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高中思政课的基本理念

高中思政课的基本理念

高中思政课的基本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是通过对人类思维、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1. 人民本位思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使命是“立德树人”。

它的核心是人民本位思想。

即课程以人民为中心,以鼓励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服务人民为己任,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公民。

2. 理论联系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

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和案例的引导,让学生亲历亲见,深度体验,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激发和情感传递,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情感智慧的提升。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勇气,拓展他们的人生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历史感和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历史感是指使学生懂得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责任感则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5. 素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注意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为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注重人民本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注重素质教育。

这样的理念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自身成长中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其意义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

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应该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

在这中间,本课程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但不能包揽全部德育任务。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

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方法,已经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实践过程,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喜悦和欢乐,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了,但有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只是“热热闹闹”。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二、遵循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三、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的精神指导下,结合品德课程自身的特点,小学品德课新课程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的教育理念: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而以人为本主要是针对道德教育中"无人"的状况提出的,即教育不是从人出发按照人的方式来进行的以成人为目的的活动,教育可能是生产、是加工、是按物的方式进行的把人变成非人的活动。

比如:在价值观上,无人的道德教育不是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而是仅以工具性的眼光来看待道德教育的价值;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那种失去自尊和自主理性的奴性人格,强调人对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规则的无条件顺从,以听话和服从为目的;教育的内容则多是一些冰冷生硬的、脱离人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人性基础的呆板的教条;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不是按照对待人的方式来进行的,缺乏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遵循,强调道德灌输,以种种对待物的或其他非人的东西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的身心发展应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也应构成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根本的出发点,这是教育的本体性功能,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其次,应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这是基础教育的使命,尤其是小学,教育是普及的、大众的而不是选拔教育或精英教育。

发展应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不能以少数人的发展牺牲多数人的发展或以多数人的发展牺牲少数人的发展,不以某一种素质或某几种素质的发展牺牲其他素质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发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谈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设计思路。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课程理念:1、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2、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5、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针对以上新理念又设计了新的思路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1、编排上的更新。

2、思想性的突现。

3、国家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呈现出新模式。

4、人生观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新的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新的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怎样理解这一理念,首先应明白它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

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就要改变课程功能的单一化,同时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

为了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我们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和践行围绕这一核心理念的一系列基本理念。

(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这是21世纪全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

现在的孩子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没吃过苦,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动手能力较差,联系实际能力也较差,课改就是要让学生不能光纸上谈兵,而要能学以致用。

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要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与发展,让所学知识受益一身。

课程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知识浓缩在一起;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以便学生在未来严峻的考验面前能从容面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至关重要的环 节。
六、高中教材处理注意事项
1、树立“大教材观”,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2、依据教科书组织教学活动 3、依据实际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调整 4、指导学生阅读和掌握教科书
5、建立促进发展和课程评价机制 关于转变评价观念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 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 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三、课程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3、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4、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 和态度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6、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 - 其他范文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 - 其他范文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其他范文篇1: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一、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会讲到跨越代沟的相关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我给他们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中父母和孩子因误会而争吵的片段:父母因孩子售卖游戏卡赚钱责备孩子,与孩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孩子哭诉说是想赚钱买父母好好陪他一天才售卖自己的游戏卡。

通过这次交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得到了父母的谅解。

父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得以平等沟通,相处得也更加融洽。

通过此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是跨越代沟的良方。

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只靠讲道理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学生的具体需要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思品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责任。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很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

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构建,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在认知上还会存在偏差。

思品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更正学生观念上的这种偏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

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研讨话题。

例如,让学生尝试讨论面对病重的妻子和家里已无钱买药这一事实时,是选择偷药救妻子还是选择坚决遵守和法律不偷药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后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不能因为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触犯和法律,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人人学法、遵法、用法、守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

2、解决合法性的出路:回归生活 、解决合法性的出路: 德育课程要想为自己的存在辩护,就必须解决 好重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1)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向:培养有道德的人而不 是“道德研究者”(道德知识的学习者) (2)课程的逻辑: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 (3)德育课程与儿童生活的关系:不能涵盖儿童 的整体生活,但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
(二)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建立在知识逻辑上的德育课程没有合法性 杜威与涂尔干的质疑:
杜威:“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 善道德观念”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的。
涂尔干:“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 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某时某刻的事 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这种质疑非常有力: 道德确实不是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确实 与人的行为和内在品质没有直接关系。“道德 上的不作为”现象、“故意失德”现象就是例 子。 “道德不能放假”:道德确实不是“某时 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 品德确实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与学校整体 生活都有关。 品德不单是“教”出来的,而且是自己 “学”出来的。
• 学法用法: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
维护合法权益 自我防范
我与他人
• 交往与沟通:懂礼仪、会交流、善合作 • 交往的品德:孝敬、诚信
心中有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 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法律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
•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认识周遭环境、提高适应能力 认识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
与原政治课内容的比较(心理为例子)
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保留的教学内容
原课标教学内容
新课标教学要求
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高尚情操,勇于面对挫折。 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 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 待人真诚热情,建立真挚友谊。 融入社会生活,陶冶高雅情趣。 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 培养健康人格。

最新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共6套)

最新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共6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据是()①党的十六大精神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③现在使用的教材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2、本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包括的三大部分是( )①成长中的我②我与他人的关系③学生的学习评价④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3、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A.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B.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C.初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D.初中学生的道德践行4、本课程的追求是()A.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B.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C.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D.引导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5、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A.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B.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C.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意志坚强D.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以教师为主的基础上。

()3、课程评价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4 、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三、问答题1、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20分)2、新课程倡导的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60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1、B2、D3、A4、C5、D二、判断题(10分)1、√2、×3、×4、√5、√三、简答题(80分)1、(20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中学政治》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中学政治》备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中学政治》备考知识点下面这六个知识点是各位学员要特别注重,能够以简答和案例分析题等大题目。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关注学生成长特点。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思想政治的教学建议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强化实践环节。

丰富教学内容。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科书编写建议1、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2、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

3、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4、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

5.倡导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渐拓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五、思想品德的教学建议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建议1、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导向。

2、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突出思想品德学习的独特性。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思想品德学习的独特性。

4.提倡以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5、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这六个重要知识点,希望各位学员好好看一下,每年都会在这几个知识点中出大题。

最后,中公老师衷心祝愿各位学员,考试顺利,一举成功。

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思想道德素质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和高尚的人生态度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建设需要受到指导思想和理念的支持。

本篇文章将探讨我国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 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文化自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强调深厚的文化底蕴、自信的民族精神和传承的文化智慧。

在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的信念,从而形成健康、积极、自信且充满希望的人生态度。

2. 人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人本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的理念。

在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鼓励学生做志愿者、关注弱势群体和做公益事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类之间的互助和爱,培育起爱他人、关心他人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形成健康、富有正义感和价值观的人生态度。

3.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是指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和应用。

在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课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更好地体验和学习道德素质的实践。

同时,给予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思想交流上相互促进和成长。

4. 全面发展、个性化定制的指导理念全面发展指的是在本科教育中,除了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外,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

在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国家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课程和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教育资源。

5. 终身学习的指导理念终身学习指的是使学生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能不断地学习、成长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方法,已经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实践过程,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喜悦和欢乐,同时也让教师们感受到一些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许多具体的困难。

如:有的教师反映,新课程强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多活动,但是教学时间有限,许多知识性的东西讲不完,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处理教材与教学实践中的冲突,想少讲或者舍去一些讲解,可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取舍呢?又如:课程改革中教学形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了,但有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只是“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不知道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课程的三维目标,尤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不知道怎样把握,课程性质与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课程改革理念深入教师心里。

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很重视,理解越来越充分、到位,在全国优质课评选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注意研究“三维目标”,研究学生与教学、教育目标的联系,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实施、落实与以往相比有突出的表现。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与把握。

许多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放在首位,体现了教师们对于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理解,准确地领会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性质与任务。

(3)有的教师能够在确定“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注意研究选用准确恰当的词句,描述目标实施的具体过程,把课程标准的各级各类目标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如北京的教师讲解《选择宽容》时,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这样描述:“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的宽容心态。

“认同”——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气氛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

用“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这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回归生活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思想品德课在实际中怎样贯彻这一基本理念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回归生活;基本理念;提出;引领;贯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

思想品德课程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理念,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生活”的理念的背景及实施中如何贯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1.思想品德旧课程存在的弊端思想品德旧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道德知识识世界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的弊端。

在这种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往往热衷于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把道德仅仅作为一种知识来灌输,试图依靠强制,灌输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嫁接到学生的身上。

品德教育课程变成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知识性条文的课程,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相去甚远的课程严重制约着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此,品德教育主要不是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会养成好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习惯。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

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规定: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规定: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规定: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一规定体现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这一点,在德育上尤其突出。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已经成为现在德育教育的必须。

在传统的教育形势下,我们队学生德育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

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

教育形式要求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说空话,应将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思想品德课堂应面向整个生活世界,从教材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其他生活空间,组织有效的活动,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开放性,注重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

比如,在教育学生“自律”这一问题时,我打开班级的多媒体,进入班级贴吧,这里有五花八门的主题,天马行空的回帖,为一些老师和同学盖起了一座座高楼,里面一些语言犀利,甚至很没有礼貌。

我问同学们:“如果换一个环境,你还会这样肆无忌惮的评价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吗?”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接着说:“生活,给我们出好了一张张立体的试卷,这场考试无人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懂得自律,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接着,我布置了实践作业,回家在网上,或者在生活中自己找到老师和同学道歉。

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王老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的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做法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A.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B.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C.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D.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答案】 D2、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

栽瓜种豆”。

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

这说明()。

A.规律具有主观性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答案】 D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B.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D.自行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答案】 B4、“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答案】 A5、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谈论、审议等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决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推动协商民主的意义在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6、以下不属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的是()。

A.实践性原则B.以学生为本C.以教师为中心D.思想性优先【答案】 C7、中国极深的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进行了暗物质(有质量但不可见的物质)研究,理论证实暗物质占宇宙比重超过20%.但目前只发现了3.4%。

要深入认识暗物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XX(全文)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XX(全文)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XXXX(全文)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
《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老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要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目标,坚持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的方式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第二是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和调整,这些小的修改,一个是更清晰更明确了,另外一个就是它把一些界定的定义,更有针对性了。

比如积极健康,我们原来的德育目标长期忽视心理教育,实际上更多地强调政治观点、道德品质。

《标准(2011年版)》里的积极健康特指人的心理状态,人的精神,负责任的公民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把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相对于过去把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意识当做很重要的东西而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