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6a6ab2050876323012125c.png)
第一篇《乡下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目标)2.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我们的好朋友》第1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我们的好朋友》第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777e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4.png)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我们的好朋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是关于友谊和合作。
这一课时主要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友谊观念。
教材中插图丰富,文字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情感和价值观迅速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友谊和合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学会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友谊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懂得珍惜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2.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友谊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短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好朋友。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讨论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
4.小组合作: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景表演,体会友谊的珍贵。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分享友谊的故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说课稿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6c41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c.png)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选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经典古诗。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读写词语,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词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以及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文本主题。
可以采用关键词语加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c9f22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a.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通过描述一个小孩在夏天夜晚透过天窗观察外面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观察和欣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他们往往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产生困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适时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有部分生僻字词,如“蚊帐”、“霓虹”等,需要学生掌握。
2.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孩子的眼睛”,需要学生理解。
3.文章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述天窗外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之中,增强阅读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夏天夜晚的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天窗》。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6a98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10 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1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5《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5《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3a8ad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6.png)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5《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姑娘王葆偶然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可以帮助她实现愿望,但是愿望实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曲折。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宝葫芦这种神奇道具的兴趣较高,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愿望,获得真正的幸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于宝葫芦神奇功能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宝葫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宝葫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宝葫芦神奇功能在课文中的体现,引导学生思考愿望实现过程中的曲折。
4.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笔,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愿望,获得真正的幸福。
7.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9b77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c.png)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1000字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天我演示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教材概述本教材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包含五个单元,共55篇课文,主要教学内容有阅读文字、写作练习、听写、讨论交流等多种语文技能的训练。
该教材在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启发与培养。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能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内容,并提炼出其中的要点。
2、写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书写规范、清晰简洁。
3、听写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中文拼音拼写规则,培养听力和拼音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5、情感、态度培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理性思维、遇事深思熟虑,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优秀的小公民。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本教材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呈现观点和事实,引导学生去思考、判断和分析,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针对本教材中的交流课文,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
3、课堂互动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法是本教材中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互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本教材的两个重点。
2、难点中文拼音和多音字的掌握,以及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是本教材的难点。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阅读世界,共8课,概述世界之大,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2、第二单元:阅读内心,共11课,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感交流的基本规律。
3、第三单元:阅读成长,共11课,教育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意志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熊猫》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熊猫》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ac3b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8.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熊猫》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熊猫的特点和生活性。
- 课文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熊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熊猫的外貌特征,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性,并培养对熊猫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掌握和运用与熊猫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 能够简要描述熊猫的特点和生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与熊猫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熊猫。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 熊猫图片、熊猫模型等教具。
- 学生课本和练册。
五、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通过展示熊猫图片和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师生互动,解答课文中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性有清晰的认识。
4. 合作研究: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对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5. 个人输出:要求学生在练册中完成相关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熊猫的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标题:熊猫- 板书内容:外貌特征、生活环境、食物等关键词汇七、课堂互动1.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共同讨论熊猫的相关问题。
2. 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解答学生对课文的疑问。
3. 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发学生对保护熊猫的思考与讨论。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在家中阅读课文,准备下节课的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及生活性。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熊猫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保护动物和环保意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https://img.taocdn.com/s3/m/0d7c28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3.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绿》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丽景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赞美祖国的繁荣昌盛。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然而,对于一些描绘细腻、富有诗意的词语和句子,他们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的美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诗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诗意,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朗读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朗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春天的美丽。
3.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诗意表达。
6.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课文标题“绿”为核心,配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春天”、“绿色”、“大自然”、“祖国”等,通过板书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ba71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4.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好的,下面是《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公开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二单元《乡下人家》的公开课教学。
一、说教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这是一本新编教材,本单元主要是介绍了乡下人家的生活,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向优秀人家学习,树立良好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理解课文,掌握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通过课堂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乡下人家的劳动态度和生活格言,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掌握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乡下人家的劳动态度和生活格言,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的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热身练习、课文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主展示、操练巩固、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些环节,将使学生全面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说教学手段和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课堂讲授、情境讨论、合作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乡下人家勤劳勇敢生活格言七、说教具准备本节课的教具准备包括PPT、课件、教学录像、小黑板等。
八、说安全注意事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20b73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小石潭记》。
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散文,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小石潭记》这篇课文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文言文阅读部分。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泊。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意思,准备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图片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进而引入《小石潭记》这篇课文。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跟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3. 讲解新词教师逐一讲解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学生跟读并记忆。
4. 分析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不同风格的自然景观图片,进行口头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六》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六》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2dca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04.png)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六》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语交际,第二部分是习作,第三部分是语文园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口语交际,并通过习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和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并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并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运用所学的口语交际技巧进行有效的交流,并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时,教师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口语交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
3.写作指导: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dad7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4.png)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乡下人家》是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二课,主要围绕乡下的风土人情展开。
通过介绍农家生活的场景和环境,引导学生了解田野、农民、农忙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环境。
2.掌握相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如田野、农忙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断和归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2.掌握相关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难点1.通过文字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乡下的经历,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的个人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乡下人家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文阅读做铺垫。
二、展示与感悟让学生围绕“乡下人家”展开思考,提出关于农民、田野、农忙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文阅读通过听读课文、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射和情境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
四、思辨与表达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辨,比如“农民的辛勤劳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五、归纳与拓展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乡下人家的意义和价值,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够关注和热爱乡村生活。
五、板书设计•乡下人家•农民•田野•农忙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明白农民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7e4a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2.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自画像”》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介绍自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描绘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点,学会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品质,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等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动物“自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描绘对象的外貌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以自己的“自画像”为例,展示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
引导学生关注描绘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描述对方的外貌和特点,练习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4.展示评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自画像”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9e1c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b.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精选10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短诗三首》 1一、说教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选编了冰心《繁星》中的三首短诗,诗歌意境优美,意蕴深长,分别表达了怀念童年、热爱大海、歌颂母亲的主题,表现了冰心对童真、母爱、自然的歌颂。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思维想象画面,体会文意,探究情感。
多调动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用跟作者对话的心态来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以星空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引入,将学生带入“繁星”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由读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诗歌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繁星》(七一)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5.感情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四)学习《繁星》(一三一)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理解: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07838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说课稿第【1】篇〗《乡下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喜爱乡村”。
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布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存。
本文是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根据房前屋后的空间挨次和春夏秋三季,白天黄昏夜间的时间挨次穿插描写,呈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布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喜爱生活的美妙品质。
二、说设计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索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妙。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点及本组的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学问目标:熟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
2.力量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摘录积存好词好句,培育语感。
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学习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亲密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妙,获得美的享受。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
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
同时,这也是难点,由于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识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识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一)、设疑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乡下人家》。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白鹅》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白鹅》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51c3ad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e.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白鹅》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白鹅》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只白鹅的形态、动作和叫声,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先总体描述了白鹅的特点,然后分别详细描绘了白鹅的形态、动作和叫声,最后再次总结全文,表达对白鹅的喜爱。
这种结构不仅使得文章内容层次分明,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白鹅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白鹅的了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字词。
3.讲解课文:针对学生不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白鹅的特点。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d8267f1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d.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说课稿的教材分析,我们需要从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1.教材结构: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与积累”板块。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与运用等。
2.教材内容: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紧凑,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特点:本课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语言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注重生字词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进行了教材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学生的年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的中期阶段,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的语文水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有趣的故事和游戏类的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主人公的勇敢和善良,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aa14f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6.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第【1】篇〗《白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白鹅》。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白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描写动物的的一篇佳作。
文中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欣赏之情。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描绘了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鹅走路的特点,体会白鹅的高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趣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运用对比写法描述动物的妙处,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内容,读懂文章大意。
但读写结合能力较弱,这也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地方。
三、说教法和学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质疑提问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和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对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从如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落实基础,初步感知;(三)精读课文,重点探究;(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开课之初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动态,引导学生描述鹅的形象,背诵古诗《鹅》。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c002a8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5.png)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我们要通过阅读和朗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完全沉浸在乡下人家的美景中,感受乡村的声音。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研究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养成良好的阅读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在叙述上采用了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这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以读代讲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四)积累好词佳句。
在研究《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生字词,同时也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五)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同时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本课教材为《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介绍了恐龙的飞行和进化历程,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恐龙的飞行和进化历程,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术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恐龙的飞行和进化历程,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乡下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目标)2.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五、说教学。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村的声音。
1.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让学生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
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2.提问: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经常能欣赏到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
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2.读认字词,识认准确。
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渗透识字的方法;3.猜词游戏,巩固字词。
做猜词游戏,提高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欣赏乡村美景。
1.观察插图,感受美景。
观察分割好的美图插图,说说图上展现的是乡下哪些美景。
2.读文思考,理清层次。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再把描写这些场景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幅图画: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读写结合,感受乡村景象。
“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乡下人家总有着其独特的、迷人的美。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带着感情再次读课文。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接着老师说:做为身在异国他乡的杰出书法家陈醉云先生,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留恋,怎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2. 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图(独特迷人)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第二篇《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的发现,为人类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欣喜若狂、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词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语文重在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说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
课件展示恐龙图片,谈谈对恐龙的了解,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
2.边板书课题,学生边自由轻声读课题,再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①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③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细读感悟。
1.轻声的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介绍恐龙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关系吗,找到告诉了人们重要信息的一句话,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再读,体会4.寻找依据。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寻找依据。
(2)学生交流。
①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的发现。
(3)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辽西的发现的?①读句子。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②“点睛之笔”什么意思?(四)总结全文。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么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我们要学习作者写作时的用词准确性,在习作中我们要认真斟酌词语,使我们的文章语句更加精准。
同时也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内容感悟:激发了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五)拓展。
1.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
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漫长的演化恐龙鸟类(一支)第三篇《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本课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也为高年级学习浏览做准备。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学习,学生通过“读画思议”感知文本。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7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1.批文入情,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