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景德镇青花山水画受沈周文人画之影响
浅析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与审美情趣
6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浅析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与审美情趣吴庆文詹伊梨张弛衡(景诡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婴戏图”是指以儿童游玩、嬉戏为主题画面的纹饰,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
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
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纹饰的文化内涵,阐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婴戏图;艺术表现;审美情趣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9)规划项目(编号:19WT20)0弓[言窑青花应用广泛,因此,“婴戏图”是封建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形象写照,中国人希冀多子的观念推动了婴“婴戏图”是指以儿童游玩、嬉戏为主题画面的纹饰,“婴戏图”在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中比较常见,画面表现儿童生活场景及民俗风情,反映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真情感的美好愿景。
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装饰特征是人物及画面简约、写意。
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
民窑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寥寥数笔生趣盎然的画面跃然瓷上,体现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绘画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纹饰的文化内涵,阐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情趣。
1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文化内涵明代民窑青花受文人画的影响,各类人物成为其装饰题材,尤其是“婴戏图”最为常见。
“婴戏图”源于佛教题材,与莲花化生有关。
梁思成先生对“化生”是这样解释的「装饰图案中的小儿称化生,’化生之类'指人物图案。
”⑴中国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之国,一直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
封建社会有“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孝道受儒家伦理观念影响,纳入社会道德范畴,深入人心。
明末民间青花山水中的大写意艺术特征探析
明末民间青花山水中的大写意艺术特征探析MINGMOMINJIANQINGHUASHANSHUIZHONGDE DAXIEYIYISHUTE ZHENGTANXI刘泉洲一、明末民间青花山水大写意艺术特征的成因及由来明末时期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陶瓷烧制模式,“官搭民烧”的模式所产生的是新的烧制程序,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述:“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由此可见明末时期对陶瓷烧造的细致分工。
这种分工促使这一时期的民窑产生了专业分工的劳动形式。
在对青花图样的绘制上,绘画工人们长期的重复性绘制模式使得他们对相同画面相同图样的熟练程度加深,从而奠定了青花山水绘制的扎实基础。
大写意的艺术特征展现是离不开这种分工细致制度的。
民窑青花山水所呈现出大写意的艺术特色并不是民间艺人们突发奇想而创造的。
由于官窑对原料的垄断控制,民窑青花从原材料的运用到烧制都脱离了官窑的选材用料,瓷土的质地较差,含铁量也相对过高;青料则大部分都是国产的劣质土青,烧成后所呈现青中略灰的色调。
在此种背景之下,坯体的超高吸水性特质,青料的速干性都导致民间艺人们的手下绘制速度之快,对水料的控制之高,落笔稳健果断不拖泥带水,大写意的艺术特征也由此产生。
二、明末民间青花山水大写意的艺术表现1、大写意中文人思想的艺术语言明末政局动荡不安,官窑已退出历史舞台,制瓷业也因此迎来了新一轮的历史洗涤。
官窑衰弱民窑崛起,民窑工匠彻底摆脱官押政权实现了空前的大写意艺术风格。
民间青花山水深受当时文人思潮的影响。
其中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阳明心学,“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崇简忌繁。
此种文人思想同时也渗入到青花山水绘画中。
电话:134********刘泉洲 号开阳宫居士,1974年生于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系本科毕业。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景德镇开明陶瓷书画院会员,景德镇陶瓷历史研究院副秘书长。
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
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
林通;冯云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14(0)A01
【摘要】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制瓷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民窑青花的发展历程有其独到的内在规律性,与其它民间艺术形式互为融合。
工匠们在承袭民俗性、民间性的创作过程中,借鉴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这种借鉴方式使得民窑青花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间生发生了特定的联系。
二者构成的元素如题材、构图、技法、表现形式等互为影响、参照,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去粗存精,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总页数】3页(P35-37)
【关键词】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文人画;艺术特征
【作者】林通;冯云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明初民窑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J], 李伟
2.明末清初民窑青花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来源 [J], 秦毅
3.晚明青花民窑窑口特征分析 [J], 隋海燕
4.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珍品赏析记几件带暗花边饰的青花瓷器 [J], 于荣丽
5.图像的表征与隐寓:明清时期民窑青花陶瓷鹿纹的艺术解读 [J], 陈晶;薛圣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德镇青花山水绘画的人文主义绘画理念和艺术审美
第35卷第139期 陶瓷研究2020 年 10 月Ceramic StudiesVol.35 No. 139October .2020景德镇青花山水绘画的人文主义绘画理念和艺术审美段素萍(也乐绘画,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他是一种釉下陶瓷彩绘的品种青花瓷最早诞生于唐宋时期,直到元朝青花瓷才 走上了巅峰,“元青花”就是青花器中最出名的一种青花瓷器中又以青花山水画为代表,通过对绘画的颜料的的 浓淡,来控住画面山水的远近虚实.青花山水绘画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通过艺术家的结合和创造,随着 时间的积累不断完善其绘画技巧,使的青花山水画艺术在陶瓷绘画艺术中一直拥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人文主义;艺术审美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 10—113—(03>Humanistic painting concept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of Jingdezhen blue andwhite landscape paintingDuan Suping(Yile painting, Jingdezhen, 333000 )Abstract :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lso known as "white blue and white", is a variety o f underglaze ceramic paint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was first bom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t was not until the Yuan Dynasty that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reached its peak. "Yuan blue and whit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lue and white ware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represented by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controls the distance and reality oflandscape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int.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painting is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r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and creation of artists, and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time, the painting skills of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painting have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so that the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painting art has always had a place in the ceramic painting art.Key words :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humanism; artistic aesthetics从古代到现在,我们中国人就保持着对自然的友 好热爱,对我国的山水风景充满着向往,能够实地去 游览观赏,将自己沉浸到自然中让身体成为自然的一 部分,让心灵和大地的精神获得自由。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明代前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这时民窑从胎釉到制作技术比元代有了进一步提高,胎土淘练精细,胎体温润细腻,轻重适度,釉面平净,釉层晶莹肥厚、青花发色深兰苍翠,明艳深厚,料色透入釉骨,线条往往有晕散现象,很象中国写意画在宣纸上形成的墨晕,使画面显得深融沉着。
永乐、宣德民窑青花料有的采用进口原料,即文献记载中的“苏麻离”青料,价格昂贵,但呈色好。
据从湖田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虽然早在宣德年间,民窑青花器也有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的宗教用器和民用品,但明初到成化以前的产品,用得较多的还是国产料、其色泽比“苏麻离”青稍灰,没有黑色的斑点。
这样民窑青花的发色也就有呈色上的区别,不如官窑器色泽鲜亮。
人们总认为民窑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都比较粗劣,实际上民窑生产在装饰、器型上已日趋丰富多变,制作工艺也日臻成熟。
在装饰上,明代早期民窑青花装饰采用一笔勾划的技法,执笔连贯,一气呵成,青花色晕圆润,笔法简洁,风格古朴淳厚,如:明代吉祥纹饰蝙蝠、鱼纹、如意纹都几乎是一笔连划而成,仿佛书法之行草,意到笔到,这种大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装饰上,使得青花装饰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正应合谢赫《画品》中的意韵。
这种技法的形成即受中国画的影响又与明代民窑陶瓷器皿大批量生产有关,由于绘瓷匠人劳作的强度大,使得一些青花纹饰装饰程序化、纹样也由繁复变为简略,这样既降低了绘制的难度,又增加了瓷器的产量。
装饰题材上纹样,较之元代变化也大。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都很丰富,植物纹中的牡丹、莲花、蔷薇、山茶花等形态比元代生动、富于写生趣味。
动物纹流行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特别是龙纹比之元代,具有装饰形式化的倾向,龙的整体比元代龙纹丰满、粗大。
到了明代中期,以成化宣德为代表,景德镇民窑逐渐改变了朴素凝重的风貌,胎体轻薄,近光透视呈牙白或肉红色,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平等青”,也叫“陂塘青”。
烧成后呈现柔和、淡雅而透彻的兰色,并且装饰技法上以勾勒渲染为主,并适应青花色料如水墨的特性,用渲染填色的技法使得所绘纹饰层次丰富,典雅柔和,装饰轻松愉快,疏简轻柔。
试论人物画对元青花历史人物故事纹饰的影响
39CHUANGZUO PINGTAN谈艺录景德镇在元代就有了成熟的青花瓷。
瓷胎釉面晶莹透亮,蓝色纹饰丰富精美。
在元青花纹饰中,有一类是十分特殊的,上面拥有完整的历史人物故事。
虽然这类作品在元青花中为数并不多,但它对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却有着特别的作用,对后来明清青花人物纹饰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绘画从战国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帛画算起到元朝时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画最早并没有单独分科,因实用和教化功能的需要,一开始是以人物题材为主的。
纵观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过程,早期人物画是以“成教化,助人伦” 为主要功能的。
从早期的英雄画和名臣画,到后来演变成各种历史人物画,还是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只是这种功能更加的“寓教于乐”了。
如魏晋时期的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对女性的训教作用。
在经历了汉晋佛教东传,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中国人物画以勾线加以浓淡渲染的表现形式基本稳定下来,成为中国人物画的基本表现语言。
到了宋代,随着苏轼、米芾等人的倡导,文人绘画的兴起,绘画宗旨、形式为之一变。
写意人物画成为追求内心自由,率真情感的表达样式。
宋梁楷所画的《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是典型的例子。
到了唐代中后期山水画逐渐兴起,替代了人物画在中国绘画中的主导地位。
但之后的各个朝代,人物画仍有所发展,只是在整个中国画中不再占主导。
中国画发展到元代,人物画家钱选、赵孟頫、刘贯道、张渥、任仁发、王绎等人的作品大多避开现世,以汉民族的历史人物故事画和佛画来寻求心灵慰藉。
表现形式主要延续了唐宋以来的人物画法,虽然元代的人物画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看,在绘画形式的开拓和题材等方面并没有更多的创新,但杰出画家的作品还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的。
元初画家以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创作的作品,如钱选的《扶醉图》、刘贯道的《消夏图》《梦蝶图》、任仁发的《张果见明皇图》等,对后世都影响巨大。
从元时期的青花瓷罐上出现的人物纹饰的绘画样式和题材来看,元青花瓷人物纹饰是直接受到了中国人物画的影响的。
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初探
312019.3期“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方士庶《天墉庵随笔》一、青花釉里红山水源流考中国瓷文化源远流长,各种装饰手法竞相争艳,使人目不暇接。
青花瓷作为典型的中国陶瓷早就闻名于世,而青花釉里红却少被人熟识。
不过在内行眼中,青花釉里红比青花得来更加不易,好的釉里红非常之珍贵。
青花釉里红,又名“青花加紫”。
创烧于元代,历经明代的断续发展,至康熙时期,随着铜红釉烧制技艺的全面复兴,迅速壮大,雍乾时期已能够纯熟掌握并将其推向了极致。
青花与釉里红皆可单独成为一个陶瓷装饰体系,且两者的呈色剂均不同。
青花为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则是氧化铜,极易挥发,这种彩料对温度和烧成气氛非常敏感,过或不及,都无法显现出其本身的红色,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瓷人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施于同一器物上,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一种疯狂的创举。
时至今日,烧窑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配方,但要烧造出理想的青花釉里红器物,仍然难度很大。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景色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山水瓷画则起源于唐代,在明代时期多作为人物故事中陪衬的一种小景且画工简单,寥寥几笔。
至清代逐渐成熟,山水瓷画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画派,而此时亦为青花釉里红发展的全盛时期,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孕育而生。
青花与釉里红相互穿插,青花为主,釉里红为辅。
色泽纯正的釉里红点缀其间,打破了单一色调的局面,山石丛林间点点红光使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幻,丰富了山水瓷画的视觉效果。
二、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创造的意境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釉里红发色娇妍而沉着,色调浓郁,流动性强,因此不能产生深浅层次的变化;青花呈色稳定,类似于墨汁,有着“青花墨分五彩”之说,效果与文人写意画如出一辙。
论清三代青花山水对“四王”文人画的扬弃与超越
论清三代青花山水对 四王 文人画的扬弃与超越*荆晶灵(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清三代青花山水的发展与同时期的四王文人画存在紧密联系,在其风格特征㊁布局㊁工艺技法等方面,呈现出受四王正统画派的影响,但并非对其全盘接受,而是扬弃四王绘画技法,在改进了青花山水纹绘制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借鉴其他优秀工艺形式,从而在客观和主观方面呈现出超越性,为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㊂关键词清三代青花山水四王文人画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095-04O n t h e S u b l i m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o f t h e B l u e a n dW h i t eM o u n t a i n s a n dR i v e r s i n t h e T h r e eD y n a s t i e s o f t h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o n t h eL i t e r a r y P a i n t i n g o f t h eF o u rK i n g sJ i n g J i n g l i n g(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r t a c t: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b l u e a n dw h i t e l a n d s c a p e s i n t h eQ i n g D y n a s t y w a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o f t h eF o u rK i n g s d u r i n g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I n t e r m s o f t h e i r s t y l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l a y o u t,a n d c r a f t s m a n s h i p,t h e y w e r e i n f l u-e n c e db y t h e o r t h o d o x p a i n t i n g s c h o o l o f t h eF o u rK i n g s.H o w e v e r,t h e y w e r e n o t f u l l y a c c e p t e d,b u t r a t h e r d e v e l o p e d a n d a b a n d o n e d t h e 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o f t h eF o u rK i n g s.O nt h eb a s i so f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o f t h eb l u ea n d w h i t em o u n t a i n s,t h e y i n t e g r a t e da n db o r r o w e d f r o mo t h e r e x c e l l e n t c r a f t f o r m s,t h u s p r e s e n t i n g ad u a l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i n b o t ho b j e c t i v e a n d s u b j e c t i v e a s p e c t s,T h i s p r o v i d e sn e wi d e a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v e a r t.K e y w o r d s:B l u e a n dw h i t e l a n d s c a p e s o f t h e t h r e eQ i n g d y n a s t i e s;F o u rK i n g s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C u l t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山水画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的艺术史和工艺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㊂早在先秦时,山水元素便通过壁画㊁画像石等媒介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但直到17世纪的清顺治时期,青花山水才成为独立的陶瓷装饰纹样;清三代青花山水纹大量出现,这一时期青花山水纹,在画面风格㊁经营位置㊁工艺㊁技法等方面吸收了四王山水文人画的优点,博采众家之长,经历了对四王文人画的扬弃和超越,从而使青花山水纹样在这一时期达到繁荣㊂1清三代青花山水受四王正统画派影响的渊源青花山水纹样的研究,学术届多将目光放在明清的演变及青花山水的写意性特征上,对青花山水和四王文人画的联系却鲜有提及,但在青花山水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的发展与传播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㊂就 四王 的 人脉 来说,以王时敏直接师承董其昌为源头 经元代黄公望等的实践,由董其昌以 南北宗论 的理论及其规导的画法接力,打开了 文人画 思想传承发展的通道㊂ 四王 通过 仿古 摹古 ,求得画源 正脉 不求奇峭 的中和之美,笔墨严谨,重视法度,因而在清初成为画坛的正统与主流㊂青花山水随着四王文人画的流行逐步在清三代发展起来,并影响民间陶瓷装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在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之时的民心所向和文化归属㊂清初社会动荡,弱势文化主动权取代强势文化带来了文化错乱的问题,整个社会充满了无序㊁错乱和动荡;国政昏暗时,文人常通过游览山川,借画抒意,表达对浊世的否定和对理想的向往,如王维的 画乃吾自画 思想,宗炳的 畅神 说,以及顾恺之的 形神 论等,山水画中体现的是对自由情感的表达,更符合当时民*作者简介:荆晶灵(1999-),设计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㊂众的心里需求; 四王 画派,尊崇复古,起到了文化上的带领作用,不仅是对前代画作风格㊁技法的继承,也是对中国画中思想观念的认同和继承,是对历史文脉的存续和保留㊂(2)清代帝王对文艺教化的重视,上层审美对民间审美的渗透㊂清代帝王更加重视文艺作品对世人的教化作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推崇四王的画作与画风,尊崇儒家理学㊁伦理纲常,器以载道的思想,题材上多有耕织图或反应农本思想及充满生活气息的画作,通过版画或印刷的形式广泛流传㊂瓷业一直延续着明末 官搭民烧 的形式,大批受过官方训练的工匠涌向民间,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官窑器的优点,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均得到发展;文人画在不断丰富自身语言和表现力的同时,还通过多样化的介质载体和传播方式,影响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㊂(3)明代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出现㊂随着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民间的书画交易越发频繁,历代名画交易对象也几乎都是古山水,交易对象也大多都是文人,但清代书画古玩代理人 经济 牙 引商 等相继出现,使得以四王绘画为首的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在清朝的传播更加广泛,四王文人画不仅只在上层阶级之间欣赏流传,更是通过民间团体和印刷㊁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民间窑口青花山水纹样的繁荣与发展㊂2清三代青花山水的表现特征山水 纹样,早在先秦时便出现在工艺器物之上,多借助山川自然之景,表现古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以抒发内心的情感,青花山水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元代青花构图饱满层次丰富,但山水是仅作为背景故事而成为辅助性装饰纹饰㊁明代青花吸收文人画的绘画手法,纹样绘制相较前朝更加细腻,但为了突出作为主体的人,山石的比例相对较小;直到清朝山水纹样才成为独立的装饰纹样,在瓷器装饰纹样中特点鲜明㊁独树一帜,尤以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最为精美,最具有代表性㊂清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纹样特征可概括为:凝重清幽,苍劲有力㊂清康熙时期青花山水在某种程度上仍保存着明末青花山水的特点,在山水纹样上吸收 浙派 山水的特点,但这一时期相较于明代绘画技法更加成熟,多使用斧劈皴的画法,使得山体走势如刀削斧凿,蔚为壮观;也出现了少量披麻皴的技法,笔法上表现的较为简单,更为豪放粗旷;如2020年10月19日北京保利拍卖会上的清康熙青花山水图铃铛杯(见图1),极具这一时期青花山水纹的特点;工艺方面吸收借鉴了中国纸本画 墨分五色 之法,‘陶雅“中这样记载: 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㊁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㊂虽只使用青花一种表现方式,但一笔一画间有色阶区分,以墨色深浅表现和用笔表现远近虚实,在构图和画面表现上更加注重意境营造,留白恰到好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西洋技法,有高光阴影等的表现,更具立体效果㊂图1清康熙青花山水图铃铛杯清雍正时期的青花山水纹样特征可概括为:清晰明快,细腻淡雅㊂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在清康熙青花山水的基础上文人气息更加浓厚;此时的披麻皴与康熙的用笔随意的披麻皴有所区别,多使用工整细腻的小披麻皴,还会根据山势不同采取不同的皴法,芝麻皴,牛毛皴,钉头皴等方式更能表现山石的脉络和纹理㊂如清雍正青花山水人物洗(见图2),整体画片比例缩小,画面中有大量留白,绘画和构图严谨,汾水多为两个浅色调,整体呈现十分清逸,山体的构图表现㊁走势㊁线面结合更显雅韵自然㊂青花山水虽不是官窑的主要产物,但其质量之精美,艺术水准之高超,清秀典雅之风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㊂图2清雍正青花山水人物洗清乾隆时期的青花山水纹样特征可概括为:典雅繁密,绘工精细㊂这一时期除民窑外,青花山水也吸引了官方的注视,表现为与民窑青花不同的特征㊂官窑青花装饰风格细腻繁复,兼具宫廷画的格式和文人画的趣味㊂如清乾隆青花山水大瓶(见图3),一改康熙雍正时期青花山水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吸收与应用,以纹饰繁密㊁染画工整见长;具体表现为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以开光和分层构图的形式表现青花山水,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用笔不仅吸收了国画绘画技巧,更是将国画的写意和青花图案特点相结合,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呈现图案画和绘画性相结合的艺术的效果㊂图3 清乾隆青花山水大瓶从清三代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到㊂清三代山水纹样经历了在沿袭前朝画风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技法,从而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而在此过程中,在其风格特征㊁布局㊁工艺技法等方面,呈现出受四王正统画派的影响㊂3 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对四王绘画风格及技法的扬弃清初以四王为主流的正统画派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㊂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上层审美对下层审美渗透的进程,原本只能被贵族阶级享有的文人画,通过青花山水这一工艺表现手法,以民间日用瓷器的形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在此过程中,四王文人山水画对青花山水的表现产生了大影响,青花山水发扬了四王绘画以下特点:(1)画面布局由边缘到中央,更重视画面意境的表现㊂清代之前青花山水纹样或作为画面边饰㊁开光部分的装饰抑或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辅助纹饰,以图案化或适合纹样的形态展现;但随着四王文人画的出现和繁荣,上层审美逐渐渗透到民间审美,青花山水纹样由次要纹饰上升至主要纹饰,而位置的由边缘到中央也印证了青花山水纹样这一纹样地位的上升,山水纹样逐渐占据画面主导,工艺特征的边饰逐渐弱化,通景青花山水大量出现,立体器物周身以山水纹样装饰,其构图和明暗虚实的对比和构图布局越发重要,无论在哪一面观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山水图景,从而达到更具意境美的展现㊂(2)画面技法由随意到工整,更注重工艺笔法的表现㊂四王文人画极为重视摹古,尤其重视对前代绘画风格和技法的延续,随着四王文人画及以四王风格为代表的娄东画派以及虞山派的影响和传播,当时社会整体对四王画作的推崇,国画中的用笔皴法和设色技法逐渐影响到陶瓷绘画,吸收国画技法从而改进工艺上的笔法技巧和设色技法;不论是清康熙时期的墨分五色㊁雍正时期对皴法的综合运用㊁还是乾隆时期对画面笔法的精细化改良,青花山水纹样逐渐由图案性向装饰性过度,用笔由随意到工整,更加重视画面的虚实结合,以及构图和画面意境的营造㊂(3)画面含义由他者转向自我,更重视民间文化属性的表现㊂四王山水文人画其含义不仅是对前代绘画风格和技法的延续,也是对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文化㊁观念等的继承和发展;文人画代表着个人意志的觉醒,绘画属性从此不再仅是为了宗教性㊁政治性㊁或是帝王审美的工具,而是在此之中演化出了个体,成为表达个体情感的媒介;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不仅描绘群山流水等自然景色㊁也对文人游道㊁耕种等题材有所表现,满足民间审美生活的需要,也是上层文化对民间审美的渗透,展现新的时代风貌和民间淳朴自然的风情㊂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因收到当时主流审美四王文人画的影响从而出现图案性向绘画性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花山水纹样绘画和工艺的进步,但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却不是全盘接受四王绘画的风格,而是与青花的工艺特性和当时的民间社会文化㊁风俗相结合,从而摒弃四王绘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道法自然,纹样绘画风格更为朴实㊂四王善于吸收前代技法和艺术特点,注重画面的经营位置和结构气势,但因循守旧,却被前人的笔墨技法和风格约束,有泥古的弊端,一定程度上阻碍艺术的发展;而民间窑口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亲近体察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对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理解更为深刻,画师在绘画过程中更多的遵循心中的感悟,下笔如有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泥古和过于刻板的装饰艺术形式,在绘画上的表现呈现出更加写意㊁朴实自然的特点㊂(2)创作自由,纹样绘画表现更为多变㊂四王绘画受到统治者的追捧,在百年间都处于正统地位,其绘画作品和理论成为了 范本 ,但于此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规训,构图了无新意㊁题材乏善可陈;清代青花艺人大部分来自民间的陶瓷工匠,他们往往是以民间艺术为根本,具有一种浓厚的民俗思维和内在的东方文化审美的民间特质;有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方面是民间的创作环境更加自由,民俗文化活动更为丰富多样,其中不乏用笔和题材的大胆创新;另一方面,清代青花瓷在国内外均十分畅销,需求量极大,同一件器物上的纹样装饰可能由几个人共同绘制,呈现出更加自由多变的艺术表现㊂4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的超越与发展青花山水纹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积淀,逐渐形成理论系统的绘画方式,一定程度上超越了 范本 ㊂一方面是清三代青花山水对多种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工艺技术得到发展,也推动了上层文化的传播㊂清三代青花山水不仅攫取了四王山水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版画㊁刺绣等工艺美术的优点,在工艺上加以改良,呈现出绘画性和图案性同时存在的独到的艺术特点,丰富了瓷器装饰方法,生产呈现出一定的程式化特点,分工极其细致,可以大批量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传播㊂另一方面,清三代青花山水在主观上是自然㊁文化和内心情感的主观艺术性表现,是世俗文化和上层雅文化的融合㊂青花山水纹样是凝结了创作者的思想,以青花为媒介,对自然㊁自我㊁与文化的融合和再现;将人内心的细腻情感㊁作画时的心情和时代文化,通过勾染皴擦和布局营造表现出来,展现内心的自由㊂虽青花山水纹样从繁荣到逐渐退出主流装饰的舞台,只经历了短短的200年,但其对四王文人画的扬弃和超越却对同时期的古彩㊁粉彩产生很大影响,从此中国传统瓷器的装饰工艺便走向了绘画性和图案性的分流,丰富了陶瓷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呈现出更多的可能㊂5结语综上所述,清三代青花山水纹样在其表现上呈现出绘画性和图案性相结合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清四王文人画的笔墨技法和艺术风格,但却不是一板一眼的全盘接受,而是建立在保留青花工艺装饰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吸收四王绘画中的优点,摒弃其泥古㊁脱离自然的局限性,并表现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超越性㊂不仅是创新新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也反映出上层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影响以及上层文化和世俗文化的融合;这种新的探索形式,对清代其他工艺美术以及近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顾楷之. 文脉 与 人脉 :清代 四王 绘画源流及 复古 真相探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2(11):233-240.[2]徐双.清代 四王 的师古画风及其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1(4):10-11.[3]谭有进,崔名芳.文人画走向民间的传播形式 以陶瓷上的类文人画为例[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4):87 -100.[4]于欣荣.再议清代画家 四王 的山水画风格[J].文物天地,2021(11):30-33.[5]王祖京.青花山水的发展溯源[J].陶瓷研究,2021 (8):113-114.[6](清)寂园叟.陶雅[M].盐田力,译解.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7]舒进.清前期景德镇民窑青花山水的写意性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8]解荣昌.浅析晚明青花山水兴盛的原因[J].景德镇陶瓷,2007(1):20-21.[9]张欣.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写意性绘画特征探析[D].汕头:汕头大学,2007.[10]陈艺璇.清代外销瓷山水纹饰研究[J].陶瓷研究, 2023(2):127-129.[11]黄少华,黄鹤楼.漫谈青花分水与国画水墨中意境张力的艺术表现[J].陶瓷研究,2012(3):59+64.[12]夏春秋.略谈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的青花分水[J].陶瓷研究,2008(1):89-90.[13]高路.明末清初转换期的青花瓷特点 以崇祯青花为例[J].陶瓷研究,2023(3):141-143.。
浅析徽州版画对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山水绘画的影响
I;奶权f n完浅析徽州□1f 旦强摘要:明清时期,徽州版画以雅致、秀丽著称,在我国古代版画艺术中有着突出的艺术特色,其成因与当时徽商对 出版业的大力投入和众多文人画家、技艺高超的刻、印工匠的参与有着密切关系。
徽州秀美的山川风景、悠久的人文景 观,成为方志版画表现的主要内容。
徽州版画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和地方史料,同时对离它不远的景德镇陶瓷 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山水绘画带来了全新的艺术面貌和长足的进步。
该文尝试从徽州版 画的发展、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对景德镇青花山水绘画风格的影响入手,分析这一独特的艺术现象。
关键词:徽州方志版画景德镇青花山水iLctm圆I 期景德镇青方志是地方志的筒称,是记载不同地域的人 文、地理、名胜古迹等的重要史志书籍。
在中国古 代,以方志形式记载地域的人文、地理等内容有着 悠久的历史,方志的编撰成型于唐宋、繁盛在明清 时期。
隋炀帝曾下令“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 产、地图,上于尚书”®,规定各州府出面编撰各地方 志,上报朝廷,此后修志成为历代官府职责之一。
n _L方志以图入志辅助以文字说明,成为一个重要且固定的形式延续下来。
明清时期,徽州山川版画多出 现在方志中,今天看来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 文献意义。
一、徽州方志版画的发展徽州在明清时期是中国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 文化中心之一,徽州的地方志编撰历史由来已久, 在明清时期,徽州府县志编撰达到鼎盛。
这个时期 也是徽州版画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万历年 间,在徽州墨模中墨面图案的镌刻技术开始被应用 到版画镌刻中,由此形成徽派版画。
明代几任皇帝 XV下诏遍征天下郡邑志书,清代同样十分重视方志的I 编撰,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志书籍出版业的I I I 繁荣。
明中后期,徽商的崛起不但为徽州的经济带来了繁荣,也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明万 /|v历年间,出版业兴盛,徽商为了提升出版物的品质,开始不惜重金聘请当时的著名画家、刻工、印刷业 者共同投入版画创作,使徽派版画发展到了 一个高 峰。
论景德镇青花瓷山水图构图形式的演变
论景德镇青花瓷山水图构图形式的演变作者:鲍兆年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07期摘要:景德镇青花瓷山水图构图形式经历了数百年演变与发展。
元代为人物背景形式、散点式布局;明代为疏密二体相结合;清代则模仿宫廷式样并有程式化倾向;当代则出现多元并存局面,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
关键词:青花瓷山水图构图形式演变景德镇青花瓷发展历史悠久,题材丰富,人物、花鸟、山水等无所不包,其中山水图属于发展较缓慢者,元代时萌芽,直至晚明时才达到兴盛,清康熙时达到高峰,时至今日仍是景德镇青花瓷最重要的装饰题材之一。
在景德镇青花瓷山水图发展的各个时期,其构图形式各具特色,对其演变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元代——人物背景与散点式元代是景德镇青花瓷的崛起时期,但就山水图而言,则处于萌芽时期。
元青花山水图主要以人物背景的形式出现,人物是主题,山水虽然只是作为衬景,但对烘托气氛、渲染情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物图中的山水表现主要以散点式布局形式为主要特色,山石松竹等各类山水图要素均以散点武分布,环绕或穿插于人物周围,其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物服务。
二、明代——疏密二体相结合进入明代后,青花瓷山水图缓步发展。
明早中期时仍处于发韧期,但独立形式的山水图已然兴起,“海浪仙山”成为较盛行的山水题材,但真正意义之青花山水图仍未出现。
直至晚明嘉靖、万历时期,青花瓷山水图才真正兴起,并在明末时达到高峰,风格多样、形式丰富。
明代青花山水图在构图上明显地分为疏密二体,密者密不透风,疏者疏可跑马。
明早期直至明晚期盛行的“海浪仙山”图大都属于密体形式,特别是永乐、宣德“海浪仙山”图,海浪与山石密布金器,气势澎湃汹涌。
明晚期嘉靖、万历时期有不少类同于界画形式的楼台仙阁山水图,亦属密体形式。
明代青花山水图的疏体构图则是明代民窑产品的一贯风格,早中期民窑青花山水尚处于萌芽期,主要是简单的云气纹,晚期开始呈现大发展局面,普通中小型民窑生产大量的类同文人写意山水画的青花山水图产品,构图极粗率简洁。
探索粉彩山水画的文人气息
、
用色
方可成气韵
粉彩 绘 画 亦然
,
粉彩绘
,
画 的绘 画 语 言 不 管 是 经 过雕 饰 的
或 者 贴近 生命
,
浑然
天成的
,
有 书 卷 气 的文 人 贵 族 语 言
只要返 朴归真
”
。
或者 完全通 俗 的平
也可 算 是粉彩绘画
,
民语 言
,
,
意趣 天 成
,
的
“
逸品
粉彩绘 画语 言不只 是达 到某种视觉效果
珠 山八友
中
以
的 汪 野 亭 以粉
,
大绿
、
水 绿 或 雪 白罩 填
,
,
白成 风 格
,
《 屏 晚钟》 瓷 南
,
I 板 画 绘 湖 I上飞 瀑
石 桥栈道
一
苍松绕 山
,
碧 苔遍布满 山 长袖飘 飘
,
,
气 氛清 净 无 尘 行来
。
。
右下有
、
士 斗 笠 藜仗
千 年 瓷 都景德 镇集天 下 之 大成
历 经 千 年文 化积 淀
,
,
其 山水 瓷 画 源 远 流
,
,
也把追求秩序和谐作为理 想
。
,
强 调 人 与 自然 之 间
时至 今 日
山水瓷 画 不拘
一
的和 谐 本源
,
其 实粉 彩 山水 画 创 作
,
,
就 是 以 自然 景 物 作 为
,
格
,
形式
、
画 风 多样
。
但 最 能代 表 景 德 镇 山水 瓷 画 艺
清前期青花山水的艺术特征及成因解析
2012年第2期 总第138期万华昌清前期青花山水的艺术特征及成因解析作为瓷绘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清朝顺治、康熙两朝青花山水在当时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
在继承前期文人旨趣的同时,无论从综合艺术性、釉色、工艺技法等都表现出当朝独特的艺术特点。
笔者基于多年艺术创作和理论学习,对青花山水绘画艺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将短识拙见付诸笔下,望获各方家指正。
一、青花山水艺术概况山水瓷画艺术较之花鸟等其他题材起步较晚,大概起源于唐代。
而青花山水瓷画是在元代成熟青花瓷出现的基础上而诞生的,在当时仅作为人物图的配景出现,并未形成一定的气候。
明代早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亦未出现转机,仍然只是配合人物图而呈现。
至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山水瓷画才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得以显现。
明代中期青花山水艺术的主要形式为典型的“海浪仙山”题材,构图多为模式化,汹涌卷曲的海浪之上耸立着飘渺若仙的群山,典型器物为明代永乐双耳三足炉。
明代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江南地区兴起大批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儒商士绅,他们热衷于品鉴文人绘画艺术,客观上推动了文人山水绘画艺术发展。
而此期的青花山水也多为模仿文人山水绘画的艺术风格。
二、清前期青花山水艺术特征清人叶梦珠言:“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愈十倍”。
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削弱,瓷器质量很差,大体上,清前期瓷绘产品更多是继承了明末天启、崇祯朝的艺术风格,其中包括青花山水绘画艺术。
天启、崇祯两朝政局逐渐走向衰败,官窑生产几近停顿,山水题材的青花器甚少。
与之相反,民窑在外销需求的刺激下打开了繁荣兴盛的黄金局面,彩绘瓷制作技艺和风格灵活多样,青花山水也呈现与以往不同的风格,之前富有吉祥寓意“海浪仙山”题材的青花山水瓷画一扫不见,随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文人诗意的青花山水图景,如远山近水之间,一叶扁舟独立于寒江之上,舟上无人横渡,景色凄凉空旷。
浅论陶瓷青花艺术中的山水画
浅论陶瓷青花艺术中的山水画作者:何丹方启峰来源:《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3期陶瓷青花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
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汲取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青花山水艺术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是先辈陶瓷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
随着陶瓷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使得享誉世界的青花艺术有着瓷上国画之称。
一、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
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从问世直至如今,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一眼望去青花艺术与水墨国画艺术简直是一脉相承。
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也就是说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国画的技法及神韵,换而言之就是陶瓷国画艺术。
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青花山水画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隋、唐两代中国画注重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代笔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己达空前鼎盛,这一切的一切对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最典型的陶瓷水墨青花艺术,几乎与中国画的水墨画如同一辙。
如:汪野亭创作的《青花山水图》四条屏,其作品具有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表现出中国画的泼墨韵味,典雅韵致,构图相仿,兼用高远与深远之法布局。
远景奇峰高耸,云气弥漫,山头渐次隐去,视野尽处朦胧可见山峦微伏,虚实相生。
中景汀洲斜插江心,宝塔矗立,枝干旁逸,曲径通幽。
近景所绘景物也极为丰富,茂树丰林间,山石多以短披麻皴表现,质感强烈,逼真酷肖,色泽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每条瓷板的画面空白处各题五言律诗一首,既不同于古彩的单调、艳俗,又比浅绛彩更富于表现力,以景传情,尽显文人风骨。
可为名噪一时的青花山水陶瓷艺术家。
水墨画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有形式,它运用单一的黑色来描绘形象,这种特殊的表现方法正影响着青花单一色调的绘画艺术。
试论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
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6No.142April.2021试论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陈宁,张形形(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沈周是明代中期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以文人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画作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试图从沈周文人画的绘画理念、艺术表现手法、装饰题材等方面,具体探讨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
关键词:沈周;文人画;青花山水装饰;景德镇;明末清初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1)04—001—(05)On the Analysis of Shen Zhou Literati Painting on the L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DecorationChen Ning,Zhang Tongtong(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403,China)Abstract:Shen Zhou was a femous painter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pioneer of the"Wu School".He made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landscape painting by literati.His painting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blue-and—white landscape decoration in Jingdezh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hen Zhou's literati paintings on the blue—and—white landscape decoration in Jingdezh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fi?om the aspects of h is painting ideas,artistic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decorative themes.Key words:Shen Zhou;literati paintings;blue and white landscape decoration;Jingdezhen;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有竹居主人等,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
山水画在陶瓷青花装饰应用中的研究
所谓青花山水,其实质上其实就是以青花瓷器为载体,在青花瓷器上描绘山水的一种艺术形式。
青花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不过从绘画角度来说,还是以简单的点、圆以及线条等几何轮廓来表现图案和造型的契合。
至于到了宋代时期是否有青花构成了青花起源和发展的难题,因此在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研究者的探讨中始终把青花起源唐代作为论据,而宋代约三百年的时间内却没有青花产品的出现,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北方磁州窑的兴起,将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绘画带入瓷器之中这是继唐代长沙窑以后又一个将绘画融入瓷器之中的著名窑口。
尽管青花山水自从形成以来,在经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技法比如“分水法”,也具备了自己的独立的设色方式,但我们无可置疑的是,青花山水在起源与发展之中,与中国画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一脉相承,说到底,不论是就形式还是内涵而言,还是风格来说,都可以说是国画在另一种材质或者说载体之上的表现,是国画在创作形式上的一种创新。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青花山水对中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发展数千年并铭刻到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学思想的继承,这种继承,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历史,展开的是一幅浩瀚的苍茫的绚丽多彩的画卷。
自从勤劳智慧的古代先民在原始的石器时代的一些朴素粗糙的绘画风格,宣告了中国画的诞生,在那之后,于隋唐时期初具规模,并设置了专门培育画师的画院,由于当时画院的束缚,中国画尚处在水墨重彩附庸皇族的特点上。
两宋时期,由于宋徽宗的重视和倡导,对绘画艺术的重视被抬高至同科举等同的地步,一时风光无两,此时的艺术风格极善工笔描绘细腻。
及至元代,文人涌现,文人的思潮也渗透至绘画艺术领域,在艺术中倡导写生,并寄托着自己的审美表达,山水画更加繁荣。
明清时期,笔墨法山水画已达空前鼎盛,画家们不仅用之来描绘简单的山水景观,还借助景观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之相表里的,就是山水画中题字题诗的流行,比如郑板桥所画的《竹石》(如图)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浅谈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美学思想
2015/09浅谈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美学思想【摘要】景德镇因陶瓷而闻名,青花绘画是景德镇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一大瑰宝。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景德镇青花绘画的题材以及形式也日益丰富,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美学理论以及美学思想,希望进一步推进景德镇青花绘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绘画;美学思想;中国画;装饰栾晓丽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一些艺术品爱好者的关注,当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陶瓷和绘画都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瑰宝,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景德镇很多陶瓷艺术家在陶瓷艺术品中会采用中国画进行装饰,将陶瓷和绘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陶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花装饰属于一种陶瓷釉下彩绘艺术表现形式,最早产生于唐代,在元代逐渐发展成熟。
青花陶瓷产品呈现的是一种青蓝色,沉静、明快又幽靓,青花彩饰虽然仅仅是一种颜色,比较单调,但是具有极其鲜明的表现力。
青花中有“料分五色”的说法,这和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青花和中国画艺术形式最为接近,两者共同积累着极为深厚的美学思想。
一、景德镇青花绘画的传统哲理(一)道、法、理“道”是中国古代老庄主张的哲学思想,以往中国人认为“道”是宇宙产生、发展以及变化的主要根源,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根据“道”的内在运动规律改变的。
规律包括“无形”“有形”两大对立体,而且两者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景德镇青花绘画中首先一定要具备“有形”要素,不管是什么“有形”物象,都具有自身的结构规律以及生长规律,比如人的眼睛、耳朵都是成双的,这是自然规律,画少或者画多都和人的生理结构以及生长规律不符合。
“道”属于“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可以反映“有形”的东西,也是客观存在的。
“道”主要是立足于实际,深入观察事物,了解物象的色彩、质感、比例以及外形等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
浅析景德镇青花绘画发展的历史概要
浅析景德镇青花绘画发展的历史概要汪婷【摘要】青花瓷始烧于唐代,直到宋代都一直是处在萌芽状态,元代青花装饰受汉族文化、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影响其画面多呈现出繁复饱满的装饰风格,明代青花器形品种繁多,装饰纹样多样化,而清代官窑青花发展的繁荣阶段在康、雍、乾三代,到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出现开创了新文人画瓷的新章程。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97-97)【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绘画;发展【作者】汪婷【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院,江西景德镇33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7青花瓷是一种以钴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再将瓷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1300度一次性烧成的蓝色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胎体细腻,釉色透明,纹饰幽艳,造型华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纯真的感觉,因而享誉海外。
青花瓷始烧于唐代,自唐生产青花瓷以来就基本沿着官窑和民窑两条发展道路。
但由于当时青花原料钴的供应问题以及当时政治,文化等背景因素的原因,青花瓷直到宋代都一直是处在萌芽状态。
在我国历史上青花瓷的真正大发展时期是在元代。
元代由于青花原料钴在国内矿藏的开采而得到稳定充足,更重要是元朝的统治者是来自草原的蒙古族。
由于蒙古族对蓝天白云的崇尚恰好青花瓷兼具了蓝色和白色。
青花瓷在国外最早的翻译之一就是Blue and white。
元代青花装饰受汉族文化、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影响其画面多呈现出繁复饱满的装饰风格。
元青花装饰纹样多注重从大自然汲取动植物素材,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熟一举改变了自唐宋以来陶瓷装饰主要依赖刻、划、印花装饰技法为主的格局。
另外在元代还创烧了釉里红,釉里红经常与青花搭配在一起俗称青花釉里红。
元青花的成熟开创了之后明清两代陶瓷装饰以彩绘为主的新局面。
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明代在陶瓷烧制上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其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青花文人画的审美及品味
青花文人画的审美及品味
张雪松;张进保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12(30)3
【摘要】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浓郁的东方艺术魅力,把釉下彩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自元以来,历久不衰,成为陶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青花陶瓷装饰艺术,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
体现。
与中国水墨画的"焦浓重淡清"五色类似,青花装饰也讲究"料分五色",即
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
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发挥陶瓷材质、工艺特点基础上,融汇了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民族图案的艺术特点,布局生动、想象纯真、夸张概括,美仑绝奐。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张雪松;张进保
【作者单位】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333000;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议《青花瓷》词意与中国文人画中古典主义情怀的共通性 [J], 何阿平
2.五彩青花文人画 [J], 曹千里
3.浅谈王步先生青花作品中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J], 王志文
4.文人画的审美价值取向──论文人画对“逸格”境层的审美追求 [J], 娄宇
5.试论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 [J], 陈宁;张彤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文人画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袁智勇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07(22)2
【摘要】文人画的由来的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菜巢皆有画名。
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
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
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
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袁智勇
【作者单位】景德镇珠山陶瓷艺术院,景德镇市,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人画面对景德镇近代陶瓷绘画的影响 [J], 王云霞
2.绘画与陶瓷相互影响的美学进程——谈新安画派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J], 丁晓青;
3.中国文人画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影响 [J], 陈军;傅长敏
4.新安画派为何能影响景德镇陶瓷绘画 [J], 丁晓青;孙仲萍
5.新安画派影响景德镇陶瓷绘画的途径 [J], 丁晓青;孙仲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初山水画对青花山水瓷画的影响
清初山水画对青花山水瓷画的影响
凌晓华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11(26)2
【摘要】清康熙时期是景德镇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瓷画充分吸收了清初山水画“尚古”之风的审美特征,在意境上达到了这一时期文人画的水平。
研究解读这些青花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源流内内涵,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清代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发展和审美特征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1页(P69-69)
【作者】凌晓华
【作者单位】凌晓华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谈"清初四王"影响下的清康熙青花山水瓷画艺术 [J], 詹火龙;占剑文
2.漫谈山水画笔墨语言影响下的釉上山水瓷画创作 [J], 万艳云
3.试论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 [J], 陈宁;张彤彤
4.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 [J], 林通;冯云
5.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J], 彭建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景德镇青花山水画受沈周文人画之影响
周云亮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22(37)4
【摘要】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最具代表地陶瓷装饰。
而青花山水从创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千百余年,其画法也深受各个时期纸本山水画婴戏那个。
沈周是明代时期著名的吴门画派开创者,其最擅长画文人山水画,其画作不仅对后来的清朝,直至现代青花山水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沈周文人山水画中的表现手法、装饰题材以及绘画理念着手,试图探究景德镇青花山水与沈周文人画之间的联系。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周云亮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陶瓷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明代景德镇青花瓷装饰中的文人画特征
2.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玉溪窑青花瓷工艺的影响
3.试论沈周文人画对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山水装饰的影响
4.晚明清初民窑青花山水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
5.景德镇当代青花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