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老王》杨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善”与“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树立平等观念,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出示歌词2.导语:同学们,正如歌曲中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以真诚的感情对待别人,那么人世间就会多一份温暖,少一些冷漠,多一份善良,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在她的作品《老王》中为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
今天让我们走进《老王》,一起去感受特殊年代里大段时间的真情。
板书《老王》杨绛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指生读。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指生读。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给画线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惶()恐愧怍()取缔()塌()败伛()着身子滞()笨攥()着荒僻()五、认识老王(一)初识老王,感受命运之苦请阅读课文1—4自然段,完成下表:阅读要求:1.轻声朗读。
2.画出关键语句。
3.简单批注。
回答要求:1.指明段落。
2.朗读句子。
3.分析评价。
(二)走近老王,体会善良之心请阅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出老王与“我”交往的三件事,并且分出略写事件和详写事件。
2.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事件一:老王给我们家送冰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2.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3.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4.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分析得出:忠厚老实的善良人事件二:老王送钱先生看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抓关键句,体会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愧怍”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形成自己独特而又有创造性的见解。
2.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老王的“苦”和“善”。
2、感悟作者对普通人的关爱和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善待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难点:理解作者“愧怍”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教学案中的“自主研习”部分。
2、查找背景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病中吟》。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有一些令我们难忘的人,难忘的事。
著名女作家杨绛(出示照片)永远都忘不了一个人,他就是三轮车夫-------老王(出示图片)。
那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为什么会令一位作家、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对他念念不忘呢?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王》,来听听老王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作者)二、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内容,感知人物。
2、品味语言,体察善良3、培养人道主义情怀。
三、检查预习请课代表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简介作者。
简介写作背景。
四、初读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老王是个怎样的人?(用词语概括)。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对老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苦、身体残疾、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人。
师小结:不错,在老王身上,同学们用了那么多词语来形容,那么你是从课文中哪里感受到的呢?五、细读探究探究一:品味老王的“苦”与“善”老王的不幸和善良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老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说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或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即要求学生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形象,联系写作背景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教材分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课写了杨绛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愧怍的心理,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
体会特定背景下老王的善良以及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能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但仍缺少深入文本灵魂,对文本作细心的体察感悟。
尤其是学生距离作品的写作年代较久远,所以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词和感人细节,能够说出人物的“幸”与“不幸”。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解读其人格魅力。
【评价设计】1.通过品读关键词,概括老王的“幸”与“不幸”。
2.通过品读第八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读出老王的病入膏肓,进一步感受老王对杨绛的真情。
3.通过品读8——21段,分析杨绛愧怍的原因。
4.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解读杨绛高贵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设疑导入咱们同学坐过出租车吗?有没有司机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有一位叫老王的人力三轮车夫,却被著名教授、学者的杨绛深深地记住,并常常地想起,这节课我们走进《老王》,去聆听老王与杨绛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你认为文章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社会爱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老王的“善”和“苦”。
难点:学习本文组织材料的方式,感受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体会以小见大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
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二、自主讨论: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1)结合1—4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作者对这位“不幸者”持什么态度?(2)结合5—6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愿意跟老王这个“不幸者”交往?怎么理解老王“老实”?通过作者的讲述,你觉得老王是什么样的人?(3)结合前后文,谈一谈对“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的理解。
(4)老王为什么要送作者一家香油和鸡蛋?作者为何感到不安,并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三、结合背景深化理解。
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思(文章的中心)以善良体察善良五、悟(思考问题,收获启示)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生前经常关注他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六、课堂小结总结收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思想。
身份低微,却心怀善意病体丑陋,但精神高贵七、课堂练笔,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老王》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谁不希望自己拥有怒放的生命?能够自由地翱翔在辽阔的天空,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然而,人类是如此渺小,大多时候,生命往往会卑微到尘埃里。
但即便如此,依然遮挡不住那一颗颗善良的灵魂所散发出的熠熠光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一起来了解那平凡的往事,来体味那凄苦的人生,触摸那闪亮的灵魂。
(板书:老王,杨绛)学习目标:1.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领悟善良心灵。
3.解读,关注社会人生。
自主预习生成环节——夯实基础检测学生的预习工作。
由一位学生读屏幕上的字词,教师提醒:攥,我们在《羚羊木雕》就相遇过了,是老相识了,我希望大家对它还记忆犹新的;翳,形声字,上声,下形状,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去记忆难写难记的字词,眼角膜发生病变之后,模模糊糊看不清,仿佛上面附着了一层羽毛)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记忆,回溯到半个世纪前,去找寻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认识老王。
走组互助形成环节——认识老王问题一:朗读1-4段,思考老王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板书:活命)过渡语:这样一个只是活命状态下的老王,跟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学术权威杨绛先生会有什么交集呢?下面让我们再回到文本。
问题二:朗读2-22段,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事件: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帮我把墨存送医院,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老王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要钱,我转身进屋去拿钱。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了老王其人其事,,那么作者杨绛又是何许人也呢?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我想杨绛的先生,著名学者钱钟书,对她的评价是最为妥帖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作为翻译家,她精通英法西多国语言,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备受推崇;作为剧作家,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也家喻户晓;而作为著名作家,我们用不去追根溯源太多,只看当下,93岁的她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的她出版哲理性散文《走到人生边上》,先生一直保持着生命不止,便思考不停,笔耕不辍的姿态活在人世间,直到2016年5月25日凌晨,享年105岁。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体味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像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一、学生进行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诵读(注意点评)二、导入同学们,当你们走地繁华的街头,或许会碰到这样的些人:顶着烈日换送液化气的工人,冒着严寒蹬三轮的车夫,迎着寒风清扫街道的阿姨,淋着冷雨叫卖青菜的老人……你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的无奈吗?他们是否曾触动你的心灵?师:今天我们和杨绛女士一起走近一位小人物――老王。
板书课题。
三、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体味作者情感。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了解作者杨绛及写作背景。
1、介绍杨绛、钱钟书及相关作品;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
2、照片;写作背景介绍——介绍文革及干校。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三)、扫清文字障碍——点明读,强调重点;(四)、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先总结出来两个方面。
分别研读苦与善。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五)、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两个问题:别人是如何对待老王?我们一家人是如何对待老王?总结出善、关爱、极富爱心。
哪件事最为感动?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
从文章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最后一次见老王。
老王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来送鸡蛋和香油呢?病了。
病的怎么样呢?非常严重。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揣摩探讨。
我们知道,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常要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呀?“直僵僵”、“镶嵌”。
初中语文_《老王》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肆意的享受父母老师给予我们的爱的时候,是否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人:工作在黑暗中命悬一线的矿工,孤苦无所依的老人,在凄风冷雨中瑟缩的小商贩……他们渺小得就像沙漠里的微尘,卑微得如同荒野上的小草,他们从未有过轰轰烈烈的业绩,却有着人间最美的真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作家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在了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今天,我们就循着先生的笔墨,一同走入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起走进老王的世界。
二、速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王?1.字词热身:首先我们读读字词热热身。
2.七嘴八舌说感受。
三、跳读课文投影出示最后一句:七十多岁的先生在回忆老王时称他是一个不幸者,投影出示:跳读课文,老王的不幸有哪些呢?(可从家庭、住所、身体状况),抓住一点以老王的口吻来说。
开头:“唉,我是老王啊,我和大家说呀……”来开头。
教师总结板书:老王是一个“苦”人。
四、品读课文老王是不幸的,然而他的不幸之中又有些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家。
同学们了解吗?投影资料。
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呢?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给他鱼肝油治眼睛。
虽然她自称是一个“幸运的人”,她真正是“幸运的人”吗?投影出文革资料。
在别人都视一家得了瘟疫一样避之不及时,老王是怎样对待一家的呢?细读文本,出示方法,抓住学生找的地方细品。
出示文本细读方法:咬文嚼字探究疑点深情朗读重现情景批注完把自己找出来的地方大声读出来。
指导:白描法、大词小用、字词替换五、拓展延伸再次出示最后一句,你怎样理解“愧怍”之情呢?出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再卑微的生命在尘土中也能开出花来!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六、小结老王是一个苦人,一个不幸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对此让我们掬一把同情的泪,对弱小者多一丝关爱,但愿人世间再没有弱小者,没有不幸,让我们插上爱心的翅膀飞翔吧!板书:老王资料:一:,生于1911年,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
初中语文_9 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设计一、概述1、该课题为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2、该课题为人物教学;3、主要是通过文中“我”和老王的交往,来塑造了一个身份低微、生活悲苦但内心善良的人物形象,通过把握老王这个人物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增强学生人道主义情怀,学会关爱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对人物的整体把握;2、透过作品来赏析人物精神世界,分析社会原因,了解人物生平与作品的生成关系;3、吸纳人物身上的精神营养,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生素养和精神境界。
三、学情分析1、学生习惯于对教材和作品的单一学习,很难形成对人物和作品的整体把握,知识零碎,难成系统;2、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缺失,致使学生难以形成全面、健康的价值观,目标方向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3、通过对老王这一人物的品读,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人物的把握方向和学习重点的掌控,明晰人物精神世界和作品生成的关系,明确精神引导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策略1、学生对底层人物的了解相对要多一些,对作品的接受要容易一些,教学切入点易于把握;2、教学内容与学生平常所学内容联系紧密,整体把握难度降低,学生接受面易于开阔;3、通过对一些图片和重点段落和字句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特点和作品价值取向。
五、教学过程1、利用文章脉络,通过概括人物特点的句式来加强对老王事迹的了解和把握;2、与学生交流,众说纷纭话老王;3、诵读文章,对文章中最能有感觉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感悟,解读文本。
4、加强交流环节,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品读文本。
5、解疑释惑,引导学生相互解答,把握课堂进程。
6、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对人物外貌描写和重点事件的掌控,分析人物形象。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链接与老王相似或相关的人物或群体,激发学生思维和表达欲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8、写作:写出对本课及人物的感悟。
9、整体目标:作品——人物特点——感悟——价值取向——精神引领。
初中语文_《老王》杨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
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不懂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他们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样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老王》这篇文章,初读可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要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情感及文章主题还有些难度。
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效果分析:1.本节课,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去细读文本,补白作家的弦外之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理解老王的形象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注重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结尾的关键语句出发,能够进行批判性阅读。
3.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过多,代替了学生的发现。
没有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牵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等重要。
教师也没有发挥教师解惑的作用,教师只是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这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老王》是著名作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从老王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和善良,引导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学会帮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王》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王》优秀教学反思1李健吾曾经评价杨绛的作品风格为: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其中。
因此,在教授杨绛作品《老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注重在平易自然的语言中通过细节的挖掘体会其中的韵味。
这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思路。
同时,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要由情节、人物、环境构成,而其中以人物为核心,情节以人物交往串联,环境则为人物做铺垫,王国维先生曾言:“一切情语皆情语”,说的也是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因此,一篇小说的分析中,紧扣人物形象分析是关键,其他一些只是华丽的枝叶,不可偏重,也不可忽视。
我认为《老王》这篇文章应该抓住老王和作者两个人物去分析,这是一个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是一场善良与善良相遇,却读来让人觉得悲伤的诗篇,因为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冲突是很容易的,你读善恶冲突的小说,你站在善的一面,一切都很容易,黑与白。
但《老王》中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两个善良的人交往却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才是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在文章第一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这闲话。
”坐三轮车很平常,但一路上说闲话则是打破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车夫辛劳和苍凉的人生中泛起温情的波澜。
老王的贫穷文章很多地方都有说明:生计艰难,没有妻儿。
但在作者问起老王的家时,一般我们回答要么是,要么不是,但老王却回答:住那儿多年了。
这个细节品味起来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则老王心里其实否认那是家的,二则老王心里也期待自己有一个家。
简单的一句话将老王内心的心酸和期盼展示出来了。
老王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是本文的一个高潮,作者的描写很细致。
老王由于病重,说话都是非常简洁的,一个“嗯”,一个“我不吃”,“我不是要钱”,最后干脆站着等我。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老王》课后的教学反思1伴随着一步步课改,我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说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
反思使我“与时俱进”,在深层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过去讲《老王》这类文章,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抓住人物特征,典型事例、生活片段进行叙述,学生则一味到听,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
我通过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讨论结果:老王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他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借此机会拓展迁移“你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在当今的商品大潮中,人与人之间还需要真诚与友善吗?”,以此来唤醒学生们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人、爱护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
学生们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早已见惯不怪了,可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把同学们重新带进写作的天地,学习了把琐碎组成一个整体的写法,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抓住这个契机布置仿照《老王》写写我《我最难忘的一个人》,顺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诲无涯,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必须保证适应每位学生的学习方案才行,这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王》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技能⽬标:整体感知课⽂内容,体会⽂章如何刻画⼈物形象。
2、过程⽅法⽬标:(1)以读促悟,把握课⽂内容,理解⽼王的“苦”与“善”。
(2)深⼊⽂本品析语⾔,合作探究语⾔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学会善待他⼈,关爱⽣活中的弱势群体。
第⼆课时的教学⽬标定为:第⼆课时的学习重点定为:1 细读⽂本,体会作者⼀家与⽼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王⾝上闪耀的⼈性之美。
2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王临终之前赠送⾹油、鸡蛋的丰富内涵3 探究作者对⽼王⼼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伤感教学过程:⼀、导⼊新课:1、做⼀个选择题,引出作者杨绛及⼀家简介,导⼊第⼆课时2、梳理课⽂内容,找出⽂中描写作者在⽼王去世后想起⽼王时作者⼼理活动以及作者对⼼理活动解释的话(板书课⽂主要⼈物“⽼王”和“我”)⽣答后(每想起⽼王,⼼上总觉不安。
解释:那是⼀个幸运的⼈对不幸者的愧怍)师指导重读。
(板书“愧怍”)⼆、梳理研讨A作者把⽼王归结为⼀个“不幸者”,读(1-4)⾃然段,⾛近⽼王,感知⽼王的不幸从哪⾥体现出来?1(⽣找出并品析相关句⼦)2学⽣回答相关句⼦3在学⽣分析的基础上归纳⽼王的不幸职业——靠⼀辆破旧三轮维持⽣活⽣活——打了⼀辈⼦光棍,孤苦伶仃⾝体——眼睛残疾,⽣意受影响。
居住——荒僻的⼩胡同,塌败的⼩屋⽼王的不幸⽤⼀个字概括为“苦”(板书“苦”)B思考:作者与⽼王有交往,更能了解⽼王的不幸,她⼜是如何对待⽼王的呢?回答问题:作者对⽼王的友好表现在哪⾥?1、照顾⽼王的⽣意,坐他车;2 、⽼王再客⽓,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王送来⾹油鸡蛋,不能让他⽩送,也给了钱;4、关⼼⽼王的⽣计:三轮车改装后,⽣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活。
5、她的⼥⼉也如她⼀样善良,送⽼王⼤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感受作者品质:善良,极富爱⼼,具有⼈道主义精神(板书“善良爱⼼”)C⾯对充满善意的作者⼀家,⽼王⼜是如何回报这⼀家⼈的呢?细读5-8段,总结事例,从这些事例中看出⽼王是⼀个什么样的⼈?带送冰快,车费减半忠厚⽼实,载病⼈看病,坚决不要钱重感情讲仁义临死给我送来⾹油、⼤鸡蛋知恩必报⽤⼀个字来概括⽼王的这些表现为“善”(板书“善”)D总结分析,⽣活在社会底层的⼩⼈物⽼王在不幸的境遇中依然不改他的善良淳朴,懂得知恩必报,折射出⼀种⼈性之美;“我”,⼀个⾼级知识分⼦,⾯对弱者能够做到理解并伸出援助之⼿。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老王杨绛教学设想:1、理念: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2、过程: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情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老王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老王的同情照顾。
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感悟“爱”,注重人人平等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重点语句,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语句,反复体会,从读中揣摩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认识两个人。
一个名叫杨绛,另一个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大家都称他为老王。
杨绛是著名作家,学者,评论家,翻译家。
她翻译的《堂吉柯德》是至今为止最好的译本。
她的先生钱钟书给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曾与73岁高龄时写下一篇文章《老王》。
记叙了她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之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是什么原因使杨绛在时隔20多年后,为这样一位小人物记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老王》,一起去感悟杨绛的别样心境!(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屏显)了解作者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三、字词检测四、整体感知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愧怍”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很显然,这里杨绛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
五、不幸的老王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一看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2,如此不幸的老王,人品,心地怎么样呢?善良文章哪里能体现老王的善良?六、幸运的杨绛文章第八段的描写,让我们嗅到老王死亡的气息。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一、导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的人或钦佩的偶像,你有没有喜欢的人或偶像?是的,你记住他,是因为他们的光环耀眼,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帮助和快乐。
可是文学巨匠杨绛先生,却关注了一位连名字也不被人知的普通人,并表达出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杨绛,伴随着她的情感去认识老王。
二、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不幸者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2.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三、认识作者,解决字词(读写再齐读!)“愧怍”,是惭愧的意思,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研讨探究”四、研讨探究“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温馨提示:1.“不幸者”是谁?他不幸在哪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幸运的人”是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回归到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老王是这么的不幸,生活得这么艰辛,可是他依然尽自己所能帮助杨绛先生;而杨绛先生也是努力关心和帮助老王,可是为什么杨绛先生仍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怍呢?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这种愧意不仅来自于没有完全理解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
并且,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
所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同学们,孔子在赞扬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天我们接触到的老王何尝不是“贤哉”!艰苦的生活,病痛的身体,但是处处、事事无不彰显着人性之美——善良、淳朴。
而我们的作者,作为知识分子,无论是处于人生逆境还是顺境,她始终一如既往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还能时常剖析自己,因对别人帮助不够或不能尽力而为而愧怍。
从他们身上彼此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种人性美,不由得让我们从心底敬佩不已!画“心”同学们,法国著名诗人彭沙尔:“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初中语文_《老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 .“我”和家人又是怎样关爱帮助老王的?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品质?①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②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善良,极富爱心,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4、既然作者已经帮助过老王,为什么她在几年后仍然对老王感到愧怍?学生展示,师总结:自己对老王的尊重还不够,对他的关爱还不够,反而得到老王太多的报答,因此心中有愧。
六、小组合作探究速读8-22段,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展示,师总结: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善解人意。
2、“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十个、二十个鸡蛋并不是特别多,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学生展示,师总结:鸡蛋代表的是老王对我们的真诚和关心,体现了他的善良,是无法用个数来计算的。
3、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即“文眼”),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展示,师总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加以赏析。
学生展示师小结:示例1:“镶嵌”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老王形体消瘦、僵直的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
示例2:外貌描写。
“直僵僵”“面色死灰”“僵尸”“干皮”等词语,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老王的病情及其严重,身体极度虚弱,为下文写老王去世做铺垫。
示例3:动作描写。
“拿”“攥”“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些词句生动地描写了老王离开时的情景,说明老王的病情很严重,为下面写我的担心做铺垫。
七、拓展升华,思想教育1、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学生看图片后发言明确:对普通人,尤其是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帮助,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和谐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
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不懂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他们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样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老王》这篇文章,初读可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要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情感及文章主题还有些难度。
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效果分析:
1.本节课,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去细读文本,补白作家的弦外之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理解老王的形象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
注重熟读精思,从理解文章结尾的关键语句出发,能够进行批判性阅读。
3.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过多,代替了学生的发现。
没有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牵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等重要。
教师也没有发挥教师解惑的作用,教师只是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这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老王》是著名作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从老王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和善良,引导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学会帮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自然引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这一高尚而且伟大社会正能量的主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很好地把握主题思想,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第三单元
第10课老王
【目标引领】
1.感知课文,学会刻画人物形象;
2.感受朴实的语言风格,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难点)
3.体会老王的“苦”与“善”;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重点)
【问题激疑】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更多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
他们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非凡的贡献。
他们处在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却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他们到底为什么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
【自主探究】
资料链接:
1.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小癞子》《堂·吉诃德》。
2.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是杨绛的丈夫。
检查预习:
1.杨绛,我国著名的、、。
主要剧本有、,散文集、《将饮茶》,译作、。
2.字词积累
伛.()攥.()翳.()塌.败()
惶.恐()取缔.()滞.笨()愧怍.()
3.解释下列词语
愧怍:
惶恐:
取缔:
问题探究
速读课文1—4段,完成老王档案。
【合作解疑】
1.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精讲点拨】
研读课文“老王送香油、鸡蛋”部分(第8-16段),思考以下问题:
1.思考:老王的香油、鸡蛋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说鸡蛋“多得数不完”?
2.每想起老王,作者为什么总觉得心上不安?
【知识建构】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塌(tā)败荒僻(pì) 蹬(dēng)车
B.眼翳( yì) 骷(kū)髅伛(qū)身
C.取缔(dì) 凑(còu)合惶(huáng)恐
D.滞(zhì)笨愧怍(zuò) 攥(zuàn)着
2.本文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拓展延伸】
1.寻找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王”,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们?
课后反思:
1.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赏析重点片段的时候,让学生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
既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3.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解读文本浅显,不够深入,探究性的问题少,对文本的挖掘只是“蜻蜓点水”。
仅仅揭示出老王善良的本质,感悟人性美的光辉也是远远不够的。
4.因将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
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还需要在教材挖掘上多下功夫。
在上课过程中,有些紧张。
总觉得在这堂课中,没有放得开,上得不够投入。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新课标的要求。
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要求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进一步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全面贯彻课改新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好比是引路人,具体实施、操作还要靠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来完成,并且还要调动、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产
生同情,进一步激励学生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实现从“说”到“做”的转变,使新理念得以真正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改”、体现“新”,淡化呆板的知识灌输,强调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