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
2 0 1 3年 第 1 2期
州宇 通客 车股份 有 限公 司党委 工作 部 , 河南 郑州 4 5 0 0 6 1 ) 【 摘 要】 从谈论 民主伊始 , 公 民政治参与 就 占据 了重要 地位 。随着公 民政 治参与在世 界 范围 内的不断走 强 , 我 国公 民政 治参与
的稳定 性 。
( 一) 公 民政治参 与 的保 障机 制不健 全 。我 国的基本 社会 制度 为公 民政治 参与提 供 了可能 ,但具 体的关 于规 划参 与行 为 、畅通参 与渠道 、保 证参 与实施 的制 度和法 律法 规不 够健 全。 特别 是公 民政治 参与 的行政 程序缺 乏规 范 的 、 操 作性 强 的 规定 。其次 , 公 民参 与公共 管理 活动缺 乏制度 保 障 , 使公 民对
也 呈现 出快速发 展的势 头。然而 。 目前我 国公 民政 治参与还 面临着许 多问题 , 及 时发现其 中的缺 陷和不足 , 有效解 决这 些 问题 , 探
讨提 高公 民政 治参与意识 的途径 。 对 于进 一步加 强中 国政 府 民主化 建设 、 更好地 实现人 民当家作 主的权 利具有重要 意义。
( 二) 政 务信息不 公开、 不透 明制 约 公 民 的 政 治 参 与 。 完 整 的政务信息 是实现公 民有效政治参 与的前提 之一 . 然 而 在 我 国
( 四) 培 育 具 有 主 动 参 与精 神 的公 民 。 现 代 政 府 需 要 积 极
、
我 国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现 状
随 着经 济 、 政 治 体制 改革 的 推进 , 经济 、 文化 的 发展 和 公 民素质 的提高 ,我 国公 民政 治参 与 的质 和量 都得 到 了一定程 度 的提 高 , 主要 表现 在 : 公 民的 民主 、 平 等和 自觉 意 识逐 渐 增
公民政治参与度-精品文档
黄凰 08思政 2019-10-05
提纲: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度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与现状 ★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的意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的因素 ★提高政治参与度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度:
序性参与的发生。二是体制的弊端政治生活高层化,使中 国的政治参与缺乏内在的动力。 )
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加 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进入到 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是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日趋扩大,公民的参与热情 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参与技能 的缺乏,又严重制约着政治参与水平及功效。从总体上 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仍然较低,公民普遍缺 乏民主意识。 二是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为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扩大提 供了空间,但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低,参与体制的 自立性差。 三是我国社会自主空间的扩展和社会联系方式的飞速 前进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作为我国 政治参与“生长点”的社会团体,政治参与能力普遍 较弱。
To 国家与社会: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杠杆。 现代政治社会学研究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 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将会吞噬整个社会 机体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 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而 且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 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政府的行 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 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如何能够控制政府的行 为?通过充分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实现民众对政府的有效控 制不仅是现代民主应有之义,而且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 立权力平衡机制的关键所在。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被动性我国公民政治心理调查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低。
我国公民参与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广大公民事实上几乎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政治参与对政府的决策有过什么影响,而更多的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认可“上面”既定的决定。
•二、形式性政治参与之所以成为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在于,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有效控制政府行为,限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从而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
而事实表明,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难发挥出这种作用。
•三、非理性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或极端的、或畸形的、或反常的非理智性的参与心态与行为。
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始终存在。
其主要表现有发布政治谣言、政治狂热、政治冷漠等。
•四、盲从性政治参与的盲从性,是指公民对政治的参与既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也不是直接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不利于政治稳定。
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空间、参与能力、参与要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衡。
缺乏经济作为后盾,政治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上。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政治参与行为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充分表现和产物,它受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制约。
在数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民众没有形成公民意识,更没有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侵蚀下,造就了一种软弱性、依附性的旧政治文化传统。
•法制不够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由于制度供给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了一些公民参与的非理性非制度化、无组织性。
尽管公民的政治参与显得如此重要,但由于法律赋予行政官员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使得我国仍没有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并由此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孙雪凡(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
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关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
关 于我 国公 民政 治 参 与现 状 的研 究
常 睿
天 津 市财 贸管 理 干部 学 院 , 天津 3 0 7 0 10
[ 要】 国 民主 政 治的 建 设 经过 几 十 年 的 努 力 已经 取 得 了丰 硕 的成 果 , 仍 存 在 缺 陷 , 其 是 在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摘 我 但 尤
的过程 。
( ) 关 概 念 的 界 定 一 相
1 治 参 与 。 政 治 参 与 是 与 现 代 民 主 政 治 同 步 . 政 的一 个 政治 概 念 , 标 志 人 类 政 治文 明进 程 的一 个 是
重要 变 量 它 主要 是 指普 通 公 民凭借 个 人 、 体 和 群 团体 的 身份 , 过 一定 的方 式参 与 国家 和 社会 的各 通 项政 治 生活 , 接 或 间接 地 影 响政 府 的决 定 以及 与 直 政府 活 动相 关 的公 共政 治 生 活 的行 为 , 是 民主 政 它 治 的核 心 问题 。并 且体 现 着 民主政 治 的发 展 程度 。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日趋完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同时,也不断开放,吸引着更多的外来人口和投资,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选举权的实现选举权是政治参与的最基本形式之一,而我国继续推行选举制度,公民不仅能够投票选出国家领导人,还能参与到基层的村委会和居委会选举。
近年来,我国还开始试行了普选与议员制度,体现出不断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态度。
2. 政治咨询机构的成立政治咨询机构是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等组织就是政治咨询机构,成立这些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搜集广泛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也为公民参与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 公众舆论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公众舆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十分重要的一环,作为社会最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如今,随着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公众舆论的力量更趋强大。
4. 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自发形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扩大公众参与领域,我国还专门出台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对公民社会组织实行监管管理。
5. 政府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透明度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公务公开机制逐渐完善,公民可以充分了解政府工作、政策调整和社会治安等问题,这有助于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
6. 公众参与公益事业作为公民,参与公益事业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公益组织等方式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政治教育的普及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公民了解国家政治体制运行规律,理性地认识国家决策,进而增强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加大对政治教育的投入和普及力度。
8. 结束语这些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形式,它们在政府运行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满足了公民参与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整个社会参与度与凝聚力。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参与是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合理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在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参与形式主要包括公民咨询、调查、听证会等。
通过这些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有效地制定决策,并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也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内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是中国政治参与的独特形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参与对于保证党的领导的民主和集中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党内民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党派协商、党纪检查等。
通过这些机制,党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决策,推动党的工作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化。
党内民主参与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是指公民对政治决策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态度。
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众对事务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得以体现,如参与选举、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等。
通过这些参与行为,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四、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社会讨论和政治决策。
这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扩大了公民的参与范围和便利度,提高了政府的回应能力和透明度。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信息真实性的核查、网络舆论的操纵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起来,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都对中国的民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列。
( ) 民政 治参 与 的 涵 义 一 公
公 民政 治 参 与 是 指 “ 民通 过 合 法 的 途 径 和 方 式 , 国 家 公 对
的政 治 构 成 、 治 运 作 、 治 决 策 、 治 结 果 的 关 心 、 益 表 达 政 政 政 利 和施 加 影 响 的行 为 及 过 程 ” 。公 民 的 政 治 参 与 是 公 民 政 治 权 利 的 主要 体 现 。“ 我 国政 治 生 活 的 现 实 来 看 , 治 参 与 主 要 就 政 是 指 公 民依 据 法 律 所 赋 予 的权 利 和 手 段 , 取 一 定 的 方 式 和 途 采 径, 自觉 自愿 地 介 入 国 家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 而 影 响 政 府 政 治 决 从
利 益 和 要 求 , 以 避 免 不 规 则 的竞 争 带 来 的 社 会 矛 盾 , 进 社 可 促
会的稳定和秩序 。
代 化 的重 要 标 志 。
收稿 日期 :0 1 2 8 2 1 —1 —0
作者 简 介 : 素 鸟 (94 )女 , 南 新 乡 人 , 江 农 林 大 学 马克 思 主义 学 院 20 李 18一 , 河 浙 09级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主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二)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公民的政治素质决定了其政治行为,这就要求努力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要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由被动到积极主动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增强参与政治的信心与决心。首先,公民自己要摒弃盲目服从被动的态度,积极树立勇气和信心,培养政治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加强对公民民主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此外,还要增强公民政治认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二)公民政治参与存在不平衡。
首先,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不同。政治参与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及意识较强,但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参与政治的能力较弱。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因参与能力欠缺而导致参与受限的情况。如不知如何投票,如何选择人民代表,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内容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参与限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健全参与制度体系、拓宽参与渠道等措施。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据着举总轻重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政治参与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改进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和同 意战线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 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 派通过多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优秀人才到国家机 关担任领导职务,实行多党合作公事。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第一,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是制约我国公民
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 第二,文化层次、传统政治文化是影响我国 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第三,社会政治、心理条件也制约着我国公 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针对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和特征,在 总结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应 努力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不断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畅 通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机制,探寻有效解决现 存问题的路径,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逐步 走向成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的改进
(一)从传统的革命型政治参与向现代建设型政治参 与范式转换 首先,在参与取向上我国公民表现出积极的建设性 心态和行为模式。 其次,坚持政治参与方式的合法性。 再次,在参与目标的选择上以“利己而不损人”为 准则。 最后,政治参与被当作推动政治渐进性发展的工具 性手段。
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 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社会协商对话、人民 信访、基层群众自治、民主评议政府等,广 大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政治参 与这一近代政治概念正逐步融入当今社会, 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 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当前特征
[ 关键词 ] 公 民, 政治参与 , 特征 , 过 渡性 , 不均衡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中图分类号] D 6 1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1 7 5 ( 2 0 1 3 ) 0 4 — 0 0 5 0 — 0 4
5 ( )・
《 理论探索 } 2 0 1 3 年第 4期 ( 总第 2 0 2期 )
政 弓 台学 研 究
自主 型参与 为 主 的局 面 已经 完全 形成 。 目前 , 我 国公 政治 参 与动机 , 即: 参 与 收益 / 参 与成本 =参与 的可 参 与 的成 本 越小 , 则 参与 的可 民政治 参 与 的主动 意识 还 有待 进一 步 提高 ,公 民的 能性 。从 中不 难看 出 , 政 治 冷漠 现象 还较 为普 遍 。 在过 渡 阶段 , 必须 澄清 的 能性 就越 大 , 而参 与 的收 益越 小 , 则参 与 的可 能性就
因不仅要让人们意识到参与是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为参与的过程离不开政治动员尤其是针对那些基关是保障其利益的有效途径还应该传输一种观于公民个体的局限性而没有考虑到的或者是不愿考念即让人们知道参政也是一种责任对国家对社虑的长远的整体的或是潜在的利益所进行的政治会的责任
政 治 学 研 究
《 理论探索} 2 0 1 3 年第 4 期( 总第 2 0 2 期)
公 民开始 积极地 通过各 种制 度化 的途径 , 自下 建设 中去 , 离 开了政治动 员就很难形 成这种 高凝 聚的 过 渡 。
建设 动力 。另 一方面 , 当时人 民的参 政意识 还非 常薄 而 上 、 主动积 极地参 与 国家事 务 的管 理 。自主 I 生意识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摘要:合法、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要求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基本权利,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而现实“数字鸿沟”却导致公民网络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和不均衡发展,形成参与能力困境;要求公民网络参与呈现多元互动性,而“群体极化”行为却导致参与信息环境单一,网民同质化聚集,网络舆论观点趋同,形成参与方式困境;要求网络社会具备完善、有效的网络行为规范,而当前规制网络参与的法规制度不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形成参与行为规范困境。
要消除网络“数字鸿沟”,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促进政府与公民多元互动,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方式;要健全网络参与行为规范,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管理。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参与能力;参与方式;参与行为规范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其政治民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用户规模和普及率快速攀升。
据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达到5.64亿,网络普及率升至42.1%。
与此同时,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也与日俱增,网络参与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参与方式日益多元,网络参与行为规范逐步完善。
然而,当前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参与能力、参与方式、参与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困境,深刻地影响和严重地制约着公民网络参与的质量和成效。
一、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新趋向和新发展。
它通常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活动空间,目标指向现实社会政治体系,由以“新意见阶层”为主的网民、网络意见领袖为主的网络政治精英,以及以“网络趣缘”或共同权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等所形成的参与主体,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网络民主监督、网络政治动员、网络协商讨论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存在的五类问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传递信息、表达意见、评论时政、释放情绪的一个主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网络参与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升政治参与质量、促进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政治参与在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因此在肯定其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暴露出的问题。
一是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无序性的特征,存在着公民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互联网本身就具有虚拟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使"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非正式性、渗透性特征,这极有可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的欺骗化与非法化。
匿名性和隐蔽性被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其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进而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
二是互联网带来了网络话语权的巨大差距,没有能充分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占有通常使年龄偏大、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网络参与的主体80%以上都是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而且主要聚集在发达城市。
农村与城镇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距较大,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
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在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等状态。
此外,网络还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受到良好教育和未受到良好教育者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危害社会稳定。
三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和网络参与的"多数人暴政"问题。
网络空间是个体自由表达的舞台,有些人可能会把自己一些情绪化的见解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中,有些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很容易感染大量读者,从而形成一种网络主体的"集体癫狂",给正常的政治行为与决策带来很大压力。
这种"多数人暴政"即舆论暴力会严重侵犯个体权利和个体利益。
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状况
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状况狭义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以此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政治参与是分化后的社会阶层完成社会再融入的关键步骤,也是阶层社会位序确立和政治表达实现与否的标志。
一方面,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急剧膨胀。
新兴社会阶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要确立新的力量均势,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均势。
新阶层作为利益主体的集团化、政治化已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必然趋势。
新阶层在转型经济中经济实力的扩张要求有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政治表达管道。
然而,以目前的状况看,政治制度安排显然未能同步于经济领域的变革。
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缺失。
市场逻辑决定的社会交往机制和利益实现机制的体系中,由经济竞争推及政治领域的竞争,使得那些在改革中利益相对受损的阶层,或者是“边缘群体”,比如,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人员、部分“体制外”人员、城市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政治表达明显不足,甚至根本失去进行政治利益诉求的机会。
这部分群体迫切希望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表达他们的意愿,维护并提高他们的切身利益。
而现实的情形是他们被排除在制度化的政治博弈场域之外,只能被迫接受所有有关他们的政治安排。
即便是出现任何看似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决定,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利益各方的某种妥协所表现出来的友善与仁慈,这种友善与仁慈基本上没有任何制度化的保障,随着时空环境的移转,他们有可能就从受益者变成了牺牲者。
在经济条件恶化的困境下他们所感受到的政治被剥夺感会更强烈,由此产生的紧张和挫败情绪,以及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集体抗争,甚至少数人转而寻求制度外渠道以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都是社会需要慎重评估的因素。
“政治参与”渠道与机会的匮乏,使得“公民社会”与“政治社会”始终处于一种脱离与分裂的状态。
对于怀抱政治参与热情的群体而言,缺乏了参与建构政治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参与权”,便永远是政治“局外人”。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陈嘉玲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
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
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原则;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
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中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中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及思考社会管理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更新和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民主政治的关键支柱之一,其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当前,中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主要包括政治参与和自发参与两种。
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权的行使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政,自发参与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参与。
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以及民主政治的一种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选举权的行使,通过选举和被选举的过程,公民能够重新定义自己的政治利益,政治参与能够通过竞争,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其次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参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权力机关成员,拥有制定和修改法律、批准政府工作报告、监督政府工作等职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民主选举和代表工作,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最后是行政诉讼和公民监督两种方式。
行政诉讼是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重要方式,公民的投诉、举报和行事都可以对国家机关的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督和制约,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监督是举报不良的行政和公共服务、监督官员和领导的权力滥用,目的是保障政府的公信力。
自发参与可以说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自发形式,其明显特点是自主、自愿和自管理,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参与。
志愿者服务是一种以自愿为基础,义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行为。
在中国,志愿服务是国家开展社会建设、促进文明进步、造福人民的重要参与方式,每年的全国爱心助学日、志愿服务周等公益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
社区参与是指公民通过组织或个人的形式,参与居民区、社区等区域的自我管理和民生事宜,以社会共治和自我管理为主要特点。
社区参与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居民议事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让公民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状况及改进措施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状况及改进措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参与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中国女性参与政治的机会逐渐增多,但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从中国女性的政治参与状况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全面参与。
一、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状况1.女性在政治领域的现状中国是一个男女人口比例基本平衡的国家,但在政治领域,女性的参与仍然相对较少。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的比例仅为24.9%,在地方人大代表中更低。
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女性所占比例也较低。
女性在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也不高,这导致了女性在政治领域权利的被动性和较低的话语权。
2.存在的问题中国女性在政治领域参与较少的现状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产生了影响,使得女性更多地承担家庭和家务的责任,而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和参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政治环境和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女性参与政治较少的原因之一。
在政治竞选和选拔过程中,女性面临的阻碍更多,而政治领域的工作机会也不容易得到平等对待。
在公共领域中,女性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也对女性的政治参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改进措施1.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为了促进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全面参与,首先需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和保障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权利和地位。
加强对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打击力度,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政治参与环境。
2.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改进女性政治参与状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众对女性政治参与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广告、媒体等渠道,树立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典型形象,激发女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3.机制和环境的改善4.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改进女性政治参与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政治组织、妇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加强合作,推动性别平等理念的贯彻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具体现状
1、网络参与、微博参与日渐兴起
2、直接参与、淡化信访参与日渐
(一)网络参政
1、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
发展,人们政治参与行为在网络领域中的拓展 2、网络参政的问题 公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法参与、非理性参
与以及参与的不平衡性的参与状况,将影响中 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起 到破坏和瓦解作用。
3、规范微博参政的措施
让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
充 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 设 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三)信访参政
1、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
道,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的重要方式
2、
信访制度的弊端
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对
3、规范网络参政的措施
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设立及体系建设
加大电子政府信息公开 加大网络基础资源的投入 抓好学校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培育 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氛围
(二)微博参政 1、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
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 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2、微博问政的困境 (1) 互联网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特 定群体参与民主机会的不平等 (2) 部分官方微博形同虚设 (3) 微博问政下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异 常迅速,使参与者难辨真伪,从而影响其 积极性
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更加完善
此一些地方便提出了要 “以法治访”、 “严厉打击越级上访”,并以此为依据,对群 众的正常上访进行 “围、追、堵、截”,损 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信访参政现状
在我国实行多年的信访制度已经出现了
困境,其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已经出现了 裂缝,其制度的设计及其运作中存在的缺 陷已显露。
(四)直接参政
1、利
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政治权利 有利于公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减少误差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弊 耗时耗力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政治参与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国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传统政治文化与公民素质的双重制约
五、展望未来
一、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 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 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 的过程
二、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很
大的进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 与的热情。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来关 心国事影响政治但总体来看动员性政治参与 仍占主导地位自觉参与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