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诊断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疟疾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各类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对疟疾的诊断和处理。
二、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三、诊断标准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
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1)疑似病例:具备1与2。
(2)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或4。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5。
四、治疗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成人量磷酸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恶性疟治疗(1)对磷酸氯喹未产生抗性地区恶性疟治疗成人量氯喹2g 3日分服(第1日1g,第2、3日各0.5g),加磷酸伯氨喹316.8mg 8日分服,每日39.6mg。
(2)对磷酸氯喹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恶性疟治疗任选以下方案之一:a、哌喹1.5g 3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b、咯萘啶1.2g加磺胺多辛1.0g 2日分服,加磷酸伯氨喹79.2 mg(6片)或118.8mg (9片)2日或3日分服。
c、咯萘啶0.8~1.0g加磺胺多辛1.0~1.5g加乙胺嘧啶50~75mg,均2日分服。
d、青蒿琥酯钠600mg 5日分服(第1日100mg×2次,第2~5日每日50mg×2次),加磷酸伯氨喹118.8mg(9片) 3日分服。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54页】
•
活动性Ⅰ级
活动性Ⅱ级
疟疾监测主要内容
•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当地居民外出回归
外来流动人口
• 蚊情监测: 密度或叮人率
人血指数和媒介能量 对杀虫剂敏感性
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容 易辩认。但虫数少,容易漏诊; 厚血膜疟原虫较集中,易于检查,但 疟原虫形态不典型,鉴别困难。
实验诊断
• 血清学检查:IF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 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时应用。
• 快速检测:澳卡、Dipstick、ParaSight-F 等。
• DNA探针和PCR方法需进一步简化、完善
• 适用于镜检或实验室技术质量难以保
证、亟待确定疟疾流行范围、疟疾呈 低度传播、需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抗 性发展的地区。
• 局限性:用此法难以检出尚处于潜伏
期或血中仅含成熟配子体的恶性疟原 虫。
3.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诊断 方法
•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300000 399 64
中国疟疾发病情况(千例)
600
500
1985-2000年
Number of malaria cases reported
400
300
200
100
0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无疟 发病率 < 1/ 万 发病率 >1/万 发病率> 10/万 发病率>100/万
3.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基因扩增,检测疟 原虫某特异片段的DNA序列,从而大大提高检 测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 如 探 针 技 术 和 PCR- ELISA等。
1. 以显微镜镜检为基础的方法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1、典型疟疾 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 时有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 大和贫血。
2、不典型疟疾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 规律。
3、重症疟疾 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 酸中毒等。
• 疟疾的诊断 • 疟疾的治疗 • 抗疟药使用原则和治疗方案 • 重症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一、疟疾的诊断
• 基本原则: •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 标准: • 疟疾病人在发生症状的24小时内接受正确、经济、、规
范的治疗。 • 好处:
–治愈病人 –防止病情恶化 –减少传播
一、疟疾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史
• 曾于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
• 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 (母亲有疟疾感染史)
•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加勒比海地 区、中美、南美、东亚、东南亚、中东、南 亚次大陆、南太平洋地区和东欧等。我国有 24个省具备疟疾传播条件,目前仅云南中缅 边境和西藏林芝地区有一定感染风险。
一、疟疾的诊断标准
•
蒸馏水
1000 ml
• 贮备液Ⅱ 1/15M磷酸二氢钾 (KH2PO4 )溶液
•
KH2PO4 9.07 g
•
蒸馏水
1000 ml
(2)缓冲液的配制
PH M/15 Na2HPO4 M/15 KH2PO4
DW
(ml)
(ml)
6.8
49
51
7.0
63
37
7.1
68
32
7.2
73
27
7.4
81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的传播方式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 蚊在叮咬疟疾病人后,再叮咬健 康人时,就会将疟原虫传染给健
康人。
传播媒介主要为按蚊属的某些种 类,如亚洲虎蚊、非洲蚊子等。
在某些地区,输血和母婴传播也 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疟疾的症状和体征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 通常在发作后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消退。
严重疟疾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儿童和孕 妇。
疟疾发作时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 肌肉疼痛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2
疟疾的诊断方法
显微镜检查
总结词
显微镜检查是一种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疟原虫的形态和数量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
详细描述
显微镜检查通常采用薄血膜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抹在玻璃片上,干燥后用显微镜观察。医生可以根据疟原虫 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染色深浅等,以及其在红细胞内的寄生部位来判断是否感染疟疾。显微镜检查具有 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相对较低,容易漏诊和误诊。
03
疟疾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01
02
03
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寒战、 高热、大量出汗等症状, 并伴有头痛、乏力、厌食 等症状。
流行病学史
患者应具备在疟疾流行地 区旅行的历史或与疟疾患 者有过接触史。
体检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 肝脾肿大等异常表现。
实验室诊断标准
血涂片检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
总结词
分子生物学诊断是一种基于DNA检测的 疟疾诊断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VS
详细描述
分子生物学诊断通常采用PCR(聚合酶链 式反应)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疟原虫的 DNA。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能够 特异性地扩增疟原虫的基因片段,从而判 断是否感染疟疾。分子生物学诊断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能够检测出极低 浓度的疟原虫DNA,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 能性。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 实验室设备和人员,且成本相对较高。
疟疾诊断技术进展与应用
疟疾诊断技术进展与应用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疟疾对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疟疾的及时诊断对于病患的治疗和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疟疾诊断技术经历了许多进步和应用,使得疟疾的诊断变得更快捷、准确和便利。
本文将重点讨论疟疾诊断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一、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镜检和快速诊断试纸。
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寄生虫来诊断疟疾,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但缺点是需要经过训练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且需要较长的时间。
快速诊断试纸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疟原虫特异性蛋白来进行诊断,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但对于低感染量和混合感染的敏感度较差。
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操作复杂、耗时长、准确性不高等,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的疟疾诊断技术。
二、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疟疾的诊断当中。
传统的疟原虫检测方法需要经过繁琐的血样制备、DNA提取和PCR扩增等步骤,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近年来,一些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疟疾诊断产品逐渐问世,例如LAMP技术、PCR技术等。
LAMP技术是一种基于等温酶链反应的核酸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准确性高等优点。
通过LAMP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疟原虫的DNA,对于疟疾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LAMP试剂盒用于疟疾的诊断,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且不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可以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偏远地区使用。
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传统PCR技术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限制了它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
但是随着PCR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商业化产品的推出,一些快速PCR仪器和试剂盒已经可以实现短时间内进行疟疾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一、疟疾概述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以亚非地区为高发区。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疟疾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疟疾的诊断常规的疟原虫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涂片法、血红蛋白盖屑法、引物扩增法等。
1.血液涂片法血液涂片法是一种直接检测疟原虫的方法,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因此常被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该方法仅适用于血液中疟疾特异性的镜检。
血液涂片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血红蛋白盖屑法血红蛋白盖屑法是通过制取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盖屑,进行热凝集试验来检测疟原虫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初步结果,但因为检测的是血红蛋白盖屑中的疟原虫结晶,因此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
3.引物扩增法引物扩增法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疟原虫检测方法,能够检测低至 5 疟原虫/ml 的浓度。
该方法可通过多重引物扩增-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或寡核苷酸微芯片技术实现。
引物扩增法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但因为需要分离DNA,因此操作较为复杂。
三、疟疾的治疗疟疾的治疗依据疟疾的类型、患病程度以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
1. 氯喹和羟氯喹(4-氨基喹啉)氯喹和羟氯喹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可用于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并常与其他抗疟药物合用。
两种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疟原虫代谢途径的酵素活性,使其不能正常进行生存和分裂繁殖。
2. 阿莫洛芬阿莫洛芬是一种新型的抗疟药物,其抗疟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疟原虫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合成途径来发挥。
阿莫洛芬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口服吸收性,适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治疗。
3. 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其具有较快的抗疟效果和良好的耐药性。
青蒿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氧化反应作用于疟原虫代谢途径,引起其死亡。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般采用口服给药,成人总量 1.5g,分3次服,连用2天。服药 后24~48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 ,可迅速控制症状。
青蒿素类药物及治疗方案
青蒿素
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过氧桥结 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效 、速效、低毒的特点。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可口服、肌肉注射或静 脉注射。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而定。
评估指标
02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
注意事项
03
随访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感染;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疟疾患者常因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改善睡眠质量
蚊虫驱除与灭杀方法
室内滞留喷洒
使用杀虫剂对室内墙壁、天花板 等蚊虫栖息地进行喷洒,降低蚊
虫密度。
蚊帐使用
在疟疾高发地区,提倡使用经杀虫 剂处理的蚊帐,有效减少蚊虫叮咬 。
室外环境整治
清除积水、杂草等蚊虫孳生地,降 低蚊虫数量。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避免暴露
尽量减少在蚊虫活动高峰 时段(黄昏和黎明)外出 ,避免暴露于蚊虫环境中 。
穿着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 、长裤和袜子,减少皮肤 暴露面积。
使用防蚊用品
涂抹驱蚊剂、使用驱蚊手 环等防蚊用品,降低蚊虫 叮咬风险。
05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期管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贫血
疟疾患者常出现贫血,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治疗原则包括补充铁 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
料,必要时输血治疗。
疟疾的疟疾诊断与防治
五、治 疗
(一)治疗原则
1、应用抗疟药愈早愈好,不仅可及早解除病 人痛苦,且可防止恶性疟转化为凶险型发作。
2、抗疟药的选用,要求安全、有效、简便易 行。疟疾病人,采用氯喹、伯氨喹类药物。严 禁使用奎宁针剂治疗疟疾病人!
3、按疟疾正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达到消 灭传染源和根治病人的目的。
(二)现症病人治疗
三、临床表现
(一)间日疟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五期即前驱期、发冷(寒战) 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前驱期 发冷(寒战)期 发热期 出汗期 间歇期
(二)恶性疟
前驱症状多见,常有畏寒、头痛、肌痛、乏力、 纳差、不适等症状。发作时有畏寒、发热
但多数无间日疟典型发作时的恶寒战栗。头痛、 恶心、呕吐较常见,有时尚有腹痛及腹泻
2. 用阿托品0.5~1mg皮下注射,必要时2小时 后重复应用。严重时可用1~2mg溶于葡萄糖 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每0.5~1小时注射1次, 连给2~3次。
3. 如出现房室纤维颤动, 可静脉注射盐酸普鲁 卡因胺和氯化钾,注射时需注意患者的血压。
4. 用氢化可的松10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每日1~2次。
(一)退热镇静
可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体重、 安乃近10~15mg/kg体重肌内注射。隔6小 时可反复使用, 务求把体温控制在38℃以下。 反复使用退热药时,应慎重,要密切注意观察。
(二)脑水肿
使用脱水剂甘露醇;体温要降至37℃以 下;液体维持负平衡。使用脱水剂;使 用呼吸中枢兴奋剂;超高热并呼吸衰竭 者,必须快速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畅 通,氧气吸入。
发病机理
凶险发作 再燃与复发 患者经一定的治疗或在机体产生免疫力等作用
下,发作停止,但体内尚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 原虫,在无新的感染条件适宜时,残存的疟原 虫再次大量增殖-疟疾发作称再燃。 蚊传疟疾初发患者,经抗红内期治疗后,血中 原虫已彻底肃清,但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裂 殖子向血中转移繁殖,又出现原虫血症或伴有 症状,称为复发。
疟疾诊断的标准
疟疾诊断的标准
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1.临床症状诊断:间歇性定时发作上述临床症状,恶性疟为每日或隔日发作1次,间日疟为隔日发作1次。
发作多次的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人可出现昏迷。
2.病原诊断:发热病人从耳垂取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玻片上涂制厚血膜,用吉氏染液染色,显微镜油镜检查见疟原虫。
这是目前最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3.血清学诊断: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查疟疾抗体,抗体阳性者说明曾患过疟疾。
疟疾诊断标准
疟疾诊断标准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15)规定了疟疾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疟疾的诊断。
术语和定义: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等四种。
重症疟疾是指疟疾确诊病例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血中有疟原虫而无临床症状者。
诊断依据: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有夜间停留史或2周内输血史。
临床表现包括典型临床表现和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
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重症临床表现指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和疟原虫核酸检测阳性。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诊断标准:无症状感染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a)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3.1;b)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3.2;c)无临床表现,同时符合 3.3.3.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a)有流行病学史,同时符合3.2.1;b)有流行病学史,同时符合3.2.2.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a)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1;b)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2;c)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3.3.重症病例为确诊病例,同时符合3.2.3.鉴别诊断详见附录E。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抗疟药物:如青蒿素、氯喹等 药物联合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药物预防:在疟疾流行地区,使用抗疟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如输血、补液等,用于治疗严重疟疾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疟疾的预防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积水、 垃圾等蚊虫孳生地
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 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等
误诊原因:症 状相似,容易 与其他疾病混 淆
预防措施:加 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疟 疾的认识
早期诊断:及 时发现症状, 及时治疗
规范治疗:按 照标准治疗方 案进行治疗, 避免延误病情
01
02
03
04
疟疾的治疗
抗疟药物:如青 蒿素、氯喹、奎
宁等
药物使用方法: 口服、注射、静
脉注射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汇报人:XX
目录
疟疾的诊断
疟疾的治疗
疟疾的预防
疟疾的监测与控制
疟疾的诊断
发热:周期性发作,持续时间不定
寒战:发作时体温骤降,伴有发抖、寒 战等症状
出汗:发作结束后大量出汗
贫血: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贫血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 模糊、抽搐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 妇和免疫功能 低下者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 女
儿童和青少年
老年人和免疫力 低下人群
长期在疟疾流行 地区生活和工作
的人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使用蚊帐、驱蚊剂、防蚊服等 效果评估:减少疟疾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长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局限性:需要持续投入资源,部分地区难以实施
疟疾诊断技术进展与应用
疟疾诊断技术进展与应用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据估计每年有3000万人感染,而且有大约400万人夭折死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极度残酷的局面。
疟疾诊断是及早发现并消除疟疾的最根本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疟疾的诊断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般的疟疾诊断技术分为两个类别:最先进的技术是基因诊断,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中所含有的基因片段,来判断其是否为疟原虫。
第二种技术是微生物分析,例如传统的Widal试验或新型的ELISA试验,根据人体血液或血浆中细胞外抗原的含量,以判断疟疾病人是否存在。
基因诊断技术是目前诊断疟疾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它在最近多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断方案。
早期基因技术是把所有的基因片段放在一起,再分析基因是否存在疟原虫抗原,这种技术效率比较低。
目前,利用芯片技术进行疟原虫基因诊断,可以达到一次检测多种结果的目的,检测速度同时提高,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疟原虫的诊断和筛查。
目前,微生物技术也在逐渐健全。
传统的Widal试验检测人体血清中细菌的抗原,这是一种常用的疟疾初步诊断方法。
然而,它结果受到血浆抗原反应的影响,其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ELISA试验利用抗血清抗体的特异性来诊断疟疾,比传统的Widal试验更准确、更安全,而且只需要一次检测就能获得准确的结果,目前已经作为疟疾检测常用方法之一。
疟疾诊断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容易准确诊断出病人,从而给病人以及受疟疾病人急需的护理。
结合特定的流行病学情况,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准确识别病患并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从而积极地控制疟疾的流行。
疟疾诊断原则
疟疾诊断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诊断标准1.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2.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
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详见重症疟疾)。
3.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4.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5.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其种类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疑似病例:具备1与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或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5。
按查见的疟原虫种类,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
按照以上标准,只有血检查见疟原虫,在诊断判定上才能写为确诊疟疾,不然,只能写为疑似疟疾或临床诊断疟疾。
诊断方法1.血涂片检查吉氏液染色--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同时涂制薄血膜和圆形厚血膜,薄血膜须用甲醇固定,用吉氏染色液(Giemsa stain)进行染色。
吉氏染液用pH7.0-7.2的水配成3%的稀释液,可将血片插入染色缸内染色,或用滴管将稀释液滴在厚、薄血膜上,染色30min,若需快速染色,可在2ml水中加吉氏染液3滴,染色6min 。
对临床诊断为脑型疟者,宜用快速染色法,以便能尽快获得确诊依据。
现症患者至少检查100个厚血膜视野,带虫者应查完整个厚血膜,未发现疟原虫才判为阴性。
薄血膜可用于原虫形态鉴定。
以薄血膜中平均每100个红细胞中的原虫数,或厚血膜中平均每100个白细胞范围内的原虫数,推算每微升血中的原虫密度。
染色血片中的原虫核呈红色,胞浆呈兰色。
除环状体外,其他各期均可查见褐色的疟色素。
除恶性疟病例外,均可查见各期疟原虫。
一般恶性疟病例,仅查见环状体,或可见配子体。
但脑型疟病例,不仅原虫密度高,查见的环状体比一般的粗大,而且可查见大滋养体和裂殖体,疟色素呈黑褐色,这些特点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
疟疾诊断的三条标准
疟疾诊断的三条标准
疟疾诊断的三条标准是: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
1. 症状:疟疾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和恶心等。
疟疾症状可能会周期性地出现和消失,与感染者的疟原虫感染周期有关。
2. 实验室检查:疟疾的确诊需要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标本来检测疟原虫的存在。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血涂片染色法和快速诊断试纸法。
血涂片染色法是将血液标本涂于玻璃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疟原虫的形态和数量。
快速诊断试纸法使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疟原虫。
3. 流行病学史:疟疾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旅行史和居住地点。
疟疾主要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
因此,如果有旅行史或居住在这些地区,并且出现了疟疾的症状,就需要考虑疟疾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ll and Melinda Gates Call for New Global Commitment to Chart a Course for Malaria Eradication (3E)
Topic: 3E Elimination Eradication End
消灭疟疾!
Science. 2007 Dec 7;318(5856):1544-5.
疟疾诊断技术
曹俊
疟疾室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全球疟疾形势
全球一半以上的 人口都生活在疟 疾流行区 每年2亿多人感染
每年80多万人死 于疟疾
主要因恶性疟 主要为非洲儿童
每40秒就有1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
Gates Foundation Malaria Forum, 16-18 October, Seattle.
厚薄血片
厚薄血膜的比较
厚血膜
薄血膜
单层,固定的红细胞 血量较少 0.005 l 血液/100 视野 更有利于形态鉴别 需花更多时间读片 密度低,较易漏诊
裂解的红细胞 血量较大 0.25 l 血液/100 视野 血样较浓缩 敏感性更高 原虫密度计数 较难进行虫株鉴别
靶抗原
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pLDH
恶性疟富氨酸蛋白 HRP2 只能用于恶性疟 疟原虫死亡后依旧长时间存在 醛缩酶 Aldolase 泛种特异性 疟原虫死亡后即消失 更准确反映原虫存活状态 稳定性? 间日疟特异性依旧在研发中
泛种, 恶性疟特异性, 间 日疟特异性抗体 疟原虫死亡后即消失 更准确反映原虫存活状态
2.免疫学检测
抗体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不能确诊 抗原检测方法 可作确诊 快速免疫诊断试条(RDT) 操作简单、快速,有望替代镜检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at which antigens detected by malaria rapid diagnostic tests are produced.
RDT example 3: Amrad ICT
优点: 1. 快速便携 2. 无需专门设备
RDT
采购RDT需考虑的因素: 1. 用于检测的虫株 2. 使用地区流行情况 3. 最终用户 4. 产品质量 …
WHO测试结果
Pf
Pv
Malaria Rapid Diagnostic Test Performance- Results of WHO product testing of malaria RDTs: Round 2 (2009)
<30 min
100 p/uL 中等 差 差 较低
技术要求 0.12–0.40美元; 低流行区高于RDT 费用 0.60–2.50美元 设备: 定量PCR >20,000美元; 普通 PCR和LAMP:约5000美元 每次反应: 0.35–5美元 定量PCR:封闭系统,可自动化 操作 流行区过于敏感?其它可以来自时进行其它疾病的 诊断,费工费力
耐高温高湿,无需电力 和专门设备,质量需进 一步改进
谢 谢
常用疟疾实验室诊断方法比较
显微镜镜检 所需时间 检测灵敏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 虫株鉴定 定量 免疫学快速诊断 (RDTs)
分子检测 (PCR, LAMP) 普通PCR: >6h 定量PCR: <1h
0.004–5p/uL 非常好 非常好 普通PCR: 不能定量 定量PCR: 可以定量 较好
>1h
熟练技术人员: 5–10 p/uL 普通技术人员: 100 p/uL 依赖于镜检技术人员 原虫密度低时较差 金标准 较高
3.基因检测
常采用PCR方法 检测特异性、 敏感性优于镜检 检测成本高于 镜检 主要用于特殊 诊断和抗药性检 测
bp
PCR检测
检测样本:抗凝血(200 µl) 或滤纸血(5 µl) 检测灵敏性: 全血血样:0.1 parasite/µl 滤纸血:2 parasites/µl 可鉴别虫株 可检测药物抗性相关的基因突变 不能进行原虫密度定量 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需专门仪器设备,试剂和技术
疟疾诊断
疟疾诊断
现场应用 临床诊断 显微镜 快速诊断
RDT
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 抗体检测
PCR LAMP ELISA IFA
较常用
金标准
最有前景
很敏感
流行病学
临床诊断
常用于高流行区 无需实验设备 依据发热病史 灵敏度不稳定 特异性较差 和类似症状疾病难以鉴别诊断
1、显微镜镜检
疟疾防控策略
• 基本原则: 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 标准: 疟疾病人在发生症状的24 小时内接受正确、支付得 起、规范的治疗。 • 好处: –治愈病人 –防止病情恶化 –减少传播
疟疾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症状 实验室诊断: 查见原虫 •直接检测原虫(形态学) 显微镜镜检 QBC method •检测抗原 快速诊断(RDT): HRP-2, pLDH, Aldolase 分子诊断 – PCR, Real-time PCR and LAMP… •检测抗体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酶联免疫试验(ELISA)
具有评估疗效的潜在价值 三日疟,卵形疟依旧在研 发中 稳定性?
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RDTs)工作原理
如何使用RDT
如何使用RDT
如何使用RDT
如何使用RDT
如何使用RDT
如何使用RDT
RDT example 1: ParaSight F test
RDT example 2: OptiMal Assay 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