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参与论文
浅论政治生态视野下的公民政治参与-论文.doc
论文摘要: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实践证明,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种旨在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它的运行不是孤立的,而是寓于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的行为。
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民政治参水平。
论文关键词政治生态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发展近年来,随着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开始大量出现了合法的制度化的参与行为,如投票选举、投诉、诉讼和信访,也出现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如抗议和暴力对抗、越级上访、围攻基层政府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以政治生态学的视角对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有助于逐步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化,以更好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一、政治生态学与公民政治参与的互动关系政治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探讨社会政治现象及其环境关系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它运用生态学的方法,从政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中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参与是社会成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行为。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公民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实践行为,具有生态系统属性,它与周围的政治系统和国家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把政治体系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它,考察它与政治参与的关系,那么,它也不例外,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受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组织化程度、文化观念等要素,这些要素会影响和制约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公民也会应用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系统发展,如通过如上访、投票、选举等活动使政府的决策体现自己的意志,促进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化。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生态分析政治生态理论侧重于研究环境因素制约分析方法,这对于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视角。
针对当前我国出现的非制度化、无序化公民参与等问题,从政治生态学三个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来分析政治参与,对规范和推进政治参与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中国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
中国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近年来,中国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权利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关系到公民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达与实现,更是构建健康、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中国政治参与的形式与实践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进行探讨。
一、政治参与的形式与实践1. 选举选举是最基本和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之一。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居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参与基层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全民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方式,例如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县长市长选举等,以保障政治权利的公平与有效实现。
2. 政党参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它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和人员选聘等方式,增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
政党参与不仅可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合理建议,还可以通过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发展与稳定。
3. 参与公共事务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公共事务,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听证会等。
这些途径使公民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二、公民权利保障的措施与挑战1. 法律保障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加强公民权利的保障。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各类法律法规也为公民权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2. 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重要环节。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等方式,使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和法制观念。
3. 挑战与改进中国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获取与传播的不平等。
一些地方政府和机构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了解和参与。
其次是公民内容审查和网络监控的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
此外,一些公民权利的实现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和保障。
政治社会学论文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
政治社会学论文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点分析引言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利益集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益集团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本文将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在政治参与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一、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组织1. 利益集团的形成利益集团的形成通常源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在中国,由于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和权力的分配不均等原因,各种利益集团应运而生。
这些利益集团可以是由企业家、地方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等组成的。
2. 利益集团的组织利益集团通常以非正式的方式组织起来,例如通过人际关系网、行业协会、社交圈等。
这些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更好地应对政策变化和利益调整。
同时,利益集团也会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正式组织来进行利益代表和政策倡导。
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方式1. 利益集团的利益代表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来代表自身的利益,例如通过游说、献金、宣传等。
他们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官员通过捐赠资金给政府或政治家,以换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
2. 利益集团的政治联盟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利益集团会形成政治联盟。
这些联盟可以是由多个利益集团组成,共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
例如,在中国,一些行业协会和商会会联合起来,通过共同发声、互相支持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1. 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利益集团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
他们可以通过游说、献金等方式来争取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分配。
一些利益集团甚至可以通过与政府官员的亲密关系,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2. 利益集团对政治权力的影响一些大型利益集团通过对政治家的献金和支持,获得了与政治权力的紧密联系。
这些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身的利益,例如获取资源、市场垄断等。
政治社会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政治社会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在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本文通过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进行述评,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女性政治参与非常有限。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男权观念导致女性在政治领域被忽视和边缘化。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受到了限制,政治参与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推动女性权益保障和促进女性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政治领域,女性逐渐增加了代表人数。
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比逐年上升。
尤其是在乡村和农村地区,女性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数量也在增加。
其次,在法律保障方面,中国针对女性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这些法规为保障女性的权益和福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基础。
再次,在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支持下,中国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各类女性组织和妇女联合会的成立和发展,为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同时,公益机构也在推动女性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培训、项目资助等方式提高了女性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尽管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女性在领导层和高层决策中的比例仍然较低。
尽管女性在基层政治参与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在高层决策中女性的代表人数仍然较少。
这需要加强对女性的培养和提拔,提高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其次,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尽管中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权益,但在具体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
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参与是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合理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在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在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参与形式主要包括公民咨询、调查、听证会等。
通过这些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有效地制定决策,并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也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内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是中国政治参与的独特形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参与对于保证党的领导的民主和集中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党内民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党员大会、党派协商、党纪检查等。
通过这些机制,党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决策,推动党的工作更加科学、民主、法治化。
党内民主参与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是指公民对政治决策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态度。
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众对事务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得以体现,如参与选举、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等。
通过这些参与行为,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四、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社会讨论和政治决策。
这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扩大了公民的参与范围和便利度,提高了政府的回应能力和透明度。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信息真实性的核查、网络舆论的操纵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平与公正。
总结起来,中国政治参与与民主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层面的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参与、社会参与的民主意识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都对中国的民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有序的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的发展
论有序的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的发展[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型模式。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现实要求。
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必须实现制度化、程序化。
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作用,以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以党员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带动公民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这是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有序性党内民主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
每个国家的社会条件不同,政治参与的模式也不同。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型模式。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和程序参加政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形式,它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程度。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到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从国家政治运行的层面看,民主讲的是人民群众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民主的本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参与不平衡、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从观念、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现状措施政治参与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切实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功用与效能。
追求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显示,也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所趋向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情的发展,适度的政治参与是必要的,这是保障社会发展有序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显然滞后,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从实践中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部分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利益原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演变为某些人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成为人们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现代公民政治文化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是一种自觉意识,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还缺乏由利益取向到政治文化的进一步深(二)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程度和质量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论现代政治参与的功能与意义论文
论现代政治参与的功能与意义论文摘要: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
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没有真正的公民政治参与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政治。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特征;政治参与的功能;政治参与的意义;一、政治参与的概念及目的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公民团体)为实现其政治权利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行为”,也可以指“公民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为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或过程”。
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政治参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尽管存在着多种政治参与类型,但是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影响政府行为和决策”。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地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目的: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是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政治参与也是政治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争取政策为民众接受,疏通政府贯彻政治决策的渠道,在社会与政治中建立起信任感,因而支持和影响了政府行为,改善了政治的品质。
二、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如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与政治参与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比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政治上表现更积极。
如何解释人们社会属性与政治参与之间的这种关联性?西方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如竞选捐款、政治信息、政治知识和技能等等。
信访制度论文政治参与论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视角下信访制度的完善
信访制度论文政治参与论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视角下信访制度的完善摘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信访制度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目前,这一功能存在错位,导致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本文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视角,分析了信访制度应有的功能定位及发生功能错位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政治参与;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
它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实现自身的权利,也有利于加强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进而实现政府和公众的良好互动。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在于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其中信访制度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提出、内涵与渠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的利益和需求逐渐多元化,权利意识日益唤醒,并得到强化,越来越重视参与国家政治,使得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有力推动了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提出、发展和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化这一概念,指出:“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目前,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成为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概念。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强调和突出的是“有序”二字。
有序,就是建立和遵守法制,即合法化、理性化、程序化[1]。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合法的程序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和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
强调和重视有序参与才能切实地实现公民的权益和需求,更及时地避免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我国民主建设和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听证制度和信访制度等。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中国政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范文一: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本文主要从宏观结构和微观自治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20年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以及这一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这里的“国家与社会”,既非具有特定内涵的理论框架,也非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加以建构的实体,而是一种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常识性理解。
之所以采取这种界定,是因为它更符合中国研究者所处的现实情境。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转型;宏观结构;微观自治;常识性理解作为西方政治社会学核心内容之一的“国家与社会”,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并最终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资源,主要得益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批学者的努力。
他们办刊立说,组织学术讨论,进行翻译和引介,甚至毫不隐讳地倡导“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1],从而在中国大陆的知识界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学术运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反思的跟进,这股学术热潮也渐渐地冷却下来。
然而,由此造成的学术影响却延至今日,并且“国家与社会”亦逐渐成为中国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的主流分析范式(paradigm)之一。
笔者在下文所考察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就是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这一视角切入的。
然而,在进入详细的主题讨论之前,简要梳理相关的文献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如前所述,自从中国的市民社会论者提出“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之后,学术界给予了强烈回应。
随后,各种相关著述不断涌现,并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运动。
然而,由此所造成的结果是,“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框架自流入中国起,就与具有西方经验特征的“市民社会”粘连在一起,以致于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歧见。
这一阶段,国内学术界的主要关注点还是停留在“市民社会”上,“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化约为“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论者们探讨较多的是论题是:(1)“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和嬗变[2];(2)在中国建构市民社会的可能性和路径[3];(3)中国近代史上是否存在市民社会[4]。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其原因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参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政治参与消极化、政治参与无序化、政治参与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其中有公民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的原因。
关键字:政治参与问题政治制度化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及途经(一)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近代政治的核心概念,研究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首先要为政治参与的含义做一个理解和界定。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存在的分歧如下:第一,政治参与是否仅仅指合法的参与。
有的学者认为,只有按照法定程序参与政治的行为,才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
另外一些学者却持相反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他们认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公民与政府的矛盾始终都是存在的,二者之间不仅合作形式是正常的,冲突形式也是正常的。
第二,如果只研究合法参与,就为无法解释街头政治的参与行为。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参与的合法与否是不好界定的。
第二,政治参与是否只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有些学者强调参与的自愿性质,认为被动员起来的政治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
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理由在于:动员参与和自动参与在实践中很难区分,并且所有的政治参与都是动员与自动参与的混合,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政治参与是否仅仅指行为。
有些学者认为,政治参与不仅指行为,也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观念形态。
如公民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关心时事,与家人谈论政治等。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公民这些行为并没有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没有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不属于政治参与。
综上所述,这些分歧应归结于不同学者对政治参与的界定或宽泛或严格。
笔者比较倾向于对政治参与作较宽泛的理解,即把制度外的不合法的参与和动员型的参与也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范畴,但是政治参与只应是相关的活动或行为,而不应该包括观念形态。
因此,我们将政治参与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涉入政治过程并影响政府决定或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课题研究论文:公民政治参与视角的公共政策合法性研究
公共政策论文公民政治参与视角的公共政策合法性研究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在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社会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一些政策合法性丧失的危机。
其危机主要是指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程序、目的以及实现方法等存在质疑,对政府机构不信任,进而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妨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了将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危机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群策群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义首先,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抑制公共决策权的滥用。
公共政策作为对公共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一种重要措施,本应该做到公平合理。
因此,一旦公共政策的制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难免会偏离原来的政策目标,直接威胁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因此,这就需要公民平等而又充分的政治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公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可以对政策制定者进行监督,使政策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公共政策程序的合法性。
其次,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科恩曾经指出: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
因此可以看出,没有公民参与的决策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视等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平台,公民可以通过各种论坛、微博等表达自己对政策的意见。
同时,这也使公民能够对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双方良好和有效的沟通能够解决许多诸如执行不利、执行拖延、执行错误等问题。
最后,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一项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以后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遵从,也才会得到较好的执行结果。
而这个合法性就来自于公民的支持和认可。
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公民的参与为决策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及时的信息,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有限理性,从根本上保证公共政策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论文经典范文
政论文经典范文政论文经典范文700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政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家政治问题,了解政治决策的背后逻辑,并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本文将以中国的政治问题为例,探讨政治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个人应对之道。
首先,政治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问题的发生通常意味着社会矛盾的严重化和制度的失效。
例如,腐败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大政治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国家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
腐败问题使得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治问题还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动荡不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其次,政治问题对个人产生直接影响。
政治问题通常会导致个人在就业、教育、婚姻等方面遭遇困境。
例如,政治腐败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稀缺和竞争加剧,让个体无法获得应有的发展机会。
政治问题还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个人的学习成绩和人生前途受到限制。
此外,政治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婚姻和家庭。
当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受到侵蚀时,个人的婚姻和家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然而,政治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个人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个人可以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参加公民议会和选举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争取到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政策调整。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了解政治问题的背后逻辑,从而更好地应对政治问题的影响和挑战。
在结尾,政治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政治问题,了解政治决策的背后逻辑,并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政治参与观念,其次考察了中国社区内的社会参与现状,一方面指出西方参与观念不适用于分析中国社区内的参与现状,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国社区内参与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并指出社区内参与的发展方向是焕发居民自觉自愿的、摆脱依赖性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政治参与;业主委员会;经过动员的参与;自治参与一、西方的参与概念不适用于中国我们将政治理解为人们的这样那样一些行为,它们的目的在于,在各个组织中与各个组织间建立起普遍的约束力,即建立起普遍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决策。
这种理解意味着,不仅在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有一种关系结构,而且在这些组织之间有一种交互作用。
政治还意味着,为在国家这类共同体中遵守规则地共同生活而做出决策、制订框架条件、对于如何塑造这一共同体施加影响。
政治参与指公民个人的那样一些活动,它们以多多少少直接影响政府官员的决策及其行为为目的。
但这个经典性定义不能覆盖"参与"的丰富内涵。
"参与"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建立在特定机制以及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之上的。
因此,考虑政治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参与"概念。
同时,社会参与也是政治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争取政策为民众接受,疏通政府贯彻政治决策的渠道,在社会与政治中建立起信任感,因而支持和影响了政府行为,改善了政治的品质。
例如,考虑到如果拥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将这些资源用于自己的目的,参与就会获得成功,社区居委会自愿提供一定的公共资金,用于像救济邻里这一类用途。
社区居民的参与活动不仅成本低,可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它通常更为有效,因为社区居民更热中于筹划和安排这类公共资金的用途。
这样,它增加了居民对国家的满意度,减少了居民对政府行为的批评,同时增强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因而政府有必要支持和促进居民这类社会参与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将社会参与理解为政治参与的一个范畴。
影响政治意识的三项因素分别是:1.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和政治参与的意愿。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存在问题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
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的政治参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政治参与又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今日中国政治发展水平和未来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意义深远。
从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特点入手,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特点;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38-02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
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是宪法赋予他们表达、实现及维护自身或集体利益的途径。
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会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和决策过程形成影响。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效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为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2]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参与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也是社会最重视和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
大学生有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作为青年,本身具有未来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又生活在知识分子高度密集的环境中,因而又具有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特征。
这两方面就造成了大学生参与主体身份的独特性。
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生活期间,因而具有时间的阶段性。
在校园中,大学生关注或参与的政治参与活动(学校管理和民主决策)内容大多与其个人学习、生活、就业的发展方面紧密相连。
如教育收费问题、教学质量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和贫困生问题等。
关于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论文
关于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论文1.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改革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然而,在改革进程中,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其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民在改革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以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农民的政治参与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主体,在改革进程中逐渐发挥了积极的政治参与作用。
首先,改革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
例如,农村选举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能够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政治资源。
政府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政治交流和政策参与的渠道。
此外,农民的组织和社会网络的发展也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了基础。
然而,农民的政治参与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民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愿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到农业产权问题、土地流转制度等困扰,部分农民对政治参与持怀疑态度。
其次,农民在政治参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尽管改革政策提供了表达和参与的平台,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采纳。
最后,农民的政治参与还面临一些制度性问题,如选举程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等。
3. 农民的政治稳定农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够增强政权的合法性。
农民作为底层社会的主体,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能够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
其次,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当农民参与政治决策时,他们的利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实现,从而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减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最后,农民的政治参与还能够推动社会转型和政治改革的进程。
农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关注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加速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于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论文
关于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论文关于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论文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一、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在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统治的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也就是指一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有序运转,二是人民同政府关系的协调一致。
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之间是实现普遍公民有效政治参与前提和基础。
只有保持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不断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为公民及公民团体提供正常的组织和舆论渠道。
另一方面,有效的政治参与将促进和维护政治的稳定。
因为而有效的政治参与意味着政治系统输入公众要求,使政府获得全面而又具体可靠的政治资源,输出相应的政治产品以满足公众及公众团体的不同需求,加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政治系统的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不适当的政治参与则会破坏政治稳定。
二、80年代初,中国所进行的伟大农村改革,开辟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时代,农民作为经济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在中国农村经济发生飞跃性变化的历史进程中,自身也在发生各个方面颇具深刻意义的变化,这就是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无论农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形式、还是性质内容,都较过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由过去的被动型盲动的政治参与转到基于自身利益驱动的主动参与;由过去简单集中统一的政治参与转到方式多样、渠道多种、层次不一的政治参与并且参与的范围和人数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可喜变化,不仅标志着我国政治民主程度的巨大进步,而且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政治发展。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就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就决定了农民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参与私营业主的热情高涨制作人:李建州组员:王虎刘俊连李雄雄张保宁杨蓉一、私营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
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
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
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
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
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
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
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现象。
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
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
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原因(1)迫于自身利益实现的需要私营业主要求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包括监督的过程中去。
他们力图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到公共政策中去,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
这是实现自己利益的保证和根本,如果没有了这方面的保护那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
(2)对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
当他们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以后第一要务就是保护自己的财富。
基于这样的目的,他们就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除了影响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外,还可以参与到社会的管理当中。
当自己在社会当中掌握了权力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些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反,如果自己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再多的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会安心,。
实质上,也是绝对不安全不可靠的。
(3)对目前财产保护相关政策的不满和恐惧现在有好大部分的私营业主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社会财富,但是他们从心理上还不放心,认为自己的财富有可能被占有和侵蚀的可能。
所以上现在有好多的私营业主将自己的财富转移到国外,然后就自己在中国赚钱,随后自己和家人也就签到国外享受花中国人钱的快乐。
正对此我国也在逐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现在已经完全主张保护个人的合法私有财产,《物权法》的颁布就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4)国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私营业主也是我国国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成都的曾强国民大都希望参加到政治活动当中。
私营业主的参与自然也会增强我国民主的程度,保证公共活动的正义性、公平性,客观上也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渠道与方式(1)经党政部门和有关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任职或参政议政。
政府一般根据企业的实力、企业家的声望、各区域平衡等诸因素确定和分配名额。
据统计,在某区二届人大20名常委中,私营企业主占3名,196名人大代表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占29名,其中不包括既办企业又担任村级领导的“两栖”委员。
在政协委员中,私营企业主所占的比例更高。
目前L区33名政协常委中私营企业主有11名,在133名普通委员中私营企业主占了61名。
另外,L区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29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均是私营企业主,29名市政协委员中有16名是私营企业主。
目前工商联共有正副会长17名,理事61名,会员500多名。
(2)参加个私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社会经济组织。
目前某区个私企业协会共有个体户会员4万名左右,民营企业会员3413名,民营企业会员769名,下设8个分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
目前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团还有青年企业家协会、模具工业协会、电机行业协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网吧管理协会、印刷业协会等。
据调查,私营企业主主要参加以下社会团体:6%的人参加商会,24%的人参加个体劳动者协会,22%的人参加民营企业协会;13%的人参加行业协会,还有32%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3)直接与政府官员接触或保持与政府官员的经常性联系。
通过与政府官员个别的接触或参与党政部门召集的座谈会表达意见。
有的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建立了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和意见。
有些私营企业主往往动用种种社会资源,实现与政府官员的非正式接触。
四、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内容与策略私营企业主提交的议案提案,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
通过对近年来某区私营企业主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议案提案的分析,关注重点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二是关注社会整体发展,反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这类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整治、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近年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成为议案提案的热点。
三是关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权益。
这类内容占了议案提案及其批评建议的大多数,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和意见主要有:投资环境的改善、企业融资、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中小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管理,等等。
在访谈中发现,这些诉求的提出与参与的方式、动机、场合以及诉求的对象有密切的关联。
一般来说,功利性或非正式参与的内容较多集中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事项,在这种场合,私营企业主往往跟关系“铁”的官员提出私人性的甚至非法的利益和要求,有些问题即使是面上的,但一般也经过挑选或包装,实际上是与企业的切身利益相关的。
正式的集体参与则较多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立场并非是“质询”而是“吁求”,往往只是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政府采取怎样的后续措施并不怎么关心。
“政府的帮手”是许多私营企业主的自我角色定位,在访谈中,有些私营企业主说:“我们参政议政总不能给政府…添乱‟,有些事情政府的确是一时难以解决的,我们要做的是当好政府的助手,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五、建构公平有序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体制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有助于资源、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形成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良性互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权利均衡的视野下,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通过理性的、程序的制度安排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依法行政,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共行政尚未规范的背景下,公共权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私营企业主普遍反映,近年来,当地政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吃、拿、要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但同时也抱怨,政府手中握有许多权力、有许多优惠政策,与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许多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寻求公共权力的庇护,以免不当干预或争取政府分配的利益。
这种寻求特殊主义利益的政治参与建立和拓展了政府官员和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庇护关系,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行为。
在特殊情境下,还可能造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关键。
(二)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参与体制的自主性由于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考虑私营企业主的位置,因此,现存的政治参与体制并不能有效满足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愿望和需求。
应创新体制机制,畅通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体制、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的职能和功效。
通过人事组织制度的改革,取消有关制度中对私营企业主的歧视性规定,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
更为根本的是,增强商会、个私协会等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切实发挥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有效协调冲突的利益和矛盾,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民间的社会经济组织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的途径和渠道,缓解私营企业主过多的政治诉求对政治体系施加的压力。
(三)提供法律程序保障,提高政治参与的公平性在没有程序保障的情形下,说服极易变质为压服,同意也就成了曲意迎合。
程序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由讨论、沟通的场合和方式。
在这里,通过法律规范的屏障作用,社会影响力和身份差异被尽量排除,一切既定的真理标准和权能行使都被缓期执行。
只有在正当程序的保障下,才能体现政治参与的公平性。
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权利的前提下,制定听证程序、监督程序以及责任条款等必要的法律规范,依法规范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对于私营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严格依法进行,公开透明,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杜绝营私舞弊、权钱交易等现象发生。
同时,对参与政治的尤其是进入人大、政协的私营企业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规范其参政议政行为,督促其切实履行人大、政协代表的职责。
另一方面,将沟通协商规则制度化,妥善协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矛盾。
在参与体制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小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等组织的比例。
(四)创设各阶层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冲突的利益和观念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使得各个阶层获得表达利益的合法渠道,且能通过某种中介机制或沟通机制,使利益和观念冲突得到合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