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2024版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目录•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01高中数学必修一概述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等。

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等,通过实例探究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函数的应用教材内容与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总结归纳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中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记录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与建议02集合与函数概念0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0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0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集合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使得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三要素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03020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 2 3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等。

函数的应用通过函数可以研究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性质和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1全章节ppt课件幻灯片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1全章节ppt课件幻灯片
22
(2)方程x2+2x+1=0的解集中有两个元素. (3)组成单词china的字母组成一个集合.
【解题探究】 1.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性? 2.集合中的元素能重复吗?
探究提示: 1.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相同的,即集合元素具有互异性, 相同的元素只能算作一个. 【解析】1.①不正确.因为成绩较好没有明确的标准. ②正确.中国海洋大学2013级大一新生是确定的,明确的. ③正确.因为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所有国家是确定的, 明确的. ④不正确.因为高科技产品的标准不确定. 答案:②③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如由元素a,b, c与由元素b,a,c组成的集合是相等的集合.这个性质通常 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
3.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知,对任何元素a和集合A,在 a∈A和a∉A两种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2)符号“∈”和“∉”只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4.对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要关注的两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一、元素与集合 1.定义: (1)元素:一般地,把所研究的_对__象_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 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简称为_集_,常用大写拉丁字 母A,B,C,…表示. 2.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一__样_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确__定__性_、_互_异__性__和_无__序__性__.
类型 一 集合的判定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
①高一(四)班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一个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1 集合与函数概念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必修1 集合与函数概念 PPT课件 图文

a23a0 0a3
1 . 下 面 四 组 中 的 函 数 f ( x ) 与 g ( x ) , 表 示 同 一 个 函 数 的 是 ( C )
A .f(x )x ,g (x )( x)2
B .f(x)x,g(x)x2
C .f(x)x,g(x)3x3
D .f(x ) |x 2 1 |,g (x ) |x 1 |
函数值, 函数值y的集合叫做
.
, 与X的值对应的y值 叫做
(2)函数的三要素: , ,

(3)区间的概念。
(4)函数的表示法: , ,

(5)两个函数相同必须是它们的 和 分别完全相同
(6)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 ,对
于A中的
, 在集合B中都有 的元素 f (x) 与之对应, 那么就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 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
4. 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中,渗透了集合中的分类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思想在生活中和数 学中的广泛运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缺少的. 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繁到难,逐步渗透这方 面的训练 .
3x
f(2)4p25 p2 63
设 x1x21 则 x 1 x 2 0 ,x 1 x 2 1
f(x1)f(x2)2 3(x1x 21 1x2x 22 1)23(x1
x2)
x1x2 1 x1x2

0
f(x1)f(x2)
即 函 数 f ( x ) 在 ( , 1 ) 上 是 增 函 数 .
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学透用活】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读
a∈A与a∉A取决于a是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只 唯一性
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关系 符号“∈”“∉”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 方向性 右边是集合
[典例 2] (1)满足“a∈A 且 4-a∈A,a∈N 且 4-a∈N ”,有且只有 2
名称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记法
N _________
_N_*_或N_+_
_Z__
_Q__
_R__
• [微思考] N与N*有何区别?
• 提示:N*是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而N是由0和所有的 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所以N比N*多一个元素0.
(二)基本知能小试
1.给出下列关系:①13∈R ;② 5∈Q ;③-3∉Z ;④- 3∉N ,其中正确的个
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13是实数,①正确; 5是无理数,②错误;-3 是整数,③错误;- 3
是无理数,④正确.故选 B. 答案:B
2.已知集合 M 有两个元素 3 和 a+1,且 4∈M,则实数 a=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 a+1=4,即 a=3. 答案:3
• 知识点三 集合的表示方法
• [方法技巧] •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3个步骤
• (1)求出集合的元素.
• (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 (3)用花括号括起来.
• 提醒:二元方程组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函数图象 上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都是点的集合,一定要写成实数对 的形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如{(2,3),(5,-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PPT课件
图2
并集交集例题
例1.设集合A={x|-1<x<2},B={x|1<x<3}, 求AUB.A∩B
解:A B {x | 1 x 2}{x |1 x 3} x | 1 x 3
A B {x1 x 2}
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例2中的并集 交集,如 下图:
例3. 已知集合A={x -2≤x≤4},B={x x>a} ①若A∩B=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②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1 0
1
234
x
-2 -1 0
1
234
x
引导探究二
并集性质
①A∪A= A ; ②A∪= A ;
③A∪B=A A____B
交集性质
①AA= A ; ②A= ;
当堂诊学
一、完成课本P7页练习2、3 二、完成选做题
选做题1. 已知集合A={x|-2≤x≤7},B={x|m+1<
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B⊆A,则B=Ø或B≠Ø,故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当B=Ø时,有m+1≥2m-1,得m≤2,
当B≠Ø 时,有
m+1≥-2,
2m-1≤7, 解得 2<m≤4.
m+1<2m-1,
综上:m≤4.
强化补清
• 一、课本P12页A组5 • 二、完全解读P16、17页习题
课题导入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 (1) A={1,3,5}, B={2,4,6} ,C={1,2,3,4,5,6}
(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PPT课件
k(x1 x2 ).
解:函数 f (x) kx b (k 0)的定义域是R.
x1, x2 R,且 x1 x2,则 f (x1) f (x2 ) kx1 b (kx2 b)
k(x1 x2 ). 由 x1 x2,得 x1 x2 0.所以
①当k 0时,k(x1 x2 ) 0.
只要 x1 x2,就有 f (x1) f (x2 ).
追问 3:这里对 x1,x2有什么要求?只取(,0]上的某些数对 是否可以?你能举例说明吗?
追问 3:这里对 x1,x2有什么要求?只取(,0]上的某些数对 是否可以?你能举例说明吗?
所有的 x1 x2,有 f (x1) f (x2 ).
你能由例 1、例 2 的证明过程,归纳一下用单调性定义研究或证 明一个函数在区间 D上的单调性的基本步骤吗?
证明函数在区间 D 上的单调性的基本步骤:
证明函数在区间 D 上的单调性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在区间 D上任取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 D,并规定 x1 x2;
证明函数在区间 D 上的单调性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在区间 D上任取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 D,并规定 x1 x2;
V
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 减小时,压强 p将增大,试对此用函数
的单调性证明.
例 2 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 p k (k 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
V
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 减小时,压强 p将增大,试对此用函数 的单调性证明.
思考:“体积V 减小时,压强 p增大”的含义?
例 2 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 p k (k 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
解:函数 f (x) kx b (k 0)的定义域是R.
x1, x2 R,且 x1 x2,则 f (x1) f (x2 ) kx1 b (kx2 b)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人教版(共99张PPT)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人教版(共99张PPT)
例如:1∈N, -5 ∈ Z, Q 1.5 N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注意:1、元素间要用逗号隔开; 2、不管次序放在大括号内。
例如:book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o,o,k}{b,o,k} 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1,4}{(1,4)}
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 和“平方后乘以”
1 乘以10再加20 30
2
40
3
50
4
60
5
70
6
80
7
90
8
100
1 平方后乘以4.94.9
1.5

2

3

5

6

7

8

二、映射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说明了什么是函数,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研究的 数值的情况,那么进一步扩展,如果集合A和集合B不是数值,而是其他类型的 集合,则这种对应关系就称为映射。具体定义如下:
7、判断下列表示是否正确:
(1)a {a}; (2) {a} ∈{a,b};
(3){a,b} {b,a}; (4){-1,1}{-1,0,1}
(5)0;
(6)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1、交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记作A∩B,即
A∩B={x|x∈A,且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⑴ A={1,2,3} , B={1,2,3,4,5};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全册课件(2024)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全册课件(2024)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全册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集合与函数概念 • 基本初等函数(Ⅰ) • 函数的应用 • 空间几何体 •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
01
集合与函数概念
2024/1/28
3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01 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02 集合的表示方法
0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0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02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2024/1/28
2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 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的计算方法
2024/1/28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23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
05
关系
2024/1/28
24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 这两个平面平行。
平行直线的性质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26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0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若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0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024/1/28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并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 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 合。
补集
在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 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的补集。
2024/1/28
交集
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 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 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三角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三角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 [方法技巧]
• 有关三角函数值符号问题的解题策略
• (1)已知角α的三角函数值(sin α,cos α,tan α)中任意两 个的符号,可分别确定出角α终边所在的可能位置,二者的 公共部分即角α的终边位置.注意终边在坐标轴上的特殊情 况.
• (2)对于多个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问题,要进行分类讨 论.
()
• A.第一象限 二象限
B.第
•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 ①sin 2 020°cos 2 021°tan 2 022°;
• ②tan 191°-cos 191°;
• ③sin 2cos 3tan 4.
• [解析] (1)由点P(sin θ,sin θcos θ)位于第二象限,
则 sin θ+tan θ=3 1100+30;
当 θ 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θ=31010,tan θ=-3,
则 sin θ+tan θ=3
10-30 10 .
(2)直线 3x+y=0,即 y=- 3x 经过第二、四象限. 在第二象限取直线上的点(-1, 3), 则 r= -12+ 32=2, 所以 sin α= 23,cos α=-12,tan α=- 3; 在第四象限取直线上的点(1,- 3), 则 r= 12+- 32=2, 所以 sin α=- 23,cos α=12,tan α=- 3.
• 可得sin θ<0,sin θcos θ>0,可得sin θ<0,cos θ<0,
• 所以角θ所在的象限是第三象限.
答案:C (2)①∵2 020°=1 800°+220°=5×360°+220°, 2 021°=5×360°+221°,2 022°=5×360°+222°, ∴它们都是第三象限角,∴sin 2 020°<0,cos 2 021°<0,tan 2 022°>0, ∴sin 2 020°cos 2 021°tan 2 022°>0. ②∵191°角是第三象限角,∴tan 191°>0,cos 191°<0, ∴tan 191°-cos 191°>0. ③∵π2<2<π,π2<3<π,π<4<32π, ∴2 是第二象限角,3 是第二象限角,4 是第三象限角, ∴sin 2>0,cos 3<0,tan 4>0,∴sin 2cos 3tan 4<0.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ppt全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ppt全
交集(记作A∩B):A∩B表示的是A集合与B集合所有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并集(A∪B):A∪B表示的是A,B所有元素合并组在一起的集合
补集(∁UA):表示在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A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1
A
2
C
3
C
4
B
5
D
A
6
B
7
8
①={x|x≤2或x≥10}
②={x|2<x<3或7≤x<10}
9
a<-12 或 a>2
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不能把单
调性相同的区间写在一起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
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
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
)
C
奇函数
(0,+∞)
D
C
A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
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
无关)
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
同时具备)

C
求函数的解析式
配凑法
换元法
待定系数法
方程组求解析式
03
PART Three
基本初等函数
ADD YOUR TITLE HERE
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幂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函数y= log a (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2个
(-1,1)
二次函数
基本表示形式为y=ax²+bx+c(a≠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课件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
包括函数定义、函数值、自变量、因 变量等概念的介绍。
函数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等表示方法 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的定 义和判断方法。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 方程等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函 数与方程的联系。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01
介绍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包括底数、对数的定义和运
算规则。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02
通过图像展示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帮
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特点。
对数函数的应用
03
列举对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音量的分贝计算、地震
震级的计算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列的项与通项公式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表示数列第n项的公式称为数列 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象法和通项公式法。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三角恒等变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公式
半角公式及其应用
二倍角公式及其应用 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
01
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02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03
解三角形的常用方法:面积法、正弦定理 法、余弦定理法等
04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测量、航海、 地理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指数》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指数》PPT课件

3)2]
1 2
的结果是
A.-
3 3
B. 3
答案:C
3 C. 3
D.- 3
3.化简( 3+ 2) 3- 2·( 3- 2) 3- 2=________. 解析:原式= 3+ 2 3- 2 3- 2=1 3- 2=1. 答案:1
()
题型一 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学透用活】
根式的性质与应用的关键是在理解根式的基础上熟记根式的意义与性质,
[典例 4]
已知
a
1 2
+a
1 2

7,求下列各式的值:
(1)a2+a-2;
[解]
(1)将
a
1 2
+a
1 2

7两边平方,得 a+a-1+2=7,
所以 a+a-1=5,
再将 a+a-1=5 两边平方,得 a2+a-2+2=25,
故 a2+a-2=23.
(2)由(1)得 a+a-1=5.
[方法技巧]
的是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③ D.①③④
()
解析: (-4)2n>0,故①有意义;(-4)2n+1<0,故②无意义;③显然有意
5
义;当 a<0 时,a5<0,此时 a4无意义,故④不一定有意义.
答案:B
5
2.化简 x2-2xy+y2+ y-x5=________.
解析:原式= x-y2+y-x=|x-y|+y-x. 当 x≥y 时,原式=x-y+y-x=0; 当 x<y 时,原式=y-x+y-x=2(y-x).
价值.
mn
32
②若 a<0,a n = am不一定成立,如(-2) 2 = -23无意义,故为了避
免上述情况规定了 a>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
液的酸性就越强.
新知运用
例 3 溶 液 酸 碱 度 是 通 过 pH 计 量 的 .pH 的 计 算 式
pH=− + ,其中 +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
摩尔/升.
(2)已知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 + = − 摩尔/升,
计算纯净水的 pH 值;
【解析】 = −− = ,所以纯净水的 pH 值
反思总结
1.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由解析式到图象(由数到形,以形读数),
由图象到性质(由形到数,以数观形);
(2)分类整合:底数的两个范围对单调性的影响.
2.知识联系:指、对不分家!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不仅在概念、
图象与性质上有联系,在解决问题的类型上也有联系,所以
要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学习与应用.
所以. < − + < . ,即−. < + < −. ,
所以−. < + < −. ,
所以−. < + < −. ,
所以这种饮用水中氢离子的浓度范围是−. < + <
−. (单位:摩尔/升).
x 0.5 1
log2x −
2

(2)描点画图.
3
1.6
4

5
6
7
2.3 2.6 2.8
8

新知探求
2.画函数 = 的图象.

由换底公式得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所以
函数 = 的图象与 = 的图象关于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1)优质课件: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必修1)优质课件: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图象
定义域
_(__0_,_+_∞__)___ Nhomakorabea值域
___R___
性 过定点 质 函数值的
变化
过定点(__1_,__0_)_,即 x=1 时,y=0
当 0<x<1 时,__y<__0_, 当 0<x<1 时,__y_>_0_,
当 x>1 时,_y_>__0__, 当 x>1 时,__y_<_0__
单调性 在(0,+∞)上是_增__函__数___ 在(0,+∞)上是_减__函__数__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函数 y=logx12是对数函数.( × ) 提示 对数函数中自变量x在真数的位置上,且x>0,所以错误.
2.函数y=2log3x是对数函数.( × ) 提示 在解析式y=logax中,logax的系数必须是1,所以错误.
函数;由于⑥中log4x的系数为2,
∴⑥也不是对数函数.只有③④符合对数函数的定义. (2)由题意设 f(x)=logax(a>0 且 a≠1),则 f(4)=loga4=-2,所以 a-2=4,故 a=12,
f(x)=log1x,所以 f(8)=log18=-3.
2
2
答案 (1)B (2)-3
规律方法 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方法
问题 1 考古学家一般通过提取附着在出土文物、古遗址上死亡物体的残留物,利用 t
=log5 730 1P(P 为碳 14 含量)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 t,那么 t 是 P 的函数吗?为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PPT课件

α2,cos
α2,tan
α 2
的值;
1-sin (2)化简:
α-2c-os2αcossiαnα2+cosα2(-π<α<0).
[解] (1)∵sin α=-187,π<α<32π,∴cos α=-1157.
∵cos2α=1-2sin2α2=2cos2α2-1,又π2<α2<34π,
∴sin α2=
1-cos 2
6 A. 3
B.-
6 3
C.±
6 3
解析:∵cos θ=13,且 θ∈(0,π),
D.±
3 3
∴θ2∈0,π2,∴cosθ2>0,
∴cos θ2=
cos2θ2=
1+cos 2
θ=
1+2 13= 36.
答案:A
()
3.已知 cos α=45,α∈32π,2π,则 sin α2等于
A.-
10 10
10 B. 10
【学透用活】
[典例 2] (1)求证:1+2cos2θ-cos 2θ=2;
(2)求证:
sin
x+cos
2sin xcos x-1sin
x x-cos
x+1=1+sincoxs
x .
[证明] (1)左边=1+2cos2θ-cos 2θ=1+2×1+c2os 2θ-cos 2θ=2=右边,
所以原等式成立.
• (一)教材梳理填空 • 1.半角公式:
半角公式
正弦 sinα2= ±
1-cos α 2
余弦 cosα2= ±
1+cos α 2
续表
正切 tan α2=±
1-cos 1+cos
αα,tanα2=1+sincoαs
= α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 PPT课件 图文

A、1 B、2 C、3 D、4
例题4: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
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例题5:若规定E={a1,a2,a3,…a10}的子集{ai1,ai2,…ain}为E的第K个子集,其中
K=2i1-1+2i2-1+…+2in-1,则 (1){a1,a3}是E的第_____个子集; (2)E的第211个子集为________
例题2:已知 A { x 集 |a x 1 合 0 }且 ,1 A ,求 a 的 实 . 值 数 例题3:设 y x 2 a b , x A { x |y x } { a } M , { a , b ) ( 求 } M ., 例题4:已知集A合 {xR|ax2 3x20,aR}.
第二节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考试题型及要点解析
1、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解题要点:考察其中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是否全都在另一个集合; 考察其中一个集合是否为空集;
例题1: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A={2,3,6},B={x| x是12的约数} ( 2) A={0,1},B={x|x2+y2=1,y∈N}
(1)若A中不含有任何元a的 素取 ,值 求范 . 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a素 的, 值求 ,并把这个出元来 .素写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a的 素取 ,值 求范 . 围
第二节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知识点总结
1、子集的三种语言
2、空集
(1)空集的概念: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_∅__. (2)_空__集__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_空__集__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真子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A B ,求k的取值范围
(2)若A B A,求k的取值范围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返回
一、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 函数。记作y f(x),x 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 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
二、函数的定义域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 (x) 3 4 x (x 4)0 x 1 log2(x 1)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2、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1)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1,3], 求f(2x-1)的定义域
1 2x 1 3,1 x 2,函数的定义域为x |1 x 2.
2)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5), 求g(x)=f(x-1)- f(x+1)的定义域
一、集合 二、函数 三、初等函数 四、函数应用 五、函数的零点与二分法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或
3、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常用数集: N 、N、Z、Q、R
二、集合的表示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 来,并放在{ }内
指数幂与根式运算
1.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am • an am n
(2)(am )n amn
(3)
am an
amn
(4)(ab)n an • bn
2.a的n次方根
如果 xn a,(n>1,且n N ),那么x就叫做a
的n次方根.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3.根式
当n为正奇数时,n an a ,
全集:某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 集合的全部元素,用U表示
三、集合的并集、交集、全集、补集
1、A B {x | x A或x B} A
B
2、A B {x | x A且x B}
3、CU A {x | x U且x A}
全集:某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
部元素,用U表示
例6、已知集合A {x | 1 x 2}, B {x | x k 0},
x2 3
(3)已知f
(
x)
1
x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0 x 0 ,求f [ f (4)] x0
(4)已知f [ f (x)] 4x 1,求一次函数 f (x)的解析式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函数单调性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
x2,当x1<x2时,都有f(x1) < f(x2) ,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区间D叫做函数的增区间。
2、描述法:用文字或公式等描述出元素 的特性,并放在{ }内
例1、已知x {1,2, x2}, 则x 0或2
例2、已知集合A {x | ax2 2x 1 0, a R}, 若A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a的取值范围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 们称A为B的子集
数值的集合f (x) 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例2、下列题中两个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2
1) f (x) x g(x) ( x ) 2) f (x) x g(x) x2 3) f (x) x g(x) 3 x3 4) f (x) x2 4 g(x) x 2
x2 5) f (x) (x 2)2 g(x) x 2
2、集合相等: A B, B A A B
3、空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例3、若集合A {x | 2 x 4}, B {x | x a}, 满足A B,求a的取值范围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
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称A为B的子集.
若集合中元素有n个,则其子集个数为 2n
真子集个数为
2n-1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n-2
2、集合相等: A B, B A A B
3、空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
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四、集合的并集、交集、全集、补集
1、A B {x | x A或x B} 2、A B {x | x A且x B} 3、CU A {x | x U且x A}
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对任意的 x I ,都有 f (x) f (x) 2.偶函数:对任意的 x I ,都有 f (x) f (x)
3.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必要条件: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要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看其定 义域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 x x 1 x 1
0 0
x x
1 1
5, 5,
1 1
x
6, 1
x 4,
x
4,
函数的定义域为x |1 x 4.
三、函数的表示法
1、解 析 法 2、列 表 法 3、图 像 法
例 (1)已知f (x) x2 4x 3,求f (x 1) (2)已知f (x 1) x2 2x,求f (x)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2)
f
x
3 x2
(3) f x x 1
x
(4) f x x2 , x 2,3
例2、已知f x是奇函数,且在3,7是
增函数,且最大值是4,那么f x
在 7, 3上是
函数
且最
值是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例13 已知f x是R上的奇函数, 且当x 0时,f x x(1 x),
(1)求f (x); (2)求x 0时,f (x)表达式 ; (3)求 f (x).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
x2,当x1<x2时,都有f(x1) >f(x2) ,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区间D叫做函数的减区间。
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函数是 对定义域上的某个区间而言的。
函数单调性:
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 设x1<x2, 并是某个区间上任意二值; (2). 作差 f(x1)-f(x2) ; (3). 判断 f(x1)-f(x2) 的符号: (4). 作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