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合集下载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送别唐代: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注释: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chéng)。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夜永:长夜。

秋澄:澄净的秋色。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hú)冰。

离心:离别之心。

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

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赏析: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

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

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

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

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

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

“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

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

《送别》古诗原文以及赏析

《送别》古诗原文以及赏析

《送别》古诗原文以及赏析第1篇:《送别》古诗原文以及赏析【诗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出处】唐·王维《送别》。

【翻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全诗】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读】首二句写饮酒饯别,并询问友人到哪里去。

语言质朴无华,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并自然过渡到下面两句归隐的回答。

“不得意”既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既然是不得意,那么归卧南山陲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诗人对友人的心情非常理解,五六句既有对友人的安慰,也表现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

山中悠然白云,应有无穷无尽的乐趣,诗人借用归隐山中景*的美好来对人世荣华富贵进行否定,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句平淡无奇,但却词浅意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前四句为后两句感情的抒发作铺垫,使后两句给人以“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受。

第2篇:《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出处】唐·王维《送别》。

【鉴赏】王维送别友人,友人对他说:“世事不顺心,决定回终南山隐居。

”南山:是终南山,即秦岭。

这两句诗常用来表示一个人在失意时,盼望回归故里或变换环境的悒郁之情。

后人在引用“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两句诗时,不必把南山一定解释为终南山,南山所代表的,只是一个象征意义。

【全诗】《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说明被送别的对象是谁,但诗中告诉我们,他的这个朋友是失意而归隐的。

这首诗同王维许多诗一样,没有用典,没有华丽的句子,但明白如话而意味深长。

诗的首二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世路悠长贵,胡为劳其生?安能久却被,露重风轻秋。

译文:送别【唐】王维下马饮酒与你告别,询问你将要去往何方?你说自己不得志,打算回到南山脚下隐居。

人生如同无根之草,飘荡如陌上的尘埃。

随风四处飘散,这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世间道路漫长而珍贵,为何还要劳心劳力地生活?怎么能长久地被尘世所累,承受那露水沉重、秋风轻拂的秋天?赏析:这首《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两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临别之际,下马痛饮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友人因不得志而归隐南山,诗人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

第三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以“无根之草”和“陌上尘埃”比喻人生,形象地说明了人生无常、无法把握的道理。

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进一步强调了人生无常的主题,指出人的命运如同随风飘散的尘埃,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第五句“世路悠长贵,胡为劳其生?”诗人反问,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质疑。

世间道路漫长而珍贵,但为何还要为了生活而劳心劳力呢?最后两句“安能久我被,露重风轻秋。

”以秋天的露水沉重、秋风轻拂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不易的境遇。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送别这一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佳作。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送别唐代: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注释: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chéng)。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夜永:长夜。

秋澄:澄净的秋色。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hú)冰。

离心:离别之心。

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

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赏析: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

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

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

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

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

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

“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

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

送别(王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王维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标签抒情、写景、唐诗三百首、友情、送别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

【《送别》古诗词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送别》古诗词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送别》古诗词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送别》古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解释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诗文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答复。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认,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5篇《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昭君怨·送别苏轼〔宋代〕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译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开,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

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

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瑾,追逐行舟,代人送行。

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注释:昭君怨:词牌名。

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全词四十字,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宋时为长江中岛屿,现已与长江南岸相连。

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书法家,苏轼的亲戚。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

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

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赏析:此词上片前二句“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不梦”,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解候,不知是谁吹起月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

从“惊破”一词来看,对梦被惊醒似有怨恨之意。

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月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

后二句“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描述月这样的情景: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

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月。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

“欲去又还不去”,道月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

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解节,景象凄迷,那解别情更使人黯然。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月,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

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

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

送别原文及赏析

送别原文及赏析

送别原文及赏析《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次收录于《全唐诗》之中。

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公离别时的悲伤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相聚的期盼。

以下是《送别》的原文及赏析。

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原文解析:这首诗的开篇写道“山中相送罢”,表明主人公和被送者在山中告别已经结束。

随着太阳的西下,主人公在日暮时分关上柴门,意味着离别已成定局。

接着,诗人描绘了春草年年绿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一句“王孙归不归?”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被送者回归的期盼,也反映出诗中主人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赏析:《送别》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笔触,写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期盼。

通过描绘山中相送的场景,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朦胧的环境中,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氛围。

尤其是末句“王孙归不归?”,以疑问句的形式,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全诗用字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修辞,突出了离别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此外,诗中的“春草年年绿”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也暗示了人事的更迭和变化。

这种与自然景物的联系,增添了诗歌的内涵与韵味;同时,也反映了王之涣那种感伤离别的心情,以及对随时间而去的友情和亲情的思念。

总而言之,《送别》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以及对重逢的期盼。

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个人离别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人生的离合悲欢。

正是由于这种真实、深邃的表达,使得《送别》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别诗朝代:隋代作者:佚名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翻译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别离:离别,分别。

创作背景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一、原文:《送别·斗酒渭城边》——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二、译文: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

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

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

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三、赏析: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

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

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的象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的《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的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的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

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

然而这美好的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11篇王维《送别》赏析1王维古诗《送别》赏析作者:【王维】年代:【唐】体裁:【五绝】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又题:《山中送别》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评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诗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首先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第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东风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

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赏析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创作背景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但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送别》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赏析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赏析篇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 ?【注释】[1]柴扉:柴门,言其简陋,以与山中隐居生活相称。

[2]“春草”二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意谓到来年春草绿时,你回来不回来?南朝宋谢灵运《悲哉行》亦云:“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王孙:此处即指送别之人,非实指王孙贵冑。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解读】诗题一作《山中送别》。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

《送别》译文
摘要:
1.《送别》的概述
2.《送别》的译文及注释
3.《送别》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正文:
《送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担忧。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译文及注释,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

《送别》原文如下:
青青团团日如许,白发匆匆人似雪。

江南江北送行船,东家西家分离别。

【译文】
天空湛蓝,太阳照耀得如此明亮,然而人的白发却像雪一般匆匆地飘落。

在江南江北,送别的船只来来往往,东家西家都在经历着离别的悲伤。

【注释】
- 青青团团:形容天空湛蓝,太阳照耀得明亮。

- 白发匆匆:形容人的白发像雪一般匆匆地飘落,暗示时光荏苒,人生易老。

- 江南江北:代指全国,表示离别之人遍布各地。

- 送行船:指送别的船只。

- 东家西家:泛指离别之人的家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以简洁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离别。

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祝福,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生命的无常,时光的荏苒,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视友情。

《送别》的影响深远,后世许多诗人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以离别为主题的优秀诗歌。

可以说,《送别》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送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送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送别赋噫!人生如梦,聚散无常。

今日送君,心绪难平。

念昔日欢聚,今朝别离,感慨良多。

临风把酒,泪眼朦胧,遥望行舟,渐行渐远。

感君远行,临风吟啸,山水之间,遥寄相思。

临别之际,赋诗以赠,愿君珍重,前程似锦。

天地悠悠,岁月如梭。

昔日同窗,今成远客。

忆往昔,携手共度,欢笑声声。

今朝分别,泪如雨下,肝胆相照,情谊长存。

君行千里,愿风送君,早日归乡。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

人生路上,相逢又别离。

今朝送别,情难自抑。

愿君此去,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他日相逢,再话桑麻,共赏花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君今远行,不知何时归来。

愿君勿忘,此地风物,山川草木,皆可寄情。

临风把酒,望君归舟,何时再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愿君此去,一路顺风,早日成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行万里,愿风送君,早日归乡。

此别之后,山水依旧,愿君珍重,前程似锦。

翻译:送别赋哎呀!人生就像一场梦,相聚和离别都是无常的。

今天送别你,心情难以平静。

想起往昔我们欢聚一堂,今日却要分别,感慨万千。

站在风中举杯,泪眼模糊,远远望着离去的船只,渐行渐远。

感念你远行,临风吟唱,在山水之间,遥寄相思之情。

临别之际,写下这首诗作为礼物,愿你能珍重自己,前程似锦。

天地广阔,岁月如梭。

往日同窗,如今成了远行的客人。

回忆往昔,我们手牵手共度时光,笑声连连。

今日分别,泪水如雨而下,肝胆相照,情谊长存。

你行千里,愿风能送你一程,早日回到家乡。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

人生路上,相遇又离别。

今日送别,情感难以抑制。

愿你此去,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他日相逢,再谈往事,共赏花月之美。

太阳依偎在山的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再往高处走一层。

你今天远行,不知何时能归来。

愿你不要忘记,这里的风景,山川草木,都可以寄托你的情感。

在风中举杯,望着你的船渐行渐远,何时才能再见?青山横亘在城北,白水环绕在城东。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长亭送别[元代]王实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勐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十五。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远:远自。

江:长江.下:移下。

仍:频频。

【韵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题材:送别诗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

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

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王维送别译文及赏析1《送别》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送别唐代: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注释: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chéng)。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夜永:长夜。

秋澄:澄净的秋色。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hú)冰。

离心:离别之心。

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

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赏析: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

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

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

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

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

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

“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

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

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作者介绍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译文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

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

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注释⑴二龙:指曹操和周瑜。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⑵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3送别王之涣〔唐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东风一作:东门)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

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

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

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4原文:一枝花·春日送别元代: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译文: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绽放。

雨点随着花瓣飘落,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春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

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请问司春的东君,谁能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释: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yīng)花做主?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赏析: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

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

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

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

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

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

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

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

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归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

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亦暗扣了题旨“送别”。

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5长亭送别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小姐把盏者!请吃酒![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红娘把盏者![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

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