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犀角地黄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 )
【摘要】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犀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4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瘀的功能,适用于热入血分及热伤血络证,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有血分热盛之表现者。

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治疗儿科杂病取得良好疗效,兹举例说明如下。

1过敏性紫癜
董某,女,10岁,于2007年10月23日入院。

患儿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遂在当地诊治,查血常规:WBC 12.5 X109/L,GR 76 %,LY 19 %,PLT 356 X109/L,出血、凝血时间均正常。

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静滴维生素C、止血敏、地塞米松、头孢唑啉钠等治疗,效不佳,患儿皮肤紫癜反复出现,且于今日出现腹痛便血,故来我院救治。

刻下症见:双下肢皮肤出现点片状淤斑,膝关节以下为甚,色红鲜亮,
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腹痛,便血鲜红,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

方药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水牛角30 g(分2次水冲服)、丹参10 g、茜草15 g、仙鹤草30 g、大青叶15 g、佛手15 g、香橼皮15 g、三七粉3 g(分2次水冲服)。

每日1齐I」,水煎分2次温服。

服上方3齐腹腹痛便血消失,紫癜减少,颜色变淡,继以上方去佛手、香橼皮,加徐长卿15 g,调理1周痊愈出院。

出院后随访半年,紫癜未再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的全身性免疫性小血管炎。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感受风热或过食辛辣厚味,蕴湿生热,热邪炽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本病。

血热妄行是本病最根本的病机,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功效,故能取得良好效果。

兼有风热者,笔者常加金银花、蒲公英;兼有湿热者,加黄芩、黄连;气滞腹痛者,加佛手、香橼皮;出血不止者,加蒲黄、三七。

2急性荨麻疹
李某,男,6岁,2008年3月18日因“全身皮肤淡红色风团样皮疹3d”就诊患儿3d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皮肤淡红色风团皮疹,略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以面部、胸腹部较多,伴瘙痒,皮肤可见抓痕,不发热,稍咳,咽红,皮肤划痕征阳性。

在某医院诊治,查血常规:WBC 12.2 X109/L,GR 58 % , LY 30 % , E 6.5 % 患
诊断为荨麻疹,静滴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甲氰咪胍、地塞米松、头孢曲松钠,肌注异丙嗪等治疗,患儿皮肤皮疹仍反复,随来我院。

刻下见:全身皮肤见大片风团块样皮疹,色红灼热,略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皮肤可见大量抓痕,患儿烦躁,饮食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血分郁热,兼有湿滞。

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

方药以犀角地黄汤为主加减:水牛角15 g(分2次水冲服)、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徐长卿15 g、荆芥10 g、蝉蜕6 g、牛蒡子10 g、忍冬藤30 g、鸡血藤30 g。

5剂,水煎服,每日1齐叽二诊患儿皮疹已褪,无皮肤瘙痒,饮食可,睡眠安,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

原方去地肤子,加车前子15 g,继服5剂,随访半年皮疹未再反复。

按: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暂时性、局限性、瘙痒性红斑、风团、水肿为特征。

本病中医称为隐疹、风疹块、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热邪郁于肌肤,致营卫失和、气血郁滞而发,几种病邪常常夹杂侵犯人体,临床以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者较多。

本病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气血郁滞,治疗过程中不能忘记活血祛瘀,且中医有“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

本证为风湿热三邪侵袭机体,致血分郁热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以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忍冬藤、鸡血藤清热凉血活血;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祛风燥湿止痒;荆芥、蝉蜕、牛蒡子祛风清
热止痒。

全方既可以去除致病原因,又针对病机,故能收到良好疗效。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王某,男,4岁8月,2008年4月7日就诊。

患儿因1周前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到某医院诊治,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惧怕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随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症见: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色紫红,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无鼻衄、齿衄,无呕血、便血,口渴,小便黄赤,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PLT 35 X109/L, IgG 389 ng/L,骨髓全片见巨核细胞167个,幼巨核细胞18 %,颗粒性细胞70 %,巨核细胞裸核12 %,未见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15 g(分2次水冲服)、生地黄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茜草10 g、旱莲草15 g、紫草10 g、藕节15 g、白茅根30 g、黑梔子6 g、仙鹤草15 g、连翘10 g、蝉蜕6 g、生甘草3 g。

5剂,水煎服,每日1 剂。

二诊患儿皮肤紫癜消退,PLT 62 X109/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 剂。

三诊患儿全身皮肤无紫癜,无口渴,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数,原方去水牛角、赤芍、黑梔子、紫草,加黄芪20 g、当归10 g、白术10 g、茯苓10 g。

经治疗1月余,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

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本病是由于血小板被自身抗体致敏而
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所致,西医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不良反应多,患儿家长不愿使用。

中医本病属紫癜、肌衄、血证范畴,多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肌肤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止血。

不可过早使用补法,否则邪气羁留,病情则缠绵难愈。

方中水牛角、赤芍、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仙鹤草、紫草、旱莲草、黑梔子、白茅根凉血止血;连翘、蝉蜕清热祛风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