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笔下的女性世界

合集下载

俗世中的人生——论庐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俗世中的人生——论庐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隐个 人 的 印记 。 关键 词 : 庐隐; 俗世 ; 苦闷; 困惑
“ 庐 隐是 ” 五 四新文学拓 荒时期 的重要 女作家 , 纵 观她 的小说 , 几乎 写的全是女人, 正像评论家所说 : 她的“ 叙事模式只包容一种人 , 那永远 是几个颇具才晴的, 痛苦, 脆弱而优雅的少女少妇。 她们勇敢 , 却又怯弱; 多情却 又时 时冷酷 。” 她 以女性作 家特有 的视角 , 以知识女 性在恋 爱婚 姻中的遭遇作为切人点, 同时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 深刻而细致地描写 了在“ 五四” 运动这个特殊时期 , 广大知识女J 陆为争取 自由爱情和理想 婚姻, 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以及在努力归于失败后 , 她们苦闷彷徨 的心
使她们有独立的个性 , 有了一定的追求, 可是 , 进人家庭以后 , 被家务琐 事缠身, 再加上传统的一些观念和道德的束缚, 使她们的生活失去了生 机, 变得无 滋无味 。“ 人生 的大问题结婚算是解 决 了, 但人决 不是如此单 纯, 除了这个大问题, 更有其它的大问题呢! … … 其实, 料理家务 , 也是 件事 , 且 是女子婚后 的唯一责任 … … ” 婚后的女子一旦进入家庭再想 出来就难了, 就算冲出家庭 , 那么摆 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 堕落 , 回来。 这是鲁迅在( ( 在娜拉走了怎样》 的 演讲中提出来的深刻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没有经济独立 , 便永远不得脱 离依附物的身份。相夫教子式的传统女性之责始终牵累着她们, 使她们 被 困于这个小家 庭中 , 整天整理 家务 , 做饭, 洗衣 , 照顾小孩 等等 , 心里不 免有些苦 楚 , 更何况 “ 自入家庭 以后 , 从前 的朋友 日渐稀 少 , 眼下 所来 往 的不是些应酬的朋友,便是些不相干的亲戚 ,不是勉强去拉拢应酬的 话, 不应心来敷衍 , 便是打打牌, 看看戏。” 这些话说得非常贴切, 女子进 入家庭以后, 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和闲暇去和朋友一起探讨问题了, 家 里的事情已经够让她们处理的了, 她们曾有的反叛历史, 渴望 自由的意 志因为环境的影响而磨损 , 耗尽。 她们自由恋爱, 走上红地毯 , 却无形 中 感 到冰冷 。 庐隐小说 中的人物深陷困境, 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 口, 并非作家刻 意安排 , 而是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观念束缚女陛, 以及作家本人的生 活遭际 , 才使庐隐更能切身体会到女性的苦闷与悲哀。究其苦闷与困惑 的根源是与作家的生活时代和身世密切相关的。

论冯沅君与庐隐的女性悲剧意识

论冯沅君与庐隐的女性悲剧意识

论冯沅君与庐隐的女性悲剧意识章琼【摘要】The May Fourth period is the era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Enlightenment,but also the occurrence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women's literature of the times.Lu Yin and Feng Yuanjun are the May Fourth period's births,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women,women looking for a way out,to reflect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women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frontation with the tragic fate of female psychology,writing a large number of tragic image of women,The May Fourth of the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women's literature is undoubtedly pioneering value and significance.%"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

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女性小说;悲剧意识;女性形象【作者】章琼【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五四”时期是中外文化大交汇、大碰撞的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

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剖析

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剖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教师职称:教授填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05日摘要庐隐是被“五四”的惊雷从浓厚的封建的氛围中震觉醒的一个女性。

她作为“五四”后的第一代女性新文学作家,有着特殊的女性观,而其女性视角的选择建构了她独特的文学世界。

庐隐在《海滨故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人生意义而陷入矛盾、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

通过她们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女性矛盾而复杂的心理。

庐隐以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知识青年女性苦闷、彷徨的各种心理著称。

在对女性命运酣畅淋漓的书写中,庐隐细腻地描摹了女性独特的情感方式和心理体验,以及在父权制和男性霸权社会里的困惑与生存困境。

同时女性视角的选择也使其叙事方法受到了约束,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使用,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以及自叙传手法的运用等,使其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字:庐隐海滨故人女性观女性视角女性形象AbstractLu Yin was the air of the "May 4th" from feudal atmosphere of starting, the awakening of a female.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4th" writer, she has a special view of women,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o construct the unique literary world, reflecting the "May 4th" era knowledg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of the female, also outlined a series of in anguish images of women in pursuit of meaning of life. Lu Yin to good at describing various mental anguish wanders the intellectual women. In saturated -- with the fate of female writing, female uniqu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way and the existential plight and confusion in the male society are expre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lso restrict the choice of its narrative method. The use of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methods, and capitalism on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etc., to make it work with the extraordinary splendrous of romanticism.Keywords: Lu Yin Memorize the seaside female view female perspective Female Characters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前言 (4)一、庐隐的女性观 (4)(一)、庐隐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4)二、庐隐《海滨故人》中的女性视角 (6)(一)、女性视角观照下的社会 (6)(二)、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 (6)(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男性形象 (8)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叙事方式 (9)(一)、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 (9)(二)、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10)四、总结 (11)五、致谢词 (12)六、参考文献 (13)前言庐隐,原名黄淑英,又叫黄英,福建闽侯人。

庐隐小说的女性意识与个性主义

庐隐小说的女性意识与个性主义

“ 五四” 是一个觉醒的时期, 人的思想启蒙必然 推动文学的巨大变革, 于是, 新文学应运而生, 用白 话文写新思想成为文坛当时涌动的主潮。女性作家 登上文坛更是“ 五四” 文学的一大景观。这种现象出 现的本身就强有力地证明了“ 五四” 思潮的反封建 性, 同时, 也使长期处于封建伦理文化压制下的中国 女性文学有了勃兴的契机。“ 五四” 新文学离不开女 性文学的加人, 女性文学少了“ 五四” 的东风也不会 扶摇直上, 它们相互交融, 互为促进。在“ 五四” 众多 的女性作家中, 最令人瞩目 的应推冰心与庐隐, 而于 小说, 则庐隐成就更为大些。 中国传统的文学,文以载道” “ 的观念是备受推 崇的, 但在张扬个性的“ 五四” 新时期, 新文学的作家 们纷纷把写作的对象指向人的本身, 宣泄个体的情 感, 关注人的觉醒, 呼唤新的民主、 平等、 自由时代的 到来。女性作家尤为如此。她们长期被旧礼教和旧 传统所主宰的社会束缚, 如今要冲破枷锁, 走向男女 平等、 民主、 自由的时代,自 “ 然有许多痛苦的经验和
崭新的 意见, 需要发表, 需要尽情一泻为快”〕 [’ 。读
庐隐的小说更能感受到这一点。
一、 私人化形式
女性主义批评家伊丽沙白 威尔逊曾经说过, 如 果存在一种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形式, 它就是一种 零零碎碎的、 私人的形式 :忏悔录、 个人陈述 、 自传及
收稿 日期: 2005 一10 - 24
日 它们“ 记, 实事求是” 。 女性作家为了取得作者、 人物、 读者的契合, 掩 饰作品的虚构性, 往往采用女主角讲述 自己的故事 的自 传体形式。对于庐隐来说, 自传体的写作似乎 已成为一种 自觉的写作习惯。她像一座愤怒的火 山, 被封建地壳压抑得太久, 终究需要一吐为快, 于 是创作便成了她倾吐与发泄的途径。在她的小说 中, 很少有虚幻的、 非现实的人物与事物, 私人性、 亲 历性和自我体验构成了她小说创作的最明显的特 征。日 记与书信是她最喜欢用的文体形式, 这两种 文体最大限度地便利了她 自我抒发的需要。另外, 庐隐的小说还大量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作 品大都直抒胸臆。由于情感与思想的表达过于直 露, 缺少曲折与含蓄, 而且有很多个人意见与个人评 论, 所以她的小说大多呈现一种独语状态, 且文体倾 向于散文化。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 她喜欢用个人 记忆及他人的言语来筛选与重组拼合而成 自我形 象。 庐隐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应该是《 海滨故人》在 , 《 海滨故人》 主人公露沙显然是作者的自我化身, 中, 兰馨是指她的同事舒蜿荪, 云青、 玲玉、 宗莹分别指 她大学同学王世瑛、 陈定秀和程俊英。在作品中我 们可以通过宗莹之口了解露沙, 即庐隐的悲惨身世; 也可以从她们之间的交往本身知道庐隐大学生活的

庐隐海滨故人内容梗概

庐隐海滨故人内容梗概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中篇小说。

该作品以五位女性为主角,围绕着她们的友谊、求学、结婚生子的经历展开。

这五位女性在海滨城市共同度过了她们的青春岁月,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和情感纠葛。

故事从五位女性在海滨城市相遇开始,她们分别是露沙、云青、宗莹、玲玉和莲裳。

她们天真浪漫,用幻想编织着未来的自由王国。

她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位女性逐渐长大,面临着求学、工作和婚姻的压力。

她们开始对感情归属感到迷茫,眼泪交加,离愁别绪。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发现真正主导她们生命路线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亲人。

除了其他感情相对完美的三人,露莎和云青尤其受到影响。

露莎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又很倔强的女孩。

她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倾向,因为祖母逝世,被母亲认为是不详的孩子。

后来因生病被母亲托付给奶妈抱去乡下寄养,直到四岁才被接回家。

因此,露莎生性孤僻,但是又很倔强。

她极富有感情,但又很理智。

在面对情感时,她总是既想要靠近又想要疏离,这种矛盾状态让她注定面对情感时总是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云青则是一个被家中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孩。

在没有进入学堂之前,她的世界无忧无虑。

她渴望知识,但没想到知识会让她一直处于自相矛盾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位女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人结婚生子,有人远走他乡,有人坚守在原来的城市。

她们的友谊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但她们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关心和思念。

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场,让人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五位女性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友谊和亲情始终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海滨故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五位女性的经历展现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和情感纠葛。

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试论庐隐的女性情谊书写

试论庐隐的女性情谊书写
回 眸 一 瞥 ・当 代 文 坛 ・2 0. 01 5
试 论 庐 隐 的 女 性 情 谊 书 写
陈翠 平

要 : 女解放 推动 女性 离开家庭 , 妇 进入 学校接 受教 育 , 女性 由此发展 出新 型 的 同性关 系。在 文
本 中越 界 书写具 有重要 政治 内涵 的女 同性 恋 , 现实 中发 展感人 至 深的女 性情谊 , 在 在历 史 与文本 、 现实 与虚构 之 间, 隐的女 性情谊 书写为女 性关 系提供 了新 的方 向和 维度 , 女性 自我赋 权提 供 了资 源和 庐 为 力量 。 关键 词 : 隐小说 ; 海滨 故人” ; 庐 “ 群 女性情 谊 ; 同性 恋 ; 界 书写 女 越
正是 《 的文学 史意 义之所在 。 山》
注释 :
①15 9 5年周立波返 回家 乡湖南农村, 深入生活 ,9 7年完成长 篇 15 小说《山乡巨变》 上部 ,99年 又写 出 了续篇。人 民文 学出版 社分 别 15
⑤杨厚均: 三种 文化形态 的合流与抵 牾—— 重解周立波 2 《 0世纪 五六十年代 的农村小说》 《 , 云梦学刊) o 3年第 1 2o 期。
创作主 体精 神上的投 入也 不可否 定 。有评 论家 认为 ,和 其 “ 他作家 把民情 风俗仅 仅 当作一 种 背景 来 处 理 不 同 , 的 民 周
于 15 97年 6月、9 0年 6月 出版 了《山 乡巨变》 16 上部 和下部。本文 引
文 处 均 见人 民 文学 出版 社 20 02年 版 。
联 系的大书特 书 , 了庐隐 小说 的重要 特色 。 形成
于是, 我们看到《 或人的悲哀》 中的亚侠告诉 K “ Y:希
望你 , 把我从 病时 , 你 的信 , 给 要特 别 留 意 保存 起 来 。 ②兰 ” 田预料 自己 的病 不会 好 ,我 因悄 悄 的坐 了 起来 , “ 决意 的写 我对于 生命的忏 悔 。芝 姐寄 来 兰 田 的 日记时 , 按语 中写 ” 在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形成及意义论文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形成及意义论文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的形成及意义摘要:“回到女性文学作品本身和回到女作家本人”,这是刘思谦先生在《“娜拉”言说》引言中提出的号召。

目前国内学界对庐隐的研究与论述主要关注点在其作品,缺乏对庐隐本人生平经历的关注与论述,割裂了作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本文把庐隐生平经历作为主要出发点,将其生平婚恋经历作为中心视角和主体对象,对其短暂生命中的几段婚恋经历进行详细解读,力图再现女性最真实的经验与声音,并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肯定庐隐女性意识特别是女性婚恋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于中国妇女思想解放的意义。

关键词:庐隐女权主义婚姻经历婚恋观意义狂飙突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西方各种妇女解放思想的蜂拥而入,中国妇女身上的镣铐枷锁似乎一夜之间被挣脱。

庐隐是“五四”时期享誉文坛、个性鲜明的女作家,茅盾曾称她是“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

任何一位女作家,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作家。

在婚恋方面,庐隐大胆热烈、勇敢坚强,成为追求婚姻自由、个性解放的先行者,其自身经历与文学创作,都完全符合肖瓦尔特“女人气”、“女权”、“女性”三个渐高式的阶段[1]。

庐隐坎坷的婚恋经历,使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恋观,她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思考进行写作,向我们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挣扎的无力与婚恋自由的虚妄,对中国妇女解放具有很大意义。

第一,争取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反抗专制父权文化女性受到男权中心主义的压迫与束缚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早就揭示出来的一个本质主义命题。

正如朱丽亚·克里斯蒂娃所说,父系社会的建立源于一场性别之战,战争的结果是作为胜者的男性成功实现了对战败一方女性的控制、奴役与压抑。

长久以来,女性作为一个低等性别被拦截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之外,使女性对男性逐渐由人身依附到精神依附,导致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男性操持着整个社会秩序,他们是“话语权的拥有者,是秩序的规范者”[2]。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庐隐,本名黄英,1899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

她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去世,家人由此将她视为不祥的人,从小就将她交由奶妈抚养,六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后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投奔舅父,在舅父家依然受到歧视。

九岁时被送进一所教会学校就读,生活单调,校规严酷,庐隐大病一场,几乎送掉性命。

童年的厄运给她留下的是一颗残破的心和易感多愁落落寡合的性情。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文学开始崛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有冰心、冯元军、石屏梅、白薇、凌淑华、庐隐等人。

他们的创作中是几千年封建制度里女性灵魂苏醒的歌唱。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伴随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妇女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的改革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李达在女子解放论里写道“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男子好像是天神、是主人,女子好比是奴隶、囚犯。

所谓女子解放的话,也可叫做解放奴隶、囚犯。

沈雁冰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一文指出,妇女解放是让妇女从良妻贤母里解放出来,同男子一样,共同担负改良社会,促进文化的责任。

这些女作家大都出身书香门第,在中国广大妇女尚在为衣食温饱而忧的时候,他们大多已经进入正规学校,成为中国官办高等学府中最早的一批女学生,其中若干人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海外,汲取了西方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营养,所以他们最先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社会对人性和妇女的压迫问题。

与当时的女作家一样,庐隐也受了深刻的五四影响,她的创作充满了五四气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

她以敏感倔强而忧伤的女性眼光看待当时的社会,披了恋爱的衣裳执着的探讨人生。

海滨故人是庐隐在1923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露莎和她的一群好友,其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以及他大学时代几位关系密切的同学。

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庐隐为例

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庐隐为例

论“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以鲁迅、凌叔华、庐隐为例龚润枝;汪杨【摘要】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

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

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时期对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时代的高度,并窥破了隐藏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女性将要面临的新的困境。

%The starting point of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 the 1920s. As the first-generation writers of women 's life, Lu Xun, Ling Shuhua, Lu Yin all portrayed the sleeping women and the awaken, and ye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omen in existential plight varied. In presenting the sleeping women, Lu Xun elaborated their suffering as an objective observer, Ling Shuhua tried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fragility of the tender s oul, and Lu Yin focused on women’s helplessness for themselves. In portraying the awaken women, Lu Xun expecte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a position of personal liberation, Ling Shuhua described the women’s wisdom of survival, and Lu Yin labored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emo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them. Their writing represented the height ofwomen’s literature during that era, and glimpsed something of a new dilemma for women hidden under the banner of gender equality.【期刊名称】《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84-87,99)【关键词】女性书写;“五四”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者】龚润枝;汪杨【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生活在“地表”之下、文本之外,她们一直被“代言”、被“言说”,女性的世界于世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隐秘、暗哑的存在,直到“五四”新文学发现了“人”,也发现了作为“人”的女性。

说道庐隐

说道庐隐

说道庐隐,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她。

在五四女作家中,她没有冰心的知名度,甚至曾一度被人遗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庐隐的光芒也在慢慢绽放。

她的作品所体现的独特价值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和探讨。

这位与冰心同时代的作家,因为家庭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作品风格与冰心的风格相差甚远。

她的降生对家人来说不是幸运而是灾星。

孩提时代就遭到家人的厌恶,这让庐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五四”时期,她在学校读书,汲取了新文化。

这对庐隐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她大胆地追求婚姻和恋爱的自由,更加追求独立的人格。

茅盾认为:“庐隐是文化运动‘五四’的产儿。

与“五四”运动具有血统关系。

”1她作品中的新女性接受“五四”洗礼,追求的同时却又在迷失。

她们在婚姻、爱情、人生理想的追求之路上,表现出了“五四”时代特有的痛苦、挣扎、彷徨、迷失的特点。

庐隐把自己短暂的一生都放在了女性解放的事业上。

通过小说来揭示“五四”新女性的状态。

她以自己和朋友的人生体验为蓝本,书写了一个个找不到自我、痛苦、迷茫的女性形象。

她也一直在寻求女性如何彻底解放、获得独立的方法。

这时的庐隐是觉醒的,因为她始终关注新女性的命运。

一、庐隐小说女性形象的成因(一)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被大家广泛提及的词语。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最先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这时的女性群体也开始觉醒,她们走出家庭,走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因此,“妇女解放运动”也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庐隐较早的接受了启蒙思想,成长为了一位新式女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初,庐隐正就读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这场运动席卷了全中国,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唤醒了中国人的觉醒意识。

在这样一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时期,庐隐身上自然显示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庐隐在《今后妇女的出路》一文中曾说:“女子失掉了独立的人格,失掉了社会的地位,埋没了个性。

从庐隐、冰心早期小说看现代女性追求的冲突与互补

从庐隐、冰心早期小说看现代女性追求的冲突与互补
维普资讯
南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第2 2卷 第 2期
双 月 刊 2o o 6年 3月 出版
从庐隐、 冰心早期小说看现代女性追求的冲突与互补
杨 汉 云
( 阳 师 范学 院 新 闻 系 , 衡 湖南 衡 阳 4 10 ) 2 0 8
摘 妻 :庐 隐笔下的“ 叛女” 与冰心笔下 的“ 淑女 ” 呈现 了两种不 同的价值倾 向 : 一种是 张扬个性 , 有独 具
可谓一 群 “ 女” 而 冰心 却认为 “ 的哲学 ” 博大 主 、 叛 ; 爱 是 自由, 望对 自囚力 的突破 。所 以说 , 样 两种 渴 这
精深 的 , 她认 为“ ” 以改造一 切 , 爱 可 温暖世 界 , 引导 价 值 倾 向不 仅在 庐 隐 笔下 的“ 女 ” 叛 和冰 心 笔 下 的
关 键 词 :叛 女 ; 女 ; 重 追 求 ; 突 ; 补 淑 双 冲 互
中图分类号 :I0 . 27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3 9 2 o )2 o 6 — 6 6 3 2 5 (o 6 O 一 o 4 0
“ 隐既是一 个受虐 待 的女性 ,她也是 一 个叛 做 一个 贤妻 良母 吗 ?显然 不是 , 庐 因为 在 当时那个 被
逆时 代的女性 。 ”] l 1 她笔下 的女性 形 象 , 期 小说 封 建思 想统 治着 的 旧 中国 , 如早 像亚侠 这 些 “ 女 ” 叛 固然
《 一个 著 作家 》 中的露 沙 ,或 人 的 悲哀 》 的亚 侠 , 追 求 个人 幸 福 , 于 冲破 封 建束 缚 , 社 会 现 实却 《 中 敢 但 《 曼丽 》 的曼丽 都 如 同她本 人 一样 , 中 在婚 姻 自由 、 带 给 了她们 沉重 压力 , 致使 她们 苦 闷 、 彷徨 ; 像英 而

从《海滨故人》看五四新女性困境

从《海滨故人》看五四新女性困境

从《海滨故人》看五四新女性困境摘要:《海滨故人》描写了五四时期接受思想启蒙的五位女性面对爱情与生活不得出路的困境,反映了五四时期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一批新一代女性怀揣现代思想却在传统大环境下无法寻得理想人生的悲凉状态,揭露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认识的不足。

关键词:海滨故人;五四;女性(一)“海滨故人”以现实人物为蓝本《海滨故人》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质的小说,主人公露莎就是现实中庐隐本人的映射,其他的海滨故人也有各自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云青代表的是王世瑛,宗莹代表的是程俊英,玲玉代表的是陈定秀,她们四人感情真挚,都曾经投入到火热的五四运动中,为妇女解放运动挥笔呼号,被称为“五四四公子”。

这些最早受到五四运动锤炼和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都渴望自由美好的爱情,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不如意。

露莎是作家在现实中的精神化身,通过露莎之口,我们了解到庐隐幼年时的不幸遭遇给她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成年后,庐隐在五四运动时爱上了才华横溢的郭梦良,而郭梦良却已经在老家结过婚。

背负着亲朋好友的反对和强烈的舆论压力,庐隐毅然与郭梦良结合了。

然而不久郭梦良就因胃病去世了,庐隐带着孩子孤苦地漂泊着。

《海滨故人》中的另一主人公云青“进了学校,有了知识”,家庭仍旧要插手她的婚事,不得由她做主,最终逼得她出生研究佛法。

云青的悲剧是五四婚姻悲剧的普遍写照,她们上过新式学堂,最早接触西方平等自由的思想,脑海里深深种下了追求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种子,却也免不了被强大的家庭势力包办婚姻,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人,过着痛苦的家庭生活,空空地留下“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哀叹和悲痛。

云青的原型人物王世瑛在当时非常爱慕郑振铎(蔚然的原型),但是其母嫌弃郑家家境贫寒,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反对二人交往,王世瑛缺乏决然的反抗精神对抗父母之命,最终导致了这一段恋情的悲剧收尾。

宗莹的命运比之二人稍微好一点,能挣脱家庭的束缚与真心爱慕的师旭结成连理。

(二)书中人物反映了五四新女性在现实中遭遇困境通过庐隐笔下五个以现实为蓝本的女性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管窥五四时期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文学论文_海滨故人_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文学论文_海滨故人_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海滨故人群是庐隐 在 社会问 题型 ! 小说 中塑造 的第一 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 形象 , 她们亲身经受了 五四 ! 风潮的洗礼 , 认识到 人 ! 的尊严 , 努力 追求自 我的 实现。可 以说 , 追求自我 价 值实 现是 海 滨故 人群 人 生追 求的 最 高法 则 , 是她们精神世界所表现出的一致 特征。为了这 个目标的 实现 , 她们在封建 礼法 之网中 苦苦 挣扎 , 身心 备受 摧残。由 于庐隐本人即是这批现代知识 女性群体中的 一员 , 并且也曾 为了追求自我付 出了惨 重的 人生代 价 , 所以 , 在 展示海 滨故 人群的奋斗史 时 , 庐隐 的心情 是极 为沉重、 愤 激的。她 用饱 沾着血和泪的笔 , 忠 实地记 录下 了这段 艰难 的历程 , 为 我们 描绘了中国第一批现 代知识女性追求自我的心灵史。 在庐隐的小说中 , 海滨故人群的自 我追求主要 体现在两 个方 面 : 第 一 , 对情爱 的寻找 和失落 ; 第二 , 对 事业的困 惑和 彷徨。 一、 自我在情爱中的寻找和失落 追求自主的爱情 、 婚姻是五四新青 年追求自我 价值实现 的一个重要方面 , 表 现在庐 隐的 小说中 , 就 是海 滨故人 群对 理想男子汉的寻找 , 这一追求目标寄寓 着她们对人 生的理解 和自我价值选择。由于她们是 最先觉醒的少 数知识分 子 , 与 周围强大的 黑暗 势 力相 比 , 她 们只 是汪 洋 上飘 浮的 一 叶小 舟 , 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 在这 种情况下 , 她们渴望 找到自己 的异性同行者 , 同 舟共 济。她们 理想中 的男 子汉 , 往往 是精 神上的慰藉者和凭 依者 , 是 灵 !的 化身 , 他们 与女人的 相悦 相爱 , 很大程度上带有柏 拉图式 的 精神恋 爱 !的 意味 , 而不 收稿日期 : 2006- 06- 10 作者简介 : 1 . 张根柱 ( 1969 2 . 曹允亮 ( 1950

论庐隐早期创作中的“五四”风格

论庐隐早期创作中的“五四”风格

论庐隐早期创作中的“五四”风格“五四”一声惊雷震醒了睡梦沉酣的国人,也使蛰伏于地下几千年的女性重新浮出历史地表,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出现了冰心、陈衡哲、庐隐、冯沅君、凌叔华、苏雪林、丁玲等一大批新女性作家,形成了“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

这些女作家的出现,“带来了男作家所不能替代的清新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气质,她们以清婉的歌喉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

”[1]庐隐是“五四”女作家的代表, 她出生于一个严肃古板的封建家庭。

因出生当天正逢外祖母过世,被认为是家中的一颗灾星。

幼年历经坎坷。

1919年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后简称“女高师”)国文部继续求学。

期间,庐隐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开始新文学的创作。

茅盾先生对庐隐的创作有过论述:“庐隐之所以成为庐隐,却不是‘偶然’的;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

庐隐,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

[2]本文从创作题材与文体、女性形象、哲学意蕴这三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其早期作品“五四”风格及分析之所以产生此风格的原因。

一.创作题材与文体庐隐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初登文坛时,是遵循着“为人生”的文学方向前行的,其最初的作品十分关注社会问题。

茅盾先生在《庐隐论》中,称赞“那时的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意义。

她在自身以外的广大社会生活中找题材”。

[3]庐隐的“问题小说”差不多每一篇都提出了“谁之罪”的质询。

如《一个著作家》中封建的包办婚姻,扼杀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生命;《王阿大之死》中军阀的混战带给无辜百姓以灭顶之灾;《灵魂可以卖吗?》中纱厂女工的苦恼来自于雇佣劳动剥夺了人身自由……“这类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现实的‘问题小说’,表明庐隐早期创作的视野是有着明确的警世济民的创作意图,担负起感时忧国的社会责任的”。

[4] 随着“五四”的退潮,“问题小说”激起的浪花也逐渐淹没了。

女作家们大都浓墨渲染地转向“五四”青年的苦闷彷徨和“寻找自我”的抒情小说创作。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文学史不是一部断代史,从上古的人类起源神话《女娲补天》开始,从母性的角度揭示人类的起源,凸显了女性意识。

但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妇女就被笼罩在男权社会制度和文化的阴影中,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保留下来的很少,似乎只有三国时期的女作家蔡琰与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名气盛大,其作品中女性意识之微弱也就不言而喻。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却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真正开端,并达到鼎盛。

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她们用自己的笔来对抗男性本位文化与父权制社会,用自己的作品争夺自己的地位,写出女人的觉醒、反抗与崛起,表现了女性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一、中国女性意识朦胧的觉醒五四时代是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女性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呼喊社会的变革、妇女的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特别是婚姻的自主。

冰心是中国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美丽好学的女学生英云怀着毕业后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却被母亲强迫嫁给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姨母家做媳妇,无法实现理想。

她不敢去参加毕业仪式,其实她内心十分想去,只是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和丢人,觉得无脸打扰向隅满座的同学,她一个人坐在廊子下吁叹,成为夫家的摆设和玩具,最后女主人公只能在秋风秋雨愁煞中无奈地憔悴。

英云对自己的生活千百个不愿意,内心惆怅至极,这篇作品对准的是中国男权文化,是冰心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出的质疑。

冰心还以母爱的名义来写作,她歌颂母爱,从而凸显出她的女性意识。

创造社的女性作家却和冰心不同,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知识女性,描写她们追求、失望、苦闷、压抑等的新旧观念和情感理智的心灵冲突。

庐隐的文学是软弱的觉醒者的文学。

第一代现代女性面对强大男权世界的生命无力感,对婚姻的迷惘、对人生哲理的困惑,对青春女性情谊的留恋,均是庐隐笔下五四女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福建三才女的情感世界

福建三才女的情感世界

福建三才女的情感世界摘要:谢冰心、黄庐隐、林徽因是新文化运动中引人注目的三位女性,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林徽因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庐隐创作风格直爽坦率,哀婉缠绵,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

因她们在文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又因她们都是福建人,所以并称为“福建三才女”。

她们的作品风格与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情感道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冰心林徽因庐隐情感文学作品谢冰心、黄庐隐、林徽因并称为“福建三才女”,是新文化运动中引人注目的三位女性,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的作品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林徽因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庐隐创作风格直爽坦率,哀婉缠绵,是一位思辩才识相当健全的女性。

她们的作品风格与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情感道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冰心的情感世界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冰心的代表作是小诗《繁星》、《春水》和儿童文学《寄小读者》等。

这些作品清丽淡雅,在清新处带点玄思,相当逗人喜爱,真切地体现了她“爱的哲学”。

说到冰心,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奶奶”这个词,可见冰心慈祥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不止一点点,从《寄小读者》到《再寄小读者》,再到《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深沉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母爱、童真、自然与她的情感世界密不可分,她与丈夫吴文藻的爱情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他们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守,一同走过了56个春夏秋冬,她们的生活平淡却幸福,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让人羡慕。

没有感情道路上的曲折坎坷,冰心的作品无不体现出“爱”这个暖暖的字眼。

论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语文 学刊
21 0 0年 第 3期
论 庐 隐 作 品 中 的女 性 意 识
O 海 日罕
( 内蒙古 通辽 职业 学 院, 内蒙古 通辽 084 ) 205
[ 摘 要 ] 庐隐是二十世 纪二、 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女作家, 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 描写
了一 大批在“ 四” 思潮影响下而觉醒的知识女 性 , 五 新 她们 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 , 走上社会 , 们满怀激情 , 她 振臂 高
呼“ 性 解 放 ” 大 胆 追 求 婚 姻 幸 福 和 爱 情 自由 , 求获 得 独 立 的社 会 地位 及 经 济地 位 , 且 积 极探 索人 生 意 义 。 然 女 , 要 并
而基 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缺陷 , 她们 觉醒后 又再 次陷入 无限的困惑、 茫中, 迷 苦苦挣扎 而不得脱 身。
性 的切 身 体 会 来 描 写 女 性 经 验 并 以 此 表 达 对 社 会 人 生 的全
庐隐在其处女作《 一个著作家》 通过女主人公 沁芬 以 中, 生命 为代价来反抗 自己不幸的婚 姻 , 对封建 包办婚姻发 出了 血泪的控诉。《 灵魂可 以出卖 吗》 则是 沦为会说话 的机器 的
的 争取 ‘
中国女性几 千年来 一直在传 统封建礼 教的 淫威下苟 延 残 喘, 封建 礼教不仅 剥夺 了 她们 的人 身 自由 , 也掠夺 了她们 精神上的 自由, 造成她们 身心 上的双重压力 。长期的压抑使
她 们 强 烈 地 渴 望 获 得 独 立 的 人 格 与 独 立 的 地 位 。妇 女 解 放
运动使她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变 自身的非人地 位 , 争 取独立的人格 、 独立 的社 会及经 济地 位 , 能获 得与男 人平 才 等的权利 , 才能实现 自身 的彻底 解放 , 摆脱 男人 附属 品的 可

五四女作家庐隐作品的丰富蕴含概诉

五四女作家庐隐作品的丰富蕴含概诉

“五四”女作家庐隐作品的丰富蕴含摘要:庐隐是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浓郁的伤感情绪,不可否认伤感情绪成为庐隐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庐隐作品并不仅仅沉醉在伤感之中而是有着丰富的蕴含。

关键词:庐隐;伤感情绪;生命反思;女权主义庐隐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她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庐隐在没有母爱,没有家庭温暖的环境里长大,长成了一颗对世态炎凉过分敏感的心灵,也长成了一副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些苦难造就了她小说的感伤基调。

而庐隐的大学时期,刚好是正经历着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五四”时代,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 庐隐和中国的一批知识青年一起开始走出封建文化阵营,对于人生、社会和价值等问题开始有了新的思索。

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中,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言, 并且试图把这种种看法付诸于笔端由此开始了创作。

矛盾曾肯定:“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1]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五四思潮的影响使得她的文学呈现出丰富的意蕴。

一、感伤情绪由于时代背景、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的精神气质,庐隐的作品总有着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感伤和悲哀。

她浑身都是敏感的神经,周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感时伤事。

“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爱’只有‘恨’,人生不免要死,盛会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残,圆月不免要缺。

她写小说就是要打破人们的迷梦,揭开欢乐的假面具。

”[2]所以庐隐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悲愤、哀怨,已经成为庐隐小说创作的主旋律。

庐隐书女性爱恨情仇,塑造了一批哀怨、悲惋、彷徨的“感伤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是悲剧人物,或是在恋爱时期痛苦于受欺骗、遭抛弃,或是婚后的女子痛苦于家庭琐事,或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痛苦于不敢与传统彻底决裂,或是闺阁中的旧式女子痛苦于被遗弃的悲惨结局等等。

体现在庐隐作品中,这里没有迷离的色彩,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生的路没有悲壮,只有苍凉与悲哀。

庐隐小说对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的影响

庐隐小说对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庐隐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NJZC13314)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孟凡珍,赤峰学院文学院教师。

庐隐小说对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的影响○孟凡珍(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1)[摘 要]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

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

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

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关键词] 浪漫抒情小说; 自叙传小说; 生命价值; 五四[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024-02 庐隐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她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她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方向,尤其是她重点书写出了“五四”那个特殊时代觉醒了的青年知识分子生活上、情感上、事业上、心理上的各种迷茫,可以说庐隐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出发点,抒发了当时甚至是当下作为女性的各种人生困惑。

庐隐、萧红、张洁、王安忆、林白、方方等女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们沐着新风,渴望爱情自主,却在新追求与旧道德的矛盾中痛苦地挣扎。

一、女性眼中的社会悲剧庐隐是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她以五四解放女性运动的感受抒发对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

比如贫困而病弱的作家爱而不能殉情。

(《一个著作家》)天真烂漫的可爱村姑却被地主强行抵债而霸占甚至折磨至死。

(《一封信》)下层社会里的女工在纱厂里不堪污浊空气与劳累欺压而发出“灵魂可以卖吗”的呐喊。

手无缚鸡之力的学校师生因冒雨参加爱国游行而被血腥镇压(《两个小学生》)……庐隐在这些作品中以一个智者的觉醒发出了振人心魄的人道主义关怀之音,但她以及像她一样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又能怎么样呢,是鲁迅所说的觉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痛心无奈又迷茫。

浅析《归雁》中的女性悲剧观

浅析《归雁》中的女性悲剧观

l 1 5・
第 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2 0 1 4生
充 时候 , 我的思想已在转变中, 我深深的感到 , 我不能再服服 纫菁的悲剧根本上来源于她充分尊重 自己的个体价值, 倔强不屈地向命运抗争 的人生哲学。 帖帖的被困于悲哀中。虽然世界是有缺陷 , 我要把这些缺 分尊重 自己的个性 , “ 与其说是受外面冷刻的讽刺的打 陷, 用人力填起来。……最后我是被旧势力所战胜, 那一只 正如纫菁在文中所说的, 受了伤的归雁 , 依然负着更深的悲哀从新去漂泊了。 ” l 4 j 露出来的她对于命运的控诉, 对于妥协软弱的自 我的不满,
文献标识码 : A
作为文学研究会成立时期唯一的女性作者, 庐隐是 以 来她笔下的哀伤成了女性群体的叹息。还有人从现代性的

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为颓废主义, 认为她是个用颓
卖吗》 《 一封信》 《 两个小学生》 等作品深切反映了当时社会 废、 痛苦来反对工具理性, 追求审美现代化的作家。 的用工制度 、 军阀混战等问题。在问题小说风潮过去之后 , 在《 庐隐自传》 中庐隐对 自己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做了 庐隐着手开创 自己的文学世界, 她笔下的人生始终是悲苦 如下剖白: “ 为了人生不免要死 , 盛会不免要散, 好花不免要 的, 疾病、 死亡 、 飘零是她笔下的主人公的生命主题。从《 海 残, 圆月不免要缺 , ——这些无计奈何的自然现象的缺陷,
滨故人》 《 或人的 悲哀》 到《 归雁》 《 女人的心》 , 她用这些自
于是我便以悲哀空虚, 低估了人间。同时, 又因为我正在读
叙传性质的故事来表现女性在追寻独立人格和自 我价值的 叔本华的哲学, 对于他的‘ 人世一苦海也’ 这句话服膺甚
过程中伤痕累累而又不甘沉沦的抗争姿态, 带有浓重的感 深 , 所以这时候悲哀变成了我思想的骨子 , 无论什么东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隐笔下的女性世界(一)一直以来,本人钟情于女性文学,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女性写作,先后阅读冰心,庐隐,石评梅,凌叔华,陈衡哲,冯沅君,林徽因,苏雪林等作家的作品,感受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最近有了写作的冲动,夜深了手捧一本《庐隐文集》,却久久无法入睡,不禁拿起笔梳理起自己的思绪。

摘要:作为“五四的产儿”庐隐是“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她独特的经历与其笔下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她以独立反叛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知识女性形象,在情与智的冲突中,她的创作以情绪的宣泄展现了觉醒女性反叛中的人生困惑,事过境迁,庐隐对女性意识的探索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庐隐、知识女性、反叛、意义从短篇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到《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火焰》中长篇集到散文集《云鸥情书集》等,在不平坦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庐隐女士以独特的女性体验真实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女性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展示了五四时期一个女性悲欢歌哭的心灵历程。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笔下女性人物在知识探索、理想迷失、爱情婚姻及自我拯救等四方面展现出来的困惑和反叛探讨女性的出路问题。

一、“知识误我?我误知识?”“五四”时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

“个人”的发现意味着“为自我而存在”的意识的觉醒,在挣脱束缚人性,摧残人性的传统思想羁绊的过程中,“五四”新一代知识者发现了自我个性的价值,认同了自我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个人开始抬起头来,主宰了他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维护了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2]这对于一直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3]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为前所未有的人格解放。

在这个确立“自我”的时代,女性以他独有的敏感呼吸着时代的风气。

庐隐对中国女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清醒地认识,她认为,中国传统女性有三大不幸:“一失掉了独立的人格。

二失掉了社会的地位。

三埋没了个性。

”[4]对于新女性走向社会,她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中国的新女性应该“打破家庭的樊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

”[5]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庐隐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着力表现他们的自主、自立,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理轨迹。

处女作《一个著作家》中的沁芬为反对包办婚姻而殉情,以此来控诉对封建社会的不满,《灵魂可以卖吗》中的荷姑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觉悟的女工形象,“灵魂的可贵实在是无价之宝,这有限的工资便可以买去,或者工人便甘心卖出吗?” [6]以质问的语气向这个世界提出抗议;如果说沁芬是一只被扼杀在封建包办婚姻牢笼里的不幸的小鸟,那么《或人的悲哀》中,亚侠则代表了刚从狭小的牢笼里走出来的知识女性的命运。

尽管“游戏人间”是亚侠在无可奈何中的一种选择,而且结局是悲剧性的,但这毕竟是属于亚侠自己的选择。

“在《或人的悲哀》所笼罩着的‘人生究竟不可知’的虚无情绪之下,包孕着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痛苦思索以及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叛逆”。

[7] 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激发了他们投入社会的热情,然而这毕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众多知识女性有这一颗“似强而实脆弱的心”,一方面因袭着封建的因子,一方面又受新思想的洗礼,渴望个性解放、灵魂自由,内心世界与现实产生了冲突与背离,在对自身价值有所觉悟但又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人格的失落和悲哀中,只好徘徊在理想和现实的歧路,因而抑郁寡欢,彷徨虚幻,寂寞颓废,苦闷悲哀便构成了情感的主旋律。

茅盾很真实地看到了这一点,“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的边缘上的青年心里这一点看来,《海滨故人》及其姊妹篇(《或人的悲哀》和《丽石的日记》)是应该给与较高的评价的。

”[8]《或人的悲哀》中的亚侠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妇女,她一直苦苦探索人生的究竟,得到的结论却是“悲的多,乐得少”,现实的黑暗让她找不到人生的究竟,她“不能安于现在”,但又觉得“追求未来使得精神消磨的未免太多了”。

[9]最终发出了“我何尝游戏人间?只被人家游戏了我!”[10]的感慨,脆弱的理性战胜不了情感,情感的苦闷又使她对知识产生了怨恨。

《丽石的日记》里的丽石是一个“生的漂泊者”,她觉得社会“到处是污浊的痕迹”,常感叹“寂寞益我苦!无聊使我悲!渴望增我怒!”[11]《海滨故人》的露莎是个倔强孤傲的女孩子,反复探究“人生到底做什么?”被同学讥为著作家,然而苦思的结果仍摆脱不了矛盾的心理:“十年读书,得来的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同样,宗莹对露莎所苦诉的“若果始终要为父母牺牲,我何必念书进学校......现在进了学校,有了知识教我屈服在顽固不化的威势下,怎么办得到!”。

[12],《彷徨》中的秋心曾寻找“光明绚烂的前途”,然而最终面对“前面是茫茫的大海,后面是荡荡的大河;四面又都是生疏的、冷酷的,没有一只渡船。

”[13] 亚侠、丽石、露莎、宗莹她们都是庐隐笔下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女性,常常以“游戏人间”的的姿态出现,她们一面谈论着社会,议论着人生,抨击着黑暗,一面又在自我抱怨。

新思潮唤醒了露莎对自我的认识,对爱情婚姻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见解,并且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热烈地爱上一个有妇之夫,但又常为习惯势力所左右,无法在破与立中找到支撑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所谓“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绝境。

这是一种时代病,知识女性对知识的怀疑是五四启蒙时代知识分子蜕变必经的苦痛,其间交织着软弱、妥协、焦虑、渺茫、困惑,派生出一种心理失意。

这一个个忧伤苦闷的女子让我们感觉到那种噬人的时代气息,感到的是笼罩在她们头上的可怕的社会阴影。

二.理想在现实中的迷失庐隐的内心是向往英雄的,她笔下的女性在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中否定和批判现实人生,她们高举妇女解放的火把,执着地追求理想的爱情与人生价值。

但是,她们也是无路可走的一代,在走向社会,投身社会运动的过程中,依旧彷徨与悲哀,她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

《秋风秋雨愁煞人》,赞扬女革命家秋瑾,“但望革命克成,虽死犹生,又复何憾?”悲壮激昂的宣言是女性对革命的实践,然而“枫林古道,荒烟蔓草,何处赋招魂!更兼这——秋风秋雨愁煞人!”。

[14]面对革命运动,知识女性给我们展示的不是一味地激扬热情,而是一群唱着凄惨挽歌的理想迷失者。

小说《曼丽》中的曼丽是一个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具有爱国热情的女青年,她积极入党,并热心为党工作,可是她在工作中发现,党内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尔虞我诈,投机取巧,使得她原本充满希望的心“沉溺在失望的海底”。

而此时她只知道“羞愤”,“忏悔”,认为自己“是一般没有主见的年轻人”,是“彷徨歧路的残痕”[15]而不知该如何走下去,想一死来了结理想的失落。

她们将自己的理想寄寓于与自己不相容的现实中,永远都无法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我们说知识唤醒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使她们走出闺阁走向社会且铸起人生的理想,然而在面对现实时,她们的脆弱与无奈与现实格格不入“我在世界上,不过是浮在太空的行云!一阵风便把我吹散了,还用得着思前想后吗?假若智慧之神不光顾我,苦闷的眼泪永远不会从我心里流出开呵!”[16]在这里,庐隐很清醒的认识到知识女性在理想事业面前的无力,究其原因除去时代的原因外,还在于女性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性,旧有的范式已根深蒂固,已成为一种已经化为血肉了的内在精神。

知识所给予她们的毕竟不是全部,启蒙的意识到真正的兑现有着相当长的历程,她们的困惑在于既想充分地实现自我,又希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使她们终于不可能轻松地在求解放的路上寻求。

“心灵天地的广阔,情感体验的丰富,导致其情感多于行动,徘徊多于抉择,敏于思而怯于勤,渴望新而苟且于旧,由于自身缺乏一种强悍的力量,因而对面前丑恶不合理的事物特别容易失望、伤感、惶惑”。

而女性要在生活中找到应有的位置来实现自我价值,则必须摆脱自身心理的“依赖感”来战胜世界,这对于刚觉醒的她们来说,的确是太艰难了。

于是,在她们的奋斗中,渗透着深沉的悲观和困惑。

三.“何处是归程”爱情在庐隐笔下是永恒的主题,主张“恋爱是人类生活的中心”的她给读者展示的不是温情脉脉而是悲气萧然。

在庐隐笔下,爱情不等于婚姻,婚姻变成了坟墓,家庭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束缚,步入家庭的女性反比婚前有着更多的忧虑。

《丽石的日记》中的雯薇:“结婚以前的岁月,是希望的,也是极有生趣的,好像买彩票,希望中彩的心理一样,而结婚后的岁月是中彩以后打算分配这财产用途的时候,只感到劳碌烦躁,但到阿玉——她的女儿——没出世之前,还不觉得……现在才觉得彩票中后的无趣了。

孩子譬如是一根柔韧的彩线,被她捆住了,虽是厌烦,也无法解脱。

”[17]《胜利以后》借女主人公之口说:“当我们和家庭奋斗,一定要为爱情牺牲一切的时候,是何等气概?而今总算都得了胜利,而胜利以后依旧是哭得多乐得少,而且可希翼的更少了……从前以为只要得一个有爱情的伴侣,便可以废我们理想的生活。

现在尝试的结果,一切都不能避免事情的支配……”[18]这种自由爱情获得后产生的沉重的失落感同样充斥在《前尘》中:“结婚、生子、做母亲。

……一切平淡的收束了,事业志趣都成了生命史上的陈迹……女人,……这原来是女人的天职。

但谁能死心塌地的相信女人是这么简单的动物呢?……婚姻生活对于他们的规范是‘善持家政,好和夫婿’,‘厨下调羹弄汤’”[19]昔日满怀憧憬的乐趣,实在要比结婚实现的高得多。

”庐隐的作品《前尘》、《胜利以后》、《何处是归程》中知识女性从追求婚姻自由,渴望新式婚姻,到对婚姻的失望,完全粉碎了“五四”时期关于新式婚姻的神话,面对这个戒备森严的男权社会,她们无路可走,也无处告别。

对于她们来说,爱情是痛苦;结婚是痛苦,独身也是痛苦。

还是作者说的深刻:“结婚的结果是把他和她从天上摔到人间……结婚不好,不结婚也不好,歧路纷出,到底何处是归程啊?”[20]她们不甘沉沦,又无法飞升,“我对我的生,是非常厌恶的!我对于世界也是非常轻视的,不过我既生了,就不能不设法不虚此生!”,知识女性在肯定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时就黑暗的社会坚信“在眼睛能看见的社会之外,一定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希望“光明绚烂的前途”是有的,哪怕在无尽的哀怨与悲叹中,在失望与绝望的深谷里仍回响着她们来自心底的呐喊。

我们知道,婚姻问题对女性的束缚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痼疾,“‘反婚姻家庭’的叙述是建立在对父权神权地位的反抗上,揭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奴隶本质,表现了女性对父权家庭分配给自己角色的否定与质疑”。

[21]“五四”对新式婚姻的倡导作为当时一种理想范式,表面看起来令人振奋狂喜,然而当这种思想之灯与现实相结合时似乎一切都换作新的面孔,投下的亦非指引迷茫者前行的光,而是如风雨中摇坠的叹息,在经受新思想洗礼过的女子们蓦然发现摆在她们眼前的不是“象牙戒指”,而是自欺欺人的善意的谎言,在这饱含欺人与自欺的谎言中,失意的女性沉迷于短暂的梦幻中,以“生的厌烦者”的姿态一面哀叹“不知何处是归程”,一面为觉醒的迷茫而苦恼,深味人世的荒谬与空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