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日常对话文化差异浅谈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非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都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的习惯用语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歧义。
身体语言、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中英交际的关键。
只有通过增进文化互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偏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加强文化沟通,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中英交际关系,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字】2. 正文2.1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在中英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表达情感、态度和意图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1. 眼神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和真诚,而在英国文化中,有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无礼或挑战性的行为。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自己的眼神交流方式。
2. 身体接触:在一些西方国家,身体接触通常被视为亲密的表达方式,比如握手、拥抱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接触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
在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身体接触,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
3. 姿势和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尊敬的姿势,而在西方国家可能用握手表示问候。
手势也有可能产生误解,比如在西方国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视为侮辱。
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交际习惯至关重要。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流和沟通中所面临的不同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差异。
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交际能力。
以下将从交际方式、语言习惯和商务礼仪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交际方式。
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尊重和谦和。
在交流中,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言,避免直接表达意见或拒绝。
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坦率和直接,他们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喜欢拐弯抹角。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中尤为明显,中国人常常通过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英国人更倾向于直接问问题和交流。
其次是语言习惯。
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中文中,流畅而婉转的表达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则更加注重简明扼要,追求效率。
中式英语往往比较繁琐且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和诗词,而英式英语则更加简洁直接。
这种语言习惯的差异会导致中英文交流时的理解误差和沟通困难。
再次是商务礼仪。
在商务上,中英两国的商务礼仪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在商务场合上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经常以宴请为手段来表达友好。
而英国人更注重效率和简洁,商务谈判通常更为直接和务实。
英国人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言辞和面部表情。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时,我们需要注意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误解和不愉快。
在中英交际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
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语速、掌握委婉语言和简洁表达的技巧。
在商务场合上,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和形象,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的言行。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交际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和探究
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和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英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结构和语法上,更体现在文化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语交际习惯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究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
一、文化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英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文讲究修饰和委婉,比如“您好”“请问能不能帮忙”等用词,这体现了中式礼貌的表达方式,而英文表达则更加直接和简洁。
第二,中文往往喜欢使用比喻、暗示、寓意等修辞手段进行思想表达,而英文则更注重清晰、直接的表达方式。
第三,中文有很多成语和典故,这些都体现出中文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英语则借助于文学作品、广告和流行文化等,体现出英文文化的时代感和生动性。
第四,中文表达中经常使用敬称“先生”、“小姐”等,而英文则没有这种称谓,只有先生(Mr.)、女士(Mrs.)、小姐(Miss)等称呼。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十分不同,这也意味着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文往往以整体为中心,喜欢展开细节的叙述,句子中经常使用“的”字和成语等修饰语,生成的文字会显得十分委婉,缺少直接、简洁的语言。
而英文则更为直接和简明,讲求逻辑,表达方式会更为清晰和准确,这也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三、言语交际习惯的差异言语交际是一种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行为。
中式言语交际往往体现出“一问三不知”、“半推半就”的特点,因此谈判、沟通等交流都会更为细致而缓慢。
而英语交流则更加直接、开放、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即使直接反对也并不会被视作无礼。
四、结语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确实存在,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语交际习惯都存在明显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掌握外语是一种重要的机会,也是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拓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视野,借此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在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误解、冲突和障碍。
这种差异涉及到语言、礼仪、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文的词汇量较大,多以汉字为基础,而英文则注重语法和时态的准确运用。
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意思不清、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交际方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谦虚、尊重和面子,倾向于间接表达和避免直接拒绝。
而英国人则注重个人独立、自由和直接表达,更加注重个体权益。
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英国人直接了当、不够委婉,而英国人则会觉得中国人拐弯抹角、含糊其辞。
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中英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差异之一。
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家庭和谐、长辈尊重,而英国人更加强调个体自主、独立和平等。
这可能导致在交际中,双方在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习惯上产生误解和冲突。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对交际产生影响。
中国人倾向于以整体性思维为主,注重关系和上下级、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区分。
英国人则更加注重逻辑性思维和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交际中,中英双方可能会对问题的看法、解决方案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产生误解和偏差。
为了解决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双方应该尊重并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注重倾听和沟通的双向性。
在语言表达上,应该尽量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并且主动确认对方的理解。
在礼仪上,应该尽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并且避免侮辱或冒犯对方的行为。
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双方应该学会欣赏、包容和理解对方的不同观点,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双方可以建立起有效的交际模式,并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英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双方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交礼仪、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中英交际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习惯于团体意识,强调群体利益和共同目标,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团体的影响和约束。
而英方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更为常见。
这种差异在决策过程中尤为显著。
中方常常追求共识和和谐,在决策时需要征求多方意见,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冲突和争论。
而英方则更加注重效率和快速决策,个体的意见和权利会得到更多尊重。
在行为习惯方面,中英交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重视礼貌和尊重,注重面子和尊严,因此在交际中会有更多的客套话和礼节性的行为表现。
而英方则更加直接和实用主义,注重实际效果而非表面形式。
他们更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善于掩饰和语言修饰。
这种差异在商务场合尤为明显。
中方常常善于使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英方则更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拖延和浪费时间。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英交际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礼貌和尊重是基本的处事原则。
在交往过程中,中国人会更加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和年龄,善于运用各种社交礼仪,比如鞠躬、敬茶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而英国人则注重平等和随意性,在交往过程中追求自由和自在。
他们更看重对方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对方的言行和观点。
在语言表达方面,中英交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注重态度和语气的控制,在表达中喜欢使用委婉和模糊的说法。
而英方则更注重明确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表达中更加直截了当。
在语言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讲究尽量以正面和积极的方式说话,喜欢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说法,使得言简意赅。
而英方则更注重中性和客观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使用直接和简洁的句子结构。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英交际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然而,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以中英交际中的礼仪、口头表达和非语言交际为例,探讨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礼仪中英文化在礼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交际中,礼节通常决定着交流者双方的关系和沟通效果。
中国人注重礼节,如问候、礼品等,有时可能会对外国人有些过于热情,而英国人则注重礼貌和礼仪的规范化。
他们更看重交际中的礼貌用语和谈吐等方面。
比较明显的中英文化礼仪差异是用餐礼仪。
中国人注重家庭聚餐,通常会面带微笑地邀请客人进入自己的家;而英国人则更注重用餐的礼仪,如手部摆放、餐具使用规矩等。
在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是交际中的重要一环。
二、口头表达中英文化在口头表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汉语注重语言的隐晦性和含蓄性,经常采用各种修饰语和委婉语,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文化礼仪。
而英语则更加直接和简洁,注重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中英交际中,语言的直接程度对方对话的理解和接受越容易。
除此之外,中英文化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比喻和成语等修辞手法,而英国人则更注重语法和词汇。
因此,在交际中,需要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沟通和交流。
三、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另一方面。
比如,中英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目光等在表达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和形象,对话时往往显得比较严肃和含蓄,同时采用面红耳赤等表情来展示真实的情感;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和开放的表达方式,对面对面交流比较喜欢用自信和微笑的面部表情。
此外,中英文化在身体语言、穿着和氛围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非语言交际中,不仅需要关注双方的情绪和表情,还要注意对方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姿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总之,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在中国和英国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时,双方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化特点和倾向性。
这些差异涉及语言、礼仪、习俗、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于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方面,中英交际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用词的直接与间接性。
英国人常常喜欢以委婉和间接的方式表达意思,尽量避免直接表达不悦或不同意见。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直接与间接的差异在交流中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礼仪方面的差异也是中英交际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讲究礼貌和尊重,常常以礼貌和客气的方式对待他人。
英国人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可能在交际中显得更直接和开放。
这种差异在交流中可能造成不同的期望与规范,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适应。
习俗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在中英交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在交际中会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而英国人则更注重时间和效率。
在商务交际中,中国人可能会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或小礼物以表达友好和好意,而英国人则更注重合约和交易本身。
这些差异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尊重,以促进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在中英交际中,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应该学习彼此的文化和习俗,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接纳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点,尝试以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可以促进更良好的理解和合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可以通过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参加跨国会议和培训等,来加深双方的了解和沟通。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直接影响着双方交流的效果和结果。
中英两国的文化根基截然不同,造成了很多交际上的障碍和困扰。
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交际礼仪的差异可能会引发尴尬和冲突;时间观念和约会习俗的异同可能会让双方感到困惑;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诠释也会因文化差异而出现偏差;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更是让中英交际变得复杂和混乱。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处理中英文化交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
2. 正文2.1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中英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文和英文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文是一个表意丰富的语言,有很多成语和俗语,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表达。
这就导致了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误解。
语气和语调也是中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之一。
在中文中,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可以传达很多不同的含义,而英文则更注重准确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
这就需要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避免造成误解。
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交际中可能存在很多隐含意义和暗示,这就需要双方在交流中更加注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在中英交际中更好地处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首先是要加强语言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要注重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要注重沟通和理解,多沟通少假设,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误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英文化交际。
2.2 交际礼仪的差异交际礼仪的差异在中英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长辈和保持传统礼仪。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2、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英汉言语幽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 解和接受程度,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量化和科学的依据。
3、案例研究:针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分析英汉言语幽默的应用和效 果,为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运用言语幽默提供指导。
4、跨学科研究:可以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 到英汉言语幽默的研究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言语幽默的本质和功能。
2、问候用语
在问候用语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问候语常常涉及天气、 健康等话题,如“How are you?”“Nice weather, isn’t it?”等。而在汉 语中,问候语往往聚焦于对方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如“你吃了吗?”“你到哪 里去了?”等。
3、告别用语
在告别时,英语和汉语同样存在差异。英语中常见的告别语有 “Goodbye”“See you later”等。而在汉语中,告别语则更为丰富,如“再 见”“再会”“后会有期”等。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汉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英语中,由于对狗 的喜爱,许多与狗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汉语中,由于 对龙的崇拜,很多与龙相关的言语行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三、如何避免日常交际中英汉言 语行为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因英汉言语行为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呢?首先,我 们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尽量采用直 接、坦率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要避免谈论对方认为不合适 的话题,尤其是与其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关的内容。
二、文化内涵的探讨
英汉言语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以英国人为例,他们通常以“dog” 作为宠物,对狗有着特殊的喜爱。因此,在英语中,“dog”往往具有积极的语 义内涵,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而中国人则崇拜龙,认为龙是权力、 尊严和繁荣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如“龙飞凤 舞”“生龙活虎”等。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英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双方的合作、交流、学习等活动也愈加紧密。
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历史、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甚至会造成交流障碍,影响到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因此,在进行中英交往时,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礼仪差异关于礼仪的文化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有很多细节不同之处,比如:1. 晚宴礼仪:中文晚宴通常一开始就端上了所有的菜,而英文晚宴则是点菜制,逐一上菜。
2. 礼物:在中国人看来,送礼是表达感谢、尊重、情谊的一种方式,但在英国,过度让人感到不自在,有好意就好了,不必要非得送礼。
二、语言差异当然语言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英国人崇尚个人独立,所以平常的交往中,礼貌用语并不多,而中国人则重视礼节,所以用词较为繁琐。
2. 具体描述:英语善于用明确的词语来描述细节,而汉语则更注重隐喻的使用,需要通过上下文或者文化共识来理解。
三、时间观念差异时间观念是指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使用和对时间的感知方式,这也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同一时间的意义不同:中西方在规划时间时会有不同的取向,中国人习惯将他们的一周或一个月看作整体,在时间计划上也常常是集中安排,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将时间分割成具体的片段,无论哪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用途。
2. 时间观念展示方式不同:中英两国对于迟到的理解不同。
西方人十分讲究时间,准时到达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约定,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人情味,若迟到一两分钟,也不具有太大关系。
四、沟通方式差异沟通方式是日常交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差异之一,经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英交往中,沟通方式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肢体语言:中国人更加偏爱面部表情,而英国人则更注重肢体语言,比如朝对方微笑、摆手等。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浅谈中英文化中的语言差异
英国人打招呼常用的方式是谈天气。譬如: “Lovely weather, isn’t it?”或“Good morning, it’s a nice day, isn’t it?”等。在我国熟人之间寒暄语常用“到哪里去?”、“吃过了吗?”、“最近在忙些什么?”等,问者并不是真正在意对方的回答,只是表示一种关心罢了。若将这些话直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再是打招呼的寒暄语了,而变成了期待对方答复的问题。这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若作为招呼随便乱用,有时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因为英美人对这些话做出的反应是“Why do you ask? ”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二、邀请中国人客套英美人实在
当别人邀请你吃饭时,我国人一般先是拒绝,这样以示你并不贪吃或者是想要占别人的便宜。请别人吃饭即使是满汉全席也还说是“吃个便饭”、“粗茶淡饭“之类的。而英美人则不同,就是请人吃点心,也常说“I’ve made these especially for you. Enjoy yourself.”在英美国家有人邀请是件高兴的事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乐意接受,一般不会无故推辞,并且会表示感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inviting me to your dinner party.”
三、赠礼中国人含蓄英美人大方
送礼和受礼在不同的国度也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中国人将心意表达同送礼物的轻重相联系。礼物的轻重表示心意的轻重、与受礼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关。中国人送礼,即使礼品很贵重,还要说“礼物微薄,不成敬意”、“略表心意,敬请笑纳”。而英美人即使送一个小小的相册也会说“Here is a beautiful album, I hope you like it.”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表现得更含蓄,往往要推辞一番,并待客人走后才打开;英美人收到礼物不推辞,并当面打开加以赞扬,表示衷心的感谢。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和深入。
由于双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英交际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文化障碍,这不仅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一、语言和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语言交流方面,中英两国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双方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
在礼貌用语的表达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习惯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礼貌,在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文化习惯。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面子和尊重长辈,交际中会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和礼貌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习惯于严格遵守时间,他们非常珍惜时间,精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会准时赴约,重视时间的利用。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交流,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随意,经常会因为交际和沟通而推迟行程,这往往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在沟通方式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在交流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保持距离,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即使对方不喜欢或不同意,也不会直接拒绝或表示不满。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面子和情感的交流,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礼仪和行为的差异在礼仪和行为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会讲究礼仪和礼貌,他们会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的文化障碍。
由于中英两个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英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就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谈。
中英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委婉、含蓄和间接表达,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英文则更加直接、明确和直接了当。
在交流中,中国人可能会不直接回答问题、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直接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差异在日常对话和商务谈判中都会产生影响。
中英社交礼仪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宴客接待。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喜欢互相敬酒,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在英国,人们更习惯于点头、握手或者拥抱作为问候礼仪,而中国人则会用双手合十、鞠躬或者握手礼节表示问候。
中英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国和英国在社会习俗和价值观上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人注重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家庭观念,而英国人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言论自由。
英国人更加重视时间观念和精确性,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安排,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时间的弹性。
中英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存在差异。
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
中国人和英国人在非语言交流中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中习惯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言语的表达和目光的交流。
中英交际中存在着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会影响到双方的语言表达和社会礼仪,还会对双方的社会习俗和非语言交流产生影响。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适应对方的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包容,才能实现中英交流的有效和顺畅。
(完整word版)浅谈中英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汉语113班61号覃钰霞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但愿望和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
由于中英文化起源不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风俗习惯的区别以及俩民族的语言独特性,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必要弄清各民族文化语言的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
在许多情况下,交际受阻或失败并不是由语言引起的,而是涉及到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程度的原因。
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差异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为此,许多文化学者吸收他人之长,归纳整理,以飨世人.首先在称谓方面中文汉语跟英语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中文上说王先生,李小姐,张老师,黄老板,吴警官或小陈,小李……而在说英语的共育家或地方他们一般说Mr.Smith,Mr。
wang,Mr。
zhang,Miss.li等。
而且中文汉语有关姓名的称谓可谓灵活多样,称谓的不同,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
然而英语姓名的称谓比较单一,英语对姓名的称谓形式是“名”和“称谓词+姓”。
英语中没有“称谓词+名”这种称呼形式,英语中对长辈和上司都可直呼其名,汉语中则不可。
其次在职衔称谓上,中文跟英语的唤法也不一样。
汉语中一般能够表示职业、职务、职称等社会地位的象征词都可用于称谓。
如老师,厂长,工程师,博士等.除可单用外,还常与姓名连用(姓/名/姓名+职衔)以示认可或尊敬,例如,李老师/博士等。
而在英语中的职衔称谓局限性很强,一般不用作称呼,例如,如果某人是“老师”或是“建筑师”,人们是不能称其为“某老师/建筑师"的,而应称其为“某先生/女士"。
社交活动中常用的职衔称谓有:Dr.,Professor等.这些职衔称谓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姓氏、身份等结合使用,但要放在姓氏前(职衔+姓氏),例如,Dr.Brown/Professor Smith。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往往成为沟通的障碍。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希望能够增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英两国的语言差异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文是象形文字,强调整体的概念,追求内在的含义和深层次的秘密。
英语则是字母文字,强调逻辑和实用性,追求表面的精确和直接的交流。
这种差异在交际中体现为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交谈过程中,中国人往往委婉、含蓄,善于间接表达,喜欢使用比喻、譬喻来传递观点。
而英国人则更加直接坦诚,注重事实和逻辑性,喜欢通过直接陈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交际风格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包容。
在交际过程中,礼仪和行为规范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尊敬长辈,强调礼貌和谦逊,注重情感交流,重视团体利益。
所以在交际中,中国人往往会显得谨慎而谦恭,更加注重对方的感受。
而英国文化则更加强调独立个性和自由,注重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在交际过程中,英国人更加注重平等和直接性,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这种差异在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适应,因此需要双方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
在实际的交际中,中英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和摩擦。
中国人在与英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委婉而被认为不够坦诚,而英国人在与中国人交际时可能因为过分直接而被认为不够尊重。
这种困惑和摩擦需要双方通过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来克服。
一方面,中国人需要学会更加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更加自信和果断的交际方式;英国人需要更加灵活地采用委婉和比喻的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要实现中英文化的和谐与共存,双方需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浅谈中英日常对话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日常对话文化差异中英日常对话差异语言是存在的产物。
中言交际,除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英语与中有大量的日常对话,由于地域文化、文化、风俗习惯、及历史典故的不同,日常对话也呈现出诸多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对日常对话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文化的异质性。
研究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文化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
XX语言是存在的产物.英语和汉语所属有不同的历史、习俗和自然,因此了不同的文化。
由于杜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英语言在含义上、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
观念上的差异,使中英在价值观念、观念和上都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十分必要。
XX一、中西文化的差异总体表现西方生活理念是基于个人和相对立的原则。
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Individuali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他们将其理解为“强调个人的性和创造性,任其自由不受或少受和势力等的牵制”,他们常常使用坦诚直言的语用。
西方人基本上是遵循交际的合作原则的,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时,“得体准则”是经常采用的准则。
西方人把个人利益、个个、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之间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会被当作对个人主义的侵扰。
因此,在向别人提出“建议”、“劝告"、“批评"、“要求”时,人们必须遵循“得体准则”,采用间接礼貌策略,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力的性.而按照方人特别是人的生活理念,每个人均从属于一个密集的自然的人际关系网,追求的不是个人实现,而是所处生活环境内的自我修养。
人强调集体的和相互依赖,不突出个人,把Individuali理解为“个人主义”,他们常常使用委婉含蓄,谦虚的语用.为了顾及双方的“面子”,汉注重和强调礼貌言行,用礼貌作为语用手段,力求,语用上表现为“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礼仪、思维、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对于跨国交流和合作尤其重要,因为文化差异经常导致误解和互相不理解。
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英语言所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差异甚大,有时以至于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误解。
例如,“面子”、“吃亏”、“讨价还价”等中文习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英语中的“face”和“lose face”也远没有中文“面子”这个词那么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口吃现象(stammer)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常常被理解成“傻”,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语音障碍。
二、礼仪差异中英交际的礼仪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恭敬和尊敬,例如在面对长辈或上司的时候,一般会拜候并行礼以示尊重。
但在英国人看来,过于谨敬会显得过分,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自然和虚伪。
相反,英国人习惯于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显得冷淡和不友善。
三、思维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稳定,更注重人际关系。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
例如,一个英语母语者可能在和他的中国同事交流时,会觉得这位同事太不主动、不坦率和不直白,而中国同事也可能觉得英国同事太粗鲁、太鲁莽、太无礼。
四、价值观差异中英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文文化中,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个人的选择和幸福,而在英国的文化审美中,个人的幸福和选择更为重要。
具体体现在婚姻上的差异是,中国有“老来伴,少言妻”的传统,即年老之人可以有伴而年轻之人则可以由父母安排相亲,而在英国则强调自由恋爱和重视异性的私人空间。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中英交往中的误解和矛盾,比如父母安排的相亲对于英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而过早的结婚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从日常会话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日常会话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日常会话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人际间交流。
正确地运用语言可以增进人们之间感情、发展友谊、相互尊重和促进人际关系。
语言行为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拿日常生活来讲,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日常英语和汉语,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并且可以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中西方呼唤语之间的差异呼唤语主要是用来向他人打招呼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它们是日常对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普通名词(主要是姓名)、有关职业、称号等专业术语。
英语发展并使用于与中国地理、历史及其它文化特征相异的英语国家中。
中国由于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每个家庭亲属的观念特别强烈,汉语中的称谓分得特别详细。
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伯母、叔父、、姑妈、姑父、舅父、舅母、姨父、姨母等等。
而西方人在家庭亲属之远远没有中国人的规范讲究,在英语里,家庭成员的称呼比汉语简化得多。
例如:不管是爷爷还是姥爷,都称为“grandpa”,奶奶和姥姥都称为“grandma”。
而与父母同辈的男性一律称作“uncle”,与父母同辈的女性一律称作“aunt”,姐姐都称作“sister”,哥哥统一称之为“brother”,第二代中无论男女都互称“cousin”,侄子、外甥称作“nephew”,侄女、外甥女称作“niece”。
另外,对于亲属之外的长辈,中国人也一般是用尊称的。
在称呼方面,英语名字前可以带一个称呼。
常用的有Mr(成年男性)、Mrs(已婚女性)、Miss (未婚女性)、Ms(未知婚姻状况的女性)。
而且,这多出现在一些正式场合。
在一般的非正式场合下,西方人多直呼其名,以显示称呼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熟悉程度。
他们认为,尽管使用称呼显得尊敬人,但同时也会使称呼人与被称呼人之间显得疏远。
在中国,用来称呼对方的词有很多,如:部长、局长、处长、校长、主任、老师、教授、工程师、经理等,同志、师傅用来称呼陌生人或与名字一起使用称呼熟识的人。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是指中国和英国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在中英交际中,由于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中的各种误解和困难。
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非常重要。
中英交际中的礼仪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人强调尊重长辈和上级的权威,通常会使用较为正式的称呼和语气。
而英国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更倾向于使用直接、幽默和简洁的交流方式。
在正式场合,英国人更加注重礼节和正式的装扮,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受到资历和地位的尊重。
中英交际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常常使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而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而英国人则更加直接和开放,他们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特别是在谈判和解决问题方面。
中英交际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通常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人情味,他们倾向于用时间来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
他们可能会更加灵活和不拘泥于准时赴约。
而英国人则更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他们非常重视按时赴约和完成任务。
在安排会议和行程时,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
中英交际中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通常认为吃饭是一种社交活动,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美食。
而英国人则更注重饮食的功能性,他们倾向于简单而丰盛的餐食。
在社交场合,中国人通常会推杯换盏,而英国人则更注重文雅和谦逊。
在饮食接待和礼仪方面,双方需要相互适应和尊重对方的习俗。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双方需要相互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通过增加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适应,双方可以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和商业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日常对话文化差异浅谈王红霞【摘要】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中英语言交际,除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英语与汉语中有大量的日常对话,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日常对话也呈现出诸多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对日常对话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文化的异质性。
【关键词】中英语言日常对话文化差异British daily dialogu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Abstract] 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social existence. Of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but also must have a strong cultural foundation. There are a lo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daily conversation, as regional culture,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religions and historical allusions different daily dialogue also appears to many cultural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daily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ech Ac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terogeneity. [Key words] Daily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英语和汉语所属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社会习俗和自然环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由于背景不同,中英语言在含义上、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
观念上的差异,使中英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禁忌上都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十分必要。
一、中英文化差异体现人们在日常对话中可能会用俗语。
中国学生对这些俗语不熟悉,甚至不明白。
例如:“Tube”指地铁(metro),“Tea”在某些情况下指正餐,“Pants”指内衣裤。
人们说“flat”而不是“apartment”。
“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
在非正式的场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
当人们说“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yes”。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
他们在讽刺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严肃。
在严肃的谈话中经常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要直接切入主题。
拐弯抹角会被视为浪费时间。
英国人说“no”的时候,他们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非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
(一)社会风俗与礼仪。
跟你的家乡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
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但并不总是这样。
为了你的安全,过马路时还是要左右看。
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公共汽车站、银行、邮局等地方等待服务时要排队。
在自动提款机旁,人们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
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让别人通过。
提出请求时要说“please”,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要说“thank you”,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
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
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
避免在晚上10点后打电话到别人家。
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在室内吸烟可能不被主人接受。
如果你确实想吸烟,先询问主人会被视为礼貌的行为。
在中国的宴会上,客人在最后一道菜吃完后会迅速离开。
而在英国文化中,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
聚会因此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邀请去主人家吃饭,一吃完就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二)餐桌礼仪。
静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碟子里的食物是礼貌的行为。
剩下食物可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把叉放在盘子上,把刀放在它旁边表明你已经吃完了。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
但要同时说话和吃东西是很难的。
而在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哪怕是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诀窍是: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只往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用一只手遮住它。
(三)食物。
人们不吃动物的所有部分,如头、足和某些器官。
他们如果看到中国人食用每一部分,可能会感到震惊。
在英国人的食物中马铃薯替代米饭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如果不习惯用餐时吃马铃薯,不要不好意思要米饭。
去哪里找中国食物?除了中国餐馆,在伦敦市中心的中国城有一些中国超市。
在这些市场内有大部分中国商品。
在大型西式超市中也有东方的食物和配料出售。
学生可以在Sainsbury找到干面条、豆腐、酱油、春卷、中国的香料和调料等。
(四)习惯和爱好。
卫生的标准似乎不同。
人们不喜欢化学品,却不把碟子上的洗洁精冲干净就用它。
“Do It Yourself”(D.I.Y.自己动手)和园艺是许多英国人的爱好,因为在英国人工非常昂贵。
如果主人在自己的花园上化了很多工夫,他们很可能会为它感到骄傲。
因此,恭维他们的花园是进行进一步谈话的很好的开始。
(五)餐馆和商店中。
在自助快餐店中,顾客应当收拾废弃物,而在中国的同样场合中,顾客把废弃物留给店员收拾。
某些服务需要提前预约,如理发、美容、配眼镜等。
若不提前24小时取消预约,顾客可能需支付取消费。
预约前应当问清楚。
在餐馆里给小费是很普遍的,因为账单里不包括服务费。
一些商店的客户服务做得很好,有的保证退还商品或退款。
买之前要问清楚。
侃价在商店和市场中并不常见。
(六)国际长途电话。
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拨打更便宜的国际电话的单张。
我们发现了由First Telecom提供的一项选择。
打往中国的电话的费率是每分钟35便士。
要登记他们的服务,可以拨打他们的客户服务电话0800 458 0000。
请注意,还有其他一些公司提供相同水平的价格。
学生在选择公司前最好进行比较。
可以从报纸上的广告或电话公司印发的宣传单张上找到有关信息。
二、中西语言文化中的部分差异(一)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二)问候用语。
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三)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四)接受礼物。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
受礼时连声说:“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Very beautiful!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五)称呼用语。
见面时喜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等。
而西方人很反感别人问及这些私事。
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六)请客吃饭。
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不断地劝客人享用,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吃顿便饭。
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
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却说没什么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
而他们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
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三、孕育文化的特定环境不同,造成了中西文化间的差异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国人与英美人往往对同一事物的思维、理解和看法不尽相同。
所有这些文化层面上的不同因素导致了英汉语言在词汇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
(一)历史文化差异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交际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际理解难题。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理解,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理解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
(二)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