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运用秘法:20对附子配伍药对
中药附子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中药附⼦⼀般⽤量是多少克附⼦⾟热,有毒宜制,温肾补⽕,D阳救逆,燥湿消肿,散寒⽌痛。
(⼀)传统⽤法附⼦性⼤热,味⾟,有毒,⼈⼼、肾、脾经。
功效为回阳补⽕,温中燥湿,散寒⽌痛。
本品⽓味⾟烈⽽热,功能峻补元阳,⽤于阳微欲绝的危候,有回阳救逆之功效。
因其⾟热⽓雄,能消阴寒,益⽕之原,凡阴寒内盛的脾阳不运,腹中冷痛之证,可⽤以温中散寒;命门⽕衰,下元虚冷,可⽤以补⽕温肾;阳虚⽔饮不化所致⽔肿,可⽤以温阳利⽔;风寒湿邪着于筋⾻,关节疼痛,亦可⽤本品温经⽌痛。
1.吐泻腹痛,四肢厥冷常与⼲姜、党参、⽩术等同⽤。
2.肾阳亏损,阳⽓暴脱应配红参(或⼤剂量党参)及龙⾻、牡蛎。
3.阳虚⽔肿常与茯苓、⽩术等配伍应⽤。
4.寒湿痹痛常配桂枝、⽩术等同⽤。
(⼆)⽤量标准煎服3~15克,宜先煎1⼩时。
(三)使⽤注意热病、阴虚⽕旺、孕妇忌⽤。
反半夏、⽠蒌、贝母、⽩及、⽩蔹。
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四)施治鉴别附⼦⾟热燥烈,其性善⾛,能通⾏⼗⼆经。
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逐在⾥之寒湿;⼜可外达⽪⽑,⽽散在表之寒。
故可治以上诸证。
附⼦乌头,⼦母同株,母根名乌头,旁⽣幼根名附⼦,不⽣幼根者名天雄。
其性能相似,但附⼦长于治寒,乌头善于祛风。
故温肾祛寒,多⽤附⼦;通痹驱风,多⽤乌头-。
⼆药皆有毒,必须炮制,⽤时宜久煎。
乌头毒性尤甚,配蜜同⽤,既能解毒,⼜可缓痛。
(五)名医绝招张云鹏(上海市中医⽂献馆主任医师)⾯⾊皖⽩,背恶寒,四肢厥冷,倦怠乏⼒,⾆淡,脉微细⽆⼒。
见其中三项者,必⽤附⼦。
但是,热盛、阴虚、肝阳偏亢者及孕妇则不宜使⽤。
治⽓⾎两虚的再⽣障碍性贫⾎,以附⼦10~15克,配伍党参、⼤熟地黄各15克,当归10克。
治肾阳不⾜之低⾎压,以附⼦30克,配伍黄精30克,⼲姜9·克,炙⽢草6克。
治肺肾两虚的肺源性⼼脏病,以附⼦15克,配伍代赭⽯30克,蛤蚧1对。
治阳虚咳喘,以附⼦10克,配伍茯苓15克,炙紫苏⼦10克。
附子不同配伍的不同药效(二)
附子不同配伍的不同药效(二)本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患者自行用药的参考!十四、附子配茯苓附子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温肾散寒止痛;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渗湿。
二药配伍,温肾健脾利水,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茯苓得附子则补火生土,使水有所归;附子得茯苓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
主要用于: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恶寒脉沉,或腹痛下痢。
2、阳虚寒湿内侵,气血凝滞而见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脉微而沉之证。
十五、附子配白术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除湿,补火生土。
白术补益脾气,温运脾土,燥湿利水。
二药配伍,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利水,通经络之功,并有脾肾兼治之作用。
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
”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眩晕、便血及风湿关节痹痛等证。
(注:术、附并用,若用于除痹,附子量宜大;若用于温阳,利水止泻,白术用量宜大。
)十六、附子配甘草附子辛甘大热,能回阳救逆,其性峻烈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驱散寒湿之邪。
甘草甘平,具甘缓之性,与峻药配合能起缓和作用;有补中益气之功,与温热药相配,能增强温补功能;有解毒功能,能减轻附子的毒性。
二药配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且甘草有补土伏火之功。
实验证明甘草与熟附子一起煎煮使后者的毒性大为降低。
《景岳全书66;本草正》:“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性毒,得甘草而后解;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后益心脾;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后调营卫。
”《汤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
”主要用于:1、风湿痹证,骨节疼痛,不得曲伸。
2、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十七、附子配当归附子温阳散寒止痛,纯阳无阴之品。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二药一散寒一补血,一温经一调经,一强阳一滋阴,互补为用,具阴阳兼顾、刚柔互济之妙义,当归滋润可制附子温燥,并引附子入血分,则温运之力更宏,附子温通可助当归活血通经。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
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
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
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
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伤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
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样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
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
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
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
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
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附子非补肾阳之药。
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不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
人之内伤杂症,多因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的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
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不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
“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治人,人健而身轻;治国,国泰而民安;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
附子常用配伍
附子常用配伍附子,又称乌头、附子、乌参、僵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附子有很多功效,如温阳散寒、祛风通络、麻醉止痛等。
为了发挥附子的最佳效果,常常需要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附子常用的配伍。
一、附子配伍人参、黄芪附子配伍人参、黄芪,可以起到温补气血、益气健脾、调和阴阳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人参、黄芪益气健脾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二、附子配伍巴戟天、枸杞子附子配伍巴戟天、枸杞子,可以起到温阳补肾、滋养肝肾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巴戟天、枸杞子滋养肝肾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三、附子配伍当归、川芎附子配伍当归、川芎,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改善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瘀斑等症状。
四、附子配伍甘草、生姜附子配伍甘草、生姜,可以起到温胃散寒、理气和中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甘草、生姜理气和中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胃寒引起的胃脘冷痛、腹胀等症状。
五、附子配伍炙甘草、炙姜附子配伍炙甘草、炙姜,可以起到温中散寒、祛寒止痛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炙甘草、炙姜温中散寒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改善寒凝引起的疼痛、寒痹等症状。
六、附子配伍桂枝、陈皮附子配伍桂枝、陈皮,可以起到温阳发汗、理气化湿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桂枝、陈皮发汗化湿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头痛、胀闷等症状。
以上是附子常用的一些配伍,不同的配伍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附子具有强烈的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用量要控制得当,以免出现中毒的情况。
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等禁忌使用附子。
在使用附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中毒的情况。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通络、麻醉止痛等功效。
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附子的最佳效果。
附子的配伍应用
附子的配伍应用
1. 附子甘草汤: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2. 附子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心脾不交的证候。
3. 附子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4. 附子细辛汤: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5. 附子甘遂丸: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尤其是因寒湿引起的便秘症。
6. 附子玄参丸:主要用于治疗高热、心烦、口渴、汗多等症状。
7. 附子牡蛎汤: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8. 附子术汤:主要用于治疗体虚乏力、身体疲劳等症状。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五)(十四)于凯成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20g,常用以下配伍:——配桂枝、白术、大腹皮、葶苈子,治心衰水肿。
——配麻黄、桂枝、细辛、淫羊藿,治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人参,治休克。
于氏认为,本品有毒,内服须经炮制,且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十五)马连珍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10~2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即参附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配桂枝,治阳虚血瘀型胸痹。
——配白术,治心脾阳虚证。
——配黄芪,治心衰,有补气固表之力。
——配桑白皮、葶苈子,治心衰喘咳。
——配大黄,治心衰,可降气通大肠。
——配水蛭,治心脏病,可逐瘀止痛。
马氏认为,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其性辛热燥烈。
一般用10g,先煎,根据病情可用至18~20g。
(十六)王乐善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10g,常用以下配伍:——配干姜、炙甘草,治四肢厥逆。
——配人参、白术、炮姜,治中寒呕痢腹痛。
——配甘草、白术、桂枝,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十七)石景亮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5~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大枣、沉香、炙甘草、太子参、麦冬、枸杞子,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配茯苓、刘寄奴、白术、白芍、淫羊藿、生姜、仙茅、陈皮、生黄芪、地龙、益母草、玉米须,治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
——配红参、干姜、大枣,治阳虚大汗、休克虚脱。
石氏认为,附子用量30g以上者,需先煎2小时,以减轻其毒性。
(十八)朱良春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6~30g,常用以下配伍:——配人参、麦冬,治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配党参、炮姜、白术,治脾阳虚之久泻。
——配桂枝、细辛,治风寒湿痹。
——配桃仁、红花、败酱草,治慢性肾炎。
——配黄芪、金刚骨,治慢性肾炎。
朱氏认为,大剂量使用附子,煎时宜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以防中毒,也可将附子先煎半小时。
附子配伍与简易方
附子配伍与简易方附子是强壮剂,也是增效剂。
附子除与干姜(姜附汤),人参(参附汤),黄芪(芪附汤),白术(术附汤),丁香(丁附汤),米仁(米附汤)等组成二味方外。
还常与干姜、甘草配伍(四逆汤)以解附子之毒,也与麻黄,肉桂,生姜,细辛,仙灵脾,葱白,当归,茯苓,杏仁等配伍外,还与大黄,石膏,黄连,龙胆草,栀子,知母,生地,西洋参,白芍,羚羊角等寒药配伍以消除附子的不良药性,具有温凉并用之妙。
1、参附汤:人参,附子,救脱回阳。
参附汤是救急方,补气回阳效力强。
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急煎尝。
2、芪附汤:黄芪、附子,治盗汗。
3、术附汤:白术、附子,散寒去湿止痛。
4、姜附汤(伤寒论方):干姜、附子。
主治泻痢,脉微,胸背痛。
5、丁附散:丁香、附子,治反胃呕逆。
6、米仁附子散(伤寒论方):米仁、附子,治胸痹痛剧。
7、四逆汤(伤寒论方。
通脉四逆汤,干姜倍之):附子、干姜、甘草。
回阳救逆:四逆汤(用)附草姜,大汗亡阳四肢冷。
吐痢腹痛口不渴,救逆回阳赖此汤。
8、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
9、近效术附汤(白术附子汤,伤寒论方):白术、附子、甘草。
10、麻附甘草汤(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甘草。
11、芍附甘草汤(伤寒论方):芍药、附子、甘草。
12、麻附细辛汤(伤寒论方):麻黄、附子、细辛。
13、大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方):大黄、附子、细辛,温经散寒通便止痛。
14、三仙丹(长寿丸):川乌一份、苍术二份、茴香三份。
15、米附败酱散:米仁、附子、败酱。
治肠痈疮痈。
16、附子泻心汤(伤寒论方):附子、大黄、黄连、黄芩。
17、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桂枝、白术。
治风湿骨痛。
18、桂附汤:桂枝、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19、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20、四味回阳饮: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治虚脱。
21、四维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乌梅。
22、茯苓四逆汤:人参、附子、干姜、甘草、茯苓。
23、乌头汤:制川乌、芍药、黄芪、甘草、麻黄,散寒去湿,止痛补气血。
附子配伍方法
附子配伍方法附子这玩意儿,那可是中药里的一味猛药啊!它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功力深厚,但要是用不好,也可能会伤人于无形呢。
要想让附子乖乖听话,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就得知道怎么跟其他药材配伍,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咱先说附子和干姜的搭配吧。
这俩就像是一对好兄弟,相互扶持,干姜能帮附子暖身,让附子的热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去温暖身体那些寒冷的角落。
就好比冬天里的一把火,能把寒冷驱散得无影无踪。
还有附子和肉桂的组合,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肉桂就像是给附子加了一把力,让附子的药性更能深入,就像一支精锐部队,能攻克那些顽固的病症。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寒气就像敌人的碉堡,附子和肉桂一起发力,就能把这些碉堡一个个攻克掉。
再说说附子和人参。
这俩的搭配就像是将军和军师,人参能给身体补充元气,让身体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附子的热性。
不然附子这猛劲上来,身体要是没点底子,还真扛不住呢。
当然啦,附子的配伍可不止这些。
就像做饭一样,不同的食材搭配能做出不同的美味,附子和不同的药材搭配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但这可不是随便乱配的,得根据病情、体质等来仔细斟酌。
要是配错了,那可就麻烦啦!在使用附子配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剂量啊!可不能一下子用太多,那可就像火上浇油,会出问题的。
就像开车一样,油门踩得太猛,车子可就失控啦。
而且要找专业的医生来指导,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能带着我们在健康的道路上稳稳地行驶。
还有啊,使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炮制。
炮制就像是给附子这个高手穿上一件合适的衣服,让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减少一些副作用。
就像给宝剑开刃一样,开得好才能锋利无比,又不会伤了自己。
总之呢,附子的配伍方法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可不能马虎。
要认真对待每一味药材,让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帮我们赶走疾病,迎来健康。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附子药对(3)——茵陈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附子药对(3)——茵陈配附子之方剂介绍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黄连——附子;大黄——附子;茵陈——附子;黄芪——附子;干姜——附子。
茵陈配附子的意义茵陈: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气清芬,功擅清热除湿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附子:本品辛热燥烈,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
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
其强心回阳,用治亡阳欲脱,身凉肢冷,大汗淋漓,吐利水止,脉微欲绝者;其温里散寒,助阳化气,用治肾阳衰微,阳萎足冷,腰膝软弱,以及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心腹冷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其逐寒湿,止疼痛,用治风寒湿痹,疼痛麻木。
总之,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资助元阳之不足,与补益药同用,可治一切内伤不足,阳气衰弱之症。
.一起配伍功效: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以退黄,附子大辛大热,为寒证所必需,功可温肾暖脾。
二药相配,茵陈得附子,变疗湿热为治寒湿之用,利湿退黄之功仍显,而免苦寒伤阳之弊。
共奏温阳祛寒,利湿退黄之功。
主治:阴黄,黄色晦暗、胸痞脘胀,神疲畏寒,大便不实,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茵陈配附子的方剂茵陈附子汤《伤寒微旨论》卷下组成服法:附子2个(破8片),干姜1两半,茵陈蒿1两半。
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温,分作2服。
功效主治:病人服茵陈四逆汤身冷汗出不止。
茵陈姜附汤(《笔花医镜》卷一)。
组成服法:茵陈3克,白术6克,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炙)3克,肉桂(去皮)1克。
水煎服。
功能主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附子配伍41药对详解(下)
附子配伍41药对详解(下)二十一、附子配薏苡仁附子温中通阳,散寒止痛;薏苡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能舒筋缓急,通利关节,附子配薏苡仁温阳化湿,除痹止痛。
主要用于:1、寒湿痹痛,关节痛甚者及小腿腓肠肌痉挛疼痛。
2、现代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包块效果较好。
二十二、附子配苍术附子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苍术辛散苦燥,能祛风湿。
二药合用散寒除湿。
主要用于:急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等。
二十三、附子配虎骨附子温阳散寒止痛;虎骨辛通温补,壮骨强筋,散寒通络、止痛。
相配有强筋骨、散寒止痛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关节筋骨疼痛。
(注:现在虎骨属于禁用药品,此药对列此仅供参考)二十四、附子配丹参附子为强心要药,丹参能入心包络破淤,二药合用,可直达心包络温阳活血。
主要用于:胸痹心悸脉结代。
二十五、附子配酸枣仁附子温通心阳,兴奋强壮,强心。
酸枣仁滋养阴血,益心肝安心神。
二药辛通酸收,温阳养阴并施,温而不燥,养而能通,兴奋寓静养,共奏温心阳养心阴安神之功。
主要用于:1、祝味菊经验,二药配伍具有强心之效力,胜于西药之毛地黄,夫毛地黄之强心,固为西医所推崇,但药效不能持久,何况毛地黄对有些病人有副作用,而附子、酸枣仁之强心则无此流弊。
常于辨证中加用二药,重用附子18克,酸枣仁30克,有较好温养强心作用。
2、陈苏生经验,二药合用能调节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之紊乱,治心动过速,脉来早搏有效。
从中医辨证应以心阴阳两虚,阳虚无以温阳心神,心阴血不足无以柔养而虚烦不寐,心悸,心动过速,脉细数或脉律不齐者为宜。
3、药理研究认为,二药各自有导致心律不齐或心搏停止的可能。
临床虽然多配伍应用,但仍需注意观察。
二十六、附子配磁石附子药性刚燥,气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为温里扶阳要药。
磁石辛寒,为重镇安神、益肾纳气、潜阳要药。
二药合用,一主兴奋主强壮,一主静主抑制,动静相合,温阳不失升浮燥烈,镇静不失于沉降郁遏,共奏温阳镇静安心神之功。
附子配伍(3)
附子配伍(3)(八)附子配安神药[代表方]附子养心汤(经验方)[组成]炮附子、淡干姜、白术、茯苓、黄芪、炒枣仁、党参、当归、炙远志、枸杞子、柏子仁、龙齿、灵磁石、木香、甘草[功用]温阳散寒,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阳虚,气血二虚证。
畏寒肢冷,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九)附子配平肝息风药[代表方]附子降压汤(经验方)[组成]炮附子、淡干姜、肉桂、巴戟肉、茯苓、白术、姜半夏、天麻、白蒺藜、代赭石、石决明、灵磁石、荷叶顶、木香、甘草[功用]温肾暖脾,平冲降逆。
[主治]高血压病之脾肾阳虚证,头昏胀痛,伴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十)附子配理气药[代表方]附子温胃理气汤(经验方)[组成]炮附子、淡干姜、党参、白术、木香、香附、荔枝核、九香虫、炒川连、淡吴萸、甘草[功用]温补脾胃,行气止痛。
[主治]脾胃阳虚之胃痛证。
畏寒肢冷,呕吐呃逆,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
(十一)附子配理血药1.附子配活血祛瘀药[代表方]附子温阳活血汤(经验方)[组成]炮附子、淡干姜、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地龙、仙灵脾、巴戟肉、白术、淡吴萸、水蛭、虻虫、甘草[功用]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之阳虚证。
畏寒肢冷,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细涩。
2.附子配止血药[代表方]黄土汤(《金匮要略》)[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阳虚出血。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或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附子的用法用量
附子的用法用量3~15g 。
回阳救逆可用18~30g。
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粉,活滋石粉各30克。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
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
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
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
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对附子的应用配伍
对附子的应用配伍一、附子的临床应用附子是名中药之一,中医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淮南子》上就已有“天雄、乌喙、药之大毒也,良医以活人”的记述。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加深了对其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扩大了应用的范围。
本文谨就有关附子性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历代部分文献,结合近代学者的经验,稍作整理,以供同道备考。
关于附子的临床适应证古代医家,善用附子当推汉之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金匮要略》有11方16条(内有乌头附子并用者未计在内)。
其中对附子品种的选择、以炮附子为最多、用生附子次之,用乌头者有5方6条、用天雄者只有1方。
著名方剂如附子汤、附子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用之得当,颇有立竿见影之效。
张介宾推誉附子为药中之“四维”,指出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药,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景岳全书》)。
好用温热药之窦士材曾说,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推崇附子为续命起死之要药(《扁鹊新书》)。
即以善用轻药著称的叶天士而言,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有以附子为主方的医案(金寿山《叶案初探》)。
至于近代名家,常用附子者,更是屈指难数。
张锡纯曾言,审证既确,用药以胜病为主,用石膏附子,不必拘泥常规有病则病当之也(《衰中参西录》)。
陈耀堂说:“余临症40年,遇大症、危症,用附子每收到意外的疗效”。
由于各家的深入实践,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使应用附子的适应证不断有所扩大。
谭次仲云:“附子强心,能治轻度心力衰竭,若重症非合干姜不为功;附子又有镇痛作用,适用于恶寒疼痛与痉挛”(《中医与科学》)。
陆渊雷云:“附子为兴奋强壮药”(《伤寒论今释》)。
张赞臣云:“附子为兴奋药,有强壮作用,治心腹冷痛,胃痉挛、肠疝痛、风寒湿痹、虚寒泄泻、老人冷嗽及其它慢性机能衰弱病。
”(《本草概要》)上海中医研究班施赛珠总结姜春华用附子的功用有六:一是回阳救逆,为强心回苏要药,可治心力衰竭;二是助阳祛湿,为风寒镇痛药,治痛风、寒湿痿痹拘挛;三是通阳止痛,治胸痹、心痛、疝痛、腹痛、神经痛;四是辅阳止泻,治中焦虚寒泄泻,完谷不化;五是温阳逐水,有利尿发汗作用,治阳虚水肿,痰饮喘嗽;六是强阳摄阴,用于肾阳衰微,机体功能衰退。
附子十个药对
附⼦⼗个药对附⼦是⼀味⾟热药,临床适应症⾮常⼴泛。
与温补之品合⽤为常法,与寒凉之药合⽤为变法,如寒热错杂之证,⽤药亦当温凉并投。
《伤寒论》中⽤附⼦就有20⽅。
《医学正传》称其“能引补⽓药⾏⼗⼆经,以追复失散之阳;引补⾎药⼊⾎分,以滋养不⾜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之冷湿。
”黄宫绣推崇为:“补先天命门真⽕之第⼀要剂。
”张锡纯云:“附⼦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切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痹于经络⾎脉者,服此莫不奏效”。
近代徐⼩圃提出附⼦可“引⽕归源,制伏虚热”。
附⼦虽是驱寒补益之要药,但有⼀定毒性,⽤之对证,效如桴⿎,若不对证,祸不旋踵,故前⼈临床多配伍它药运⽤。
如张景岳说:“附⼦性悍,独任为难,必得⼤⽢之品,如⼈参、熟地、炙草之类,皆⾜以制其刚⽽济其勇,斯⽆往⽽不利矣”。
他创制了许多附⼦与温补⽓⾎药同⽤的名⽅。
根据中药配伍的相须、相使原则,前⼈还创制了附⼦与⼲姜、⾁桂、⿇黄、细⾟等配伍的有效⽅剂,但其与矿物介类重镇之药,苦寒清解活⾎之品相配伍运⽤的报道尚不多见。
笔者不揣浅陋,将40余载⽤附⼦与上述中药配伍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归纳为⼗配,供临床试⽤。
⼀、配⽯膏治风⽔、咳喘、疹出难透:《⾦匮》越婢汤条下有“恶风者加附⼦⼀枚”的记载,开后世将⼆药同⽤之先河。
舒驰远在《六经分证》中合⽤⼆药,⼀剂即治愈⼀例痢疾顽症;赵养葵合⽤⼆药,治⼀重症消渴,亦真于即效。
《孙兆⼝诀》介绍⼆药合⽤治风热头痛。
有⼈⽤⼤青龙汤伍附⼦治流脑。
虽⼆药性味功⽤殊异,但笔者体会不论时病或杂病,凡本虚标实或寒热相杂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者,即可放⼿运⽤:①肺经蕴热,肾⽓虚寒;②⾥热炽盛,表虚⾃汗;③风热上受,寒⽔下搏。
⼆、配代赭⽯治崩漏:凡体素虚寒或阴病及阳,⾎分有热之崩漏者,如⽤⽌⾎剂少效,可试⽤赭⽯配附⼦。
张锡纯云:赭⽯“能⽣⾎兼能凉⾎,其质重坠”,苦⽽微寒,主⼊肺经,和⾟热⼜⾛⽽不守的附⼦相配,⼀寒⼀热,⼀静⼀动,有调燮阴阳,固涩冲任之效。
附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附子的配伍应用与禁忌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 iD 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处方用名】盐附子、制附子、炮附子、白附片、黑附片、淡附片、熟附片。
【饮片特征及鉴别】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速排列不整齐。
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辛、甘,性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3~15g,水煎服。
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
孕妇忌用。
【药理作用】附子强心有效成分为微量的消旋去甲乌药碱。
稀释至十亿分之一仍有活性。
其作用为异丙基肾上腺素样作用,兴奋B受体。
附子川乌经炮制,乌头碱水解而毒性大减,但强心成分不被破坏。
附子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
对垂体后叶索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其还有抗炎作用。
有人认为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能力及脉鼠血清补体含量。
附子煎液有抗寒冷作用。
能延迟处于寒冷环境中的小鸡和大鼠的此亡时闾,减少死亡率。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亡阳厥逆者本品纯阳燥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以益火,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于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因大汗,大吐,大下所致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的亡阳虚脱证。
用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肉桂、干姜等,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等阳气暴脱者,配伍入参、龙骨、牡蛎。
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堕血脱者,配伍入参,寒邪直中三明而见四肢厥逆者,配伍干姜、肉桂、人参。
2.阳虚证本品辛甘温煦,功能峻外下焦元阳,归十二经补一身之阳气,用于心、脾、肾诸脏阳气不足之证,用附子温肾助阳,常配伍干姜、肉桂、吴茱萸等。
蒲辅周附子运用二十三法
浓煎徐服不拘时,各症渐减,阴回阳生。继 进三才汤佐枣仁、石斛、阿胶养阴益胃,未 及数帖而瘥。
04
CATALOGUE
扶阳固卫
扶阳固卫
自汗治疗
先生对于阳虚卫弱导致的自汗,倾向于使用 玉屏风散加附子,或者芪附汤来进行治疗。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加附子 可温阳益气,芪附汤由黄芪和附子组成,可 益气固表。
健脾养胎
先生首调脾胃以养胎元,五味异 功加砂、藿、姜、枣、山药,3帖 恶阻止。继补肝肾以固胎本,泰
山磐石合安胎银苎酒增损。
02
01
03
足月顺娩
一周服1剂,直至足月顺娩。通过 调养脾胃和补肝肾,先生成功地 帮助患者养胎元和固胎本,为患
者的顺利生产奠定了基础。
15
CATALOGUE
益气强心
益气强心
01 虚阳上越
VS
理中四逆治寒痢
先生对于寒痢下利清谷,肢厥脉微, 甚则滑脱不禁者,常采用理中、四逆
等方剂进行治疗。
21
CATALOGUE
平复厥热
《本草经读》:“太阳之标阳,外呈而发热,附子能使之交于少 阴而热已;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
而厥愈。”
平复厥热
附子交阳
附子能促使太阳标阳与少阴神机相交, 从而降低体温,恢复脉搏,并使厥愈。
附子的药性与应用
附子药性辛温雄烈,蒲辅周先生对其有大量精到的配伍应用经验,归纳总结为 二十三种配伍方法,详述如下。
01
CATALOGUE
回阳救逆
《伤寒蕴要》言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本 草经读》赞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之要药
中药附子怎么服用效果好1.配人参:本品大...
中药附子怎么服用效果好1.配人参:本品大...
中药附子怎么服用效果好
1.配人参:本品大补元阳,人参大补元气,两药相配,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
2.配生姜、干姜、桂枝:本品温补肾阳,干姜温补脾阳,生姜温中解表,桂枝温经通阳,四药配合,脾肾双补,内外相通,温阳发汗。
3.配干姜:本品补肾阳温下寒,走而不守;干姜补脾阳温上寒,守而不走。
一上一下,一守一走,回阳救逆,功效最宏,故仲景治伤寒四逆等汤并用,若只用于姜,有潜上之害,只用附子,独防少阴之贼,并用则一守一走,实为回阳健将。
4.配黑山栀:附子入气分,温阳散寒;黑山栀入血分,通脉散滞。
两药相伍,附子得黑山栀为引入血中,善治寒疝诸痛。
5.配生姜:附子温肾阳逐寒湿,生姜温中解表发汗,两药合用,共治脾肾阳虚、寒盛上逆之偏于肾阳虚者甚效。
6.配肉豆蔻:附子温肾寒,肉豆蔻敛脾气,两药相伍,一温一敛,温补命门之火,蒸动气化,腐熟水谷,涩肠止泻。
7.配泽泻、灯心草:附子温阳行水,灯心草利尿通淋,泽泻利水渗湿,三药配伍,开门行水,治小便虚闭。
8.配甘草:甘草解附子毒,引经而后益心脾,两药相合.能调营卫。
【应用注意事项】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忌用。
与白及、贝母、半夏、白蔹、瓜蒌相反,忌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3~12克,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久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运用秘法:20对附子配伍药对
一、附子配干姜
附子无姜不热,人尽皆知,附配姜,煽其火力也
二、附子配肉桂
肉桂如风筝之线,牵住附子不让其随意耗散,加之肉桂引火下行,附配桂,火力之方向全趋于下也
三、附子与桂枝
桂枝引阳达表,若根处无阳,何来阳引?配附子,兴其根之阳,附配桂,阳冲有根也
四、附子配乌头
同类大热之药,附配乌,除痹止痛、散寒祛湿之力倍也
五、附子配细辛
附子兴阳,细辛辛散,附子配细辛,如为火苗铺好道路,使其火四通八达也
六、附子配花椒
同为辛热,均可温里散寒,一温少阴,一暖太阴,附子配花椒,可谓温暖也
七、附子配半夏
一兴阳,一治痰,附子配半夏,扫痰之力倍增也
八、附子配鹿茸
鹿茸填精,附配茸,兴阳补精,如蜡烛的蜡身,二药配合温火填髓也
九、附子配艾叶
附子配艾叶温经暖宫。
十、附子配麻黄
麻黄如干燥剂,专于攻其寒湿之气,附配麻,边点火边干燥,去水湿之力其强
十一、附子配人参
人参滋先天元阴,附配参,温阳而无燥热伤津之弊也
十二、附子配黄芪
附子兴首都兵力,黄芪建边防城墙,二药配伍,内外兼营是也
十三、附子配白术
白术入太阴,燥湿补脾阳,附子入少阴,太少二阴为阳气之宅,二药配五,阳宅可安也
十四、附子配甘草
甘草土气最强,附配甘,既可伏火,又可制附子之毒也
十五、附子配当归
血无阳不行,当归补血,附子兴阳,活血二字,活者行之义也
十六、附子配生地
刚柔并济,阴阳双补,水得火为温水也
十七、附子配芍药
芍药从上到下,从表到里,收相火,附子兴其坎中之阳,一收一兴,阳气归宅速也
十八、附子配丹参
附子兴阳壮君火,丹参入心包破淤血,二药配伍,直通心血也
十九、附子配生石膏
附子配石膏,清热而不伤阳的代表作是也
二十、附子配大黄
大黄为下法之猛将,附配黄,温下之法的根本也
-完-
小伙伴们好,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错过五味古法中医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