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
B处等温线密 集,气温差
别大。
A
B
4℃
5℃6℃7℃8℃ 9℃10℃等温线图析读五: 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
等温线内气温比周围气温高,可能为盆地、低地;等 温线内气温比周围气温低,可能为高原、山地。
你认为A处和B处最有可能是何种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
A
14℃ 15℃ 16℃ 18℃
17℃ 19℃
20℃
B
某地等温线示意图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 某城市常年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5.5 -3.5 5.3 13.5 19.7 25
单位:℃ 7 8 9 10 11 12 28.6 25.5 16.4 11.3 3.6 -2.5
气温 30 /℃
20
轴成上(气出的(位 完(轴 温 温3412),1月温来线))将置 成, 度 刻在绘2把段份数,把表写气按差度图出它,。据再各中上温相标。的横纵平 逐用 用 点各图 曲等 上适坐均 月点 平 连月名 线的 气当标分 标标 滑 接的, 图
位
置
地
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因
(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0.6℃)
素
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大多数情况近海地区降水多; 远离海的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4)怎样根据等温线疏密判断气温差别?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5)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怎样判断地形? 线内气温比周围高可能为盆地、低地,线内气温
比周围低可能为高原、山地 。
二、降水
暴雨激发崩塌
特大暴雨突袭重庆全境
雪灾牛羊无法吃草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气温和降水》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能够识别和解释气温和降水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因素。
3. 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如气象观测、数据分析等,增强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地理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气温和降水知识,进行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将气温和降水知识与其他地理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突出《气温和降水》重点,强调《气温和降水》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气温和降水》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降水的定义、形式、测量方法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3. 气温和降水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4. 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实例。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学习过地理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 学生已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前提。
4.2气温和降水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读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学习了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完成的这节内容之后,对天气及气候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同时通过天气符号使我们知道了天气的表达形式。
但在一天中的气温、一年中的气温和降水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这节让我们进一点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出示学习指导:1、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一年中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月份?3、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怎样的差异?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什么?4、什么叫等温线?等温线的疏密与什么有关?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分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拨:1、思考题1——A、学生派代表回答1的问题。
(一天中气温最高在午后的14:00左右,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B、教师点拨:计量一天的平均气温时是测量一天中的四个时间的气温是因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在午后的14:00,然后每隔6小时计量一次。
2、学生派代表回答2的问题。
(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1)、活动:在P55活动1-3,课后完成活动3。
提示:测量温度应在距地1.5米高的百页箱中测量。
(2)提问:如何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的年变化?3、学生派代表回答3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4、指名回答4的问题,老师点拨:(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气温相等。
4.2.4天气与气候+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2024)七年级上册
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的亚热带季风和季风
性湿润气候、温带地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区大陆西岸的温带海
洋性气候;
图4-2-1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寒带气候分布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大致分
布在南、北极圈内。
寒带气候
图4-2-1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
在海拔高的地区,
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图4-2-1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图4-2-1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问题思考
读图4-2-18,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附
近分别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
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
山地气候
图4-2-1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⑤
⑥
⑩
⑨
④区
⑥
⑩
⑧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⑥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⑤
温带季风气候—⑨
温带大陆性气候—⑩
亚热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
润气候—⑧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①
热带草原气候—②
热带沙漠气候—③
热带季风气候—⑦
⑧
①
②
③
①
②
⑧
④
⑥
赤道地区
图4-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问题思考
读图4-2-18,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附
近分别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共25张PPT)
精巧点拨
一、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把一天中不同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 14时、20时)所测得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就是当天的 日平均气温。 2.月平均气温: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 月的天数,就是月平均气温。 3.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 就是年平均气温。
B.20℃
C. 10℃
D. 8℃
8.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地是高温中心
B.乙地是低温中心
C.丁处气温差异比丙处大
D.甲处海拔比乙处高
读图4-2-4,完成9~10题。
9. 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D ) A. 从北向南递减 B. 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 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 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10. 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A ) A. 海洋高于陆地 B. 陆地高于海洋 C. 高原高于平原 D. 荒漠高于森林
精巧点拨
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 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三、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区
降水量 多少 影响 因素
赤道 地区
多雨
两极 地区
少雨
纬度位置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①:气温及其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基本知识。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图像教学法:利用图表、地图等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图片;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3.制作好PPT和教学课件;4.准备好地图和相关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图片,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课件,呈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的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2.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其规律。
3.掌握降水、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及降水的条件、类型。
4.了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的差异。
5.掌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及应用。
6.了解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差异。
3.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引出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内容。
讲授新课1、气温及其测定方法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1)接触法由热平衡原理可知,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达到热平衡,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
如果其中之一为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对另一个物体实现温度测量,这种测温方式称为接触法。
其特点是,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热接触,使两者达到热平衡。
因此,测温准确度较高。
用接触法测温时,感温元件要与被测物体接触,往往要破坏被测物体的热平衡状态,并受被测介质的腐蚀作用。
因此,对感温元件的结构、性能要求苛刻。
(2)非接触法利用物体的热辐射能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测定物体温度,这种测温方式称为非接触法。
它的特点是:不与被测物体接触,也不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热惯性小。
从原理上看,用这种方法测温上限很高。
通常用来测定1000℃以上的移动、旋转或反应迅速的高温物体的表面温度。
(3)气温的测量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重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
气象台对气温的观察通常每日四次,观察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1)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两个视频优质课件
第三组
读P57图3.19(世界1月气温分布图), 探究以下问题: 1、珠海市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2、分析南半球10 ℃ 等温线与纬度大致 平行的原因?。 3、华北和同纬度太平洋海区相比,哪里 气温高?分析原因。
第四组
读P57图3.20(世界7月气温分布图), 探究以下问题: 1、珠海市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2、南、北回归线地区,哪个均温高? 3、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大约是多少?和长 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哪个地区气温低? 分析原因。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空间)(小结)
1、由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 高纬度地区。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 海洋,冬季相反。
气温?
(7+16+12+4)÷4≈10℃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一、气温与我们 小组合作——议一议:
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与生活、 生产的关系。(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农业、 旅游、房屋建筑等方面讨论)
讨论完成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晒晒你的观点
饮食
穿衣
交通
农业
民居 旅游
气温的分布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 过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 分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 诉你,你现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 十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 挖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能超过一些人。只是人的精力也是 最终得到的结果只会是永远装不满水桶的半桶水。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我调整了几天,也对自己手头上的事物做一些大改变。将目前摆在面前的计划一一列出来,挑出 ,再以此类推,排完手中所有的计划。对于那些不是很急的,对目前生活和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先果断放弃。我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 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 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1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选自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但是思维能力还不够强,理解这节课的知识有点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降水的分布规律,发展智能、合作意识。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有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规律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学习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赣州天气情况的视频,提问:高考第一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不好,在下雨。
教师继续提问:下雨是属于天气还是气候范畴呢?学生回答:天气。
教师接着引导:下雨在气候范畴里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降水)【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课件3
3.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以小组为单位 制作雨量器,下雨时测量 并 记录下来,与其它小 组分享。(利用塑料饮料 瓶等)
100m
200m 300m
100m 200m 300m
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
1.找出气温最高、最低的地区。 最低
最高
世界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2.找出等温线密集、稀疏区域,分析气温变化情况。
世界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陆地上等温线密集,海洋上等温线稀疏。
3.分析等温线的分布状况。
世界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
2.该2.地读降降水水较量少最的高月值份、?最
低值1及2其、出1月现、的2月月份。; 3.该3.地分降析水不的同季季节节变降化水状量况? 的变化夏状季况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读下图,分别比较A地和B地,C地和D地降水 量的差异。
A地降水多,B世地界降年水降少水;量分C地布图降水多,D地降水少。
(2)根据右图,绘 制该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 柱状图。
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
北极
气 温 递 减
低纬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气 温 递 减
南极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变化有什么不同?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降水及其变化
空气观中的察水图汽以片雨,、雪说、说雹等什形式么降是落到降地水面。?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_教案设计1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天气》第二节气平和降水_教课设计设计 1气平和降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认识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由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色。
(4)使学生掌握全世界气温散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平和降水的观察方法及相关气温降水量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经过数据剖析培育抽象归纳现象规律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表现着自然界是规律的,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教课重难点】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散布规律。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从上一节所讲天气与天气的观点中,我们知道构成天气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微风等。
[讲解新课][教师叙述]同学们有没有听闻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没有)这句顺口溜说的是新疆地域的天气状况,它说了然新疆地域的天气有什么特色?(气温变化大)确实,一天的气温有着显然的差别。
那么气温在一天的什么时辰达到最大值?什么时辰达到最小值?(午后:大概14∶00 气温达一天最大值;日出前后:气温达一天的最小值。
)如何丈量一天的气温呢?(利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1 / 6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天气》第二节气平和降水_教课设计设计 1[播放视频]气象观察员丈量气温的短片。
[发问]百叶箱是什么颜色的?为何?(白色,反射阳光。
)[发问]平时说今日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仍是日均温?(日均温。
)日均温如何计算呢?(给出一组数据: 2 时、 8 时、 14 时、 20 时的气温, 4 次气温数相加除以 4。
)[发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气温日较差,这又是怎么样计算得来的?(最高值 - 最低值。
)[教师叙述]不单在一天中气温有最高的时辰和最低的时辰,并且在一年中也有气温最高月随和温最低月的时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2节 气温和降水(2) 粤教版
3.你知道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比较、沿海和内陆比较哪个地区的降 水量更多?
米
4.分析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 化状况.
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我能行 活动1
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
降水量柱状图(课本P60)
气温(℃)
降水量(毫米)
.... 30
350. 25源自300. .. 20250
... . 15
200
10
150
5
100
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表
0
50
-5
0
1
4
7
10 (月)
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图
将雨量器放在室外,下 雨时雨量器的储水瓶中将收 集到雨水.
将雨量瓶中的储 水器取出,把水倒入量 杯内,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的降 水量.一月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 的月降水量.
读柱状图,了解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技巧
1.读横坐标表示的月份. 7月最高约为
2.读纵坐标表示的降水量的 130毫米 数据. 3.读降水量最高、最低值及 其出现的月份。3月最低为0毫
怎样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呢?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通常用 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如下图.
B
. D C
我们生活的地区
A
A读地图(,低比纬较度A)比地B(低地纬(高度纬)和度B)年地降(高水纬 多度、)、CC地地(沿 (沿海海)比)和DD地地(内(内陆陆)年 )年降降水水多量。的 差异。
我能行
读下面的图,同学们
C.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D.只有在海洋上才能形成 降水.
2.如右图,甲、乙两地气候中
属
于高温多雨的是 地乙,属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地形因素:同一地点,海拔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气温知识小结:
日变化 气温的时间分布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3.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 判断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4.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7月 B.8月 C.1月 D.2月
某地气温分布图
)
5.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降水的等级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等级。
级别
小雨
24小时降 水量(mm
)
<10.0
天气符 号
中雨
10.0 ~24.9
大雨
25.0 ~49.9
暴雨
50 ~99.9
大暴雨 特大暴雨
100.0~ 249.9
>250.0
(1)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____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3)B图反映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季多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温的观测及计算
某地一天的气温测量图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四次测量时间。
2时、8时、14时、20时。
2.算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2.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要素。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在此过程中,穿插生动的实例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例分析: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如农业、工业、交通等。
以我国为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每组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粤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气温和降水》本节课首先讲述了气温及其变化,知道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时间。
然后,讲解了与气温紧密相关的降水,探究了降水的成因与规律。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气温、降水的定义与测量方法;2、阅读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科学地生活。
【教学重点】阅读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各种类型的地图;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讲授新课】学习新知师: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当地午后两个小时左右,而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日出前后。
活动探究师:读图4.6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并自己动手算一算该日的平均气温。
生:学会讨论回答.师:你能自己想办法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吗?生:学会讨论回答.师:每日7时、13时、19时观测温度计3次,根据日平均气温绘制一周气温变化曲线图。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气温和降水》课件2 (新版)粤教版
看“极值”,对“月份” 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3.说“变化”
算“差值”,说“变化” 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 的季节变化大小。
全年湿润型
冬季多雨型
夏季多雨型
降水的类型
全年多雨型
全年少雨型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北半球某城市某年月降水量统计
0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 分成12段,分别表示 1~12月,从左向右标上 月份;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 置,逐月用点标出
4.用平气滑温的值曲;线把各点 连接起来。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由此及彼 探索规律
缓坡 山峰
气温差别大低温中心气温差别小
日降水量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降水与我们(讨论时间)
议一 议
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多少与人们的生产、生 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请举 例说明。
降水影响人类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以 及衣、食、住、行、游等活动。
降水的时间变化 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年际变化
例如:北京的年降水量
多年平均 最大(1959年) 最小(1869年)
②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南;半球比北半球稀疏、平 直。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
北极
气 温 递 减
低纬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气 温 递 减
南极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变化有什么不同?
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材,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等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培养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其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
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2.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气温和降水的观察和测量,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实例和案例。
2.准备气温和降水的观测工具和设备,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具体实例。
通过PPT或地图等载体,直观地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气温和降水的观测和测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_教案设计1
气温和降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月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4)使学生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方法及有关气温降水量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抽象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天气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体现着自然界是规律的,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教学重难点】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上一节所讲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组成气候的要素有气温、降水和风等。
[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没有)这句顺口溜说的是新疆地区的天气情况,它说明了新疆地区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气温变化大)的确,一天的气温有着明显的差异。
那么气温在一天的什么时刻达到最大值?什么时刻达到最小值?(午后:大约14∶00气温达一天最大值;日出前后:气温达一天的最小值。
)如何测量一天的气温呢?(利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播放视频]气象观测员测量气温的短片。
[提问]百叶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白色,反射阳光。
)[提问]平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温?(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给出一组数据: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提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最低相差多少,即气温日较差,这又是怎么样计算得来的?(最高值-最低值。
)[教师讲述]不仅在一天中气温有最高的时刻和最低的时刻,而且在一年中也有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教师提问]一年中气温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几月份?(7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高月出现在几月份?(1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气温最低月出现在几月份?(1月)为什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气温最低月出现在几月份?(请看课文“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那么年平均气温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月平均气温又怎样计算呢?(该月每天的日均温相加除该月的天数)[承转过渡]以上所讲的气温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来说的,现在我们还从气温的空间分布来认识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的气温具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气温的变化及其测定方法。
2•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其规律。
3 •掌握降水、降水量的测定方法及降水的条件、类型。
4•了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分布的差异。
5•掌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及应用。
6•了解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年变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差异。
3.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引出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内容。
讲授新课1、气温及其测定方法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r)0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式,通常分为接触法与非接触法两类。
(1)接触法由热平衡原理可知,两个物体接触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达到热平衡,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
如果其中之一为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对另一个物体实现温度测量,这种测温方式称为接触法。
其特点是,温度计要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热接触,使两者达到热平衡。
因此, 测温准确度较高。
用接触法测温时,感温元件要与被测物体接触,往往要破坏被测物体的热平衡状态,并受被测介质的腐蚀作用。
因此,对感温元件的结构、性能要求苛刻。
(2)非接触法利用物体的热辐射能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测定物体温度,这种测温方式称为非接触法。
它的特点是:不与被测物体接触,也不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热惯性小。
从原理上看,用这种方法测温上限很高。
通常用来测定1000C以上的移动、旋转或反应迅速的高温物体的表面温度。
(3)气温的测量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重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
气象台对气温的观察通常每日四次,观察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1)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
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
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2)在横坐标上标出时间,在纵坐标上标出气温的度数,把气温与时间在坐标上相交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的曲线图,就是气温曲线图。
(3)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
(4)平均气温计算方法①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C。
(2)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C或。
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
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
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
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
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4、降水、降水量的测定(1)降水是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
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
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可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2)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
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
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
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可以直接读数。
(3)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云雨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4)降水的类型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形成的原因分别是:1)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湿空气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凝致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暴雨都是锋面雨。
温带地区锋面雨占主要地位。
2)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一般在热带地区的午后比较常见。
赤道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夏季多对流雨。
3)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的降雨、智利南部的降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降雨,山的迎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
相应的,盛行风的背风坡则形成了“雨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4)台风雨,顾名思义是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台风雨持续的时间不一,有时很短,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有的很长,可以达到几天,这全看降雨的地方是出于台风近中心还是台风边缘。
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空气漩涡。
台风中有大量暖空气上升,可产生强度极大的降水。
如果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对台风雨的感受强烈。
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式,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6世界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
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
7、气温变化曲线是用来直观统计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图象,是用来表示气温高低变化的线条。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走势特点,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出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确定气温变化的剧烈程度。
还可以总结出一个地区确定时段的变化特点,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
在经常使用的场合中,主要用到气温日变化曲线,气温月变化曲线,气温年变化曲线等。
8、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
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
例如一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数据。
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
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
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
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还可结合气温分配特点和降水分配特点,表达出是哪个半球的地方降水量。
其形态在不同地区,结合气温分布,有不同的形态。
9、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当中的8时,14时,20时和2时这四个时刻空气温度的平均值。
就是把这四个点的气温加起来,除以4。
月平均气温,就是把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当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就是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
10、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
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
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
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
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
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11、等温线图(1)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2)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3)等温线的数值: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这是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
(4)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
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
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5)疏密程度: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比夏季大。
2)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复杂多样,形成陆地温差比海洋大。
3)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这是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的温差比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大造成的。
(6)等温线的类型:地面等温线图、等高面上的等温线图等。
(7)等温线分布图的实际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即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
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南半球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