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礼仪动作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汉代行礼的动作
汉代行礼的动作一、拱手行礼拱手行礼是汉代最基本的一种礼仪动作。
行礼者双手合十,微微低头示意尊敬。
这一动作体现了汉代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行礼者通常是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
二、揖礼揖礼是汉代行礼中一种更加庄重的动作。
行礼者将左手置于右手之上,微微低头,并向对方鞠躬示意。
揖礼通常用于向对方问候、致谢或向高级官员请安。
三、跪拜跪拜是汉代行礼中最庄重、最恭敬的一种方式。
行礼者双膝跪地,双手平放于膝上,头部低至地面,以示虔诚和敬意。
跪拜通常用于向皇帝、高级官员或神祗祈福。
四、叩首叩首是汉代行礼中一种特殊的动作,只用于向皇帝行礼。
行礼者双膝跪地,双手平放于膝上,然后头部重重地向地面叩拜三次,以示对皇帝的臣服和忠诚。
五、请安礼请安礼是汉代官员向上级官员请安时使用的一种行礼方式。
行礼者将右手托于左手掌心上,然后将左手和右手一起向上级官员微微抬起,示意请安。
这一动作体现了汉代官员对上级官员的尊重和服从。
六、立正礼立正礼是汉代行礼中一种特殊的动作,用于展示个人的身份和尊严。
行礼者身体笔直站立,双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不显得过于恭敬,但也不失庄重。
以上是汉代行礼的一些典型动作。
汉代人们非常重视行礼礼仪,行礼动作的规范和得体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通过行礼,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敬意和尊重,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汉代行礼的动作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通过行礼,人们彼此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这种传统的行礼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其成为我们行为举止中的一部分,让尊重和礼貌成为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并运用这些汉代行礼的动作,以展示我们的尊重和礼貌。
无论是在与长辈交往、与上级领导沟通,还是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行礼来展示我们的敬意和尊重。
行礼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
「汉礼知识」作揖、跪拜、顿首……古代行礼规矩知多少?
「汉礼知识」作揖、跪拜、顿⾸……古代⾏礼规矩知多少?古语⽈:⼈⽆礼⽆以⽴⾝,事⽆礼⽆以成功,国⽆礼⽆以安宁。
中华传统礼仪源⾃周礼、礼记、仪礼等多部⽂献,作揖、跪拜、顿⾸……各种⾏礼也⼤有不同,我国传统的⾏礼规矩,你了解吗?没关系,今天就让汉韵君跟诸位说道说道.......⼀·揖即拱⼿礼。
⽇常⼀般见⾯礼节,与今握⼿类似。
作揖⼆·长揖即拱⼿的同时略弯腰低头,且保持姿势停留⼀段时间。
长揖较揖庄重⼀些,与今握⼿较长时间类似。
三·拜左⼿搭在右⼿上,掌⼼向内,掌⾯横⽴与地⾯垂直,额头逐渐靠近双⼿的⾷指,并且同时缓慢地弯腰使上⾝⼤致与地⾯平⾏,略微停留,再缓慢竖直上⾝。
拜是正式的见⾯礼,⼀般⽤于各种典礼中,⽐如男⼦的成⼈礼_冠礼等。
平时遇见长辈或长者,也⾏拜礼,以⽰尊重。
拜与如今的鞠躬类似,宋朝起,中国拜礼逐渐失传,但韩国⽇本沿⽤⾄今不废。
四·再拜再拜即拜⼀次后再拜⼀次。
古⼈(先秦汉唐时⼈)祭祖时,先再拜,后稽⾸。
古⼈(先秦汉唐)见到德⾼望重的⼈常⽤再拜之礼。
⽐如,卫灵公的夫⼈南⼦见孔⼦时,在帷中向孔⼦⾏了再拜之礼。
孔⼦向师襄⼦学习⿎琴,领悟到了作琴曲的⼈是周⽂王,师襄⼦向孔⼦⾏了再拜之礼表⽰敬佩。
宋朝起,拜礼失传,故再拜礼也不传。
五·跪先秦汉唐时代,古⼈室内没有椅⼦,只有坐席或坐垫,古⼈跪坐在席或垫上。
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当臀离开脚跟,就成了跪。
六·跽。
跽,即为长跪,把⾝体挺得很直。
当急切表⽰恳请恭敬时,采取这种姿势。
秦昭王迎接在魏国受辱后⽽投秦的范雎,向范雎请教内外政策。
秦昭王先下跪进前请教,后⾏跽礼。
后来范雎拜相封侯,内外政理,秦国势⽇盛。
七·跪拜跪⽽⼿碰地,头不触地。
宋朝起,拜礼失传。
⼈们误认为拜为跪拜礼。
拜,专指上半⾝前伏⼤致与地⾯平⾏。
下半⾝如果跪着,称为跪拜。
⼋·顿⾸顿⾸,即叩⾸叩头。
头⼀触地就起,是⼀种⽤于平辈间的⽐较庄重的礼节。
中国人动作讲解
中国人动作讲解一、打招呼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会互相问候,表达友好之意。
他们会微笑着伸出右手,用手掌握住对方的手,同时说声“你好”或“您好”。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的热情和尊重,也是彼此交流的开始。
二、握手当中国人握手时,他们通常会用力握住对方的手,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真诚。
他们的握手时间通常较长,以示尊重和友好。
握手时,双方的目光会相互对视,传递出互相信任和合作的信息。
三、点头在中国文化中,点头是一种常见的肢体语言,用于表示同意、理解或打招呼。
当中国人点头时,他们通常会微笑,并轻轻地点头示意。
这个动作通常发生在交谈中,用于表示自己在倾听对方的观点或表示赞同。
四、鞠躬鞠躬是中国人表达尊敬和谢意的一种方式。
当中国人向对方鞠躬时,他们通常会弯腰,使上身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
鞠躬的深度通常取决于对方的地位或关系。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五、喝茶中国人喝茶时,他们通常会举起茶杯,用右手托住杯底,左手托住杯身。
他们会轻轻地吹凉茶水,然后小口喝,慢慢品味。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六、吃饭中国人吃饭时,他们通常会坐在餐桌旁,用筷子夹起食物。
他们会将食物放入碗或盘子里,然后用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
吃饭时,他们会保持安静,尽量不发出声音。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和对礼仪的遵守。
七、行走中国人行走时,他们通常会保持端正的姿势,双脚平稳地踏在地面上。
他们会保持直视前方的目光,显得自信而坚定。
行走的速度通常适中,不急不缓。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的自律和坚韧不拔。
八、交谈中国人交谈时,他们通常会面带微笑,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触。
他们会用适当的手势和表情来辅助交流,以增强对方的理解。
交谈时,他们会保持友善和耐心,尽量避免争吵和冲突。
这个动作展示了中国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以上是中国人常见的一些动作讲解。
这些动作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传统,彰显了他们独特的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动作,中国人与他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创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汉文化知识之礼仪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1、立容正衣冠,身体肃立,双脚微分,左手覆盖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内(女子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小腹处,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2、行容正衣冠,左手覆盖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内(女子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小腹处,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脚部轻轻迈出,行如微风,不急不慢。
3、跪容(1)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左手覆盖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内(女子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小腹处,目视前方,4坐容(1)正坐整理衣冠,上身直立,左手覆盖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内(女子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小腹处,目视前方,足背平放于地,臀部微坐于小腿上,两手散开平放于大腿上。
(2)胡坐上身直立,左手覆盖于右手之上藏于袖内(女子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小腹处,(男子可以平放于大腿至膝盖)目视前方,臀部坐于椅子的三分之一,不要全坐完,两腿并拢。
二、揖礼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
最为常见的是长揖,作揖时身体前倾,腰身微弯。
姜太公辅佐武王推翻商朝后,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1、天揖礼冠礼、昏礼、射礼等礼仪场合中,下级向上级,晚辈对长辈,均须行天揖之礼。
行礼时,身体直立,双腿与肩同宽,双手叠抱放于腹前,缓缓向上方推,推至与眉同高时,缓缓躬身约60度(如环抱西瓜之势),继而按推手行礼轨迹收回。
立容。
2、时揖礼同辈日常相见时行的礼。
身体肃立,双手叠抱,缓缓向上方推,至胸前时推出,缓缓躬身约30度。
继而按推手行礼轨迹收回、立容。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4、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5、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
(2)顿首 就是叩头(不是点头),“顿”是稍停的意思。 古人席地而座,取跪姿,左手按右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 就立即举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顿首”两字,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 表示对人家恭敬。
揖礼 揖礼就是作揖。揖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西周建立后, 揖礼大行于天下。
1.手势 周代手势: 两手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向上,左手在外, 右手在内,两手相贴平叠,掌心朝内;从胸前举高齐额, 向下推出,两臂伸开;同时弯腰鞠躬,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 手。礼成。
抱拳揖礼: 源于古代军礼,右手握,左手四指并拢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 拇指扣右手虎口,此礼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以此来约束、节 制勇武的意思。汉代以后盛行。
3.叉手礼 叉手礼是古代汉族拱手揖礼中的一种姿势,叉手示敬, 唐、宋、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也叫交手礼。 宋代《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 把右手四指,左手姆指在右手腕内,左手四指皆直,以右手大指向上。 方为叉手法也。 叉 手礼也演变成双手交叉于胸前,左手握住右 手,右手置于左手拇指与其他四只之间的简单手 法。 一般用于年纪较大,手脚不便的人。
5.万福礼 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意为 祝对方多福,称万福礼。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行礼时两手伸平,右手压左手上,放到左腰处,右腿屈膝,鞠躬低头。 常礼:右拳置于左拳之上,放到左腰处,双腿并拢, 屈膝躬身以示敬意。 民间礼:右手勾住左手,右手在上,屈膝躬身 以示敬意。
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汉族十分讲究礼节,礼俗别具一格。
在相互交往中,古代汉族对于不同的对象均有相当的礼节,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隶拜九种,称“九拜”。
后经发展、演变,一般最常见的有打拱、作揖和跪拜三种。
打拱,就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以示敬意。
古俗男子吉拜尚左,而女子吉拜尚右,称之“纳万福”。
凶拜,即不友好的拜见礼则相反。
作揖,除拱手外,还要弯腰鞠躬。
揖有高揖和长揖之分。
高揖即双手高举,长揖除拱手高举外,还要自上而下,行鞠躬礼。
打拱和作揖往往连用,大约是古“九拜”中之“振动”演化而来。
这种礼节无尊卑上下之分,为平辈之间的常礼。
在古代汉族民间,友人相遇也往往边说“谢”,边打拱作揖相让,以示尊重。
跪拜,是汉族的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包括稽首、顿首、空首等形式。
稽首是叩头至地并停顿一段时间,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常作臣对君之拜。
顿拜,即头叩地,通用为下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的拜礼。
空首,是手着地,拜头至手。
此外还有只屈一膝的“奇拜”,清朝时极流行。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
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
汉服礼仪动作大全
汉服礼仪动作大全汉服礼仪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们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
在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礼貌,这些动作也被视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下面我们来看看汉服礼仪动作的大全。
1. 衣着整齐。
穿汉服时,要保持衣着整齐,衣襟要整齐,衣摆要垂直,不能有皱折。
要注意领口、袖口等位置的整理,保持整洁。
2. 行走姿势。
穿汉服行走时,要保持端庄优雅的姿势,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步伐稳健,不宜过大。
行走时要注意不要摇晃手臂,要保持平稳。
3. 鞠躬礼。
在古代,鞠躬礼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动作,表示对长辈或者尊贵的人的敬意。
鞠躬时,要注意身体的姿势要端正,动作要轻缓,不要过于生硬。
4. 揖礼。
揖礼是一种表示尊敬的动作,通常用于向长辈或者尊贵的人行礼。
揖礼时,要将左脚向后迈,同时右脚微微弯曲,身体微微前倾,右手放在胸前,左手自然下垂。
5. 执手礼。
执手礼是一种表示友好的动作,通常用于向朋友或者亲密的人问候。
执手礼时,要用力适中,要注意手部的姿势要自然,不要过于生硬。
6. 对视礼。
对视礼是一种表示尊重的动作,通常用于面对长辈或者尊贵的人。
对视礼时,要保持眼神平和,不要有过于威严或者轻佻的表情。
7. 跪拜礼。
跪拜礼是一种表示至诚的动作,通常用于向神明或者尊贵的人行礼。
跪拜礼时,要保持身体的端正,动作要稳重,不要过于急促。
8. 进食礼仪。
在古代,进食时也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包括用餐姿势、用具的使用等。
进食时要保持端庄的姿势,不可大声喧哗,用具使用要得体。
9. 饮茶礼仪。
饮茶在古代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饮茶时要保持优雅的姿势,不可大声喧哗,要尊重茶具和茶叶。
10. 问候礼仪。
在古代,问候时也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包括问候的言辞、动作等。
问候时要保持微笑,语言要得体,不可冷漠或者过于热情。
总结。
汉服礼仪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们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9)肃拜 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这 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 《周礼春官》 疏:“肃拜者,拜中最轻,唯军中有此肃拜。妇人 亦以肃拜为正。'”理由在于军士身披贵胄重甲,不便于拜。 《史记》记载,周亚夫对汉文帝说“贵胄之士”不拜, 请已军礼见,行军礼-就是肃拜了。 肃拜,也是古代女子的一一种拜礼。 肃拜,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 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 肃拜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 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 肃”,即源于此。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2.跪拜礼的分类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 规定,按照跪拜的动作和对象,分为九种,称“九拜”。 《周礼●春官》:“辨九拜,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动, 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肃拜,以享右祭祀。
中国传统礼仪动作介绍精品课件
3.叉手礼 叉手礼是古代汉族拱手揖礼中的一种姿势,叉手示敬, 唐、宋、辽、金、元时期的一种行礼方式,也叫交手礼。 宋代《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 把右手四指,左手姆指在右手腕内,左手四指皆直,以右手大指向上。 方为叉手法也。 叉 手礼也演变成双手交叉于胸前,左手握住右 手,右手置于左手拇指与其他四只之间的简单手 法。 一般用于年纪较大,手脚不便的人。
(2)时揖(中揖) :拱手向前平伸,用于同辈 日常见面、辞别礼。俯身约30度,其他如上。齐胸为平。
汉代礼仪
汉代礼仪:又分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五类一、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即是说,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现在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现在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中国传统汉代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汉代礼仪常识中国传统汉代礼仪常识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是十分讲究礼仪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传统汉代礼仪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坐容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汉代十个礼仪动作
汉代十个礼仪动作咱今儿就来聊聊汉代的十个礼仪动作呀!你说这汉代礼仪,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嘞!先来说说“揖礼”,这就好像是咱见面打招呼,双手抱拳往前一拱,嘿,多有范儿呀!这不就是咱跟朋友见面表示友好的方式嘛,简单又实用。
还有“拜礼”,一跪一拜,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跟长辈或者重要的人表达深深的敬意呢。
你想想,这不就跟咱现在给敬重的人深深鞠躬一个道理嘛。
“跽坐”也挺有意思,就那么端端正正地跪着坐,多规矩呀!这要是在重要场合,这样一坐,那气质不就出来啦。
“趋礼”呢,小步快走,着急忙慌地去见人,那肯定是对人家很重视呀,就好像咱着急去见好朋友一样。
“立容”,站得笔直笔直的,多精神!这就像咱参加重要活动时,要站得有模有样的,不能耷拉着脑袋。
“跪容”,跪着的时候也得有规矩,不能随便乱跪。
这就好像咱做事情得有个样子,不能马马虎虎的。
“坐容”,坐着也不能太随便了,得有姿态。
你想想,要是随便歪着坐着,多难看呀,人家汉代人可讲究着呢。
“行容”,走路也有讲究,不能大摇大摆的,要稳稳当当。
这就像咱平时走路,也得注意形象呀。
“迎送礼”,迎来送往的,多热情呀!客人来了热情迎接,走了礼貌相送,这才是有礼貌的表现嘛。
“敬拜礼”,那更是充满了对人的敬重,这动作一做,尊重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你说这汉代的礼仪动作,是不是很有趣呀?咱现在虽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那样去做,但是了解了解也挺好玩的呀。
这些礼仪动作,不就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嘛,它们体现了咱中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对人的尊重。
这就是咱的文化底蕴呀,多值得骄傲呀!咱可不能把这些好东西给忘了,得传承下去,让后人也知道咱老祖宗的厉害!这就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汉族传统礼仪文化介绍
汉族传统礼仪文化介绍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汉族十分讲究礼节,礼俗别具一格。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汉族传统礼仪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汉族传统礼仪文化在相互交往中,古代汉族对于不同的对象均有相当的礼节,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隶拜九种,称“九拜”。
后经发展、演变,一般最常见的有打拱、作揖和跪拜三种。
打拱,就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以示敬意。
古俗男子吉拜尚左,而女子吉拜尚右,称之“纳万福”。
凶拜,即不友好的拜见礼则相反。
作揖,除拱手外,还要弯腰鞠躬。
揖有高揖和长揖之分。
高揖即双手高举,长揖除拱手高举外,还要自上而下,行鞠躬礼。
打拱和作揖往往连用,大约是古“九拜”中之“振动”演化而来。
这种礼节无尊卑上下之分,为平辈之间的常礼。
在古代汉族民间,友人相遇也往往边说“谢”,边打拱作揖相让,以示尊重。
跪拜,是汉族的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包括稽首、顿首、空首等形式。
稽首是叩头至地并停顿一段时间,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常作臣对君之拜。
顿拜,即头叩地,通用为下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的拜礼。
空首,是手着地,拜头至手。
此外还有只屈一膝的“奇拜”,清朝时极流行。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
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
汉族招待客人的礼仪汉族俗好客,特别是远客。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悦)乎?”表达了这种好客的心理。
汉族喜欢交往,“礼尚往来”。
汉族古俗,注意抑送揖让之礼。
凡迎宾,对与主人身份平等的宾客,主人要迎于大门之外,见面拱手相礼,称为“揖”。
凡入门,主客之间必三揖而后入。
主人先入。
入门之后,上台阶进堂屋。
汉族堂屋多坐北朝南,上台阶是向北走,客就西阶,主就东阶,后世所谓“东道主”,即此而言。
升阶必三让。
汉朝礼仪女子行礼动作
汉朝礼仪女子行礼动作
1、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2、常礼: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3、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
4、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
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
5、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6、汉代的经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抱拳礼仪的正确手势
抱拳礼仪的正确手势
抱拳礼,又称拱和作揖礼,是汉族的一种见面礼节,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正确的抱拳礼姿势如下:
1. 双脚并步站立,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2. 左手在上,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拢于掌内。
3. 右手在下,右手握住成拳状,拇指在外,拳眼向内,斜对胸窝。
4. 左掌心掩贴在右拳面上,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5. 行礼时,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双手拳掌在胸前,与胸相距约20-30厘米左右。
6. 抱拳行礼时,自然微微晃动三次,并口中说“久仰、请指教”等话语。
需要注意的是,男女抱拳礼姿势有区别,男士应该右手成拳,左手把右手包住,两个大拇指并排对齐;女士则是右手压左手即可,不用抱紧。
试论述汉族常见的礼仪要求
试论述汉族常见的礼仪要求
汉族的礼仪要求多种多样,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族礼仪要求:
1. 宴请礼仪:宴请客人时,主人先说“请”,然后客人回礼感谢。
当客人来时,主人应迎于大门之外,见面拱手相礼,称为“揖”。
客人入座后,主人要请客人坐上座,席位南向北向,以西座为上;席位东向西向,以南座为上。
客人坐定后,主人开始问话,客人说明来意后,事毕告辞,主人起身相送,亲切道别。
2. 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汉族人强调自然而非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
站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注意站立时的姿态: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3. 待客之礼:古人迎接宾客时,如果宾客与主人身份平等,主人要迎于大门之外,见面拱手相礼,称为“揖”。
入门之后,上台阶进堂屋。
汉族堂屋多坐北朝南,上台阶是向北走,客就西阶,主就东阶。
升阶必三让。
进堂屋后,主人设席,请客人入座。
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
以上是汉族常见的礼仪要求,这些礼仪要求不仅体现了汉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
这些礼仪要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汉族习俗
汉族习俗:汉族冠礼仪式古代十分讲究礼节,礼俗别具一格。
在相互交往中,古代汉族对于不同的对象均有相当的礼节,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隶拜九种,称“九拜”。
后经发展、演变,一般最常见的有打拱、作揖和跪拜三种。
打拱,就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以示敬意。
古俗男子吉拜尚左,而女子吉拜尚右,称之“纳万福”。
凶拜,即不友好的拜见礼则相反。
作揖,除拱手外,还要弯腰鞠躬。
揖有高揖和长揖之分。
高揖即双手高举,长揖除拱手高举外,还要自上而下,行鞠躬礼。
打拱和作揖往往连用,大约是古“九拜”中之“振动”演化而来。
这种礼节无尊卑上下之分,为平辈之间的常礼。
在古代汉族民间,友人相遇也往往边说“谢”,边打拱作揖相让,以示尊重。
跪拜,是汉族的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包括稽首、顿首、空首等形式。
稽首是叩头至地并停顿一段时间,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常作臣对君之拜。
顿拜,即头叩地,通用为下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的拜礼。
空首,是手着地,拜头至手。
此外还有只屈一膝的“奇拜”,清朝时极流行。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
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
尚农务本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
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
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
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
”《韩非子·诡使篇》。
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
“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
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礼仪动作汉族传统礼仪介绍
【--结婚祝福语】
古代中国素有“之邦”的美称,古代汉族十分讲究礼节,礼俗别具一格。
在相互交往中,古代汉族对于不同的对象均有相当的礼节,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隶拜九种,称“九拜”。
后经发展、演变,一般最常见的有打拱、作揖和跪拜三种。
打拱,就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合抱以示敬意。
古俗男子吉拜尚左,而女子吉拜尚右,称之“纳万福”。
凶拜,即不友好的拜见礼则相反。
作揖,除拱手外,还要弯腰鞠躬。
揖有高揖和长揖之分。
高揖即双手高举,长揖除拱手高举外,还要自上而下,行鞠躬礼。
打拱和作揖往往连用,大约是古“九拜”中之“振动”演化而来。
这种礼节无尊卑上下之分,为平辈之间的常礼。
在古代汉族民间,友人相遇也往往边说“谢”,边打拱作揖相让,以示尊重。
跪拜,是汉族的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包括稽首、顿首、空首等形式。
稽首是叩头至地并停顿一段时间,原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礼节,常作臣对君之拜。
顿拜,即头叩地,通用为下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的拜礼。
空首,是手着地,拜头至手。
此外还有只屈一膝的“奇拜”,清朝时极流行。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 __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
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