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最新《陋室铭》、《爱莲说》注释及句子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综合数学练习题一年(下) 1.单数双数(一)一、按àn照zhào例lì子,2个2个圈起来数,判断物体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例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单数/ 双数二、圈一圈1.把单数圈出来: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2.把双数圈出来:11 , 22 , 23 ,34 , 45 , 56 , 57 ,68 , 79 ,80三、填空1.有一些苹果,2个2个数,数了5次,正好数完,这些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2.有一箱xiāng苹果,2个2个拿,拿了4次,还剩1个,这箱苹果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四、奶奶今年54岁,爷爷的年龄比奶奶大,但不到60岁,而且是双数,爷爷可能是( )或huo 者zhe ( )岁。
五、6张卡片,最少移动( )张卡片就可以把单数和双数完全分开。
六、小志家住在四平路,路的左边门牌号是单数,右边门牌号是双数,小志家住在路的右边。
我们从2号开始数,数到第4家时,就是小志家了。
小志家的门牌号是( )号。
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
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是由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爱莲说白居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室内有人如在山水之间,即使房屋狭小卑陋,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它的名声就因此提升;同样,水并不一定很深,只要有龙隐居其中,它就被认为是神灵之所在。
这个房屋虽然简陋,但却有我心灵的馨香。
青苔爬满了门前的石阶,绿草也长进了窗帘的间隙。
在这里可以与贤人谈笑,往来的人没有一个是庸俗之辈。
我可以奏起简朴的琴声,阅读经典之书。
这里没有刺耳的丝竹声,没有繁重的文书劳累。
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孔子曾问道:有什么地方是陋室呢?翻译如下:爱莲说山不必高耸,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这个地方就会名声大噪。
水也不必太深,只要有龙隐居其中,它就会变得灵气十足。
这个房子虽然简陋,但是里面有我优秀的品德散发出来的芬芳。
石阶上的青苔呈现出一片绿意,绿草穿过窗帘扩散出一片青色。
我可以与贤人谈心,没有无知俗人的打扰。
在这里我可以弹奏素雅的琴声、阅读金经。
没有嘈杂的丝竹声音,没有繁琐的文书事务。
像南阳的诸葛庐,像西蜀的子云亭,孔子曾经说过:有什么地方是陋室呢?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山水如画的意境,并通过对于陋室的赞美,表达了“外表虽陋,内心却有优秀品德”的理念。
作者通过借景抒发情怀,曲折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雅且有仙人居住的地方,强调了品德人才的重要性。
全诗以平仄对偶的七律形式构成,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又表达了对于虚实之间、表面与内心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通过以陋室比喻贤人身处世俗寻求真善美的现实情境,突出了唐代文化中的功利和功名冲突。
整首诗情意绵绵、寓意深刻,是一首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的佳作。
陋室铭( 译文注释完整版)
陋室铭记译文注释及赏析完整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爱莲说 陋室铭 原文 翻译 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温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解释事物,也可以阐述道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压的污泥.染:感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俏丽而不稳重.(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挺的干净地立在那边.亭亭,矗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稳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正人:指品德崇高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许多了.宜,应当.2.填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喷鼻远益清加倍(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如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历本》等.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3、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类草木的花,讨厌的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爱好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爱好牡丹.我则唯独爱好莲——莲从淤泥里发展出来,却不感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喷鼻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挺地干净地立在那边,只可以从远不雅赏,却不克不及切近去玩弄啊.我以为,菊是花中的山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正人.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今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快活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许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述中渗入渗出作者对莲的无穷赞扬之情,凸起了莲的干净.单纯.高雅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德的句子:可远不雅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应用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的人生立场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正人者也.6.写莲的发展情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正人身处浑浊情形而不合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德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正人的稳重.朴素.不哗众取宠,不夸耀本身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正人的挺拔独行,正派不苟,开朗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正人美妙的天资的句子:喷鼻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妙品德的赞扬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爱好和赞扬之情.2.中间: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七.简答1、作者应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慨的方法含蓄地标明本身如何的人生立场?作者既不肯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肯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示了作者要在浑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与世浮沉,永久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派的品德,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2、重要应用了什么表示手段?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讨厌者甚蕃”的感化?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预备.4、莲的形象具有如何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正人,使莲具有象征正人美妙品德的意义.5、菊之爱有哪两重寄义?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寄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山人;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自力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衬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虽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6、如何懂得“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顾上文“与独爱莲”,也泄漏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志合的人少,能做到操行高洁的人少.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爱好,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应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酷暑,傲霜斗雪的品德;同时又是花中山人,具有不肯与世俗与世浮沉的超凡品德.是以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爱好充分反应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是以它是从不和衬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这个感慨句,表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陋室铭》温习材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1、书下注释(1)陋室:豪华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奇祖先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豪华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豪华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本身.馨,喷鼻气,这里指品德崇高.(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念书人.(8)白丁:平平易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潢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吹打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函.(13)劳形:使身材劳顿.形,形体.身材.(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豪华,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钦慕.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西蜀,如今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华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豪华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记.2.填补注释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顿.三、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2、选自《全唐文》.3、本体裁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本身或者称颂好事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体裁.这种体裁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体例短小,最短者缺少十字,与格言颇类似.,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来交往往的没,阅读名贵的佛经.,西蜀五、变型默写1.全文的宗旨句,同时也照顾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情形清幽安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涯情趣文雅的语句: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示了作者对权要们寻欢作乐的生涯的批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前人来证实“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涯图景:说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段意及中间1.段意第一层:开首应用类比,引出全文宗旨.第二层:写居室情形.交往人物.日常生涯.表示室主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顾开首,“凸起陋室不陋室”.2.中间思惟:作者为陋室作铭,描述了陋室的天然情形和生涯图景,主如果为了表述本身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吐露出讥讽实际意味.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如何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寄义?试演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剖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正人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正人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气.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如许来引述既奇妙地回应了开首“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沉思.《鱼我所欲也》温习材料一、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巨大的思惟家,教导家,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谈吐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配合编写而成,记载了孟子的说话.政治不雅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熊掌也是我所.,大义也是我.,;;采取某种方.“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逝世亡更轻微的事(那就是“不.,一碗汤,吃了就能.呵斥着给他人吃,过路的,乞丐也.;;.吗?这就叫做损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四.1、段意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的不雅点.第一层(从开首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间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逝世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剖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干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可以或许有“本意天良”罢了.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知人们如何做是“舍生取义”.2、中间本文经由过程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间论点.指明“义”比性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应当保有“本意天良”,不克不及财迷心窍.五.简答1、人应当如何才干保持“本意天良”?固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四周坏的情形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发:“义”重于“生”;不克不及财迷心窍.六.填补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纳某种手腕.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罢了. 与:给. 宫室:室庐. 谓:叫做. 是:如许.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必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情,这里是感谢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逝世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衔接润饰语和中间语由是则生而有不必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如许是亦不成以已乎如许看来,由此看来。
《陋室铭》全文及原文翻译解析
《陋室铭》全文及原文翻译解析《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原文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作品赏析陋室铭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陋室铭4—7句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
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
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
《爱莲说》《陋室铭》《赵普》《治水必躬亲》
一、书下注释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①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性情沉着而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③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④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他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片拾起来带回家。
⑤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过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奏章修补连接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三、文章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学习,奏荐人才。
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四、文章写法和主题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写赵普专心致志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
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掷”逐步表现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
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非常冒险,却十分沉着。
日后的“补缀旧纸”,恢复原样,更是体现了他的决心和耐心。
赵普尽管有忌妒刻薄的缺点,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知人善任,做事刚毅果断,是一个做事持之以恒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的人。
同时他的身上又有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
(一奏不行,再复奏,复奏未果,又三奏,三奏未通又四奏)一、书下注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陋室铭的译文和注释
陋室铭的译文和注释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 灵:神奇,灵异。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斯:这。
是:表判断。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
入:映入。
7. 鸿儒(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3.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4. 南阳诸葛庐: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诸葛: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庐:简陋的小屋子。
16.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书。
爱莲说__陋室铭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和注释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陋室铭》的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喜雨时,爽气天。
秋月朗,飞景洪。
何笔汲汲黄河图,西峰高壮清风围。
论功业,今人盛,口虽不能言,心每惭。
内忧外患,疑妻鬼侣。
问天地、形神、乃自宽。
百年灯下,其如练。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实吾友所述,心非木石。
若有 L 子者,遣涕方中肯。
下面,让我们来分步骤阐述《陋室铭》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步:第一句话的翻译和注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不一定非得山峰耸峙才能有名气,只要有仙人出现就可以了。
注释:寓意是指,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太多财富和地位才能出名,只要能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且道德高尚,就是一种奇人异士,可以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二步:第二句话的翻译和注释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翻译:水不必太深,只要有龙出现就可以具有神奇的气息。
注释:寓意是指,家境虽然不富裕,但只要能有志气、敢于奋斗并且做出一定的成绩,就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关注。
第三步:第三句话的翻译和注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里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是我却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口碑。
注释:寓意是指,即使我们所在的环境条件不太好,我们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品格和价值,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第四步:第四句话的翻译和注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门前的台阶上长满了绿苔,屋内窗帘上布满了青草。
注释:寓意是指,这个陋室虽然简陋,但是它依然充满了自然的生机和灵气。
第五步:第五句话的翻译和注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这里有文化渊博的贤人和高雅的氛围,来往的人也都是有学问、有见识的。
注释:寓意是指,这个陋室虽然简陋,但是它里面却充满了智慧和思想,来往的人也都很有学问,充满了交流和互动的欣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经书。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老师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二、《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精选教育文档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老师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迟辟智美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事理.(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李唐,指唐朝.(5)淤泥:河沟或水池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矜重.(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体裁:“说”.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年夜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莲的快乐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纯真、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分歧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年夜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暗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段意及中心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中心:暗示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七、简答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标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暗示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自力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唾弃和厌恶.主要运用了什么暗示手法?托物言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坚持自力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烘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烘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沛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烘托莲的形象.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暗示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唾弃和厌恶.《陋室铭》复习资料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书下注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赞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年夜.儒,旧指念书人.(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2)文案:官府的公文.(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暗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识表记标帜.弥补注释无丝竹之乱耳:暗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暗示强烈反问.文案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文学知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选自《全唐文》.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赞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缺乏十字,与格言颇相似.翻译.水了.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葱,映入帘里.往的没有粗俗的人.经.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变型默写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暗示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暗示室主人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立崖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味.简答题1、猜想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括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一.文学知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年夜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位置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门生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它属语录体散文集.二、课文翻译:也是我所喜爱的.时都获得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夜义也是我所喜爱的.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年夜义了.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工具,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越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遁藏.如果人们所喜爱的工具没有超越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成以采纳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越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成以干呢?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愿采纳;采纳某种法子就能够遁藏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愿采纳.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贵重的工具(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单贤人有这种赋性,人人都有,不外贤人能够不丧失而已.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吃,过路的饥民也不愿接受;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年夜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三、变型默写12、概括本文论点的句子34、概述失去“本意天良”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四、段意和中心段意第一段提出并论述“舍生取义”的观点.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心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华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有“本意天良”而已.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诉人们怎样做是“舍生取义”.中心本文通过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指明“义”比生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本意天良”,不能见利忘义.五、简答人应该怎样才华坚持“本意天良”?恪守“善”的赋性;不要受周围坏的环境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2、启示:“义”重于“生”;不能见利忘义.六、弥补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用某种手段.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而已. 与:给.宫室:住宅. 谓:叫做. 是:这样.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暗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用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获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比力(6)蹴尔而与之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是亦不成以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
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七、简答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
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
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
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陋室铭》复习资料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1、书下注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
(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指佛经。
(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之,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2、补充注释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
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
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三、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2、选自《全唐文》。
3、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段意及中心1、段意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
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
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味。
七、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
2、“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
(2)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