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通督调神针刺法精品PPT课件
针灸教学ppt课件
Part
03
灸法技术
艾灸法
艾灸法介绍
艾灸法作用
艾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 灸法技术。
艾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虚证和 痛证。
艾灸法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法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将艾条 或艾柱点燃后置于所选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一般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设置
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 1
,避免地面湿滑,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定期检查与维护
4
对针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规范操作
2
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进
行,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
操作。
避免感染
3 确保针具、治疗部位和操
作者手部的无菌状态,防 止感染的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不适合针灸的 患者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确保针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工作
对针具、治疗部位和操作者的手进行 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干燥 等。
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 的经络,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运行气血。针灸通过刺 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 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 疗疾病的效果。
颈椎病的针刺治疗ppt课件
第23页
组方
原则
局部选穴 +
远端取穴 辨证取穴 随症配穴 特殊选穴
新病、症状轻者多局部选穴;旧病、症状 重者多远端选穴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24页
取穴
组方
操作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16页
选穴
1
特殊选穴 平衡针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 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
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 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 调控模式。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 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 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 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第2页
2
其部分症状分别见于中医 学的“项强”、“颈筋急”、 “头痛”、“眩晕”等病症中。
感受外邪,客于经脉 久坐耗气、劳损筋肉
病因 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21页
选穴
特殊选穴 颈三针
组成:天柱、百劳、大杼
刺法:天柱、百劳穴直刺0.8-1寸,不可 向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大杼穴斜 刺0.8-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211085237_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җ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 K 2021 一般510):李嘉,E -m a i l :24633366@q q.c o m 第一作者:赵小锐,E -m a i l :380151013@q q.c o m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җ李 嘉(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ʌ摘要ɔ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顽固性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㊂通督调神针法为张道宗教授独创的一套独特针法,治疗脑系疾病有奇效㊂该文分享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病案1则㊂ʌ关键词ɔ 通督调神;顽固性失眠;不寐;不得眠;针灸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0324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白日有疲惫感,夜晚急迫入睡却难以入眠,进而产生焦虑㊁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㊂随着社会㊁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严重降低㊂通督调神针法为张道宗教授独创的一套针法,对脑系疾病有奇效[1],笔者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现分享如下㊂1 病因病机1.1 传统医学认识(1)阳不入阴 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睡眠是人类昼醒夜寐的自然规律㊂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阴阳二气也随之发生变化㊂白日,阳制约阴,人体处于兴奋清醒的状态;夜晚,阴制约阳,人体则进入睡眠状态[2]㊂只有阴阳平衡,才能形成正常的睡眠㊂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外卫而属阳㊂‘灵枢㊃营卫生会“载: 老者之气血衰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㊂ ‘灵枢㊃大惑论“载: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㊂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㊂ 可见,阴气虚衰或阳气营满均会使卫气不能入阴,即 阳不入阴 而导致失眠㊂(2)邪正理论 ‘类经㊃不卧多卧“提出: 凡不卧之证,有邪实者多属外因,有营虚者多属内因㊂ 不寐的病因可概括为 邪正 ,有邪则实,无邪则虚,治疗方法也应从补虚㊁祛邪两方面考虑㊂张景岳将虚证总结为心㊁脾㊁气㊁血虚衰,心㊁气㊁血过耗,则心脾两伤,治疗应重视补营养气;将邪实证总结为风寒㊁火热㊁痰饮㊁饮食㊁水湿[3],治则以对证治疗为主,有火降火,有湿祛湿;虚实夹杂者以补虚为主㊁固本为要,培养气血,待正气恢复,邪实自除㊂(3)五神 论 五神 即‘黄帝内经“中的神㊁魂㊁意㊁魄㊁志分属心㊁肝㊁脾㊁肺㊁肾五脏㊂黄杨等[4]认为,寤寐是由神主导,以魂魄为基础,以意志为辅助,由 五神 协同作用而形成, 五神 的运动随着自然规律的阴阳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机体睡眠㊂王庆全[5]依据 五神 论将本病分成5型,即心不藏神㊁肝不藏魂㊁肺不藏魄㊁脾不藏意㊁肾不藏志㊂心不藏神的本质是心神不安,不能内舍,病因分为虚实两方面,邪实有心火㊁痰火㊁食滞㊁血瘀,正虚多归于心气㊁阴阳亏虚㊂肺不藏魄的病机为肺魄不入于舍,分为外邪和内伤,有痰湿㊁痰瘀㊁肺阴不足㊁肺气虚衰4个方面[6]㊂肝不藏魂的主要原因是肝气不能内舍于肝魂,与肝血亏虚有关[7]㊂脾不藏意病因为脾不能内舍于内,归结于外邪之痰湿㊁湿热或内虚之脾阳脾气的不足[8]㊂肾不藏志的本质是肾精不足,导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或肝肾阴虚[9]㊂1.2 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对于不寐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㊂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通过与正常人的睡眠脑电波对比发现,失眠症患者在整个睡眠过程中都处于高觉醒状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㊁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等多个维度的过度觉醒;不同脑区及核团与昼醒夜寐存在相关性,当促觉醒系统过度激活或促睡眠系统受到抑制,均会使睡眠-觉醒系统紊乱而导致失眠;多种神经递质也会影响人体的睡眠系统,如氨基酸类(G A B A )㊁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 c h )㊁单胺类[5-羟色胺(5-H T )㊁多巴胺㊁去甲肾上腺素]㊁神经肽等[10]㊂此外,于小刚等[11]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细胞-1β㊁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与睡眠程度呈正相关,还能恢复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缓解9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3,V o l.31N o.3失眠症状㊂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大多采用西药治疗,以苯二氮类(艾司唑仑㊁阿普唑仑)㊁巴比妥类(戊巴比妥钠)和新的非苯二氮类(丁螺环酮)为主,但患者长期服用有成瘾性㊁失眠反弹㊁认知功能缺损等不良反应[12]㊂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刘昊等[13]发现酸枣仁汤可调节失眠模型大鼠的5-H T㊁G A B A水平,咸志强等[14]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㊂针刺有不良反应少㊁成本低等优点㊂王银平等[15]于百会㊁神门㊁三阴交㊁照海㊁申脉㊁安眠穴等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㊁入睡时间㊁睡眠时间评分均高于口服西药组㊂2病案举隅患者,女,63岁,2021年11月23日因失眠两年余伴头晕㊁心慌胸闷至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㊂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晚上入睡困难,彻夜不眠或常在凌晨2~3时入睡,每日睡眠时间3~4h,日间有疲惫感,感觉无精打采,反应迟缓,且情绪易波动,同时伴有颈部酸痛,曾至当地某三级甲等医院睡眠科就诊,服用右佐匹克隆3个月,失眠未见好转㊂刻下症:患者入睡困难,头晕,心慌胸闷,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脉弦细㊂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㊂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伴肝郁气滞型㊂治法:补益气血,疏肝理气㊂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加减治疗㊂取穴神庭㊁百会㊁前顶㊁后顶㊁大椎㊁印堂㊁本神(双侧),配穴取心俞㊁脾俞㊁肝俞㊁足三里(双侧)㊁太冲(双侧);结合患者颈部疼痛病情,加刺夹脊穴㊁后溪(双侧)㊁列缺(双侧)㊂操作方法:在局部穴位消毒后,取0.25mmˑ40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于百会㊁前顶㊁后顶平刺16~33mm,于神庭㊁本神平刺16~26mm;针刺印堂时提捏局部皮肤,取0.25mmˑ40mm毫针平刺10~16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大椎向上斜刺16~33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心俞㊁脾俞㊁肝俞斜刺16~26mm;取0.25mmˑ75mm 毫针于足三里直刺33~66mm;取0.25mmˑ40mm 毫针于太冲㊁后溪直刺16~33mm;针刺夹脊穴时取0.25mmˑ40mm毫针于相应夹脊穴直刺10~ 33mm;取0.25mmˑ40mm毫针于列缺向上斜刺16~26mm;针刺时采用轻刺㊁浅刺手法,留针30m i n,留针时不施加其他刺激手法㊂出针后于百会行温和灸10m i n,将艾条置于距皮肤3~5c m处,高度以患者能耐受㊁不烫伤皮肤为宜㊂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㊂治疗1个月后,患者入睡时间较前有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到每日4~5h,心慌胸闷症状好转,饮食正常㊂按语: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研究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5.4%[11],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㊂失眠的病因与生理㊁心理㊁环境㊁精神疾病等因素相关㊂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中 过度觉醒假说 和 3P假说 被大多数研究者接受[16]㊂顽固性失眠属于中医 不寐 范畴,又称 不得眠 不得卧 ,基本病机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为阳,不能潜阴所致㊂张仲景将不寐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认为 虚劳虚烦不得眠 ,并补充了阴虚火旺和虚劳导致的不寐,其创制的酸枣仁汤和黄连阿胶汤沿用至今㊂‘景岳全书㊃不寐“又将不寐病机分为有邪和无邪两种,即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 无邪者皆虚证 ㊂明㊃李中梓结合临床经验将不寐病因概括为气虚㊁阴虚㊁痰滞㊁胃不和㊁水停5类㊂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提出 年高人阳衰不寐 ,认为不寐和机体的阳气虚衰有关㊂综上所述,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内感和外伤,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㊂通督调神 论刺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创立的以督脉穴为主治疗脑部疾病的针刺大法,张道宗教授根据 病变在脑,首取督脉 的学术思想,将督脉的循行与其他经脉㊁脏腑相联系㊂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入于脑,而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可见督脉可治疗与脑相关的疾病㊂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脑为元神之府㊂ ‘景岳全书“提出: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㊂ ‘灵枢㊃本神“曰: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㊂ 睡眠与阴气相关,神主阴,神不安则会影响阴气,导致失眠,针刺原则也以治神为主㊂此外,督脉为 阳脉之海 ,可通调全身阳气㊂‘灵枢㊃口问“曰: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 阴气阳气的昼夜调控决定觉醒和睡眠的平衡,督脉可通过调节阳气盛衰,贯通全身的阴阳㊁脏腑气血,使阴阳调和,从而影响人体的睡眠机制,所以 通督调神 针法可通过 疏通督脉 达到 调理神明 的作用,从而调节睡眠㊂选取督脉穴位神庭㊁百会㊁前顶㊁后顶㊁大椎㊁印堂,督脉之穴有通督宁神之用,神庭乃神的聚散之所,有镇宁神智的作0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3,V o l .31N o .3用;百会是手㊁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的交会之处,‘道藏“言 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 ,说明百脉汇集于此,百会可调理全身阳气,使人体达到 阴平阳秘 的作用;前顶㊁后顶均位于脑部,可循督脉协百会共调机体阳气;大椎乃手㊁足六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位于颈部,背为阳,大椎为阳中之阳㊁调益阳气之总纲,可使阳气上接头部,缓解疲劳;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有安神宁心之效㊂本神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善治神志诸病,‘皇极经世“载: 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栖于目㊂ 本神可司眼睑的开合,治疗失眠,与神庭相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㊂配穴中,心俞㊁脾俞可补益气血;肝俞㊁太冲可疏肝理气,使阴阳交通;足三里为 强健要穴 ,‘灵枢㊃海论“载 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 ,本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补足正气㊂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选取夹脊穴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症状,以活血通络㊂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可疏通督脉气血㊁化瘀止痛,善治头项强痛㊂‘四总穴歌“言 头项寻列缺 ,可见列缺可舒筋活络,治疗头项部病证,缓解病位疼痛㊂研究显示,针刺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17],可增加大鼠脑内睡眠递质5-H T 含量和受体含量[18],且对失眠模型大鼠的内源性睡眠-觉醒调节相关因子如I L -1β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㊁前列腺素D 2㊁褪黑激素和皮质酮有显著改善作用[19]㊂除运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方法治疗失眠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㊂心气郁结易影响肝气的条达,导致气机郁阻在内不能抒发,医师可通过调畅患者的情志,寻找失眠的心理因素并进行疏导,从而起事半功倍的效果[20]㊂综上所述,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该法具有绿色㊁便捷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程红亮,胡培佳,王涛,等.张道宗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病经验[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4):426-428.[2]梁洁仪,邴守兰,吴焕淦.从 阳不入阴 论不寐及其针灸辨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1029-1033.[3]徐福平,杨洋,王凯,等.‘景岳全书“不寐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17,30(5):41-43.[4]黄杨,祝琛,黄立芳.从 五神 论治不寐的研究进展[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1110-1112.[5]王庆全.心不藏神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0.[6]张晓乐,唐显群.基于 五神脏-肺魄 理论探讨加味沙参麦冬汤论治失眠[J ].西部中医药,2021,34(6):52-54.[7]杨健.‘黄帝内经“肝藏魂理论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8]周美伶,张星平,陈俊逾,等.脾不藏意不寐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261-1263.[9]任小娟.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20.[10]裴豫琦,曹国定,崔涛,等.失眠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20,22(11):794-799.[11]于小刚,辛二旦,杨文媛,等.原发性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用药[J /O L ].中华中医药学刊:1-10[2021-12-13].h t t p://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21.1546.R .20211104.1325.038.h t m l .[12]倪春平,杨静,王兴,等.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J ].江苏医药,2020,46(8):829-831.[13]刘昊,韩昌胜,迟显苏,等.酸枣仁汤对氯苯丙氨酸诱导失眠大鼠模型治疗机制的研究[J ].山东科学,2021,34(6):32-40.[14]咸志强,庄坤,温楠楠.甘麦芪仙磁石汤结合常规安眠药物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21,41(3):123-125.[15]王银平,文新,冯喜莲,等. 引阳入阴针法 治疗顽固性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9,39(11):1155-1159.[16]钱宁婧,王亚萍,潘小宏.失眠与高血压及失眠干预对血压管理的影响[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7):618-621.[17]李雪梅.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163-165.[18]李文康.针刺对P C P A 失眠大鼠海马5-H T 递质㊁5-H T 1AR (5-H T 2A R)/A C 信号通路与二者关联性影响研究[D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19]乔丽娜,高巧玲,谭连红,等.电针单穴与腧穴配伍对失眠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㊁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睡眠-觉醒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8,43(10):651-656.[20]王伟蔚,张庆祥.论心理疏导在失眠诊疗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14):217-218,223.(收稿日期:2021-12-28)1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2月第31卷第3期。
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2 治 疗方 法
3 5
者经 1 次治 疗 后 , 痛 即 明显 减轻 , 疼 一疗 程 后复 诊 , 疼痛 消失 , 活 动 已较 自如 , 患者 完 2 疗程 , 得显 效 , 嘱 个 获 随诊 疗效 理想 。
5 讨 论
Hale Waihona Puke 21 察 组 : 用 温针 灸 , 穴 以 肾俞 、 肠 俞 、 门 、 中 、 陵 .观 采 取 大 殷 委 阳 泉 、 山等为 主穴 辨证 加减 。 承 每次 取 4 6穴 。 法 : 消毒 后 , ~ 方 常规 取 1 —. 2 .2 5 5寸 8号 毫针 刺 人 穴 位 , 针 得 气 后 , 准 备 好 的剪 成 约 行 将 2m长 的艾 条 , 燃后 套在 针 柄上 , 患 者 感觉 烫 , 可用 硬 纸片 c 点 若 则 套 在针 上隔 热 , 尽后 可再 更 换一 次艾 条 。 次温 针灸 约 1 燃 每 小时 , 每 E针刺 1 , 针刺 5 , 息 2天 , t 次 每周 天 休 再行 下一 疗程 。 2 . 2对照组 : 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 , 取穴与观察组相同, 进针行 针得 气 后 , G 6 0 用 一 85电针 仪 , 型选 择疏 密波 , 度 以病人 能 耐 波 强 受 为宜 , 留针 3 分 钟 , 日针刺 1 , 周 针 刺 5 , 0 每 次 每 天 休息 2天 。 两组 病人 均治 疗 2 后统 计 疗效 。 周
3 疗效 观察
31 效标 准 : 效 : 痛 症状 完全 消失 , 部 活 动 自如 , 两 侧 .疗 显 疼 腰 腰椎 无压 痛点 , 复 日常生 活工 作 。有效 : 痛症 状 基本 消 失 , 椎 恢 疼 但腰 两侧 仍 有压 痛 点 , 腰部 活 动 仍稍 欠 自由。无 效 : 痛 症 状未 见 改 疼 善, 活动未 见 好转 。 3 治 疗 结 果 : 察组 2 例 , _ 2 观 6 显效 2 例 , 8 . 有 效 4 , l 占 08 %, 例 占 1.%, 5 4 无效 1 占 3 %, 例, . 总有效率为 9. 对照组 1 8 6 %。 2 4例, 显效 8 , 5 . 有效 4 , 2 . 无效 2例 , 1. 例 占 71 %, 例 占 8 %, 6 占 43 %。总有 效 率为 8. 5 %。两 组疗 效经 统 计 学处 理 , 效 率 x 1.,< .1差 7 显 2 6 P0 , = 3 0 异有 非常 显著 意义 ; 率 x 5 1P 00 , 异 有显 著意 义 。 有效 Z . ,< . 差 _ =3 5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应用.
参考文献
[
1]王海滨,卢 旭 华 马 尾 神 经 综 合 征 的 病 因、症 状 及 诊 治 [
J]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督调神针刺法;腰痛
[
2]
BUTLERJS,
FITZPATRICK P,NI MHAOLAIN A M,
主 之 .”通 过 针 刺 长 强 温 通 经 脉 、活 血 化 瘀 ,使 督 脉 畅
方 圆1 ,许能贵2
通 ,肾 之 气 化 功 能 正 常 ,膀 胱 开 阖 有 度 ,尿 液 顺 畅 排
(
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宫 脱 垂 、肠 疝 痛 、肠 功 能 紊 乱 . 沿 腹 股 沟 韧 带 方 向 平
e
t
DOI:
10
19621/
cnk
i
11
G
3555/r
2020
1311
j
脊柱外科杂志,
2014,
12(
1):
59
G
61
a
l
Themanagemen
tandf
unc
t
i
ona
lou
t
c
omeo
fi
s
o
l
a
t
edbu
r
s
t
f
r
a
c
t
u
r
e
so
ft
hef
i
f
t
hl
umba
rve
r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引言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病症,其特点是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状。
传统医学认为,针刺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的方式来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并治疗血管性痴呆。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可能的机制等方面。
一、疗效1. 临床观察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疗程结束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记忆力有所提升,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2. 通过定量评估得知,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
3.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延缓痴呆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其所需的药物治疗。
二、适应症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应用于各类血管性痴呆患者,包括以下情况:1. 早期诊断的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于早期诊断并综合治疗的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氧供血,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2. 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于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改善失眠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三、操作技巧1. 针刺穴位的选择:主要选择合谷穴、涌泉穴和太冲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涌泉穴位于足心第一跖骨关节向后凹陷处,太冲穴位于足背跖骨腕屈肌腱上。
2. 针刺方法:采用单次刺入、留针10-20分钟的操作方法。
对于患者较弱的,可以采用温针的方式,通过艾灸针头,加热刺激穴位达到疗效。
3. 针刺频率:一般为每周两次,连续治疗10-12周为一个疗程。
针刺疗法PPT课件
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18 针。
三、断针 (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
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 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 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
西部 40 北部
北部
30
30
2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1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11
进针角度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 “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 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斜刺”, 针 体与皮肤呈15度角刺入称“平刺”,适 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12
针刺手法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 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 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 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 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出现弯针不得再行提插、 捻转等手法。轻度弯曲, 将针慢慢退出。如针身据 弯曲较大,根弯曲的方向 ,顺着将针退出。如弯曲 多处,视针柄扭转倾斜的 方向,逐渐分退出,切勿 段急拔猛抽,以断针。如 患者防体位改变,则应嘱 咐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 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15
晕针、滞针、弯针
(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 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 慌气短,面色苍 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 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 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 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 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 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 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4-09T15:36:48.5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李文康[导读] 在配合电针治疗时可以有效的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患者的神经元微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摘要】: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一种中医中以经络学说和神志学说为主的针刺方法,这种针刺方法以针灸循经取穴作为基础,利用针刺法可以调节神志的功能来对中风进行治疗。
本文探讨了通督调神针刺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对通督调神针刺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实用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刺法;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85-01一、引言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由脑血栓影响而导致的偏瘫与意识障碍。
这种情况较多的出现在老年群体中,引起患者出现缺血性中风主要是因为动脉硬化或者高血压疾病。
这些疾病在患者血管内形成脑血栓的情况,随着脑血栓的发展而形成脑梗塞与脑动脉堵塞的情况。
使患者在临床中出现头晕、单侧肢体麻木或者面部麻木、然若无力、说话困难、摇晃不稳等症状,最后导致患者出现偏瘫与意识障碍。
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确保患者不会受到缺血性中风带来较多临床影响,避免患者出现更多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二、通督调神针刺法通督调神针刺法在临床中主要是依据针灸作为基础,以中医经络学说作为根本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在中医中主要是依靠人体的督脉与脑相互联系的特征,来进行临床的针灸治疗。
督脉在中医中,是循行中与脑关系最密切的脉络,其于数本中医典籍中都有着大量的记载,如《难经》中有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督脉在人体中与大脑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其他中医典籍中也都有大量的记载,如《针灸甲乙经》、《素问·骨空论》、《灵枢·经脉》、《灵枢·海论》、《灵枢·五藏生成》、《医学衷中参西录》、《锦囊秘录》等文本中都有对督脉的描写。
通督调筋针法治疗慢性关节痛PPT课件
(Illustration: Seward Hung, 2000)
6
-
一、概述
古代医籍对关节痛的描述
❖ 以骨节症状为突出表现命名的“骨痹” ❖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历节风”、“白虎病”
❖以关节变形为表现的“鹤膝风” “鼓槌风” ❖以病程缠绵命名的“顽痹”、“久痹”
7
-
一、概述
❖ 《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 可以行,名为筋痹。”
11
-
辨病+辨证
诊断: ❖ 定性:阴阳、寒热、虚实 ❖ 定位:病位:表里
气血 经络(经、络、筋、脉、骨、髓) 脏腑
12
-
四、针灸治疗
❖ 治疗原则: ❖ 选穴配穴:子母补泻
特定穴:俞募穴 八会穴(脏腑筋脉骨髓气血)
❖ 传统手法:单凤朝阳、白虎摇头、青龙摆尾、 苍龟探穴等 “气致病所”
❖ 传统针法:切脉针灸
虚所致”
9
-
二、病因病机
❖邪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风寒暑湿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形成
瘀阻郁热,肌肉筋骨失于濡养,终致筋伤骨损,关节结 构破坏而致残,而随着外邪偏胜的不同,表现出行痹、 痛痹、热痹和着痹的不同症状
10
-
三、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 风邪偏胜,发为行痹。 寒邪偏胜,发为痛痹。 湿邪偏胜,其性粘滞,发为着痹。 ❖热痹 热邪壅滞经络关节。 ❖虚痹 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
❖《圣济总录 》:“历节风者……正邪相搏,所 历之节,悉皆疼痛…… ”
❖《丹溪心法》:“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 , 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 ”
❖《医学统旨》: “肘膝肿痛,臂胻细小,名鹤 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有两膝 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胻腿枯细,俗谓 之鼓槌风”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郭 娜1,李 平2(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1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关键词:神经衰弱;通督调神针法;针刺中图分类号:R 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1-0016-01作者简介郭 娜(),女,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
神经衰弱[1]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情绪烦恼、入睡困难。
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
它是以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引起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暂时失调而产生的。
本病以青壮年、脑力劳动者、青年学生尤为多见[2]。
李平教授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完善,提出了“通督调神”针法,通过通督脉、调脑神、心神,达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身心和谐的目的,以此针法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治疗方法1.1 取穴 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神庭、印堂、三阴交。
配穴取安眠、太阳、合谷、太冲、风池、完骨、天柱、足三里。
1.2 操作方法 患者先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穴位常规消毒,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医者手执0.30mm ×40mm 毫针,先取风池、完骨、天柱,均使用提插手法使病人得气后,施行高频率(大于180转/m in )、小幅度捻转手法1m in,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感觉。
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向后平刺神庭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均平刺0.5~0.8寸,太阳斜刺0.3~0.5寸,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直刺0.5~1寸,留针30~40m in,期间行针1次。
起针时执针的手指轻捻转针柄,边捻边提,然后出针,仍使患者保留较强的针感。
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2 典型病例李某某,女,48岁。
因“失眠多梦,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2年,加重1周”于2008年10月6日就诊。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4
预防:
•对初次针刺的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者,
要作好解释工作。
•对体质虚弱者,最好选用卧位。
•劳累、饥饿、大渴者不宜针刺。
•手法轻重要恰到好处,在针刺过程中要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有不适的感觉,及
早采取措施。
完整版课件
35
2、滞针
表现: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 难。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部位肌肉收缩,或 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或留针时间 过长。
14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完整版课件
15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 定在腧穴皮肤,这时 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 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 的进针
完整版课件
24
⑵ 捻转法
•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 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针 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 转捻动的动作。
• 用力均匀,旋转角度以180~ 360°为适,不可单向连续捻 转,以免肌肉纤维缠住针身 引起疼痛,甚至滞针。
完整版课件
25
(四)针刺补泻
• 凡是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能状态得 到恢复的针刺方法称为针刺补法。
完整版课件
3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古代针具
完整版课件
4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 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 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
醒脑通督针法PPT学习课件
取穴
主穴 百会 风府 陶佗夹脊穴(蛇形刺) 智三针
四神聪 印堂
脑三针
顶颞前、后斜线
4
百会 风府 陶道 长强
督 脉
5
长强 定位:在尾骨下端,当尾骨与肛门连线的
中点处。
1、督脉首穴 2、督脉之络穴 3、为督脉与足少阳、 足少阴经交会穴
6
陶道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
17
具体操作
印堂: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深0.5-1 寸。
百会:平刺0.5-0.8寸,得气后快速捻转200 转/分,捻转1-2分钟。
四神聪:平刺0.5-0.8寸,得气后快速捻转 200转/分,捻转1-2分钟。
风府: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得气 后不行补泻手法。
18
华佗夹脊穴“蛇形刺” 斜刺0.5-0.8寸,腰2~骶1夹脊穴可斜刺0.81.0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12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 寸,共四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 头明目,醒脑开窍。
《太平圣惠方》载:
“神聪四穴,理头风
目眩,狂乱疯痫,针
入三分。”
13
华佗夹脊穴
定位:在背腰部, 当第一胸椎至第五 腰椎棘突下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0.5寸。
14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 经,与脏腑密切相关,其联络途径,也是 主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 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 仅仅靠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 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 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 输点。
26
曲小芬,女,36岁 视神经脊髓炎
入院时:左上肢肌力正常, 右上肢近端3级,远端4级, 双下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 1级,右踝关节能屈伸。
中医针刺疗法优秀PPT
目前多数医家主张应用针刺时应探讨多途径、多靶 点的综合治疗,要求针灸尽早介入,以利于中风病
患者的康复。
围绕功能 恢复
心理治疗
言语治疗
传统康复方法
综合康复措施
内科/外科治 疗
现代康复治疗
人文关怀
环境
作业治疗
11
针刺疗法介入的时机
一个普遍的观点也越来越被临床针灸医师所接受,即所谓针 刺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指在中风急性期病情不再进展、生 命体征平稳且不影响临床救治的前提下,针刺介入的时间越早, 疗效越好。
处理:立即拔针,令患者平卧休息,给饮温
开水一般很快恢复,重者可给于胃复安肌注治 疗。
预防:初次针灸,特别怕痛、畏针的患者,
刺激量要轻一些,采用卧姿。此外空腹、饱餐 、大汗、重体力活动后勿立即针刺。
6
血肿 :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
引起的淤血疼痛。
处理:小血肿不必处理,可自行
消退。若青紫严重,影响到功能活动 时,24小时内先冷敷,一天后再热敷, 以促进肿块吸收。
12
中医学认为,针中风灸病治在疗脑,方十案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中的
督脉、阳跷和阳维等经脉均与头部有联系,明代张介宾 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于头。”
头 现代医学认为,大脑
皮质功能定位对应的
针 头皮区即是头针刺激
区,可以治疗由该部 大脑皮质受损所致的 疾病。
13
针灸治疗方案
头
操作方法
针
风池、完骨、天柱:直刺1-1.5寸,行小幅度高频率 捻转补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预防:熟悉人体解剖部位,尽量
避免血管针刺。
7
针灸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1.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1972年,北医的神经生理专家韩济生教授在《中国
王涛副主任医师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王涛副主任医师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经验举隅作者:刘培强王涛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2年第01期【摘要】总结王涛副主任医师应用张道宗教授学术思想治疗失眠的思路和经验。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王涛副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機是阴阳不交,神明不安,治疗以“通督调神,平衡阴阳”为原则,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收效颇佳。
【关键词】失眠;通督调神针刺;王涛【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2-0095-04Deputy Chief Physician Wang Tao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Insomnia with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 Peiqiang1 WANG Tao2*1. Graduate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China;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ng daozongs academic thought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somnia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clinic, and it is becoming younger and younge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Wang Tao, deputy chief physician, believes 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the disharmon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restlessness of the gods.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ongdu Tiaoshen,balancing yin and Yang”. T he treatment of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Key words:Insomnia; Tongdu Tiaoshen Acupuncture;Wang Tao失眠又称入眠及睡眠持续障碍,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包括入睡障碍、中途觉醒、过早觉醒和缺乏睡眠满足感等[1]。
张道宗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病经验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5.04.034
基金项目: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十 二 五 ”重 点 专 科 脑 病 科 建 设项目(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2号);全国名老 中医张道宗教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 人教发[2011]41号)
作者简介:程 红 亮,博 士 在 读,副 主 任 医 师,Email:chl.75811 @163.com
督脉第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目内毗,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 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肌肉与肾脏相联络。另 外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督脉与 太阳起于目内毗,入循膂络肾,第二分支上贯心。可 见督脉与足太阳经、冲任二脉及心肾二经等在经络 上有广泛的联系,而其中尤以足太阳膀胱经更为密 切。督脉不仅别络太阳,而且有一部分与太阳经并 行,在膀胱经上有各脏腑精气输注之所,即背俞穴。 体内各脏腑通过该经的背俞穴而与督脉发生联系。 可以这样说,督脉几乎与所有的脏腑经络均有直接 或间接的联系。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年 8月第 18卷第 4期 ChinJClinHealthc,August2015,Vol.18,NO.4
·427·
系最为密切。脑髓的产生源于肾,与肾也就有特殊 关系。督脉第一分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 会阴部,在尾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主 干及足太阳膀胱经相会合一起,贯脊内,出属于肾。
第六章通督调神针刺法ppt课件
通督调神针刺法操作方法
• 注意每个穴位的进针角度、方向、深 度,进行手法操作时,首先得得气。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病肢体功能障碍 取穴 主穴:百会、大椎、神庭、印堂、腰阳关 辅穴:患侧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内关 、 合谷(上肢); 髀关、血海、委中、阳陵泉、丰隆、 三阴交、太冲(下肢)
课后思考题
• 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什么? •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第六章通督调神 针刺法
通督调神针刺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通督调神针刺法定义
• 以经络学说、中医神志学说为指南, 在针灸循经取穴的基础上,突出针灸 调节神志的功能,以到达形、神同治 的一种中风病针刺方法。
通督调神针刺法理论依据
• (1)《素问》:“督脉者,起于少腹……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 • (2)《难经》:“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 (3)中风病病位在脑,与督脉相联系。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失语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 辅穴:风池、金津、玉液、列缺、照海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风池 辅穴:天柱、完骨、外金津、外玉液、列缺、 照海、咽喉壁点刺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中风后血管性痴呆 取穴 主穴:百会、神庭、印堂、风池 辅穴:太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鈡、足三里
《督脉与腧穴》课件
PART 04
临床应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利用针刺和艾灸刺激人体穴位,以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督脉与腧穴》ppt课 件中,详细介绍了督脉的穴位和针刺方法,为针灸治疗提供 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针灸治疗对于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如神经系统疾病、运 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通过对督脉不同穴位的刺激 ,可以调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调节气血运行
督脉能够调节全身气血运 行,促进气血流通,维持 各脏腑器官的正常生理功 能。
固摄元气
督脉能够固摄元气,防止 元气耗散,对于人体的健 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
督脉的循行路线
起于小腹内
督脉起始于小腹内,从会 阴部向后行至尾骶部的长 强穴。
沿脊柱向上
督脉从长强穴沿脊柱向上 ,经过后项部至风府穴, 进入颅内。
PART 05
督脉与腧穴的现代研究
督脉与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总结词
研究督脉与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包括电磁特性、温度特性等,有助于 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督脉与腧穴具有独特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如电磁场、电阻抗、温度等。这 些特性与穴位下的经络、神经、血管 等结构密切相关,是实现穴位治疗的 基础。
定义
腧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 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 的部位。
分类
根据其作用和功能,腧穴可分为 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等类型。
腧穴的作用与特点
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特点
不同的腧穴具有不同的主治范围和作 用特点,同时腧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 切的联系。
腧穴的定位方法
2023-20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风病例 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 分析诊治
• 某男,54岁。于2013年11月1号因情 绪激动致右侧肢体乏力入院。现右侧 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3级。胃纳可, 二便调。高血压病史。
• (如果此中风病人兼有其余中风后遗 症,该怎么治疗?)
通督调神பைடு நூலகம்刺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通督调神针刺法定义
• 以经络学说、中医神志学说为指南, 在针灸循经取穴的基础上,突出针灸 调节神志的功能,以到达形、神同治 的一种中风病针刺方法。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风池 辅穴:天柱、完骨、外金津、外玉液、列缺、
照海、咽喉壁点刺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中风后血管性痴呆 取穴 主穴:百会、神庭、印堂、风池 辅穴:太溪、悬鈡、足三里
课后思考题
• 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什么? •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 注意每个穴位的进针角度、方向、深 度,进行手法操作时,首先得得气。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病肢体功能障碍 取穴
主穴:百会、大椎、神庭、印堂、腰阳关
辅穴:患侧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内关
、
合谷(上肢);
髀关、血海、委中、阳陵泉、丰隆、 三阴交、太冲(下肢)
通督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
• 中风失语 取穴 主穴:百会、风府透哑门、上廉泉 辅穴:风池、金津、玉液、列缺、照海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通督调神针刺法理论依据
• (1)《素问》:“督脉者,起于少腹……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
• (2)《难经》:“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 (3)中风病病位在脑,与督脉相联系。
通督调神针刺法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