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Removed_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Removed_照相机与感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aaa57b856a561253d36f1a.png)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2012040601210高瑞绪照相机现代照相机可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两大类胶片相机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
胶片相机分为单眼相机及双眼相机,胶片相机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费者要购买底片的费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冲费与相纸的费用,算一算每一卷负片所要花费的成本大约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约是40元上下。
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工作原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将被摄景物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用途可以简单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这是单反相机与其它数码相机的主要区别。
卡片数码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
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传统对家用机定义不是很清楚,一般对成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的都可称作家用机。
单反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
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感光材料在摄影领域中的作用
![感光材料在摄影领域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6ab6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0.png)
感光材料在摄影领域中的作用摄影术是一门运用相机记录并定格时间的艺术。
而在摄影的过程中,感光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应,并将其转化为影像的材料。
在摄影术的发展中,感光材料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为摄影师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摄影的发展。
感光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当时的摄影仍然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在短时间内用化学药剂对光线进行处理。
然而,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摄影术变得更加简便和普及。
最早的感光材料是由银盐构成,这种材料能够在光线照射下产生化学反应,并将光线所带的影像转化为可见的照片。
然而,由于这种材料需要暴光和显影的过程,使用起来相对麻烦,而且相片的质量也较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更为先进和高效的感光材料。
在20世纪初,感光材料的生产和改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胶卷成为主流的感光材料,因为它具有精密的乳胶质地,可以更好地记录光线信息,获得更精确的影像。
相较于银盐,胶卷更容易使用和处理,同时质量也更高。
这一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摄影术的普及和发展。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摄影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在数字摄影中,感光材料被传感器所取代。
这些传感器可以直接将光线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图像传感器中。
相较于传统的胶卷摄影,数字摄影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图像的质量也更容易得到保证。
然而,尽管数字摄影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作的新机遇,但胶卷摄影仍然被许多摄影师所钟爱。
与数字图像相比,胶卷图像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品质,更符合传统摄影的审美标准。
当今,许多专业摄影师仍然选择使用胶卷摄影,以追求更传统、更纯粹的摄影体验。
除了胶卷和数字传感器,还有许多其他的感光材料广泛应用于摄影中。
例如,银盐和胶卷的结合产生的定格胶片使得摄影师们在拍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控影像效果,可以进行多次曝光或特殊的后期处理。
此外,感光纸是在摄影印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感光材料,通过显影和定影流程,它可以将摄影师想要的影像转化为实际的照片。
照相机照相原理
![照相机照相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0219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d.png)
照相机照相原理
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成像和记录技术。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时,照相机的镜头会打开,允许光线通过进入相机的光学系统。
首先,光线会通过透镜系统聚焦在感光材料上,这个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或者是数字传感器。
透镜能够对光线进行聚焦,使得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当光线进入感光材料后,感光材料上的荧光物质会被激活。
这些荧光物质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会在感光材料上形成一个对应图像,即照片的底片。
在数码相机中,替代底片的是数字传感器。
数字传感器是由许多微小的光敏单元组成的,每个光敏单元能够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读取每个光敏单元的电信号,相机会生成一个数字图像,即照片。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后,相机会记录感光材料上的图像。
对于底片相机,这个图像会被记录在底片上。
而对于数码相机,图像会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储存在相机的内存卡中。
照相机照相的过程中,光线的进入和记录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的设置可以决定图像的曝光时间,从而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和动态效果。
总结起来,照相机照相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透过镜头对光
线进行聚焦,让光线通过感光材料,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形成图像。
这个原理在传统底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中都适用。
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
![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eb9e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3.png)
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摄影是一门通过使用感光材料记录影像的艺术和科学。
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是实现摄影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的相关知识。
一、感光材料感光材料是摄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能够接收和记录光的能量。
常见的感光材料包括胶片和数码感光元件。
1. 胶片胶片是一种由感光层、支撑基底和保护层组成的复合材料。
感光层含有感光物质,能够对光的能量做出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影像。
胶片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摄影中。
2. 数码感光元件数码感光元件是数字相机中的主要感光材料。
它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像素阵列。
光电传感器负责将光能转化为电信号,而像素阵列则记录和存储电信号,最终形成图像。
二、摄影原理摄影原理涉及到光的传播、光学成像和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曝光、焦距和景深等角度介绍摄影原理。
1. 曝光曝光是指感光材料接收到足够的光能,从而能够记录下影像的过程。
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光的强度和感光材料的灵敏度。
适当的曝光可以得到清晰明亮的影像,过度曝光或欠曝光则会导致图像过亮或过暗。
2. 焦距焦距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影响着图片的视觉效果。
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视野的广度和图像的变形情况。
较长的焦距可以使被摄物体更加突出,而较短的焦距则能够拍摄更广角度的景象。
3. 景深景深是指一幅影像中能够保持清晰焦点的前后距离范围。
景深的大小与焦距、光圈和摄影距离相关。
较大光圈和较短的摄影距离会导致浅景深,只有部分区域保持清晰焦点;而较小光圈和较长的摄影距离会产生大景深,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
四、结语感光材料和摄影原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摄影技术的基础。
了解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摄影原理的原理对于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创造出优秀的影像作品。
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8b28d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将影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光学透镜、快门和感光材料等几个方面。
首先,光学成像是照相机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我们按下快门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照相机的内部,经过透镜的折射和聚焦,最终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置的实物影像。
这一过程利用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和折射规律,使得影像能够清晰地记录在感光材料上。
其次,快门也是照相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的时间,使得感光材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记录下影像。
快门的开合速度决定了影像的清晰度和运动轨迹的记录效果。
通过快门的控制,我们可以拍摄静态的照片,也可以捕捉运动中的瞬间。
此外,感光材料也是照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记录光线影像的材料,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光线投射的影像转化为可见的照片。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不同,决定了照片的饱和度、色彩和清晰度等方面的表现。
总的来说,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快门和感光材料等部件相互配合,将现实世界的影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
这种记录方式利用了光线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的原理,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照相机留存下珍贵的瞬间和美好的记忆。
照相机的原理初中物理
![照相机的原理初中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9f04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a.png)
照相机的原理初中物理照相机是一种能够将景物或人物的影像记录下来的设备。
它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和化学的相互作用,通过透镜、快门和感光材料等组件来捕捉并保存图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照相机的原理。
1. 光学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最重要的光学部件之一。
它由一组透镜构成,可以使光线聚焦到感光材料上。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也就是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透镜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影响光线的折射程度和聚焦效果。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当物体离镜头越近,光线就会更加集中,图像就会变得更大、更清晰。
而当物体离镜头越远,光线就会更加发散,图像就会变得更小、更模糊。
2. 快门原理照相机的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的装置。
它由两个帘幕构成,一个是前帘幕,一个是后帘幕。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前帘幕会打开,光线可以进入照相机的感光材料上。
在一定时间后,后帘幕会关闭,停止光线的进入。
这个时间就是快门速度,用来控制曝光的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感光材料曝光的时间就越短,图像就会更加清晰。
而快门速度越慢,感光材料曝光的时间就越长,图像就会更加模糊。
3. 感光材料原理感光材料是照相机中用来记录图像的关键部件。
在早期的照相机中,感光材料主要是胶片,而现在的照相机则主要使用数字感光器件,如CCD或CMOS。
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化学反应。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时,感光材料中的银盐会发生化学变化。
这些化学变化会在照相机的显影和定影过程中得以保留,从而形成图像。
4. 曝光原理曝光是指感光材料受到的光线照射的程度。
曝光过度会导致图像过亮,曝光不足则会导致图像过暗。
为了获得适当的曝光,照相机需要根据场景的光照条件来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光圈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的装置。
它由一组可调节大小的叶片组成,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的大小来控制光线的进入量。
当光圈较大时,更多的光线可以进入镜头,图像就会更亮。
而当光圈较小时,光线的进入量就会减少,图像就会更暗。
相机的感光元件
![相机的感光元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c919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d.png)
相机的感光元件
相机的感光元件是指用来接收光线并转换成电信号的部件,它是相机成像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常见的相机感光元件主要有两种类型: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和CCD(Charge-Coupled Device)。
1. CMOS感光元件:
- CMOS感光元件是目前主流的相机感光元件,它由成百上千万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都有一个光敏二极管和相应的放大电路。
- CMOS感光元件具有低功耗、高速度、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相机、手机、摄像机等各种成像设备。
- CMOS感光元件可以通过调节像素的电压来实现电子快门、增益调节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2. CCD感光元件:
- CCD感光元件是较早期的相机感光元件,它采用一系列光电二极管阵列来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荷。
- CCD感光元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成像质量,但功耗较高、速度较慢,适用于一些对成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天文摄影、专业摄影等。
CMOS和CCD感光元件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成像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MOS感光元件在成像质量、功耗和成本等方面不断提升,已经逐渐取代了CCD感光元件成为主流。
在选择相机时,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需求和预算考虑感光元件类型,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成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83a1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e.png)
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成像原理是通过光学和光敏材料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时,照相机的镜头会打开,让光线进入镜头。
光线通过镜片聚集后,穿过光圈,然后进入照相机的机身。
在机身内部,光线会通过反光镜反射到焦平面上。
焦平面上有一个光敏电子器件,称为感光芯片或底片。
感光芯片或底片上覆盖着一层感光材料,如银盐晶体或光敏二极管阵列。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时,材料中的感光分子会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感光材料上产生暗纹或电信号的变化。
这些暗纹或电信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图像。
在数码相机中,感光芯片是由光敏二极管阵列组成的。
每个光敏二极管都代表图像上的一个像素点,而每个像素点都会记录光线照射下的亮度值。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后,感光芯片会记录下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经过后续的图像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照片。
总的来说,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线的传播和光敏材料的感光性质,将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通过捕捉和记录光线的亮度变化,照相机能够实现拍摄和保存照片的功能。
感光材料在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感光材料在摄影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1c57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b.png)
感光材料在摄影中的应用研究摄影这门艺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如何通过感光材料捕捉光线,形成一幅静态或动态的图像。
感光材料作为摄影的核心器材,一直以来一直受到摄影师们的关注,同时也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就感光材料在摄影中的应用研究展开探讨。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原理感光材料是指能够吸收光能并使其转化为化学能的物质,从而引发化学反应并生成影像的一类材料。
根据其反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感光和间接感光两种。
直接感光是指光线直接作用于感光材料上,引起化学反应直接生成影像;间接感光则是通过经过曝光的光线对感光剂的影响,间接激活感光化学物质的未反应基团从而生成影像。
常见的感光材料主要包括胶片和数字相机中的image sensor(图像传感器),其中胶片主要采用间接感光机理,而image sensor则是通过直接感光机制进行反应。
感光材料的化学反应和机理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化学和光学知识以及大量的实验验证。
二、感光材料在胶片摄影中的应用胶片摄影已经过时,但其作为摄影历史的精华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胶片摄影的感光材料主要是银盐,感光主要是通过间接感光机制产生的反应生成影像。
感光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主要步骤——曝光、显影、定影、酸洗和印刷。
根据感光剂的种类、浓度、显影剂的种类和温度、定影时间和酸洗时间的不同,可以使相机所捕捉到的图像具有不同的亮度和色彩。
在胶片摄影的历史中,银盐感光材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传统胶片摄影影像质量稳定性的局限性,其使用范围逐渐收窄。
尽管如此,胶片摄影艺术家们为了追求拍摄效果的真实性、质感、稳定性和延展性等目标,依然对胶片的感光材料格外关注。
在现今的数字世界中,数码摄影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然而胶片摄影很多特有的特性让它在拍摄过程中的表现力更加出色。
三、数字相机中感光材料的应用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数字相机中也开始使用感光材料来进行拍摄。
数字相机中使用的感光材料是一种叫做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芯片,也是这类设备的核心器材。
物理照相机的原理
![物理照相机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d6ab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f.png)
物理照相机的原理物理照相机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和化学原理的。
它可以捕捉到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可见的影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和感光材料。
镜头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由多个透镜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到感光材料上。
镜头通过使光线折射,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角度,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和实物角度相关的影像。
透镜的调焦机构可以调节镜头与感光材料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焦。
感光材料是照相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光线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感光材料通常是一块覆盖着感光剂的片状物质,例如胶卷或数码传感器。
感光剂主要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对光线敏感。
感光材料分为两种类型:感光剂将光线转化为化学反应,而电荷耦合器件(CCD)将光线转化为电荷。
感光材料的特点是在受到光照时,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或电荷积累,形成暗化或电信号。
快门位于镜头和感光材料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光线照射时间。
快门通常是由两个带有小孔或隔板的金属片组成。
在快门关闭的情况下,光线无法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当快门打开时,光线可以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
因此,快门的开合速度决定了光线对感光材料的照射时间。
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时,照相机的工作过程如下:1. 快门打开:快门打开时,镜头前的光线可以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
2. 光线聚焦:光线通过镜头后,经过多个透镜引导,聚焦到感光材料上。
镜头的调焦机构可以调节镜头与感光材料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焦。
3. 光线转化:光线照射在感光材料上,感光剂或CCD开始对光线做出响应。
感光剂产生化学反应,将光线转化为暗化的图像,CCD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
4. 快门关闭:快门在经过设定的时间后关闭,阻止光线通过快门进入感光材料。
5. 影像记录:感光材料上形成的图像通过化学处理或电信号处理后被记录下来。
在传统的胶卷相机中,胶片需要进一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印刷和显影。
而在数码相机中,芯片上的CCD会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器进行编码和存储。
照相机原理是什么
![照相机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3901f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6.png)
照相机原理是什么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来记录影像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光敏材料感光和成像、以及影像的记录与保存等过程。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照相机的光学成像过程是指利用镜头将景物的光线汇聚到感光材料上,形成清晰的倒立影像。
镜头通过折射和散射光线,使得景物的影像在感光材料上得以成像。
而镜头的光圈和快门则控制了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和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从而影响了成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通过这一光学成像过程,照相机能够将三维的景物投影成二维的影像,为后续的感光和记录提供了基础。
其次,感光材料的感光和成像过程是指在光学成像的基础上,利用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感受和化学反应来记录影像。
感光材料通常是由溴化银等化合物构成的,它们能够在光线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隐影和隐影的变化。
当感光材料受到光线的照射后,隐影发生变化,形成了暗、亮、对比等不同的影像。
这一过程就是照相机感光和成像的基本原理,也是照相机记录影像的关键步骤。
最后,影像的记录与保存过程是指将感光材料上的影像记录下来,并保存在胶卷或数码存储介质中。
在传统的胶片相机中,影像是通过化学显影的方式将感光材料上的隐影转化为可见的影像,然后通过定影、冲洗等步骤将影像固定在胶片上。
而在数码相机中,影像则是通过感光芯片将光学成像和感光成像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存储卡等介质保存起来。
这一过程实现了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使得影像能够被观赏和传播。
总的来说,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感光和成像、以及影像的记录与保存三个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照相机记录影像的功能。
通过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照相机,拍摄出更加清晰、美丽的照片。
相机成像原理范文
![相机成像原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2f77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b.png)
相机成像原理范文1.光学部分:相机中的光学部分包括镜头和光圈。
镜头主要负责收集光线,聚焦并将光线投射到光敏材料上。
光圈则负责控制光线的进入量,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
2.光敏材料:光敏材料通常是以银盐为基础的胶片或数字相机中的像素。
在胶片相机中,胶片是一种感光材料,其表面涂有感光液体,其中的银盐会与光发生化学反应,记录下光的强度和颜色,形成照片。
而在数字相机中,像素是一个光电二极管,当光照射到像素上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3.快门:快门控制光线进入光敏材料的时间。
当快门打开时,光线可以进入相机并照射到光敏材料上。
快门打开的时间一般被称为快门速度,用来控制照片的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和运动模糊效果。
4.曝光:曝光是指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的时间和强度。
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
光圈越大,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多,曝光量越大;快门速度越快,光照射到光敏材料上的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
合理的曝光能够呈现照片的细节和色彩,过度曝光或欠曝光都会损失影像信息。
5.图像处理:在数字相机中,光电二极管将光转化为电能后,再经过图像处理器的处理。
图像处理器通常包括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和对图像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负责对图像进行增强、降噪、调整色彩和对比度等处理,进而生成最终的数字照片。
总结起来,相机成像原理主要包括光学部分的镜头和光圈,光敏材料的感光原理,快门的控制曝光时间,以及图像处理器的处理。
这些部分相互协作,通过控制光的进入和曝光的时间和强度,最终将现实世界中的景象转化为可见的照片。
通过对相机成像原理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相机,掌握曝光、景深等技术,拍摄出更优质的照片。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常识2002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常识2002](https://img.taocdn.com/s3/m/d86ab865783e0912a2162a41.png)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常识上节课中,我们着重介绍了摄影诞生与发展的过程。
我们知道,摄影产生之初,只被上流社会享用。
直到现在,摄影仍然被称为“贵族的艺术”因为摄影从一开始就是“花钱的艺术”。
所以如果你有钱,也喜欢摄影,还是买个照相机吧。
买个什么样的照相机适合你呢?这堂课的内容恐怕会对你有些启示。
等你买了相机之后,可能还会感觉象上了“贼船”,因为你还得不断地去买胶卷。
胶卷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感光材料。
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是摄影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工具。
这两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照相机与感光材料技术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照相机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产生了美妙、神奇的影像。
我们主要讲六个问题:一、相机发展历程二、常见的三种照相机三、镜头、光圈和快门四、著名照相机品牌五、黑白感光材料常识六、彩色感光材料常识一、照相机发展历程在历史上,我们已经知识,最早的照相机形式,其实就是暗箱。
达盖尔的照相机,是由木匠做出来的,这个木匠是达盖尔妻子的一位亲属。
塔尔博特的照相机比达盖尔的小一些,他也是一个木制的方盒照相机,被塔尔博的妻子称为“捕鼠箱”。
明胶乳剂发明之后,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又制造出成卷的胶片——“胶卷”之后,又成功地制造出“柯达一号”照相机,里面又可以装6米长的“美国胶卷”,拍100幅照片,拍完之后,连同照相机寄回“柯达公司”,由他们冲洗出相片。
再装上新胶卷寄回拍摄者。
伊斯曼的口号是“你们按快门,我们来冲印”。
19世纪的二十年代之前,柯达相机在摄影界是占有重要地位。
二十年代之后,相机的技术重心转向了德国。
德国相机一向以精密,坚固而著称。
1924年,德国生产了一种在摄影史上很有影响的小型照相机叫莱卡(Leica),它是由莱茨(Leitz)生产的;1932年“蔡司〃伊康”公司(zeiss.Ikon)生产contax相机。
20世纪的前四十年,德国相机技术处于垄断地位。
二次大战结束后,这种局面就被打破了。
照相机与眼睛原理
![照相机与眼睛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0c75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f.png)
照相机与眼睛原理摄影是一门以光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借助于照相机来记录和捕捉现实世界的画面。
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人的眼睛原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将详细介绍照相机与眼睛的原理。
一、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 光学系统:照相机的光学系统主要由镜头组成,它负责捕捉并聚焦光线。
镜头由多片不同形状的透镜组合而成,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和散射来使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
这与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作用类似,它们也负责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 快门和光圈:照相机的快门和光圈控制着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数量和时间。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而光圈控制光线的数量。
这两者的调整可以改变照片的曝光量和景深,使照片更加清晰或者模糊。
类似地,人的眼睛通过调整瞳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从而使视觉更加清晰。
3. 感光材料:照相机中的感光材料是记录图像的关键。
在传统的胶片相机中,感光材料是一层由银盐组成的胶片。
当光线进入相机并通过镜头聚焦后,会在感光材料上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图像。
而在数码相机中,感光材料是一个由光敏元件组成的传感器,当光线照射到传感器上时,光敏元件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生成数字图像。
二、眼睛的工作原理1. 角膜和晶状体:人的眼睛的光学系统由角膜和晶状体组成。
角膜是眼睛表面的透明组织,它负责将进入眼睛的光线聚焦在晶状体上。
晶状体则负责进一步对光线进行聚焦,使光线准确地投射在视网膜上。
2. 视网膜:视网膜是眼睛中最重要的感光器官,它由大约1000万个视网膜细胞组成。
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时,光敏细胞会受到刺激并产生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
3. 瞳孔和晶体:人的眼睛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调整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而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以增加光线的进入量。
晶状体则通过变换形状来调整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物体的聚焦能力。
三、照相机与眼睛的异同尽管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与眼睛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照相机的感光材料
![照相机的感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ed8f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a.png)
照相机的感光材料第四章照相机的感光材料第一节胶卷1、内容提要照相机的感光材料,指在照相机内最终形成被摄对象影像的材料。
目前有使用化学材料的胶卷和电子感光器件CCD、CMOS。
第一节胶卷(1)、胶片的结构略去不讲。
(2)、胶卷的分类(简单地说一下)a、按感色性分类感色性:胶片对光谱的感受特性。
色盲片,只对蓝、紫短波光感光,对其他色光反应迟钝。
分色片,蓝、紫色光敏感,对黄、绿光也有较强的感受能力。
对红色不感光。
全色片,对全部可见光谱都敏感。
我们通常用的就是这种。
红外片,对红外线敏感,能感受红外线区域的不可见光。
b、按影像形成分类正片,底板的影调色彩与眼看到的一样。
通常又称为反转片和幻灯片。
负片,底板的影调明暗与眼看到的相反,色彩是实际景物的补色(如原景物为绿色,则负片上是品红色。
原景物为红色,负片上是青色。
原景物为蓝色,负片上是黄色。
)。
3、按规格分类135胶卷,片幅为24mmX36mm,每卷36张,少数24张。
120胶卷,规格为61mmX81.5mm,可拍60mmX60mm的照片12张,60mmX45mm的照片16张。
220胶卷,与120的宽度一样,长度为它的2倍,可以拍摄的张数也是它的两倍。
散页片,专供大画幅照相机用的胶片。
常用规格有4X5吋,5X7吋,8X10吋。
120、135胶卷都是柯达公司推出,135胶卷1934年推出,120胶卷1901年推出。
近些年是135胶卷的全盛期,120胶卷少,多是专业摄影家使用。
220更少。
大多数胶卷上没有标明“负片”和“反转片”字样,不言而喻,也是负片。
(3)、胶卷盒上的标识a、感光度中国的GB制、德国的DIN制是一样的: 18 19 21 22 23 24 .......美国的ASA制: 50 64 100 125 160 200 ........目前通用的国际标准ISO与美国的一样。
如ISO100的感光度比ISO200慢一倍。
感光度越高,颗粒越粗,照片的颗粒感越明显;感光度越低,颗粒越细,照片的越细腻,层次越丰富(介绍一下胶片颗粒)。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5e6ff2d5bbfd0a795673cf.png)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2012040601210高瑞绪照相机现代照相机可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两大类胶片相机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
胶片相机分为单眼相机及双眼相机,胶片相机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费者要购买底片的费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冲费与相纸的费用,算一算每一卷负片所要花费的成本大约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约是40元上下。
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工作原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将被摄景物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用途可以简单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这是单反相机与其它数码相机的主要区别。
卡片数码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
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传统对家用机定义不是很清楚,一般对成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的都可称作家用机。
单反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
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感光材料与照相技术的发展历史
![感光材料与照相技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bdd9db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a.png)
感光材料与照相技术的发展历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人们就一直被捕捉住眼前美景的愿望所驱使。
他们渴望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不论是为了分享还是回忆。
而这种愿望最终催生了照相技术的发展。
而作为照相技术的基础,感光材料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追溯到很早以前,人们最早探索的照相技术是通过物体阻挡光线的方式创造影像。
早期的相机并非如今所见的那样,而是一个黑暗空间,只有一个小孔可以让光线射入。
光线经过小孔后,进入一个可以记录影像的感光材料,这个感光材料可以是一块涂有某种物质的玻璃片。
这种相机的原理和我们眼睛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只不过通过记录下光线的位置和颜色,进而得到影像。
然而,这种早期的感光材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来记录影像。
因为这种材料的感光度很低,需要极长的曝光时间来获取可见的影像。
人们需要观察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可辨认的影像。
这给人们捕捉特殊时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光材料的发展逐渐带来了更高效的照相技术。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一种可以短暂曝光的感光材料。
这种材料被称为银版胶卷,它使用了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更快速地将光线所携带的信息记录下来。
这种银版胶卷的诞生为发展照相技术打开了一扇大门。
人们不再需要数小时的曝光时间来获得一张影像,而只需要几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感光材料的改进也变得越来越迅速。
人们发现了更加先进的化学物质,可以使胶卷具有更高的光敏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表现力。
这使得照相技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再到今天广泛使用的数字传感器,感光材料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可重复使用的感光材料的出现。
在早期的照相技术中,一旦拍摄完成并显影之后,感光材料就无法再次使用。
这限制了人们的拍摄能力,也加大了拍照的成本。
但是随着新的感光材料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照相之后将其复原,并再次使用。
这大大减少了浪费和成本,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拍摄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2012040601210高瑞绪照相机现代照相机可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两大类胶片相机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
胶片相机分为单眼相机及双眼相机,胶片相机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费者要购买底片的费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冲费与相纸的费用,算一算每一卷负片所要花费的成本大约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约是40元上下。
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工作原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将被摄景物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用途可以简单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这是单反相机与其它数码相机的主要区别。
卡片数码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
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传统对家用机定义不是很清楚,一般对成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的都可称作家用机。
单反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
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主要特点: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卡片相机:卡片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
其中索尼T系列、奥林巴斯AZ1和卡西欧Z系列等都应划分于这一领域。
主要特点:卡片数码相机可以不算累赘地被随身携带;而在正式场合把它们放进西服口袋里也不会坠得外衣变形;女士们的小手包再也不难找到空间挤下它们;在其他场合把相机塞到牛仔裤口袋或者干脆挂在脖子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它们功能并不强大,但是最基本的曝光补偿功能还是超薄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再加上区域或者点测光模式,这些小东西在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一些摄影创作。
至少你对画面的曝光可以有基本控制,再配合色彩、清晰度、对比度等选项,很多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来自这些被“高手”们看不上的小东西。
卡片相机和其他相机区别:优点:时尚的外观、大屏幕液晶屏、小巧纤薄的机身,操作便捷。
缺点:手动功能相对薄弱、超大的液晶显示屏耗电量较大、镜头性能较差。
长焦相机: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代表机型为:美能达Z系列、松下FX系列、富士S系列、柯达DX系列等。
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
主要特点:长焦数码相机主要特点其实和望远镜的原理差不多,通过镜头内部镜片的移动而改变焦距。
当我们拍摄远处的景物或者是被拍摄者不希望被打扰时,长焦的好处就发挥出来了。
另外焦距越长则景深越浅,和光圈越大景深越浅的效果是一样的,浅景深的好处在于突出主体而虚化背景,相信很多FANS在拍照时都追求一种浅景深的效果,这样使照片拍出来更加专业。
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
如今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3倍-12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
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
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变焦范围越大越好?对于镜头的整体素质而言,实际上变焦范围越大,镜头的质量也越差。
10倍超大变焦的镜头最常遇到的两个问题就是镜头畸变和色散。
紫边情况都比较严重,超大变焦的镜头很容易在广角端产生桶形变形,而在长焦端产生枕形变形,虽然镜头变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好的镜头会将变形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而理论上变焦倍数越大,镜头也越容易产生形变。
当然很多厂家也为此做了不少努力。
比如通常厂家会在镜头里加入非球面镜片来预防这种变形的产生。
对于色散来说厂家通常使用防色散镜片来避免,比如尼康公司的ED镜片。
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的10×变焦镜头实际上在光学性能上应该可以满足我们日常拍摄的需要。
配套设施对于拥有10倍光学变焦镜头的这些超大变焦数码相机,整体上的某些缺陷,将对最终的拍摄质量以及用户的使用造成致命的影响。
1、长焦端对焦较慢。
众所周知,消费类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技术实际上并不是非常领先的,从速度上来说也不理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一段时间的消费类数码相机后换数码单反(DSLR)的原因。
而对于10倍变焦的这些机器而言,长焦端的自动对焦将受到更大的考验。
就目前上市的这些机器来看,不少机器在这个方面的确存在缺陷。
主要是表现在对焦不坚决、或者是不能对焦,这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尤为明显。
2、手持时候的抖动。
熟悉摄影的朋友大多数都知道安全快门速度这个概念。
安全快门速度其实就是焦距的倒数。
所谓安全,也就是说如果你所使用的快门速度高于安全快门速度,那么拍摄出的照片基本不会因为手不受控制的抖动而变得模糊。
相反如果低于这个速度,那么就比较危险了。
由于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的焦距非常大,所以就要求我们拍摄时要保证较高的快门速度。
否则就比较容易失去宝贵的精彩画面。
3、画面质量。
上面我们其实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
就目前刚刚上市的超大变焦数码相机来说,它们的画面质量严格来说也不属于很好的范畴,特别是在长焦端。
4、重量与体积。
由于10倍变焦的数码相机的镜头使用的镜片增多,而镜头口径、体积都会变大,导致相机的体积与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虽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紧凑型设计的超大变焦数码相机,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超大变焦的数码相机,重量在200克以内的。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是照相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等材料的总称。
感光材料一般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
在照明、电影电视摄制、印刷制版领域中所用各类在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化学变化而达到使用要求的材料。
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 2大类。
它的特点就是在无光的状态下呈绝缘性,在有光的状态下呈导电性。
而在现代数码摄影中感光材料主要有主要有CCD、CMOS、liveMOS三种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
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 (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什么是CCD?CCD和传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
只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分工合作组成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方式都已经定型。
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聚光镜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子线路矩阵所组成。
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的公司分别为:索尼、菲利普、柯达、松下、富士和夏普,大半是日本厂商。
什么是CMOS?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中文全称“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 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产生过热现象。
CCD和CMOS在制造上的主要区别是CCD是集成在半导体单晶材料上,而CMOS 是集成在被称做金属氧化物的半导体材料上,工作原理没有本质的区别。
CCD只有少数几个厂商例如索尼、松下等掌握这种技术。
而且CCD制造工艺较复杂,采用CCD的摄像头价格都会相对比较贵。
事实上经过技术改造,CCD和CMOS的实际效果的差距已经减小了不少。
而且CMOS的制造成本和功耗都要低于CCD不少,所以很多摄像头生产厂商采用的CMOS感光元件。
成像方面:在相同像素下CCD 的成像通透性、明锐度都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可以保证基本准确。
而CMOS的产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对实物的色彩还原能力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由于自身物理特性的原因,CMOS的成像质量和CCD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但由于低廉的价格以及高度的整合性,因此在摄像头领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CD和CMOS的区别:既然CCD和CMOS都是感光传感器,制版感光材料为何价格如此悬殊,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对于一般的数码相机新手来说是否要考虑它们的性能等问题。
CCD是比较成熟的成像器件,CMOS被看作未来的成像器件。
因为CMOS结构相对简单,与现有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相同,从而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从原理上,CMOS的信号是以点为单位的电荷信号,而CCD是以行为单位的电流信号,前者更为敏感,速度也更快,更为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