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探索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探索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探索引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科学探究式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探索。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动物分类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鸟类和哺乳类要分开分类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不同物种的特点与生活习性,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的探究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气体可以膨胀?”,“水为什么可以流动而固体不行?”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积累探究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一个气象专家,你会如何预测明天的天气?”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预测和推理,并提出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思考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动物的适应环境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在沙漠里的动物身上没有汗腺?”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动物的适应能力的探索。
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把问题逐步引导到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的范围内,避免让学生感到难以回答或者无法理解的问题。
提问要注意多元化。
教师在提问时,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尽可能使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有吸引力。
在讲解生产力时,可以提问“在你家里,你认为什么是生产力?”这样的问题既能够引导学生将生产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深度。
比如在讲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将冰放在水中它会融化?”这样的问题既能够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水比冰的温度高”,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水比冰的温度高?”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广度,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和实践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提问要注重激励和引导。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在问题中蕴含着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比如在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不确定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巩固已有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解科学实验时,可以提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一个物体是导电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推理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一、引言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
在教师的提问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应用与分析。
二、相关理论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恰当引导思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激发性和反馈性。
教师在提问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宜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探索新知,形成新观念。
三、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1.前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前置问题。
通常是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昆虫的生活习性时,可以引发问题:“为什么在夏天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昆虫?”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昆虫在夏天活动的原因,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定向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方向在引发学生疑问后,教师可以通过定向问题,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探究。
例如,针对昆虫在夏天活动频繁的问题,教师可以问:“你们认为昆虫在夏天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夏天活动频繁的原因,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索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3.挑战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繁殖方式在相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引导问题:促进思维发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宽学生的思路。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
同时,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1.开放性问题探究式教学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例如,在教授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提问技巧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提问技巧,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例如,提问时可以采用激发思考的提问方式,如“你们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有什么证据支持你们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你认为导致……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应该如何进行实验验证?”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解决问题。
3.问答环节设计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问答环节,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4.引导学生提问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寻找答案。
三、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实施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课堂提问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问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 出“ 探究既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目标 ,又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方 式” 。在 我们 的科 学探 究活 动 中让学 生经 历
“ 出 问 题 —— 进 行 猜 测 — — 设 计 实 提 验— —实 验验 证 ” 的探究 过程 。探究 式学 习 有时 也被 人 称 为 “ 问题 导 向式 ” 的学 习 ,问 “ 题 ” 科 学探 究 的起点 , 是 它指 明 了探 究 的 内 容和 目标 , 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爱因
识 已明显增强 。但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不难 因此 , 不管这 些问题是 否能在课堂上解决 , 发 现 另外 一 种 现 象 ,教 师 往往 完 全 由着 孩 我们都不应该让它消逝 ,不然这是最大的
子走 , 只要 学 生提 出的 问题 都 叫好 , 不 敢 课程资源浪费 , 而 也是对学生求知心的伤害 ! 做 任 何 的评 判 。于是 在 我 们 的课 堂 中经 常 对 学 生 情感 的 伤 害 !第 三类 是 学 生 为 了 提 有 这样 的问话 “ 于 x x, 想 研究 什么 ?” 问题 而提 的问 题 。关 于 这一 类 问题 只要 教 关 你 学 生 非 常 热情 地 提 出各 种 问 题 ,我 曾听 过 师注 意 引导 学 生对 自己提 出 的 问题 进行 必 节课 中学生 提 了 2 多 个 问题 现 在 的问 要 的 分析 , 学 生对 问题 进行 归 纳 整 理 , 0 组织 题 是 , 校 教 育毕 竟 是 学校 教 育 , 生 必 须 找 准 真 正 适 合 学 生 开 展 科 学 探 究 的 问 题 , 学 学
当学生 回答 问题 后 , 师应 尽 可 能鼓 励 教 答反应的信号刺激 ,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 其 他 学生 对 给 出的答 案 发 表 评论 ,以便 了 效 途径 。在 教学 中 , 问是课 堂教 学 中最 有 解其 他学 生 的思 维状况 , 时调 整教 学 。第 提 及 效 的师生 沟 通 手段 ,是 教 学 成功 的基 础 之 二 , 师提 出问题 后 , 尽 可能 让 学 生 回答 教 应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
2.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自主、主动参与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等方法,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堂提问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提问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4.1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为什么会下雨?”、“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4.2 提示性提问提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给出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示性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等。
4.3 串联性提问串联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和思维的逻辑。
通过串联性提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浮力是怎么产生的?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等。
5.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应用案例5.1 案例一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水的三态有哪些?你知道冰的三态是什么?”等。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而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
首先,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其次,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具有挑战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让学生面对一定难度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冬天的天气比夏天冷?”这样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分析,还需要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推理。
第三,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开放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科学实验的结果可能有哪些因素会产生误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第四,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关联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将学生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明确洗手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引导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并通过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怎么样才能将水变成冰?”,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提问并非随意进行,而是需要一定的艺术和技巧。
本文将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希望对广大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能够有所帮助。
一、提问的作用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科学课堂中,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问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二、提问的原则1. 问题要与教学内容贴近。
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问题要注重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启发性的,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 问题要多样化。
提问不应该只有一种形式,要多样化,包括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也包括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
4. 问题要注重情境性。
在提问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验,使问题更具情境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回答。
5. 问题要注重适度。
提问要适度,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和拓展。
三、提问的技巧1.激发学生思考。
在提问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提出数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2.设置引子。
在提问前可以通过一个小引子,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
3.注重启发性。
提问要有启发性,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故事、图片等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问题。
4.鼓励学生回答。
在提问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
5.引导学生思考。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尤为重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深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提问应该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已经了解的世界观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将问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逐步引导学生前进。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和情境性科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情境来设定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科学知识的真实价值,并掌握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三、提问要开放性和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提问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不相同,在提问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人而异地制定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下进行有效学习。
五、提问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形式的多样性语言表达要朴实易懂,形式要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想象性,让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六、提问要注重引导和总结提问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在教学中,提问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更要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探究式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推崇的教育模式之一。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课堂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
一、提问的目的在教学中,提问不应是为了考验学生的记忆力或者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应该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提问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
二、提问的形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提问,如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多重选择题等等,以引导学生思考。
其中,开放性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提问方式。
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具有广泛的思考空间和探究性,使学生思路更为清晰,理解更为深入,并能够促进多方面的思维。
三、提问的策略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提问策略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问策略。
1、启发性问题策略这是一种常见的提问策略,其主要思想是利用问题的启示性和引导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先发挥想象力思考,构思一些有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有生动的形象,有趣味的话题,如“为什么橘子会变甜?人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这种方式能够切入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度。
2、挑战性问题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探索,能够启发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例如,“你能否用三个三组合成十?”挑战性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韧性。
3、多次提问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为了追求深度解析和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一道问题可通过多种角度和层次进行提问,如“土壤中有哪些营养元素?请你列举并解释一下”。
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不断理解和思考,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主导者,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而,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础性提问基础性提问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问策略。
通过这种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础性提问应该简明扼要,重点是考察学生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特点?”通过这种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细胞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提问策略。
通过这种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性提问通常是通过问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路。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关于水的升华现象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水可以变成冰?进一步说,为什么冰能够变成水蒸气?”这种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的变化和升华现象的原理。
三、启发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较为高级的一种提问策略。
通过这种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启发性提问通常是开放式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繁殖时,教师可以提问:“除了种子繁殖,你们还知道植物有哪些其他的繁殖方式吗?”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去探索植物繁殖的多样性。
四、评价性提问评价性提问是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性提问通常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的。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请你们根据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推测明天的天气会如何?”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积累数据、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科学真理的教学方法。
而课堂提问是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能够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本文将浅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探讨其实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首先,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解答问题,而科学探究式教学则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探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思考的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课堂提问能够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思维链条和解题思路,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他们的思维偏差和错误,及时纠正和引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并不容易。
因此,教师需要在实施课堂提问策略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同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欲望。
其次,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不能只是简单的回答或背诵,而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得出结论。
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提问要具有引导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的逻辑链条,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同时,在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取得研究成果。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一、引言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因此课堂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
二、探究式教学的背景和目的探究式教学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以下几个作用。
1.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和多方面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4.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四、课堂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要求选择适合的提问策略,如下所示。
1.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结合。
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而封闭式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并逐渐引导学生从封闭式问题升华到开放式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适当提供提示和引导。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拓展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观念。
4.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
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技巧这三个方面来浅谈小
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反问提问
和分步提问等方式。
直接提问是最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和回答。
反问提问是指教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参与。
分步提问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提问的技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难度提问。
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问题的针对性,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的引申,拓展学
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综合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
要手段。
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艺术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的时候,教师可以问:“你们身边有哪些
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提问,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学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
究和实践操作。
在进行物体浮沉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问:“你们观察了一下,同样大小
的石块和木块在水中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提问,可
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学科知识广泛、丰富,有时学生可能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黑猩猩可以长出象牙般
的尖牙吗?这和人类的牙齿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教学中,合理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浅谈。
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引导性。
教师不宜直接提问答案,而应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经验和思考中得出结论。
在讲述植物的种植条件时,可以提问:“你在生活中种过花吗?你所种的花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得好?”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生态。
提问应注重观察和实践。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需要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在讲授科学实验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在白天能看到太阳,而晚上看不到太阳?”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提问要多样化。
提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例证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样的提问形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讲述力的作用时,可以给学生看一张火箭发射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能想象出是什么力让火箭发射起来的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提问要及时给予反馈。
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与错,从而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在学生回答后给予鼓励或指导。
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注重观察和实践,提问要多样化,并及时给予反馈。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良好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提问艺术理论的构建1. 提问目标明确性: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科知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目标。
提问的目标应当与学科知识的要求相一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 提问体系的完整性:提问体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所构建的一种逻辑关系,包括问题的顺序、设计和难易度等方面。
良好的提问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提问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启发性提问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问艺术的社会性:提问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设计合适的问题。
二、实践中的提问艺术技巧1. 渐进引导法: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采用递进的方式,先提出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再逐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索欲望。
2. 对比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机理,提高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分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示范案例法: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提供具体的场景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小结。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有效方式,对于推动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形式、提问的技巧以及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提问的目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具有多重目的。
首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唤起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
其次,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思考问题的原因、关系和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的形式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适当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提问形式。
1.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发散思维,不仅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还可以有多种可能的答案。
例如。
“你认为为什么天上的云会下雨?”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闭合性问题。
闭合性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例如。
“你认为不同颜色的物体在太阳下的温度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和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
例如。
“为什么沙子比泥土更容易流失?”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特性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提问的技巧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分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探索和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形成科学问题意识,并锻炼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水的沸点实验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水会沸腾?为什么沸点会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改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引导式问题引导式问题是指那些通过提出一系列渐进性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问题。
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科学思维和方法。
例如,在鼓励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如何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最后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
这种逐步引导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三、深入追问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深入的追问,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展想法。
通过深入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例如,在进行动植物的分类讨论时,学生可能会将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归结为喜欢吃肉和不喜欢吃肉这个因素。
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的动物喜欢吃肉?为什么有的动物不喜欢吃肉?通过这种深入追问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动植物分类的原理和规律。
四、情境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是指那些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问题。
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情境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空气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卫星员,你会在太空中遇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下面是我个人在《科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
而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提示重点、强化各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糊不清,不合逻辑,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如《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常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因素”这个词的意思。
其次,问题要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
如,在《溶解》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将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确,学生常常会答非所问,等教师再一一引导,回到探究的问题上,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
因此,此处的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如“仔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的颗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学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上,将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第三,问题要有启发性,即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启发学生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的设计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强度。
此外,提出问题后,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第一,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其他学生对给出的答案发表评论,以便了解其他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尽可能让学生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不应打断他,应充分的鼓励,同时启发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第三,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亮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第四,教师应多用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二、努力创设情景,力求让学生自主发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指明了探究的内容和目标,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主编路培琦语)而科学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自己喜好事先设计好问题。
课堂中向学生连环抛出问题,这种“一问一答”的问题设计程序体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问题。
没有参与到科学的学习当中,没有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没有投入到科学的实践研究中去。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为此,我们应该鼓励让学生自己来提问,积极倡导学生好问的学习态度。
只有多问,多想,学生才会积极思维,深入研究。
一个个心中的问号最终变成萌发创新意识的源泉。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有适当的成功与挫折等认知体验,同时还应有内外动力促使其全程自我调节自我监控,从而顺利完成认知学习行为。
自主提问教学能较好处理上述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考的主体,就必须自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思维活力。
而教师的提问则无法达到相同的刺激强度和效果。
因此,学生自主提问优于教师提问。
在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传统提问方式为“生问生答”的开放性提问方式。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这一课时,在共同研究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后,我出示钩码,先让学生猜测它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有猜测可能会,但大部分同学猜测不会,可当他们通过实验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像他们刚才猜测的那样,这时就产生了矛盾冲突。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我见机提出“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呢?”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进而引发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怎样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而这个问题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这种真正的探究动机的作用下,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
现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明显增强。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一种现象,教师往往完全由着孩子走,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叫好,而不敢做任何的评判。
于是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问话“关于xx,你想研究什么?”学生非常热情地提出各种问题,我曾听过一节课中学生提了20多个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校教育,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且不说不可能让学生离开教学计划来“自由”,即使可以,甲生要“自由”地向东,而乙生偏要向西,教师也就无所适从,课也难上下去了。
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教师会说:“这节课我们先研究xx问题”,然后把学生其他问题放在一边,或者说:“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研究”。
而到底什么时候,我想教师也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1、问题本身特点。
仔细分析一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所提问题有研究价值,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二是有研究价值,但因各种原因在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三是没有研究意义,已知答案或没有答案的问题。
例如《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在出示磁铁并给它命名后,为了突出开放性,教师这样提出“关于磁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有想研究磁铁的成分的,有想研究为什么能吸铁,有的则想知道磁铁是怎么来的,有的为了配合教师把课上下去提出自己已知答案的问题“磁铁能吸铁吗?”有的学生提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发现不外乎上面三种类型。
2、正确对待问题。
第一类问题往往是教师所期待的,由于材料准备充分,一般都能解决。
如上面的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第二类问题由于场地、材料、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进行研究,大多不了了之。
如磁铁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吸铁?学生提了问题,就想知道,这就是兴趣的表现,这就是求知欲。
如果我们常常忽视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形成不求甚解的习惯,对科学的兴趣就会降低,因此,不管这些问题是否能在课堂上解决,我们都不应该让它消逝,不然这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浪费,也是对学生求知心的伤害!对学生情感的伤害!第三类是学生为了提问题而提的问题。
关于这一类问题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找准真正适合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问题,这样就能减少由于这些问题而浪费的时间和带来的探究难度,但也要注意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和保护提问题的积极性。
三、准确把握时机,让教师提问作为辅助手段我们说学生自主提问优于教师提问,并不是否定教师提出问题。
其实,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由学生提,有时也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开门见山,直奔重点,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恰当的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问有许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1、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
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单元的每一课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
一般来说,每一单元集中学习某一方面知识,而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伸发展而来的。
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上《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先演示点燃蜡烛,罩上玻璃杯这一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蜡烛点燃罩上玻璃杯后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氧气没有了,有的则猜测是氧气不够了。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两种可能,由此引入新课的第一个活动。
这种铺垫式的提问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
每节课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突破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教师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动物和植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顾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外,提出,动物和植物在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生物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
通过这样反复的抢答,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
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
再如在《热起来了》这课,“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师通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生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生热的。
3、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
联想有助于学生思考,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只要抓住知识的联想点,精心设计,定向质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共同性,最后形成概念。
例如《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教学,当我问到“关于老师出示的动物你们还知道什么?”的时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说开了“我知道兔子是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