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画垂线的实际应用人教版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4课时 画垂线的实际应用
一 复习导入 如何规范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 知道长方形的_____、_____,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你是怎样画出这个长方形的?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一、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5 厘米 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第4课时 画垂线的实际应用
先画出长方形的长,再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
3 厘米 4 厘米
第4课时 画垂线的实际应用
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二、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一、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一、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如对何边规 平范行地,画邻出边长互方相形垂和直正且方四形条?边相等。
先画画一出 个长边方长形5厘的米长的,正再方用形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 先你画知出 道长方形的和长正,方再形用有画什垂么线特的征方吗法?画出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
可画以一用 个画长垂10线厘的米方,法宽来8厘画米。的长方形。 第知4道课长时方画形垂的线__的__实_、际_应_用___,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这画节一课 个你长们4厘都米学,会宽了3哪厘些米知的识长?方形。 最再后用连 画接垂两线条的宽方法(边画)。出两条宽(等长的边); 先可画以出 用长画方垂形线的长方,法再来用画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移与平行】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
二、新课教学1.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品。
【可参照第56页例1图内学生画的直线】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归纳: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不相交。
2.认识“平行”。
【1】出示下图。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永不相交”。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2】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另一根叫b,那么就可以说a平行于b,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
二、巩固熟练 1、回忆解题步骤。 提问:回忆一下,解决实际问题的_般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2、做练习九第 7 题。 (1)整理、分析。 让学生阅读第 7 题,找找有哪些条件和求哪些问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题里的数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想想
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列式解答并检验。 让学生列式解答,检验结果。(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个问题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3)比较异同。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
些体会? 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 4 题和第 5 题。 2、练习九第 6 题。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 61~62 页练习九第 7~12 题。
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数量(归总),再求问题结果的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根据下面条件提出问题。 (1)①栽了 3 行树,一共 24 棵; ②6 头牛吃了 18 千克饲料。 (2)①一批树栽了 3 行,每行 24 棵; ②有 6 头牛,每头吃了 18 千克饲料。 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根据数量的联系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里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04课时_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04课时_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并能够区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四边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接触较少,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
2.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区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四边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直尺、三角板和白纸,让学生动手画平行四边形。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师 :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
三、尝试应用
师 :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5份,也可以说分成若干份的问题。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吗?
学生可能会说:
1支铅笔,1张白纸,1块黑板,
师:那到底能分几个呢?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圆片分一分,想想可以怎样分,结果是多少?
学生小组合作分月饼,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列出的算式和结果是什么?
重点:探索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难点: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3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出示)
占全部水果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把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师:谁能说说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生1:都有单位名称,以前学的分数不带单位。
生2:这几个分数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以前学过的分数不带单位,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四、平均分月饼
师: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可以怎样列式?3÷4
师:那每人能分几个呢?
生:4个人平均分3块月饼,每人不够一块。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0 ()1
师:谁能说说直线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总结: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生:苹果占全部水果的
因为一共有7个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占了7份中的3份。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根据基本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清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式,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式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式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式,找出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P56~57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能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建立符号意识,能正确表达平行和垂直的关系,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直线,直线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还记得吗?【学情预设】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没有端点。
师:如果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咱们先不画,一起来想象一下。
如果画两条呢?你还能画吗?你的头脑中出现这两条直线了吗?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怎样的?想好了,就把你刚才想的画在一张白纸上,咱们比比看谁画得快。
师:同学们都画得很好,可以想一想你们画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二、探究新知1.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交流。
老师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选出能呈现出各种情况的典型作品)(2)尝试分类。
师: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刚刚画的作品,老师选择了其中的几幅展示在了黑板上。
教师将作品有序地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
师: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让大家将它们进行分类,你们想怎么分呢?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1)(2)分为一类,它们没有交叉;(3)(4)分为一类,它们交叉在一起。
师补充:在数学中,我们把两条直线交叉这种情况叫“相交”。
师追问:把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3、完成P60“做一做”及练习十余剩的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并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出示并教学例1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笔摆一摆,摆完后,指名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出来。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第12—14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P64--65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二)拓展练习:P61页练习十第1—3题折一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57“做一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画垂线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P58-59例2、例3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第4课时《画长方形》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画长方形》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正确地画出长方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通过画长方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长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准确地画出长方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方形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和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方形的特征: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长方形,学生可以尝试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长方形。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画法:先画出两条平行的线段,然后在这两条线段的垂直方向上分别画出两条等长的线段,最后连接相应的点。
3. 教师通过PPT展示正确画法,并引导学生模仿。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指定的长方形。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长方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长方形。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其他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及教案【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与平行中线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程目标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并能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2.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并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6.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本单元预计用6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材分析】教材第56页例1及57页“做一做”。
本课与原教材相比去掉了情境引入,简化了活动目标,垂直与平行线分别进行教学,还增加了字母表示、记法和读法。
例1开门见山引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借助画直线活动,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特别要关注的是两条直线从原先的没有相交到延长后相交这一种特殊情况,学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2024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024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单元目标1.掌握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
2.能够熟练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3.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4.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时安排1.角的认识:2课时2.画角与角的度量:2课时3.垂直与平行:3课时4.实践活动:1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
2.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角。
生:在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中,两条边相交的部分就是角。
师:非常好,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生:直角、锐角、钝角。
师:直角是指角的大小为90°的角,锐角是指小于90°的角,钝角是指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
3.练习与巩固A.直角是大于90°的角B.锐角是小于90°的角C.钝角是大于90°但小于180°的角(2)连线题:请将下列角与相应的类型连线。
直角——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但小于180°第二课时:画角与角的度量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和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画角和度量角的大小。
2.教学内容(1)画角生:步骤一,画一条射线;步骤二,用量角器量出90°,画出另一条射线;步骤三,标出角的顶点。
(2)角的度量生:直角为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但小于180°。
3.练习与巩固A.直角B.锐角C.钝角(2)作图题:请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个60°的角。
第三课时:垂直与平行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的基础上,这节课来学习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备课
教 学
内 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 材
分 析
“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之一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本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第二部分,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由于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表面有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物体,因此教材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如伸缩门、楼梯栏杆、梯子、足球网架等,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这些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从而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表象。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 点
难 点
重点: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 画长方形》说课稿
《画长方形》《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和教学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运用平行和垂直画长方形》课件
知 识 点 2 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下面的长方形补充完整。
点拨:分别过长和宽的端点作垂线,即可补充出长 方形的长和宽。
3.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点拨: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过这条线段的2个 端点向同一方向画垂直线段,使它们的长度是3厘米, 然后连接这两条垂直线段的端点即可。
提 升 点 1 在平行线之间画最大的正方形
4.下面是一组平行线,在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出一个 最大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 等于)这组平 行线间的距离。(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点拨: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一点A,通过这点画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垂足为B,量出AB的长度。通过点A在这条直线上截 取与AB同样长的线段,另一端为点D。通过点D画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垂足为C。围成的图形即为平行线间最大的正方 形,且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平行线间的距离。
提 升 点 2 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5.(易错题)画出周长是12厘米且长和宽都是整厘米 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长方形画法不唯一)
点拨: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求出长方形长、宽的和,12÷2= 6(厘米),然后根据“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确定符合要 求的长和宽(长5厘米、宽1厘米或长4厘米、宽2厘米);正方 形的边长是固定的,即12÷4=3(厘米),根据计算的结果来 画图即可。
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最后连接这两条垂直线段的 另外的端点。
知 识 点 1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1.画一画,填一填。用画垂线的方法画一个长3 cm, 宽2 cm的长方形。
(1)画一条长( 3 )cm的线段。 (2)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端点,向同一个方向画两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第4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的例4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4 主要是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已掌握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知识,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难点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1.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问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自己探究发现,找出画法。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游戏激趣法:课前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举行一场“我是小巧手”的折纸比赛,限时一分钟,要求: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长方形。
折完后沿着折痕描出这个长方形,再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检测一下,自己折出的图形是否标准。
一分钟后,评选出折得最好的“小巧手”。
【品析: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特点,再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检测的方法,复习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画法做好了铺垫。
】故事引入法: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马过河》。
故事讲完后,提问:大家想一想最安全、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提示:架一座桥)如果老师让你去帮小马搭板,你会用什么形状的呢?(长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垂线的方法,现在我们要运用这个知识技能来画一个长方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品析: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探究的情境中去,同时通过点明“画垂线的方法”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与画垂线的关系,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设疑引入:小猴盖了一座新房子,想好好的装修一下。
其中有一面长方形的墙,它想自己设计图纸,然后找其他小动物帮忙装修。
可它不会画长方形,这可怎么办呢?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1)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1”这个数以前我们就认识,谁能说出哪些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呢?师: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物品,还可以表示由许多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如:1捆小棒。
今天我们就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完成问题(1)师:这是一捆小棒,共有10根,如果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师:那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这样的4份、5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完成问题(2)师:如果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呢?请同学们分一分师:2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三、尝试应用师: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5份,也可以说分成若干份的问题。
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吗?学生可能会说:1支铅笔,1张白纸,1块黑板,1千克糖,1个教室,1捆小棒等生: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一,是1根。
生:3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三,是3根。
因为一份是十分之一,三份就是三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
一份是1根,三份就是3根。
生:4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四,是4根。
5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五,是5根。
学生分一分,然后交流生: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一,是2根。
人教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套ppt课件
A、大
B、小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D )的长。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垂直线段
3.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C )。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b
a
c
(1)要求:请你将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 小棒互相垂直。
(2)问题:你是怎么摆的? (3)学生汇报。 (4)问题:观察这三根小棒,你有什么发现?
将你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 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
相交的两条直线的关系有垂直和不垂直,如果两 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课堂小结
画垂线有两个重合:一是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 已知直线重合,二是点在直线上时,三角尺的顶点与 这一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三角尺的另一条直线边 经过这一点。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 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利用两条平行线间与两条平行线相互垂直的线段 长度相等的性质,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下底
腰
腰
上底
梯形
腰
腰
梯形
上底
腰
腰
下底
梯形
三、课堂小结
1.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高是从上底的一个点向下底所作的垂直 线段。平行四边形能作两种长度的高,梯形只有一种 长度的高。
四、拓展训练
选一选。
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反馈测评】
1.88页第9题
这个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能够怎样算?
2.能使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水平。
重点、难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学生: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180°-70°-70°=40°或
180°-(70°×2)=40°
【我能达标】
第88页11、12题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学科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学习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能使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水平。
学习目标(三维)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我会探究】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能够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能够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导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能够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我会自学】
自学例5
【点拨导思】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