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__修改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9、《巨人的花园》一、教材分析: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
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二、学情分析现在四年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比较好,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较为自私,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对他们有所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六、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师: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感受童话的魅力吧!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教学原则知识点总结
教学原则知识点总结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标准。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教学原则的知识点总结:一、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特长和兴趣爱好,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明确、具体、适当、可操作、可评价、可达到,以及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分类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实践操作技能等内容。
2. 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科学、全面、系统、自然、生动、可操作、体现社会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体验法等。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环境的条件来进行选择。
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 教学手段的内涵和分类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教学技术、教学资料等。
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_吴红耘
图 1 语文教学目标分类模型
15
第三级目标中的语文能力分为语文知识与语文
中,是学生记忆、理解水平上掌握四类知识;后者
技能。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后天
是关于“如何办”的知识,就是通常说的“技能”,
习得的能力是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在加涅分类中,将其称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
吴红耘 皮连生
[摘 要] 由于缺乏合适的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语文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很多,课堂教学效率 较低。本文以加涅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理论为指导,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语文教学目标分类和语文技 能二维分类模型,并分类阐述语文能力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设计 目标分类
所有教学设计都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你要将学 生带到哪里去 (教学目标的设置)?如何到达那里 (教 学 策 略 的 选 择)? 如 何 判 断 学 生 是 否 到 达 那 里 (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在这三个问题中,设置 教学目标是核心和关键。
(可观察的行为),是因为他掌握了拼音规则 (能力 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当前 流行的目标分类理论和模型不完全适用,语文学科 缺乏充分反应其学科特点的目标分类系统。
为此,从 2008 年起,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设 计研究”课题组与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语文学 科教学研究团队合作,对语文教学目标分类问题进 行实验研究,基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技能、 能力的认识,以加涅和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性知识的总量 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平上掌握四类知识
第四级目标分类反映了语文学习结果的特点。
(二) 语文技能二维分类
语文知识包括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知识以及语文专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目标解读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目标解读
本文档旨在解读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中文听说能力
-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教材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口头表达。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口语交流活动。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的篇章,获取主要信息和细节。
-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归纳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 学生能够运用中文进行简单的跨文化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理解。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的目标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通过达成这些目标,我们希
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
基础。
第四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 2
第四章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出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功能;2.能描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布卢姆、加涅、巴班斯基、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分别做出简要评析;4.能用自己的话阐述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5.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原则和一般步骤;6.能准确陈述教学目标,并能把握陈述时应注意的问题;7.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份教学目标;8.掌握教学实践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误区及其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人的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因此,教学也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即每一次教学活动,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教学言语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目标就是预期的结果;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R.E.Tyler)认为:形形色色的行为方式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3.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4.有学者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我们的观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二是教学目标是在当下的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三是教学目标以一定的教学活动为依托。
四是教学目标是一种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概念,有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一)预期性从概念可以看互联网,教学目标是在当下基础上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2023年下半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 (综合)题库 (1)
1 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撤销教师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属于()A. 行政处分B. 行政处罚C. 民事处罚D. 刑事处罚正确答案: B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或情形出现时,必须作出或者不准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指的是()A. 义务性规范B. 授权性规范C. 强制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规的类别3个体和单位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如何开展教育活动或在什么范围内开展教育活动,体现了教育法规的()A. 规范功能B. 标准功能C. 预示功能D. 强制功能正确答案: C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规的功能4教育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都要实行大众参与,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指的是()A. 公平原则B. 民主原则C. 统筹原则D. 科学原则正确答案: B知识点: 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5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所具有的属性()A. 平等性B. 同一性C. 实践性D. 延续性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6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绝对遵照执行的法律规范指的是()A. 义务性规范B. 授权性规范C. 强制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正确答案: C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规的类别7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的处理属于()A. 行政处分B. 行政处罚C. 民事处罚D. 刑事处罚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8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A. 高等教育的方针与任务B. 高等学校设立目的C.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D. 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修改的内容与评价9高等教育行政行为是教育行政主体行使国家教育行政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这一描述反映了教育行政行为的()A. 从属法律性B. 裁量性C. 单方意志性D. 强制性正确答案: C知识点: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特征10高等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机会均等,社会参与体现了高等教育的()A. 原则B. 任务C. 基本制度D. 责任正确答案: A知识点: 教育单行法11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A. 原则B. 任务C. 基本制度D. 责任正确答案: B知识点: 教育单行法12高等教育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是合法有效的,其约束力随之产生,这一描述反映了教育行政行为的()A. 从属法律性B. 裁量性C. 效力先定性D. 强制性正确答案: C知识点: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特征13通过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实施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体现了教育法规的()A. 规范功能B. 标准功能C. 预示功能D. 强制功能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等教育法规的功能14教育政策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遵循()A. 公平原则B. 民主原则C. 统筹原则D. 科学原则正确答案: C知识点: 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15高校教师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以下哪项不属于其主要职能()A. 组建人才培养队伍B. 培养高层次人才C. 推动社会多方面发展D. 服务社会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高校教师的功能16个体道德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的升华也就是从道德义务向()的转化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2课时)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 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 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4.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5. 朗读、背诵3条关于“理”的谚语。
【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1.出示课内外童话故事的插图,如《七色花》《拇指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等,提问:看图猪猜,这是哪个童话故事?2.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教师追问:大家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3.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及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齐读。
4.引导回顾:本单元我们一起畅游了童话世界,读了哪几个童话故事?(1)学生交流课文中的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中的哪位主人公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种子《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一块奶酪》——蚂蚁队长(3)引导交流: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现实中有什么不同?(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5.引导回顾: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读起来真有意思。
这些童话故事中,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1)学生交流故事中神奇的事。
(2)教师相机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了各种奇特的景象《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有不同形态的变化《在牛肚子里旅行》——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最后脱险《一块奶酪》——蚂蚁有秩序地搬运奶酪6.出示第三位学习伙伴的话: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幼儿园教学目标与内容评析
幼儿园教学目标与内容评析幼儿园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石。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教育目标可从认知、情感、社会等维度进行制定,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教学目标需要具体、可衡量,并考虑个体差异,以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选择,既要关注传统的学科内容,也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健康教育等内容。
同时,应合理安排学科内容的顺序和难度,逐渐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技能树。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相互支持与促进。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而教学内容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同时,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馈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个体差异的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评估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成长发展速度和特长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制定教育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顾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发展。
五、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幼儿园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评估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综合、客观地反映幼儿发展的全貌。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情景还原等方式进行评价,将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评估需要与家庭进行密切的合作。
第三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1、目标模式的长处 第一,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使教育成了心理学等的应用领域; 第二,目标模式提供了教育成功与否 的准则:目标的达成,这使教育评价变得相当简 单明了; 第三,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性地 思考他们正在力图达到什么,使教师教学有据可 依。
2、对目标模式缺陷的认识
关于知识,它是一个结构,支撑着创 造性思维并提供判断的框架。知识提供的是思维 的原始材料,使人们可以运用它来思考。知识的 价值在于作为思考的焦点激发各种水平的理解, 而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让人们接受。
(2)过程模式的依据:知识、活动的内在价 值
斯腾豪斯借助彼得斯的关于课程活动 内在价值的观点。彼得斯认为,教育的核心准则 包括:
举例:领导制定的“人文学科课程计划” 为例,教师应该遵循五项“程序原则”(“过程原 则”)。
(4)教师作为研究者
过程模式不再是根据外在的目标来选 择和设计教学过程,而是根据知识和活动的内在 价值来设计和形成当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课程编制者不再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学校成了 课程编制的中心,教师是课程编制的主体,这样 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因此,他提出了“教师即 研究者”的口号。认为,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 有课程编制。
第三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课程开发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及其所依据的各种 理论取向。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泰勒模式: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作。
第一,目标模式并不以课堂教学的经 验研究为依据,与那些研究成果也不相符;
研究表明,学生学和教师教并不是 用的目标模式那套程序,最佳展开的教与学是逐 步进行的,他们最大限度地向前展开,而不是指 向某一目标。设定目标只能对初级教师的教学有 指导作用,对好的教师的教学是压抑性的,会削 弱引导知识探究的教学。
教师教学目标总结
教师教学目标总结引言教师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期望结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指导。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本文将对教师教学目标进行总结,探讨其重要性和如何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它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保持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2. 提高学习动机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意愿去努力学习。
合理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主动学习。
3.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些设定有效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1. 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描述预期的学习结果。
目标越具体,教师和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达成。
可以使用明确的动词和具体的描述来定义教学目标,确保目标能够被准确理解和评价。
2. 可衡量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能够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如考试、测试、作业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目标的可衡量性。
3. 实际可行教学目标应该是实际可行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目标太过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容易导致学生的挫败感和学习动机的下降;目标太过简单或低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则容易导致学生的浮躁和获得感的降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引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指导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向,有助于确保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兼具。
今天,我将针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第二部分:全面评估教学目标在进行深入讨论之前,让我们先全面评估一下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了解这些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教学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第三部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教学目标1. 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课文、故事和文章,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3. 思维逻辑能力: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合作意识:教学目标中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和交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目标非常全面,涵盖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多个方面。
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更有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达成这些目标,以确保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学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它为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达成这些目标,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观点,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因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大多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
由于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
但是,不容否认,“普遍性目标”取向也存在一些缺陷。
(1)这类目标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受日常经验所局限;(2)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3)这类目标往往在含义上不够清晰、确定,而且常常出现歧义,容易成为一种“政治游戏”。
二、“行为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取向概况★“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
自考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单选]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单选]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3.[单选]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4.[简答]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
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
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
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5.[简答]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区别。
尽管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的极其相似,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他指出:“课程是由理想和活动这两者构成的。
”理想不能从现实的人类活动中直接分析出来,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
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
查特斯认为学习者应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意义而追求知识,他主通过对人类生活的分析以确定学科的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这些要素纳入课程之中。
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6.[单选]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7.[单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8.[单选]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领悟(内化)水平行为动词:
例: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
持、确立、追求等
案例:
1、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习惯
2、通过讨论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树立助人为乐的 意识。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38页
教学目标的分类:启示
教学要重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目标,而不同
类别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行为动词和表述方式。
重点段的含义,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富饶、美丽;②概括中
心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与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活动预期yq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第一页,课件共有38页
备课的涵义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 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 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 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包括两个层次∶
2、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
在实践当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最易走向目标制定含糊、
不明确的误区。教师习惯于用“了解……”“懂得………” “掌握………”“理解……”的形式,这样很难区分达到哪
种程度是了解,哪种程度是掌握,了解和掌握之间又有 何区别。例如: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赵州桥》的教学目 标:A、懂得赵州桥的坚固、美观;B、体会本文运用比 喻写声音的写法;C、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
“懂得、体会、了解”这样的表述词很模糊,因此,为了
使其更加明确,具有科操作性,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A、说出赵州桥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教学目标重设
教学目标重设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核心指导,它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目标设置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重设,使其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依据,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 指导教学: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重点,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2. 激发学习动力: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预期结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习的目标感和自我激励能力。
3.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重设的原则教学目标重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深化认识: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学生深层次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帮助他们从简单记忆和机械运用层面上升到理解、应用和创新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2. 综合培养: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个性发展: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
三、教学目标重设的具体措施1. 设定具体的学科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学科目标,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实践环节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个性化评价: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测试、项目实践等形式,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
4. 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教案的要素与特点分析
优秀教案的要素与特点分析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优秀的教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也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优秀教案的要素和特点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优秀教案的要素1.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是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2.合理的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内容与安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体现。
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深入、广度、难度和教学效果。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
3.紧密的教学逻辑和结构教学逻辑和结构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它应该保证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好的教案应该既具有完整的教学逻辑,又具有明确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
4.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优秀的教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出灵活性和差异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教育规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优质教育的实现和促进有着巨大的作用。
好的教案应该充分考虑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优秀教案的特点1.目标明确好的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且教学目标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觉性。
2.清晰易懂优秀的教案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容易理解和掌握。
让教师能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3.任务明确优秀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设置
(主体是教师,只需要安排到程序就完成任务,不考虑培 养的结果是否达成。教的结果与教师不直接相关)
分解课程标准(将目标具体化)四要素: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谁学
行为表现(可观察、测量的具体行为 )
(动词+关键概念) ---学什么
行为条件(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怎么学
行为程度(学生的表现水准)---到什么程度
分解目标例举(一) 内容: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
想 (5)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1知识,2、3过程方法、4、5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解往
第三、评价设计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 习目标
首先,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才发 生的,而应该“镶嵌”在课堂教学之中, 是嵌入式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 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其次,评价 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有度,疑点难点 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关键处应注 明方法、步骤,而非一蹴而就
三、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体现学习目标
陈述课标的句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Ⅰ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 念)
Ⅱ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 +核心名词(概念)
Ⅲ行为程度+行为动词+(限制词) +核心名词(概念)
怎样来写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由抽象转向具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通常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 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是教师在准备和组织教学活动时所编制的教学计划,旨在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教案信息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师对于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和安排。
下面将介绍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信息的特征有:1.目标明确:教案信息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明确性,能够被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2.内容详细: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内容,即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选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
3.方法灵活: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过程详尽:教案信息中详细描述了教学过程,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
教学过程应该合理安排,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
5.评价全面:教案信息中包含了教学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案信息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编制的教学计划,具有目标明确、内容详细、方法灵活、过程详尽和评价全面等特征。
教案信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案信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学习依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因此,教案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一、文献综述我组共查阅十六篇文献,将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含义、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其中只包含教学目标含义的文献总共四篇,关于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的文献有二篇,既包含含义又包含特点的文献有一篇,只包含教学目标特点的文献有两篇,既包含含义又包含教学目标作用的文献有三篇,包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区别的文献有四篇。
文献中主要观点如下:(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对于“教学目标”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有关教学目标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多。
经过广泛地查阅资料,我发现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义的理解,不同的学者的观点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
李婧(2010)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将教学目标指向了教学的结。
①王小明(2005)有和李靖类似的看法,他还认为,教学目标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预期经过教学后表现出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测度②。
何圣德(2008)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
②戴容(2009)和徐英俊(2001)类似地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认为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课堂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
③刘芳(2009)认为教学目标相对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最下位的概念,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与上述其他学者的观点相比,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
同时,刘芳和戴容都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④戴容还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可以分成: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
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说,教学目标是一个最主要的参数。
通过考试等各种信息反馈,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避免教师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的浪费,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教学目标还有指导控制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的效果。
⑤陈春雷(2007)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⑥他的观点比刘芳的观点更具体、更实际。
覃翠萍,梁星全(2007)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它是组织、设计、评价一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没有教学目标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干什么都是漫无目的。
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程序等。
⑦他们对于教学目标含义的定位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徐英俊③认为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①李婧.浅析教学目标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②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②何圣德. 关于教学目标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③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④刘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5⑤戴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J].江苏教育研究,2009,(32)⑥陈春磊.学习设计中学习目标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7,7⑦覃翠萍,梁星全.如何制定教学目标[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习者所要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表述不清,就会影响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采用和安排,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二)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关于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李如密(1997)和刘吉才(2009)都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准确、具体、规范化,要具有可操作性。
李如密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提出了如下要求:他认为教学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即经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不要陈述教师做什么,教学目标内容要有一定综合性和覆盖面,引导学生以相互联系的方式习得知识。
从知识性、发展性、教育性三个方面进行陈述,并且要能体现这三类目标的相互联系。
他还提出,对于陈述性知识目标,尽量不要在目标中陈述学习内容,以利于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
他认为,掌握教学目标的特点,使教学目标陈述科学化,主张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其功能,将会导致教师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后果,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也就难以引起师生的重视。
①刘吉才则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突显学生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要从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来明晰教学目标。
②(三) 教学目标的特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特点,张大均(2005)和赵汉鸿(2006)都认为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灵活性(适应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系统内的各具体目标并非处于同一层面上,而是层级分明、连续递增的。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学目标可以因校、因班、因课制宜,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编制,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以便灵活掌握,获得最佳成效。
它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同时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提供了机会。
③此外,张大均⑩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可行性等特点。
预期性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即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见到教学活动可能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系统性是指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系统,具体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
可行性指教学目标须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其在实践中顺利达成。
经验表明,人们在确定和实现目标时,除了考虑目标的价值外,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赵汉宏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在专业内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使各学科原来互不相关的教学目标变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即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④(四)教学目标的作用陈春雷⑥、刘芳④、覃翠萍⑦、徐英俊、梁星全③都认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教学活动具有导教功能和导学功能,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和学习,使学习者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稳定、有效地进行。
此外,他们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导测评功能。
同时,陈春雷⑥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传达了教师的要求,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功的欲望和自信心。
交流功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家长间的交流、同事间的交流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流。
徐英俊③认为教学目标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实现教学总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把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①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②刘吉才.让教学目标明晰起来 [J]. 中国教师报, 2009,(1)③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④赵汉宏.“关于‘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做具体化的处理,保证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
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对教师的教学发挥着调控作用,促使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南,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学习者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使教学目标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好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4.有利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达成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而教学目标则是进行科学的测试、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即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刘长华(2009)和樊家荣(2006)类似地认为: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联系是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宏观与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是指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的是一种方向指针,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而教学目标往往是对教学目的的细化。
①樊家荣进一步强调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内涵的差别上,教学目的统领着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内容,教学目的必须借助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容易测量,但若失去了教学目的控制,会使教学活动偏离教学目的,所以教学目的是为较详细的目标提供依据,而教学目标旨在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提供可以测量的样本,是对达到既定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更精确的、更详细的说明,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阐明了教学的目的。
②李如密(1997)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根据教育目的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定。
其区别主要有:其一,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达到目标,具有程段意义,一般要经过几个程段教学目标的连续达成,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其二,教学目的是对教学的总要求,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只对特定范围的教学活动起规范作用。
其三,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性和指令性,在某一历史时期常常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目标则更多地体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动。
③耿佃文(1997)认为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都是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为依据,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