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于中国武当山及其所在地湖北的武当山地区,是中国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的结合体。
武当文化的核心是武当山,它被誉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武当山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古老的道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武当文化中,道教的影响非常深远,道教的思想和教义贯穿于武当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太极、阴阳、五行等。
武当山地区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武当派为代表,武当派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重要一派,强调内功修炼、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特点。
武当武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武当文化还注重自然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在武当山地区,山水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自然观念也渗透进武当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景区规划和庙宇结构等。
同时,武当文化也与中国的养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保持身心健康、养生养性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武当山为核心,融合了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等多种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武当文化概论-(第4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一节武当山建筑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宫观始末➢第二节武当山建筑群的规划特色及历史地位➢第三节主要道宫的建筑艺术➢第四节主要道观及古道、桥梁的建筑艺术第一节武当山建筑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宫观始末武当山不仅以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驰名天下,更以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著称于世。
武当山在明代有宫观殿宇2万余间,建筑面积达160余万平方米,共有数百个宫观庵庙。
这一庞大的建筑群分布在方圆八百里武当山中。
长达100多公里的古神道沿线,布满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组群,将武当山装点成为人间仙境。
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借景巧妙,与奇特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互为映衬,成功地营造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武当山这一组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迄今为止,武当山的神宫仙观已有5处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武当山道教建筑沿革•武当山古代建筑始于何时,已无法确考。
就一般情形而言,先秦两汉时期隐居武当山的修道者多栖息于石室岩洞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宗教建筑开始增加•隋唐五代时期,武当山道教呈现发展趋势•宋代皇帝推崇道教,信奉武当真武之神,在武当山创建、扩建宫观多处。
•元代是武当道教迅速发展的时期,宫观建筑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明代是武当道教的鼎盛时期,大规模地营建武当宫观。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首次界定了武当文化的概念,阐释了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探讨了道教玄天上帝信仰与武当山宫观建筑、神仙造像、朝山进香等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千峰并让一峰尊,鸟道垂萝手费扪。
壁立半空鹤缥缈,根盘万里自昆仑。
上真台殿金银结,下界烟霞紫翠屯。
宇宙大观奇怪甚,不知五岳可同伦。
——沈钟武当山,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横亘于鄂陕两省交界处,周回八百余里,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
1米。
它山势峭峻,峰峦连绵,盘回曲折,水碧山青,林深谷幽。
《继修大岳太和山志》为此写到:“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坐镇西南,礼诚尊矣。
”仙山武当,名甲天下,今古皆然。
“。
太和山,高且奇,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无。
”。
历史迈入新世纪,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春分紫气。
2008年,杨立志老师的《武当文化概论》的发表,使武当山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武当山水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的武当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道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成为中华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宝贵的文化宝库。
武当文化根植于秦巴山和汉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
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武当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深入发掘,武当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
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中国固有的传统道教,历经两千年而经久于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历代都有一批学养堪道的高道,这是道教传衍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即所谓“人能弘道,道亦载人”。
历代道教中人在学道修道的历程中,以道为教,以德为经,不断积累,不断传扬,建筑了道教,发展了道教,丰富了道教文化,使道教作为传统家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们的信奉和世人的重视。
武当文化概论-(第7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基本信息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社会任职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个人荣誉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学术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主要科研成果《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五章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艺术•第六章武当武术文化概述•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第八章武当山道教文学与山水文学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第二节武当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第三节香会组织与进香仪式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与文化教是以中华民族为本位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普通民众心里,形成风俗习惯,演化为文化潜意识,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道教在形成过程中揉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信仰,这使它同种种的民间观、风俗习惯产生和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
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以朝拜玄武——真武神为主要特征的武当山进香民俗已传承了上千年,至今香火不衰。
据史料记载,该民俗兴起于宋代,展开于元代,明清二代香火鼎盛。
近百年来,朝山活动曾因政治军事等原因一度沉寂,但自1978年以来,朝武当民俗又得以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
一、宋元时期武当民俗的兴起和发展•朝武当的信仰民俗最开始受到三个方面传统的影响。
•一是从上古时期业已出现的望祭山川的祭祀传统。
•二是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民俗传统•三是道教兴起后所推崇的归隐于山、长生成仙的传统。
•到南宋时期,武当山紫霄宫、五龙观等处供奉的真武神像在民间影响更大,地方官员到武当山烧香的事也见于载记。
•到元代,随着武当山道教的发展,民间信士到武当山祭祀真武神的朝山进香活动也日益兴盛。
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文章 -回复
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文章-回复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武当文化是以武当山为中心,涵盖了武当武术、道家文化、医学等多个方面的文化体系。
而传统文化则是包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形成于我国传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团结的融合中。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是武当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渊源。
武当地区自古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武当山更是道教圣地,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道士、学者和文化名人前来寻求智慧和灵感。
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自然至道,对于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武当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互补和丰富。
武当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有独特的宏伟建筑,还有丰富的武术、文化和传统医学等方面的资源。
其中,武当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特殊的招式和动作表达了中国智慧和精神。
它不仅让人们身体强健,还能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道德修养。
同时,武当山也是中医草药的宝库,武当山的道士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掌握了许多药草的功效和采摘方法,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后是武当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当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武当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护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术和哲学。
武当山也成为了中国道教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武当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武当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
武当文化虽然是以道家文化为主,但它与佛教和儒家思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武当山的寺庙和道观中,你可以同时看到佛像和道士,这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让武当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武当山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道士,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智慧,进一步丰富了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武当文化概论 期末试题及答案 易启学
1、道教首创之地是哪里?()(单选)2.0分A.齐云山B.武当山C.龙虎山D.鹤鸣山正确答案:B2、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哪个城市境内?()(单选)2.0分A.武汉B.襄阳C.宜昌D.十堰正确答案:D3、武当山的峰和岩各有多少?()。
(单选)2.0分A.72 36B.70 32C.79 54D.42 65正确答案:A4、相传太极拳是由武当山哪位道士所创?()(单选)2.0分A.李小龙B.叶问C.张守清D.张三丰正确答案:D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单选)2.0分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正确答案:B6、“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
(单选)2.0分A.道教佛教法教B.道教基督教名教C.佛教道教儒教D.道教儒教基督教正确答案:C7、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境内。
(单选)2.0分A.陨县昆仑山B.老河口燕山C.丹江口大巴山D.房县太行山正确答案:C8、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嵾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单选)2.0分A.太和山B.大岳山C.嵩山D.终南山正确答案:A9、武当山是什么气候?()(单选)2.0分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湿润多雨气候D.干燥少雨气候正确答案:C10、武当山地区的土壤主要是(),它的土地比较肥沃。
(单选)2.0分A.红壤B.黄棕壤C.黑壤D.黄土地正确答案:B11、武当山有一些珍奇的植物,如:()。
(单选)2.0分A.榔梅骞林茶B.水杉梅花C.银杏梧桐D.榉树珙桐正确答案:A12、武当山的山势像一只巨大的()。
(单选)2.0分A.龙B.蛇C.神兽D.神龟正确答案:D13、《仙室草》这部武当山文学专辑是谁写的?()(单选)2.0分B.谭元春C.王世贞D.李东阳正确答案:B14、()年武当山的古建筑群被例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单选)2.0分A.1994B.1995C.1996D.1997正确答案:A15、金殿是在哪里铸造的?()(单选)2.0分A.十堰B.武昌C.北京D.南京正确答案:C16、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武当道教文化
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先秦—西汉
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准备阶段。 在东汉前道教尚未出现之时,武当山就已经是求仙学道者
的栖隐之地,如春秋的尹喜,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 当山活动的踪迹。勿庸质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 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 “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归栖 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 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 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 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 尹喜的神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 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 曰:
气候、植被与特产
武当山区大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 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 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 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 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 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 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 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 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 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 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 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 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 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 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 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 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 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 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 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 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 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循道求真一新峰——读《武当文化概论》
杨 立志教 授新著 《 当文化 概 武 论 》 近 出版 , 学 界 和 同仁 中引 新 在 发热议 。应 当说 , 是武 当文 化研 这 究 作 为一 种 对本 土 宗 教文 化 研 究 在逐 渐走 向成熟 的时刻 , 能够 为构 建 和谐 社 会 提供 积 极 而 重要 的 民 开始 , 么《 当文 那 武 化概 论 》 问世 , 的 则 是对 以往 武 当文 化 研 究 的 系统 整合 与
概论》 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武当山 历史 文化 的学术 著作 , 仅 为武 当 不 文化 研究 提 供 了 坚实 的 理论 基 础 和丰富 的哲 学 内涵 , 为今天 武 当 也 山文物保 护和文 化开 发 , 以及 武 当 文化 的宣传 普及 , 提供 了有益 的参 I 考 。如果 说 《 当道教 史 略 》 武 武 是 " 一 当文化研究 自 传统文化研究 的逻 辑剥 离 , 并使 之具 有地 方独特 性 的
表及里 研究 的基础上 , 对其 价值 意 清宗 教与迷 信 的关 系 , 然而 出于对 义进行反 思与评 价 , 而得 出对人 这 方水 土 的无 限热 爱 , 顶着 巨大 从 他 类社会 有益 的规律性 结论 , 这也 是 的外部 压力 , 一个 人踯躅 于武 当文 他 修 哲学 社会 科 学 的 共 同点 。武 当 文 化 研 究之 中。 曾为 了印证 “ 山 ” 最终发 现 了 化研 究 是基 于道 教 信仰 及 由此衍 的记 载而夜 困九 渡涧 , 生的传 统智慧 , 应该在 价值 观与方 人类 历 史 上最 早 、 规模 最 大 、 存 保 法论上启 发现 代文 明 , 构建 和谐 社 最完 好 的古 代生 态 保 护 遗迹 。他 会 。随 着其 研 究 方式 由 自发 变 为 曾对 前 人 关 于对 武 当 山的种 种 误 为武 当 山历 史遗 迹遭 自觉 , 究领域 由碎 片式变 为系 统 解 予 以澄清 , 研 化和整体 性 , 究重 点 由重 现象 学 到破 坏而大 声疾 呼 , 曾 因为 国外 研 也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本人俗名成加义,有幸拜在武当三丰派钟云龙道长门下,皈依武当三丰派,受恩师钟云龙赐予道号:师一,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阐述一下武当太极拳的源流和它的特殊性。
说到太极拳大家都不陌生,武当太极拳与众多流派太极拳大同小异,当今每个城市中的晨练者都以习练太极拳为主,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是一种艺术瑰宝,如诗、书、画、乐、舞等一样追求高超、高雅和高尚。
其不单只是一个拳种,有包含道家哲学思想,以及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易学,在这里我若讲很深邃的文化内含就显得有点自以为是了,自身对文化末学肤受,因为我打小以习武为主,很少修习文化,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毕竟文武双全且精通的人在少数,无论是习文或是练武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人在小的时候就会接受各种教育,由于我小时受家乡习武风气所影响,然转为弃文从武。
所以对于哲学,易学,各种学说,只是略知皮毛。
我的简历不一一详述。
武当三丰太极拳根于道教文化,源于中华武术。
在这里首先讲下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两字,这也是太极拳的特殊性之一,因为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指导的拳术,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极就是太极,吉凶就是阴阳,把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分为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所以说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拳术。
太极拳是一门与道教分不开的拳法,我们把道教推展到道家,二者相关,而非同一,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学派,既研究老庄之学。
而今天我们奉张三丰为创造太极拳的始祖,是一种信仰,就如宗教信仰。
所谓天人合一,拳道合一,其方法来源有三,一是经络学说,二是吐纳之法,三是引导之术,所以讲太极拳是养生之道,(行功心解)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又说:气敛入骨,推想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所以太极拳又包含气论,养气说: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
(养生肤语)说: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凡以力从事者,都会损气,古时会养生的先辈都是呼不出声,行不扬尘,所以太极拳的风格是息力以生气的缓慢柔和,(抱朴子内篇)说: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武当文化概论-(第5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基本信息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社会任职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个人荣誉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学术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主要科研成果《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五章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艺术•第六章武当武术文化概述•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第八章武当山道教文学与山水文学第五章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艺术➢第一节武当道教斋醮科仪的历史沿革和宗教功能➢第二节道教斋醮科仪的格式及宗教功能➢第三节武当道教斋醮科仪和音乐艺术第一节武当道教斋醮科仪的历史沿革•斋醮科仪,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仪式,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按照宗教学理论,宗教活动是宗教的四大要素之一,宗教活动的核心是祭祀。
宗教祭祀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向神灵的祝祷和祈求,宗教祭祀的本质是神灵信仰。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宗教包含信仰理论和实践行动两大部分。
一、唐宋元武当斋醮活动和科仪经书•唐代以前武当山的道教斋醮活动情况,文献记载很少。
•北宋初期,道教真武真君信仰盛行。
北宋时醮祭真武神已是较为流行的道教信仰民俗。
•唐宋之际武当山地区的道教斋醮活动有所发展。
•南宋官方民间均崇奉北极真武佑圣真君。
•宋代流行的北极有关真武的斋醮科仪典籍有《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一卷、《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十卷、《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一卷和《真武灵应大醮仪》六卷,这些经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代有关真武神斋醮科仪的情况。
二、元代武当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元代皇帝从太祖成吉思汗开始就对道教有一定的信仰。
元宪宗、世祖、成宗直到元顺帝均对道教神仙信仰有兴趣,尤其重视斋醮科仪。
•元皇室奉祀真武神,扶持武当道教,是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的。
武当山文化
武当山文化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历史沿革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
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武当文化概论
1、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2、旅游资源评价: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也就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3、宗教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宗教事物与因素,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宗教文物、宗教绘画、宗教武术等。
三、简答题(28’)1、答案要点: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规定其至少应具有以下一种特质,并同时符合真实性标准:(1)代表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2)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3)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容易损毁的地点;(6)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2、答案要点:明成祖敕建的宫观岩庙大小共33处,其中九宫指的是玉虚宫、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静乐宫、太和宫、遇真宫、清微宫、朝天宫,八观指的是元和观、回龙观、太玄观、复真观、仁威观、龙泉观、威烈观、八仙观。
3、答案要点:一日游(老营——琼台——金顶——琼台——南岩宫——紫霄宫);武当二日游(第一天:老营——乌鸦岭——榔梅祠——黄龙洞——金顶,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武当三日游(第一天:老营——中观——金顶——天门——古神道——金顶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第三天:老营——玉虚宫——元和观——玄岳门)4、答案要点:武当山古建筑群可谓独树一帜,规模大、档次高。
武当山的茶文化
武当山的茶文化武当山的茶文化八百里武当,云蒸霞蔚。
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
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来为修仙学道者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
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赞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
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
三世为人,方到吾山。
五世为人,方住吾地。
七世为人,方葬吾境。
吾山寂寂草萋萋,只闻钟鼓不闻鸡。
汝若有缘居此地,吾令六甲斩三尸。
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流。
三十六岩多隐士,葬在吾山骨也清。
”据载,武当山很早就有了修道活动,自道教玄天上帝兴起后,又逐渐成为玄帝信仰的祖庭和武当道教的发祥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武当道茶。
武当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多,土壤肥沃,植被丰富,不仅很早就有了种茶饮茶的历史,而且从一开始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元代云麓樵翁罗霆震所撰的《武当纪胜集》中,就已经有了对武当甜茶的歌咏:“修真苦淡味仙灵,自种云腴摘玉英。
亘古与人甘齿颊,春风百万亿苍生。
”道教尚服食,又奉茶为草木之仙骨,因此茶者甚众,有茶道合一的`说法。
武当道士在长期的修道实践中,对茶也情有独钟。
明代皇帝还曾敕令武当山佃户每丁每岁办茶二斤,专供道士服用。
武当道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特色鲜明,深受道教玄天上帝信仰的浸润和影响。
骞林茶是武当道茶中的上品,为武当山所独有。
明人王象晋在《群芳谱》中缕述天下名茶时就曾对武当山骞林茶赞不绝口:“太和山出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
”骞林茶采自骞林树,骞林树又名芳骞树,其萌芽茁秀如阳羡茶,能愈诸疾。
元代武当高道洞阳真人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中记芳骞树云:“叶青而秀,木大而高,根株皆自然藤萝交裹之势,与画者无比。
”武当山层峰叠嶂,标奇孕秀,杉松蓊郁,翳日清幽,有很多奇草灵木,骞林树就是其中最为神异的一种。
武当文化概论-(第1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一节武当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地理➢第二节武当山文化的定义及基本精神一、武当山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
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1米,屹立在丹江口市西南部。
其余峰支脉绵亘于十堰市所属各县和襄樊市西南部地区。
从地质结构看,武当山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中部,属大巴山脉的北部延支。
武当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其西北端起自鄂陕两省交界处,东南端迄于湖北襄樊市南,东西长约260余公里。
•就宏观的空间概念而言,武当山西北部是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支脉,西南部为高大巍峨的大巴山脉东端主峰——大神农架。
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从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滔滔汉水蜿蜒流过武当山北麓。
武当山的面积、气候特征•关于武当山所占区域的面积,历代估算有所不同。
今天的武当山风景区位于东经110°57’~110°14’,北纬32°23’~32°33’,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武当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从气候看,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垂直地带性气候明显,并兼有复杂的局部小气候。
•古人称其“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4]。
这是武当山地区气候特征之一。
•该地气候特征之二是湿润多雨。
•武当山的土壤和物产•武当山地区的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土壤结构较好,自然肥力较高,加上光照充足,湿润多雨等条件,使本地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 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 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 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 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 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 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 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 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
武术特色
器械类
➢ 武术武术器械套路有武当剑、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路、武当纯 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鞭、形意刀、武当蛇形 剑、春秋大刀、双刀、八卦刀、苇棍、双刀、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 武当丹派剑术、醉八仙剑、玄武棍、丹剑、太极剑、太极枪、八卦滚手刀、 松溪棍等。还有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和八卦转刀对练等。
武术协会
2003年3月,湖北十堰市武当武术协会成立。 2014年12月,武当武术协会天津分会成立。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当武术”项目保 护单位十堰市群众艺术馆评估合格。
第
章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01 1987年6月,武当 山举行擂台赛,来 自9省20多个武术代 表队的160名武林好 手登台献技,观众
传承保护
保护措施
➢ 1978年以后,“武当拳法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被列入原国家体委的第一个武术科研课题。 ➢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举行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湖北省率先
武当山道教历史的简单介绍
武当山道教历史的简单介绍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影响的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当山修炼过。
武当山道教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吧。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山道教的简介。
武当山道教的简介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山峦群峰犹如大海的波涛起伏在静止的瞬间。
峰岩兀立,涧水长流,树密林深,空空蒙蒙。
这大自然的神妙造化正是道士们断绝俗缘世虑,修真炼性所崇尚和追求的虚清环境。
武当山是玄帝的发祥圣地,道教尊奉他为"玄天真武上帝,他又使武当山成为我国道教名山而名扬九州。
武当山道教发祥地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影响的一些真人高道都曾在武当山修炼过。
春秋的尹喜;汉朝的马明生,阴长生;晋朝的谢允;唐朝的吕洞宾;宋代初年的陈抟;明朝的张三丰等等。
南岩皇经堂墙壁上两个"福寿"二字就是陈抟亲笔所书。
自春秋以来,武当山就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在中国道教史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对传统的汉民族文化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武当山一直是中国道教的传播重镇,历史上有很多宗派在这流传,但现今而言的话主要是全真派,武当山最大宫观紫霄宫(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就是作为全真教的子孙庙形式存在的,尊奉全真戒规,由此可知武当道教应属全真教之列,以内丹为主,符箓为辅。
武当山道教道德天尊道教,这个以神仙崇拜为信仰,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壤中产生出的传统宗教,始终被一层层玄虚和神秘笼罩着……在我国历史上有位老者,道教尊奉他为"道德天尊",他还有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太上老君。
他姓李名耳,后人尊称他老子。
老子以无上的智慧写下一篇五千字的文章--《道德经》。
正是这位伟大哲学家思想涵盖宇宙、社会、人生的巨大容量和他的哲学的深远玄博,历史上,无论兵家,法家,纵横家,还是武侠击技家,星相卜筮家,都在《道德经》里寻根探源,找到了自己的理论根基和行为准则。
道教在这方面走向了极致,自一千八百年前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而史称道教诞生的那一天起,道教就把《道德经》奉为圣典,对"道"与"德"的概念范畴从宗教角度加以阐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神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派生、演绎出教理教义。
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武当道家、道教文化可谓是主干。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家、道教文化,在二十世纪的前七十年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尘土,其价值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刚刚被人们所认知。
通过认真的研究,学术界发现道家、道教文化蕴藏着对社会、对人类具有宝贵价值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但尽管如此,而今人们所知的道家、道教文化多限于表象的层面上,不甚了解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奥秘。
特别是其中的丹道之学。
例如,为什么历史上有许多仙真高道善择名山隐修,诸如广成子隐崆峒山、葛洪隐罗浮山、张陵隐鹤鸣山、丘处机隐龙门山……武当山“自黄老没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明·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记第五》),加之此山又是玄天上帝得道飞升之地,故参玄问道者,代不乏人。
古往今来,“养生之人,多隐其名宁,藏其时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
是山证道升真者,何可胜记,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出处同上),今存记载者,即有春秋之尹喜、汉之戴孟、唐之姚简、五代之陈抟、宋之孙寂然、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一大批仙帅真人。
其实世人很难了解丹道之学,实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真、善、美修养之体现。
但此学积极之人生观、世界观、养生观,因历史变革等诸多原因,世人认其真实面目者少之又少。
明清以后,武当山道教官观屡罹兵火之患,传其薪火者亦寡而又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武当》杂志长期致力于武当气功、武术的研究,武当丹道之学渐为世人所知,孔德先生长期在《武当》杂志社编辑部工作,既修习内丹,又从事研究,其成果值得重视。
孔德先生系武当山地区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秉承家学,又深得武当山之灵气与地域文化熏陶,早年囚多病缠身而寻求养生之学,又恰逢工作在武当山,数年问与武当山诸多老道长结为忘年之交,得授道门养生之术,白此身康体健并激发深研丹经之兴趣,山丹经而深涉道学。
武当文化
1 探秘隐士(1)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玮哲道长探秘道人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武当,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
武当道人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
武当山中道人修炼,修心、修身,具超然慧力,得武当清静之所。
先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2)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武当山全真观隐士——琴剑逍人,隐于山野之外,处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岭,弹琴、练剑岁月悠然自在。
武当隐士在中国数量繁多的武侠电视剧里都是以闲云野鹤、清净苦修的形象出现。
2014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在湖北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内,有几间废弃土屋隐居着一群武当“隐士”。
据了解,从曝光的照片看出,武当隐士们穿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披头散发。
其中不乏美女弹琴诵经。
这群“隐士”两年前悄然落户全真观附近,他们属于武当松溪派,是武当文化虔诚的追随者。
他们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诵读经文、打坐修炼、谈琴练曲。
隐士们给他们的居所命名为“琴人谷”、制琴偏偶修葺后命名为“斫琴坊”。
2 武当武术(配武当大兴600年武术表演视频)武当武功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功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
武当三丰派也叫隐山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内丹思想的深刻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武当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拳种门派,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山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灵活运用一、引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语录,它的意思是:实施行动要本着自然顺畅的原则;执行事物要本着不造作生事的原则;体味人生要能够味出冲淡平和的滋味。
大的事件要当作小的问题来处理,多的财物要当作少的彩头来对待,就不会失却平常心了。
用道德仁爱去对待仇恨怨咎。
解决问题应该从最容易处入手,处理大事件必须从最细微的角度去分析。
这是因为天下困难的事情总是起源于简单的小事,而任何艰巨繁复的工程往往都只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组合而成。
所以上乘的智者从不固步自封,才能成就他真正的伟大。
随意的许诺往往会因为难于实现而使自己丧失信用,总是玩世不恭、游戏生活的人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挠。
因而智者总是认真地对待所有的问题,所以就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他,终其一生不会有任何困难。
二、概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
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文化的形成乃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而,武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武当山最终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产生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共知,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三、武当文化的内涵武当文化是反映武当山不同时代产生的具有典型武当山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武当山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人物、武术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类文化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
武当文化概论-(第2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二章武当道教的渊源和发展历程➢第一节武当道教的起源➢第二节宋元武当道教的发展➢第三节明代武当道教的鼎盛➢第四节清代至民国武当道教的逐渐衰落➢第五节1949年以后武当道教的新发展第一节武当道教的起源一、武当山道教的历史渊源武当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
虽然作为道教支派的武当道形成较晚,但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即:古代宗教和荆楚巫术的影响;先秦道家哲学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影响;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的影响。
二、玄武神崇拜的起源和演变•武当道教信奉的主神玄天上帝,或称真武大帝、祖师爷等,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玄武崇拜。
玄武的起源及演变过程颇为复杂,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其渊源,当与人类早期的动物崇拜和星辰崇拜有关。
三、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武当道士•西汉时期,武当山属南阳郡管辖。
这一时期即有众多道士在武当山隐居修道。
他们大都属于早期丹鼎派,隐居深山,师徒间传授道术,有时授徒达数十人,开始形成若干个神仙道教团体。
武当道教的产生,其直接渊源当在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社会苦难的加剧使许多人转而信仰宗教,从而为道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戴孟本姓燕,名济,字仲微。
汉明帝(58~76年在位)时人,或云汉武帝时殿上将军。
•马明生字君贤,号明生。
•阴长生新野人。
•谢允字道通,历阳人。
•山世远、尹轨四、隋唐五代时期的武当道教•隋唐时期,道教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
•唐末五代时期,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大动乱,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宁,一些儒生和失意的贵族官吏,为避乱而纷纷隐遁于山林,这一时期到武当山隐居修道者也增加了许多。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
亳州真源(今安徽省亳县境或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境)人。
第二节宋元武当道教的发展一、宋代的真武崇拜与武当道的形成•宋代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高峰时期,也是武当山真武神信仰兴起和武当道形成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2、旅游资源评价: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也就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3、宗教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宗教事物与因素,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宗教文物、宗教绘画、宗教武术等。
三、简答题(28’)
1、答案要点: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规定其至少应具有以下一种特质,并同时符合真实性标准:(1)代表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2)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3)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容易损毁的地点;(6)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2、答案要点:明成祖敕建的宫观岩庙大小共33处,其中九宫指的是玉虚宫、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静乐宫、太和宫、遇真宫、清微宫、朝天宫,八观指的是元和观、回龙观、太玄观、复真观、仁威观、龙泉观、威烈观、八仙观。
3、答案要点:一日游(老营——琼台——金顶——琼台——南岩宫——紫霄宫);武当二日游(第一天:老营——乌鸦岭——榔梅祠——黄龙洞——金顶,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
武当三日游(第一天:老营——中观——金顶——天门——古神道——金顶
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
第三天:老营——玉虚宫——元和观——玄岳门)
4、答案要点:武当山古建筑群可谓独树一帜,规模大、档次高。
武当山古建筑群从文化形式看,既有土建、石建、又有木建、铜建,各尽其妙;从文化内涵上看,武当山古建筑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浓缩了道教发展史,而明之大修宫观又折射出了明之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史料价值丰厚;从反映的思想内涵来看,武当山古建筑总体的构思体现了神仙思想;从“南修武当、北修故宫”来看,武当山古建筑又是皇家建筑文化的反映;从建筑艺术和技巧来看,武当山古建筑不仅积淀了历代的建筑风格,而且有些技艺堪称独步,“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即是其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
向四周辐射。
古建筑群采用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整个建筑气势雄伟,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武当山古建筑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武当山整个古建筑群,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等多种特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四、论述题(36’)
1、答案要点:
(一)树立正确的“遗产观”,使其深入人心
在遗产地加强“遗产教育”,进行广泛的遗产宣传,树立正确的“遗产观”十分必要。
社会各界要正确认识遗产,认识到遗产资源的珍贵性,认识到遗产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加强保护意识。
更要进一步培养对遗产的热爱之情,形成以遗产为自豪,培养处处保护遗产的意识。
(二)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强调对旅游开发应以资源的保护为前提条件。
因此在对世界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时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在开发中要分清主次,要分好先后,应当‘先保护,再开发,保护为重,开发为辅”。
(三)积极导入IS09001/IS014001质晕环境管理体系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井颁布的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系统的环境管理国际化标准,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明应。
在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世界遗产地环境管理体系之前,积极导入IS09001/ISO 14001质晕环境管理体系,是目前遗产地环境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将直接利于本地的环境保护、污染预防,提高全员的环保素质,有利于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四)做好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实现资源有限开发战略。
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应完善保障遗产地旅游持续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遗产地还应做好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制订遗产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详规,并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的资源保护任务和详细的实施步骤及具体方法。
同时,由于世界遗产地形象还涉及到国家珍贵资源、国家旅游地形象,因此,针对当前对
遗产地过度开发等现状,还应强调在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政府的适当干预,强调必须对资源实施有限开发,并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
(五)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进行传统营销方式的创新
要积极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在目前旅游市场趋于超细分化状况下,树立精品意识,针对不同的客源,开发专项特色旅游产品,避免在假日大规模集中组团,造成短时期大量游客涌入,使遗产地超负荷承载。
此外,应大力改变景区传统营销方式及营销方式过于单一状况,应积极利用电子传媒,网络技术等先进的营销手段,大力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总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