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人口的利弊
辩论资料-流动人口的增加利大于弊
![辩论资料-流动人口的增加利大于弊](https://img.taocdn.com/s3/m/2b0304e0e009581b6bd9eb4a.png)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发展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析出的剩余劳动力。
其特点是数量巨大,职业多样,城乡流动和地区流动频繁。
城市发展不仅指规模变大,也是指城市重要要素的提升。
我方判定是否有利的标准是对城市的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
我方认为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流动人口的的增加有利于城市产业的发展,诸如第二第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劳动力的贡献,流动人口的增加满足了这些产的所需的劳动力资源需求,从而有利于城市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严重影响了这些产业的发展,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些劳动力的支撑,城市产业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2、城市的发展的第一重点是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也是人,衣食住行都是在城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这么巨大的人群所能产生的消费是巨大的,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3、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的。
劳动力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就变大,生存的压力促使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4、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发展不仅经济上的发展,相应的文化上也要得到发展。
流动人口来自天南地北,接受的是不同的文化熏陶。
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与当地人口相互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建立多彩、广阔的城市文化。
或许对方辩友会认为流动人口会给城市带来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压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保守的理念,它将流动人口作为包袱而不是财富来看待,事实上,人不仅是财富的消耗者,更是财富的创造者。
我们的城市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管理大规模流动人口的能力,但这说明制约城市发展的不是流动人口,而是落后的管理体制。
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7a19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1.png)
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迁移与流动。
人口流动可以带来许多问题,但也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
1.社会不稳定:大量人口的流动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2.资源承载能力:人口的大量流动会给目的地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承载能力。
3.文化冲突: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会导致文化冲突,尤其是在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4.就业压力:大量的人口流动会给目的地城市带来就业压力,尤其是对于低技能劳动力。
5.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均衡:人口的流动会导致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原籍地和目的地资源的浪费与浪费。
解决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政策: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引导人口流动,包括管理城市规模和发展节奏、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人口流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地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以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
3.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目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流动人口留下来。
4.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包括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公共服务等。
5.加强跨地区合作:政府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共同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
各地区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良性的人口流动机制。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解决人口流动导致的问题,使得人口流动不再是社会问题,而是社会的积极因素。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927a7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9.png)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流动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当人口从人口密集的地区迁移到资源丰富或劳动力需求大的地区时,劳动力供需关系可以得到缓解,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
这将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人口流动也可带来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流动人口通常会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经验,这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
例如,一些高技能的移民可以为当地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方法,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流动人口对于城市化进程也有积极作用。
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具有聚集效应。
随着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经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岗位。
二、劳动力市场的消极影响然而,人口流动也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消极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不稳定。
当人口规模过大或流动速度过快时,接收地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吸纳这些流动人口。
这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剧烈波动。
此外,流动人口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低技能劳动力的竞争。
在流动过程中,一些低技能的流动人口更容易陷入低薪工作。
这可能导致流动人口的聚集现象,进而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得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和薪资水平更加困难。
三、社会福利的消极影响人口流动也对社会福利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流动人口往往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这包括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当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时,接收地的社会福利系统可能无法充分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社会福利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平衡。
其次,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家庭分离和人际关系的破裂。
流动人口利与弊
![流动人口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43e1821052d380eb62946d8b.png)
1. 从历史的角度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这个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工业化、城市化,在近代以来,已经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验证并加以推崇,已经成为一个现代过国家发展不可逆转的过程。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无论是近代的美国还是法国,亦或日本、英国,都通过工业化实现了民族的腾飞与发展。
中国的暂时落后恰恰从反面说明没有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工业化发展以及伴随其发展的城市化发展,就没有农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动,也就没有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导致落后。
而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劳动力的集中,造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区域集中,人群的集中就必然带来市场活动、商业活动已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聚集于发展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也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发展的直接表现。
所以农村人口正常有序,大量地向城市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与工业化发展是与城市化发展紧密相连。
2. 从现实中看,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出路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
城镇化不是把农村建造成为城镇,我国许多边远地区的农村,很不适合人口居住,除了“封山育林”之外,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城镇化,只有把农村人口吸纳到城镇,提升城镇的人气指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健全城镇的社会功能,进而克服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 妥善处理好农村大量人口向城市正常,有序,合理的流动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
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城市不可能独立于农村独自享受现代文明,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
诚然,城市里有富余劳动力存在,失业人口存在,但与此同时城里也有很多工作岗位,城里人不愿意干或干不好,农村劳动力来,却能找到相应的岗位;从另一方面看,城市人口增加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多了,衣食住行需求增加,相应的服务岗位需求也增加了。
此外,随着各大城市的的发展,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推力与城市吸力的共同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一些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向城市中的二、三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化发展。
关于流动人口的利弊
![关于流动人口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e19daf0379563c1ec5da712a.png)
当前中国城市吸纳流动人口的利弊分析文章摘要十几年来,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城市中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中的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
虽然他们在城市中并不居于核心地位,客观地说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但是,毋庸置疑,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的问题,意义却极为重大。
它涉及未来50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
象这样的人群,他们的数量现在还在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人口迁移现象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实行迁移?他们的这种迁移行为是随机的还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流动人口对迁移目的地和迁移时机的选择是否具有特点呢?这个庞大的流动群体又将对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关键词城市化推拉理论农民工论文提纲:一、城市及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二、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三、人口流动的利四、人口流动的弊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城市,是一个由非农业活动人口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人口聚集地。
那什么又是城市化呢?城市化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动态角度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二是从静态角度看,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三是从结构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人口的分布。
总的来说,城市化是近现代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变迁和人口变迁的结果。
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
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
这样,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即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中国人口流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中国人口流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84254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e.png)
中国人口流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人口流动现象也较为普遍。
人口流动对城市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既包括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1. 经济发展推动: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农民工的到来,不仅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2. 就业机会增加:人口流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人口的流入,新兴产业得以发展壮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来人口的到来也带来了创业和创新的机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文化交流与融合:人口流动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人口流动使得城市成为了多样化的文化集聚地,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在城市中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1. 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压力。
大量人口密集聚集,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水电、教育及医疗等基础设施的紧张状况,对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带来了挑战。
2. 社会问题增加: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就业歧视、社会矛盾以及人口失控等。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他们常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环境污染加剧:人口流动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上升,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污水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这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音污染等。
三、应对人口流动的措施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提升和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电、医疗等方面的设施,以满足人口流动带来的压力。
2.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流动人口的保障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4245e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c.png)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现象愈发突出。
人们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利与弊。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涌入,城市的市场规模扩大了,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增长。
这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迁至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创新资源。
同时,人口流动还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满足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生产力提升。
人口流动还为城市带来了人才资源的集聚。
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求学、工作,他们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为城市的创新与创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城市的繁荣中,创造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创新。
此外,人口流动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需要更多的住房、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的投资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口流动加剧了城市资源的紧缺。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住房、用水、交通等资源承载压力加大。
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问题凸显。
这需要政府加大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力度,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也加剧了城市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
一方面,由于机会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人流动后依然面临着贫困和失业的困境。
另一方面,城市高收入人群的财富和机会积累加速,导致城市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最后,人口流动还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农村地区人口的减少,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和农村劳动力的短缺。
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b3f64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c.png)
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流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同样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流动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经济的影响1.1 增加人口流动的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会出现人口的流入和流出现象。
这种现象相对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流入人口可以以更高的工资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流入人口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因为城市里面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流入人口可以带动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繁荣。
流动的人口也可以带来税收的更好收入,城市政府可以从他们身上征税,增加经济收入。
在这些过程中,流入人口可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1.2 人口流动不利于家庭经济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家庭来说,当他们的成员向城市迁移时,该家庭可能会失去主要的人力资源。
虽然流出人口可以获得更好的薪资,但在成本高的城市里,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住房、交通和生活费用。
此外,他们在城市也缺乏基本的亲情支持,不利于家庭经济的稳定。
二、对环境的影响2.1 人口流动加剧了城市的能源和资源压力人口的流动会促进城市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也需要能源的支持。
在过度利用的情况下,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长期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2006年新疆库姆沙漠的一份报告,当地常常有着数十公里的煤尘,导致空气和水资源受到阻击。
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动也会促进对水、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可能过度开采和污染。
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3.1 流动的人口培养城市的文化和优点由于人口的流动,城市经常会有新的人口到达。
这些人带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为城市带来一些全新的角度和思考。
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些人可能会献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对于流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3.2 流动人口的集中不利于城市的文化多样性由于流动人口的集中,人们可能要面对文化冲突和文化疏离。
辩论-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弊大于利
![辩论-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弊大于利](https://img.taocdn.com/s3/m/a1a50213f18583d049645990.png)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弊大于利各位主席,评委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利弊比较,我方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我方对辩题中的城市发展的理解是,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和安定,因此我方的判断标准是看流动人口是否有利于让城市在经济上更加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实现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发展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基于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新名词,与迁移人口不同,是指离开户籍原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异地居住人员。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处于40%左右的城市化率的阶段,大部分的城市都处于二线城市,我们不否认在城市化的初期,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那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中间阶段,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在逐步走向瓶颈,他们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无疑也在阻碍着一座城市的正常发展,这需要我们应该要重新衡量一下他们之间的利弊了。
首先,我方认为,流动人口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的繁荣发展是不利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他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但是由于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人都存在着对北京上海深圳这类发达城市的偏爱,这种单一性,趋利性和盲目性导致了流动人口的偏向性的转移,致使许多发达城市出现过度承载。
而这也导致了许多流动人口无法获得住房,教育,交通,各种的社会资源。
再者,流动人口的存在对社会和谐稳定存在隐患,正如我在上面提到的,由于一个城市的社会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没有当地户籍的流动人口在多数时候无法获得他们应有的权益,而且流动人口本身融入一个新的城市会有一个心理调试过程,本地人对流动人口的到来也会产生一种压抑排斥的心理,这些种种的因素,都是导致流动人口具有高犯罪性的诱因,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与教育、交通、生态等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都会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不断被放大。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是,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不利于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发展。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942e3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7.png)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这其中包括城市化、农民工流动、移民、人才流动等。
人口流动不仅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一、劳动力市场的改变1.1 人口流动增加了就业机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例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提供了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移民人口也能填补本地劳动力缺口,推动经济发展。
1.2 人口流动导致了职业结构的调整人口流动改变了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工作,增加了城市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而高学历人才的流动则加强了城市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
1.3 人口流动影响了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过剩,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农民工流动,由于其低技能劳动力聚集,可能对当地的工资水平带来一定的下降。
然而,人口流动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消费市场的变革2.1 人口流动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消费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流动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基本生活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流动人口也会带来新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丰富了市场需求。
2.2 人口流动改变了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带来了不同的消费文化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
以旅游业为例,人口流动促进了旅游需求的增长,旅游业成为了经济的新增长点。
2.3 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配套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农村空心化也加剧了乡村消费市场的衰退。
三、社会服务的需求与供给3.1 人口流动影响了教育与就医需求人口流动使得外来人口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需求量增加。
中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中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2aa1d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f.png)
中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趋势。
这种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吸引人们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就业机会,还是商业发展,都使得许多人选择离开原居地前往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的发展步伐,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然而,此种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城乡差异与人口流动城乡差异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农村地区的贫困和不公平分配,使得很多农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选择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城市居民户籍对外来人口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城市的资源和福利并不对所有人开放,导致一些外来人口在城市中遭遇困境。
这种城乡之间的差异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文化冲突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驱动,也涉及到文化因素。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从而导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文化冲突。
这种文化冲突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社会保障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也对社会保障产生了挑战。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待遇不平等,包括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也成为了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政府应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保障和扶持,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确保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的正面影响。
在人口流动带来的潜在社会稳定问题之外,也不能忽视人口流动对社会发展和创新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人口流动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
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和人才使得城市经济更加活跃。
他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新的能量,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促进了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促进了产业的重心转移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5e3be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f.png)
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在现代社会中,人口流动已成为常见现象。
这种流动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几个方面影响,并对其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劳动力是经济的核心要素,流动的劳动力可以在各地之间更加充分地配置。
首先,人口流动可以减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当一个地区的劳动力供应不足时,人们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来填补这个缺口。
其次,人口流动可以促进劳动力分工的细化。
流动的劳动力可以根据自身的技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而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
然而,人口流动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扭曲。
大量的人口流动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力过剩,从而引发竞争激烈和工资下降的情况。
二、消费市场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流动人口带来了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从而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可能需要购买住房、食品、交通工具等生活必需品,这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人口流动还会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
一些原本人口稀缺的地区可能会因为流动人口的涌入而变得繁荣,而原本人口过剩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适应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保障体系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流动人口可能需要访问医疗、教育和福利等公共服务。
然而,他们在新地区可能面临着融入困难、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这可能会对社会保障的提供和平等性产生一定的压力。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公平的福利待遇。
四、科技创新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科技创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流动人口可以带来不同地区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创新活动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人口流动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流动人口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7665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9.png)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一辩,我认为流动人口有利于城市发展。
首先,流动人口为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流动人口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技能和新的经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城市中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一些低端的、体力劳动密集的工作。
这些工作虽然看似不太重要,但是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廉价劳动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最后,流动人口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
流动人口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族群和文化背景,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多样性使城市更具魅力和活力。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为城市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到来增加了城市的人口规模,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正方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二辩,我将继续为流动人口有利于城市发展这一立场进行辩护。
首先,流动人口为城市的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流动人口往往来自农村,他们对于城市的消费需求比较大。
这些需求包括食品、住房、交通等方面,对于城市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流动人口带来了城市的人口红利。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流动人口往往是城市的新市民,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到来促进了城市的人口红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流动人口为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做出了贡献。
流动人口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他们的到来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和谐。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0e61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9.png)
流动人口有利于VS不利于城市发展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观众:我们反方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是不利的。
首先,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不稳定性增加。
这些人口往往没有长期居住意愿,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和治安问题。
其次,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为固定居民设计的,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这些设施和服务的负荷增加,从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
最后,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环境和资源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些人口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缺乏对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城市管理,控制流动人口的数量,从而保证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观众:我们反方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是不利的。
首先,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社会问题增加。
这些人口往往是为了谋生而来,缺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容易造成社会问题和犯罪问题。
其次,流动人口对城市的文化和传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些人口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容易造成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衡,影响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最后,流动人口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人口往往需要租房居住,导致城市的房租水平上涨,影响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稳定。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城市管理,控制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证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观众:我们反方认为,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是不利的。
首先,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人口往往是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力,对城市的经济贡献非常有限,甚至会导致城市的经济萎缩。
其次,流动人口对城市的教育和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这些人口往往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熏陶,缺乏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流动人口利大于弊辩论稿素材
![流动人口利大于弊辩论稿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be17a1f915f804d2b16c15e.png)
1.拉动经济,有利于点或线的经济快速发展;二、优化人口资源的利用率;三、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生活水平的提高;2.第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形成了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产业大军。
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面貌的改观,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没有一项能离开流动的民工。
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填补了城市某些职业的空缺,流动的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重活、脏活、累活。
农民外出做工,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外出民工能创造大量的劳力收入。
3.流动人口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流动人口能拉动经济,有利于点或线的经济快速发展,能减小国家在人口方面的投入,优化人口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的初级产品的加工贸易发展。
4.人口的流动,就代表了资金的流动。
这样城市的整体经济才会增加对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交通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大的改变。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工业,特别是服务业提供大量劳动力,如南方的产品制造工厂,城市建筑、零售、餐饮娱乐、中介等都得利于流动人口增加。
促进城市聚集效应,规模效应的形成,利于规模经济发展。
增加城市消费需求,刺激住房,汽车等消费,繁荣商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促进城市完善公共服务管理、就业市场建立,以及对流动人口合法利益的保障力度。
5.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不是城市基础设施不好会造成交通拥堵吗6.流动人口是追求自己幸福的一种表现,难道你想扼杀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吗?7.流动的人口使先富带动后富,这不正是符合国家的发展吗8.现在的国家鼓励流动人口,建设我们的城市,难道你在指责国家的政策有误吗9.从城市学家伯吉斯物质空间扩展论,到希格斯三种城市发展的模式论,从吉布斯城市发展五段论,到韦伯的工业区位和中心场所论,都说明:没有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不可能在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史4上上演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戏剧。
10.由古至今城市发展,它的经济效益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流动人口不增加,生产要素不流动,产业不调整,城乡资源不合理,劳动力市场不运转。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利弊问题讨论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利弊问题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0815cd1655270722192ef717.png)
年少时候,也不是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
但是年岁大了,真的就看开许多。
很多的无疾而终的感情,在彼时,是珍惜的,也深深的烙印着。
只是现在的感情。
更多的是两个人的相濡以沫,在晚上一起去慢跑或者去凉茶店喝一杯柚子茶。
在清晨醒来紧紧的再抱一下,然后刷牙洗脸,出门前泡好他的黑咖啡,一边穿袜子一边闲聊两句。
在粗茶淡饭的香与甜里,在耳厮鬓摩的情与爱里。
都是淡然的温暖。
城市的定义,包括了开明,发达,如果对流动人口的增加都要加以限制,那么那一定不是一个发展的城市。
一个求发展,重发展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流动的城市。
流动人口是指外埠常住人口到本市暂住(以下简称流入人口)或者本市常住人口到外埠暂住的人员(以下简称流出人口) 。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涌进城市。
大量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负担。
纵览古今中国发展史,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众从小规模的地下方式开始自主进行人口流动。
这股潮流越发猛烈,以至于政府在十几年之后不得不彻底取消了大部分对人口流动的严格限制。
行政的控制无法阻挡经济利益的诱惑。
多年控制的压抑,这一系列人口流动最终爆发成为了人类史上空前规模的迁移。
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完全隔绝了如此之久,以至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时至今日仍影响至深。
城市是人类文明对自然环境改造的终极形式,是人类工商业活动的最集中场所。
人口不断从乡村向城市迁移,而不同等级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大量人口流动。
大城市的梦想造就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
而这些流动人口的进入也使得城市变得更大更密更复杂。
城市的活力在几十年的隔绝制度下已渐衰弱,而流动人口改变了这一切。
城市被注入新的生机,重新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文化碰撞融合的焦点,从而被丰富和多元化。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多数城市的生命被延续,并因此有助于打破几十年养成的城乡二元思维。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32a7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9.png)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人口流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利弊。
首先,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人口流动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人口的流动,劳动力将更加流动,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人口流动使劳动力更容易被调配到人力资源短缺的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也使得人才更容易在不同地区的企业间流动,促进了企业间的竞争,激发了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其次,人口流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深思。
人口流动可能导致劳动力匮乏和社会不稳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造成人才流失和经济的滞后。
此外,人口集中流入某些地区也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加大了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问题。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人口流动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大量人口流动可能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
此外,人口流动还可能给医疗和社会保障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更好地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
在人口流动的影响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是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的流动,子女可能需要频繁更换学校,这对他们的学业和心理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改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来引导和管理人口流动,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人口流动的公平和有序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城市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挑战
![城市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b4d24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城市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挑战一、前言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流动人口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他们的到来既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又为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二、流动人口的影响1. 经济发展推动者城市流动人口往往具有较高的求职动力和创业意愿,他们愿意接受低薪工作,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他们的到来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就业机会分配不均城市流动人口集中涌入,有时可能导致市场就业机会的过度竞争,进而导致社会的薪资水平下降。
在一些热门城市,由于人口流入量过大,很多就业机会分配不均,使得一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3. 文化与社会融合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文化得到了更多元化的发展。
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特色,促进了城市社会的多元化与交流。
三、挑战与问题1.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由于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往往无法覆盖所有流动人口,使得他们在医疗、住房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这也是影响他们在城市中长期定居和发展的障碍。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子女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境。
由于户籍限制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居民相同的教育机会,这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3. 社会秩序与管理难题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中一些流动人口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参与非法活动,甚至出现犯罪现象,给城市治安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四、解决方案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针对他们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住房、医疗等基本保障,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2. 教育公平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同时也需要降低就学条件的限制,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3. 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对城市中的流动人口的登记、监管和管理,加大对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城市社会秩序和治安维护的能力。
最新-略谈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精品
![最新-略谈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b02ded08a1284ac8504397.png)
略谈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流动人口的流动往往是无序的,大规模无序人口流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稳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治安管理问题相较于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有着更高的犯罪率,这就造成了较大的治安管理问题。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品流复杂,受到的约束比较少,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违法犯罪很容易被触发。
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比较在流动人口群体中蔓延,诸如黄赌毒在流动人口中比较高发。
2、城市管理困难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并非十分完善,现在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并不是十分完善,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城市超负荷运转,无论是供电供水、交通运输,还是物资供应、优生优育、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形成了城市病。
3、劳资矛盾突出从事经济活动的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将其看作是包袱,对其态度也十分恶劣,常常以管、卡、压的措施来对其限制,相关的培训和保护措施则十分不到位,随着流动人口管理的逐渐完善,流动人口才得到了正确的审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工人等身份,其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很多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流动人口的待遇和福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仍旧有一些外资企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流动人口打工者的合法权益置之不顾,且屡禁不止。
4、盲流现象严重有序化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序的人口流动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盲流,这里所说的盲流也就是所谓的三无人员,他们没有合法证件、固定经济来源以及住所,为了生存期往往做临时散工或是捡破烂。
大量这种盲流的存在,使得城乡社会秩序被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建设和治安管理也遇到了很大难度,只有不断加强对这些三无人员的管理,提出相关的治安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维系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城市吸纳流动人口的利弊分析文章摘要十几年来,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城市中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中的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
虽然他们在城市中并不居于核心地位,客观地说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但是,毋庸置疑,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的问题,意义却极为重大。
它涉及未来50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和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
象这样的人群,他们的数量现在还在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人口迁移现象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实行迁移?他们的这种迁移行为是随机的还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流动人口对迁移目的地和迁移时机的选择是否具有特点呢?这个庞大的流动群体又将对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关键词城市化推拉理论农民工论文提纲:一、城市及城市化的概念和发展二、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三、人口流动的利四、人口流动的弊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城市,是一个由非农业活动人口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人口聚集地。
那什么又是城市化呢?城市化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动态角度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二是从静态角度看,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三是从结构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人口的分布。
总的来说,城市化是近现代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变迁和人口变迁的结果。
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
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得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
这样,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即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同样的,中国的城市化也是近现代的产物。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然而,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却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即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而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到,由于矛盾长期积蓄,中国城市化任务的压力就显得无比沉重,需要在短期内解决长期积蓄的问题,出现了短期内城市化需要加速发展的局面。
显然,这会带来新的发展上的不协调。
此乃城市化困境之一。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迅速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功能不足。
另一方面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内地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发展缓慢。
这良种结构性失调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例如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那为什么会造成大量人口往城市迁移呢?人口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存在两种动因,一是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二是迁入地存在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
从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来看,主要有生存环境和认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变化是推动人类迁移的基本力量。
其次,人为因素是推动人口迁移的另一基本力量,如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以及人口过剩导致的收入水平下降都可能成为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
其中唐纳德.J.博格认为其中的推力因素包括:资源的减少、劳动方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政治,宗教,种族的控制、社区遭入到“入侵”、各种灾难的产生、很少的个人发展机会、精神失常、犯罪等等。
由此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推力。
相反,拉力因素则包括:新资源的开发、更好的工作机会、流动产业的扩展、获取特殊的教育和培训、更适合的政治,宗教,种族环境等等。
由此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拉力。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是拉力占主导地位的模式。
其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活质量三个是最主要的迁移因素。
因此,这些流动人口的迁移行为并不是一时的不加思考的行为,而是一种理性选择后的结果,是在充分地了解了迁入地信息的条件下才进行的迁移活动。
现在中国各大城市当中的那些流动人口主要是指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或者是偏远地区进城的务工人员,我们习惯上把他们称为农民工群体。
他们的迁移行为有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一,这种迁移行为是一种漂移性的,因为这样的一群人和迁入地的本地文化是相互分离的,是不能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他们在整个城市当中属于“无根阶层”,在城市的生活当中也找不到一种归属感,因此也就更容易造成城市当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他们这种迁移的行为是一种双向性的,有时甚至是多向性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在一个城市当中永久的停留下来,这是由于他们迁移的目的所决定的。
在中国,被称为农民工的流动人口大约将近2亿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各个城市当中流动,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而农民工这样的一个称谓则说明了他们身份的变化滞后于他们职业的变化,他们社会地位滞后于他们的经济地位。
在这样的一个结果之下,他们有可能会给城市带来好的影响,也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利方面包括:(1)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里,带动了本地区的发展。
因为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也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从而拉动了消费增长,为城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2)促进了城市当中的劳动力的合理分配。
由于人员的竞争,使得各个岗位的人员流动更加合理与优化。
(3)有利于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这样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城市的生活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交汇,在文化上的差距也会让迁入者不断的自我学习,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那些在城市当中学得一技之长的人,有了致富的本领,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可以带领更多的人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走向小康之路。
(6)可以给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不仅使自己的孩子有了更高的文化素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但是,流动人口充满生机的同时也充满危机,它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很多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
(1)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就业竞争,导致了更多城市劳动力失业。
同时,给城市现有的公用设施、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造成更大的压力。
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城市体系不合理,大城市发展快,使城市交通、住房等压力不断增大;由于人口数量过多,素质偏低,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2)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就业竞争变得愈加严峻。
大学生就业率降低,城市人口的失业率也升高。
这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了民生的根本。
(3)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流动人口的增加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城市交通问题更为严峻,通过对上海、广州、武汉、北京等的调查表明,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率一般在90%以上,并且80%左右的出行集中在城市中城市心区,其中,依靠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量占60%以上。
民工在城市流动频率高,出行率高,出行量大,并且主要依赖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使得交通拥挤,乘车困难的问题更为严重。
不仅交通,还有住房问题,外来人口没有好的固定的居所,大部分都是在工地上或者厂里的宿舍,卫生条件差,不安全也不利于管理。
(4)城市占地规模固定,越来越多的人涌近城市,对城市压力太大。
流动人口很大部分指民工,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他们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带来社会保障,社会安全问题多多。
据统计,很大一部分的犯罪问题都是出于流动人口,而且这种案子流动性强,极其难破案,这对社会和谐,保障人们的人生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而且,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
天津等大城市以出台有关解决治安问题的办法:主要方面就是限制外来流动人口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想解决城市治安问题控制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关键。
(5)流动人口对城市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考验,随父母进城的子女需要上学接受,但城市往往没有给他们准备好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而往往这些孩子并不能公平地享受教育。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流动人口和城市政府的矛盾之一。
是对政府能能力和社会公平度的巨大考验。
(6)流动人口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城市人也很难接受流动人口,可能是双方的生活习惯思想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双方都产生异样和压抑的感觉。
流动人口觉得受到歧视,城市人觉得日常生活受到打扰和破坏。
从而影响社会和谐。
(7)由于流动人口有些卫生习惯的不一样,特别是在环境保卫方面欠缺意识,导致某些地区环境卫生情况糟糕,影响市容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卫成本。
给城市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
(8)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流动人口会增加社会的负担,比如说,非典期间。
流动人口给社会带来极大不稳定甚至是危险。
他们思想觉悟并没有很高,没有及时检查,隔离,从而发生了很多悲剧。
参考文献:[1]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 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 2008,(06)[2]刘海泳,顾朝林. 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06)[3] 董振国,邓华宁. 中国人口流动“两极分化”[J]. 瞭望, 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