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学课件
c. 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有 效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 和
行政等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
d 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 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同时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传达正确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达不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
d.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 些在消费中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即某人
对商品的消费并不减少或干扰其他人对同一物品 的消费。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物品的生产达到社 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这是由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 的。首先,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性,很难由各个微 观单位或个人独立完成;其次,公共物品的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的消费特点,使得没有人会为不付钱 也能消费的公共物品支付费用,因此也就不会有企 业愿意提供该种商品,这时市场调节自然就失灵了
1.3.2政府失灵原因分析 根据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原因分析
如下: a.政府官员符合“经济人”假设。
b.政府不得不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进行决策。
c.政府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
d.政府机构设置上的归口管理原理导致一定机 构对一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的垄断
1.3.3 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矫正 a. 合理划分政府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 方式和手段。
国民经济管理责无旁贷地属于政府的职能。 b.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
行。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由各个地区、各个部门 和众多企业相互交织集合而成的多层次网络系统。 每一地区、部门和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 或组成要素,它们各自既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领域 ,又彼此依赖,互为,条件,并通过市场相互联结 起来。正是这些子系统和要素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 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面对如此庞 大的系统构成及其复杂的运行机理,政府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将管理的触角直接深入到每一具体的企业 之中,而应该将调控的重点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
研究生课程宏观经济管理学
• 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与支的总量与结构;调节社 会总供求和各种分配关系;通过税收政策 投资
政策和补贴政策调节个部门各地区的货币收支 的流向和流量
• 金融部门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 标;调节货币供应量;
• 财政 金融都有足够的调节手段;以短期的 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为目标
• ②计划 财政 金融相结合的体制应当包含 有统一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 组织制度;一般是加强计划委员会的职 权;担负统一协调的任务
• 双松搭配:适用于需求不足;物价低迷时
• 财政松货币紧:滞胀;以滞为主;为促进就业
• 财政紧货币松;滞胀;以胀为主;为减少需求; 降低物价
• ④政策调控以短期为主:以短期问题为 调控对象;长期政策调控实际上就成了中 长期计划 计划划性政策
•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1在实现数量增长方面;计划模式高于政策 模式
• ③三者结合的体制 还应包含纵向的中央与地 方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宏观管理权集中于中央;凡宏观的重大经济问题; 都由中央决策;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计划;全 国性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 收入分配政策;货 币发行 对外经济政策等宏观问题由中央统一解 决
• 地方政府的宏观管理权主要是地方性 区域性的 从属于国家的宏观管理的
• ②存在权威的计划机构的结果:多届代 表座谈 研讨 听证 动员
• ③计划总体上是有弹性的:计划是建议 性的;也是可修改的
• ④计划编制和实施注重了科学性 有效性
• 依据是价值规律;编制方法 内容 实施方式 都有了变革
• 法国计划署合同制计划 日本企划厅 韩 国经济计划院
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圣才】
第2章国民经济管理模式2.1 复习笔记一、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1.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比较经济学对经济模式的分析运用了两个基本概念: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发生的一种经常性和规律性的关系方式,通常以一定的口头式或契约式的约定表现出来。
经济体制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度。
经济模式是对一种特定形式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构成经济模式或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有:(1)财产所有制要素。
这是模式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基础和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2)决策要素。
这是模式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权限并影响着社会经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组织要素。
这是模式的载体,决定着对社会经济资源控制和信息传递与交流影响的维护能力。
(4)调控要素。
这是模式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方向、程度和数量。
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及其分类所谓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调控行为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1)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特征。
①总体性特征;②宏观性特征;③操作性特征。
(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划分和概括①国别分类法即按照各个国家来划分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按照区域划分是国别分类法的派生。
国别分类法的优点:把分析的样本当作浑然一体的研究对象,有助于像解剖麻雀似的研究,能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整体性结论。
这对了解并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管理基本内容和形式有直接帮助的作用。
国别分类法的不足:从总体上看,国别分类法是一种经验式的和浅层次的分类方法。
第一,由于各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差异很大,具有不可比性,结论对指导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虽然有一定理论价值,但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第二,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难以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框架去概括和抽象。
国民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管理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机制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检验均表明:市场机制并非万能,还存在许多缺陷。
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中是难以避免的。
“市场失灵”一般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总括起来说,这些缺陷以三种形式表现:第一,市场运行的条件不能达到正常状况而引起市场机制功能不到位。
一般说来,通过改进市场条件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可以减少此类缺陷,如将垄断价格水平恢复到竞争价格水平,就可以消除由于价格机制扭曲而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状态。
第二,市场运行的条件已经达到正常状态但功能依然有缺陷。
这是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自身的完善来避免的。
第三,市场机制根本不起作用。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市场机制的缺陷,而是市场机制的盲区。
假如要让市场机制在这个盲区发挥作用,必定产生比其他机制更坏的结果。
2、政府的经济职能。
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成为一种替代选择,由此也就决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
一般说来,政府职能是为实现国家根本目的而对政府活动基本方向和内容所做的规定。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种种市场失灵现象决定了政府在经济领域至少必须具有如下职能:1、培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
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充分的市场、完整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从而使经济主体能够及时掌握与自己经济行为相关的市场信息。
2、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内外部均衡。
根据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将使经济体系趋于均衡,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3、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产品供给量往往低于应有的效率水平。
4、保护竞争,防止垄断。
市场竞争是经济体系充满活力的源泉,而垄断的产生则会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5、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是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国民经济管理.doc
第三部分国民经济管理一、概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1、定义国民经济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责和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2、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既具有经济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又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殊性,使之不同于微观经济层面的企业管理。
这主要有:a.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的运行并不完全都是由政府来进行管理的,比如一些全国性的大型集团公司、国有商业银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调节和监督的作用。
但是这种特定范围的宏观调控往往会被要求直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有些甚至还必须以政府的授权为前提。
国民经济管理责无旁贷地属于政府的职能。
b.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是由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众多企业相互交织集合而成的多层次网络系统。
每一地区、部门和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它们各自既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又彼此依赖,互为,条件,并通过市场相互联结起来。
正是这些子系统和要素间的联系与作用形成并推动着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构成及其复杂的运行机理,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管理的触角直接深入到每一具体的企业之中,而应该将调控的重点放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总量和重要的经济结构上。
c.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天然地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
但是,由于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效益并不总是与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效益相一致。
国民经济管理正是以全社会的效益为目标和尺度,协调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后者服从于前者,并力求实现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长期效益和中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最优结合。
第2章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 5. 外部控制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二、政府计划主导型模式与政府政策主导型模式
(一)计划主导型模式
- 确定标准:
- 第一, 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计划机构。 - 第二, 计划行动是一项严肃的管理活动。 - 第三, 存在着较为完整的计划体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三节
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对中国传统模式的基本评价
- (一) 过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导致企业和地方丧失积极性和主 动创造力
- (二) 比较单一的调控手段使得国民经济管理僵硬
- (三) 行政条块划分的组织机制割裂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内在 联系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刘瑞 主编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章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差异,世界上各个市场经济 国家的国民经济管理实践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 这些差异性进行合理的理论抽象,就可以形成对所谓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认知。这种认知对改进中国的国 民经济管理是十分有益的。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 5.政策调控以短期为主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三、模式演变的未来
(一) 对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与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的评价
未来的模式演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可能是一种组合性 的选择。目前,一直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模式继续在一些国民经济 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领域保留并发展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引进公有 经济模式的某些养分,比如在欧美社会出现了职工持股的合作股份 制经济。而一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则适当降低国有经济比重, 在较大范围之内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入私有经济模式的某些成分, 比如在中国、越南等国发展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当然,在相当一 段时间内,还看不到两种模式走向同一的前景,但两者彼此取长补 短式的发展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国民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管理第一章导论1、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定义色诺芬:“经济”就是家政管理和持家之道,即奴隶主家政管理的合理原则。
亚里士多德:经济即家政管理,是研究奴隶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致富技术的学问。
蒙克莱田:他认为经济学即研究“持家理财的精湛艺术”。
而他更感兴趣的是如何促使国家和民族繁荣的问题。
亚当·斯密: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主张自由竞争,抨击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政策曾起过重大作用。
2、李斯特,德国经济学家,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关于工业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生产力理论;国家干预学说以及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等等。
3、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
4管理的含义是指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的。
其含义有五层: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管理的对象是资源;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5国民经济:由一国相互联系的所有产业部门所构成的总体。
6、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国家经济的区别:首先,宏观经济的外延大于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应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部分。
宏观经济可以包括:国民经济,国家经济,政府经济,公共经济,国际经济,全球经济,总量经济,市民经济(百姓经济),社会经济,跨国公司经济,等等。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对立;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相对立。
其次,从国民经济内涵上看,国民经济既涉及“国”,又涉及“民”,可谓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观察经济。
因此,国民经济一词更注重经济的本质,意欲国家、百姓共同富裕,强调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更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2021年高级经济师教材 02.国民经济管理
2018年高级经济师欧阳光明(2021.03.07)经济学一、概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个性。
(辨析)共性(四化):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个性:▲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宏观调控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国民经济的含义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
国民经济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3、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一系列行动的总称。
4、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单选)★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总任务: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总目标: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与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关键词:动词)①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提高市场监管水平;②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③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④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具体目标(关键词)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地体制环境;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3、国民经济管理的不同时期任务①国民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总量调控②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经济结构调整③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管理学讲义(PPT39张)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中,个人或其他经济主体被看做是利已的、追求 效应最大化目标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经济人”假设应用于非市场决 策分析之中,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由这些“经济人”官员的组成的政 府机构在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也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自己的行为 目标,政府的行为决策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总能自然而然地与社会公 共利益划等号的。正是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性,导致了政府在 发展经济职能过程中的“失灵”。 其次,政府要正确地制定宏观经济目标,合理选择各项政策手段组合,一个重要的 前提是必须能够及时获取和掌握有关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全面、准确的信息。然 而,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勉强 去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会非常高。所以政府通常只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 行决策。依据这种不完全信息制定的目标和政策,产生偏差也就很难避免。 再次,政府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许多因素难以从经济上 加以度量。政府的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税收,与其产出并无直接的联系,从而使衡 量非市场活动的效果缺乏相应的评价基准。 最后,在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上,通行的原则是归口管理,即一个机构对一个定的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予以垄断。这种垄断性使政府机构免除了竞争的压力,并 使其倾向于预算规模的扩张、人员编制的增加和薪金收入的提高,从而造成资源
第三节 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对中国传统模式的基本评价 (一)过分集中的决策机制导致企业和地方丧失 积极性和主动创造力 (二)比较单一的调控手段使得国民经济管理僵 硬 (三)行政条块划分的组织机制割裂了国民济 活动内在联系 (四)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抑制了国民经济内在动 力和活力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一篇: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2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与原理,突出了国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充分吸收了中国及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对中外国民经济管理的经验与知识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整合。
不仅如此,《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2版)》在论述中还运用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资料数据。
这些特点,使《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2版)》成为一本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科书。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2版)》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对国民经济管理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必要性及其任务第一节市场经济功能及其缺第二节政府干预及其缺陷第三节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类型比较第三节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第三章国家发展战略第一节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第二节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节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第四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第四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第一节国民经济决策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选择第三节国民经济规划第五章国民经济组织与调控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第三节国民经济调控体系第四节财政政策第五节货币政策第六节国民经济调控政策的协同第六章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第一节经济周期第二节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第三节国民经济预警第四节国民经济管理绩效评估第七章经济总量调控(上):供给管理第一节经济总供给的形成及核算第二节生产函数及生产率的测定第三节供给管理基本内容第八章经济总量调控(中):需求管理第一节经济总需求的形成与决定第二节消费需求管理第三节投资需求管理第四节出口需求管理思考题第九章经济总量调控(下):供求平衡第一节经济总量供求平衡的含义及其形成第二节短缺经济下的供求管理第三节过剩经济下的供求管理思考题第十章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第二篇:管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课程内容: 导论——管理概念、职能,管理学内容、特点及教学方法,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道德与社会责任决策——概念、类型、过程、方法;计划——计划分类、过程,战略性计划,目标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文化;领导——领导概念、理论,激励,沟通控制——控制概念、过程、类型、方法;管理创新——创新概念、过程与组织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作用管理的概念:1.什么是组织:是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思考题
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任务1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是什么?2各个市场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市场机制之间的联系:市场经济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运行机制来展开的,并不能单一的考虑一个和若个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考虑才能分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要运行具备的条件是一样的包括:私有制,竞争和商品自由交换以及硬预算约束。
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至少由六个机制组成,每个机制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供求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组织功能,清晰的产权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保障功能,价格机制发挥着市场经济的信息功能,竞争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效率功能,激励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动力功能,信用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功能,其中供求机制的健康运行依赖于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供求双方各自独立地处置及自身利益的事宜并由此承担后果。
供求的主体都拥有对等的市场交易权时,交易行为才能正常的进行,所以产权机制是保障。
供求双方的平衡态势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实现。
3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能否依靠市场机制自身予以消除?答案:5-8页4政府自身的缺陷那些能够、那些不能够依靠自身力量予以消除?答案:10-11页5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有国民经济管理?必要性:国民经济管理是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的规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的行动总和。
“双失灵”展开。
6为什么要区分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属性?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二重原理,对于搞好现实的国民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答案:18页7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答案:19-22页8为什么要把经济总量调控、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区分为三个层次的任务?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划分好层次便于组织调控工作。
答案:19-22页展开9经济总量调控与经济结构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19-21页展开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模式1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经济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 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管理学课件教学教程
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势配置。 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它同样有其自身的 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以需要政府加强宏观 经济管理。充分认识二者在资源配置中的 作用,探寻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 正是本章的主要目的。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第二节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一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一、经济资源与资源配置 二、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
• 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 商品及各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 市场通过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企业压力动力 •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间接调控 • 经济关系法制化
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
• 1.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指对模型参数的分析, 利用估计出来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来对宏 观经济关系进行定量测评
• 2.宏观经济预测:指对样本以外的内生变量 作出定量估计
• 3.宏观经济讲师模型 实行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不同 • 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不同 • 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度不同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 价值规律 • 供求规律 • 竞争规律
第二节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市场调节的缺陷
• 短期性 • 滞后性 • 不确定性 • 难以协调局部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 市场失灵区
国民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 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赵如林等.市场经济学大辞典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这个观点突破了将国民经济局限于国家各经济部门的构成总称的限制,在 内涵上大大扩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 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讯、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 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较为全面而翔实 地阐述了国民经济涵盖的内容。
由此,我们来看国民经济的定义,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 济学一般原理与行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证经济学。”(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 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4)
国民经济学
我国大学所讲的国民经济学,一般是经济学科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所属的研究生专业。国内拥有这 个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有辽宁大学、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安徽财经 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负责建设并承担主要教学任务
感谢观看
国民经济管理 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MPA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政府的综合国 民经济管理部门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 析方法和技术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规划和政策建议,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政府综 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
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
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与分类一、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从一般意义上说,模式是对一种经常性的、大量的、重复性的和相对固定出现的社会经济行为方式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比较经济学把经济模式问题归结为经济分类问题,运用了两个基本概念:经济制度(Economic Institution)和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
一般来说,经济制度是指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发生的一种经常性和规律性的关系方式,通常以一定的口头式或契约式的约定表现出来。
从宏观层次上说,经济制度是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某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如果借助法律形式就形成了固定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不过,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只是作为对经济制度既有客观事实的一种承认和维护。
经济体制是比经济制度概念范围更大更宽的范畴,它“包括了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机构、组织、法律、规则和信仰等,它们以一定方式互相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消费、分配、交换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经济体制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度。
”因此,经济模式在本义上与经济体制是一致的,只不过经济模式是对特定形式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构成经济模式的基本要素有:(1)财产所有制要素:模式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基础和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2)决策要素:模式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权限和影响着社会经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组织要素:模式的载体,决定着对社会经济资源控制和信息传递与交流影响的维护能力。
(4)调控要素:模式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方向、程度和数量。
二、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分类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概念,它突出了总体性、宏观性和操作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总体性特征:国民经济活动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经济体系,因此对国民经济系统进行管理,必然要从总体角度去考虑和进行。
高级经济师教材 02.国民经济管理之欧阳化创编
2018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一、概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个性。
(辨析)共性(四化):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个性:▲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宏观调控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国民经济的含义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
国民经济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3、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一系列行动的总称。
4、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单选)★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总任务: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总目标: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与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关键词:动词)①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提高市场监管水平;②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③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④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具体目标(关键词)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地体制环境;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3、国民经济管理的不同时期任务①国民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总量调控②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经济结构调整③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高级经济师教材 02.国民经济管理之欧阳理创编
2018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学一、概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个性。
(辨析)共性(四化):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个性:▲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宏观调控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国民经济的含义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
国民经济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3、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指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一系列行动的总称。
4、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单选)★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国民经济管理的对象: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国民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带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总任务: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增长,以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总目标:实现国家既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与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关键词:动词)①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经济基础,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提高市场监管水平;②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重大措施;③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④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具体目标(关键词)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地体制环境;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3、国民经济管理的不同时期任务①国民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总量调控②国民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经济结构调整③国民经济管理的长期任务: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形成条件
01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02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03
政治制度
04
国家法律制度
05
传统文化
06
社会心理
07
国际环境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与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刘瑞 主编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章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差异,世界上各个市场经济 国家的国民经济管理实践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 这些差异性进行合理的理论抽象,就可以形成对所谓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认知。这种认知对改进中国的国 民经济管理是十分有益的。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二、政府计划主导型模式与政府政策主导型模式
(二)政策主导型模式 - 政府政策主导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 1.政策管理的基本性质是间接性的 - 2.政策管理以良好的市场机制运营为基础 - 3.政策实施是一个系统配合过程 - 4. 政策重点和作用由政策主体价值偏好和地位决定 - 5.政策调控以短期为主
- 特征分类法:实际观察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都会遇 到财产所有权、资源配置与保护、政府管理等共性问题。无 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有效解决这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解决 问题的思路出发研究各种模式的实际解决办法特点以及特殊 效果,会满足人们研究模式的最终目的,即寻找出能够解决 本国或本地区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1)财产所有制要素。 - (2)决策要素。 - (3)组织要素。 - (4)调控要素。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及其分类
所谓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调控行为 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其特征包括:
- 1. 总体性特征
- 2.宏观性特征
- 3.操作性特征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及其分类
▪ 划分方法:
- 国别分类法:英美模式、德国模式、日韩模式、新加坡模式 等
- 理论模式分类法:预先构想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再 将现实中的情况一一套入进行对比,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质 的经济模式。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及其分类
特征分类法
政 府
计划方式
配 混合方式 置
资 源
政策方式
AI
BI
CI
A II
B II
C II
A III
B III
C III
私有制
混合所有制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三、模式演变的未来
(一) 对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与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的评价
未来的模式演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可能是一种组合性 的选择。目前,一直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模式继续在一些国民经济 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领域保留并发展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引进公有 经济模式的某些养分,比如在欧美社会出现了职工持股的合作股份 制经济。而一直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则适当降低国有经济比重, 在较大范围之内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入私有经济模式的某些成分, 比如在中国、越南等国发展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当然,在相当一 段时间内,还看不到两种模式走向同一的前景,但两者彼此取长补 短式的发展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二、政府计划主导型模式与政府政策主导型模式
(一)计划主导型模式
- 确定标准:
- 第一, 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计划机构。 - 第二, 计划行动是一项严肃的管理活动。 - 第三, 存在着较为完整的计划体系。
- “指导性计划”或称“政策性计划”模式的突出之处:
- 与计划主导型模式的区别:
- 第一,存在着实施政策工具的权威机构,主要是政府财政、中央银行 和若干产业职能部门。
- 第二,注重对宏观性和短期性社会经济问题的干预及调控,相对于计 划而言缺乏长期持续性和连贯性。
- 第三,不存在如计划体系那样分工明确而组织精密的政策体系,但是 在不同层次和范围内政策有所侧重,如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规制政策、 制度政策和过程政策等。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
比较经济学——
经济模式
经济制度 (economic institution)
经济体制 (economic system)
▪ 指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发生 的一种经常性和规律性的关 系方式,通常以一定的口头 式或契约式的约定表现出来。 从宏观层次上说,经济制度 是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某 种生产关系的全部总和。
- 1.计划性质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 2.计划从总体上说是富有弹性的战略规划 - 3.计划制定是民主协商的过程 - 4.计划编制和实施注重了科学性和有效性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二、政府计划主导型模式与政府政策主导型模式
(二)政策主导型模式
▪ 是比经济制度概念范围更大 更宽的范畴。
▪ 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进行 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 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 度。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
1. 经济模式是对一种特定形式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抽象和 概括。构成经济模式或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有:
(一)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 1.政府对国有企业拥有领导与监督的权利 - 2.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第二版)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与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
(二)政府与私有企业的关系 - 1. 指导 - 2. 扶持 - 3. 协调 - 4. 服务 - 5. 外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