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名师张斌贤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第13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冷战使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答:(1)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政府不断宣扬国家利益受到挑战,使教育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②冷战中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深刻认识到精英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于是进一步强化了精英教育的倾向。

(2)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强迫许多教师进行“忠诚宣誓”,授权学校可以解雇那些涉嫌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教师,一些州还对教科书的内容严加审查,凡对美国政治制度不满的内容一律删除。

②苏联十分重视在学校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苏联社会的下一代是社会关系的代表者,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共产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所必备的高度的道德和文化的人。

”(3)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贫困问题、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美国社会。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着手实行改革。

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试图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约翰逊则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教育被看作是实现这些社会理想的重要武器。

②苏联苏联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改造与培养人才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社会改革中对教育提出:a.人的思想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b.发展人的智慧才能,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c.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技术进步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4)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新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它势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有相应的改革。

②新科技革命呈现出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涌现,人们把它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③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并且不断开发新课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乐利教学法。
③劳作学校:劳作学校是建立在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
以劳作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公民教育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得
到性格的陶冶。
④国际新学校局: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在 1899 年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
1919 年,费里埃尔总结了新学校的 30 条基本特征,并以此作为新学校创立的条件。
动”、埃德蒙·德摩林在法国创办的罗歇斯学校等。
③乡村寄宿学校的特征
a.新学校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利于儿童了解自然、在
自然中得到智慧和体力的发展;
b.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庭式教育
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治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亲密无间;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11 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11.1 复习笔记
一、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时期(1889~1914) (1)乡村寄宿学校 ①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a.地位: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 年创办的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是欧洲教育界 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 典范。 b.教育对象及办学目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建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教育对象是 11~18 岁的男生。其办学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现代和有合乎情理特点的适应社会‘领 导阶级’需要的全面教育”,培养出“更高级的人,能够应付现代知识与现代生活不断增长 的范围与复杂性,而且他们能更好地培养感情从而力求建立健全的人类社会。” c.课程设置:新学校破除了古典传统课程体系,开设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农艺、体育 与手工劳动、艺术、文学、语言、科学、社会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等课程,强调课程之 间的联系和全面发展,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 d.课程特征:学校重视实际工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力量和技巧,并 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合作与领导,从而使儿童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完人。 ②影响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

模仿,并出现了严格按照西塞罗文体进行写作的形式化倾向,这种倾向促生了唯西塞罗文
体至上的西塞罗学派,从而推动形成了文艺复兴中的形式主义。
3.衰落
16 世纪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衰落、发展停滞,逐渐走向形式主义的教育。人文主义者原
先倡导的培养“全人”的教育理想在西塞罗学派的影响下衰落了。
(四)北欧文艺复兴的概况
(三)西塞罗文体
1.定义
西塞罗文体是指古罗马著名文学家、演说家西塞罗文章中所体现的拉丁文的用词、文
法和风格。西塞罗的文章确立了拉丁文学语言“准确、流畅、清新、雄浑”的原则,其风
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欧洲诸民族散文的楷模。
2.起源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对古罗马文献的研读和学习,因此也强调对西塞罗文体的学习和
2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2)倡导自由教育,培养全人:维多里诺接受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培养和谐发
展的人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应当是学识渊博、道
德高尚、身体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能胜任管理国家、教会和工商业事务。
(3)在“快乐之家”中,不仅开设了基础课程而且开设了神学、体育等学科。并采
用多种实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格里诺
(1)格里诺在费拉拉开办的一所宫廷学校,同维多里诺的“快以学习古典著作作为教育的宗旨。
(3)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先学习语法规则然后再学习古典作品,把规则与文学作
北欧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尼德兰开始。
4.创新
最有成绩的是一新宗教团体——平民生活兄弟会。
(五)平民生活兄弟会
1.起源
由荷兰德文特的格鲁特于 1376 年创立,并在 15 世纪后期开始兴办教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第8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欧洲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近代科学革命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开拓了人类的认识视野,提升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传播及教育科学化进程近代科学革命兴起所产生的最直接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的增长。

随着科学逐渐地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天上转移到人间,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向研究自然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带来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繁荣。

除天文学、力学、医学生理学之外,数学、化学、冶金学、博物学以及电磁学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科学理性精神得以确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使研究的领域得以拓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使研究方法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

建立在经验和正确感知基础上的新科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少数精英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垄断,“任何具有足够才智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而且能用来掌握新的实验和观察原则、了解从资料中得出恰当结论的途径。

”从而使知识的等级色彩开始消退,而民主性的特征不断增强,这都为随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近代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新的知识以及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科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破除了人们长期迷信的并带有宗教灵光的权威观点,树立起了科学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

(4)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型学校在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欧洲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主要表现为一批新型学校的建立、课程内容的世俗化、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及新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哪些特征?答:近代初期的科学教育呈现出的特征有:(1)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16~17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巨变使得自然科学逐渐摆脱了神学束缚,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控制自然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10.1复习笔记一、工业革命及其影响(一)工业革命概况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1.背景(1)商业阶级的出现(2)市场的扩大(3)人口的增加2.历程(1)英国的工业革命①首先是从新兴的纺织业开始的;②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2)法国的工业革命①工业开始与科学密切结合;②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城市化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3)美国的工业革命①1790年,英国人塞缪尔·斯莱特用水力驱动的棉纺厂;②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化的、商业发达的农业工业国。

(4)德国的工业革命德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对时代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各国的政治文明,提升了人的理性精神,各个领域学科逐渐走向科学化、多元化。

1.政治的民主化工业革命打破了等级制度,平民随之要求扩大选举权、实行普选,这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2)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3)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2.工具理性的兴起(1)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科学理性的观念提升。

(2)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3)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4)工具理性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1.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1.神创说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

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

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神学的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

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势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圣才出品】

第5章宗教教育的兴盛5.1复习笔记一、中世纪文明的基础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500年左右,分别以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时期,基督教成为了整个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1.基督教的产生的原因(1)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于是便幻想“救世主”来解救自己的苦难,这与原始基督教倡导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世界末日将至,耶稣来拯救人类的说法十分契合,使基督教的信徒大量增加。

(2)基督教由于受到其他犹太教教派的排挤而流散在外,简化了众多民族特色仪式,真诚对待其他一切民族,因此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信徒,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3)基督教与当时流行的希腊哲学进行了融合,同时适应了罗马帝国的统治需要。

2.基督教的发展概况(1)公元4世纪以前,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促使其形成了古代公教会的组织制度,设立了主教、长老、执事三级教职别,并最终编订了正典《新约圣经》。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表了《米兰赦令》宣布宗教自由,基督教由此成为了合法宗教。

(3)公元39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中世纪,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发展为与封建等级制度一致,具有极大的世俗权力,其组织也日益严密。

(5)公元8世纪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君权神授”具体化,这也埋下了教权和王权斗争的隐患。

(6)13~16世纪,基督教由最兴盛时期到进一步分裂的全过程,最红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二)基督教教义经典《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生活和言行的根据,全书分希伯来经典《旧约全书》和记载基督耶稣及其门徒言行的《新约全书》两部,共66卷,其中体现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上帝是全在、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包含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耶稣作为“圣子”,是来拯救时间的救世主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3.1 复习笔记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人征服了阿卡亚人,锡尼文化所代表的爱琴文明也随之崩溃,古希腊地区随即进入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1.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阶段,以氏族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当时部落和部族的政治模式主要由三种权力机构构成:①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为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对部落内的大事进行决议。

②民众大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部落战争等大事。

③军事首领:负责军事和宗教事务,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但事实上多为世袭。

(2)经济状况①铁制器具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平等的原始社会特征逐渐淡化。

2.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1)文化特征①以诗歌和民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相当繁荣,古希腊神话传说通过行吟诗人和朗诵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和完善。

②建筑术、几何和陶绘等高文化水平的艺术形式已初现萌芽。

③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拼音文字体系。

④雅典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古希腊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道德观念①宣扬了为群体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原始的集体主义道德。

②肯定了个人对财产的要求,肯定个性的价值,试图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统一。

③歌颂勇敢无情的战士品质,将勇敢、正义、忠诚、集体观、足智多谋等战士的品质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要求。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1.荷马时代的教育形式荷马时代的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体系,其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观摩或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道德观念。

2.荷马时代的教育内容荷马时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军事训练培养相关军事技能和道德品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军事技能教育: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实现的,这也推动了崇尚运动的社会风潮。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4.1 复习笔记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1.背景(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新传统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产生的基础(1)哲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第2章学校的肇端2.1复习笔记一、文明进程与学校的兴起(一)文明的孕育影响文明的发展的主要因素:1.气候2.地理(二)文明古国的文化1.古埃及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1)古埃及文字①表形字。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就有了表形字,这些字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来表达意思,即表形字。

②表意字。

在表形字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表意字。

③表音字。

由于用表形字和表意字还不能完全展现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于是又出现了表音字,表音字的特点在于赋予表形字以一定的声音,从而衍生出24个表音符号。

④部首符号。

但是有些字发音虽相同,却指代不同的事物,所以用表音字也不能完全体现它们的差别,于是又出现了部首符号,用以表示这个字所属范围。

总之,经过长期演变,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组成的文字系统。

(2)古埃及文学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学繁荣的基础,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和题材都十分丰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军事和社会世俗生活的状况。

如神话《船舶遇难记》,箴言《伊浦味箴言》,诗歌《阿顿颂诗》、《尼罗河颂歌》、《牧童歌》等。

(3)古埃及宗教①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古埃及,宗教将统治者的权力神化,这对于巩固王权、维护统治起了很大作用。

③古埃及人认为,死亡是走向另一个永恒世界,灵魂永存,也相信有亡灵审判。

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教信仰,古埃及人才费尽心机制作木乃伊,修建金字塔,实施厚葬。

④宗教的兴盛导致了祭司特权阶层的形成,他们的力量十分强大,足以左右朝政,控制民众的思想。

(5)古埃及文明的其他方面①天象方面。

古埃及人为了掌握尼罗河的涨落周期和季节变化,很早就开始了观测天象,而且制定出了太阳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就是从太阳历演变而来的。

②数学方面。

古埃及的数学也很发达,他们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几何学的知识,促成了几何学的产生。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世纪教育的演进)【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世纪教育的演进)【圣才出品】

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是要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要激
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等,让儿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d.青春期(15~20 岁)
主要是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儿童要开始接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学会做一
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自爱、自利开始,进而培养人的善
良的情感、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同时,卢梭还提出了在这个时期进行爱情教
育和性教育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④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是要正确地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3)意义
①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
②确立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③奠定了内发论思想观念的基础。
1 / 10
圣才电子书

正确的教育。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儿童期(2~12 岁)
主要是感观教育。任务是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但是不要强
迫他们去读书。
c.青年期(12~15 岁)
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儿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有用的而且能
④为新儿童观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⑤促进了感观教育的发展。
⑥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
2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影响了康德思想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 b.影响了德国泛爱教育运动; c.影响了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 d.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4 / 10
圣才电子书

③教学内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圣才出品】

第12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战后教育重建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1)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①成立1946年11月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一次大会,该组织正式成立,简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②宗旨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间的合作,从而对和平、安全、正义与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③组织结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主要机构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

大会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每两年开会一次,决定该组织的政策、计划和预算。

执行局为大会闭幕期间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负责执行日常工作。

(2)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及贡献①教科文组织成立初期,其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为战后重建欧洲的文化教育提供服务。

②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加入该组织,使它进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新阶段。

其活动自然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诸如扫盲计划、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等方面的内容。

③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儿童基金会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批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重要项目。

④教科文组织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具有进行广泛的智力合作的能力,它是一个“知识性组织”,拥有智力资源的优势,在巴黎总部汇集着多方面的一流专家,并与各成员国家的优秀学者联系密切。

2.日本战后教育重建的基本措施是什么?答:二战期间,日本教育体系具有浓厚封建与国家主义思想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一度停办,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几乎完全瘫痪。

(1)教育重建政策的确立①1946年,日本颁布战后新《宪法》,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实行义务教育。

②1946年8月,日本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制定了《教育基本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a.教育目的“完善人格、尊重个人价值、培养充满独立精神的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b.教育方针“尊重学术自由,培养进取精神,通过互敬与合作,致力于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解及考研真题详解】(1-7章)【圣才出品】
杨马人的生活场景
杨马人注重对男童进行教育,把勇敢、好斗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杨马人 的男子在教育儿子时,总是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动辄诉诸武力的人。杨 马人父亲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挑逗儿子打自己,然后报之以大笑并对儿子的“勇猛”倍加赞赏。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实际教育部分 (1)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2)军事体育。 2.理论教育部分 (3)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4)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3.方法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1)代表人物 前苏联教育史专家麦丁斯基等。 (2)基本观点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一定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 劳动经验的情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 的最初的本源。 (3)对其理论观点的批评
2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础,为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史前社会的青年礼(成年礼)
概念:所谓的“通过仪式”,是从英文“Rites of Passage”转译过来的,其意义在于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的阶段
不断确立起来的。
作用: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
第二节 史前教育
一、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原始公社):共同劳动中接受教育,生产劳动经验、知识,群体生活 习惯、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1.5 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 3.父系氏族时期:男女青年学习不同内容,青年礼;
3 / 10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外国教育史》第2版名师张斌贤课堂笔记和习题解

《外国教育史》第2版名师张斌贤课堂笔记和习题解

《外国教育史》第2版名师张斌贤课堂笔记和习题解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第1章史前教育1.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1.神创说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

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

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的神学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

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已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5章中世纪教育的兴衰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1)中世纪的时间划分及时代特征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但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一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标志性时间;终于1500年左右,一般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

中世纪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文化教育处于薄弱状态的黑暗时期。

其文化的主题和核心是宗教文化与宗教思想。

基督教在思想文化及一切社会活动中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

(2)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宗教教育。

而由于基督教在西欧占统治地位,因此,中世纪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教育包含两层意思:①学习基督教的各种信条,即救世所必需的真理;②指道德训练,即基督教徒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律法。

简而言之,基督教教育是指对教徒们进行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2.修道院学校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答:(1)修道院学校的产生修道院出现于公元3~5世纪,是“教父时代”基督教教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具有禁欲主义传统和非探究性的特点。

(2)修道院制度与教学一般认为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创立了最早的修道院。

修道院的特点有:①修道院的学生修道院接收两类学生,即志在成为神职人员的人和不以神职为生的人,前者称为“内学”,后者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生一般十岁入学,学习期限约为八年。

②修道院的教育内容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由简单的读、写、算逐渐演变为“七艺”的课程体系,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中前三项为高级课程,后四项为初级课程。

③修道院的教师与教学方法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3)修道院学校的地位与作用①修道院保存了拉丁文的经典语言,并指导信徒拉丁文读写、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艺术和科学,使前代文明的一部分成果得以传承。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3章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3.1复习笔记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人征服了阿卡亚人,锡尼文化所代表的爱琴文明也随之崩溃,古希腊地区随即进入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1.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1)社会结构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阶段,以氏族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当时部落和部族的政治模式主要由三种权力机构构成:①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为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对部落内的大事进行决议。

②民众大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部落战争等大事。

③军事首领,负责军事和宗教事务,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但事实上多为世袭。

荷马时代初期,社会分化并不明显,部落中的贵族也没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奴隶也被视为家庭成员。

由此可见,荷马时代初期社会保留了明显的平等色彩。

(2)经济状况①铁制器具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平等的原始社会特征逐渐淡化。

2.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1)文化特征①以诗歌和民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相当繁荣,古希腊神话传说通过行吟诗人和朗诵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和完善。

②建筑术和几何陶绘等高文化水平的艺术形式已初现萌芽。

③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拼音文字体系。

④雅典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古希腊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道德观念①宣扬了为群体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原始的集体主义道德。

②肯定了个人对财产的要求,肯定个性的价值,试图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统一。

③歌颂勇敢无情的战士品质,将勇敢、正义、忠诚、集体观、足智多谋等战士的品质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要求。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1.荷马时代的教育形式荷马时代的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体系,其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观摩或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道德观念。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3.1 复习笔记一、冷战及其影响(一)冷战的进程1.战后美苏两国的分歧(1)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苏两国在二战之后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加,都认为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应该是最合理的,应该将之推广。

(2)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和外交策略上的分歧:①苏联以建立“安全带”为目的,积极在东欧各国扶持对其友好的政府。

先后有8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②美国则改变了“二战”以前的孤立主义,转而以“门户开放”的原则积极向外扩展、争夺世界霸权。

在外交策略上将苏联视作对手加以遏制,而与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结盟。

2.冷战的爆发(1)标志性事件——“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发表了一篇《和平的中流砥柱》即著名的“铁幕”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宣称铁幕背后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无一不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唯有美英联合起来,才能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

这篇演说被认为是冷战信号弹的发出,是冷战开始的宣言书,丘吉尔本人则被看作是冷战的始作俑者。

(2)杜鲁门主义①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称苏联是“集权国家”,任何集权主义和民族民主革命都“威胁着美国的安全”。

②他认为,世界已分化为两大敌对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选择“自由制度”,要么选择“集权政治”。

③杜鲁门这篇咨文中的观点很快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反映了美国欲干涉他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企图,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它象征着冷战的开始。

(3)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①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②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签订了结为军事政治同盟的《华沙条约》。

③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冷战形势加剧。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第2章学校的肇端1.试析文明的进程与学校兴起之间的关系。

答:(1)文明古国的进程①古埃及的文明进程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a.古埃及文字经过长期演变,古埃及形成了一套由表形、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组成的文字系统。

b.古埃及文学文字的创造奠定了古埃及文学繁荣的基础,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和题材都十分丰富,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军事和社会世俗生活的状况。

c.古埃及宗教宗教在古埃及文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d.古埃及文明在天象、数学、水利、生物和建筑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西亚古国的文明进程古代西亚的地理位置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地域面积广大,包括了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a.西亚古国的文字西亚古国的文字包括楔形文字和腓尼基人字母。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腓尼基人字母是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b.西亚古国的文学作品西亚古国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贫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等。

c.西亚古国的法典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苏美尔人就已制定出了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出现的法典主要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俾拉拉马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亚述法典》等,其中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d.西亚古国的宗教两河流域形成的关于世界的起源、诺亚方舟等传说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来源。

古代希伯来人形成的犹太教及其经典《圣经》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e.西亚古国还在天象、数学、农业生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③古印度的文明进程a.古印度文字印章文字主要是刻在皂石、象牙、赤陶和铜制成的印章和护符上,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字,但它是古代东方最早的文字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名师张斌贤习题详解第一编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史前教育
1.1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
(一)人类的起源
1.神创说
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

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

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的神学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

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已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二、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1.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人工制造的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开始。

(2)模仿成为人类学习制造工具和获得各种生活经验的主要方式。

2.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新石器时代许多研究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①英国人类学家G.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为:用磨制的方法制造石头武器,但并没有放弃打制的方法;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果树;竖立巨石碑;制作陶器;织造亚麻布;有了明确的宗教信仰和葬礼。

②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文化上的新石器阶段所具有的特征表现为:磨光石器的出现,特别是装有木柄的石斧;某种农业和利用植物及种子的开始;驯养家畜;陶器;编织。

(2)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农耕时代的开始。

农耕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史前社会的家庭
1.家庭是史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之一。

在史前社会,家庭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这一时期的家庭可能是以多配偶或单配偶形式并存的。

2.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平等
史前社会还没有出现等级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

每个家庭群体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其他家庭群体尊重他们的活动范围。

3.家庭生活强调和谐
由于史前社会人们生产能力的有限和自然力量的强大,史前社会的家庭生活也是十分强调和谐的,并且把这种和谐的精神延伸到社会的各种行为中。

4.家庭中的儿童
史前社会教育儿童行为端正、友好待人、尊敬长者,儿童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中举止正派的成员。

(三)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1.史前社会的宗教
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史前社会已经出现了以灵魂为中心的宗教崇拜的现象。

(1)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观点
①所有宗教的基础是灵魂说,灵魂是有别于有形肉体的精神本质。

②爱德华·泰勒根据史前人类对生与死、警醒与梦幻的关注和好奇的研究,提出了灵魂的观念,并把史前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称作“泛灵论”,认为史前人类不仅把这种灵魂说用于人类生活,而且也应用于动物和植物。

(2)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的观点
①史前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泛灵论”。

他指出,史前人类认为,在他们所感知的所有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实体或“灵魂”在控制着物体。

②史前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史前社会教育的性质。

③史前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实际教育”,即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包括打猎、捕鱼、使用武器、制作皮毛、造房子等,而且还要学习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做好每件事情,以避免触犯主宰这些事物的灵魂。

b.“理论教育”,即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

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通过这些训练和形式尽力抚慰灵魂或培养他的善心。

2.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史前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其崇拜物都是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

由于史前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不同,因此他们的崇拜物也不同。

(2)图腾崇拜:图腾多为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

由于史前人类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氏族用以命名的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有血缘联系,因此这种动植物或自然物就成了氏族的图腾。

3.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
史前人类想了解神灵这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在这一时期就出现了一个由智者或教士组成的特权阶层,这些人担任着和神秘力量进行直接联系的职务。

这样,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宗教教育。

美国教育史学者佛罗斯特认为,史前人类的宗教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
(1)培养宗教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他们接收一些男女青年,教以有关精神世界的所有事务。

当这些年轻人学会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后,他们就可以被介绍加入这一“职业”,并通过一定的仪式被正式接纳。

(2)对部落中一般人的宗教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向青年人和老年人传授有关心灵和环境中神秘力量的知识,教育人们在特殊场合下如何行事,如何抚慰不幸者和对待幸运者,以及其他有关种族信仰的秘密。

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儿童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以适应在他周围环境中的那些力量。

他们在生活中受教育,接受成年人的指导。

(四)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1.禁忌的内涵
(1)一些研究者指出,“禁忌”一词最初是由波利尼西亚人使用的。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崇高的、神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