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案(一年级数学)

合集下载

统计教案

统计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统计》学校: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姓名:冷卫东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课时:1课时(3)学科:数学(4)学具准备:计算机,挂图,小组长调查小组每个人的鞋码二、教学课题:《统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81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景,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计算机,挂图,课件。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一个班的学生在统计本班同学各穿多大的鞋码的鞋的情境中,引出对全班同学穿多少号鞋的统计活动。

通过统计鞋码,让学生认识到统计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拉进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

统计是学生以前曾经接触过的内容,因此统计的必要性学生非常明确,对于统计的不容方法也能经有所接触,因而较容易理解新的统计方法。

条形统计图虽然没有学过,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困难。

四、教学方法及思路【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和感悟为主,学具的操作显得非常重要。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当一个小小采购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在教学统计方法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然后全班交流,比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

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我换牙了——统计(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记录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 统计图表: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基本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3. 统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统计图表、调查表。

2.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统计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换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换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和统计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调查结果,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换牙了——统计2. 内容:统计的定义、统计图表、统计方法、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调查家人的换牙情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让学生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数量统计——一年级数学教案二

数量统计——一年级数学教案二

数量统计——一年级数学教案二本节课将学习数量统计。

本次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展示数据。

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学生将学习使用图形来展示数据。

教学目标:1.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2.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和展示数据。

3.学生将学习使用图形来展示数据。

教学内容:1.收集数据2.处理数据3.展示数据4.使用图形展示数据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数量统计的含义和重要性。

2.让学生收集数据。

3.教师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电脑中,让学生处理数据。

4.让学生用柱形图、饼图等各种图形展示数据。

5.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并结论。

教学方法:1.活动式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图形化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先利用幻灯片或板书来讲解数量统计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参与。

二、讲解数据收集方法1.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问询技巧,通过提出具体和简单的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收集数据的效率。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数的能力。

3.让学生练习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讲解数据处理方法1.教师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电脑中。

2.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处理数据。

四、讲解数据展示方法1.教师讲解数据展示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展示数据,并进行讨论。

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1.让学生在分析和总结过程中总结课程内容。

2.让学生回答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让学生对课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六、作业要求1.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展示一组数据,并把展示结果带到课堂上去。

2.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数据处理和展示过程中学到的经验。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评估学生的作业。

三、教学体会数量统计是学生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可以为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强调学生要掌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展示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点时,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您整理了《苏教版⼩学⼀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七篇{下}》供您参考【篇⼀】苏教版⼩学⼀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物体》 ⼀、激趣导⼊ ⼩朋友喜欢搭积⽊吗?今天我们⼀起来玩搭积⽊。

⼆、动⼿操作 1、搭积⽊ 师:取出你们的积⽊,⼩组合作搭⼀搭。

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组完成后推荐⼀个展⽰作品,并说说⽤了怎样的积⽊块拼搭的。

(可能已经有⼩朋友能说出其中⼏种形体的名称了。

) 2、分⼀分 师:我们的⼩设计师真棒! 如果⽼师请你把这些积⽊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组合作分⼀分。

? 学⽣合作探索,边分边把⾃⼰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 指名交流:⼩朋友把它们分成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三、探索新知 1、认识长⽅体 ?⑴、我们来看⼀看、摸⼀摸这些积⽊,(⼀起感知长⽅体),它们的⾯是平平的。

⽽且有⼤有⼩。

我们把这⼀类形体叫做“长⽅体”,(出⽰⽴体图形)请学⽣拿出长⽅体的积⽊。

? 2、认识正⽅体 主要和长⽅体⽐较,⼀样也是平平的⾯,但是这些⾯都是⽅⽅正正的,⼀样⼤的,我们叫它正⽅体。

3、认识球 可以让学⽣看看,想想,这个像什么?⾃⼰取取名字。

摸⼀摸,它的⾯是曲的。

4、认识圆柱 摸⼀摸,上下两个⾯是平平的圆⾯,侧⾯是曲⾯。

这叫圆柱。

⽣活中见像圆柱⼀样的东西吗?——铅笔,吸管,柱⼦等等。

? 5、巩固 师:让学⽣闭上眼睛在脑⼦想这四个图形。

现在⽼师说⼀个名称,请你想⼀想是什么样的?再动⼿拿⼀拿。

? 四、巩固认识,应⽤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你找朋友连⼀连。

你还能在⽣活中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 师:这⼉有⼀堆积⽊,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教师根据学⽣回答逐步出⽰表格) 请同桌合作,找⼀找、数⼀数分别有⼏个,填在书上。

? 同桌⼀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分类,学⽣⼀起统计验证。

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运算处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工具、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分别进行个位数、十位数的加法计算练习。

三、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分别进行个位数、十位数的减法计算练习。

四、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进行相关练习。

五、让学生自主练习加减法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算方法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小学数学加减法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免费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免费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免费教学设计》摘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

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

(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4、让学生贴水果。

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

(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

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题。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5 正方形、7个三角形、4 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

(板书:统计)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

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据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统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学会使用简单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收集的方法。

- 数据统计的概念:介绍数据统计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数据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数据收集的方法:介绍观察法、测量法和调查法等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研究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 提问:你们有听过数据统计这个词吗?你们知道数据统计是什么意思吗?步骤二:讲解数据统计的概念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统计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 讲解:数据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数据,得出有关事物的数量、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数据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统计人口数量、统计学生成绩等等。

步骤三: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和讲解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 讲解: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法、测量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和数量来收集数据;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事物的长度、重量等来收集数据;调查法是通过询问、填写问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步骤四:学生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 操作: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

步骤五:小结和展示通过小结和展示,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意识。

-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数据统计的概念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提升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展示: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你们整理的数据表格和图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收集的方法。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图形和数字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图形和数字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板书笔、教具。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导入的方式展开,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教学流程(1)导入与激活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学习性活动设计•活动一:数据的观察与分类教师将1~9的数字卡片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将相同数字的卡片放在一起,同学们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出示分类结果。

对于分类错误的学生,要通过反思和讨论来纠正。

•活动二:制作小气球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小气球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出示分组结果,然后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制作小气球。

•活动三: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对于展示出错的学生,要进行纠正和解释。

3. 教学总结本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了情境教学和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本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要及时补充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教学目标: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板书课题:组织比赛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

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

(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统计,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板书:统计的定义、统计的方法。

3.教具:玩具、图表。

4.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玩具,并要求学生分类或比较这些玩具,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统计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的用
途。

2.讲解简单统计方法:比较个数大小,使用图表等方式。

3. 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统计班级里同学的身高或年龄,然后展示出来。

2.让学生分组,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大小。

4. 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统计,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相信大家对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搜集一些数据,尝试用统计方法分析。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板书、笔、教具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课前导学)师生互动,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统计学”。

2.(课堂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简单介绍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数据表等。

3.简单的统计方法:–讲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数分布等。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练习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课堂作业1.简单的统计学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也对简单的统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类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类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类
教学目标:
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统计中的各种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板书:频数、频率的概念;
2. 教具:计算器、统计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讲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统计题目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化学生对统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多角度求总数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多角度求总数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多角度求总数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角度求总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多角度求总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多角度求总数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如积木、小球等)、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一起收集水果的故事,引出多角度求总数的问题。

2.提出问题:小动物们从不同地方收集了一些水果,我们怎么知道它们一共收集了多少水果呢?二、新课讲解1.讲解多角度求总数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确定问题的要求,然后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得到总数。

2.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例子(如小动物们收集水果的情况)来演示如何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并计算总数。

3.总结方法:强调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并总结几种常见的求总数的方法(如加法、分类计数等)。

三、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实物道具(如积木、小球等)。

2.提出任务:要求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统计道具的总数,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3.巡视指导: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交流展示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统计道具总数的过程和结果。

2.评价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巩固练习1.发放练习纸:包含一些多角度求总数问题的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教师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多角度求总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从不同角度统计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课件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课件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记录目标对象 的变化,获取相关数据

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 取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的步骤
数据筛选
剔除无效、错误数据,确保数 据质量。
数据分类
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 续分析。
数据编码
将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便于 计算机处理。
数据汇总
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总数、 平均数等统计指标。
数据整理的图表表示
图表美化
对图表进行美化,使其更加清 晰易读。
确定数据和图表类型
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图表类型。
数据标注
在图表上标注数据,包括数值 和单位。
图表解释
对图表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 解数据含义和趋势。
04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总结词
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 概括,提取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 求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假设检验
预测与决策
根据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判断假设 是否成立,从而做出决策。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并制定相应的决策和行动计划。
数据的可视化解读
总结词
可视化解读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 现,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数据。
统计包括数据、指标、总体和样 本等基本概念。
统计的分类
描述性统计
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平均数、中 位数、众数等。
推断性统计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回归 分析、方差分析等。
统计的应用
01
02
03
04
商业决策
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了 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一、课题: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1、教材简介《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共有六个课时,以“统计图表”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研究使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量的变化,以及通过统计图表来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力、分析力和理解力。

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统计图表;2)掌握统计图表的几种形式;3)掌握统计图表的特点;4)理解统计图表中的数据;5)掌握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统计图表的制作;2)学会统计图表的解读;3)学会利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力、分析力和概括力。

三、教学内容1、统计图表的概念(一)概念:统计图表是用来表示数量变化的图形表示方法。

(二)特点:统计图表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概括和简单比较大量的数据,从而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数据的规律性和变化特点。

2、统计图表的几种形式统计图表的形式有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

(一)柱状图:柱状图是将数据以柱形的图表形式表示出来,它可以帮助大家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折线图:折线图是将数据以折线的图表形式表示出来,它可以帮助大家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饼状图:饼状图是将数据以圆形的图表形式表示出来,它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比较数据的大小比例。

3、统计图表的解读统计图表的解读可以帮助大家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快速比较数据的大小比例,从而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数据的规律性和变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概念,掌握统计图表的几种形式,以及熟悉统计图表的解读方法。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际运用统计图表,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画出统计图表,识别数据特点,分析统计图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比较力和分析力。

五、教学步骤1、热身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统计图表”这个词语有什么含义,这个词语可以用来做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纪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统计活动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学生产生记录的需要,自主选择记录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够选择即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学具准备:
统计记录表3张,配套课件,白纸3张
教学过程:
一、唤起回忆,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想带小朋友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高兴吗?好,先闭上你的眼睛。

啊,动物学校到了,多有趣啊!(多媒体出示)小动物们在欢迎小朋友呢。

你们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学生口答)你观察的真仔细。

可是,小动物们排得多乱呀。

要想很清楚地看出每一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来排一排,数一数。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多媒体演示)谁来说说小兔、小猴、小狗各有几只?
2、师小结:我们把每种动物排成一排,再数一数就能很快知道每种动物的只数。

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就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统计方法。

今天老师想再跟小朋友一起到统计王国去玩玩,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统计
1、引发认知冲突
师:这是一座美丽的图形屋,图形屋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多媒体出示),看着这个图形屋,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现在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1)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在这个美丽的图形屋里,都住着哪些图形娃娃呢?一共有多少个?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多媒体第一次播放,图形出来一个消失一个)
生观察,然后反馈。

(2)观察得真仔细。

哪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回答:没有)刚才没有注意?那好,我们再来数一数。

(多媒体第二次播放)(3)师问:正方形有几个?(……个)那三角形呢?哦,你只来得及数正方形了。

三角形有几个呢?(生答)那圆形呢?看来,你只顾数三角形了。

有那没有哪个小朋友能说出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为什么你们会数不清楚?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
图形各有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出来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分工数。

(师问:怎么分工?)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每人数一样,一个同学统计下来,就可以了。

(师: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

现在,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

好,现在线准备一下。

(多媒体第三次播放)学生数,反馈。

师问:如果让你一个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每种图形的个数都数出来呢?
生2、分一分、数一数。

(师:可是这些图形娃娃都跑走了呀,要想把它们分一分,必须先留住它们,我们怎么样就可以留住它们了呢?)
生3、我们可以把图形画下来。

(师:对呀,把图形画下来,这就是一种记录的方法。


2、探究统计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记呢?(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好了吗?
(2)为了记得准确,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播音员,他报图形,其余的小朋友来记。

谁愿意?
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上来报图形的小朋友必须声音响亮,报得清楚,出来一个报一个,不能重复报,也不能少报。

记录的小朋友不看屏幕,要仔细听、认真记,听一个,记一个,不能多记,也不能少记。

听明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开始。

(3)学生统计,师巡视。

(4)反馈交流。

谁愿意把你记录的展示给大家看?
A、随机记。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第1种方法。

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贴在黑板上)
B、分类记。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吗?(贴在黑板上)这种方法可以吗?我们把它称为第二种方法。

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好一些?
C、画符号。

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

我们先请他来介绍一下他是怎么记录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相应板书规范统计方法)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很好?哎呀,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想到呢,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第三种方法。

(贴在黑板上)
(4)比较: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那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交流后师小结:第三种方法即清楚又方便,如果让你重新记录一次,你会用哪种方法?(学生说第三种,老师再次强调规范)先把要统计的图形画下来,然后每出示一个,就在相应的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好。

我们除了可以用"√"来表示,还可以用哪些符号?(板书有代表性的符号)
(5)现在我们就用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

(多媒体第四次播放)(6)反馈,让学生说说统计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整理、分析数据
(1)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统计了它们的个数,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小结统计方法
我们是怎样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的?(分类记录下来)。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这种方法是怎样记录的呢?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统计的东西很多,如果让你当回小小统计师,你想统计什么?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统计天气
(1)认识三种天气的标识。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连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你们看,这是晴天(课件出示)我们就用太阳来表示晴天。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除了晴天,还有什么天呢?(雨天、阴天)。

学生边说师边课件出示,板书简笔画。

(2)课前老师收集了我们丹阳地区去年三月份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你能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吗?拿出第二张表格准备记录,你准备用什么符号记录?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3)反馈,第一次快一点,让学生感觉来不及,感受只能用符号才能记全。

第二次再统计,然后说说你两次统计比较有什么感受。

(4)把你记录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谁来汇报一下你统计的结果。

(6)仔细观察,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一个人提问题,其余小朋友解答。

2、统计文具
我们不仅可以统计天气情况,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德文句。

下面我们就以四人小组统计你们小组里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

(1)先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记录?
(2)请小组长拿出第三张表格,把你们组里四个人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记录在上面的表格中,再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3)反馈。

展示表格,你们小组里哪种文具最多?哪种文具最少?
四、引导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统计王国,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
从上述教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课堂参与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悟到了这次教学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用创造引发了创造。

原有教材提供了一些混放在盘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随机报图形名称,人为创造一个随机性统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先做记号
再数一数的统计的新方法,。

这样的问题,学生其实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统计方法,直接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又快又好地解决了。

相比之下,先记录再统计的方法就有"舍近求远"之嫌了,整个探索过程就变成了为探索而探索,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就要从现实性和趣味性相整合的角度出发,创设图形娃娃欢迎小朋友的情境,把静止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嫁接于学生生活中熟悉喜爱的图形娃娃,让它们动起来。

怎么知道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几个呢?运用原有的知识来分一分,数一数,肯定不行了。

因为图形娃娃走掉了,没有办法再分再数。

当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得想一个新的办法""怎样就能留住它们"就成为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绪中,再这样一个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灵感涌动的空间。

学生每一种方法的产生,伴着彼此充满智慧的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带来无尽的成功的愉悦体验。

由此,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

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

创造,应当从教师自己做起,让创造引发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