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9315ca58f5f61fb7366682.png)
2 0 1 3年 第 1 2期
州宇 通客 车股份 有 限公 司党委 工作 部 , 河南 郑州 4 5 0 0 6 1 ) 【 摘 要】 从谈论 民主伊始 , 公 民政治参与 就 占据 了重要 地位 。随着公 民政 治参与在世 界 范围 内的不断走 强 , 我 国公 民政 治参与
的稳定 性 。
( 一) 公 民政治参 与 的保 障机 制不健 全 。我 国的基本 社会 制度 为公 民政治 参与提 供 了可能 ,但具 体的关 于规 划参 与行 为 、畅通参 与渠道 、保 证参 与实施 的制 度和法 律法 规不 够健 全。 特别 是公 民政治 参与 的行政 程序缺 乏规 范 的 、 操 作性 强 的 规定 。其次 , 公 民参 与公共 管理 活动缺 乏制度 保 障 , 使公 民对
也 呈现 出快速发 展的势 头。然而 。 目前我 国公 民政 治参与还 面临着许 多问题 , 及 时发现其 中的缺 陷和不足 , 有效解 决这 些 问题 , 探
讨提 高公 民政 治参与意识 的途径 。 对 于进 一步加 强中 国政 府 民主化 建设 、 更好地 实现人 民当家作 主的权 利具有重要 意义。
( 二) 政 务信息不 公开、 不透 明制 约 公 民 的 政 治 参 与 。 完 整 的政务信息 是实现公 民有效政治参 与的前提 之一 . 然 而 在 我 国
( 四) 培 育 具 有 主 动 参 与精 神 的公 民 。 现 代 政 府 需 要 积 极
、
我 国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现 状
随 着经 济 、 政 治 体制 改革 的 推进 , 经济 、 文化 的 发展 和 公 民素质 的提高 ,我 国公 民政 治参 与 的质 和量 都得 到 了一定程 度 的提 高 , 主要 表现 在 : 公 民的 民主 、 平 等和 自觉 意 识逐 渐 增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d3003387c24028915fc365.png)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孙雪凡(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
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eb021e681c758f5f61f6774.png)
三、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具体现状
1、网络参与、微博参与日渐兴起
2、直接参与、淡化信访参与日渐
(一)网络参政
1、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
发展,人们政治参与行为在网络领域中的拓展 2、网络参政的问题 公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法参与、非理性参
与以及参与的不平衡性的参与状况,将影响中 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起 到破坏和瓦解作用。
3、规范微博参政的措施
让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
充 及时更新信息,加强各级政府的官方微博建 设 将负面信息降至最低
(三)信访参政
1、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
道,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的重要方式
2、
信访制度的弊端
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对
3、规范网络参政的措施
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设立及体系建设
加大电子政府信息公开 加大网络基础资源的投入 抓好学校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培育 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氛围
(二)微博参政 1、微博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搭建了信息互联
的平台,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 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2、微博问政的困境 (1) 互联网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特 定群体参与民主机会的不平等 (2) 部分官方微博形同虚设 (3) 微博问政下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异 常迅速,使参与者难辨真伪,从而影响其 积极性
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更加完善
此一些地方便提出了要 “以法治访”、 “严厉打击越级上访”,并以此为依据,对群 众的正常上访进行 “围、追、堵、截”,损 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与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416f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7.png)
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与行为研究近年来,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与行为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权利、参与决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然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态度和行为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育水平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能够提供公民对政治环境的了解、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愿。
研究表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更倾向于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并且更有可能加入政治组织或社团。
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普及高等教育,可以增加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
其次,社会信任度也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信任度反映了公民对他人以及社会组织的信任程度,是社会连结力的重要基础。
研究表明,社会信任度较高的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度也相对较高。
相反,缺乏信任的社会往往导致公民的政治冷漠和对社会问题的忽视。
因此,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可以促进公民政治参与。
另外,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塑造公众意识和引导公众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媒体的政治报道及其态度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媒体报道政治事件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愿。
另一方面,媒体过度渲染政治事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可能导致公民对政治冷漠。
因此,公民需要提高媒体素养,对媒体进行辨别和分析,以获得更客观的信息。
此外,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有可能参与政治并发表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使得公民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
然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往往由于生计和生活压力等原因,参与政治的意愿和能力相对较低。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e74098fbceb19e8b8f6baae.png)
列。
( ) 民政 治参 与 的 涵 义 一 公
公 民政 治 参 与 是 指 “ 民通 过 合 法 的 途 径 和 方 式 , 国 家 公 对
的政 治 构 成 、 治 运 作 、 治 决 策 、 治 结 果 的 关 心 、 益 表 达 政 政 政 利 和施 加 影 响 的行 为 及 过 程 ” 。公 民 的 政 治 参 与 是 公 民 政 治 权 利 的 主要 体 现 。“ 我 国政 治 生 活 的 现 实 来 看 , 治 参 与 主 要 就 政 是 指 公 民依 据 法 律 所 赋 予 的权 利 和 手 段 , 取 一 定 的 方 式 和 途 采 径, 自觉 自愿 地 介 入 国 家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 而 影 响 政 府 政 治 决 从
利 益 和 要 求 , 以 避 免 不 规 则 的竞 争 带 来 的 社 会 矛 盾 , 进 社 可 促
会的稳定和秩序 。
代 化 的重 要 标 志 。
收稿 日期 :0 1 2 8 2 1 —1 —0
作者 简 介 : 素 鸟 (94 )女 , 南 新 乡 人 , 江 农 林 大 学 马克 思 主义 学 院 20 李 18一 , 河 浙 09级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研 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主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c1aba0f5335a8103d220b1.png)
(二)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公民的政治素质决定了其政治行为,这就要求努力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公民要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由被动到积极主动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增强参与政治的信心与决心。首先,公民自己要摒弃盲目服从被动的态度,积极树立勇气和信心,培养政治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加强对公民民主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此外,还要增强公民政治认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二)公民政治参与存在不平衡。
首先,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不同。政治参与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及意识较强,但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参与政治的能力较弱。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因参与能力欠缺而导致参与受限的情况。如不知如何投票,如何选择人民代表,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内容都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参与限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健全参与制度体系、拓宽参与渠道等措施。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据着举总轻重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政治参与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改进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8661280b192e45361066f575.png)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和同 意战线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 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 派通过多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优秀人才到国家机 关担任领导职务,实行多党合作公事。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第一,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是制约我国公民
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 第二,文化层次、传统政治文化是影响我国 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第三,社会政治、心理条件也制约着我国公 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针对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和特征,在 总结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应 努力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不断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畅 通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机制,探寻有效解决现 存问题的路径,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逐步 走向成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的改进
(一)从传统的革命型政治参与向现代建设型政治参 与范式转换 首先,在参与取向上我国公民表现出积极的建设性 心态和行为模式。 其次,坚持政治参与方式的合法性。 再次,在参与目标的选择上以“利己而不损人”为 准则。 最后,政治参与被当作推动政治渐进性发展的工具 性手段。
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 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社会协商对话、人民 信访、基层群众自治、民主评议政府等,广 大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政治参 与这一近代政治概念正逐步融入当今社会, 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 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4784c26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b.png)
《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pptx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公民的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挑战与对策•结论与展望目录0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政治生活是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观点和意见、进行政治活动的过程。
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公民政治生活的概念1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推动政治体系的民主化建设。
促进民主化进程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动经济发展03政治参与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现状01政治参与意识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
02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我国政府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公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0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的概念定义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
主体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府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包括国家治理、政策制定、公共决策等。
客体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公民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选举,选择自己认为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影响政府的决策。
公民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如参加听证会、参与社区建设等。
公民可以对政府的政策执行和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6ee5043804d2b160b4ec0e6.png)
1432016年/第三十二期/十一月(中)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单桔平周丽颖(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摘要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基层民众人口众多,研究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有利于改善民众与政府关系,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主要表现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组织形式多样、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认知与效能感不足,民众与政府人员关系不甚和谐,参与制度创新不足、机制改革缓慢。
要优化基层民众政治参与,应加强教育建设和普法宣传,营造基层政治参与文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民主基层政治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基层民众政治参与对策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1.069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SHAN Juping,ZHOU Liying(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 410138)Abstrac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citizens,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At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stud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In our country,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 and non institutional,diverse forms of organization,and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s uneven.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lack of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is not very harmonious,participate in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the mechanism of slow reform.To optimize the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of construction,build-ing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ulture,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 political syste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Keywords grassroots people;political participation;countermeasures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冷漠问题研究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冷漠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d5a4fc9e314332396893aa.png)
威 、强化 人 大 监 督 功 能 、健 全 人大 组 织 机 构 和规 范人 大 选 举 制度 。 ( )继续 完 善参 与 的 民主 制 度 。其 中包 括 发 展选 举 制度 、听证 制 度 、 2 公 民参 与立法 制度 、公 民批评制 度 、建议制 度 、对 公职人 员评价 制度 、陪审
督等保 障和实现 民主权利 的权 利和手 段, 这降低 l民众剥政 治决策 的影 响力 及 『 对 政治权 力制约 的有效性, 也为 个人专 断和政 治腐 败 的滋 生蔓延提 供 了更有 利 的条 件 。这 些都 对 民主 政 治3我 国公 民政 治冷 漠原 因分析 3 1缺 乏利益 的驱动
市 场经济 发展, 进公 民社会 发展 , 育市 民社会 的 民主 意识 。市场经济 促 培 是与 市场主 体平 等交 易 的经济 , 的前 提性条 件之 一 个体 地位和 机会 的平 它 是 等。 4 2建 立和 完善公 民参 与的 制度. 护公 民政治权 利 . 维 () 宽公众 的参 与渠道 , 1拓 消除 公民政 治参 与的制度 障碍 。 完善 政治参 在 与 制度 方面 : ①继 续完 善和 发展 人民代表 大会制 度 。具 体来说 , 树立人 大权 要
() 3 民问组 织的培 育 ①建 立健 全 民间组 织 的法 律 体系 , 步 将 民 问组织 纳 入法 制 化 、制度 逐 化 、规范 化 的管 理轨 道 : ②帮 助 民问 组织 建立 健 全的 自律 机制 , 范 民间组 规 织 。建立 自我约 束 、 自我发 展 、自我服 务的 自律 机制 是 民间组织 管理工 作走 向成 熟 的标志 : ③加 快政 府职 能转变 , 理顺 政府 与 民间组 织独有 的 中介功 能 。 () 4 正确 引导 大众传 媒, 发挥 其政 治 功能 。 继续 完善 大众传 媒 的监 督作用, 依靠 公 民 自下而 上的监 督, 保护公 民 自身 利益 。进 ‘ 步拓 宽参与 的渠 道, 展 电子 政务 , 发 促进沟 通 。 2.提 升公 民参 与 能力 () 过教育 和实 践活动增 强公 民的政 治技能, 1通 切实提 高公 民的实 际参政 能力 政治技 能 是人们 生而就 有的, 而是在 后天 获得 的, 其途 径包括 学校教 育 和 社会经 历 。公 民政治 技能 的提 高有赖 于教育和 实践 , 二者缺 一不可 , 归结到 点上 即需要 经历 政治社 会 化过程 。 ( ) 过教 育增 强公 民知识储 备 。 2通 这里教 育要求 采取积 极 开放和 平等对 话 的形式 。 ‘ 是通 过普遍 教育提 高 全 体国 民的知识 水平 。 () 高其 自身素质 3提 ① 提高 公民认 知 。 民认 知, 即公民 的政治认 知能 力, 公 亦 是指公 民对 国家 政治知 识 的认识和 了解 , 包括对 宪法 、政 治体制 、权力运 作程序 、民主价 值 它 观 念 、政治 派别 以及 政治 竞争规 则 的认 识和 了解 : ②增 强公 民理性 。理性 是 人 类独 有的一 种精 神力量 。 先, 首 信任 有助于 促进 公 民与 政府 、 民与 公 民之 公 间的合作 , 如果缺 乏这 种信任 意识 , 民主政 治是难 以成 型的 。 次, 其 妥协 有助 于 在 政治共 同体 内承认 别人利 益 的同时保 护 自己 的利 益 。 克顿 曾说 过一句 话, 阿 “ 妥协 是政治 的灵魂 。, ’ 只有 从心底 里互 相认 可对方 , 心底 里互相 宽大对 方, 3 从 才会 有长 期稳 固的妥 协 。③ 完善 公 民人 格 。公民人格 旨在 说 明政 治社会 中具 有特 定的主观 世界 的人 , 或者说在 政治共 同体中不 受外力影 响而形 成独特 的政 治 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 1 美] 加布 里埃 尔 ・ 阿 尔蒙 德 、小 G ・ A・ 宾厄 姆 ・ 威 尔 : 比 鲍 《 较政 治学 : 系 、过程和 政策 》曹 沛霖译 , 体 , 上海译 文 出版社 1 8 年版 . 97 [ ] [ ] 阿尔 蒙德 : 公 民文 化 》 华夏 出版社 1 8 2 美 《 , 9 9年版 . [] [ 3 美] 罗纳 德 ・ 奇 尔科 特 : 比较 政 治学 理论— — 新 范式 的探 H・ 《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原因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9b5468983d049649b6658b4.png)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其原因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参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政治参与消极化、政治参与无序化、政治参与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其中有公民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的原因。
关键字:政治参与问题政治制度化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及途经(一)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近代政治的核心概念,研究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首先要为政治参与的含义做一个理解和界定。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存在的分歧如下:第一,政治参与是否仅仅指合法的参与。
有的学者认为,只有按照法定程序参与政治的行为,才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
另外一些学者却持相反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他们认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公民与政府的矛盾始终都是存在的,二者之间不仅合作形式是正常的,冲突形式也是正常的。
第二,如果只研究合法参与,就为无法解释街头政治的参与行为。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参与的合法与否是不好界定的。
第二,政治参与是否只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有些学者强调参与的自愿性质,认为被动员起来的政治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
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理由在于:动员参与和自动参与在实践中很难区分,并且所有的政治参与都是动员与自动参与的混合,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政治参与是否仅仅指行为。
有些学者认为,政治参与不仅指行为,也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观念形态。
如公民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关心时事,与家人谈论政治等。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公民这些行为并没有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没有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不属于政治参与。
综上所述,这些分歧应归结于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的界定或宽泛或严格。
笔者比较倾向于对政治参与作较宽泛的理解,即把制度外的不合法的参与和动员型的参与也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范畴,但是政治参与只应是相关的活动或行为,而不应该包括观念形态。
因此,我们将政治参与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涉入政治过程并影响政府决定或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52816f8102de2bd96058834.png)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陈嘉玲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
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
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原则;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
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38b9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6.png)
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而公民参与作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但是,在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
尤其在基层治理中,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因此,本研究将围绕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当前公民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2.深入探究影响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因素;3.探究提高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我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
2.影响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因素分析。
分析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因素对公民参与的影响,并探究如何提高公民的表达权、参与权和知情权等。
3.提高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案例,探讨提高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我国地方政府改善公民参与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为公民提升表达力,增强自我认同感,提高社会参与度等提供有益借鉴。
3.为我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制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公民参与现状、问题和原因;了解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态度和看法;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公民参与规模、质量、领域等情况,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文献调查和梳理。
对相关学术文献、政策法规、官方报告进行查阅和梳理,了解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第二阶段:定性调查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态度和看法,具体分析某些地区和部门的公民参与情况。
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
![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6131006c85ec3a87c2c55b.png)
加 了人大 、 政协 、 工商联等组织 。 私 营企业主 的政治参与具有 很强 的务实性 , 他 们参与政治 的 目的 , 更 多的是为 了获得 政
.
二、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4 0・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 , 政 治 制 度 的不 断 完 善 , 当前
私 营企 业 主 政 治 地 位 的认 可 , 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逐步产生 了
我 国公 民政治参与的 自主意识 增强 , 政治参与水平有 了很大 较强 的参政欲望 , 有较强经济实力 的私营企业主基本 上都参
员参 与和消极参与三种类型 。改革开放 以来 , 市场经济 的发 和政府职能转变 的深入 , 包括社会 团体在 内的民间组织开 始 展, 激 发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 为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 了更 多 全面发展 , 数量增加 , 种类增多。据民政部的统计 , 截至 2 0 1 2
的条 件 , 人 们 的 自主参 与 增 多 。 尽 管如 此 , 也存 在 一 些 动 员参
行 为能 力 以及 行 为 的表 现 ,可 将 政 治参 与分 为 自主 参 与 、 动
4 . 个体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 。
在 政治 参 与 发 展 的 最初 阶段 , 个 体 政 治 参 与 一 直 占有 很 大 的 比例 , 公 民 的组 织 化 程 度 不 高 。随 着 我 国 经 济体 制 改 革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阶层由于近几年大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加上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可见在选举中人一私营企业主政治地位的认可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逐步产生了较强的参政欲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主基本上都参加了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第 1 1期
关于现代民众对国家政事的态度问题课题研究活动内容
![关于现代民众对国家政事的态度问题课题研究活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45cdb6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a.png)
关于现代民众对国家政事的态度问题课题研究活动内容现代民众对国家政事的态度问题课题研究活动内容: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之现状(一)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结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不利于政治稳定。
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空间、参与能力、参与要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为民主政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国政治民主最终要走向一种开放的民主,通过开放来容纳更多不同的经济利益。
通过开放来实现政治正义社会公平。
缺乏经济作为后盾,政治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上。
(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
政治参与行为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充分表现和产物,它受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制约。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前政治文化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专制、伦理、重民等特性显现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两重性。
即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政治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政治行为。
在数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民众没有形成公民意识,更没有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侵蚀下,造就了一种软弱性、依附性的旧政治文化传统。
(三)法制不够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心国家政治事务,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但由于制度供给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了一些公民参与的非理性非制度化、无组织性。
尽管公民的政治参与显得如此重要,但由于法律赋予行政官员的自由裁量空问过大、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使得我国仍没有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缺乏有效表达意见平台,并由此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没有专门的法律规章对公民参与的程序做明确规定,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太小,内容也不详细,参与的途径过于狭窄,方式也很简单,救济路径也是模糊的,并且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有效的压力释放机制存在很大欠缺,公民的利益要求无法在制度框架内解决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e5af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1.png)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本文研究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以厦门PX事件为例。
在当代社会,公民参与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政治“春风”,尤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和从事公共管理活动方式的一股强劲力量。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确保公共政策对民意的有效回应性和科学性,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
但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更是面临着诸多纷繁复杂的困难和阻碍。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作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是政府调整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工具,公共政策所反映、调节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关系。
整个公共政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共利益分配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针对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包括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的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五个方面。
公民要求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以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三)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指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出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
在厦门PX事件中,公民参与的缺乏导致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不透明和不科学。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公民参与来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同时,政府也需要更多地倾听公民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的政策制定机制,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平衡和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公共政策制定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对政策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
这种多样性的趋势对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深入具有积极意义。
公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从而促进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
我国公民政治参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公民政治参困境及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b83aebc69dc5022aaea0080.png)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摘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制约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重点探讨了如何才能走出政治参与的困境。
本文提出了在政府中建立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以期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民主;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一、政治参与的内涵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①。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上而下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还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1、信息公开难度大信息公开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
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政府的民主化程度。
尽管中央政府做了大量宣传,但一些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毫无思想准备,不知道什么信息应该公开,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公开。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效能,增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
2、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或者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或者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致使社会生活政治化,公民政治权利容易遭到忽视。
由于参政渠道局促,驱使一部分人转向逃避政治。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受传统政治文化遗产的影响,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有一定的顾虑。
3、政治参与边缘化政治参与边缘化较明显地体现为神圣的政治参与地位和微弱的政治参与功能的错位。
政治参与的象征意义超过实质意义,难以对公共政策产生真正影响。
从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一方面,当下的政府管理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难以摆脱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主要职能仍体现于”管、审、批”,缺乏积极的服务意识和清楚的政府权力边界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于我 国公 民政 治 参 与现 状 的研 究
常 睿
天 津 市财 贸管 理 干部 学 院 , 天津 3 0 7 0 10
[ 要】 国 民主 政 治的 建 设 经过 几 十 年 的 努 力 已经 取 得 了丰 硕 的成 果 , 仍 存 在 缺 陷 , 其 是 在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摘 我 但 尤
的过程 。
( ) 关 概 念 的 界 定 一 相
1 治 参 与 。 政 治 参 与 是 与 现 代 民 主 政 治 同 步 . 政 的一 个 政治 概 念 , 标 志 人 类 政 治文 明进 程 的一 个 是
重要 变 量 它 主要 是 指普 通 公 民凭借 个 人 、 体 和 群 团体 的 身份 , 过 一定 的方 式参 与 国家 和 社会 的各 通 项政 治 生活 , 接 或 间接 地 影 响政 府 的决 定 以及 与 直 政府 活 动相 关 的公 共政 治 生 活 的行 为 , 是 民主 政 它 治 的核 心 问题 。并 且体 现 着 民主政 治 的发 展 程度 。
因 此 . 一 定 意 义 上 我 们 可 以 用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程 在
( ) 阶 段 我 国 民 主 政 治 实 践 的 发 展 的 总 体 二 现
制 定
制定 一 . 会 主义 民 主政 治制 度不 断完 善 。 社 从 解 放初 期 到现在 .我 国的社会 主义 民主政 治 始终 在不 断 的完善 和发 展 , 现 为 : 国的根本政 治 表 我
[ yw r s oicl at iai ; e ca cp lis p lia d m cai t n Ke o d ]plia p rcp t n d mort o t ; o t l e o rt a o t i o i ic ic zi
一
、
我 国 民主 政 治 参 与 的现 实 思 考
[ 键 词】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 ; 主政 治 ; 治 民 主化 关 政 民 政
[ 图 分 类号 】 6 2[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 0 8 9 5 (0 0 0 — 0 10 中 D 0 文献 A 文 10 — 0 5 2 1 )4 0 9 — 3
St udy 0 t a us quo 0 tz n n he St t f Cii e Po ii a r i i at0 n Chi ltc lPa tc p i n i na
ctz n p l i a a tc p to n n a c i z n’ wa e e sa d c pa iy i r e o p h t r c s iie o i c lp rii a in a d e h n e ct e s a r n s n a c t n o d rt us he p o e s t i o o iia e c a iai n fp lt ld mo r tz to . c
CH ANG Rui
( ini s tt o ia ca a d C m ril n g me t T a j 3 0 7 ) T a j I t ue f n n il n o meca Ma a e n, i i 0 1 0 nni F nn
[ sr c] f r f r r e a e,h e o rt oicl o s u t ni o r o nr a a e Abta t A e f t f cd s ted m cai p li nt c o u u t h sm d t e o so d c ta c r i n c y
方 面 存在 着 思 想 意识 上 、 制上 的缺 陷 。 由 于政 治参 与是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中非 常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 体 因此 我 们 有 必 要 创 造 政 治 参 与 的环 境 , 高公 民政 治参 与的 意识 和 能 力 , 提 以推 进 政 治 民 主化 进 程
天津市 财贸 管理千 部 学院学 报
J U N L O I N I N TT T F FN C A ND C MME C AL M A E N O R A F T A JN I S I U E O I AN I L A O R I AN G ME T 第 十 三卷 2 1 年第 1 01 期
制 度 、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的 根 本 途 径 和 最 高 实 现 形 式 — — 人 民代 表 大 会 制 度 焕 发 出 新 的 活 力 ; 中 国 共
度衡 量 政治 民主化 的 进程 。 2民主政 治 。民主政 治是 凭借 公共 权力 , . 和平 地
念 , 么 政 治 民主 化 就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过 程 。它 指 的是 那
人类社会从 传统社会 向现 代社会 的进化过 程 中 , 政治
的 形 式 和 内容 从 非 民 主 走 向 民 主 , 其 是 南专 制 走 向 尤 民主 的过 程 。 实 现 由 少 数 人 统 治 向 多 数 人 统 治 发 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