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论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地缘政治和战略思考所谓地缘政治,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地缘政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安全和利益及发展紧密相联。
从古至今,许多战争都缘于对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都是为了自身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战争连绵不断。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衰亡都是与地缘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大王朝的兴亡也是如此。
从西周向东周的演变,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时代魏蜀吴的鼎立到元朝的兴灭,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兴盛等等,无一不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特点紧密相联的。
因此,每个国家的政治决策者都不能无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否则将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损失。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眸我们中国的地缘位置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在少数民族部落和外国的轮番进击下生存并保持中央大国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原发达的技术和文化。
而今的中国,处于东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北面和北面是俄罗斯,西面是一直要与中国争个高下的印度,南面有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忧惧的东盟,特别是素有排华传统的印度尼西亚,东面是对中国深怀戒心的韩国,再往东的日本……而在大洋的彼岸,美国正殚精竭虑地阻遏中国的崛起。
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有着不少纠葛,南海争端,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争端,中越边界争端,诸多的现实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其灭我之心将永远存在。
说到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抑制就不得不从台湾说起。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
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
而今,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2)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演进, 不仅政府间国际组织继续蓬勃发展,国际非政府组 纨也大量涌现并日趋活跃,依托于国际互联网的全 球公民社会方兴未艾,各种国际行为体携手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已成大势所趋。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华 尔街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声名狼藉。与此形 成鲜明对照,中、俄、印度等坚持独立自主选择符合 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探 索各自的发展模式,世界发展模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4、国际关系行为体日趋多元化,传 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
1)近代以来,北大西洋两岸集中了世界主要的资本主 义发达国家,曾是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的重心。
2)亚洲崛起促使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加快 东移。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不少亚洲国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能源等比较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涌现出以中国、印度、中东海 湾国家和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亚洲日益成为世界制 造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新中心。
3)由此,主权国家的中心角色有所削弱,国家主权 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受到更多限制,国际பைடு நூலகம்系行为 体更加多元化,传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面向社会 大众的公共外交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加速推进
2008年是国际战略格局加速转换的关键一年,俄格武 装冲突、北京奥运盛会、世界金融危机等三大事件标志 着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的国际战 略格局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四、当代中国地缘政治
1、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
• 东线地缘政治 • 西线地缘政治 • 南线地缘政治 • 北线地缘政治
中国东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 • 热点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
东 海 大 陆 架 问 题
台 湾 问 题
朝 鲜 半 岛 问 题
二、世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简介:巴尔 干半岛,波斯湾地区,北印度洋地区,高加索 地区,中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东南亚马六甲 海峡。
三、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与区域一体化共同 作用下,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与最 快速的演进,呈现出五大特性。
1、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重心东移
2)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摘自中国社科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3)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的重大意义。
(1)争取到了很好的国际形象,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地位;
(2)稳定了周边环境,利于与各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同时保证了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3)成功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使帝国 主义的流言不攻自破;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的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未来地缘政治与战略布局(1)一、我国的地缘政治情况:地缘政治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周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隔海相望,周边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国际政治、经济及战略环境极其复杂。
从中国的地缘政治来看,分为全球面和亚欧大陆面及周边地区面。
中国是以可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且有号召第三世界的力量为目标,在欧亚大陆,是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国,且是促进地区稳定的力量为目标,在周边地区,中国是以联结周边国家的纽带为目标。
从全局考量,中国的地缘环境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四个全球行或地区性大国,以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整体说来,这些地缘国家与地区都是和中国有战略利益冲突,而且是长期的。
具体来说,我们有美国、俄罗斯、日本、东盟各国是关系最大的地缘政治要点:1、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几经调整,改变了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基本确立了既重视欧美又抓住亚太的“双头鹰”战略。
三个战略方向包括西部、南部和东部。
在西部,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北约东扩;在南部,俄面临着地缘政治上“迫在眉睫”的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泛滥,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外部势力对独联体南部地区国家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激烈角逐。
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安全上重新获得在亚太的大国地位和影响,经济上力图扩大和深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2、东盟各国东盟各国在加大亚太合作进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东盟在未来的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二是未来的合作机制必须是松散、开放和非排他性的,不能损害东盟的独立性。
其总体目标是:对内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对外维护主体性而提高发言权。
3、日本从目前的中日关系和长远利益看,日本不仅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代言人,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并正在谋求全球大国的路途上。
4、美国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
中国地缘政治——闳远大师版
一、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和预测世界和地区范围的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关于地缘政治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地理和政治是地缘政治的基础。
政治建立在军事和经济之上。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友谊。
傅莹老太曾经说过,“你们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不要指望我们这些外交官能用嘴巴给你们拿回来。
”呵呵!(讽刺的是好多国家利益都在谈判桌上被这帮外交家动动嘴皮就丢掉了)二、中国自身地缘概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是个岛国。
尽管并非被水包围(只有东侧是海洋),中国周边的地势使它从任何方向都很难接近,只有少数地方能够进入中国。
不过为了了解这个国家,我们必须从那些包围它的山区,丛林和荒地开始。
这些坚固外壳包容了并保护着中国。
中国内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核心腹地和围绕着的缓冲区域。
中国有一条15寸的等雨量线。
在这条线的东部年降雨量大于15寸,西部则小于15寸。
大批中国人居住在这条线的东部和南部。
这即是中国的核心腹地,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地方,汉族人的家。
这有助于了解为什么超过十亿的中国人住在只有美国一半面积的地方。
这片腹地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形成了两种重要的方言,北方的普通话和南方的广东话。
两种方言的书写方式是相同的,但是谈话时几乎无法相互了解。
这片地区有两条主要的河流,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还有一条长度排在第三位的南方的珠江。
这里是中国的农业地区,然而有关于中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压力造就了近代中国历史——必须在这里生活,又试图超越这片土地。
一圈少数民族地区围绕着腹地——西藏、新疆(维吾尔穆斯林的故乡)、内蒙古和满洲。
历史上,这些缓冲地区在中国强盛时被统治,衰弱时则脱离。
今天,大量的汉族人安置在这些区域。
这是矛盾的一个原因,不过今日汉族人已经足够强大了。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内部治理
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内部治理地缘政治学家相信:国家力量来源于它所安身立命的领土,通过影响人的精神,地理条件或多或少具有控制历史的真正意义。
的确不假,大地的灵气决定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又决定了历史的命运。
豪斯浩费尔教授也相信:国家的地理区位和领土特征是决定它的命运的主要条件。
不错,德国和中国似乎是命定的两个国家——要它们从地理上平分欧亚大陆。
正如东部的广阔空间(心脏地带)是德国的命定空间一样,西部和北部的广阔空间(心脏地带)则是中国的命定空间——这一巨大区域也是中国复兴的命脉所在,更是中国能否上升为世界巨强的关键区域。
在二十世纪初,历史曾给过德国和日本一个绝好的平分大陆的机会,但由于德国的盲目自信和日本的目光短浅而错过了,历史会再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吗?只有上帝知道。
(获取这一区域的有利时机历史上我们已经错过几次,今后我们将永远不会再错过任何的机会)。
中国未来的地缘扩张战略应该应该是这样:先收复失地蒙古、远东,然后再利用合适时机收复中亚和西伯利亚。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必须通过显示对所占有的空间的开发效率和利用能力来证明自己获取更多的领土是合理的。
的确,重生的渴望、人口的压力、复兴的梦想都促使中华人去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
为了实现种族的伟大生存战略,为了达到扩张至北海和西海的梦想,中国必须先积累起足够扩张的实力,在内部治理上,中国必须实现重生!重生的希望就在西部,为此,我们先从历史说起。
中国自开国以来,华夏种族的扩散方向,莫不是东进南下,直到东到东海,南至北海,华夏种族从此止步,自三皇五帝以降,其后数千年,这个方向从未改变过。
中国的统一方向亦是如此:从来都是西方征服东方,北方统一南方,反向的例子鲜少。
实际上,俯瞰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西方胜东方,北方胜南方,故而,控制西方和北方,就能控制东方和南方。
按中国的风水学说,凡立国必讲究龙脉和地脉——亦即山与河,中国各朝的城市尤其是都城,无不是依山傍水。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摘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挑战。
在亚太地区,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中国制定灵活的对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需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能源安全。
南亚地区存在着印巴冲突等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中亚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欧美的影响,中国需要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拓展经济版图。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事务,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概述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众多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多样复杂,其中亚太、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尤为重要。
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存在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稳定与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东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南亚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挑战。
中亚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区域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为制定科学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1 引言.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同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健康发展;而一个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周边环境则会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营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习近平同志2013年10月在研究中国未来10年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①。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周边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陆地边界线(含界河、界湖)总长22800 多 km;有 6 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3.2万km(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约300万km2。
在世界大国中,除俄罗斯外,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加上这些国家历史变迁、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因此,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也错综复杂,对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1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定义. 地缘政治又名地理政治学(geopolitics),根据《辞海》第6版的定义,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夏征农等, 2009, p.444)。
通俗地讲,地缘政治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陆大道, 2003; 陆大道等, 2013)。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将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作为制定对外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
按照地缘政治的基本观点,在国家关系中,对抗和结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资源等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的支配权力与控制权力(刘妙龙等, 1995; 孔小惠, 2010; 陆大道等, 2013)。
中国外交政治——地缘政治
海权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阿尔弗雷 德·赛耶·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 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 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 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 动的能力。
北线地缘政治
越南、菲律宾、 印尼、美国
俄罗斯、蒙古
贰
外交平衡
“平衡外交”是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包含各种形式类别。 实际上,国家无论大小,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平衡外 交”策略,平衡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本文关注 小/弱国的“大国平衡”外交,即它们如何平衡地对待两个 大国。这种“平衡外交”具有一些限制性条件,例如:着眼 于小/弱国的立场和视角;实施国是小国或弱国,对象国 是大国;涉及两个大国和一个小/弱国之间的三边关系; 两个大国处于竞争或对立状态。要准确理解小/弱国的“大 国平衡”外交机理
地缘政治学主张一国的政治乃受其地理所支配。它的关键内在含义是,如果一 个国家的邻国越多,那么它与这些邻国的利益纠纷就越容易产生。如果地缘政 治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在未来充当第一超级大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 为它的邻国会时时刻刻拉着它的后腿。这些与邻国的利益冲突,必会使中国在 制定政治和经济政策时小心弈弈,必然大量消耗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也就是说, 美国只有二个邻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如一名喜欢挑战的拳击手, 随时找些敌人开心而产生凝聚力,从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家来说,这的 确是他们的一种治国之策。美国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 怡养天年,但这样的缺少紧迫感会使美国很快变成南美洲的懒散国家。而中国 却用不着找任何敌人,反而受地缘支配,它必须随时应付不管它愿不愿意的各 种挑战而消耗国力。因此在任何条件下,它都不可能如美国一样可以轻易地调 兵遣将到世界各地。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的决策者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当前中俄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形势
当前中俄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形势当前中俄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对策分析蒋振辉2011年3月摘要: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地缘政治形势对其战略部署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但两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也有着不同的应对措施。
中国主要面临周边复杂形势的挑战,而俄罗斯则主要面临西方国家的遏制和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地缘政治对策一、引言在欧亚大陆上,屹立着两个幅员辽阔,并且正在逐步崛起的两个国家——中国和俄罗斯。
两个国家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一个拥有最辽阔的领土面积,在当今世界舞台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两个国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又对其政治、外交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地缘政治”。
所谓“地缘政治”,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下面就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二、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及对策分析1、我国地缘政治形势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周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隔海相望,周边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国际政治、经济及战略环境极其复杂。
从中国的地缘政治来看,分为全球面和亚欧大陆面及周边地区面。
中国是以可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且有号召第三世界的力量为目标;在欧亚大陆,是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国,且是促进地区稳定的力量为目标;在周边地区,中国是以联结周边国家的纽带为目标。
从全局考量,中国的地缘环境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四个全球性或地区性大国,以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整体说来,这些地缘国家与地区都是和中国有战略利益冲突,而且是长期的。
具体来说,美国、俄罗斯、日本、东盟各国是与我们关系最大的地缘政治要点:(1)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几经调整,这在后文会有详细分析。
(2)东盟各国东盟各国在加大亚太合作进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东盟在未来的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二是未来的合作机制必须是松散、开放和非排他性的,不能损害东盟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及地缘政治的新动向
当前我国的平安形势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目前,国际和地区平安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已经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第一,威胁平安的因素多元化,国际平安形势更为复杂。
第二,恐惧主义问题呈现国际化趋势,各国间加强合作与协调。
第三,军事力量比照出现新失衡,以武力解决争端的趋势有新开展。
第四,亚太地区总体和平,但威胁平安的因素有所增长。
第五,和平与开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人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回忆过去,西亚北非动乱先后蔓延到十多个国家,一些国家政权倒台,一些国家政权摇摇欲坠。
利比亚内战也引发了北非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从而创造了冷战后西方大国干预地区事务的新模式。
美欧债务危机导致的西方国家内乱,虽然与西亚北非动乱的性质不同,但金融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也是西方模式受到更大质疑。
大国深度介入南海争端,一些小国在主权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使中国周边的海洋权益问题更加突出。
在军事领域,地区热点此伏彼起,局部紧*,局面升温。
大国的军事调整继续深化,各国间的合作与斗争互现,军事斗争的新领域不断扩展。
老牌大国军费开支减少而新兴国家加大投入,军事尖端领域竞争不仅剧烈而且日益实战化,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消除危机国家平安隐患,加强对战略平安的研究,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周边问题无外乎于边境问题、领空问题以及领海问题,目前中国周边问题还是比拟严重,下面主要探讨的是领海问题。
领海问题一直都是沿海各国争执的最严重的问题,联合国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然而很多邻国就叠加到的领域一直都争执不休。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开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开展。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地缘政治的优势和劣势上篇文说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对中国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目前仍明显存在的劣势对中国今后发展的影响。
今天来着重阐述一下,历史文化对中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老样子,还是从优势说起:中国文化和历史一语概之:上善若水,源远流长。
第一:信仰现在许多人张口闭口,说的都是中国人缺失信仰。
甚至许多人简单粗暴地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动辄就说,西方人信仰上帝耶稣,中东有伊斯兰教,信仰穆罕默德,甚至连我们整日嘲讽的印度阿三,都有佛教。
中国有什么?没有信仰导致了中国失德失道,所以现在社会的丑恶现象频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中国人的信仰就两点:一曰祖,二曰己。
我们的信仰,从来不是那些虚构的先知先能,那些依托于神迹的上帝佛祖。
我们的信仰只有两个,祖先和自己。
信仰祖先,我们普通人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过年的回乡祭祖。
远方游子,不论身处何处,过年总要回家,拖家带口,跋涉千里,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为逝去的祖先敬上一柱清香。
垂垂暮年,任何一个中国老人,最大的心愿也是落叶归根。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祖先信仰。
祖先信仰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就是家,国,天下。
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神,以祖训为传承的华夏魂。
一代名相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出师表》,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尽了为人臣子最高风亮节的一面,即使未能如愿,但孔明先生以切身行动,为自己“尽人事,听天命”的坦然,“报先帝,慰苍生”的承诺,作出了最完美的注解。
武侯一生,心鉴日月,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九百年后的南宋,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的字,以及岳飞自己在南阳武侯祠,手录两篇《出师表》,二者共同铸就了武穆的心志,那就是“精忠报国”。
月夜下,风波亭,武侯武穆,一起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乃至后来的文天祥,在神州陆沉,华夏板荡之际,以一人之力,撑起了这个民族最孤傲的气节。
正气歌中唱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