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

(一)总体思路。针对我省果业供给侧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按照品种引领、品质提升、生态环保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推动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果树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繁育优质健康种苗,集成创新栽培技术,加强果品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果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综合效益,促进我省果业实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引进、筛选和推广百香果优良品种;构建病毒检测体系,开展百香果苗木出圃抽检工作,推广优质无病毒苗木;开展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提升栽培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效益,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福建百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及品种筛选。开展百香果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评价及利用,引进和收集种质资源10-15份,建立百香果种质资源圃;以果香浓郁、风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目标,筛选出适应福建地理气候的优良品种1-2个;建立良种母本园2个,为种苗繁育提供优质材料。制定百香果品种标准1-2

个。

2.推进优质种苗繁育及推广。构建种苗病毒检测体系,保障繁育材料和出圃种苗无病毒,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全省主要育苗基地开展百香果种苗出圃检测,完成10万株以上的苗木抽检工作。

3.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围绕品质提升、节本增效、绿色种植的目标,开展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限域栽培、完熟栽培、肥水精准调控、减肥减药等技术研发与示范,集成一套高优节能栽培技术,实现克服土地连作障碍,减少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升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制定百香果标准1-2项。

4.推进产业链延伸。加强百香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开发系列加工产品。重点开展百香果饮料、浓缩果汁、百香果特色糕点和休闲食品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研发出3-5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5.加强团队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主产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专业性培训、讲座1-2期,现场观摩3场以上;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深入产区开展包括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完熟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方法、限域栽培技术、百香果品牌与管理、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10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团队分工协作。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育种、栽培、加工、培训配套,首席专家负责整个体系目标内容确定和体系的运

行管理,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推广站积极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建立岗岗协同、岗站对接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沟通情况,加强交流,确保产业体系建设顺利实施。

2.加强种业创新与应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品质创新的源泉,优良品种是新品种推广的前提。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优良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工作,储备和推广一批良种,同时加强种苗生产和监测,做到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满足生产需求。

3.注重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建设。开展百香果浓缩汁、百香果特色糕点和休闲食品、天然香料的提取等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完善百香果产业链,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企业打造“福建百香果”品牌,发挥品牌效益,发展品牌果业。

4.加强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技术技能和示范带动能力,增强其吸纳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能力。计划在百香果产区开展技术指导15次以上。

5.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在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动态管理,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各实施单位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措施到位、进度推进到位、按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考评办法,严格开展年度考核。严格按照产业体系建设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产业体系建设的监督管理与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6.加强信息宣传。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宣传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随时掌握和总结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信息,进行科学评判,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加强工作沟通。

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一)总体思路。按照《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紧密围绕产业需求,以高产优质、质量安全、提高综合效益为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开展示范推广良种、技术集成优化、安全生产示范、加强技术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目标任务。引进、示范和推广双孢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姬松茸、蟹味菇等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与提高效益;引导银耳、香菇、茶树菇、黑木耳、真姬菇菌包(菌瓶)规范化生产,促进专业化分工;继续开展工厂化生产新种类配套技术研究集成与优化,建立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研究集成安全生产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继续推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品牌创建、菌菇文化宣传,提高产业社会认知度,促进菌类消费。

(三)工作重点

1.新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1)开展双孢蘑菇‘福蘑39’区域栽培试验和蟹味菇QH品种产业化生产应用;进一步评价示范姬松茸工厂化专用新菌株‘5号’。(2)引进香菇、木耳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总结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3)进一步示范推广

双孢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等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示范应用规模。(4)编写印发新品种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小册。

2.建立菌包(瓶)生产技术规范。建立菌包(瓶)、培养料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年生产供应菌包(瓶)3500万袋(瓶)、培养料5万吨;应用培养料隧道发酵制备技术,生产蘑菇专用培养料,并进行生产性示范;推进建立菌包(瓶)、培养料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为专业化分工精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3.工厂化生产技术优化示范与推广。(1)进一步研究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草菇周年设施栽培技术;优化姬松茸工厂化栽培技术和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技术,并建立示范基地,总结、完善相关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编印成技术小册。(2)集成完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瓶栽、袋栽)配套管理技术,编印技术小册,进行示范推广;在25家以上企业继续推广应用真姬菇工厂化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开展香菇温控设施栽培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3)起草修订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4.黑木耳吊袋栽培与菌渣再利用技术优化与示范。(1)进一步优化黑木耳吊袋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吊袋栽培配套管理技术,并建立示范基地;利用玉耳较高温出耳特性,开展玉耳吊袋栽培试验,探讨吊袋设施周年利用的可行性,提高吊袋大棚的利用率。(2)集成完善金针菇菌渣隧道式发酵生产蘑菇培养料的制备技术及栽培蘑菇管理技术,编印技术小册;示范推广金针菇、杏鲍菇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