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至第七单元教案合集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单元分析1. 内容概述第三单元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涵盖了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记叙方法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 学会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 学会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记叙方法和表达方式。
-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
- 教学难点: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课堂练习- 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写作与口语表达-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记忆。
-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小人物也有“大”风采——七下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七下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凡人小事”,选编的四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都展现了平凡人物的故事。
这些小人物身上有着朴素的爱和单纯的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给人以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
读这些文章,总觉得这些小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长辈,就是我们认识的那些人,就是“我们”。
我们也是社会中的小人物,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要活得温暖有光芒。
本单元的语文训练目标是:注重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四篇文章中,《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是写人叙事类散文,《台阶》和《卖油翁》属于小说,本着依体而教的原则,前两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作者独特情感的体悟上,通过梳理文章中的多件事,把握叙事的详略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欣赏作品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言语质地;后两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梳理故事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思考小说主题。
同样作为写人类文章,四篇文章都运用到细节描写的方法,都有反复、反常的语句和事件。
在单元整体教学规划下,单篇教学侧重引导学生从标题、详略、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读懂作者意图;教会学生通过咀嚼细微处、想象留白处、体悟反常处来品味语言,于细节描写中感受文章意蕴。
单元整合教学时,则侧重引导学生聚焦文章重点段落和语言的反复处,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习练单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打通语用训练与精神引领,让学生在统整归纳中领悟小人物精神的动人之处;联结文本与生活,引导学生懂得:每一个平凡的小人物都可以因爱与善而自信温热地生活。
基于单元学习要素和文本特质,从聚焦共性、比较迁移、从文本走向自我走向生活的原则出发,本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拟定为:小人物也有“大”风采。
单元整合创设情境:评选当代风采人物。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语文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育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考虑学生语文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师进行了时间分配和教学指导,教学大纲既实用又充分,让教师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第一单元《我是生命的奇迹》,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较高的生命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PPT等方式,让学生探究人的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二单元《天地有灵》,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界紧密相连,人文与自然相融合。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境设计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和人文的内在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珍贵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用多种阅读策略、音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在思想领域的独具慧眼和锐利批判。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
第四单元《我的父亲》,要求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家庭关系。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思维导图等方式,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阅读和讨论《我的父亲》等作品,让学生体会爱和责任的力量,鼓励学生要珍惜家庭,爱自己所爱的人。
第五单元《小镇青年》,要求学生认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现实困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课文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知识点和描写方法。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春》、《济南的冬天》、《夏感》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课文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然景观描绘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描写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然景观描绘等活动,体验描写方法的运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设计
【导语】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单元的写作⽬的是指导学⽣抓住细节,刻画⼈物,表达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让学⽣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感悟细节描写在作⽂中的运⽤效果。
2.学习细节描写的⽅法。
3.让学⽣养成细⼼观察的习惯,留⼼⽣活,体验⽣活,发现⽣活中细节之美,从⽽热爱⽣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揣摩细节描写的作⽤。
2.学会进⾏合适的细节描写来反映⽣活或描写⼈物。
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法。
2.激发情感,⽤恰当的细节描写把对⽣活、社会、⼈⽣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进⾏形象的表达。
教学过程 ⼀、导⼊ 1.⽕眼⾦睛辨⾝份 2.猜猜他是谁。
(出⽰对孙悟空的细致描写,然后出⽰对⼀个同学的⼤众化描写。
) ⼀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体⾝上的细胞,没有了它,⼈就失去了⽣命;⽂章少了细节,⼈物形象就失去了⾎⾁和神采。
因此我们作⽂时应注重从细处着⼿,为⽂章增添神韵。
出⽰课题:抓住细节 ⼆、明确定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活中的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物、景物或场⾯描写之中。
它是最⽣动、最有表现⼒的⼿法,是作者精⼼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三、感悟细节 l.例⽂呈现:出⽰甲⽂ 愚⼈节那天,英语课代表告诉我,⽼师叫我去她办公室背英语课⽂,我的⼼慌起来,但⼜怀疑是他⼈的愚弄,最后我还是去了。
我⾛进了办公室,迎⾯正碰上英语⽼师的⽬光,⾥⾯充满了责备,我喊了⼀声“张⽼师”,张⽼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声,我不知如何是好。
学⽣点评发⾔,提出修改⽅法。
教师总结:如,接到通知时“我”有怎样的⼼理活动,“我”是怎么⾛进办公室的?英语⽼师的⽬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光我⼜有什么感受,我是怎么“喊”⽼师的,⽼师点头的神态如何,“嗯”⼀声的语调如何,“我”⼜有什么样的⼼理活动,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描写的。
2.出⽰⼄⽂。
愚⼈节那天,⼤家都有些⼼不在焉,惶惶欲动,我也在寻机下⼿,想要享受节⽇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苦与最乐》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创设更多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文章的主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讲述了在最苦与最乐的人生境遇中,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调整心态,战胜逆境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作者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以及这种态度如何帮助他克服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章的起承转合,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最苦与最乐》这一章节。首先,通过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生活中的苦与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此外,学生在仿写古诗词时,对于诗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竹里馆》选自其诗选。
2.诗词原文:准确朗读与背诵《竹里馆》,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意境和诗词鉴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诗词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意境,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隐居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2.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3、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1、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2、理清文章的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注音衣襟.(jīn) 掸.子(dǎn) 徘徊.(huái)肿胀.(.zhàng) 栅.栏(zhà) 骊.歌(lí)叮嘱.(zhǔ) 恐惧.(jù) 花圃.(pǔ)玉簪.花(zān) 蒲.公英(pú)2.解词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也作谢辞。
叮嘱:再三嘱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骊歌:告别的歌。
知交:知己的朋友。
闯练:走出家庭,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3.填空。
①《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作家。
②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疼爱你关心你的人?自然多数人的回答是妈妈。
的确,妈妈无私、细腻、宽容的爱一直环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幸福,伴着母爱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
可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有一个人他象妈妈一样,每一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付出。
对了,他就是爸爸。
当我们讴歌母爱时,也应该为父亲献上一曲赞美的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去看一看发生在许多年前北京城南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大阪,在北平长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片叙事性散文,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教材有易于理解的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在讲课文内容的同时,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断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我们跟随课文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来学习体会其好处
1.肖像中的细节描写
是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
例如:《老王》中,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5)写作小妙招
让读者感同身受,需要动用我们的感官,加上恰当的修辞,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作能力会速度提升哦!
【范文】
•赛场上的加油声,呐喊声顿时消失了,仿佛空气都已凝结,此刻只能听见自己“怦怦怦”的心跳声,感受到嗓子里的腥味,(味觉)而眼前出现了一缕阳光洒向终点线,阳光——那是一种多么神圣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你引向它的温暖,我咬紧牙关,紧锁双目,右脚奋力一蹬,最大限度的摆动双臂,我感受到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紧绷得快要炸裂,我向着终点线“飞扑”过去,就像那子弹穿透枪靶一般迅速而有力,(比喻)终于冲过了终点线,此刻感到风吹到脸上凉凉的,(触觉)汗水与泪水早已化作一团,我跪到跑道上,双手攥紧拳头,用力大喊一声:“我赢了!”那是胜利后的释放,是战胜自我的呐喊!
第三单元 从群文到名著:读出“小人物”的力量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从群文到名著:读出“小人物”的力量教学设计一、群文“人力车夫”的组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四篇课文,其中三篇为讲读课,一篇为自读课(《台阶》)。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是《骆驼祥子》。
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人物”时,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人力三轮车夫、出租车司机、路边摊贩等,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这些。
但是,他们对这些行业接触不深,了解得不多,往往只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不知道他们的经历、思想、情感,长此以往,这将不利于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生活,不利于提高认识和分析水平。
鉴于本单元《老王》这篇课文写了三轮车夫这一“小人物”,因此,我们就以学生熟悉的“人力车夫”组文教学。
群文建构中,我们选择了杨绛的《老王》、鲁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骆驼祥子》,这几篇文章都是经典,尤其名著《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中写“人力三轮车夫”的经典小说,这使我们这一“群文”具有经典性,联结了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的中国,更联系了当下生活,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二、教学设计01结构设计在“人力车夫”群文教学中,“1+X+1”群文结构中的几个内容要素这样定位:《老王》是第一个“1”,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是“X”,本单元的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是后一个“1”。
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车夫”群文阅读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从多文本阅读拓展到了整本书名著阅读。
02学习目标1. 学习小人物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品格,落实学科立德树人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要求;2. 了解以“人力车夫”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的工作、生活、思想、精神,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个体认识和人生体验;3. 巩固、提升多文本学习的能力和技术要求;4.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整合的能力、探究疑难的能力;5. 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引导、指导阅读,完成名著导与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凡人小事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重点)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重点)3.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形象特征感情色彩 写同情欲扬先抑“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我” 愚钝 “无法可想”“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空前敬意”仁慈“新敬意”第2课时学习目标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学习过程10 老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顺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的品质;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3.品味文章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第1课时学习目标1. 初读全文,了解其人。
2. 梳理顺序,把握品质。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1. 中央电视台有档“讲述”的访谈节目,今天我们也来讲述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首先,我们隆重推出今天我们节目的主人公——老王。
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2. 看看这张老王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地是善良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点拨: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办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局部探究
(一)主旨探究
1.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仪式。
(4)了解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从课文中感受细节描写并积累经典范例。
3.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能够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并能为中心服务。
【教学过程】一、名家之言说细节当代著名作家池莉曾说,“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生活是由千千万万个细节构成的,如果说我们写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那么就离不开细节描写。
二、真实典型抓细节。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
关键词是什么?细微。
那只要细细地写就能写好细节描写吗?让我们看一组例子。
抓典型细节文段一:X先生有着不大不小的眼睛,不厚不薄的嘴唇。
头发不长不短,脸蛋不黑不白。
他现在既没有笑,也没有哭,他正在看书。
文段二: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X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提问:同学们,请问X先生是谁?你是从哪段描写中得知的呢?文段一看似什么都写得很详细,实则什么都没有写,读完后我们很难猜到是谁,更别说体会情感了。
而文段二小小一个“头发凌乱无暇顾及”的细节,就能读出是潜心学术不修边幅的闻一多先生,还能体会到作者调侃的同时怀着深深的敬佩之情。
“不大不小的眼睛,不厚不薄的嘴唇”很难写出闻一多鲜明的形象,而“头发凌乱”这一点却能够看出来他没有花时间整理头发、而是把时间精力全部放在了研究学问上,研究志趣浓、专注认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要抓典型细节,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的细节来描写。
要注意通过描写表达情感。
写真实细节文段一:蝴蝶飞向了蓝天,穿过一层层棉花糖似的白云,不一会儿它饿了,于是飞快下垂,落在一朵玫瑰花上。
我抚摸着它红彤彤的翅膀,轻盈的蝴蝶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走,越飞越远,我用力一抓,竟然抓到了它。
文段二:蝴蝶就立在我面前!我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看准时机双手一包,我捉到蝴蝶了!它在我手心扑动翅膀,弄得我痒痒的,我忍不住偷瞄一眼,手刚打开,蝴蝶就振翅飞走了。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背景、作者生平,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李白创作《春夜洛城闻笛》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作的时代特点。
2.诗词原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春夜洛城闻笛》,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1.教学重点
-诗句的字面意义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每一句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诗词意象分析:学生应学会如何从诗中提取意象,并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如“洛城”代表的文化背景,“春夜”暗示的季节情感,“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运用: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写春夜洛城中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的诗。它体现了诗人李白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在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上,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如“暗飞声”中的“暗”字,如何通过对比和隐含,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骆驼寻宝记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1.携()手嫉()妒对峙()踽踽()独行温馨()淙淙()潺潺()花团锦簇()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讨论交流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明确:有大象。
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
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
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
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
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
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
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一、精读品析1.浏览课文浏览要求与策略: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2.讨论交流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身姿雄伟不大喊大叫谦虚只默默地走踏实“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
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
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
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
……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
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1.活动方式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2.规范结论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
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10地毯下的尘土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2、培养自己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朗读、讨论,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人的美德。
4.通过片断练习,发展想像力。
重、难点:1.学会全面地分析、刻画人物形象。
2.培养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对一学生进行评价,赞扬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师: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生回答)每个同学身上都闪耀着美的光芒,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朋友――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们将随着米妮到童话世界去参加这美德的聚会,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孤独,得到的只有快乐。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挑写生字词(听意思写词语)2.(出示幻灯片)“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轻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其中有寓言、神话、小说诗歌,每一篇都在展现人类最基本的美德。
这篇文章就出自这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内容中找出评价依据用上这样的句式:米妮是个_____的孩子,课文第__段这样写道:“______”2.《陌上桑》一文为了突出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回忆。
本文在描写米妮这个形象时,也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谈谈正侧面相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听读课文,畅谈体会可以围绕以下话题1.课文题目与童话前半部分并没有太多联系,试着换个题目,看表达效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2.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表现她的诚实的。
五、说说自己,培养情趣师:以米妮为镜子,照照自己,谈谈自己身上有什么弱点。
说话题目:《我和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六、小结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
这个童话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在这里,作者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
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
特别是“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与星星的爻寸话也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这是作者精心的设计,暗示了一个人要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会得到生活中的宝藏。
七、作业片断练习,任选一题: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着了,请你发挥想像,写下下面的情节。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请你展开想象来续写童话。
11 巨人和孩子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
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一)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代表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
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
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
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4)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 。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