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最新考纲】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我国的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抗日战争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
(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人民大众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
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一、阶段特征:1、侵华美国为主:(1)原因:二站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扶蒋反共是其基本政策。
(2)活动:主要利用国民党间接侵华,以取得政治经济特权,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事实上独霸了中国。
(3)结果: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反动统治被完全推翻。
2、国民党反动统治:(1)政治孤立:由于坚持内战政策,先后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炮制伪国大和伪宪法,遭到中共和民主党派抵制;关闭和谈之门,国共完全破裂;镇压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和五二零学案等,国统区掀起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形成了第二条战线;摧残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决裂,和中共并肩作战。
(2)经济崩溃:财政金融紊乱,通货膨站;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美货涌入,工业体系瓦解。
(3)外交卖国: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
(4)军事无能:指挥低劣,士气低下,屡战屡败。
3、中共革命胜利:(1)政治上: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赢得政治主动;参加政协会议,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
领导第二条阵线--发动领导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对国民党的包围。
(2)经济上:土地改革既促进了农业生产,也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3)军事上: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并不断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近代化基本中断:(1)经济上:美货独占,官资搜刮,民资破产。
(2)政治上:内战爆发,独裁专制。
(3)思想上: 反对内战独裁,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主流。
二、近代民主共和的三次机遇和错失原因,结论.(1)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第二次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北迁;第三次抗战胜利后政协决议通过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实行宪政。
(2)错失原因:第一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第二次帝国主义破坏革命,蒋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倾错误;第三次美蒋悍然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决议,机遇化为泡影。
解放战争基础知识点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出发,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要使中国社会回到战前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
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谈判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_______、____ 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5、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 _,又称_______ _。
6、经过40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 _其内容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内政全面爆发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__月。
其标志是国民党对____________发动进攻。
9、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先是进行了_______进攻然后又进行了________进攻。
10、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点是①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1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极大的鼓舞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军队在________的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①的重点进攻。
主要战术是_____________。
12、解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事件)他们率领的军队是____________主力。
1、1946年是年,1947年是年,1948年是年,1949年是年。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屈辱史(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时空线索1、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有何不同?内战是哪一年爆发的?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开展战略反攻,发起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单元线索:三方代表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中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 内战爆发【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速查关键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重点进攻知识点1 重庆谈判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中国现代战争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现代战争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现代战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现代战争指的是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战争和冲突。
这些战争不仅塑造了国家的现代史,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现代战争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抗日战争(1937-194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二、解放战争(1946-1949)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三、朝鲜战争(1950-1953)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中国作为朝鲜的盟友,派遣志愿军参战,与美军及其盟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有着重要影响。
四、中印边境冲突(1962年)1962年,中国与印度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短暂的冲突。
这场冲突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两国关系产生了长期影响,至今仍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五、中越边境战争(1979年)1979年,中国与越南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中国与越南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现代国防和军事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不断加强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
这包括提高军队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训练和战略研究等。
七、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军事合作与交流。
中国军队也参与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八、军事战略思想的演变中国军事战略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到现代的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战等新理念,体现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按年来掌握,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共则是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
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
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
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
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
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17课解放战争一、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年8-10月)(1)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国民党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二是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2)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3)重庆谈判的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扩大了影响。
国民党如果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就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的召开(1946年)和通过的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二、内战爆发和解放军的战略防御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夏2、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展开运动战,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决战1、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发起进攻的条件。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2)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谈2、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单元⼈民解放战争第⼗三单元⼈民解放战争知识⽹络单元特征:美帝国主义⽀持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民解放战争的⽅式夺取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
可分五个阶段来掌握本单元知识。
抗战胜利后各⽅的态度: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号。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双⼗协定》,中共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
(1945.8—1946.6)政治协商会议:经共产党的努⼒、民主党派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民的决议。
全⾯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粉碎敌⼈全⾯进攻:我军以歼敌有⽣⼒量为⽬标、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法,⼋个⽉歼敌70多万。
粉碎敌⼈重点进攻: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等战役中歼敌、⼭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全歼敌74师。
2. 战略防御(1946.6—1947.6)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第⼆条战线;民主党派与蒋介⽯集团决裂。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中共⽅⾯(1)1947年解放区进⾏⼟改,⼀亿多农民政治、经济翻⾝,积极⽀持解放战争。
(2)粉碎了敌⼈的全⾯和重点进攻,实⼒上升。
国民党⽅⾯(1)前线失败。
(2)国统区危机重重。
过程:时间,1947年6⽉底。
主攻⽅向,中原地区。
3.战略反攻三路进军,刘伯承、邓⼩平率部建⽴⼤别⼭根据地;(1947.6—1948.8)陈赓、谢富治率部建⽴豫陕鄂根据地;陈毅、粟裕率部建⽴豫皖苏根据地。
意义:(1)战场引向国统区,有利于深⼊⼟改。
(2)打破敌⼈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南京、武汉。
背景:中共⽅⾯(1)解放区的⼟改基本完成。
(2)我⽅⼒量⼤⼤增加。
(3)装备⼤⼤改善。
国民党⽅⾯(1)军队数量下降。
(2)⼠⽓低落。
(3)全国⼈民反对。
(4)军事计划举棋不定。
过程:辽沈战役(1948.9—11,歼敌47万余⼈);4.战略决战平津战役(1948.11—1949.1,歼敌52万余⼈);(1948.9--1949)淮海战役(1948.11—1949.1,歼敌55万余⼈);敌⼈主⼒基本被消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而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胜利的革命战争。
下面是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知识点总结和典例。
一、抗日战争
1.发生背景: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场事变,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进行了抗战。
2.抗日战争的进行和胜利: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在解放区乘乱夺取农村根据地,形成正规军,并与国民党共同进行了长时间的抗战。
中国人民抵抗了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典例:八路军一一二师与敌人在平型关进行的战斗。
1933年8月24日,八路军一一二师奉命前往平型关侦察日伪军边界警戒线情况,发现了日本侵略者正在修筑堡垒的情况。
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在八路军的英勇抵抗下,日伪军最终被击溃。
这次战斗不但损失敌人400多人,而且也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威力和组织能力。
二、解放战争
1.发生背景: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胜利的革命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
总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它们不仅对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和全球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两场战争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
敢精神和抗争意志,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国人
民争取了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 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高粘度齿轮泵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 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考点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RYB燃油泵改的进行。
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指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和其它帝国主义势力的战斗,主要涉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事件。
为了清晰地了解解放战争,下面将对其背景、主要战斗和战略、战争结果等进行总结。
一、背景1.民族危亡: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严重分裂和内忧外患的局势,列强侵略,民族危亡。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东北地区,丧失了中国主权。
3.佳木斯事变:1932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屠杀中国军民,导致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4.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二、战略1.全面抗战:中共中央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协调全国军队和地方力量,全面展开了抗战。
2.歼灭敌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日军和其他反动势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三、主要战斗和战略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和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功地保卫住了万人陷阱战役。
2.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了东方战争大南战胜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要紧。
3.太原战役:1946年9月是中共中央武汉后继战败后,组织全国抗战,重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阶段。
4.解放南京: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打破了娘子关和泰州的河堤,成功地攻占南京,并解放了南京市。
四、战争结果1.日本侵略者战败:解放战争最终目标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粘附和巩固敌人的进攻,使日本侵略者战败。
2.统一中国领土: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领土完整,使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统一3.国家独立: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的国家独立,不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和控制。
4.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封建帝制到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转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解放战争讲解
考研政治十九期知识点:解放战争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战后的政治形势,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1945年,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人民解放军经过8个月的作战,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来理解内战的爆发,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 平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运用图示法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用数字归纳法总 结解放战争的历程,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总结其基本经验。
史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①,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
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
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注:①指日本投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邓__小__平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1)条件:1948年秋,__敌__我__力__量___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
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战果 攻占_锦__州__,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周代
向崩溃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汉朝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
6、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总结: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聂荣臻
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影响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6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的一场全面内战,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之间。
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是指解放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以下是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平津地区的大规模攻势为特点,最终导致解放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占领北平和天津。
2.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淮河流域地区的大规模攻势,最终导致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的中央军群,解放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极大地改变了解放战争的形势。
3.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即1949年4月至5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对国民党在江南地区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导致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 解放军的战略原则: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原则。
其中,重点可以包括:以华北地区为重点,构筑包围、围剿、解围的战略体系;采取歼灭战的战略,以优势兵力集中、统一指挥,迅速歼灭国民党军;注重游击战争,组织农民游击队发展前线游击战争,削弱国民党军队实力等。
以上是关于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初三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这篇初三历史⼈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的⽂章,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的史实
北P112:抗⽇战争胜利后,蒋介⽯发动反共内战的⽅针已经确定。
P113:为了尽⼀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谈判。
10⽉10⽇,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的《双⼗协定》。
2.刘邓⼤军挺进⼤别⼭
北P120:1947年6⽉,刘伯承、邓⼩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开始了千⾥跃进⼤别⼭的壮举,揭开了⼈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和渡江战役
北P123: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是⼈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的战略⼤决战。
P124: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
⼈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P126: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P127: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949年4⽉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23⽇,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解放战争战术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战术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了解解放战争中的战术,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战运动战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常用的战术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灵活的机动,在运动中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例如,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根据战场形势,采取了大胆的运动战策略。
国民党整编 74 师冒进突出,华野迅速抓住这一机会,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将其包围在孟良崮地区。
在战役过程中,华野各部队快速机动,穿插分割,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终成功歼灭了整编74 师。
运动战的知识点包括:1、灵活机动:部队能够迅速转移阵地,根据敌情变化调整作战方向。
2、集中兵力:在关键时机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3、情报准确:及时获取敌人的动向和部署,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
二、围点打援围点打援是一种巧妙的战术,通过围攻敌人的据点,吸引敌方增援部队,然后在增援途中设伏予以打击。
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就是围点打援的典型战例。
解放军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国民党急忙调兵增援。
东北野战军在塔山等地顽强阻击援敌,为攻克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围点打援的关键知识点:1、选准围点目标:通常选择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据点。
2、合理部署兵力:既要保证围点的力量,又要预留足够兵力打援。
3、精心设伏:准确判断援敌的路线和时间,设下埋伏。
三、攻坚战攻坚战是在城市或坚固防御工事面前进行的强行攻击作战。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攻坚战。
解放军经过周密的准备,采用多种手段突破敌人的防线,最终解放了济南。
攻坚战的知识点:1、充分准备:包括情报收集、火力配备、攻城器械等。
2、协同作战:步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种密切配合。
3、突破要点:选择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点。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 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 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几次重大会战,但仍然导致大片领土丢 失。据此有人说,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消极的。这种看 法你如何看待?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Nhomakorabea)基本进程
阶段
战略 防御
战略 反攻
基本进程
前8个月,歼敌七十多万;后 4个月,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成果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 的 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
揭开了 战略反攻 的序幕,是 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目录 CONT高E中N历TS史高考冲刺总复习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考点一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从 九一八 事变开始,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1937 年,发动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 年 12 月,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2)1941 年初,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解放战争必考知识点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解放战争重要知识点重庆谈判
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毛泽东去谈判的原因:为争取和平、民主。
经过了43天,签署了《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内容: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
地位。
同意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实行政治民主化。
重庆谈判意义:1.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进军中原解放区等解放区,扬言用3到5个月时间,消灭共党领导的人民部队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从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军放弃了105座城市,歼敌71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收缩战线,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
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西北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
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采用“蘑菇战术”,歼敌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
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歼敌:5.6万人
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区。
回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
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南京、武汉。
其他解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简表P99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渡江战役
4月21日,强渡长江。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放战争知识点归纳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改的进行。
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2、任务:①主力部队向外线(国统区)进军,进行战略进攻;②部分内线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3、基本情况——⑴、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其一、当时国民党军队主力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兵力空虚;其二、中原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出击中原可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
⑵、
时间:1947年6月底。
概况:①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
②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③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
⑶、其他解放区转入反攻: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
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4、战略反攻的意义: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将东北战场作为决战首选战场的主要因素: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进一步发展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而东北战场又成了形势最有利的战场。
(1)当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几个大城市,整体上处于被包围的态势。
解放军后方巩固,物质力量雄厚。
(2)从东北的地理位置看,北邻苏联、朝鲜等国,通往华北的通道一旦被卡死,国民党军队即成被包围之势,很难逃脱。
(3)首战东北战场,一旦成功,还可以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东北解放军可以挥师南下,配合其他战场作战,而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可支援全国。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948.11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锦州,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特点是中间突破,
分割歼灭。
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特点是先取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4)、解放区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援。
最后再次强调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