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

年-2020年)

宁夏人民政府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以及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地位特殊。宁夏中医药(回医药)[以下简称中(回)医药]健康服务起步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还存在着相关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健康服务发展受到制约。为进一步加快我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多元投资,彰显特色优势,拉动服务需求,充分释放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潜力和活力, 构建宁夏特色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不断提升中(回)医药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中(回)医药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及行业监管等方面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管理,鼓励社会力量

举办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

3.中(回)医并重,突出特色。发挥宁夏中(回)医药资源特色和优势,强化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成果,提升中(回)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增强中(回)医药的竞争力。

4.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中(回)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及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中(回)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回)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服务手段更加先进,健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健康服务产业规模明显上升,成为我区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特色领域,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1.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明显提升。中(回)医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长,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本满足社会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2.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以回医药学为辅,充分借鉴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创新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内容和方法。

3.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中(回)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流通与消费规模不断壮大。枸杞、甘草等道地中(回)药材种植业和相关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回)医药企业和产品。

4.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不断完善,政策监管和行业自律更加有效,形成全社会支持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1.健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区域“治未病”服务推进工程,实现区、市、县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科)建设全覆盖。强化区、市级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中心内涵和能力建设,打造区域“治未病”服务龙头,指导、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规范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在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提供简便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聘请有资质的中医师提供咨询和调理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规范技术支持。

2.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化研究,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标准、指南或健康干预方案。指导各类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评价和管理。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发展药膳产业,开发药食同用产品,倡导合理饮食调养。支持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个性化、便捷化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3.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在区内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中医养生保健课程,培养中医药养生保健人才。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参与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和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业务。积极利用各种平台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认识中医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高尚精神追求。

专栏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项目

“治未病”中心规范化建设

在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医院体检项目。指导专业体检机构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1.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公立中医医院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建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支持部分市级综合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有力补充、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2.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康复疗养院、老年病医院和传统中医诊所、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传统中医门诊部、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和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具备资质的执业中医师到非公立中医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3.探索和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改革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中医方法综合应用、多专业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模式,将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纳入中医药服务全过程,建立集医疗、预防、教学、康复、养生和保健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深化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中西医协同创新,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支持自治区级、市级中医医院通过输出管理、技术支持、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与县级中医医院组建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紧密型的“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纵向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提供中医全科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

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专栏2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及能力建设项目

完善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完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改扩建部分市、县级中医医院,为全区12所县级公立中医(回医)医院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加强红寺堡区、泾源县综合医院中(回)医科建设。

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

在我区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布局基础上,完成18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完善自治区、市、县三个层次的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防治体系。优化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科学研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4个中(回)医教育培训基地,实施基层中医优才培养工程,通过自治区中医优才带徒传承方式,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200名合格中医师,完成300名左右中(回)医药骨干人才培养。

(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1.加强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根据自治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鼓励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疗养院等。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建设,80%以上的中医医院建有康复科。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必需的康复设备(含传统设备),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提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服务。

2.提升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等康复服务。支持中医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

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在康复护理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护理方案,拓展中医康复服务手段。建立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专栏3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标准化康复科建设项目,打造5个县级中医医院康复科示范单位。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1.加强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养生养老公寓。鼓励中医医院采取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配置中药房。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居住等为一体的养老院或康复医院。

2.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紧密联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培育中医药健康养老型人才,依托院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技能培训。创新老年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研究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

(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1.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深入发掘全区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大民族民间古籍文献挖掘整

理、单方验方、独特诊疗技术研究开发等工作,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出版一批宁夏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集,总结民间技法,研发推广应用。依托自治区中医医院和区内中医药科普文化宣传基地,利用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载体,广泛宣传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有关学科教学内容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机构要定期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让群众参与体质辨识、针灸推拿、中药识别等体验活动。

2.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立足我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民族文化优势,整合区内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引进大型高端医疗企业、养老企业,建设六盘山生态养生旅游基地、中卫腾格里休闲度假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沙疗康复旅游基地、滨河旅游度假休闲区中医淤泥疗休闲养生旅游基地、中宁枸杞产业园、灵武长枣产业园等特色旅游基地和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宁夏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品牌。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旅游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药浴、中药熏蒸、中医药文化体验等养生保健项目,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鼓励在酒店、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场所开设中医药机构,提供针灸、推拿、按摩和药膳等健康服务项目。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公园绿地和主题酒店等项目,培育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或保健养生特色旅游街区、田园风情生态休闲体验和观赏基地。研发适合旅游者需求的各类观光、游览、采摘、中药养生知识类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推动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服务机构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林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展会。

专栏4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建设项目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创建3所中医药文化示范医院和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六)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1.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机构制剂、医疗器械和其他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鼓励各类中医药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合作,支持开发适宜健康需求、符合中医健康理念的医疗器械、专用保健产品、功能康复器具等仪器设备。通过对接研发与使用需求, 加强产、学、研、医深度协作,提高国内外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中医机构根据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制中药膏、丹、丸、散等普通制剂,鼓励和支持将特色中药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在全区各类医疗机构推广和规范使用“三伏贴”、“三九灸”等中医健康服务产品,建设全区中医膏方培训基地,培养膏方应用服务人员,规范膏方使用,拓展使用人群,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知名品牌。

2.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大对中药材基地建设投入,积极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栽培及配套技术研究,投资建设一批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色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自治区中药材质量监测中心和隆德县、中宁县中药材质量监测站。做好中药资源动态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底数,建立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和种植资源数据库。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打造精品中药材。开展中药资源出口贸易状况监测与调查,加强六盘山、罗山、贺兰山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保护宁夏特色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3.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认证、医疗管理服务认证等服务评价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发挥自治区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作用,探索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

专栏5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重点项目

中医药健康产品开发

加强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和保健食品研发, 重点研发中医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中医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等中医健康辨识、干预设备。探索开发用于中医诊疗的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鼓励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1个中(回)药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回)药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产品的研发及转化。在自治区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膏方培训基地,严格膏方处方和制备人员管理。重点培养20名中医药研究高层次人才、开发20个中药医院制剂。

中药资源基地建设

建设以六盘山、罗山、贺兰山为中心的大宗中药材野生保护基地,以盐池、中宁、同心、海原为中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隆德、中宁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监测基地,加强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

(七)推进中(回)医药国际交流和服务贸易。

1.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加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交流与合作,鼓励开展传统医学教育、人才交流、技术合作、远程医疗,支持自治区级医院和保健机构率先开展医疗卫生、健康养生、回医回药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境内外健康服务区,为境外消费者提供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力争把我区打造成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健康养生港湾。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到我区交流学习,接受中医药短期培训、临床实习以及医疗体验、健康旅游等活动。整合推介中医药保健产品,提高境外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带动境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2.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利用我区区位优势, 支持我区中医药教育机构与境外医学院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扶持优秀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回)医药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境外营销网络。鼓励优秀的中医药企业和机构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培育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回)医药服务企业或集团。鼓励援外项目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结合,争取驻外经济商务机构支持,帮助中医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

(八)加快发展回医药健康服务。

1.健全回医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体系。强化宁夏回医特色,提升各级中(回)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内涵建设,在所有区、市、县级中(回)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化的回医科。建设自治区回医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回医医疗、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回医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连锁机构。鼓励银川、吴忠、固原等地区发挥回医人才、技术优势,推广回医汤瓶八诊、药浴、芳香药物外治等养生回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做大做强回医养生保健和健康医疗产业。

2.规范回医养生保健、医疗服务。以自治区回族医药研究所、宁夏医科大学为龙头,研究制定回医医疗、养生保健技术服务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回医医疗服务的评价和管理,加强回医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规范管理。积极支持开发祖传回药和回药经典方、有效经验方的回医特色养生保健产品。

3.培育发展回医药文化和健康服务产业。支持回医药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在全国回族聚居区内搜集和挖掘回医文化资源,开展回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与传播。支持宁夏汤瓶八诊职业培训学院建设,促进非学历回医药职业人才的培养。

专栏6 回医医疗和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回医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自治区回医医院,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县级设置回医医院,提升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6个自治区级回医重点专科。

回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对宁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30项回医技术。

三、完善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回)医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办医各项优惠政策,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回)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回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

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回)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回)医诊疗服务的诊所。

(二)加强用地保障。各地要将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统筹考虑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优先安排土地满足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按相关规定配置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划拨土地的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三)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加大金融支持中(回)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力度,拓宽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回)医药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在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加大对中(回)医药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支持力度,促进海关通关便利化。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四)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引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中(回)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促进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要将中(回)医药健康服务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谋划,统筹实施,维护人民

群众健康权益。各地要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规划中的重要问题,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文化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推动落实本规划。

(二)完善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扶持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落实社会办医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机构。规范中(回)医养生保健(服务包)收费,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收费标准,完善中医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在基金可承受的情况下,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回)药制剂及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回)医非药物疗法技术纳入基本医保。

(三)加强行业监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建立中(回)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范服务行为,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领域,制定并落实服务承诺、公约、规范。建立健全中(回)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引导行业自律。在中(回)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引入认证制度,推进中(回)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开展中(回)药服务数据区、市、县分级统计工作,建立中(回)药服务企业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价体系,为我区中(回)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四)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增设中(回)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工学一体”就学就业工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着力培养中(回)医临床紧缺人才和中(回)医养生保健等中(回)医药技术技能人才。规范并加快培养具有中(回)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探索培养中(回)医药健康旅游、科普宣传、新品种研发、原材料种植、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促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紧密衔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符合条件的中回医药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采取用人单位委托培养、与培训基地合作、

政府适当补助等方式,加快推进中回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回)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回)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进校园”、“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活动,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让更多的群众感受、认识中医药。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_2020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9-2020.8) 一、学校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背靠巍峨的黄花山,前面是坦荡如砥的大草原,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学生500余人,住宿生287人。教职工125 人,教师的专业合格率100%。 自2010年校安工程以来,乌额格其牧场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逐年的改善,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2015年学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检阅,以此翻开了乌额格其牧场学校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始终遵循“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以李森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反复思辨,在传统中继承和突破,提出了以“争创全旗农村牧区一流学校,造就未来高素质合格小公民”的办学目标和“知感恩、讲节俭、学知识、懂礼仪”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为学生体验健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尤其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的改善,教学设备齐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得到全面的应用。 2.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旗的抽测考试中成绩优秀。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剪纸和各类兴趣班等特色项目成果初显。 (二)存在问题 1.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基本功水平还有待提升。 3.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培养“知感恩、讲节俭、会学习、

XXXX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12 年2月1 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旅游兴区战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的黄金发展期初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强化“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形象宣传,实施了“ 2011 中华文化旅游年”主题活动和“走出去、请进来” 等战略,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创新方式,积极应对,稳步推进全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旅游接待总体情况 2011 年,全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达1169.61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 ;实现旅游总收入84.21 亿元,增长24.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67.66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81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和24.6%。全区旅游住宿设施平均床位出租率65.0%。 (一)入境旅游 2011 年,全区星级旅游饭店(宾馆)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达19479人次,增长8.3 %。其中,接待外国人13659人次,增长6.2%。全区星级旅游饭店(宾馆)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38893 人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外国人为29251人天,增长11.1 %,占总人天数的75.2%,港澳台同胞为9642 人天,较上年减少。日本、美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成为宁夏入境游主要客源地。全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9.57 万美元(折合4025.66 万元人民币)。来我区旅游的入境游客停留天数为2 天,人均每天消费159.31 美元。2011年,银川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 4413 人次,占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数的74.0%。 (二)出境旅游 2011年,全区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30065人次,比上年下降17.0%。其中,出国游16082人次,占53.5%,港澳台游13974人次,占46.5%。出境人次列在前十位的地区和国家分别是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

甘肃乳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甘肃乳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一、我国乳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综观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4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和跨地区兼并和重组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业成为当前一大投资热点,不少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乳品生产行业中来。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四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竞争中形成了乳制品行业市场的基本格局,又因为受到消费习惯、交通运输、奶源供应等行业特点的限制,未来乳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将以全国性名牌加区域性品牌和地方性品牌共生存的格局,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居民对奶类食品消费的支出日渐加大,乳制品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并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乳制品行业总产值达到了88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倍多,人均消费也从2000年的4公斤增长到了目前的21公斤,在我国13亿消费人口中,乐观地估计,真正的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这进一步说明我国乳品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习惯的改变,这一消费需求将逐步得到释放。 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内外的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并且带动了奶牛养殖业、饲草饲料种植业、运输业、乳品机械制造业、包装印刷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社会就业、“三农”问题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我国乳制品还处于产业成长期,人均乳品消费与世界人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乳制品消费尚未真正启动,制约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0年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夯基固本学习创新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

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

2018年学校发展规划评估报告

2018年规划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2017-2018学年是学校实施三年发展规划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学校把规划的实施作为增强队伍凝聚力、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工程来抓,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工作重点、工作策略落实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之中,全面启动和落实规划方案措施,边实践边反思,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与总结,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自评过程】 从2018年6月起,学校全面启动了为时三个月的“学校规划”2017-2018学年执行情况自评工作。为保证自评工作目标的达成,学校成立了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评工作计划,明确了以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保障管理为主要方面的自评工作内容,明晰了自评中的自主性、过程性、规范性的工作原则,构建了自评体系。期间,各部门分别撰写了部门分块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代会,广泛听取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再提交教代会审议学校的总体评估报告。 【主要做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一)、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 领导班子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一方面我们领导班子自觉学习理论和业务,每月进行学习汇报交流。另一方面我们领导班子积极参加各级的培训学习。如我校五个行政领导先后参加了上海、郑州、沈阳等地举办的名师论坛;还有县教育局组织跟岗培训、乡村校长挂职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了我们的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我们努力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分工合作,尽职尽责,敢抓善管,开拓进取,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校园科学管理整体水平。 (二)、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觉悟

2020年(发展战略)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奶业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原奶收购为纽带,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加快奶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区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城乡市场,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推进我区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壹、奶业发展现状 奶业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壹,近年来,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运营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及标准化养殖,优化饲草料供给,规范原奶收购,扶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等壹系列措施,我区奶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类产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32万头,鲜奶总产量94万吨,和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25.6%和25%。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千克,居全国第4位。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之上。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8亿元,占全区畜牧业产值的32%,形成了以银川、吴忠俩市为核心区的奶牛产业带,俩市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8.1%和88.2%。 (二)奶牛群改良步伐加快,选育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2006年又于8个县(区)启动了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5年间自治区财政累计补贴2254万元,统壹筛选引进国内外优质荷斯坦牛冻精

2011-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2020工作计划

新宁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11-2015年工作总结 及2016-2020年工作计划 一、我县“十二五”工业发展综述 1、“十二五”规划以来,我们始终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在我县建设“旅游兴县”的大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工业发展理念,努力在挑战中找机遇,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将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年度目标全面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项目技术改造、招商引资、新办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重要指标实现新突破。使新宁工业规模、效益有了大幅度增长,已成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导力量。 2、我县工业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退出竞争领域后,激发了民营资本投入工业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及《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2〕18号)和《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新发通字〔2011〕7号)一系列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我县工业经济,实现我县工业、旅游“双轮驱动”,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好

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武陵山区域的机遇,攻坚克难,后发赶超,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选准产业重点、建设产业创业基地,承载沿海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聚集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上加大了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新增规模企业、新增工业项目,使新宁工业在规模、效益上有了大幅度增长(见附表1、附表2)。 附表1: 新宁县“十二五”期间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附表2: 新宁县“十二五”期间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表

企业三年战略发展规划-2017年

.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6年-2018年) 编定时间:2015年12月 实施时间:2016年01月

目录 前言 一、战略纲要 二、战略目标 三、企业文化 四、企业现状、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一)企业现状 (二)企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三)SWOT四要素分析 五、战略规划 (一)三年规划 (二)企业2016年大事项工作安排 (三)过程控制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六、经营方针 (一)客户第一、服务至上 (二)一切以市场为中心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七、主要经营策略 (一)市场策略 (二)产品质量策略 八、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二)生产资源保障 (三)人力资源保障 (四)资金及财务资源保障 (五)管理组织保障 九、总体要求 (一)更新观念,创新管理 (二)落实责任、重在行动 (三)一切以工作绩效论成败、奖惩分明十、附件

前言 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作为一家经过数十年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残酷洗礼而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为避免出现了战略、经营和管理不匹配的现象,为了使公司能在今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沿着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进一步做好公司的发展定位,确定公司未来一定期间的战略目标,找到公司发展的核心路径,结合外部宏观环境和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特拟订本规划。 一、战略纲要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要,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发展措施。 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成本求竞争、以信誉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模式,靠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用户。 二、战略目标 Ⅰ:拓展目标:力争未来一年内完成企业上市挂牌目标,同年力争完成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与并购。 Ⅱ:销售目标:到2016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到2017年销售额突破1.8亿元;到2018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

2014-2018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4-2018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王口镇第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4.9-2018.8) 一、学校概况 王口镇第二小学位于大瓦头村北,始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服务区涵盖东岳庄、西岳庄、大瓦头、小瓦头四个自然村,目前有18个教学班,40名教师,740余名在校生。学校虽几经变迁,但多年形成的那种“好学、善思、勤奋、进取”的优良传统却代代相承,永不失传。经过一代代教师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素质教育成果日趋显著,各种荣誉称号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天津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天津市“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静海县“教学创新先进学校”、静海县“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静海县“安全单位”、静海县“红领巾示范学校”、“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首批静海县“红旗单位”等,2010年5月成功通过现代化达标校验收,2011年4月在现代化达标验收复查的过程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2012、2013连续三年获县级教学先进校称号。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干劲足,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教育质量稳居镇前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镇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在本镇声誉较好。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特色项目成果明显。 (二)存在问题 1.因老教师较多,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宁夏餐饮业发展规划

宁夏餐饮业发展规划 (2008年—2020年) 一、现状与回顾 餐饮业是现代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全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的大好形势,我区餐饮业发生了突出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一)宁夏餐饮业快速发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和餐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销售、餐饮住宿消费趋旺,有力拉动了城乡消费需求。据统计,2007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突破12352亿元,增长19.4%;宁夏餐饮住宿业销售额为39.62亿元,同比增长18.2%。目前,全区共有清真食品餐饮、加工、销售经营主体7117家,其中从事餐饮业的5422家,占整个行业的76.2%,其中,95%以上的餐饮业为清真餐饮,资产已达12亿元,年清真餐饮营业收入约占全区餐饮业营业收入的80%左右从。从事批发零售的1154家,占16.2%,从事生产加工的541家,占7.6%。另外,全区有“中华餐饮名店”12家;全国餐饮业优秀企业5家;全国餐饮业优秀企业家5人;“中国名小吃”44个品种;中国烹饪大师10人;中国烹饪名师16人;中国餐饮服务大师2人;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1人;国际清真餐饮特金奖1人;组织编写出版《宁夏清真小吃》一书,在法国烹调展中,荣获“世界最佳地

方烹调食谱图书奖”。 (二)餐饮业市场结构呈多元化。餐饮市场形成多业态共存的市场格局,如:正餐店、中、西式快餐店、专营店、特色店、便利店、小吃店、主题餐厅、咖啡、酒吧、烧烤等; (三)餐饮消费结构变化明显。集团消费下降,个人消费上升。由于城乡人民收入增长,消费观念的改变,餐饮消费已经成为百姓的主要支出。2007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12352亿元,我区39.62亿元,同比增长18.2%。 (四)宁夏特色文化餐饮以清真饮食文化特色走向国内外市场,连锁经营集团化趋势在不断发展。宁夏有许多悬挂着阿拉伯或“清真”字样牌匾的清真餐馆。如:老毛手抓、民族饭庄、国强手抓、迎宾楼、陈义羊肉泡馍馆、仙鹤楼、同心春、同心园、德隆楼等,还有开在国外的(埃及)“塞上江南”清真餐馆。这些知名店铺及所经营的菜肴,都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内国外的消费者,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五)培训、锻炼出一批专业人才。目前全区已有300多人被认定为高级职业经理人;中国烹饪大师、名师;餐饮服务大师、名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已形成餐饮业发展的骨干队伍。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一是开放程度不够,竞争意识不强;二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管理水平低;三是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不快;四是品牌优势不突出,文化附加值不高;五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

日处理500吨鲜奶综合乳品加工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修改)

2011年 第 页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日处理500吨鲜奶综合乳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北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乳业”) 1. 2 项目建设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望远工业园区 1.3 项目主办单位的情况 宁夏北方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7年,位于银川市望远经济开发区,是宁夏自治区供销社参股经营的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的公司。注册资金436万元,主要股东为:孙建京130.8万元,占30%;孙成彦126.44万元,占29%;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社90.0万元,占20.64%;孙建辉85.8万元,占19.68%。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集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及乳品饮料加工、牛奶配送、养殖科技服务和新农村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乳品加工企业。公司销售业绩直线上升,已成长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占地600多亩,总资产8500万元,自有三个千头奶牛场,管辖基层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奶牛存栏数5500头,拥有一个年产能力6万吨液体奶的乳品饮料生产加工厂,公司设奶源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营销部等部门,员工206人。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 认证,并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计量合格认证,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自治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A 级单位。公司持有“银泉”牌商标被评为宁夏自治区著名商标,“银泉”牌液体奶也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公司在宁夏率先引进国内先进的百利包灭菌奶生产线,日处理鲜奶150吨,年产液态奶50000

2011年 第 页 吨,产品以品质优良,奶香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宁夏全区和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内蒙等周边地区。 为了控制优质安全的奶源基地,公司率先在宁夏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威斯伐里亚挤奶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奶牛大多数引进国际优质荷斯坦奶牛,已具备了纯繁纯育、高产奶牛养殖技术,奶牛单产稳居全国前列。公司采用独特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全方位无遗漏的消毒手段以及更专业的畜牧师和兽医师,确保每一头优质奶牛的健康。公司秉承“只有最好的奶源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牛奶”,致力于做大做强宁夏奶产业。北方乳业以服务人类健康事业为己任,凭借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设备,拥有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生产车间完全按照GMP 、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标准设计安装,经过先进的巴氏杀菌技术和超高温灭菌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素。 本公司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行业内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之一,已在乳品经营领域成为销售区域最广、销售规模最大的乳品销售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公司已具有较为发达的零售网络体系、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突出的人力资本优势,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品牌声誉,由此形成以下四大核心竞争优势: 1、零售终端网络布局优势 发展零售终端网络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十余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西北地区乳制品强势品牌号召力,通过重组与联合,实现行业内优秀人才和网络资源的同步整合,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乳制品零售终端的网络建设。公司以多年来培养的零售终端网络为依托,逐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我区乳制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2、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随着现代人生活条件的提高,对高品质乳制品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市场对具备高新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专业型乳制品品牌需求日益强烈。一直以来,公司坚持“高品质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并一直把培养高

2016年经济工作总结及2016年计划

2016年经济工作总结及2016年计划 **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区《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以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力争实现经济工作新突破,推动**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现将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街道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辖区 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区2016年经济工作暨产业发展会议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目标责任落实。一是调整经济科室人员,制定2016年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工作奖惩;二是严格目标责任制,经济工作分在管委会层次进行量化,即:区配合部门、责任社区、办事处配合科室。责任社区与配合科室为一个招商引资分队,即责任考核主体,办事处责任领导和社区主任是主体责任人,同时签订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三是分解细化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到区配合部门、责任社区、办事处配合科室,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四是加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公示,掌握招商引资工作进

度。 2.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 2016年区下达指标80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金20000万元,实际投入60000万元。外资700万美元。 办事处1至8月完成招商引资内资万元,占目标任务数的%。其中申报注册资金类项目17个,实现招商引资注册资金类项目认定17998万元,占内资注册资本金目标任务数的%;实际投入类申报项目6个,实现招商引资实际投入类项目认定万元,占内资实际投入目标任务数的%。 完成外资万美元,占任务数的%。 3.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1)云南饭店重建改造项目:土地收储,规化调整正在审批过程中; (2)东方柏丰首座项目:A05地块现已建至地面25层封顶断水。A04地块因临街三楼房及临违建筑未拆,土地收储整合,尚未动工。; (3)云南民族文化广场项目:项目于2016年3月30日举行了开工启动仪式,现规划中部分建筑影响居民采光,目前正在进行赔偿谈判,待规化条件批准后开工,现尚未正式动工; (4)昆八中原址土地开发项目:企业尚未缴纳土地出让金,不具备报规条件,尚无动工;

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______为中心。 A.经济建设 B.结构性改革 C.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制度 下一题 (2/6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______。 A.科学发展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全方位对外开放 上一题下一题 (3/6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______。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上一题下一题 (4/6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D.处理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上一题下一题 (5/6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______,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A.10% B.20% C.30% D.40% 上一题下一题 (6/6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______。 A.标准化、均等化 B.社会化、规范化 C.科学化、法制化 D.信息化、服务化 上一题下一题 (7/60)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______考核。 A.社会保障 B.新增债务率 C.地区生产总值 D.人民健康状况 上一题下一题 (8/60)单项选择题 第8题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______为目的,坚持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资源节约 上一题下一题 (9/60)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______。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上一题下一题 (10/60)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PMI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之一,其荣枯分水线为______。 A.20 B.30 C.40 D.50 上一题下一题 (11/60)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宁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西部的大开发,宁夏旅游业行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开发和建设了“小滚钟”、“西夏王陵”、“沙坡头”、“沙湖”等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许多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已开发的黄河漂流、沙漠探险、六盘山消夏、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项目已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2000年,宁夏旅游业实现总收入9.3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2%,接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9%和55%,2001年“五一”黄金周,宁夏各大景区接待游客35.73万人次,景点门票和娱乐收入857万元,又比2000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7.7%和47.6%,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万元。宁夏已不再是被海内外人士称为“中国旅游的最后处女地”和“被中外游客遗忘的角落”。但是,由于宁夏特色旅游业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规模小,旅游饭店总数、旅行社总数、从业人数等均居西部各省之末;旅游资源处于粗放开发阶段,有些景点的景区建设、 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未达到标准;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缺乏体系和层次化,不能完全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综合化经营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宁夏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审议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打造“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五个城市乡村旅 游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会议听取了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宁夏旅游也发展十二五规 划编制情况的说明。“十二五”期间,我区要建成以首府银川市为集散中心,以 石嘴山、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为副中心的“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 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一个轴心旅游带就是以402公里“黄河 金岸”为轴心的沿黄城市旅游带。自治区旅游局局长李春阳说。 【出录音】“黄河金岸”旅游建设内容主要有:规划与建设500公里生态文化景 观带和旅游观光休憩区;规划与建设黄河陆路、水路观光和水上运动、娱乐项目, 开辟横城至兵沟段夜游黄河线路;合理规划与整合黄河与滨河大道周边景区景点, 避免重复建设和低层次开发;建成3—5个自驾车营地;规划与建设分层级住宿 与度假设施;建设门户空间项目。完善“中华黄河坛”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 使之成为黄河宁夏段的地标式建筑群。 三大旅游板块包括,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塞上 江南新天府板块,重点建成一批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大项目,包括:中阿论坛会 议中心、中国国际穆斯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区域性(宁夏)影视基地等。贺兰 山历史文化板块,完善贺兰山东麓一线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建成贺兰山东麓百里 葡萄长廊;扩大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完成贺兰山岩画景区保护工程; 完成西夏陵景区扩建工程和拜寺口西夏皇家寺院遗址保护工程;规划西夏城(主 题公园);建设三关口(赤木关)明长城陈列馆;认真规划滚钟口景区,突出民 国建筑特色和民国时期的宁夏历史文化主题。六盘山红色生态板块,重点建设固 原须弥山石窟扩建与保护工程,泾河源老龙潭生态文化区扩建工程,六盘山国家 森林公园扩建工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地保护工程,固原古原州文化一条街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自2002年底,自治区制定实施《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2003—2007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吴忠奶业、西吉马铃薯等主产区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30%以上。全区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品牌培育滞后,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知名品牌稀缺,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构建特色农业新体系、力促

设施农业新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新突破、增强农业装备新实力”重大部署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的要求及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年)》、《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之路的有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优势产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

2016年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 × 公司 2016年年度 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

××××××××有限公司 2016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 黄总: 为配合公司战略目标,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计划性,人力资源部依据公司现规划及整体发展计划,以本部门目前工作情况为基础,特制定本部门2016年年度工作目标。现呈报于您,请予以审定。 人力资源部工作目标 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2016年度人力资源部计划将从以下9个方面开展工作: 1、(自身部门建设)加强自身部门建设,逐步完善本部门人员配置; 2、(组织架构的合理设定)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保证公司的运营在设计的组织架构中稳步运行,持续发展; 3、(对公司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4、(招聘配置)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工作; 5、(薪酬设计与管理)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6、(员工福利)充分考虑员工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团队协作力; 7、(制定科学合理绩效考核体系)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考核制度,参考绩效考评已成型的企业先进考核体系,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8、(人员培训与开发)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9、(劳资关系处理)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各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注意事项 1、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针对我们这种刚起步,很多方面均未完善的新公司。因此,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制定年度目标时,必须按循序渐进、逐步实施、不急不躁的原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人力资源部将无法对目标的完成质量提供保证; 2、人力资源工作对我们这样一个新成立、待发展、尚处试运营期间的公司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这其中许多工作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人力资源部在企业的作用犹如人体的供血器官,只有供血充足了,身体才健壮,才能稳健大步的向前行。因此,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对人力资源部的看法

五年发展规划2016 2020课件

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发展规划 (2016 —2020 年) 第一章学校概况 一、历史和现状 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成立于2009 年,先期合并原县二中、三中、安迪尔牧场中学和叶亦克乡中学,在2009年10月将尼雅乡中学、若克雅乡中学及萨勒吾则克乡中学并入。至此,全县七所初级中学全部合并,实施集中办学,2014 年搬迁至新校区,更名为民丰县维汉初级中学,2016年4月28日,按照《关于成立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的通知》(民政发【2016】59 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更名为现在的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 现有教职工175人,其中维吾尔族教师142名,汉族教师29 名,回族2 名、苗族2 名。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3.4%,汉族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16.6%。 2016-2017 学年,我校共有学生1231人,教学班33 个。其中双语班25个,汉语班5个,普通班3 个;少数民族学生114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93.2%;汉族学生84 人,占总学生人数的6.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了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100%,辍学率为零。义务教育的完成率达到100%,学生的毕业率达到100%,普及程度达到了国家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 、敬业精神受到冲击。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青年教师的吃苦、奉献精神不如老教师,理想、信念,职业

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由于缺少竞争的机制和环境,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要加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需培养、强化。 4、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有待添置,水平有待提高。 5、学校的文化建设需整体构思,制度文化、观念文化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为。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学校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针,依法办学,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未来五年,学校要继续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素质教育,普及双语教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探索初中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实现“建设全地区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

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宁夏奶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奶业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原奶收购为纽带,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加快奶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区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城乡市场,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 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推进我区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奶业发展现状 奶业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及标准化养殖,优化饲草料供给,规范原奶收购,扶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我区奶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类产量持续增长。2007 年全区奶牛存栏32 万头,鲜奶总产量94万吨,与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25.6%和25%。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千克,居全国第4 位。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 倍以上。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8 亿元,占全区畜牧业产值的32%,形成了以银川、吴忠两市为核心区的奶牛产业带,两市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8.1%和 88.2%。 (二)奶牛群改良步伐加快,选育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 年自治区开始实施《宁夏奶牛品种改良》项目,2006年又在8 个县(区)启动了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5 年间自治区财政累计补贴2254万元,统一筛选引进国内外优质荷斯坦牛冻精120 余万支,累计改良奶牛61.6 万头,完成奶牛统一建档立卡和佩戴耳标29.8 万头,占存栏总数的92.9%,实现奶牛谱系资料计算机管理24 万头,占存栏总数的74.9%,为奶牛群体生理优化和产奶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三)出户入园进程加快,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自2005 年自治区启动“奶牛出户入园工程”以来,全区存栏奶牛50 头以上的养殖园区和规模养牛场324 个,奶牛存栏13.4 万头,占全区奶牛存栏总数的41.9%。机械化挤奶站(厅)累计达到466 个,机械化挤奶辐射奶牛占泌乳奶牛的65%以上。 (四)优质饲草料生产形成规模,推广应用机制初步建立。2007 年全区苜蓿留床面积588 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8 万亩,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苜蓿)已在养殖园区和规模奶牛场中普及推广。奶牛养殖较集中的地区已建立起一批集饲草加工调制、贮存和配送为一体的饲草配送中心,与种植农户和养殖农户签订收购及配送合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