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第一版)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内容研究申琪玉【摘要】Econo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 economy and determines the main content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namely: the life cycle costs of green buildings, the life cycl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an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经济性评价。

首先,本文总结了绿色建筑经济性的国内外研究趋势,又从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成本、绿色建筑效益评价指标及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的内容。

该研究可以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可以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4(000)016【总页数】2页(P126-127)【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成本;效益【作者】申琪玉【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51 绿色建筑经济性的国内外研究趋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_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_1

6、有利于减灾和防灾
要求: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及卫生健康,对自然灾 害及疫病有充分的应对能力。 措施: (1)对住区用地的地质与水文状况做出分析,用地 应位于洪水水位之上(或有可靠的城市防洪设施), 充分考虑到地震、火灾、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 应对措施。 (2)对住区疫病防御的条件作出分析,充分考虑疫 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3)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住区的防御自然灾害 能力。
(三)规划有利于施工
目的:避免由于施工对场地造成永久性破坏, 目的:避免由于施工对场地造成永久性破坏 , 保 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要求:规划设计要有利于有效地组织施工, 要求:规划设计要有利于有效地组织施工 , 施工 过程不得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过程不得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 根据地形状况合理 规划,减少土方量,土方量就地平衡。 规划,减少土方量,土方量就地平衡。 措施: (1)不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不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 (2)土方量就地平衡。 土方量就地平衡。 ( 3 ) 规划中考虑施工道路和建成后住区道路系统 的延续性。 的延续性。 ( 4 )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 , 就地取材 , 减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 就地取材, 少运输量。 少运输量。
(六)降低噪声污染
目的:消除各种噪声造成的污染, 目的:消除各种噪声造成的污染,确保住区内环境噪声 达标,减少各种噪声对住户的干扰。 达标,减少各种噪声对住户的干扰。 要 求 : 住 区 环 境 噪 声 应 符合 《 城 市 区 域 噪 声 标 准 》 (GB/3096-1993)。 GB/3096-1993) 措施: (1)住区环境噪声应符合《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GB/3096-1993)的要求,白天小于55dB (A),夜间 GB/3096-1993)的要求,白天小于55dB (A), 小于45 小于45 dB (A)。 (A)。 (2)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如绿化隔离带和声屏 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障) , 减少住区外界的各种噪声的干扰, 临街住户夜间的 减少住区外界的各种噪声的干扰, 噪声水平优于国家标准。 噪声水平优于国家标准。 (3)住区内部的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建筑物要布置合理, 住区内部的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建筑物要布置合理, 并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并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势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势

101 国外发展现状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下,很多国家提出并发展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直到20世纪末,全面的建筑评估系统才开始发展。

自首个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英国BREEAM 颁布以来,许多国家已经陆续开发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包括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荷兰的GPR Gebouw,以及其他国家的SBTool 等。

2 国内发展现状2.1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李道增院士在2000年提出可持续建筑的定义为:减少资源使用;室内环境的人道主义;最小化场地影响;艺术和空间形式的新观念;智能;可持续的社区和城市。

在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该文件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应对生态住宅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它来源于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目的,借鉴于美国的LEED 评价工具,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为的是要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CEHRS 作为奠定了中国绿色建筑基础并完善其他评估系统的中国的第一个评估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评估指标设置中的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需要专家依靠经验进行评分,因此,可能存在评估过于主观的问题。

因为CEHRS 没有权重制度,所以使得指标得分之间的相互补偿较为严重。

2.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reen Olympic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GOBAS 评估系统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借鉴日本的CASBEE 评估系统,并将评估项目分为Q 和L 评估类别予以科学评估,评估内容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二是能力;三是水资源;四是材料;五是资源;六是室内环境质量。

而后期评估是在上移环节达标的基础上开展的,评估采取五分制,而项目使用Excel 平台评分。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_刘瑜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_刘瑜
of eurrent green buildings assessm ent stand a川5. Finally, it proposed that g reen
过程 , 提 出了现行 绿 色建筑评佑标 准的优 点与不足 , 探 讨 了我国绿 色建 筑标准应行 的科 学 自 主的创新之路 , 并提 出了 色建 绿 筑评佑标 准应着重发展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绿 色建 筑;评 价标准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 Zo s l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 06一 1 (201 )06一 0 218 2 0033一 5 0
段 , 采 用四类定 量指 标 同时, 借 鉴 日本
相 同项 项
室 内环境质量 量 能 源与 环境 境 住 区水 环境 境 材料与资源 源
能 源消 耗
室内环境质量 量 节 能 与能 源 利用 用 节 水与水 资 源利 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用
节地 与室 外环 境 运营管理
C A SB E E 中建 筑 环 境效 率的概 念 , 将 指 标分 为Q 和L 两 类 : Q (Q u ality) 指 建 筑
近年 来, 随着经 济的发 展 , 我 国城 市 的建 设量 急剧增加 , 建设速 度 大大加 快 建 筑领域 效率低 能 耗高 技术 含 量低 的粗 放 型 生产方 式导致了整个行业不合 理 的增 长方 式, 进而影响 到全社会 的可持续 发展 因此 , 发展绿 色建筑 的意 义非常重 大 , 绿 色建 筑的兴 起正 是对 可持续 发展 的பைடு நூலகம்应 建筑 营造活 动需要 从高能 耗 高 污染 型发 展模式 转向高效 生态型 发展模式 上个世 纪90 年代 , 随着绿 色建筑 概念 的引入 , 我 国踏上了对 绿 色建 筑 的探索之路 经 过 理论研 究和 实践 工作, 结 合国外 的 先进成 果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于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后评价论文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建筑理论 行为与环境心理论文摘要 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 1.使用后评价的概念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 )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

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反馈机制的作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人类在20世纪提出的三大理论。

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核心,就是特别重视反馈机制的作用。

维纳的控制论论述了人类、动物和机器是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学习、调整并改进自身的行为。

没有反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

以射箭运动员为例,每发出一箭,都要了解所射之箭偏离靶心的信息,作为调整下一次射箭的依据,使之越来越准确地命中目标。

开展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就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建立反馈机制。

缺乏这一过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程序就不完整。

欧美建筑界通过使用后评价发现,大量建筑物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当造成的。

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使用后评价及时发现,就可能在类似的其它工程中一再发生,甚至延续数十年而得不到发现和解决,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3.“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适用、健康、安全、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建筑空间、场所等人工环境,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包括居住、工作、生产、休闲与娱乐等各种活动)。

国际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分析——以美国LEED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估体系为例

国际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分析——以美国LEED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估体系为例
中图分类号 : T U 2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3 ) 0 2— 3 3 6— 0 5
The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g r e e n r e s i d e n t i a l d i s t r i c t e s t i ma t e s y s t e ms
有代表性的几个住 区评估体 系——美 国的 L E E D、 加拿 大的 G B T O O L以及 H本 的 C A S B E E, 同 中国《中国生态 住区 技术评估手册》 以及《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从 评估对象 、 评估核心理念 、 评估权 重 、 评价过程几 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 并在多层次 比较和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上 , 明确指 出对 中国绿 色住 区评估 体系制定产 生重要影 响的 问题 , 为 中国绿色住 区的评估体系发展提出有力建议 。 关键词 : 绿色住 区评估体系 ; 权重 ; 评 价 目的 ; 评价 内容 ; 市场转型
张春子 , P a o l o V i n c e n z o G e n o v e s e , 李津威 , 滕人瑶
( 1 . 天津大学建 筑学 院 , 天津 2 . 天津市规划 局 , 天津 3 0 0 0 7 2 ; 3 0 0 0 7 0 )

要: 绿色住 区评估体系是综合衡量以及 有效 推动住宅 与住宅 区环境建设 的重要工 具。本文将 目前 国际上最具
— —
Ta k i n g t h e LEED , Ch i n e s e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

浅谈鄂南新农村住宅生态化设计摘要: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谈起,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住宅的意义。

以生态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农村民居的住宅规划、建筑造型、户型及庭院空间和适宜性技术等方面出发,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节能环保材料,构建符合鄂南地方人文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体系,探索符合农村住宅建设可持续与可行性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住宅;生态化;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通过新房舍、新环境的系统建设,实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建设农村新住宅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建设地域性鲜明的居住房,广泛采用生态技术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通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对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现代生态建筑概念建筑生态学强调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有助于建筑的理性设计,诸如对建筑朝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日照利用和保温隔热等问题的解决,使建筑形式变得有理有据,同时需要诸如美学、环境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使建筑表现形式符合地理环境空间[1]。

建筑建设中利用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通过采用比常规做法少得多的物质材料来满足同样的功能要求[2]。

因此,鄂南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要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住宅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基地旁的植物、水域等景观要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要减少各种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实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2 鄂南新农村住宅的建设理念通过对遵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的长期宣传,运用生态技术建设居住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农村居民认同和接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探讨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探讨
评 估软件 , 业人员 利用 计算机 对 建筑是 否 为“ 色” 行 专 绿 进
为 了使 人 们 全 面 认 识 生 态 住 宅 , 生 态 住 区 的 环 境 规 使
划、 建筑设计 、 工管 理有标 准可依 ,0 1年 9月 , 中 国生 施 20 《
智 能化评估 。 态 住 宅 技 术 评 估 手 册 》 式 出 版 , 是 我 国第 一 部 生 态 住 宅 1 2 2 评 价 方 法 正 这 .. 评估标 准 ; 是我 国在 绿 色 建筑评 估 研究 上正 式走 出的第 一 () 1 全程监控 、 阶段评估 。“ 绿色奥 运建 筑评估 体 系” 的
关 键词 : 色建筑 ; 价 体 系; 绿 评 可持 续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TU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9 ( 0 8 0—0 20 1 7—1 8 2 0 ) 80 1—2
并 环 1 我 国绿 色 建 筑 评 价体 系 的发 展 历程 及 存 在 的 问 区 进 行 前 面 , 兼 顾 社 会 、 境 效 益 和 用 户 权 益 。主 要 包 括
指标体 系》 有关 内 容 , 5个 子 项 : 区 环 境 规 划设 计 、 源 证 最 终 绿 色 建 筑 的实 施 。 分 小 能 与 环 境 、 内 环 境 质 量 、 区 水 环 境 、 料 与 资 源 , 出 了 中 室 小 材 提 () 2 QL评 分 方 法 。从 评 价 方 式 来 看 , 评 价 体 系 采 用 本

规 划 设 计 的 综 合 评 价 , 本 性 能 评 价 , 筑 寿 命 周 期 环 境 评 基 建
中国在绿色建 筑评 估 体 系的研 究 方面 起步 较 晚, 但发 价 及 后 期 验 证 四个 方 面 。 但是该评价体 系还 存在 着一 些 问题 : 量指 标 所 占 比 定 展很快 , 已形 成 了 几 套 生 态 住 宅 建 筑 评 价 体 系 的 框 架 。 目

创建绿色经典——记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十年发展历程

创建绿色经典——记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十年发展历程

k业风采一——【文章编号】1007.9467(2010)05.0004-04创建绿色经典——记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十年发展历程■本刊记者李文姹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圆方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由国有设计企业改制为职工控股的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是北京市房屋建筑设计院。

从2000年成立的那一刻起,圆方公司就焕发了现代企业的激情与力量,经受了市场的重重考验,在机遇和挑战中不断成长并日趋成熟。

十年来,圆方公司秉承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开创了自己绿色建筑时代的新纪元。

1圆方绿建一十年坚守的信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l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威胁更为严峻,绿色建筑在国际主流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曰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色建筑不仅积极适应环境而且有利于人自身健康。

圆方公司董事长蔡放非常认同绿色建筑传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认为不论是建筑还是人类任何社会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绿色建筑必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企业发展初期便将绿色建筑设计定位为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圆方公司开始绿色建筑之旅起源于一次合作研究性项目。

2001年7月18日,圆方公司领导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技术研究所于集团总部签署了回龙观C06绿色生态住宅区项目合作协议。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意义是用低技术策略实现普通住宅的绿色生态,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一种具有较为纯粹“绿色生态”意义的住宅产品,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绿色的、生态导向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新的舒适的生活方式”。

这个项目是圆4方公司首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进行的绿色住宅研究项目,标志着圆方公司绿色建筑事业的起点。

建筑设计市场竞争激烈,像圆方公司这样在忙于常规经营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和组织专人开展设计研发的单位较为鲜见。

从2005年开始,圆方公司每年拿出经营收入的2%作为研发基金,并且成立研发小组,安排专人进行绿色技术研究。

多年来圆方公司参与研究了众多课题,包括:屋面保温隔热做法与防止墙体温度裂缝的措施、奥运水上公园粉细沙及沙质粉土的改良与应用、结构经济性研究、隔震结构研究、体育场馆的电气系统研究、关于崇文区应急避难所的设计建议、太阳能技术研究、墙体结露研究等十余项绿色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委员会申请报告

委员会申请报告

关于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10月26日关于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尊敬的建筑材料分会: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筑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走建筑“绿色化”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是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国际上也称为“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建材不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是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随着人类自身保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建筑及装饰材料的要求日益迫切,人们期望有更多、更好的绿色建筑材料问世,发展绿色建材成为建材行业发展主题,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谨代表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中心全体检测工程师向中国建筑学会提交申请,希望成立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理由汇报如下:一、绿色建材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推广和规范绿色建材的目标,世界各国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

例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英国BREEN的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等。

中国聂梅生、秦佑国等结合我国国情,于2001年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的有力地支撑和有效推动下,21世纪成为了我国建筑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机遇,如此庞大的建筑市场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的主 要 来 源 。节 能 建 筑 成 为 建 筑 发展 的必 然 趋 势 , 色 建 筑也 应 运 而 绿
生。
5 发展 节 能 与 绿 色 建 筑 的 重 要意 义
建筑 作 为人 工 环 境 , 满 足 人类 物质 和精 神 生 活需 要 的重 要 组 成 是
2 绿 色 建筑 的 内涵
科技信息
O建筑与工程 o
21 0年
第 l 期 7
浅谈绿 色建筑 的发展方 向
张晶 晶 王 辉 ( 阳规划 建筑 设计有 限公 司 河南 洛 阳 洛
4 10 ) 7 0 0
【 要】 摘 本文从 绿色建筑理念的 内涵 出发, 对我国绿 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 了 关分析, 相 为推进我 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 出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 色建筑; 绿 能源; 可持续发展
1 绿 色 建筑 设 计 理 念 包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11 节 能能 源 .
现 充 分 利 用 太 阳能 ,采用 节 能 的建 筑 围 护 结 构 以 及 采 暖 和 空 调 , 减 在 工 业 化 、 代 化 发 展 战 略 的 突 出位 置 。 少采暖和空调 的使用。根据 自然通风 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 , 使建筑能 4 推 进 我 国 的 绿 色建 筑 发 展 的 建 议 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 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的平面形 式及总体 布局 。 41 健 全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和 激 励 性 政 策 : 先 , 对 建 筑 节 能 的相 关 问 . 首 针 1 节 约资 源 . 2 题, 《 对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节 约 能源 法 》 行 适 当 的补 充 修 改 , 进 同时 制 定 与 在建筑设计 、 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 中 。 建 均考虑资源 的合理 使用 之相配套 的法律来法规, 形成 由统一 的基本法律和相关 配套法规组成 和处 置 。 减 少 资 源 的 使 用 , 要 力求 使 资 源 可 再 生 利 用 。节 约 水 资 源 , 包 的 完 善 的 法 律体 系 。 次 出 台财 政 补 贴 、 色 贷 款 、 税 政 策 等 方 面 的 其 绿 减 括 绿 化 的节 约 用 水 。 成 套 激 励 政 策。 支持 绿 色 产 品 、 色 建 筑 、 能 源 的开 发 与 建 设 。 绿 新 1 - 回归 自然 3 42 完善绿色建筑 的技术支撑体系: . 绿色建筑评 价体系是发展绿 色建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 和谐 一致 、 动静互补 , 做 筑 的技 术 支 撑 , 国 目前 在 这 方 面 还 未 形 成 体 系 化 。建 设 部 新 近 制 定 我 到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 。 出版 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 手册》是一套 科学全 面、 , 简明易操作 随 着 全 球 气 候 的变 暖 , 界 各 国 对建 筑 节 能 的 关 注 程 度 正 日益 增 的 评 价 体 系 和标 准, 十 分 有 利 于促 进 我 国绿 色 建 筑 事 业 的 长远 健 康 世 将 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 建筑使用能源所产 生的 C O 是造成气候 变暖 发 展 。

浅谈建筑绿色施工及LEED认证

浅谈建筑绿色施工及LEED认证

浅谈建筑绿色施工及LEED认证作者:曾江巨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2期摘要:LEED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在建筑施工阶段LEED-NC实施的工作内容:在充分理解LEED-NC中每个得分点基础上,最终取得LEED认证。

其中包括侵蚀和沉积控制、循环成分材料及本地材料控制、低挥发材料的选择控制等。

关键词:建筑绿色绿色施工LEED认证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人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LEED被认为是其中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目前,LEED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结合我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LEED评价体系,从中寻找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之路。

1.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相关评价体系的拟定基本都借鉴国外经验。

例如,2001年9月底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生态住宅技术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版本,同时也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2003年8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九家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则参考了日本的CASBE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现今,中国建筑领域通行的是2006年6月1日由建设部和科技部发起施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

委员会申请报告

委员会申请报告

关于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10月26日关于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报告尊敬的建筑材料分会: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筑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走建筑“绿色化”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是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国际上也称为“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建材不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是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随着人类自身保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建筑及装饰材料的要求日益迫切,人们期望有更多、更好的绿色建筑材料问世,发展绿色建材成为建材行业发展主题,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谨代表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中心全体检测工程师向中国建筑学会提交申请,希望成立建材分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申请理由汇报如下:一、绿色建材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推广和规范绿色建材的目标,世界各国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

例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英国BREEN的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等。

中国聂梅生、秦佑国等结合我国国情,于2001年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的有力地支撑和有效推动下,21世纪成为了我国建筑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机遇,如此庞大的建筑市场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建筑评估资料总表(2001年版).

绿建筑评估资料总表(2001年版).

綠建築評估資料總表(2001年版)綠建築審查委員會結論概要: 初審委員簽章召集人簽章審查會日期:合格與否通過日期綠化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三 0.15? yes: 1.0- r= 0.15 no: 1.0- r基地面積--------基地綠化及格標準值 TCO 2C = 0.5 X A o X ( 1.0 - r) X 500 _________二.生態綠化優待係數a綠 化(提岀本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耐污染植物等— 80%以上全面性植栽生態計畫說明_ ,其值為1.1〜1.3)三.綠化總CO 2固定量TCO 2計算TCO 2=E Gi (植栽種類之單位面積CO 2固定量)* Ai (植栽種類之栽種面積)*計 設概要aTCO 2」kg三、基地綠化及格標準值檢討法定建蔽率(1- r )= ---------------------四、合格判斷式T CO 2 是否三 T C02C?合格與否基地保水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設一、各項保水手法及保水量Q i值檢討—保水手法保水量Q i( m3)註:Q4至Q8五項為利用特殊排水滲透工程的特殊保水設計法,於山坡地及地盤滑動危機之區域應嚴禁採用之,請詳見評估手冊之說明。

二.基地保水指標計算原土地保水量Q o = I_____________基地保水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各類保水設計之保水量Q'= Q i =基地保水指標入=Q O-三.基地保水及格基準值檢討法定建蔽率(1 - r ) = _1.0- r基地保水指標基準值入c= 0.8 ( 1.0- r)= 四•合格判斷式三0.15? yes: 1.0- r= 0.15 no: 1- r=合格與否水資源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建物概要申請編號建築物名稱建築物類別住宿類□其他類□水資源設計概要住宅類省水馬桶大號一次沖水量Q i L省水馬桶使用率a 1省水馬桶小號一次沖水量Q2L二段式省水馬桶使用率a 2省水水拴使用水量Q 3L省水水拴使用率a 3省水洗澡設備節水量B L省水洗澡器材使用率a 4其他類各式用水器材有否省水標章或用水量規範證明設備總數量Yi省水器材採用量Xi省水器材採用率R(2Xi歼i)(未利用時設C=0)、雨水、中水再利用率C=二.自來水節水率WR計算or省水器具採用節水率WE計算住宿類WR =(250 -((13 —Q i) >a 1+ 3.43 >1:13 —Q2)滋2+ 4.57 >(3 —Q a) >a 3+ B Xa4))其他類WE 三•水資源指標及格基準值檢討及合格判斷式WR 是否三0.8 ? WE 是否三0.8 ?合格不合格合格與否日常節能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申請編號建築物名稱設計概要 建築物類型* □辦公 □百貨商場 □旅館 □醫院 □住宿 □其他 空調照明用電比丫 (丫依建築類別查表所得) 再生能源比a能源管理效率計 算 概 要cEV = EV c = EV/EV c =* EV 依照內政部營建署公布的最新「建築節能設計的解說與實例」計算 * EV c 依照現行最新建築技術規則第二章第八節第四十五條之四、五法規規範 .計算空調效率比AC/AC c AC AC c = AC/AC c 二 ---PACS 」一書(1997林憲德著,詹氏書局)計算 3-2所得 燈具種類 燈具數量Lni 功率Lwi (W ) 效率比Lei三.Lr = (2 Lni LWi) / (2Lei 黑ni >Lwi)* AC 依照「建築空調系統節能設計 * AC c 依照建築類型查本手冊表 四.日常節能指標EI 計算 EI = { (EV / EVc) AC / ACc ) X YLr 填入 五.日常節能指標基準值計算 EIc = 0.64 X Y + 0.9} X (.0—a — p )B 由表上方數據六.基準值判斷 EI < EIc合格不合格合格與否CO 2減量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評估項目fi 係數平 面 形 狀1.平面規則性a 平面規則口 平面大略規則□平面不規則□2.長寬比b b =3.樓板挑空率ee =4.挑空偏心f f 1 = & f 2 =立 面 形 狀 5.立面退縮g 樓層退縮比=6.立面岀挑h a =7.層高均等性i i =8.高寬比jj=9.立面裝飾性k儉樸□尚可□ 過份裝飾口F = f i X 2 X ..................... X 9 =且 F 三 1.2二•計算輕量化係數W項 目W i結構 載重 主結構體W 1□鋼構造、輕金屬構造、木構造 □ SRC 構造 □ RC 構造 □磚石構造隔間牆W 2□輕隔間牆(使用率一半以上) □磚牆□ RC 隔間牆外牆W 3□金屬玻璃帷幕牆(使用率一半以上) □ RC 外牆、PC 版帷幕牆衛浴W 4□預鑄整體衛浴(使用率一半以上)W = Z Wi =三•計算非金屬建材使用率 R (無使用時R = 0)咼爐水泥再生陶瓷面磚再生磚、水泥磚 再生混凝土骨材其他再生材料再生建材使用率XiCO 2排放量影響率Zi 0.12 0.08 0.05 0.01優待倍數Yi1.02.0 2.02.0R =工 XiX Zi X i =申請編號建物概要地上樓層數構造別、計算形狀係數F概要建築物名稱 結構系統分類 結構系統係數S廢棄物減量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四.計算CO2減量指標C CO2CCO2= F X S X W X (1 - R)S由表上方建物概要判斷值代入五.基準值檢討CCO2 < 0.88合格不合格合格與否廢棄物減量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計算非金屬再生建材使用率丫高爐水泥再生混凝土骨材再生面磚 再生磚、水泥磚其他再生材料分項使用率Xi加權係數Zi0.04 0.430.150.16Y = 2 Xi >Zi =申請編號建築物名稱基地概要基礎開挖面積基地平衡土方用量M 地下室容許開挖土方基準M c總樓地板面積AF構造別廢棄物減量指數a2營建自動化使用工法優待係數yi工法使用率三60% 是 否營建自動化優待係數 a 1=2 yi =1空氣污染防制加權因子a 3 (查表計算)特殊公害防治加權係數P (無者設8= 0)指標計算•計算廢棄物減量指標Pie = M / AF 廐=PIb =1 - (2.0 Xa i ) —a 2 = Pld = 1—a 2 — 2.0 X = Pla =1 - 2 ( a 3)= PIPle + PIb + PId +三.基準值判斷PI 三 PIc = 3.5合格不合格合格與否污水垃圾改善指標評估表2001年版污水垃圾設計概要、生活雜排水配管檢查項目生活雜排水源檢討管制對象合格條件合格與否住宅生活雜排水住宅類建築的浴室、廚房及洗衣空間所有生活雜排水管確實接管至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下水道,尤其每戶必須有專用洗衣空間並設有專用洗衣水排水管接至污水系統。

生态住宅评价软件简介

生态住宅评价软件简介

生态住宅评价软件简介
林波荣;顾道金;等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2001年12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根据修订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开始了生态住区技术评估软件的开发,该软件能够客观、科学、量化地对居住小区进行生态技术评估。

软件完全延续《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同时注重评价过程的客观性。

此外,也为将来更进一步地对
生态住宅进行量化评估作了准备。

【总页数】1页(P24)
【作者】林波荣;顾道金;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指标评价之一营造空气清新的绿色家园——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气环境系统的构建和指标评价
2.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大力倡导节能住宅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简介
3.关于国内生态住宅评价标准的指导性分析——从《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住宅评价与住区绿化
5.生态健康住宅简介──迈向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住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佚名
【期刊名称】《生态经济》
【年(卷),期】2003()1
【总页数】1页(P44-44)
【关键词】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X384
【相关文献】
1.关于国内生态住宅评价标准的指导性分析——从《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J], 黄一翔;栗德祥
2.模糊评价在《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的应用 [J], 陈菲;赵金怀
3.国际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分析——以美国LEED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估体系为例 [J], 张春子;Paolo Vincenzo Genovese;李津威;滕人瑶
4.以"四节二环保"为切入点建立住宅技术创新体系——仇保兴副部长在加强住宅技术创新建设高品质住宅研讨会上的发言 [J],
5.首届中国国际生态住宅新技术论剑广州——《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全面推广 [J], 赵之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第一版)
1、背景
生态学自19世纪中后期创始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1971年多国合作实施了"人与生物计划"(Man and Biosphere Program)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生态科学正在向对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发展。

生态科学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76年在温哥华如开的联合国首届人财大会提出了"以持续发展的方式得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相继成立了"联合办居委员会(CHS)"和"联合国人居中主心(UNCHS)",先后提出了"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人类住区政策建议"和"持续性住区"的发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重点论述,对改造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提出:人类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北京宪章》。

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之中,以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随着生态科学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践和创新,人们对生态住宅与可持续发展住宅内涵的理解断深化。

建设生态住宅的要求正在被专家和广大众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与之有关的评估体系、技术规范等,用以促进生态住宅健康、快速民展。

2、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

近几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生态住宅(或称绿色住宅)。

与之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评估和产品认证体系,如: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德国兰色天使标识(BLUE ANGEL)等。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绿色生态建筑及绿色建材在世界各国风行涌现,这极大地推动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

国际绿色生态住宅的民展具有以下特征:高新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采用地方性材料和技术以降低成本也已成为发展趋势;总之,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已从单项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走向系统技术的集成,进而形式一个以可持续民展为战略、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全方位提升住宅品质的新领域。

3、必要性、紧迫性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爱到重视。

许多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理念的小区被建造出来,但是,这些小区中很多中是停留在小区绿化、美化的层面上,并未涉及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

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统一技术标准和评估方法的缺乏,已成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国际上发达国家纷纷以绿色生态住宅或中持续发展为主题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节约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在住宅全寿命的各个环节,(材料生产及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改造、拆除)体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这三个大主题。

绿色生态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更好的引导绿色生
态住宅建设,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4、指导思想绿色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点略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的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价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每一阶段中的综合品质,提高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建设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⑴以促进住宅小区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

⑵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绿色生态技术创新机制的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依据。

⑶指导适合绿色生态住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逐步形式符合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发展的绿色生态住宅体系,促进绿色生态住宅产品的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商品化配套供应。

⑷为绿色生态住宅技术的评估认定及相应产品的认证提供依据,规范绿色生态住宅建设市场。

⑸抽高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建设水平,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5、评估体系的内容设置
本评估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前言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绿色生态住宅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制定体系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体系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评估指标体系
这部分在融合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估体系(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和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分五个子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提
出了中国绿色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在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子项之后附有该子项体系的评分表,并确定了评价原计分方法。

第三部分:附录及参考文献。

1、总则
2、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2.1小区位选址2.2小区交通2.3规划有利于施工2.4小区绿化2.5小区空气质量2.6降低噪声污染2.7日照与采光2.8改善小区微环境
3、能源与环境 3.1建筑主体节能3.2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3.3可再生能源3.4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4、室内环境质量 4.1室内空气质量4.2室内热环境4.3室内光环境4.4室内声环境
5、小区水环境 5.1用水规划5.2给排水系统5.3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
5.4雨水5.5绿化、景观用水5.6节水器具与设施
6、材料与资源 6.1使用绿化建材6.2就地取材6.3资源再利用6.4住宅室内装修6.5垃圾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