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分析

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分析

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3-17T11:11:05.6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李春玲[导读] 患儿皮疹、关节肿胀及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目的:探究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患儿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7例。

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行加味犀角地黄汤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长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皮疹缓解、关节肿胀缓解及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47.06%)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总有效率(94.12%)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

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采用加味犀角地黄汤予以治疗,其临床疗效较好,过敏性紫癜患儿各个症状缓解时长较短,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加味;儿童过敏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96-01过敏性紫癜也称过敏性血管炎,是指患者受到病原体或药物的影响,导致其皮肤和器官毛细血管具有大量沉积物,外观上肉眼可见红色、紫色斑点,尤其在患者下肢及臀部分布数量较多[1]。

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群体,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患儿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17)与参照组(n=17)。

其中,男性过敏性紫癜患儿15例,女性患儿19例。

患儿最小年龄3周岁,最大年龄14周岁,中位年龄(7.6±2.9)周岁。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体会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体会


90 .
C n e o n of n or ati n n hi es J ur a1 I f m o o TC M
S . 1 V .1 No 9 ep 20 2 o1 9 .
微 血 管 、 围 神 经 的 并 发 症 , 出现 四 肢 麻 木 疼 痛 、 力 下 降 。 周 可 视 药 用 水 牛 角 、 赤 芍 、 生 地 黄 、麦 冬 、 牡 丹 皮 、 玄 参 清 热 养 阴 生 津 ; 黄 芪 、 木 瓜 、 大 黄 、瓜 萎 、 桂 枝 益 气 化 痰 活 血 、 通 络
A T 8 。继 续 服 药 调 理 后 痊 愈 。 S 6U
温经 止痛 ;炙甘 草调和诸药 。诸 药合 用共奏清热养 阴 、活血
凉 血的功效 。
按 :黄疸有阳黄 、阴黄 、急黄之不同, 虽性质不 同, 轻重有
别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互 相 转 化 。 般 来 说 , 黄 预 后 良好 ; 但 一 阳 急 黄 邪 入 心 营 、 耗 血 动 血 , 后 多 不 良。 至 于 阴 黄 , 阳 气 渐 复 , 预 若
剂 , 次 2 0m , 每 0 L 2次 / 。2 d后 热 退 , 调 整 用 药 , 以西洋 参 d 后 加
用生脉散, 一补、一清 、一敛, 起到了固养正气的作用 ;加郁金 、 茵陈、栀子、白茅根等予以清热利湿 退黄 。诸药相合, 对辅助正 气 、清热凉血养 阴、益气利湿退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3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属于急黄, 治疗不及 时将危 及生命。其病机为饮酒后湿热蕴积 阳 明, 久而化热 , 热伤血络, 故见鼻衄 、齿衄 、皮肤瘀斑 ;舌 苔 脉象均属实热之象 。乃脏腑热 盛, 血热气逆, 迫血妄行, 治疗应

周仲瑛教授对犀角地黄汤的发展与应用刘菊妍

周仲瑛教授对犀角地黄汤的发展与应用刘菊妍

周仲瑛教授对犀角地黄汤的发展与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研究生刘菊妍顾勤周仲瑛教授业医五十余载,精于医道,勤于实践,善治心、肝、脾、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疾病,尤其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聆听指点,获益良多。

本文仅就周师在理、法、方、药及临床上对犀角地黄汤的应用与发展作一浅述,供同道参考。

1 阐发病机,不拘外感,提出“瘀热血证”论因血热与血瘀互相作用形成的瘀热型血证,在古典医书中并无系统论述,仅散在于讨论热病及血证的有关章节中。

张仲景首次述及“瘀热”一词及其证治,《伤寒论》128条所论抵当汤的证治,即为外邪循经入里,深入下焦,与瘀血相搏而致得“蓄血”证,法取破下逐瘀,使瘀去热散病解。

晋《小品方》创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备急千金要方》所载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均与之同,书中明确指出“犀角地黄汤……消瘀血方”。

嗣后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凉血散瘀的经典方剂。

细究犀角地黄汤的主治证偏重于“伤寒及温病”等外感病邪所致病证,而忽视内伤诸因素。

周师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纵然六淫化火,疫毒入侵,热毒炽盛,搏血为瘀可致“瘀热”互结,但内伤久病,气火偏盛,逆乱脏腑,湿热痰瘀,壅塞脉道,热郁血瘀,戕伤血络而致“瘀热”出血在临床则更为多见,且常是内伤诸疾病程迁延,病势多变,病情复杂的主要原因。

鉴于目前许多学者将“瘀热”这一病机纳入“瘀热相搏”证,周师指出“瘀热”所致的病证多端,临床可见高热、血证、疫斑、昏迷、疫黄、症积、厥脱等,如仅以瘀热相搏一证统之,恐有外延过大,内涵不清之嫌,治疗亦缺乏针对性,为此,周师主张在“瘀热血证”门下列若干分证,如瘀热血溢证、瘀热阻窍证、瘀热水结证、瘀热发黄证等,从而使“瘀热”的不同病机、病证特点具体而明确,更利于辨证施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犀角地黄汤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内容。

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

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

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司胜林【摘要】目的分析犀角(水牛角浓缩粉代替)地黄汤对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疗过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视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比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用时和水肿消失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2.78%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型患者,可加快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少,推广价值高.【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50)009【总页数】2页(P1078-1079)【关键词】犀角地黄汤;过敏性紫癜,皮肤型【作者】司胜林【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发人群为儿童以及青少年,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紫癜类型,以皮肤紫癜、紫癜对称性分布为症状,常伴发皮肤水肿。

紫癜多局限在患者的四肢,其中较为常见的为下肢和臀部紫癜,紫癜为暗红色,且按压紫癜时颜色不退;随病情演变,紫癜可变为紫色,进而变成黄褐色与淡黄色,需2周左右方可逐渐消退[1]。

临床多对该疾病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临床症状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患者常会出现毒副反应,用药安全性不高。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过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抽出72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情符合中医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辨证要点,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接受治疗,无明显临床感染征象。

浅谈犀角地黄汤的儿科临床应用

浅谈犀角地黄汤的儿科临床应用
角地黄 汤加味 ( 分别加徐长卿、丹参、金银花、连翘 、甘 草、紫草、防风 、蝉蜕 ),治疗 小儿过敏性紫癜,均获 良 效 。耿 氏 以犀角地黄汤加地榆 、槐花 、紫草、茜草、金 银花 、连翘 ,并视有消化道 、呼吸道 、关节及 肾脏损 害
衄、青紫 、便血之外还可见发热 、便秘 、尿 赤、舌绛红 、 苔薄 、指纹青紫等 。付 氏 以犀 角地黄 汤加 以玄参、麦 冬、竹 叶、金 银花、连翘 、黄 连为主方 治疗 注射导致 的
d i 03 6 0i n1 7 —7 92 1 . .0 o :1 .9 9 . s . 22 7 . 01 0 6 s 6 0 4 文 章编 号 : 17 —7 9 ( 0 0 1 —0 90 6 22 7 2 1 )一40 0 —2
犀 角地黄汤 出 自唐 ・ 孙思邈 《 急千金要 方》 由犀 备 角、丹 皮、芍药 、地黄 四味药物组成 , “ 治伤寒及温 病 应发汗而 不汗 之 内蓄血者 , 鼻衄 吐血不尽 ,内余瘀血 、 及 面黄 、大便 黑……” ,为热毒炽盛于血分 、迫血 妄行所 致
者加大小蓟 ,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 、槐花收敛止血 ;若
见低热 、手足心热、紫癜下肢 多见 、时发时止者,合大补
阴丸、二至丸 以滋阴降火 ,凉血止血 ,临证收效甚显 。丁 樱 教授 以犀 角地黄汤 为基础 方加减 治疗小儿过敏 性紫 癜, 认为早期多 以外感风热型及热盛迫血型居多 。临床 辨 证加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收效甚显。皮肤痒者加地
治疗 小儿特 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3 0例 中, 临床 治愈 2 例 , 3
总有效率达 9 .% 吴 氏 用 中西 医相 结合的方法治疗小 6 7。
减 ,治疗过敏 性紫癜 ,疗效满 意 ;陆 氏 以犀 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116例

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116例

3 例 。特发性性早熟诊 断按 中华 医学会 内分泌遗传 代谢 学 2
组所制定的 中枢性 ( 性 ) 真 性早熟 诊 治指南 。全部 4 o例 患儿 X线检查均有骨 龄提前 1年或 以上 。B超检查 子宫 卵
巢均 已处于青春发育 期 , 均未使用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类 似物。 2 治疗 方法 4 o例 患 儿均 采用 知 柏地 黄加 减方 , 药 组 方 成: 生地 、 知母 、 柏 、 黄 炙龟板 、 丹皮 、 茯苓 、 泻 、 泽 皂角 刺 、 郁 金、 当归 、 生麦芽 、 内金 。加减 : 头下硬块触痛 , 鸡 伴乳 心情烦 燥加柴胡、 橘核 ; 伴大便干结难解 , 舌质红 , 加枳实 、 夏枯草减 茯苓 、 泽泻 : 伴大便溏 泻 , 质淡红 , 舌 加炒 白术 、 薏苡 仁 , 生 黄
体积的变化。统计分析 : 采用 S S I. P S 0统计 软件 进行处理 , 1 参数统计应用条件检 查采用方差 齐性检验 , 组间比较进 行方 差分析 , 3个样本均数两两 比较采 用 口 检验 ( e m n—K u Nw a el s 法) 。以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00
功 , 清血宁而无耗 血动血之 虑 , 使热 凉血止 血又无 冰伏 留瘀
之弊 。
30 l分 3次服用 , 个 月为 1 疗程 。所有患儿 在使用 知 0m , 3 个 柏地黄加减方治疗 3个月前后均做 B超检查 , 观察 子宫卵巢 体积变化的情况 , 并在停药 3 月后 B超再次复查子宫卵巢 个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3月第 1 0 2年 9卷第 2期 Ma.0 2 V 11 o2 r2 1 o 9 N . . 现注射用黄芪多糖可 以增加小鼠巨噬细胞吞 噬功能 , 促进人 外周 血淋 巴细胞 的增 殖功 能 , 强 N 细胞 和 L K细 胞活 增 K A

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关艳楠

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关艳楠

第23卷 第5期 2021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No. 5May,2021虚内寒,不能正常温煦气化的一系列病症表现,故以大剂量制附子温阳散寒,较大剂量干姜温阳化饮之时亦可通达经脉,二者相辅相成;砂仁与姜相合,且佐以龟甲,取阴中求阳之意,共奏潜阳纳气之功;甘草和中益气,并佐党参健脾益气。

阳气得复,而内寒自去。

因患者服药后仍口干而不欲饮水,故改党参为茯苓,增强利水渗湿之功,促使阳气气化,津液正常输布。

而最终之真武汤合潜阳丹,由于患者大便偶尔稀溏,故按照《伤寒论》316条所述:“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效法取之,已获全功。

5 小结综上所述,我们以少阴病为切入点,进而以“阳衰”“阴虚”“阳郁”为主要病机,牢牢把握“阳气”在不寐病程中的不同状态,总结出了“阳虚内寒”“阴盛格阳”“阴虚内热”“水热互结”“阳气内郁”等证候,以及与以上病机相关的衍生证候,几乎涵盖了不寐临床治疗中的大部分证候类型,也正因如此,对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的深入探究思考对于不寐的治疗可以提供重要的思路,也进一步突出了对阴阳的把握在不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 姚春鹏. 黄帝内经(全二册)[ M ] . 北京. 中华书局,2010:1094,1457.[ 2 ] 杨鹏,刘志勇,吴怡曼,等. 失眠发病机制的理论浅析[ J ] . 江西中医药,2019,50 ( 8 ):14-16.[ 3 ]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M ]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5.[ 4 ] 李军涛,郭栋. 浅述对寤寐与少阴关系的理解[ J ] . 湖北中医杂志,2019,41 ( 4 ):54-55.[ 5 ] 郝万山.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0,212,221,223- 224[ 6 ] 黄宏羽,朱章志,周海,等. 基于三阴开阖枢理论浅谈扶阳的应用[ J ]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 ( 11 ):5181-5183.[ 7 ] 张帅,范永升,孙聪. 浅议失眠从“火”论治[ J ]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 ( 1 ):8-11.[ 8 ] 潘佳蕾,高修安. 运用郑钦安阴火理论辨治脾肾阳虚失眠思路[ J ]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 ( 2 ):165-167.[ 9 ] 沈明宗. 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六[ M ] .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9:15.[ 10 ] 巨晓绒,马永琦,辛宁宁. 从肾辨治中老年不寐撷菁[ J ] . 江苏中医药,2016,48 ( 6 ):46-47.[ 11 ] 陈晓锋. 相火离位与慢性失眠证发生相关性初探[ J ]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 ( 12 ):1508.[ 12 ] 刘渡舟.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4,336,338.[ 13 ] 邓贤,闻向晖,嵇丽娜,等. 四逆散方证争议浅析[ J ] . 新中医,2019,51 ( 4 ):83-85.[ 14 ] 谷松.四逆散方证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 J ] . 中医药学刊,2006,34 ( 1 ):141-143.犀角地黄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关艳楠,张晓霞(本溪市中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摘要: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辅助西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体会

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体会

医学杂志,2000,(9)∶1~2.42 赵天豫,等.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J ].光明中医,2002,(5)∶12~13.43 王燕丽1从脾胃论治Ⅱ型糖尿病[J ]1河北中医,2000,22(9)∶685.44 陈兴泉1养阴益气治疗Ⅱ型糖尿病66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5)∶12~13.45 李仁柱1益气化瘀法治疗Ⅱ型糖尿病31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01,3(7)∶539~540.46 田进1从痰瘀论治糖尿病[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1)∶17~18.47 朱喜英,等1浅议糖尿病从痰瘀论治[J ]1甘肃中医,2000,(6)∶12.48 林晨1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性糖尿病35例[J ]1福建中医药,2000,31(4)∶12~14.49 陈兆修,等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近20年概况[J ]1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1)∶76~77.50 刘铜华,等1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途径[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69~71.51 徐放明,等1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1)∶65~66.52 尚文斌1浅论糖尿病痰湿之辨治[J ]1江苏中医,1998,19(7)∶39.(收稿日期:2004-05-09)治验集萃中医辨证结合灌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830002) 姜 德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粘膜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尤以肾脏损害最难恢复,它与其他肾炎的不同处,关键仍在于风、热、瘀,根据不同的证候,临床可分为4型。

1 风热夹瘀型皮肤紫癜,斑色鲜红,多如锦纹,略觉瘙痒,肉眼血尿或显微镜血尿,常伴腹痛便血,关节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祛风凉血、化瘀止血。

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证经验

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证经验

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证经验作者:肖侃胡霞向希雄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0年第09期【摘要】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两个方面介绍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证经验,向希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此病时强调“血分邪热,迫血妄行”的病机,并将“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

附经典验案一则,以资验证,以期为儿童ITP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犀角地黄汤;临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8-0098-03Professor Xiang Xixio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ith Xijiao Dihuang DecoctionXIAO Kan HU Xia XIANG Xixiong△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Abstract: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s a common immune hemorrhagic disease in children, which can occur in children of all ages.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Professor Xiang Xixiong emphasized the pathogenesis of “blood separating pathogenic heat and forcing blood to act in vain”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ran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c learing heat and detoxification,cooling blood and dispelling blood stasis”, and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fessor Xiang Xixiong’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 with Xijiao Dihuang decoc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etiology,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 with a classic case for verification, in order to open up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ITP in children.Keywords: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 Xijiao Dihuang Decoction; Clinical Experience兒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小儿较为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1],也是儿童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陆江涛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陆江涛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孔珍珍 陆江涛(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摘要]犀角地黄汤是治疗温病中热入营血病症的代表方。

发现红斑皮炎类皮肤病多是由于火热毒邪入里,损及营血,耗伤营血,皮肤垢着症、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等,疗效显著,[关键词]陆江涛;犀角地黄汤;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犀角地黄汤首见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文论曰:“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

”言明本方为“消瘀血方”。

吾师陆江涛教授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他认为皮肤病多为皮肤腠理失和,火热毒邪内侵入里而致,临床治疗善用“清热法”,通过辨证论治,将犀角地黄汤加减应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

1 病案举例1.1 皮肤垢着症 杨某,男,28岁,2017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面部垢着物伴微痒1月。

患者1月前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淡红斑片,自行外用药膏,红斑未退,局部出现暗褐色垢着物。

因担心洁面会影响皮肤,平素清水洗脸,面部油腻,垢着物增多,两颊明显,遂来就诊。

症见:两颊及额部片状淡褐色油腻性痂壳,基底轻微潮红,表面无破溃。

面部微痒,精神一般,饮食可,无明显口干口渴不适,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西医诊断:面部垢着症;中医诊断:面油风(热毒蕴结)。

治疗:水牛角10 g、生地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丹参10 g、枇杷叶10 g、生石膏10 g、黄芩10 g、栀子10 g、侧柏叶10 g、薏苡仁20 g、姜黄10 g、白茅根20 g,7剂,开水冲服,嘱患者每日用洁面乳按摩局部皮肤5~10 min后再清洗。

一周后期间面部皮损偶有微红、微痒,上方间断服用1周,未再复发。

按:皮肤垢着症病因不清楚,中医关于此病无记载,吾师认为此病与中医“面油风”“白屑风”相似。

面油风(白屑风),西医称之为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油腻性脱屑。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

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

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

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

犀角地黄汤临床运用举隅_赵明华

犀角地黄汤临床运用举隅_赵明华

余症减轻,但大便3d未行,食欲不佳。

后改用陈夏六君汤加生白术、杏仁、白芍。

2剂便通症除。

4 泄 泻阳虚之体,饮食生冷,损伤中阳,致使脾胃失降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大肠传导失司而成泄泻。

症见:泄泻,轻者溏泻,日数行,重则水泻,日10余次,腹痛,肠鸣,或伴有呕吐,或有寒热,舌淡,苔白滑,脉弦迟。

治用生姜泻心汤温中补虚,散寒涤饮止泻。

苏某,男,50岁。

患者素体阳虚,常因饮食不慎而泄泻。

今因天热食凉,多食冻西瓜,使泄泻复作,大便泻下如水,日行五六次,心下痞硬,腹痛肠鸣,口淡不渴,无寒热,无呕吐,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迟而弦。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急性发作;中医诊断:泄泻,证属太阴虚寒,寒湿内侵。

法当温中补虚,散寒涤饮止泻。

处方:生姜15g,半夏12g,干姜12g,人参12g,甘草10g,大枣4枚,黄芩3g,黄连3g。

2剂。

患者服药尽剂而平。

嘱其常服补脾益肠丸善后。

5 痢 疾痢久脾虚中寒,若饮食生冷,可致寒湿不化,滞留肠中,正虚寒盛,肠失温养,形成虚寒痢疾。

症见:下痢稀薄,带有白冻,腹痛。

里急后重,食少,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滑弱。

治用泻心汤温中补虚,散寒涤饮止痢。

郑某,女,26岁。

患者罹痢疾日久,时发时止,今因食海鲜而复发。

下痢稀薄,带有白冻,腹痛,里急后重不甚,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而弱。

西医诊断:结肠炎;中医诊断:痢疾,证属中焦虚寒,湿邪阻滞。

法当温中补虚,散寒涤饮止痢。

处方:生姜15g,半夏12g,干姜12g,人参12g,甘草10g,大枣4枚,黄芩6g,黄连3g,木香10g,厚朴10g。

2剂。

病人服药后,大便转实,不带白冻,日行1次,腹痛、里急后重、肠鸣皆除,脉缓,腻苔有退象。

嘱患者日后忌生冷,戒海鲜,常服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善后。

6 小 结生姜泻心汤主治之胃肠病,其中有脾虚感邪内陷而成寒热互结之心下痞,又有饮食不洁致寒热错杂、互阻中焦之呕吐,有寒邪客胃之胃痛,也有中焦虚寒、寒湿内停之泄泻、痢疾等。

犀角地黄汤药效研究及临床新用

犀角地黄汤药效研究及临床新用
[ 1]
选择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动物模型 , 观
察茵陈犀角地黄注 射液 ( 由茵 陈蒿 汤合 犀角 地黄 汤加 减而 成 ) 对急性肝衰竭大鼠 TXB2、 PGF1 的影响。结果显示 , 攻毒 后 48 h, 生 理 盐 水 组 和 肝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组 ( HGF ) TXB2 、 PGF1 显著升高 , TXB2 升高达正常组 2~ 3 倍 , 与正 常动物组 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 P < 0. 01, P < 0 . 05) 。中药 组两 项升高 皆不明显 , PG F1 /TXB 2 比基本维持 正常 , 与正常动 物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 与生理 盐水组、 HG F 组比 较有显著 差异。表 明茵陈犀角地黄注射液对异常增多的 TX B2、PGF1 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1. 5 改善微循环及增强免疫作用 犀角地黄汤可 改善热毒 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 及增强 其免疫 作用。张艳 萍 [ 6] 以内毒 素造成家兔 全 身 性施 瓦 茨曼 反 应作 为 弥 散性 血 管 内 凝血 (D I C ) 模型 , 观察犀角地黄汤对 模型家兔 球结膜微循 环的影 响。结果显示犀角地黄汤能改善微循环的血液流态 , 减少血 流中红细胞聚集 , 减少血 管痉挛收缩和血管周围的渗出。关 现军 [ 7] 采用兔 热 毒血 瘀 模型 , 观察 犀角地 黄汤 对其 血液 流变性和红细胞免疫 黏附功能 的影响。 发现显 示犀 角地黄 汤能够降低全血黏度 , 增加 血液的流 动性 , 从而 使热 毒血瘀 模型兔的血液高黏滞 状态得到 改善。实 验还显 示本 方能够 显著提高红细胞的 C3b 受体花环率和 I C 花环率。表明犀角 地黄汤能显著改善热毒 血瘀证 的血液 流变性和 红细 胞免疫 功能 , 维持机体正常的血 液循环 , 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 6 抗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作用 犀角地 黄汤具有 明显降低血瘀证动物 细胞黏 附分子 的作用。陈 利国等 [ 8] 采 取肾上腺素及低温 处理 复制 血 瘀症 大 鼠模 型 , 运用 免疫 组织化学和 RT PCR 方法 , 观察犀角地黄汤 不同剂量对血瘀 证动物模型血管内皮 细胞几种 黏附分 子表达 的影 响。结果 显示模 型组 ICAM 1、 VCAM 1、 PECAM 1、i NO S 的表 达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犀角地黄汤 能减少模型组动 物 I CAM 1、 VCAM 1、 PECAM 1 、i NOS 的表 达 , 而且随 着药 物剂量 的减 少 , 各分 子表达递增 , 呈量效关系 。表明犀 角地黄汤能降低血瘀证大

犀角地黄汤方义探析

犀角地黄汤方义探析

【摘要 】 犀角地黄汤为临床习用名方, 对于犀角地黄汤的方义古代医家多有论述, 对于正确理解本方有一定 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古人的理论阐释和临证应用, 将本方方义归纳为凉血散瘀、 透热散邪、 滋阴清热三个方 面, 分别予以讨论。 【关键词 】 犀角地黄汤 方义探析
犀角地黄汤首载于唐・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 《小品方》 其方源为 之芍药地黄汤, 古代多用于外感温 热病和血证的治疗,现代以来则在各科杂病中得到广 泛应用,尤其在某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治疗中取得 较好疗效。古代医家在临证应用犀角地黄汤时形成一 些经验和体会,著有很多方论,可从中总结出凉血散 瘀、 透热散邪、 滋阴清热三重方义。现分别论述如下。
・ !"#$・
中国中医急症 $%%& 年 & 月第 !’3;,- ./0- $%%& , 123- !’ , 42- &
“气香走泄, 能发汗” 。因此, 犀角地黄汤表散热邪作用 主要体现在犀角与丹皮二药上。 基于对犀角地黄汤透热散邪作用的认识,王子接 《绛雪园古方选注》 在 中将犀角地黄汤原方去芍药、 丹 皮, 加连翘、 甘草, 并名之为新改犀角地黄汤 5 后世多称 此方为晋三犀角地黄汤 6 ,指出如此制方目的在于“易 以连翘入心散客热” , 认为这种加减法“以治温热证热 7’8 《温病条辨》 邪入络之方, 于理无悖” 。吴鞠通在 中创 清营汤, 也是根据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成, 功用为气营两 清、 透热转气, 用犀角深入透发血分之热邪, 金银花、 连 翘轻清透泄, 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 促其透出气分而 解, 以解除热邪。 滋阴清热 7&8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此 清代吴谦 指出, 方虽曰清火, 而实滋阴; 虽曰止血, 而实去瘀。瘀去新 《医 生, 阴滋火息, 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 ” 。 明・赵献可 7 !% 8 “惟犀角能下入肾水, 贯 》 亦言, 引地黄滋阴之品由 肾脉而上, 故为对证, 若阴虚火动, 吐血与咳咯, 可借用 ” 成功 , 认为此方既可清热, 又可滋阴, 而通过滋阴又可 助清热,在清热的同时可以补充邪热对营阴的劫耗形 成的虚损。犀角地黄汤的这种功效与其药物组成有很 大关系, 方中的地黄、 芍药、 丹皮均有较强的滋阴之效, 同时也可奏清凉之功,从而保证此方发挥滋阴清热的 特殊效用。 古人对犀角地黄汤的清热滋阴作用有深刻认识, 在临证时也考虑到此方的这种功效。张景岳主张温热 7"8 《景岳全书》 “然温补既 病误用温补者应使用此方, 言 多, 而病日昏愦, 且见烦热难愈者。 此其阳邪独亢, 阴气 不至, 而虚中有热也。 但改滋阴, 以犀角地黄汤加黄芩、 “一剂即效, 麦冬” , 其妙如神。医中圆活, 最宜知此” 。 《医述》 在论及女科热入血室的变症中亦谓“血舍空而 !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一得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一得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一得
李荣辉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0(008)012
【摘要】@@ 小儿血证主要包括以吐、衄、便、尿血及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为主的疾病,现将临证应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小儿血证的一些验案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李荣辉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并发肾损伤临床研究[J], 朱建松;史立松;孟小刚;肖胜强;李超
2.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J], 张鲜妮
3.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影响PKC-SSeCKS介导的F-actin变构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PMVEC通透性增加 [J], 刘欢苇; 张舒; 邓迪; 毛钦; 郭锐; 吴珺; 郝钰
4.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通过干预mtROS-NLRP3通路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焦亡 [J], 赵梦繁;苏日娜;毛钦;马璐瑶;刘天怡;吴珺;游雷鸣;郝钰
5.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GRKs-βA R-Gsα信号通路的影响 [J], 赵琦;席榕;张淑静;齐晓宇;陈晓鸣;张俊杰;郑建铖;朱名扬;李础含;吴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犀角地黄汤治疗内伤杂病临床应用近况

犀角地黄汤治疗内伤杂病临床应用近况

犀角地黄汤治疗内伤杂病临床应用近况
仇伟;虞舜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38)10
【摘要】犀角地黄汤是一首凉血化瘀名方,古代多用其治疗外感温热病证.近年来,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内伤杂病因虚致热,由热生瘀,亦可使用犀角地黄汤治之,应用此方治疗内伤杂病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仇伟;虞舜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3
【相关文献】
1.小建中汤治疗内伤杂病临床应用进展
2.基于数据挖掘刘燕池教授治疗内伤杂病的用药规律
3.金实活用外科常用方治疗内伤杂病验案举隅
4.李浩治疗内伤杂病常用药对撷要
5.犀角地黄汤临床应用近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犀角地黄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 )
【摘要】运用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过敏性紫癜;急性荨麻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犀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4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瘀的功能,适用于热入血分及热伤血络证,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有血分热盛之表现者。

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治疗儿科杂病取得良好疗效,兹举例说明如下。

1过敏性紫癜
董某,女,10岁,于2007年10月23日入院。

患儿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遂在当地诊治,查血常规:WBC 12.5 X109/L,GR 76 %,LY 19 %,PLT 356 X109/L,出血、凝血时间均正常。

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静滴维生素C、止血敏、地塞米松、头孢唑啉钠等治疗,效不佳,患儿皮肤紫癜反复出现,且于今日出现腹痛便血,故来我院救治。

刻下症见:双下肢皮肤出现点片状淤斑,膝关节以下为甚,色红鲜亮,
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腹痛,便血鲜红,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

方药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水牛角30 g(分2次水冲服)、丹参10 g、茜草15 g、仙鹤草30 g、大青叶15 g、佛手15 g、香橼皮15 g、三七粉3 g(分2次水冲服)。

每日1齐I」,水煎分2次温服。

服上方3齐腹腹痛便血消失,紫癜减少,颜色变淡,继以上方去佛手、香橼皮,加徐长卿15 g,调理1周痊愈出院。

出院后随访半年,紫癜未再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好发于儿童,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的全身性免疫性小血管炎。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感受风热或过食辛辣厚味,蕴湿生热,热邪炽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本病。

血热妄行是本病最根本的病机,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功效,故能取得良好效果。

兼有风热者,笔者常加金银花、蒲公英;兼有湿热者,加黄芩、黄连;气滞腹痛者,加佛手、香橼皮;出血不止者,加蒲黄、三七。

2急性荨麻疹
李某,男,6岁,2008年3月18日因“全身皮肤淡红色风团样皮疹3d”就诊患儿3d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皮肤淡红色风团皮疹,略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以面部、胸腹部较多,伴瘙痒,皮肤可见抓痕,不发热,稍咳,咽红,皮肤划痕征阳性。

在某医院诊治,查血常规:WBC 12.2 X109/L,GR 58 % , LY 30 % , E 6.5 % 患
诊断为荨麻疹,静滴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甲氰咪胍、地塞米松、头孢曲松钠,肌注异丙嗪等治疗,患儿皮肤皮疹仍反复,随来我院。

刻下见:全身皮肤见大片风团块样皮疹,色红灼热,略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皮肤可见大量抓痕,患儿烦躁,饮食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属血分郁热,兼有湿滞。

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

方药以犀角地黄汤为主加减:水牛角15 g(分2次水冲服)、牡丹皮10 g、生地黄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徐长卿15 g、荆芥10 g、蝉蜕6 g、牛蒡子10 g、忍冬藤30 g、鸡血藤30 g。

5剂,水煎服,每日1齐叽二诊患儿皮疹已褪,无皮肤瘙痒,饮食可,睡眠安,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

原方去地肤子,加车前子15 g,继服5剂,随访半年皮疹未再反复。

按: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暂时性、局限性、瘙痒性红斑、风团、水肿为特征。

本病中医称为隐疹、风疹块、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热邪郁于肌肤,致营卫失和、气血郁滞而发,几种病邪常常夹杂侵犯人体,临床以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者较多。

本病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气血郁滞,治疗过程中不能忘记活血祛瘀,且中医有“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

本证为风湿热三邪侵袭机体,致血分郁热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以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忍冬藤、鸡血藤清热凉血活血;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祛风燥湿止痒;荆芥、蝉蜕、牛蒡子祛风清
热止痒。

全方既可以去除致病原因,又针对病机,故能收到良好疗效。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王某,男,4岁8月,2008年4月7日就诊。

患儿因1周前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到某医院诊治,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惧怕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随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症见: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色紫红,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无鼻衄、齿衄,无呕血、便血,口渴,小便黄赤,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PLT 35 X109/L, IgG 389 ng/L,骨髓全片见巨核细胞167个,幼巨核细胞18 %,颗粒性细胞70 %,巨核细胞裸核12 %,未见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15 g(分2次水冲服)、生地黄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茜草10 g、旱莲草15 g、紫草10 g、藕节15 g、白茅根30 g、黑梔子6 g、仙鹤草15 g、连翘10 g、蝉蜕6 g、生甘草3 g。

5剂,水煎服,每日1 剂。

二诊患儿皮肤紫癜消退,PLT 62 X109/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 剂。

三诊患儿全身皮肤无紫癜,无口渴,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数,原方去水牛角、赤芍、黑梔子、紫草,加黄芪20 g、当归10 g、白术10 g、茯苓10 g。

经治疗1月余,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

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本病是由于血小板被自身抗体致敏而
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所致,西医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不良反应多,患儿家长不愿使用。

中医本病属紫癜、肌衄、血证范畴,多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肌肤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止血。

不可过早使用补法,否则邪气羁留,病情则缠绵难愈。

方中水牛角、赤芍、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仙鹤草、紫草、旱莲草、黑梔子、白茅根凉血止血;连翘、蝉蜕清热祛风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