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下位机串口通信分析
单片机多机串口的通信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RS-485总线的单片机与多台单片机间的串行通信原理、实现方法和相应的通信硬件、软件设计。
该设计是由单片机与单片机组成的主从控制系统,其中单片机做为上位机对下位单片机是实现控制和监视功能。
它包括通信和控制两个功能模块。
单片机作为下位机在整个系统中属于从属地位,主要用来接收上位机的命令。
由于此通信的单片接口是RS232的9针接口,且下位机数目有限(32台)。
所以本设计采用了RS485总线以及RS232转RS485的协议芯片以满足长距离多机通信,本文讨论了总线接口转换、主从式通信协议设计方法,给出了采用中断式处理的通信过程流程图,并叙述了设计过程中必备的绘图软件Protel DXP的应用,以及编辑源代码软件keil uVision2的应用,实现了单片机对多个单片机组成采集终端的通信与管理。
关键词:单片机单片机RS-485 通信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realized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between 单片and multiple MCUs based on RS-485 is described in detai in the article. This design instroduces a pincipal and subordinate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单片and single chip. Divided from its function, it includes two part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n which 单片is used as master, and MCUs is used as slave so as to receive the single order from the master.The bus interface conversion and the design of master-slav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introduced and The program flowchart of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rupt process is also give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use of unnecessary painter software and code editor software is depicted so that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etween 单片and multiple MCUs which composed collection terminal.Keywords: 单片MCUs RS-485 communic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课题实施方案 (2)2.1 系统硬件设计 (2)2.2 系统软件设计 (3)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9)3.1 C51单片机结构 (9)一CPU结构 (10)二ROM存储器 (11)三I/O端口 (11)四定时器/计数器 (12)五中断系统 (13)3.1.2 51单片机引脚功能及其连接 (13)3.1.3 51 中断系统 (15)3.1.4 C-51的串行通信 (15)3.2.1串行接口RS232结构与引脚功能 (21)3.3 Protel DXP 2004原理图设计 (23)3.3.1 Protel 2004的基本操作 (23)3.3.2绘制原理图 (25)3.3.3制作芯片原理图库 (27)第四章软件电路设计 (30)4.1 系统的通信协议 (31)4.2 C51编程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31)4.3 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35)4.3.1启动uVision2 (35)4.3.2创建程序 (36)总结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第一章绪论单片机由于其具有控制功能强、设计灵活和性能价格比高的特点。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一、概述上位机是指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负责与下位机(如PLC、单片机等)进行通信和数据交互的计算机设备。
它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
二、上位机的工作原理1. 通信方式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和无线通信等。
其中,串口通信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串口将上位机与下位机连接起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以太网通信则是利用以太网协议,将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无线通信则利用无线模块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上位机通过与下位机建立通信连接,实时采集下位机传输过来的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是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值,也可以是下位机控制信号的状态。
上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解析、校验、转换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3. 数据分析与显示上位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比较等操作。
通过算法和逻辑判断,上位机可以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如设定阈值,触发报警等。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将数据以图表、曲线、报表等形式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
4. 人机界面上位机通过人机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
人机界面可以是计算机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也可以是触摸屏、按钮和指示灯等。
用户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对上位机进行设置和操作,如设定参数、启动停止等。
上位机通过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实时数据、报警信息等反馈,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
5. 数据存储与传输上位机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存储方式可以是本地数据库、云端存储等。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其他设备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控。
6. 安全性与稳定性上位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其工作的重要保障。
上位机、下位机通信实例
上位机、下位机通信实例摘要:I.引言A.介绍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概念B.阐述上下位机通信的重要性II.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定义及功能A.上位机的定义和功能1.控制和监控系统2.数据处理和分析3.通信管理和故障诊断B.下位机的定义和功能1.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2.控制设备运行3.响应上位机的指令和请求III.上下位机通信实例A.通信方式1.串口通信2.以太网通信3.无线通信B.通信协议1.Modbus 协议2.Profinet 协议3.Can 总线协议C.通信应用实例1.工业自动化领域2.智能家居领域3.医疗设备领域IV.上下位机通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A.通信不稳定1.检查通信线路2.调整通信参数3.使用信号放大器B.数据传输延迟1.优化通信协议2.提高处理器速度3.使用更高速的通信方式C.安全问题1.使用加密算法2.建立访问控制机制3.定期更新安全补丁V.结论A.总结上下位机通信的重要性B.展望上下位机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位机主要负责控制、监控、数据处理、通信管理和故障诊断等任务,而下位机则负责实时数据采集、控制设备运行以及响应上位机的指令和请求。
二者之间的通信不仅要求高效、稳定,还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定义及功能,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的通信方式、通信协议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上位机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控,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对通信进行管理和故障诊断。
而下位机则是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中心,它可以控制设备的运行,响应上位机的指令和请求,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系统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有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和无线通信等。
串口通信虽然传输速度较慢,但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以太网通信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但成本相对较高;无线通信则适用于各种环境,但可能受到信号干扰和传输距离限制。
上位机和串口通信协议
上位机和串口通信协议《上位机与串口通信协议》一、概述《上位机与串口通信协议》描述了上位机与串口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规范。
本协议主要用于指导上位机与串口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准确、高效地传输,同时保障通信双方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二、协议内容1. 通信方式上位机与串口设备采用异步通信方式,数据按照规定的帧格式进行传输。
2. 通信协议版本本协议版本为V1.0。
3. 波特率通信波特率设定为9600bps。
4. 数据位通信数据位设定为8位。
5. 停止位通信停止位设定为1位。
6. 校验位通信校验位设定为无校验。
7. 帧格式通信帧格式如下:| 起始位 | 数据位 | 校验位 | 停止位 |其中,起始位为1位,数据位为8位,校验位为1位(可选),停止位为1位。
8. 数据传输过程上位机与串口设备在通信过程中,遵循以下步骤:(1)上位机发送命令帧至串口设备;(2)串口设备接收到命令帧后,进行解析,并返回应答帧至上位机;(3)上位机接收到应答帧后,进行解析,并根据需要发送下一条命令帧;(4)重复步骤2和3,直至通信结束。
9. 命令帧与应答帧命令帧与应答帧分为数据域和帧头/帧尾。
数据域包含命令/应答码、参数等信息。
帧头/帧尾用于标识一帧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10. 错误处理当上位机或串口设备在通信过程中检测到错误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上位机在检测到错误后,可重新发送命令帧;(2)串口设备在接收到错误命令帧时,应返回错误应答帧,并等待上位机重新发送命令帧;(3)当上位机接收到错误应答帧时,应重新发送命令帧。
三、协议的实施与维护1. 实施本协议适用于上位机与串口设备的开发、生产、测试和维护环节。
相关人员在进行通信编程时,应严格遵守本协议。
2. 维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的变化,本协议可能需要进行修订。
相关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由协议制定者进行评估和更新。
四、附录附录中包含本协议所涉及的命令码、应答码及参数说明等详细信息,以便开发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C#做一个简单的进行串口通信的上位机
C#做一个简单的进行串口通信的上位机1、上位机与下位机上位机相当于一个软件系统,可以用于接收数据、控制数据。
即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直接发送操控命令来操作数据。
上位机可以接收下位机的信号。
下位机是一个控制器,是直接控制设备获取设备状况的计算机。
上位机发出的命令首先给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直接控制相应设备。
下位机不时读取设备状态数据(一般为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上位机。
上位机不可以单独使用,而下位机可以单独使用。
2、串口通信串口相当于硬件类型的接口。
比如无线传感节点发送信号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串口将数据传到计算机中的上位机中,上位机接收信息,并处理。
串口是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符号传输速率的参数。
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
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
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
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
3、C#代码[c#] view plain copying System;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ing ponentModel;ing System.Data;ing System.Drawing;ing System.Linq;ing System.Text;ing System.Threading.Tasks;ing System.Windows.Forms;ing System.IO.Ports;ing System.Diagnostics;space serial213.{14.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15.{16.SerialPort s = new SerialPort(); //实例化一个串口对象,在前端控件中可以直接拖过来,但最好是在后端代码中写代码,这样复制到其他地方不会出错。
上位机与下位机串口通信协议
上位机与下位机串口通信协议篇一:基于C#的串口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源程序基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上位机和下位机实践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
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
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
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
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
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首先亮出C#的源程序吧。
1主要界面:只是作为简单的运用,可以扩展的。
源代码: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Windows.Forms;using System.IO.Ports;using System.Timers;namespace 单片机功能控制{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public Form1(){InitializeComponent();}SerialPort sp = new SerialPort();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2{String str1 = comboBox1.Text;//串口号String str2 = comboBox2.Text;//波特率String str3 = comboBox3.Text;//校验位String str4 = comboBox5.Text;//停止位String str5 = comboBox4.Text;//数据位Int32 int2 = Convert.ToInt32(str2);//将字符串转为整型Int32 int5 = Convert.ToInt32(str5);//将字符串转为整型groupBox3.Enabled = true;//LED控制界面变可选try{if (button1.Text == 打开串口){if (str1 == null){MessageBox.Show(请先选择串口~, Error); return; }sp.Close();sp = new SerialPort();sp.PortName = comboBox1.Text;//串口编号sp.BaudRate = int2;//波特率switch (str4)//停止位3{case 1:sp.StopBits = StopBits.One;break;case 1.5:sp.StopBits = StopBits.OnePointFive;break;case 2:sp.StopBits = StopBits.Two;break;default:MessageBox.Show(Error:参数不正确, Error); break;}switch (str3){case NONE:sp.Parity = Parity.None; break;case ODD:sp.Parity = Parity.Odd; break;case EVEN:sp.Parity = Parity.Even; break;default:4MessageBox.Show(Error:参数不正确, Error); break;}sp.DataBits = int5;//数据位sp.Parity = Parity.Even;//设置串口属性sp.Open();//打开串口button1.Text = 关闭串口;textBox1.Text = Convert.ToString(sp.PortName) + 已开启~; }else{sp.Close();button1.Text = 打开串口;groupBox3.Enabled = false;//LED控制界面变灰色textBox1.Text = Convert.ToString(sp.PortName) + 已关闭~; } }catch (Exception er){MessageBox.Show(Error: + er.Message, Error);return;}5}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初始化textBox1.Text = 欢迎使用简易的串口助手~;groupBox3.Enabled = false;//LED控制界面变灰色groupBox6.Enabled = false;groupBox7.Enabled = false;groupBox8.Enabled = false;button3.Enabled = false;button6.Enabled = false;timer1.Start();try{foreach (string com in System.IO.Ports.SerialPort.GetPortNames()) 获取串行口名称boBox1.Items.Add(com);//默认设置comboBox1.SelectedIndex = 0;//选择第一个com口comboBox2.SelectedIndex = 4;//波特率4800comboBox3.SelectedIndex = 0;//校验位NONE6comboBox4.SelectedIndex = 0;//停止位为1comboBox5.SelectedIndex = 0;//数据位为8}catch{MessageBox.Show(找不到通讯端口~, 串口调试助手); }}private void timer1_T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label6.Text = DateTime.Now.ToString();}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try {if (button2.Text == 开启){groupBox6.Enabled = true; radioButton1.Checked = false; radioButton2.Checked = false; radioButton3.Checked = false; radioButton4.Checked = false; checkBox1.Checked = false;7checkBox2.Checked = false; //自动checkBox3.Checked = false; checkBox4.Checked = false; checkBox5.Checked = false; checkBox6.Checked = false; checkBox7.Checked = false; checkBox8.Checked = false; button3.Enabled = true;textBox2.Text = String.Empty; button2.Text = 关闭;}else{groupBox6.Enabled = false; button3.Enabled = false;button2.Text = 开启;textBox2.Text = String.Empty;}}catch (Exception er){MessageBox.Show(Error: + er.Message, Error); return;8}}private void button3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groupBox6.Enabled = true;label7.Text = 已发送;if (textBox2.Text == )MessageBox.Show(发送失败,请选择发送的数据~); else sp.WriteLine(textBox2.Text);//往串口写数据}private void checkBox1_Checked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try {if (checkBox1.Checked){checkBox1.Checked = true;checkBox2.Checked = false;篇二: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连接第一章上位机与下位机1.1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概念上位机和下位机,一般是指集中控制系统中的PC机和现场的工控机。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现代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上位机通常是指计算机或其他控制设备,它们通过网络或串口等方式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传输。
通信编程的目的是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命令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通信协议的选择:为了实现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需要使用一种通信协议,常见的协议有Modbus、CAN、TCP/IP等。
2. 通信接口的编程: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需要通过网络或串口等接口进行,编程时需要实现接口的初始化、数据收发等操作。
3. 数据封装和解析:通信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封装和解析,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控制命令的传输:上位机可以通过控制命令对下位机进行控制,命令的传输需要进行协议设计和数据封装。
5. 数据处理和显示:上位机从下位机接收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便用户进行监测和控制。
在通信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是关键,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2. 编程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3. 通信协议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4. 数据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特别是在涉及机密信息的应用中。
总之,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需要开发人员具备扎实的编程技能和广泛的实际应用经验。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位机和下位机是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的两个层次,上位机负责高级控制和监控,而下位机则负责实际的执行和数据采集。
它们之间的通信是实现整个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通信编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通信协议的选择。
通信协议是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范和约定。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CAN等。
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可以提高通信的效率和稳定性。
通信编程的第二个问题是通信接口的选择。
通信接口是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进行物理连接的接口,常见的通信接口有串口、以太网口、USB等。
选择合适的通信接口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编写通信程序时,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是数据的格式和解析。
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传输,而数据的格式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需要定义统一的数据格式,并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进行数据的解析和封装。
通信编程的第四个问题是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通信往往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如电磁干扰、噪声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数据的校验和重发机制等。
除了以上的问题,通信编程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通信的实时性、通信的安全性等。
实时性是指通信的响应时间,通信的实时性越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就越快。
安全性是指通信的保密性和防护性,通信的安全性越高,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就越高。
在实际的通信编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上位机可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下位机可以向上位机发送采集数据。
这样,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通信编程,我们可以实现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工作。
以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编程是实现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接口,定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解析方法,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考虑实时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我们可以实现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工作。
c#通过串口及CAN模块实现上位及下位机通讯
c#通过串⼝及CAN模块实现上位及下位机通讯⽬录前⾔⼀、串⼝、CAN总线⼆、使⽤步骤1.RS232串⼝通讯(指令下发与接收)2.CAN总线通讯总结前⾔学习及⼯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等⼯作,结合场景使⽤不同的通讯⽅式实时通讯,以下为⼯作中遇到的上位机与下位机进⾏实时通讯,采⽤RS232串⼝和CAN总线形式进⾏⽹络通讯。
⼀、串⼝、CAN总线串⾏接⼝简称串⼝,也称串⾏通讯接⼝或串⾏通讯接⼝(通常指设备的COM接⼝),是采⽤串⾏通信⽅式的扩展接⼝。
串⾏接⼝(Serial Interface)是指数据⼀位⼀位地顺序传送。
其特点是通讯简单,只要⼀对传输线,通过设备设置传输线端⼝等参数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降低了成本,特别适⽤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
CAN是控制器局域⽹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简称,是由以研发和⽣产汽车电⼦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 11898),是国际上应⽤最⼴泛的现场总线之⼀。
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式⼯业控制局域⽹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型货车和重⼯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
上位机与与下位机制定好通⽤协议通过CAN模块将数据进⾏16进制转换实时通讯。
⼆、使⽤步骤1.RS232串⼝通讯(指令下发与接收)代码如下(⽰例)://命名空间引⼊using System.IO.Ports;public SerialPort serialPort;//定义串⼝对象类public//定义连接⽅法public void Connect(){serialPort = new SerialPort();serialPort.BaudRate = 1200;//波特率serialPort.PortName = "COM1";serialPort.Parity = Parity.None;//校验法:⽆serialPort.DataBits = 8;//数据位:8serialPort.StopBits = StopBits.One;//停⽌位:1try{serialPort.Open();//打开串⼝serialPort.DtrEnable = true;//设置DTR为⾼电平serialPort.RtsEnable = true;//设置RTS位⾼电平serialPort.DataReceived += new SerialDataReceivedEventHandler(serialPort_DataReceived);//DataReceived事件委托byte[] WriteBuffer = Encoding.ASCII.GetBytes("下发指令");//下发serialPort.Write(WriteBuffer, 0, WriteBuffer.Length);}catch (Exception ex){//打开串⼝出错,显⽰错误信息Console.WriteLine("串⼝打开失败");}}2.CAN总线通讯代码如下(⽰例)://⾸先与CAN模块进⾏连接public TcpClient mTcp = new TcpClient();private const int READ_BUFFER_SIZE = 1000;private byte[] readBuffer = new byte[READ_BUFFER_SIZE + 1];public delegate void DoReadEventHandle(object sender, string e);public event DoReadEventHandle ReadedEvent;public event DoReadEventHandle LogEvent;public string recStr { get; set; }public string HandString { get; set; }public bool Connect(){//Can模块ipstring mIPAddress = "192.168.1.1";IPAddress hostIPAddress = IPAddress.Parse(mIPAddress);//端⼝int mPort = 8080;IPEndPoint endIP = new IPEndPoint(hostIPAddress, mPort);try{mTcp = new TcpClient(mIPAddress, mPort);DateTime Savetime = DateTime.Now;TimeSpan n = new TimeSpan();while (true){n = DateTime.Now - Savetime;if (n.TotalMilliseconds > 1000 || mTcp.Client.Connected) break;}if (!mTcp.Client.Connected) return false;mTcp.GetStream().BeginRead(readBuffer, 0, READ_BUFFER_SIZE, DoRead, null);}catch (Exception){return false;}return true;}private void DoRead(IAsyncResult ar){try{int BytesRead = mTcp.GetStream().EndRead(ar);if (BytesRead > 0){string s = "";for (int i = 0; i <= BytesRead - 1; i++){s = s + string.Format("{0:x2}", readBuffer[i]) + " ";}Console.WriteLine(s);var t = s.Split(new string[] { "aa 00 ff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55" }, StringSplitOptions.RemoveEmptyEntries).FirstOrDefault(ex => ex != " ");if (!string.IsNullOrEmpty(t)){recStr += t + "\r\n";if (HandString == recStr && LogEvent != null){HandString = null;LogEvent(this, "握⼿成功!");}} mTcp.GetStream().BeginRead(readBuffer, 0, READ_BUFFER_SIZE, DoRead, null);}}catch (Exception e){mTcp.Client.Close();}}//数据发送public void sendCan(string temperature, bool check){HandString = "0xC0 0x02 0x02 0x00 0x00";string[] tmp = temperature.Split(' ');var buf = new byte[22];for (int i = 0; i < buf.Length; i++){buf[i] = 0;}for (int i = 0; i < tmp.Length; i++){try{buf[i] = Convert.ToByte(tmp[i], 16);}catch (Exception e){buf[i] = 0;}}SendData(buf, 0, 13, check);}public bool SendData(byte[] sendBytes, int mStart, int mLen, bool check = true) {if (!check) return false;try{lock (mTcp.GetStream()){mTcp.GetStream().Write(sendBytes, mStart, mLen);}return true;}catch (Exception x){return false;}}总结1、RS232串⼝通讯接⼝的信号电平值较⾼,易损坏接⼝电路的芯⽚,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有限。
基于LabView的上下位机串口通 讯系统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智能仪表综合训练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LabView的上下位机串口通讯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中文摘要以PC作为上位机,以调制解调器(Modem)、串行打印机、各种监控模块、PLC、摄像头云台、数控机床、单片机及智能设备等作为下位机广泛应用于测控领域。
LabVIEW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软件之一,LABVIEW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在某些特殊领域其特点尤其突出。
测试测量:LABVIEW最初就是为测试测量而设计的,因而测试测量也就是现在LABVIEW最广泛的应用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LABVIEW在测试测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承认。
至今,大多数主流的测试仪器、数据采集设备都拥有专门的LabVIEW驱动程序,使用LabVIEW可以非常便捷的控制这些硬件设备。
关键词:虚拟仪器;液位控制;PID;Labview;串口通信;单片机;LCD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2)2.1控制理论 (2)2.2控制规律的选择 (2)2.3串口的介绍和使用 (4)2.3.1串口VI介绍 (4)2.3.2使用说明 (5)第3章上位机软件设计 (7)3.1各系统应用模块程序 (7)第4章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 (9)4.1 系统监控界面 (9)4.2调试结果 (10)4.3 接收的PID数据与液位的显示值 (10)4.4 发送PID数据与串口数据接收 (11)第5章下位机 (12)5.1单片机的硬件连接 (12)5.2硬件介绍 (13)5.3单片机电路 (13)5.3.1 STC89C52单片机 (13)5.3.2主要性能参数 (14)5.4输入设备 (17)5.5显示设备 (18)5.6 MAX232 芯片 (19)5.6.1 RS-232电气特性 (20)5.6.2串口通信连线 (20)5.7软件流程图 (21)第6章设计总结 (22)参考文献 (23)附录一源程序 (24)第1章前言随着现代软件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的智能化和虚拟化已经成为未来各级实验室以及研究机构发展的方向。
上位机、下位机通信实例
上位机、下位机通信实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的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原理1.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数据传输线实现数据交换的方式。
它具有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弱等特点。
尽管如此,串口通信在许多场景下仍具有广泛的应用。
2.以太网通信以太网通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的通信方式。
相较于串口通信,以太网通信具有传输速率快、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因此,在需要高速、远距离通信的场合,以太网通信成为首选。
3.其他通信方式除了串口通信和以太网通信,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通信方式,如无线通信、CAN总线等。
这些通信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三、通信实例详解1.串口通信实例(1)硬件连接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串行通信线(如RS-232)进行连接。
通常,下位机配备有串口通信模块,而上位机则需要安装相应的串口通信转换器。
(2)通信协议为了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CAN等。
(3)编程实现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上分别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编程语言可以选择C、C++、Python等。
2.以太网通信实例(1)硬件连接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以太网线进行连接。
下位机需要具备以太网通信模块,上位机则需配置以太网接口。
(2)通信协议以太网通信通常采用TCP/IP协议。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3)编程实现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上分别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编程语言可以选择C、C++、Python等。
四、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的优缺点1.优点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具有以下优点:- 传输速率快、传输距离远;- 抗干扰能力强;- 易于扩展和维护;- 通信协议成熟,易于实现。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协议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协议是指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上位机(如计算机)与下位机(如PLC、传感器、执行器等控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所使用的协议。
常见的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协议有以下几种:1. Modbus协议:- Modbus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定义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规范和数据格式,支持多种物理介质,如串口和以太网。
2. Profibus协议:- Profibu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业现场总线协议。
-它兼容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通信和以太网,可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3.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协议:- CAN是一种主要用于车载通信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
-它提供高可靠性、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需要快速和可靠数据传输的环境。
4.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协议:- OPC是一种开放标准的数据传输协议,用于连接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它允许不同厂家的设备和软件能够互相通信,实现数据采集、监控和控制功能。
5. Ethernet/IP协议:- Ethernet/IP是在以太网上运行的工业自动化通信协议。
-它基于TCP/IP协议栈,并使用标准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
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设备要求选择合适的通讯协议。
在设计和实施通讯系统时,应确保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相容性,同时考虑数据传输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备注:以上列举的通讯协议仅为常见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涉及更多的协议类型和标准。
在具体项目中,请参考相关标准和设备提供商的文档,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设计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设计1 引⾔现代化集中管理需要对现场数据进⾏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绘图、报警等,同时,⼜要求对现场装置进⾏实时控制,完成各种规定操作,达到集中管理的⽬的。
加之单⽚机的计算能⼒有限,难以进⾏复杂的数据处理。
因此在功能⽐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通常以PC机为上位机,单⽚机为下位机,由单⽚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对装置的控制,⽽由上位机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及对单⽚机的控制。
2 PC机与单⽚机8051之间的通信特点在⼯业控制系统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和执⾏机构的控制都是由下位机或探测站来完成。
由于单⽚机具有体积⼩、价格低廉、可应⽤于恶劣⼯业环境的特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多采⽤单⽚机作为下位机来进⾏数据采集和现场控制。
在这些应⽤中,单⽚机只是直接⾯向被控对象底层。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进⼀步分析和处理的⼯作是由功能强⼤的主控PC机来完成的。
因此,PC机和单⽚机之间就有着⼤量的数据交换。
3 PC机与单⽚机8051通信的硬件设计通常PC机和单⽚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串⾏总线RS-232实现的。
因此采⽤⼀种以MAX232为核⼼的通信接⼝电路。
该接⼝电路适⽤于由⼀台PC机与多个8051单⽚机串⾏通信的设计,其原理和⽅法同样适⽤于PC机与其它单⽚机之间的串⾏数据通信。
其原理框图见图1:图1 单⽚机与PC机通信原理框图该框图中,起着重要作⽤的是RS-232C通信接⼝电路。
它是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信息传递的枢纽,⼀切数据的传输必需由它完成,上位机直接利⽤它的RS-232串⾏⼝,为此,采⽤了RS-232串⾏通信来接收或上传数据和指令。
但RS-232信号的电平和单⽚机串⼝信号的电平不⼀致,必须进⾏⼆者之间的电平转换。
在此电路中,采⽤MAX232实现TTL逻辑电平和RS-232电平之间的相互转换。
MAX232由单⼀的+5V电源供电,只需配接5个⾼精度10µF/50V的钽电容即可完成电平转换。
因此,避免了⽤1488和1489时必需两路电源的⿇烦。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协议
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协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需要将上位机和下位机进行通信,以完成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上位机和下位机是指在一个系统中,上位机负责处理数据和控制逻辑,而下位机则负责执行具体指令和操作硬件设备。
两者之间的通信协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格式和规则。
一种常见的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协议是Modbus协议。
Modbus 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定义了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格式和规则,支持多种物理传输介质,如串口、以太网等。
Modbus协议采用主从结构,上位机作为主机发送指令,下位机作为从机接收并执行指令。
在Modbus协议中,上位机可以向下位机发送读取命令,以获取下位机的数据;也可以发送写入命令,以向下位机发送控制指令。
下位机接收到上位机的命令后,根据指令的类型和参数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上位机。
除了Modbus协议,还有其他许多通信协议可用于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如CAN总线协议、RS485协议等。
这些协议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CAN总线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通信协议。
它采用分布式的总线结构,可以连接多个下位机设备。
CAN总线协议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RS485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多点通信。
它可以连接多个下位机设备,支持长距离传输,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RS485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楼宇自控等领域。
除了这些通信协议,还有许多其他的协议可供选择,如Profibus、DeviceNet等。
这些协议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配置。
在设计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速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信速率,以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
2. 数据格式:确定数据的编码格式和传输方式,以确保数据的正确解析和处理。
上位机和硬件的基本通信原理
上位机和硬件的基本通信原理
上位机和硬件的基本通信原理如下:
1. 串口通信:上位机通过串口(如RS232串口、RS485串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串口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串口数据帧进行通信。
上位机将数据封装为一个数据帧并通过串口发送给硬件设备,然后硬件设备将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并返回相应的响应数据。
2. 网络通信:上位机和硬件设备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有以太网、Wi-Fi、蓝牙等。
在以太网通信中,上
位机和硬件设备之间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
上位机发送数据
封装成IP包,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目标硬件设备,在硬件设
备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并返回响应数据。
3. 总线通信:在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上位机和硬件设备通过总线进行通信。
常见的总线通信协议有CAN总线、Modbus
总线等。
上位机通过总线发送命令及数据,硬件设备接收到后进行解析并返回相应的响应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通信方式具有不同的通信协议和参数设置方式,上位机和硬件设备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初始化和设置。
同时,上位机和硬件设备需要遵循相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封装规则,以确保通信的正确进行。
上下位机通信报告(DOC)
程序设计实训报告——基于C语言的上下位机通信设计1.绪论现代化集中管理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绘图、报警等,同时,又要求对现场装置进行实时控制,完成各种规定操作,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
加之单片机的计算能力有限,难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
因此在功能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中,通常以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为下位机,由单片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对装置的控制,而由上位机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处理及对单片机的控制。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各种数据的采集和执行机构的控制都是由下位机或探测站来完成。
由于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廉、可应用于恶劣工业环境的特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来进行数据采集和现场控制。
在这些应用中,单片机只是直接面向被控对象底层。
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的工作是由功能强大的主控PC机来完成的。
因此,PC机和单片机之间就有着大量的数据交换。
通常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串行总线STM32实现的。
因此采用一种以MAX232为核心的通信接口电路。
该接口电路适用于由一台PC机与多个80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设计,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PC机与其它单片机之间的串行数据通信。
告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电脑端,而且也能实现PC对单片机的控制而且对在机电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以及上下位机的通信原理对日后进行机电控制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2. 总体设计与方案选择2.1 方案选择上位机选用window 7 旗舰版操作系统;下位机选用arm单片机,ARM单片机是以ARM处理器为核心的一种单片微型计算机,是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兴产物。
arm单片机以其低功耗和高性价比的优势逐渐步入高端市场,成为了时下的主流产品。
ARM单片机采用了新型的32位ARM核处理器,使其在指令系统,总线结构,调试技术,功耗以及性价比等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同时arm单片机在芯片内部集成了大量的片内外设,所以功能和可靠性都大大提高。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分析
字节 命令组成 实现功能描述 I/O输出高电平 I/O输出低电平 获到I 获到I/O口电平 说明 设备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上位机发送 下位机返回 Byte0 控制命令 数据命令 控制:0xF0 同上 控制:0xF0 同上 控制:0xF0 同上 控制:0xF0 同上 控制:0xF0 同上 数据:0x0F 同上 数据:0x0F 同上 数据:0x0F 同上 Byte1 种类 I/O:0x02 同上 I/O:0x02 同上 I/O:0x02 同上 I/O:0x02 同上 I/O:0x02 同上 发送:0x01 同上 发送:0x01 同上 发送:0x01 同上 Byte2 数量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预留 同上 数量:小于0x38 同上 Byte3 功能码 操作方法 输出高:0x01 同上 输出低:0x02 同上
Byte8上拉:0x04 设置I 设置I/O口上拉 同上 下拉:0x05 设置I 设置I/O口下拉 同上 打印:0x01 发送打印数据 同上 时间:0x02 发送时间数据 同上 自定义数据 发送用户自定义 同上 数据 AD转换数 获得AD AD通道转换 获得AD通道转换 上位机发送 数据:0x0F 接收:0x02 数量:小于0x1C 预留 预留 预留 据:0x01 的值 下位机返回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应答:0x55 同上 同上 备注:1.同上:表示在下位机返回的该帧数据中,这个字节返回的数据与上位机该位字节的数据相同。
上位机工作原理
上位机工作原理上位机是指控制系统中与下位机相对的一种设备,通常是一台计算机或者嵌入式系统。
它通过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位机的工作原理。
1.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方式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无线通信等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串口通信是最常见的方式。
上位机通过串口与下位机建立连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来实现通信。
上位机发送的数据可以是控制命令、参数设置等,下位机接收并执行这些命令。
同时,下位机也会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并进行处理。
2. 上位机的数据处理和显示上位机接收到下位机发送的数据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首先,上位机会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实用的信息。
例如,如果下位机发送的数据是温度传感器的原始数据,上位机可以通过解析得到实际的温度数值。
然后,上位机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进行数据滤波、数据分析等。
最后,上位机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通常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方便用户进行观察和分析。
3. 上位机的控制功能上位机可以通过发送控制命令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
例如,上位机可以发送启动命令,要求下位机开始执行某项任务;上位机可以发送住手命令,要求下位机住手当前的操作。
同时,上位机还可以发送参数设置命令,例如调节下位机的工作模式、采样频率等。
这些控制命令会被下位机接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4. 上位机的应用领域上位机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例如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
在工业自动化中,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控制各个设备的工作模式,采集和处理生产数据等。
在仪器仪表中,上位机可以与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仪器仪表的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
在机器人领域,上位机可以作为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感知和决策等。
总结:上位机是控制系统中与下位机相对的一种设备,通过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下位机的监控、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07基于PROTEUS的上、下位机串口通讯仿真技术
8.马忠梅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2003
其它相关资料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5.本课程设计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2013年
06月17日~06月17日
06月18日~06月20日
06月21日~06月25日
2、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3、程序编写及调试。
4、撰写设计报告、调试报告、设计心得体会。
4.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等.51系列单片机高级实例开发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6.
2.路明,张海波.利用PC及RS_232串口实现远程数据采集[J].微计算机信息,2011,27(2):107-108.
06月26日~06月29日
06月30日
下达任务书,任务布置及设计要求说明
查阅材料,方案设计;
完成设计初稿
仿真、调试
答辩、成绩考核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③应用软件文档的建立,包括程序设计思路,程序主要完成的功能,操作方法及优缺点说明;
3)实现程序调试及PROTUES软件平台下的系统仿真;
4) 撰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3.对本课程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
1、熟悉、分解设计任务,查找资料熟悉相关设计的方法;
3.赵巧妮.Proteus在单片机仿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6):113-114+129.
4.赫建国等.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图3-2 8253定时器/计数器电路原理图 3.2.38250串口接口电路 (1)电路原理 该电路由一片8250,一片MAX232组成,该电路所有信号线均已接好。原理图如下: 图3-3 8250串行接口电路原理图 3.2.4 8259A中断控制电路 (1)电路原理 CS8259是8259芯片的片选插孔,IR0~IR7是8259的中断申请输入插孔。DDBUS是系统8位数据总线。INT插孔是8259向8086CPU的中断申请线,INTA是8086的中断应答信号。
6 图3-4 8259中断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3.2.5硬件系统地址分配说明 下位机: CS0: 0809 CS1:CS244 CS2:CS273 CS4:8253 CS5:8259
7 3.3软件主要模块流程图与说明 下位机工作流程图:
考核记录及成绩评定 题目 双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完成的主要工作 基本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双机通信和基本形式的数据显示。其中下位机用数码管显示(或液晶屏)显示。具体实现要求: (1) 上位机发送一个启动命令(自己定义命令的格式和内容)给下位机; (2) 下位机接收到启动命令后开始采集1路模拟量数据(用电位器模拟实现)和1路开关量数据,并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在数码管(或液晶屏)上实时显示,然后把模拟量数据和开关量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3) 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成员分工 成员曹晓露进行资料的搜集,下位机的连线和程序的调试,成员范凯锋负责实验代码的编写以及相应流程图,成员唐绍波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及相关画图。 综合评语(设计方案、实践环节、问题解答、设计报告) 成绩 2220133293 范凯锋 2220132642 唐绍波 2220130079 曹晓露
4 3.2硬件设计 3.2.1 A/D转换的基本原理 A/D转换就是模数转换,顾名思义,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A/D转换器是用来通过一定的电路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模拟量可以是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也可以是压力、温度、湿度、位移、声音等非电信号。但在A/D转换前,输入到A/D转换器的输入信号必须经各种传感器把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A/D转换后,输出的数字信号可以有8位、10位、12位和16位等。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逐次逼近法、双积分法、电压频率转换法。 A/D转具有如下几个技术指标: 1)分辩率指数字量变化一个最小量时模拟信号的变化量,定义为满刻度与2^n的比值。分辩率又称精度,通常以数字信号的位数来表示。 2)转换速率是指完成一次从模拟转换到数字的AD转换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积分型AD的转换时间是毫秒级属低速AD,逐次比 较型AD是微秒级属中速AD,全并行/串并行型AD可达到纳秒级。采样时间则是另外一个概念,是指两次转换的间隔。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完成,采样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转换速率。因此有人习惯上将转换速率在数值上等同于采样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常用单位是ksps和Msps,表 示每秒采样千/百万次。 3)量化误差由于AD的有限分辩率而引起的误差,即有限分辩率AD的阶梯状转移特性曲线与无限分辩率AD(理想AD)的转移特 性曲线(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通常是1 个或半个最小数字量的模拟变化量,表示为1LSB、1/2LSB。 4)偏移误差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值,可外接电位器调至最小。 5)满刻度误差满度输出时对应的输入信号与理想输入信号值之差。 6)线性度实际转换器的转移函数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移,不包括以上三种误差。 3.2.28253定时器/计数器电路 (1)电路原理 该电路由1片8253组成,8253的片选输入端插孔CS8253,数据口,地址,读写线均已接好,T0、T1、T2时钟输入分别为8253CLK0、8253CLK1、8253CLK2。定时器输出,GATE控制孔对应如下:OUT0、GATE0、OUT1、GATE1、OUT2、GATE2、CLK2。原理图如下: 注:GATE信号无输入时为高电平
2 二、设计方案 2.1参数采集和传输设计 下位机通过74LS244采集1路开关量,模拟量由电位器产生,从ADIN0输入,通过串口8250发送给上位机 2.2参数显示设计 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下位机的数码管上显示,发送到PC机的数据通过串口工具显示 2.3模拟信号采样设计 通过8253定时触发8259中断,以达到定时采样的目的,0.5秒采样一次。 2.4硬件研制过程 (1)整个硬件系统划分为7个功能单元电路,包括:定时采样(8253),查询功能(244),模数转换(0809),数据传输(8255,8250),数字显示(数码管),模拟量显示(示波器) (2)系统所选用各芯片的工作方式如下: ? 8255的工作方式:B口方式0,输入 ?8253的工作方式:计数器1,方式3(方波发生器), 计数初值3750,其时钟接clk3;计数器2,方式3,计数初值100,其时钟接out1 ?8250的工作方式:无奇偶校验,8个数据位,一个停止位 ?8259的工作方式:上升沿触发,一般嵌套,自动结束中断 (3)系统逻辑电路图如下: 图 2-1 系统逻辑电路图
1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课程设计题目 双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2 课程设计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纪,产业的信息化离不开微型计算机的支持。微型计算机的进步是推动全球信息化的动力。因此在二十一世纪掌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课题是双机参数采集系统设计,这次课题旨在通过自己对所需功能芯片的设计与实现来巩固以前所学的微机原理课程知识,同时也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有为将来进行更大规模更复杂的开发积累经验。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软件开发进度和效率的要求,高级语言逐渐取代了汇编语言。但即便如此,高级语言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汇编语言的作用。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次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知识,加强综合能力,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启发创新思想。通过本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地: 培养资料搜集和汇总的能力; 培养总体设计和方案论证的意识; 提高硬件,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 提高软件和硬件联合调试的能力; 熟练掌握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相关开发软件,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1.4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了我们资料搜集和汇总的在能力以及总体设计和方案论证的意识,锻炼了我们硬件、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我们软件和硬件联合调试的能力,使我们掌握了相关测量仪器和相关开发软件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也掌握了常用接口电路的设计,掌握8255A、8253、8259A、8250A、ADC0809、DAC0832等接口芯片的应用和编程方法,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语法和编程技巧,以及双机通讯所用到的理论基础。 1.5设计任务 双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制定适当的通信协议包括命令编码,数据编码格式,通信速率、采样周期、校验方式等; 模拟信号输入:可用实验箱上的电位器模拟。 每路模拟量/开关量信号的采样时间为0.5s,即每秒采样2次。 通信接口:自选(推荐串口)
8 四、设计结果及分析
9 五、成员分工及工作情况 5.1成员分工 1人进行资料的搜集,下位机的连线和程序的调试,1人负责实验代码的编写以及相应流程图,1人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及相关画图。 5.2工作情况 (1)模拟信号输入:1路模拟信号 (2)每路模拟信号的采样时间为0.5s,每秒采样2次。 (3)通信接口:上位机与下位机间用串行通信接口 (4)编程语言:汇编语言 (5)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问题1:对实验台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和编程不熟悉 解决方法:查看以前做过的实验和教科书,熟悉各部件的功能及编程 问题2: 发送一次启动命令,显示一次数据 解决方法:通过画流程图,把接受启动命令的程序放到开中断之前 5.3实验总结 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给我们了充分的时间再一次巩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设计的过程即使将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我们对各个芯片如8259A、8255A、8253,ADC0809,DAC0832,cs244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致的分析,画出程序流程图,依照思路将试验台的硬件连接完毕后,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编写及调试,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逐步消解了我们学习上的盲点,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从中也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近两周的努力,我们完成了本学期微机原理的课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通过相互讨论、查看书籍、搜索网络、请教同学和老师,最终所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方案。课程设计的任务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永远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要把理论知识充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是需要实践经验和牢固的理论基础的。 六、参考文献 [1].钱晓捷,陈涛.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微机原理实验指导 [3].EL-MUT-III 单片机/微机实验系统 Techshine 使用说明及实验指导书 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 2015 七、附录 附录一:下位机程序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课程设计的背景 ……… …………………………1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4课程设计的意义 …………………………………1 1.5设计任务 ………………………………………1 2.设计方案…………………………………………2 2.1参数采集和传输设计…………… …………………2 2.2参数显示设计 ……………………………………2 2.3模拟信号采样设计…………………………………2 2.4硬件研制过程 ……………………………………2 3.详细设计………………………………………3 3.1硬件系统框图与说明………………………………3 3.2硬件设计 ………………………………………4 3.3软件主要模块流程图与说明…………………………7 4.设计结果及分析…………………………………8 5.成员分工及工作情况……………………………9 5.1成员分工 ……………………… ………………9 5.2工作情况 ……………………… ………………9 5.3实验总结 …………………… …………………9 6.参考文献 ……………………… ………………97. 附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