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学反思
《老王》这样的文本,其实是作者立的一块无字之碑:为了纪念一段岁月和人生,褒与贬,抑与扬,宣泄和深藏,挽留和丢弃都在纠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70年代的人是能读懂的,因为我们略知些那些年代的事情,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来说,《老王》其实是很难读懂的,年代离他们有些遥远。打开来,里边是一个一个的谜。可能连杨绛先生自己,历经了一辈子的追问之后,都很难清楚地诠释那些“不安”和“愧怍”的最深的根源。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关注了学生生命的成长历程,这篇文章我认为重在孩子在解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价值,走进老王和杨绛的精神世界,追问“仁爱”和“善良”的精神风貌。
语文教学中,优质的阅读教学深植于优质的文本细读。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细读中,通过“再读”和“再创造”,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感悟文本本身的教育价值。课堂上,我带领一群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从而对淡朴的文本产生共鸣,在朗读中对“不安”和“愧怍”进行感悟,即使是浅表层的理解也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切的感受。我共设计了3次配音朗读,一次是老王的描写段落,一次是杨绛的回忆,还有一次是结尾感情的升华。这三次朗读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声情并茂,在读第一个片段时甚至感动哭了两位女生;我还设计了8次角色定位朗读,我通过朗读来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感知文本。这些多形式的朗读活动真切的让学生理解了老王“活命”的生活状态,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我的教学设计板块主要有导入、走进老王、走进杨绛和主题升华等四个板块,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我带领学生寻找老王和杨绛两个人生命的状态的相似点-----“活命”,老王的“活命”和杨绛的“活命”激发出学生对“苦”与“善”的认知,在不断追问中引生出学生对善良和仁爱的精神体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虽然看似我对文章的教学常态性的东西做的不够,但是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人”的教育也是需要的,它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唉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语文课的学科德育课程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但是,我在处理杨绛的“不安”和“愧怍”时,学生虽然从情感角度感受到了这种情愫,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好学生更好的从社会现象上来谈收获。不过,回过头来想,这里留点“空白”,是不是更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呢?
(写于2015年10月1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