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综 的理念要求: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认知

的主导。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的设计和在课上的教学行
为处处体现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替代了学生的意见表
述、思考、讨论,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让学生观
察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许正在思考,而教师就迫
不及待的演示了结论,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程中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比如对于“两种电荷的规
教材分析 定”、“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要大篇幅才
能讲清楚的内容,教材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简略带过。
2、教材淡化问题的结果,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
果的过程,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关于“摩
擦起电的原因”,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让学生
在课后进行猜测、交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
么?由此使自己想到什么?在此基础上指出金属中存
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难
点,不必考虑知识的严密性)
布置作业
这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上得让学生懂,
必须把握尺度。上课时候一定做到拓展适可而止。对物
质结构的认识需要比喻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加深
印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课程改革
力分析
3、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肯动脑筋,不能积极参
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向其他同学提出相关的
问题。
4、大多数学生对演示实验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不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来解答本质问题
教学策略选
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小组合作讨论、练习
择与设计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将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并请 学生说出这是什么现象。 进行新课 (一)摩擦起电 演示下列两组实验:(采用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发 现其中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用梳子靠近易拉罐;用玻璃棒靠近碎纸片;用 橡胶棒靠近碎纸片; 2、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靠近碎纸片;用毛片摩擦过橡胶棒靠近碎纸片;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两组实验中的梳子、玻璃棒、橡胶棒有什么不同? 由此引出带电的概念及摩擦起电现象。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演示下列实验,请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培养学 生归纳能力) 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 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1、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 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
空间。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教学目标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
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演示实验(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
中的问题或规律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胶棒。 (三)验电器电荷量 演示下列实验,请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由此引导
学生总结出验电器的作用、原理及电荷量的概念。(讨 论、回答)
1、1、出示验电器,简单介绍结构 2、2、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3、3、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4、4、用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5、5、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6、6、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 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四)电荷从哪里来? 播放有关物质结构的录像带或课件,并提出问题: (这部分知识难懂,从视角和听角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3、电荷从哪里来? (五)电荷的移动 演示:将带电的验电器 A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 B 的金 属球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连起来。 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上述现象说明了什
1、关心生活、生产、、乐于探索、善于观察、
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
了解和课前的谈话、调查而做出的。
1、学生是沧源县勐董中学九年级平行班的学生。
2、只有 30%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70%左
学生学习能 右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两种电荷》

本节教材将旧教材的“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和“摩
擦起电的原因及原子结构”这两节内容合二为一。与旧
教材相比,有两个明显区别。1、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材没有象旧教材那样过分强
调学科的逻辑特点,只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