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

2、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3、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为四大类,即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4、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

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②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③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④人类聚居的场所

6、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般特性

①分层性:对流层、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普遍的结构特性)

②交织性:大气层中包含水分、固体物质、生物体;水体包含溶解气体、矿物质、悬浮泥沙生物体;岩石圈包含空气、水、多种生物。以上分层结构的共同点: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和其他成分处于彼此叠合、相互渗透之中

③集中性④综合性⑤差异性⑥多级性

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指自然地理环境各不同自然综合体之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

8、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指维持着空间结构的自然综合体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模式

9、系统:一般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10、系统的基本分类

①功能类型: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

②结构类型:a形态系统b级联系统c过程-响应系统d控制系统

③其他分类:钱学森把系统分为a小系统b大系统c简单巨系统d复杂巨系统

11、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辐射平衡

12、海洋潮汐、大气潮汐、固体潮汐的概念: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潮汐变形。这种周期性的变形出现在海洋的叫海洋潮汐,出现在大气层的叫大气潮汐,出现在陆地上的叫固体潮汐

区别:①海洋潮汐的影响:a海洋潮汐对地球自转具有阻碍作用b海洋潮汐对生物的演化具有促进作用c海洋潮汐具有巨大的能量②大气潮汐的潮差大,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不如海洋潮汐明显,但对天气现象有重要影响③固体潮汐使得地球的重心发生周期性摆动,地表各处的重力差异忽大忽小,破坏了地壳运动的平衡

13、陨石物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增加地球质量②造成陨石坑和环形山③造成陨震④形成新的矿床⑤造成沧海桑田变化

1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举例论述)

地球自转的影响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②地球绕地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③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向

④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潮汐变为绕地球传播的潮汐波,潮汐波传播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并对地球自转起阻碍作用,使昼夜逐渐变长

⑤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理后果:第一,当地球自转加快(或减速)时,海水从两极涌向赤道(相反),大陆面积扩大(缩小),使全球气候由温暖潮湿转向干燥寒冷(相反)。第二,由于地球自转加快,导致惯性离心力和惯性力的增大,便产生了经向水平力和纬向水平力,使地壳表面形成了纬向构造带和经向构造带。第三,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引起海陆沧桑巨变,从而促使生物界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进

⑥地球所具有的两极稍平,赤道凸出的椭球体形状,也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使地球转动能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着大气环流、洋流和板块运动的整体和局部变化

地球公转的影响

①因为黄赤交角,使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引起了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位置的改变,从而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

②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分布,人们可以在地球表面划出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纬线(回归线和极圈)。这些特殊的纬线是划分自然地带的基础

③黄赤交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黄赤交角周期性地、极为缓慢地变化(20.8~24度),引起回归线和极圈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也就改变了不同类型热量带的范围

④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结果使得天文四季不等长。

⑤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大小,决定着地球轨道的形状。地球轨道偏心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一方面使地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太阳日辐射量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又使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获得辐射量的差异也发生变化。

15、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①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②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其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③天文因素给予自然地理环境以数学规则性的影响,使得自然地理过程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带性。而地球因素则破坏着这一数学规则性④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

16、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的方式

①大气循环:是以大气环流的形式进行的,它包括了行星风系(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三种不同尺度的模式。大气循环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大气循环成为自然地理环境中传输物质和能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最显著的作用是重新分配地表的热量和水分,直接的作用是通过输送贮存在大气环流中的热能和水汽实现的,而间接的作用是通过驱动大规模的洋流运动而实现。由于这样的作用,大气环流也就成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大气环流还积极地搬运地表松散的固体物质。也就作为地貌形成的外力条件之一。

②水分循环:水分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循环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通过水本身的相变,一是液态水通过洋流或陆地上河川径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大规模传输。在实际过程,这两种形式的水分循环是不可分割的。水分通过蒸发—凝结—输送—降水—径流等相互联系的环节,不断地在海洋—大气—陆地之间循环往复。水分既然处于连续的循环运动过程中,各种水体也就不断地进行着自然更新。水分循环对于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大气循环相互联系而发生,从而影响了一地气候的主要方面——降水与气温。水分循环具有物质“传输带”的作用,而且又是岩石圈表层机械搬运作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