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概念规划方案 (2)

合集下载

榆林市市场规划说明书

榆林市市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榆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速,我国加入WTO的国际背景下,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榆林实现了撤地设市,贯通西包铁路全线的神延铁路建成并通车,榆林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榆林的城市建设事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榆林的商业市场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各类市场布局不尽合理,新区的商业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居住区建设的配套要求,老城区的各类办公机构和商业设施混合布置,加大了商业中心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加剧了老城保护的压力,农贸市场占道经营的现象比较严重,商业体系空间还没有形成等种种问题。

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我市各类市场建设,实现“两区一市”发展目标,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根据《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层次详细规划的要求,结合现状市场分布及建设状况,特编制本次《榆林市市场专项规划》。

二、规划目的遵循“大市场、大流通”的市场战略发展目标,榆林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区空间的拓展、市内外交通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等因素,在为榆林市市场的发展建设和整治改建创造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榆林市现有市场的深入详实的调研以及与相关规范和相关城市的比较,寻求现有各类市场规模与经济、居住用地规模、人口、交通等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律,提出相应的规划指标和空间布局,并且对老城区和新区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榆林市市场建设提供指导。

三、规划内容分析榆林市目前各类市场的现状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确定今后榆林市各类市场建设的指标和空间布局,并对老城区和新区各类市场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榆林市市场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用地范围与《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相同,为44.1km2,包括老城区、西沙区、南郊区、西南新区和开发区五个部分。

榆林总体规划文本

榆林总体规划文本
第4条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能源工业宏观布局为契机,着眼于从战略接续产业高度发展榆林旅游业,通过旅游业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榆林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市场的眼光:从战略层面上准确判断和勾画旅游业在榆林的未来地位、作用及功能。
1、以中太铁路、西包-西康铁路、神朔铁路-大秦线、神朔-朔黄铁路为支撑,正在形成“一纵两横”骨干铁路为支撑的发达铁路网络。
2、以青银高速、府新高速、包北高速(经包头-榆林-横山-靖边-延安-西安-北海)、大清一级公路为支撑,正在形成“两横两纵”骨干公路网络;通过神府公路、神佳公路、兴神公路全面接入山西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形成大区域级旅游环路。
地理、交通区隔的长期阻隔及由于工业起步较晚等因素使榆林的城乡风貌、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地面遗存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国家级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则使沉默的榆林迅速名扬世界,这一切都对发达地区极具吸引力。
榆林遗留有几十座依势就险、雄风依存、各富传奇色彩的古城堡。这是一种真实的历史情境再现,一种残缺美,是一种沧桑凝重、荒凉悲壮之美,利于开发体验旅游产品。
李海琪榆林市交通局局长
张海强榆林市统计局局长
苗养树榆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艾平榆林市水务局局长
马瑾榆林市旅游局副局长
办公室主任:雷亚星(兼)
办公室副主任:马瑾(兼)
办公室成员:高占锦榆林市旅游局副局长
高国益榆林市旅游局副调研员
刘绥平榆林市旅游局行管科科长
潘生清榆林市旅游局开发科科长
董红榆林市旅游局开发科副科长
动态发展的眼光:既要放眼未来,用后工业化时代的超前视野看待榆林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又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化、产业化(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两大要素对近中期的深刻影响,对现实具有充分指导意义。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发〔2018〕6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发〔2018〕6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政办发〔2018〕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1日榆林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的重要途径。

按照十九大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47号)、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发改委关于《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陕发改规划〔2017〕155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促进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

各县市区要制订完成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实施方案,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坚决取消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合理的落户限制。

督促各县市区逐步为居住证持有人落实榆林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中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应当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享受的便利项目,逐步实现“一证通”,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中省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中省标准。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2.17•【字号】榆政办发〔2017〕10号•【施行日期】201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榆政办发〔2017〕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2月17日榆林市“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16〕33号)、《榆林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榆办发〔2015〕3号)、《利用“多规合一”成果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制度工作方案》(榆政办发〔2016〕16号),结合当前实际,制定“多规合一”2017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多规合一”工作总体要求和机构不变、措施不变、人员不变的原则,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各项工作,加快完成专项规划修编,实现“多规合一”成果法定化;启动全流程在线并联审批,深化“多规合一”成果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总结形成“多规合一”试点“榆林经验”,圆满完成“三年三大步”目标任务,力争“多规合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工作任务(一)“多规合一”工作深化。

1.开展市域空间规划底图编制试点。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省测绘局安排,组织完成榆林市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形成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划分的技术导则及榆林市空间规划底图和三类空间控制线。

2.修编相关专项规划。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综合规划以及市域“一张图”,加快修编市、县区土地利用等相关专项规划,开展采煤影响地下水课题研究,尽快履行法定报批程序并及时纳入“一张图”管控。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一是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区、产业加工区)为一体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真正把榆林建设成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漠宜居城市。

二是以榆林为中心,神木、靖边和绥德为副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延长主导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构建“一主三副”200万人口“大榆林”城镇群。

三是发挥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建设五省通衢,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重点打造双“人字形”城镇发展轴和“三沿三型”(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沿交通主干线、沿河流川道;“三型”为产业型、服务型、生态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13899”(1个中心城市,3个副中心城市,8座县城,99个建制镇)城镇空间体系。

规划蓝图能源经济充分发挥煤、气、油、盐等矿产资源优势,以“三个转化”为重点,全力打造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同时考虑用市场机制启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

当前要重点搞好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编制,抓好列入陕西省32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城市经济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服务中心,打造为能源化工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的商贸业以及特色旅游、金融、信息为主的服务业,形成功能互补、协作有序、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榆林三定工作方案

榆林三定工作方案

榆林三定工作方案榆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为了提高榆林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榆林市政府提出了“三定”工作方案,即“城市更新、城市管理、城市发展”。

这一方案旨在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榆林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榆林市“三定”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成为了当务之急。

榆林市政府将加大对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的力度,通过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同时,榆林市政府还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榆林市“三定”工作的核心内容。

榆林市政府将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首先,榆林市将加强对城市环境的管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其次,榆林市将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包括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

最后,榆林市将加强对城市安全的管理,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城市的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是榆林市“三定”工作的根本目的。

榆林市政府将加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首先,榆林市将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榆林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榆林市将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到榆林市工作和生活,提高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榆林市“三定”工作方案是榆林市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案。

榆林市双创工程湖滨南路-新建路景观整治规划【范本模板】

榆林市双创工程湖滨南路-新建路景观整治规划【范本模板】

榆林市双创工程湖滨南路-新建路景观整治规划----—-—-—-—-实施意见说明榆林市计划广泛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榆林城区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用五年时间达到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全市的创建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分为近期实施与远期实施,近期为2008年,远期为2009年.本规划因地制宜,紧密围绕“美化、净化、绿化、亮化”要求,具体指导争创省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工程的建设实施,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说明:一.道路整治具体的实施意见近期实施:1.路面交通组织保持现状道路路幅宽度,即湖滨南路从红山路至胜利巷为12米,新建路从胜利巷至钟楼中巷为18米,从钟楼中巷至榆阳中路为23米。

整条道路为单行道,设置公交专用道。

2.临时停车场组织(1)已建建筑在相关单位进行规划审批时,确定为停车场的部分,现在一律恢复其原有功能.(2)将毛纺场、皮革厂院子改造为停车场,改造榆林宾馆、地区招待所、西亚大酒店院内现有地面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数量。

(3)全段增置沿道路临时停车位,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分流快慢车流。

根据道路红线宽度设置不同方式的临时停车,路幅宽度23米路段沿慢车道路边双侧设置停车位.路幅宽度为12米和18米路段单侧布置停车位。

3。

道路铺装设计(1)人行道铺砖统一采用灰色方格砖.(2)盲道为标准砖和标准黄色,尺寸为0.6米宽,依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要求进行铺设。

4。

公交交通组织该道路为从南至北的机动车单行道,设置从北至南公交车专用道。

沿途更新现有公交站候车厅和站牌,合理调整公交站点位置.(参考《规划图册上册》第24、25、26页)在鸳鸯湖公园、四海大酒店、西亚大酒店、世纪广场、榆林汽车站等处设置出租车停靠点。

(参考《规划图册上册》第13~15页)远期实施:1。

地下公共停车场组织在原榆阳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商住楼南侧、荣富园对面、建设银行榆林分行南侧等处新建停车场;局部路段结合沿街建筑地下室作地下公共停车场,例如在世纪广场下作集中的公共停车场。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15〕15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15〕15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15〕151号榆林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开展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工作的请示》(榆政字〔2014〕27号)收悉。

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期限为: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二、请你市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制订详细修编方案,认真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组织工作。

三、你市是国家确定的“多规合一”试点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应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保障城市在发展目标、主要指标、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等空间管控内容的“多规”一致性。

四、榆林市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绿化等方面规划内容,加快推进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

五、新一轮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前,你市应加强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工作,严格规范各类城市开发建设行为,依法依规行政,不能将现行总体规划推倒重来,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根据《陕西省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陕政办发〔2010〕76号)规定,加强对编制工作的指导,并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协调和初步成果审查等相关事宜。

榆林金阳大道规划方案

榆林金阳大道规划方案

榆林金阳大道规划方案背景榆林市金阳大道是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连接了榆林市区和周边的一些县区。

目前,金阳大道存在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榆林市决定进行改造和升级。

目标通过对金阳大道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以下目标:1.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2.提升道路安全性;3.提升道路服务水平;4.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

规划方案道路改扩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城市规划的需要,金阳大道将进行改扩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新建车道:按照升级改造的需要,在现有的车道两侧新建1~2条车道;2.改造路口:对现有的路口进行改造,增加转向车道和指示牌,提升路口通行能力;3.新建立交桥:在交通密集的路段新建立交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4.新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以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和安全性为出发点,对金阳大道两侧新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交通管控为了提高交通流畅度和保证道路安全,同时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榆林市将实行交通管控措施,具体包括:1.增加坡度:在上坡路段增加坡度,减少车辆速度;2.建立测速电子眼:在密集的路段,利用电子眼对车辆进行实时测速,避免超速行驶;3.建立交通监控系统:利用监控系统实时监视路段情况,对交通违章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公交优先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金阳大道将实行公交优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公交专用道:在现有的车道中增加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道通行能力;2.新建公交站点:在路段中设置新的公交站点,方便乘客乘坐公交车。

结论通过改造和升级金阳大道,可以达到提高交通流畅度、提升道路安全性、提高道路服务水平、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的目标。

同时,对于公交优先和交通管控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同时保证道路和行人的安全。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一、规划概述为了贯彻实施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区合理布局和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增强榆林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榆林市政府决定对城市部分重点地区进行改造建设。

此举旨在尽快改善中心区面貌,积累经验,并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以利于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迎接西部开发热潮的到来。

在这种条件下,受榆林市建委的委托,我院编制了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

二、现状概况该规划片位于榆林市旧城南部,北至榆阳路,南至规定的改造范围,东至上郡路,西至现状邮电局家属院,规划总用地24.38公顷。

现状建筑主要为居民住宅、部分单位及小型商业、服务业等公共建筑,沿街建筑主要为小店铺,规划片内并有部分空地。

建筑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样式陈旧,质量较差,并存在部分危陋房屋。

规划片内地势坑洼不平,建筑布局混乱,建筑密度过大,道路狭窄泥泞,绿化及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居民生活极为不便,急需改造。

现状住宅建筑67200m2,公建建筑37700 m2,市政建筑700 m2。

除需要保留6700 m2的公共建筑外,其余建筑全部予以拆除。

现状用地构成表三、规划指导思想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明确规划功能分区。

2.满足市民居住、工作、出行、休憩等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注重城市景观设计,改善空间环境,并注意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协调。

4.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在满足市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开发者的利益,提高经济效益。

四、规划布局本规划片位于榆阳路南侧,榆阳路以北即为榆阳老城,榆阳河流经规划片南部。

榆阳路为东西向城市干道,规划片内并规划有长城南路、肤施路、上郡路几条南北向城市干道穿过。

因此,该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规划片被长城南路及肤施路分隔为三个部分。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由榆阳路、肤施路、上郡路、榆阳河围合的地块规划为广场用地,沿榆阳路、长城南路、肤施路规划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部其余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1)(一)评估背景 (1)(二)总规回顾 (1)(三)评估意义 (3)(四)评估依据 (4)(五)评估内容 (5)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7)(一)规划年限 (7)(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7)(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8)(四)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8)(五)城市发展方向 (10)(六)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 (10)(七)中心城区布局结构 (11)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13)(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3)(二)市域规划实施情况 (14)(三)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20)(四)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33)(五)下位规划的编制情况 (35)四、《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7)(一)国家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39)(二)区域发展战略对榆林提出新要求 (43)(三)榆林城市自身发展面临新形势 (45)五、《总体规划》面临的新问题 (48)(一)实现战略目标与规划适应性不足 (48)(二)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对空间结构的挑战 (49)(三)新区快速发展对城市总体协整合协调的挑战 (52)(四)城市发展与道路交通功能之间不协调 (53)(五)生态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有差距 (55)(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新矛盾 (57)六、评估结论与修改建议 (59)(一)评估结论 (59)(二)修改建议 (59)一、总则(一)评估背景《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6年承担编制。

现行总规实施至今,对榆林市的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控制与指导作用,城乡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总体框架进一步拉开,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资料36页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资料36页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1)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3)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3)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 (4)第五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5)第六节市域旅游规划 (6)第七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第八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8)第九节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1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1)第二节城市规模 (11)第三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11)第四节中心城区规划总体布局 (12)第五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2)第六节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4)第七节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6)第八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6)第九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规划 (17)第十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7)第十一节中心城区城乡统筹规划 (19)第十二节中心城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十三节中心城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1)第十四节中心城区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24)第十五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时序规划 (26)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26)第六章附则 (27)附表与附录 (2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更好地指导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特编制《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年)》。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19]第146号)(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定》(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5)《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9-2020年)》(陕政函[2019]171号)(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方针,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榆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榆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榆林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市域概况 (3)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5)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的战略与目标 (14)第一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4)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5)第三节规划原则 (15)第四节规划目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 (18)第一节农用地 (18)第二节建设用地 (19)第三节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3)第一节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3)第二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5)第四节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27)第五节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28)第六节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30)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2)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第二节县(区)主要用地调控指标 (35)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7)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7)第二节有条件建设区 (38)第三节限制建设区 (39)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40)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41)第一节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41)第二节中心城区的范围及规模 (41)第三节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布局 (41)第四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3)第五节中心城区用途分区 (44)第九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46)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46)第二节节约集约用地 (47)第三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50)第四节土地整治 (53)第十章重点建设用地安排 (56)第一节交通设施项目 (56)第二节水利设施项目 (56)第三节电力设施项目 (56)第四节能源项目 (56)第五节化工项目 (57)第六节其他项目 (5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9)第一节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59)第二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 (60)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61)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62)第五节建立健全土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62)第十二章附则 (63)附表1、榆林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榆林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榆林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4、榆林市各县(区)建设用地指标表5、榆林市各县(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7、榆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图1、榆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榆林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榆林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5、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图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评审稿)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评审稿)

三大区域融合
——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
“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基地。
经济基础雄厚

近十年来,GDP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增长了近21倍。 GDP ——2769.2亿元,居全省第二,是第三位咸阳的1.7倍。 人均GDP——82549元,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2.1倍。 县域经济——神木、府谷为全国百强县,靖边进入西部百强。
国家包茂城 镇发展通道 包 头
鄂尔 多斯 呼呾 浩特
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
榆林临近地区城市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趋同性较高,发展竞争激烈, 从经济发展来看,榆林经济总量处于前列,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特点明显,第 一产业发展居临近地区首位,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银 川 国家青银城 镇发展通道
资源开发主导经济沉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的开发,
是榆林迅速崛起的核心依托,也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但是近几年煤炭 价格下滑,市场不景气,也使得榆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增大。
风沙草滩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资源分布决定地区发展——市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现阶段支
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南少北多,是产生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2001-2012年榆林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2年陕西省各市区GDP排名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榆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13
自身审视:五大优势
矿产、可再生资源丰富
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地下财富为10亿元/平方公里。
煤、油、气、盐等能源矿产,组合配合好,国内外罕见。 风能、太阳能富集,利于发展新能源。 榆林
主导 能源化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旅游、文化 煤化工基地;发展特色农业、新材料、 产业 产业 冶金、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 势产业 榆林 定位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来源:榆林日报发表时间:2016年07月08日编辑:ylzf8字号[大中小] [打印文本] [关闭窗口]《总体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空间开发适宜性,在1∶10000比例尺上确定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建成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大美榆林”。

空间发展分区——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基础测绘成果,通过空间开发评价、三类空间识别,在与“多规合一”“一张图”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总面积270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63%。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城镇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建成和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4.95%。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总面积137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32.05%。

空间保护格局——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依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开发程度和保护方式,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构建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三条生态防治带,以及四片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三廊三带四片多点”总体保护格局。

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

榆林西沙最新棚改方案
3.环境优先:注重生态保护,提升环境质量,营造宜居空间。
4.综合改造: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区域整体水平。
三、改造范围与目标
1.改造范围:西沙片区指定棚户区,具体范围以规划部门划定的界限为准。
2.改造目标: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七、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1.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改造范围,同步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2.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按照“区域统筹、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八、项目实施步骤
1.开展前期调查,制定改造方案。
2.完成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相关手续。
3.发布征收公告,启动征收补偿工作。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4.保障居民合法权益,实现和谐稳定。
三、改造范围及对象
1.改造范围:榆林市西沙片区,具体范围以规划部门批准的红线为准。
2.改造对象:范围内的棚户区居民及单位。
四、改造方式
1.征收补偿:对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居民及单位实行征收补偿。
2.安置房建设:按照“就近安置、户型多样、功能齐全”的原则,为被征收居民提供安置房。
4.实施安置房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
5.完成搬迁及安置工作,实现居民回迁。
6.进行项目总结,完善后续管理工作。
九、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完善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3.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居民支持和参与。
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5.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和谐。
3.征收启动:发布征收公告,启动征收补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概念规划方案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榆林市未来发展的概念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定位、区域发
展战略以及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定位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经济带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和
能源化工基地。

未来,榆林市将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注重产业发展转型、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和人居环境高质量改善。

具体城市定位如下:
1.产业定位:以新能源和化工产业为主导,推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形成“1+3+N”产业体系,即以新能源产业为主,以化工、能源技术服务、先进材料为支撑,形成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城市经济为中心、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2.城市功能定位:以“重资产型、智能型”为基本特征,构建生态宜居、
智慧拥享、创新活力、核心引领的空间结构体系,打造北部新能源中心、黄河峡谷旅游集散地、人居生态放心区、城市产业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区。

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一体化发展:榆林市将主动应对环渤海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西
安、南北方向铁路等重大发展机遇,着力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陕西与内蒙古的经济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产业协同发展:加强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经济一体化合作,推进新能源
和化工产业对接,打造榆阳河流域黄河文化旅游区,实现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支撑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

3.空间布局优化: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市域空间布局调整,按照
“一轴六带”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城市空间新格局,完善城市细节空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规划
1.城市核心区规划:榆林市将以市政府所在区域为核心,规划城市标志
性建筑群、城市功能区、城市交通及绿化等,形成城市高端品质形象,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2.城市副中心规划:榆阳区、安塞区、绥德县等区县将打造城市副中心,
以其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为依托,建设行政办公区、商务金融区、文化旅游区,形成城市功能交叉互动的整体运营管理。

3.城市新区规划: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榆阳湖生态城、西湖综合体、
北郊商务区等城市新区将以新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建设创新中心、智能社区、高端商务服务区,打造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综合以上规划,榆林市未来发展将打造一个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化工产业为主
导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城市,积极拥抱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黄河文化旅游和城市绿色生态,推进市域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核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