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课件(斯蒂芬.P.罗宾斯-第14版)
› 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的研究者。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 ,相反,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的行为当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 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X理论 ❖社会理论 ❖Y理论 ❖Z理论
17
人力资源研究框架
› 身处于一个变动的环境里,面对的变化数不胜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因 素可归为四大类:
人的因 环境因
素
素
工作本 成果因 身因素 素
18
人的因素
› 核心特性(Core Characteristics) › 知识和技能(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 激励特性(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 信仰和价值观(Valve)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计划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明茨伯格界定的 管理者角色
信息传递者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组织行为学 (第14版)
背景
› “人”是构成生产的五要素之一(人、机、料、法、环),人力资源管理是企 业职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技术、生产、物资、财务、人力资源) 。
› 有效管理的核心在分解与综合 - 分解:物的分解(工作分析)、人的分解(角色) - 综合:物-人的综合(工作任务分配);人与人的综合(群体与组织)
《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罗宾斯-课后讨论题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对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实践中的管理者有什么意义?答:卢森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类管理活动:①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②沟通与交流: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处分、冲突管理、人员安置和培训;④社交网络:社会化活动、政治活动以及与外部的相互交往。
并且发现不同的管理者花费在这四种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差甚远。
(1)有效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的.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的。
两者所关注的点大相径庭。
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成功的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两者与管理者在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上如图1。
3所示:图1.3各种活动的时间分配(2)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管理者在做什么”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平均来说,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上分别花费20%一30%的时间,包括传统的管理、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交往。
但是,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对四类活动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上,两者强调的重点几乎正好相反。
这一发现对于长久以来一直以为“晋升是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交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组织内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容易被批评为“不过是些常识罢了”,但物理学或统计学却很少受到这样的批评?答:主要原因是:(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就是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是对行为的预测和解释.而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的研究者,从幼年开始,就在观察别人的活动,通过解读他人,都有可能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正确预测,其结果常常是被视为真理的常识。
例如,通过组织行为学研究发现在学校举手是恰当的行为,而对于在学校举手行为,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组织行为学 重点总结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1.定义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具体的讲,组织行为学研究动机、领导行为、权力、人际沟通、群体结构、学习、知觉、态度、变革、冲突、压力等因素对工作、缺勤、流动率、生产率、工作绩效等行为的影响。
2.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代替直觉在生活中,常常用直觉经验来解读他人行为;系统研究是通过对重要事实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
(经验科学)理论基础: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它由某种原因引起,并指向某个目的。
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对他自己最有利。
(理性行为)行为具有一致性,可以预测。
如驾驶、打招呼……3.相关学科心理学: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解释、改变的科学,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如:学习、动机、人格、情绪、认知、个体决策…..应用心理学(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个体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的社会系统。
如:群体、团队、冲突、组织….人类学:研究人类及其活动。
如:文化、环境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如:权力、利益分配。
4.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人类因为各不相同而复杂,所以很难总结出简单准确而且适用广泛。
“上帝把所有容易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
”5.组织行为学模型①自变量个体水平:传记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人格以及情绪。
群体水平:知识、沟通模式、领导方式②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③权变(contingency)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A.年龄①年龄与离职率:正相关②年龄与生产率?③年龄与满意度?B.性别在满意度、离职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组织行为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必须要有建筑和设备才能被称为一个组织。
参考答案:错2.所有组织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无论是生产钢铁或运营电商。
参考答案:对3.社会群体只有在他们的成员对期望达成的目标具有一直认同时,才被称为组织。
参考答案:错4.大多数组织的活动可能会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个人、群体和组织。
参考答案:对5.生产率是指效果。
参考答案:错6.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参考答案:员工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行为7.超出正常工作职责的员工行为:参考答案:E.被称为组织公民行为第二章测试1.负强化发生在对结果的引进提高或维持一个行为的频率或未来的可能性的时候。
参考答案:错2.惩罚减少了未来行为的频率,而消极强化增加或维持了未来行为的频率。
参考答案:对3.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区别之一是二者都使得期望的行为增加。
参考答案:错4.负强化与惩罚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对行为对象施加了厌恶刺激。
参考答案:错5.消退减少了未来的行为频率。
参考答案:对6.成功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后收到奖金是?参考答案:正强化7.以下哪一项是惩罚的例子?参考答案:组织从你的薪水中拿走一部分填补因你粗心弄坏的机器的费用8.以下哪一项通过在一项期望的行为发生后移除消极刺激而增加这项行为未来发生的频率?参考答案:负强化9.当引进后果会增加或维持一项期望的行为的发生频率时,以下哪一项会发生?参考答案:正强化10.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用以下哪一条减少期望行为?参考答案:消退第三章测试1.态度包括以下三个要素:情绪、信念和行为。
参考答案:错2.退出-建议-忠诚-怠工模型指出,一些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处理方法是耐心等待问题自身去解决或者等待他人去解决。
参考答案:对3.根据退出-建议-忠诚-怠工模型,有些不满的员工会通过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参考答案:对4.态度可以预测行为是没有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5.认知失调仅指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绪论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更系统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学科来源:心理学:学习、动机、个性、知觉、培训、满意感、决策过程、态度测量、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团队、沟通、权力、冲突、组织结构、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人类学: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社会心理学:行为变化、态度改变、沟通、群体决策过程;政治学:冲突、权力、领导理论。
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F. Taylor 科学管理、时间动作分析;H. Fayol 管理的基本要素与14条原则;M. Weber 行政组织的层峰结构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Munsterberg《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选拔与培训;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K. Lewin B= f(P,E);社会测量学(J. Moreno):人际关系分析;需要层次理论(A. Maslow):动机与激励科学管理的先驱:F. Taylor:生于清教徒家庭,认为人天生应勤奋劳动,制止奢侈与浪费;伯利恒钢铁公司,6年时间从学徒到总工程师;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工时分析、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等。
管理的实践家F. Taylor的主要思想:观念的革命:由分蛋糕变成把蛋糕做大科学管理原理:由管理人员把过去工人们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决窍集中起来;科学地挑选工人;将科学和工人的科学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胡萝卜加大棒:工人与管理者的差别F.Taylor主要措施:低效率的根本:有意的磨洋工和无意的磨洋工主要措施:工时分析(搬铁块实验、铲煤实验);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制度Taylor主要追随者:F. Gilbreth & L. Gilbreth(吉尔布雷思):therblig;Frank Gilbreth于1885年17岁时放弃了上大学机会去当一名砌砖工;18个动作 5个动作;Lillian Gilbreth于1915年获得工业心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管理心理学》;“一打孩子”《Cheaper by the dozen 》H. Gantt:Gantt 图表一般管理理论的倡导者:H. Fayol(1841——1925)法国工业家,高层管理者;6类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霍桑实验Hawthrone Studies:E. Mayo;照明实验:绕线圈(光线与效率);谈话实验:谈话可以提高生产率;非正式群体: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群体的相互影响:阿希范式:个体的判断条件;群体的设置(5个实验人员;实验人员的权威;群体的大小);个体判断受到群体的影响(1/3)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A. Maslow的发现:经过1000多种需要的分析,可以把基本的需要类型分为5类;需要是要逐层满足的;只有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产生长远的激励效果;了解组织行为学:个体水平:个性、激励、行为、态度、满意感;群体水平: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决策、冲突与权力、领导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水平: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流程再造。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PPT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 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 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 手段。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 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 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 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 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 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2.影响组织中入内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 多方面的。从主客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因素和客观 外在环境因素。在主观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 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 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 更细的因素。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时“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 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 律性”。研究组织行为就是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探索人在 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组织是有很多群体结合而成 的,所以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社会 组织。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因此,研究组 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只有 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ppt
抽象 思维
形象 口语发 语言 思维 展早 理解
语言理解、言语推力等 方面又比女性强
动力力量 躯干力量
力量因素
静态力量 爆发力
躯体协调性
体质能力
广度灵活性
其他因素
平衡性
耐力
灵活性因素 动力灵活性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
(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 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 理学研究,后转向消化生 理学领域,在消化器官的 神经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 成果,开创了慢性实验外 科法。1902年起又在消化 生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始研究大脑和高级神经 活动,研究行为生理学, 发现了条件反射。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 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 员工如何表达不满 ◆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2.1 态度的类型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 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 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
积极感觉。
•工作满 意度
•工作 参与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 值的重要程度。
•员工 敬业 度
组织行为学 (第12版)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组织行为学全套
1.1管理者做什么
想知道管理者做什么,首先要知道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通过被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区别标准:有无直接下属 2、组织:人们有目的组合起来的时候但愿,由两
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 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工作。
在组织内晋升的速度快
24
有效与成功的管理活动研究
Fred Luthans及其同事的研究
问题:在组织中晋升最快的那些管理者和工作最出色 的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和强调的重点是一样的吗?
研究了450多名管理人员,发现这些管理人员都从事以 下4类管理活动
1)职能活动 计划组织 决策指挥 协调控制 2)沟通活动 沟通信息 处理文件 交流观点 3)人力资源 人员匹配 培训激励 绩效考核 4)网络活动 社会交往 建立关系 外部联络
管理者角色、描述与特征
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 1.挂名首脑 2.领导者 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 4.监听者 5.传播者 6.发言人
描述
特征活动
象征性领导,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 或社会性义务。 激励、配置、培训人员,负责交往。
迎接来访者,签署文件。 从事下级参与活动。
联络组织内信息,发展组织关系资源。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 会工作,从事有其他外部 人员参与的活动。
工作最出色的管理者 = ?晋升最快的管理者
对以晋升以绩效为基础的历史假设提出了挑战。 揭示了一个事实:社交和政治、人际技能对谋求晋升起 着重要的作用 LMX 理论
您想做成功管理者 or 有效管理者?符合我国国情 吗?你们企业呢?
27
比较:传统管理者与现代管理者
传统管理者 遵循命令链 接受、做重复性工作 要求长时间工作 独占信息 试图掌握一个主要领域,如营
组织行为学目录
组织行为学目录第1 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管理者的任务1.2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演进1.3组织行为学概述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小结练习题第2 章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基础 2.1 传记特点2.2 能力2.3 人格本章小结练习题第3 章知觉与学习3.1 知觉概述3.2 社会知觉3.3 学习3.4 学习型组织本章小结练习题小组练习第4 章价值观与态度4.1 价值观4.2 态度4.3 工作满意度本章小结练习题小组练习第5章激励理论与实践5.1 激励的意义与过程5.2 关于人性的认识5.3 激励理论纵览5.4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练习题本章小结第6 章挫折心理与行为6.1 挫折概论6.2 挫折的心理与行为反应6.3 挫折防卫机制6.4 挫折管理本章小结练习题第7 章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7.1 群体概述7.2 群体结构7.3 群体产生与发展的基本阶段7.4 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条件本章小结练习题第8章团队建设8.1 团队概述8.2 团队管理8.3 建立高效团队本章小结练习题第9 章沟通9.1 沟通概述9.2 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9.3 跨文化沟通9.4 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0 章领导10.1 领导概述10.2 领导特质理论10.3 领导行为理论10.4 领导权变理论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1 章权力、政治与冲突 11.1 权力11.2 组织政治11.3 冲突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2 章决策12.1 决策的意义和特点12.2 决策的分类和过程12.3 不通条件下的决策12.4 群体决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3 章组织行为的基础13.1 组织行为的概念13.2 组织理论的演变与发展13.3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13.4 组织设计与优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4 章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14.1 组织文化的发展及内涵14.2 组织文化的作用和功能14.3 如何创建和维系组织文化 14.4 组织设计与优化本章小结练习题第15 章企业组织变革与发展15.1 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15.2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15.3 企业怎样进行组织学习15.4 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记忆力
传统智力测验中 人们经常关心的 那部分潜能。
智力
•认知 •社会 智力 智力
识别、理解和管 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 •文化 智力 智力
/
与他人建立有效 联系的能力。
对跨文化的差异具有 敏感性,并能够在跨 文化的情境中成功运
作的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五、评估 绩效改善
状况
一、识别 关键行为
四、开发并实 施干预策略
行为校正 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
三、确定 行为结果
二、开 发基线 数据
掌握: 传记特点
本章回顾
◆ 年龄 ◆ 性别 ◆ 婚姻状况 ◆ 任职时间 能力
★ 能力
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2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概念能力。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个体层次第二章组织多元化2.2个人特征\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残疾以及在职服务时间,是一些最明显区别员工的方式。
年龄:人们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
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看书。
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如: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
2.3能力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类。
智力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三要素)陈述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种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信念。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另一些包括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组织行为学1-12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 年正式命名,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 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 、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
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
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组织行为学
智网:
我爱e书网提供大量管理营销资源 免费下载
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 与环境的关系:屈从环境、控制自然、保持和谐 时间取向:过去和传统、现在和进期、未来和长期 人的本质:善良、可信、邪恶、卑劣 活动取向:成就取向(美国人) 存在取向(墨西哥人) 控制取向(法国人) 责任中心: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的、等级群体主义的 空间概念:封闭和隐私的、开放和公开的、混合和兼有的 六个变量构成文化价值观的内涵、 由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排序 直接影响对各类问题的决策导向
• 智慧接触,网聚精彩-智网
组织行为学
上海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顾宝炎教授 二00二年五月
智网:
我爱e书网提供大量管理营销资源 免费下载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智网: 我爱e书网提供大量管理营销资源 免费下载
四、学习 定义: 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是学习的发展,学习的结果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实验,狗的行为, 肉——无条件反射;铃声——条件反射 学习:从无条件反射向有条件反射的转变 条件反射、被动反射、中介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主动或学习的行为,被动转化为主动 行为——结果满意——持续行为 行为——结果肯定——强化行为
智网:
我爱e书网提供大量管理营销资源 免费下载
霍夫斯培德的构架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 个人主义——社会结构结合松散 集体主义——社会结构结合紧密 权力差距: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认可程度 权力差距大——尊敬权威 权力差距小——不畏权势 不确定性规避:低不确定性规避:容忍风险,泰然处之; 高不确定性规避:焦虑风险、规则行为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强调生活数量,偏重享乐主义和物质生活 强调生活质量,偏重人际关系和精神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一、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
(1)连续性规律:将对象看成是有连续性的事物的倾向。
(2)接近性规律: 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易被作为整体来感知。
(3)封闭性规律: 视野中封闭的曲线容易组成图形。
(4)相似性规律:视野中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恒常性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恒常性。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一)知觉者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
(二)知觉对象知觉对象因素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重复等。
(1)大小法则:尺寸、空间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重视。
(2)强度法则:强度越高,越容易被感知。
(3)对比法则:与背景相反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物最容易被感知。
(4)动感法则: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感知。
(5)重复法则:经常重复的事物比只出现一次的事物更容易被感知。
(6)新颖法则:新颖、新鲜的事物容易被感知。
(三)情景情境因素包括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三、知觉的防卫机制和错觉(一)知觉的防卫机制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映的倾向。
(二)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主要有知觉者生理和心理的状况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四、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征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有一个规律,叫做一致性规律。
社会知觉中存在各种偏见,主要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等五种。
(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很强烈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
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三)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产生于熟悉者之间。
(四)定型效应定型效应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又称刻板印象。
(五)投射投射是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征或想法,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征或想法。
第二节归因理论(李浩芳201217910415)一、归因的概念(P33小资料2-10:你为什么要打工?)归因: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动机过程。
海德是第一位提出归因理论的的学者。
1、归因理论的三个步骤:(1)行为的知觉;(2)对行为意图的判断;(3)对个性的归因。
2、归因理论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归因的类别1、海德的分类(1)内因(个人倾向归因):归于主观条件,如个体人格、态度、动机、能力等;(2)外因(情境归因):归于环境因素,如宏观环境、社会舆论、工作难度。
2、凯利的分类(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人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三种可能性并存,找出真正的原因。
三、归因的参照点(凯利的三度理论比较重要)1、一致性:行为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相一致;2、一贯性:行为者的行为表现是否与平时的行为相一贯;3、特殊性:行为者的行为指向是否具有持续性。
主管甲批评下属乙的归因(要点)四、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5小资料2-11:领导归因模型)维纳认为成败归因于的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又可按三个维度归类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要点)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作不同的归因判断,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可能出简答题)如果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则很有可能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而把成功归结于外部因素(任务容易、机遇好),则可能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
如果把失败归结于内因(努力不够、能力不足),可能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而把失败归结为外因(任务困难、运气不好),则可能使人气愤、产生敌意。
如果把成功归结于稳定性因素(任务容易、个人能力强),则可能提高今后工作成功的信心;把成功归结于可控性因素(努力、能力),则可提高努力的积极性;而把成功归结于不稳定且不可控因素(运气好),则可能使人产生侥幸心理,对提高积极性没有多大作用。
把失败归因于稳定性因素(任务难、能力差),则可能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而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运气不好、能力不够),可能减少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了解人的归因倾向和规律,正确进行归因,有助于人们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增强自信心、激发努力动机、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的目的。
第三节洞察力一、洞察力的本质(P36小资料2-12:曾国藩的洞察力)1、洞察力:运用直觉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或本质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2、关于洞察力的观点(1)特殊过程说:洞察力过程与一般思维过程存在着本质的差别:(2)无特殊过程说:洞察力与一般思维设计的过程是相同的;(3)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思维过程(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选择性比较)。
二、人际洞察力(洞察力的三元观点)人际洞察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
三元观点1、选择性编码:从一堆信息中选出有关信息。
(P37小资料2—13:我是骗子吗?)2、选择性合并:把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与原来的各个部分相不相似皆可。
3、选择性比较: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
(P38小资料2—14:本田宗一郎的市场洞察力)第四节个人决策(张成201217910422)一、个人决策(一)什么是个人决策个人决策的定义。
所谓个人决策,就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二)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1、知觉2、思维方式3、气质与个性4、情绪和情感此外,还有群体压力、朋辈压力、家庭压力、组织压力、榜样等他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二、决策过程模型(一)基本假设Ⅰ—纯理性人自亚里士多德时期开始,理性的决策原则被逐渐认可。
纯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四项)决策过程模型图的分析纯理性人假设的缺陷(二)基本假设Ⅱ—有限理性人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理论丹尼尔·卡纳曼在赫伯特·西蒙理论启发下,提出三种常见的启发式。
1、不确定性判断:启发式与偏见⑴代表性启发式: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小资料2-15:取球的概率)⑵可得性启发式:至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容易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小资料2—16:英文单词中的字母C)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小资料2—17:乘积估计)2、前景理论的主要假设⑴回避损失: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
(小资料2—18:计划选择)⑵参照依赖:指人们对资产的变化对比净资产更敏感,因此人们根据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根据净资产本身。
(小资料2—9:依赖参照的选择)⑶捐赠效应:指对于获得自己财产之外的东西,人们倾向于寄予更高的评价。
(小资料2—20:试用期;小资料2—21:买卖杯子)三、个人决策风格(小资料2—22:中澳企业管理者决策风格比较)1、均衡型决策2、冲动型决策3、怠惰型决策4、风险型决策5、谨慎型决策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第一节个性与个性理论(赵天201217910515)一、个性: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
二、个性的类型理论:即将人的个性加以类型化,例如:四种气质类型、AB型性格。
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外向,情绪稳定,反应快而灵活)胆汁质(外向,情绪不稳定,反应快但不灵活)粘液型(内向,情绪稳定,反应慢,具有灵活性)抑郁性(内向,情绪不稳定,反应慢,不灵活)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愿意从事高强度竞争活动,并长期有时间紧迫感。
B型性格:B型性格的人没有时间紧迫感,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要无休止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享受娱乐和休闲;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三、个性的特质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受他的类型所制约,而是由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的各种稳定的特质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