,切不必过于真实,反倒徒增麻烦,再说就是想达到完全真实化也是不可能的,比如戏曲中常见骑马的、坐轿的等,难道还能在舞台上真拉来一匹马、一顶轿,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苏武牧羊》就是属于把场景复杂化啦,还弄了一批人装扮的羊,戏曲动作舞蹈化,变得不伦不类,感觉真的没有必要。追求场景的真实化,无异于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电视剧、电影它们才比较追求真实化,而戏曲在场景复杂化、真实化这方面是不可能赶上它们的。戏曲虚拟的场景,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简单的桌椅摆设可以当做朝堂、可以当做庙院、可以当做家舍,一会可以朝堂辩论、一会可以驰骋沙场、一会可以婚丧嫁娶、一会可以南衙办案,这恰恰是戏曲的优势魅力所在。戏曲场景的复杂化,也凸显戏曲导演、演员的肤浅化,表明演技的衰落,靠以景色环境来吸引观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狠抓基本功,高超的演技就是你演啥样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你在哪里,不需要复杂的场景来烘托,复杂的场景反而喧宾夺主,我们到底是为了看戏呢,还是为了看舞美呢。当然也不是说戏曲不需要舞美,而是舞美场景的适可而止,不应过于追求这方面的真实化、复杂化。要抓住戏曲演绎的精髓,重在动作、重在演唱、重在教化的意义。

五、制作越来越豪华化、吹嘘成风

戏曲制作也深受社会浮躁环境的影响,动不动就是豪华大制作,数百万的经费,名家云集,博人眼球,但其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极其有限。比如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省豫剧院)和导演谢平安打造的《苏武牧羊》,据知情人士说,光舞美制作费就达数百万元,而参加演出者达300人之多,70人参加装台需要五天五夜。这显然不是为了演给老百姓看的,这种戏也不可能在乡村有演出市场,充满浮华的高贵外表,抵不上真情的人物刻画。曲剧《李祥和的婚事》,汇聚了河南戏曲界几乎所有名家大腕,可谓阵容强大到堪称河南版的建国大业,也没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