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一年级数学有和没有

合集下载

2024年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标准课件

2024年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标准课件

2024年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标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培智教材《有没有》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有”和“没有”概念辨析,通过具体实物和情景描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和“没有”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概念,能够用这两个词语描述身边事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有”和“没有”描述事物。

2. 教学重点:掌握“有”和“没有”用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如苹果、香蕉、书本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有趣情景:小猴子果园。

果园里有苹果、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果园里“有什”。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践情景,讲解“有”和“没有”概念,引导学生用这两个词语描述果园里水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用“有”和“没有”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有”和“没有”描述事物,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板书内容:“有”和“没有”概念例题:小猴子果园描述词语:苹果、香蕉、书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有”和“没有”描述你文具盒。

(2)观察家里客厅,用“有”和“没有”描述客厅里物品。

2. 答案:(1)示例:我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尺子,没有圆规。

(2)示例:客厅里有沙发、电视、茶几,没有书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有”和“没有”用法,课堂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描述,用所学知识丰富自己语言表达。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认识新朋友第 2 周第 1 课时2012年9月12日能力表示:“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第2周第 2 课时2012年9月14 日认识物品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 日课前学习第3周第 4 课时2012年9月19 日堆高第3周第 5 课时12年9 月21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 通过尝试、发现,运用各类不同的物体进行堆高,2.积累堆高的建构经验与技能。

A:能堆2块以上积木.B:能堆2块积木.C:能拿积木.3.具有简单的堆高技能,如将各种盒子堆高。

4。

培养学生大胆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堆2块及以上积木。

教学难点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教学准备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课堂1.师生问好。

2。

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二、激发兴趣1。

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三、课前活动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师生问好.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老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A:尝试将积木搭高。

B:尝试搭2块积木。

C:尝试搭积木。

两两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搭得高。

堆高第4周第 6 课时12年9月24日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1.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A:能堆3类物品。

B:能堆2类物品。

C:能尝试堆起2个物品。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有、没有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有、没有
实验班教案(有、没有(一))
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学生
目标编号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准备:
课时1: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教室里有人、没有人
2、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操场、厕所、食堂、办公室、)
3、教:黑板上有字、没有字
4、学:请生看图片说一说(花架、书吧、桌子)
A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B能区分大的空间范围内的有、没有
C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D
E
张芯铭
李星成
徐钰松
蒋娜娜
周发申
刘鑫洋
刘如

蓝煜博
陈俊宏
刘如棵
魏椿林
龙凤娇
江亚州
张艺可
5、游戏:粘泡泡糖(粘衣服上有花的、没有花的)
5、练:在有的下面画勾勾
课时2:
一、目标:
1、理解有、没有的含义
2、能通过看/摸的方式区分固定范围/容器内的有、没有
二、过程:
1、教:盒子里有积木、没有积木
2、学:摸一摸,说一说,盒子里用/没有苹果、铅笔、钥匙…….
3、练:书包鼓鼓/空空
4、游戏:找不同

特殊教育培智生活数学《有、没有(二)》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培智生活数学《有、没有(二)》教学设计
分和判断的事物,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正确判断。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五、




1.P38练一练
2.P39找不同。
巩固新知
六、




有、没有(一)
“有”字卡图
“没有”字卡图
图文结合,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有、没有。
七、




2. 出示2块饼千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块饼干上有果酱,哪块饼干上没有果酱。
(二)圈一圈
1. 出示图片,请学生圈出;有糖果的盘子
2. 出示图片,请学生圈出没有水果的篮子。
通过观察从具体情景中分辨有、没有,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




四、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要用今天我们学习的“有、没有”来区
C层:伍佳妮,没有语言,只能进行简单的发音;认知能力弱,课堂常规较差在课堂上会突然走动,需要辅助。




在教学时,从实物到图片逐渐过渡。先运用目测法区分两堆实物的多少,再过渡到区分图片中两堆物体的多少。由于课本中只能呈现静态的图片,在教学运用目河法区分两堆实物的多少时,要自己准备一些实物的比较材料,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比多少。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以达成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初步建立有、没有的概念,感受常见的量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目测法区分有、没有。
B:在老师的提醒下,能用目测法区分有、没有,知道有、没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C:能够静坐并参与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没有》,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有、没有,理解有、没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有、没有来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没有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没有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有、没有的表述方法,进行简单计数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教室里、家里、公园等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教室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有、没有现象。

(2)教师示范如何用有、没有进行描述,如:“教室里有桌子,没有椅子。

”(3)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用有、没有描述身边的物品。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对方带来的物品,练习使用有、没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内容:(1)有:教室里有桌子、椅子、书等。

(2)没有:教室里没有黑板擦、电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客厅,用有、没有描述客厅里的物品。

(2)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场景,用有、没有描述画中的物品。

2. 答案:(1)客厅里有沙发、电视、茶几等;没有冰箱、洗衣机等。

(2)根据自己的画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有、没有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有、没有现象,提高观察力。

(2)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等,让学生用有、没有描述相关内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培智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培智一年级下数学教案

培智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培智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生:图钉、小棒、纸……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

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

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

2024年培智一年级数学课件认识左右

2024年培智一年级数学课件认识左右

2024年培智一年级数学课件认识左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空间方位》,具体内容为“认识左右”。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左右的含义,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辨别左右,并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左右的含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辨别物体或方向的左右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辨别物体或方向的左右关系,并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含义,掌握辨别左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左右标识卡片、图片、磁性黑板、左右方位图。

学具:学生用左右标识卡片、图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张教室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新知探究(1)教师出示左右标识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左右的含义。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结合磁性黑板上的左右方位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辨别左右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利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

如:小明的左边是小红,右边是小刚。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左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左右2. 内容:左右含义辨别左右方法描述物体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左右描述?(2)画出一张包含左右方位的简图,并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电视的左边是沙发,右边是茶几。

(2)答案不唯一,要求方位描述正确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左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用左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辨别左右的方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培智一年级实用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时安排:1课时 认位置
认位置
主备人:季建军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
(3)小结: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三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10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有、没有》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学会用“有”和“没有”描述物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体。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体。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磁性白板、磁性字母和数字。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物品的盒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盒子里有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出“有”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描述物体,讲解“没有”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翻开学生用书,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

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图片,用“有”和“没有”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板书内容:“有”和“没有”的概念描述物体时的用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书包里有什么?b. 桌子上有什么?c. 电视机旁边有什么?a. 盒子里有苹果,没有香蕉。

b. 教室里有桌子,没有椅子。

2. 答案:(1)a. 有书本、铅笔、橡皮。

b. 有书本、铅笔、尺子。

c. 有电视、电视柜、花瓶。

(2)a. 错误,改为:盒子里有苹果,没有香蕉。

人教版培智数学优质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优质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优质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有、没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有”和“没有”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能够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有”和“没有”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有”和“没有”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有物体和没有物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例题讲解(1)讲解“有”的概念展示一张图片,如一张桌子上有一本书,引导学生用“有”进行描述。

(2)讲解“没有”的概念展示另一张图片,如一张桌子上没有书,引导学生用“没有”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用“有”和“没有”描述看到的物体。

4. 交流分享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有”和“没有”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内容:“有”的概念“没有”的概念描述物体时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客厅,用“有”和“没有”描述客厅里的物品。

(2)在校园里找一个地方,用“有”和“没有”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

2. 答案:(1)客厅里有沙发、电视、茶几等物品。

(2)校园里有花坛、操场、教学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和“没有”的概念掌握程度较好,但在描述物体时仍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有”和“没有”描述更复杂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有、没有》。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有”和“没有”的区别;学会用“有”和“没有”来描述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区分“有”和“没有”的细微差别,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PPT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物品的盒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盒子里有什么?”让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来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讲解“有”和“没有”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a. 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有”和“没有”来描述?b. “有”和“没有”在数学中的应用。

6.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有”和“没有”来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板书内容:“有”和“没有”的概念例题及解答小组讨论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有”和“没有”描述你的书包。

b. 在生活中,找出5个可以用“有”和“没有”描述的例子。

2. 答案:a. 示例:我的书包有书、文具盒、水杯,没有玩具。

b.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有”和“没有”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描述时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有”和“没有”,并进行描述。

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培智《有没有》教学设计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教材《有没有》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有没有”这个主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和“没有”概念,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和“没有”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身边事物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有”和“没有”。

教学重点:掌握“有”和“没有”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公园里游乐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有”和“没有”。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图片,讲解“有”和“没有”概念,并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图片和卡片,让学生判断并说出“有”或“没有”,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并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和“没有”。

6. 拓展延伸(5分钟)提问学生:“除我们学过,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用‘有’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内容:“有”和“没有”概念例子:公园里游乐场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身边“有”和“没有”场景。

编写一个小故事,用上“有”和“没有”。

2. 答案:画出场景中,要有明显“有”和“没有”事物。

编写故事中,要包含至少3个“有”和3个“没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解学生在掌握“有”和“没有”概念方面具体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有”和“没有”,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环节。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有、没有》。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学会用“有”和“没有”描述物品的存状态;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有”和“没有”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用这两个词描述物品的存在状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具体情景中。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和“没有”描述物品的存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果的篮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篮子里有什么?”(3)教师再出示一个空篮子,提问:“这个篮子里有什么?”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有”和“没有”的情景。

(2)教师讲解“有”和“没有”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教师举例说明,如:“书包里有书”和“书包里没有书”。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有”和“没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章有、没有2. 板书内容:有:篮子里有水果没有:篮子里没有水果练习:书包里有书、书包里没有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一下你的书桌上有哪些物品,用“有”和“没有”来表达。

(2)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和“没有”的情景。

2. 答案:(1)我的书桌上有书本、铅笔、橡皮,没有玩具。

(2)例如:今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家里有客人,很高兴。

小学特教综合人教一年级上册目录《有、没有》

小学特教综合人教一年级上册目录《有、没有》
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迁移能力分为A、B、C三组进行教学。其中A组2位学生有一定的说话能力,能基本听懂老师的指令,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B组3位学生能读简单词语,能基本听懂老师的指令但口齿不清不能成句说话,需要教师多关注提高在课堂中的注意力;C组1位同学,该同学基本听不懂老师下达的指令,基本不参与学习,注意力分散,课堂规则差。
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我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看XX同学说得对不对。
师:那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一些什么东西呢?
那老师现在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盒子里有XX。
那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里面还有东西吗?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和没有。
(二)探究新知
1.有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一看,记一记中午的菜是什么,并且同学之间相互看,谁最后碗里还有食物?
将学生从课间游玩的状态转换到上课的状态。
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白本课所学内容。
带领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在指定区域内辨别有与没有,用不同的区域易于区分,有助于学生的辨认与掌握。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分类的食物。
2、学习指定区域或容器内物品的有无。
难点:
学生能在掌握指定区域或容器内物品的有无。
五、学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碗、一个盘子、香蕉与苹果、蔬菜糖果等食物卡片、小红旗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课堂纪律要求整顿。
2.学生一起认读班级同学的名字、确认小红旗数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读、玩、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识记常见的食物。

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有、没有》复习课教案

培智数学一年级上册《有、没有》复习课教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点名。
2.看老师数一数班级里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
二、新授
1.有
① 教室里有没有小朋友?
② 板书“有”字,认读。
③ “有”就是能看见的。比方说我们能看见小朋友坐在教室里,所以教室里有人。
④ 举例:桌子上有书吗?等等。
⑤ 看PPT“有,没有”,说一说图片的教室里有人吗?跟老师说“教室里有人”,学生单独说。
有、没有复习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认识“有”、“没有”。
2、知道“有”、“没有”的含义。
3、能指出“有”、“没有”物体。
A组:独立完成 B组:尝试体验 C:老师协助下学习。
教学重点
1、知道“有”、“没有”的含义。
2、能指出“有”、“没有”物体。
教学难点
能指出“有”、“没有”物体。
教学准备
PPT“有,没有”
1.点名。
2.看老师数一数班级里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
认读:有。
看PPT“有,没有”,说一说图片的教室里有人吗?
跟老师说“教室里没有人”,学生单独说。
Hale Waihona Puke 说一说图片中哪个有,哪个没有,并在有的图片下打钩。
找一找。
2.没有
① 看PPT,现在教室里有人吗?跟老师说“教室里没有人”,学生单独说。
② 板书“没有”,认读。
③ “没有”就是看不见。比方说刚才图片的教室里我们看不见人,所以教室里没有人。
④ 举例:教室里有飞机吗?
3.综合练习
① 看PPT,说一说图片中哪个有,哪个没有,并在有的图片下打钩。
② 小游戏:找一找。教室里有XX吗?在哪里?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

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上课手指操小手小手拍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谈话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知道怎么玩么?2.使用电子白板出示:(1)教室中的两幅图片,一幅图片是空教室,一幅图片的教室里有课桌椅;(2)教室中的两幅图片,一幅图片黑板的上方有个钟表,一幅图片黑板的上方没有钟表。

3.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或指出两组图片不同的地方:A组能自己找自己说自己指;B组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指、找、说。

三、新授(一)找不同1.教师出示课本第九页教室里的两幅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

学生找到并说出图片上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

教师指着两幅图片中不同的地方,小结:教室里有老师,教室里没有老师。

学生仿说。

2.教师总结:像这样在两张相近的图片中找到不同点,我们就可以用有、没有来表述。

3.教师板书课题:有、没有(一)。

生跟读课题。

(二)说一说1.教师出示课本第9页操场上的两幅图片,请学生按照之前的方法进行有序观察。

学生找到并指着说出图片上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

2.教师总结:像这样在两张相近的图片中找到不同点,我们就可以用有、没有来表述。

四、巩固练习(一)指出有同学的教室教师展示多组教室照片,每组两幅,这两幅图片除了有、没有同学之外,没有其他不同,请学生指出有同学的教室。

(二)指出没有书的书包教师展示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一题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没有书的书包。

学生找到并说出图片上不相同的部分:A组可自己找自己说;B组可在教师帮助下找出说出。

学生指着两幅图中不同的地方,说:书包里有书,书包里没有书。

五、总结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要用今天我们学习的“有”、“没有”来区分和判断的事物,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正确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